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医学课件
23
(一)循经用药 六.临床体会
• 太阳头痛: 羌活、蔓荆子、葛根;
• 阳明头痛: 葛根、白芷;
• 少阳头痛: 柴胡、川芎;
• 厥阴头痛: 藁本、吴茱萸;
• 太阴头痛: 苍术;
• 少阴头痛: 细辛。
医学课件
24
(二)配伍风药
• 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药轻扬,易达病 所,故临床治疗头痛,不唯外感,即使内 伤头痛,亦常配伍风药,如防风、羌活、 京子、荆芥等。但风药走散,久服伤气; 风药多辛散,易伤阴津,故阴血亏虚之人 当慎用。
• 患者近4年来每周头痛发作10次以上,每次疼痛 持续10分钟左右,头痛以右侧为主,间断性发作, 呈刺痛或固定痛,伴头晕,多梦,急躁,双侧膝 关节、肩关节、背部发凉疼痛。外院诊为血管神 经性头痛。发作服止痛片或其它西药无效。既 往有痹证病史。
• 查体: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神经系 统检查偏未头发风现(阳肝性阳体风征医学动,课件,头血颅瘀CT夹未痰见湿异,常阻。滞脑33 络)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 细弱。
• 治法:滋阴养血。
• 方药:加味四物汤。
• 加减:兼气虚—加参、芪等,或用人参养营汤;
肝血不足—加酸枣仁、珍珠母等。
医学课件
19
(4)肾虚头痛
• 主症:头痛而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
遗精带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 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淡 胖,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 力或细数。
• 风热—热为阳邪,风热上犯清空,壅滞不 畅而头痛。
• 风湿—湿为阴邪,风湿蒙蔽清窍而头痛。
医学课件
4
内伤不足
• 年老,劳欲过度 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xx年xx月xx日•头痛概述•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头痛的西医诊断目录•中医治疗头痛•西药治疗头痛•头痛的预防与保健01头痛概述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部疼痛和不适,可伴有视觉、感觉、运动和情绪等方面的症状。

头痛定义头痛可以出现在头部的不同部位,如额部、颞部、顶部、枕部等,不同部位可能对应不同的病因。

头痛的部位头痛定义1头痛分类23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额颞部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全头部紧缩性疼痛,伴有颈部肌肉疼痛和僵硬等症状。

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少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发作性的一侧眼眶周围剧烈疼痛,伴有同侧面部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

丛集性头痛头痛病因头部外伤可能导致头痛,如脑震荡、颅内出血等。

外伤颅内病变血管疾病其他疾病颅内病变可能导致头痛,如颅内感染、肿瘤等。

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头痛,如偏头痛等。

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头痛,如颈椎病、鼻窦炎等。

02中医对头痛的认识03饮食不节饮食不规律、过度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痰湿内阻,引起头痛。

头痛病因病机01外感邪气风寒、风热、风湿等邪气侵袭头部,阻滞经络,导致气血瘀滞,引起头痛。

02内伤情志精神压力、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导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出现头痛。

辨外感和内伤外感头痛多急性发作,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内伤头痛多慢性发作,病程较长,伴有脏腑功能失调症状。

头痛辨证要点辨头痛部位头痛部位可反映不同脏腑病变,如前额痛为脾胃虚寒,头顶痛为肝阳上亢,两侧痛为肝火上炎或肝气郁结等。

辨头痛性质头痛性质可反映不同病因,如胀痛为肝阳上亢,刺痛为瘀血头痛,紧箍样痛为风寒头痛等。

头痛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目的。

针灸治疗根据不同证型,采用相应中药方剂,如疏风散寒、清热解毒、养血止痛等。

中药治疗通过手法按摩缓解头痛症状,如拿捏颈部肌肉、按摩头部穴位等。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2)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2)
胶等或用人参养营汤。
完整版ppt课件
19
(3)血虚头痛
• 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面色少华,头晕,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 细弱。
• 治法:滋阴养血。
• 方药:加味四物汤。
• 加减:兼气虚—加参、芪等,或用人参养营汤;
肝血不足—加酸枣仁、珍珠母等。
完整版ppt课件
20
(4)肾虚头痛
完整版ppt课件
16
(3)风湿头痛
• 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
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腻;脉 濡或滑。
• 治法:祛风胜湿。
• 方药:羌活胜湿汤。
• 加减:胸闷不舒—加厚朴;恶心呕吐—加半夏、
陈皮、藿香;小便不利—加苡仁、淡竹叶。若病
发夏季—暑湿头痛—清暑化湿—黄连香薷饮加藿
• 情志失调 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扰清窍而头痛。
完整版ppt课件
6
内伤不足
• 饮食不节劳逸失度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蒙蔽清窍而头痛。
脾失健运,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脑脉 失养而头痛。
• 久病入络,跌仆脑损
气血瘀滞,脑脉不通而头痛
完整版ppt课件
7
综上所述
• 头痛之因有外感与内伤两端 • 外感者,其病机为邪壅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绌
急。 • 内伤者,病位虽在头,但与肝、脾、肾关系最为
密切。
• 其病机概括起来为风、火、痰、瘀、虚五
字。
完整版ppt课件
8
三. 诊断
• 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 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 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 病程较短暂,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 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指 标。
3 切诊
4 辨证论治
医生可能会用中医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 切诊,以判断病情。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医生会对病因 进行辨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头痛的常见病因
外感病邪
头痛可能由风寒、 风热等外邪侵袭导 致。
内伤情志
长期情绪波动、精 神紧张等因素可能 引发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头痛的概述,中医理 论与头痛的关系,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注意事项。
头痛的概述
定义
头痛是指头部出现不适或疼痛的症状。
分类
头痛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
发病机制
头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免疫、神经调节等因素有关。
饮食调理
4
善头痛症状。
中医饮食调理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食 材和方法,来帮助缓解头痛。
预防与注意事项
1 日常预防和注意事项
2 温馨提示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均衡,预防头 痛的发生。
本课程旨在提供参考,如有头痛等疾病, 请及时就医。
中医理论与头痛
中医对头痛的理解
中医认为头痛是因为人体经 络被病邪阻滞,气血运行不 畅所致。
头痛的中医分类
根据脉证、舌诊等中医诊断 方法,头痛可分为风寒头痛、 气血不足引起的头痛等。
中医治疗头痛的原 则
中医治疗头痛的原则是调整 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 的平衡。
诊断
1 问诊
2 望诊
医生会询问头痛的具体症状、时间、频率 等情况。
饮食失调
暴饮暴食、食用过 冷或过热的食物, 可能导致头痛。
运动劳损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7)其他
【概说】
孙一奎《赤水玄珠》:对雷头风颇有发挥;秦景明
《症因脉治》:论述内伤头痛;王肯堂《证治准绳》, 《医镜》:头痛与头风实属一病;周慎斋《慎斋遗 书》:头痛从血分论治;王绍隆《医灯续焰》(潘楫 注):论述头痛脉象特点;李用粹《证治汇补》:辨头 痛部位,以及辨外感内伤;,陈士铎《石室秘录》:头 痛"非风"之论;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辨证治疗 头风与头痛;何梦瑶《医碥》:头痛辨虚实;高世栻: 《医学真传》:阳虚寒凝头痛属重症;王清任《医林 改错》:瘀血头痛;黄文东《黄文东医案》:内伤头痛 的病因及相关脏腑;秦伯未《谦斋医学讲槁》:内伤 头痛辨虚实
川芎,白芷,菊花,羌活,生石膏:疏风清热止痛; 黄芩,栀子:辛凉清解; 或用桑菊饮加黄芩,栀子(发热,恶风明显时用). (4)临床应用 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或合黄连上清丸以苦 寒降火,通腑泄热.
口渴欲饮者:加花粉,石斛等.
【辨证论治】
3.风湿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头痛如裹;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风寒湿热,风邪为主 饮食不节:多食辛热肥甘之品或嗜酒太 过 情志失调:忧郁恼怒 禀赋不足 久病劳倦 先天不足或劳倦、纵欲、 生育过多,久病产后。
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病因病机】
感 受 外 邪
风邪夹寒
风邪夹热 凝滞血脉, 络道不通, 风热炎上, 清空被扰, 阻遏阳气, 蒙蔽清窍,
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潜阳;
黄芩,栀子:清泄肝火;
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夜交藤,茯神:养心安神.
【辨证论治】
(4)临床应用:
①肝肾阴虚:头痛绵绵日久不愈,腰膝酸软者加何首 乌,生地,栀子,早莲草,枸杞,白芍等;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①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 ②兼次症:面色少华,头晕,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③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④脉象:脉细或细弱.
[概说]
<2>《伤寒论》 遵《内经》六经头痛之名,但提及的只有太阳病,少阳病,阳明 病,厥阴病头痛.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 而恶寒."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 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
《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 少阳." "少阳头痛,往来寒热,不可发汗,用柴胡汤调解之."
[概说]
3,治疗上 <1>《伤寒论》:"少阳头痛,往来寒热,不可发汗,用柴 胡汤调解之"."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用吴茱萸汤"
<2>李杲分经用药治疗:"太阳头痛,恶风而脉浮紧,川芎, 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热, 柴胡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 葛根,石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苍术,半夏,南星 为主;少阴经头痛,三阴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 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顶痛者,或吐痰沫 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
②兼次症:恶风寒,口淡不渴;
③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④脉象:脉浮紧.
[辨证论治]
<2>治法:疏风散寒.
<3>方药:川芎茶调散.
川芎:辛温气香,上达巅顶.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 风,为治外感头痛之要药; 羌活,白芷:疏散太阳,阳明之风邪寒邪; 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祛风散寒解表; 甘草:和中缓急.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目录
• 头痛概述 •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 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头痛的治疗方法 •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01
头痛概述
头痛的定义
01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 ,通常表现为头部疼痛,可伴有 其他不适感,如恶心、呕吐、畏 光、声音过敏等。
02
头痛的疼痛性质可以是锐痛、钝 痛、紧缩感、压迫感等,疼痛部 位可以是全头痛、偏头痛、头顶 痛等。
头痛的病因
头痛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精 神因素等。例如,偏头痛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紧张性头 痛与精神压力有关,而丛集性头痛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此外,一些常见疾病如颈椎病、高血压、颅内感染等也可能 引起头痛。因此,对于长期或严重的头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偏头痛
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有畏光、 畏声等症状,发作前可出现视觉先兆。
丛集性头痛
表现为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常在夜间 发作,疼痛部位多在一侧的眼眶周围。
颅内高压性头痛
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表现为剧烈的 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 在躺下或低头时加重。
头痛的并发症
01
02
03
失眠
长期头痛可能导致失眠, 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 或早醒等症状。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头痛。
避免诱发因素
如过度疲劳、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生。
05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作息
调整饮食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饮 酒量。

最新中医内科学课件 头痛幻灯片课件

最新中医内科学课件 头痛幻灯片课件
中医内科学课件 头痛
☆概述
目录:
☆病因病机
☆诊察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中医内科——头痛
2
中医内科——头痛
3
中医内科——头痛
4
中医内科——头痛
5
中医内科——头痛
6
三讨论范围:
头痛可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 五官等各科疾病中。
本节所讨论主要为内科常见的头痛, 如 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 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 神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 病的头痛等, 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中医内科——头痛
11
二、病机: 外感头痛
感 风邪夹寒
受 外
风邪夹热
邪 风夹湿邪
凝滞血脉, 络道不通, 风热炎上, 清空被扰, 阻遏阳气, 蒙蔽清窍,
不 风寒头痛 通 风热头痛 则 痛 风湿头痛
内伤头痛
情志不遂,
因于 肝
肝失条达
气郁阳亢 肝阳头痛
肝郁化火 阳亢火生 上扰清窍 肝火头痛
26
三、证治分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主证: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
兼证:或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
舌脉:苔薄白,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袭,上犯巅顶,凝滞经脉。
病久入络 瘀血疼痛
风寒头痛
风热头痛
中医内科——头痛
风湿头痛 17
【诊查要点】
一、诊断要点
1. 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 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全头 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重痛、 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突然发作, 或 缓慢起病, 或反复发作, 时痛时止。疼痛的持续时间可 长可短, 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数周, 甚则长期疼 痛不已 o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04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方法
01
02
03
04
保持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尽量维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调节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
合理饮食
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酒精等 刺激性物质,保持饮食清淡。
加强锻炼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放松身心, 增强体质,预防头痛。
保健方法
热敷或按摩
头痛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头痛的症状包括头部疼痛、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不同类型头痛的症状 也有所不同。
诊断
头痛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以确定头痛的类型和病因。
02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中医头痛理论
中医头痛理论认为头痛与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头痛的病因病机复杂,需 综合分析。
中医头痛理论强调个体差异,根据不同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中医头痛理论注重整体观念,认为头痛并非孤立存在,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适相 互影响。
中医头痛病因病机
内伤七情
忧思、恼怒、惊恐等情绪因素 导致气血逆乱,影响头部气血 运行,引发头痛。
劳累过度
长期劳累、缺乏休息等导致身 体疲惫不堪,气血不足,引发 头痛。
中成药
如头痛宁、正天丸等,具有疗效稳定、服用方便等特点。
针灸治疗
针刺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缓解头痛的目的。
艾灸
利用艾叶的温热作用,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推拿治疗
头面部推拿
通过推、揉、按等手法,放松头面部 肌肉,缓解头痛。
全身推拿
结合中医理论,对全身进行推拿,调 理脏腑功能,从根本上缓解头痛。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心理障碍
03
长期头痛患者往往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需要进行心理
治疗和抗抑郁药物干预。
04
头痛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风邪:祛风散邪,宣痹止痛
01
02
防风、羌活、白芷、细辛、川芎等
寒邪:温经散寒,祛瘀通络
03
04
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等
热邪: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05
06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针灸治疗
头痛鉴别诊断
偏头痛
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表现为 反复发作的额颞部搏动性头痛,伴 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紧张性头痛
又称肌肉紧张性头痛,表现为双侧 枕项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 痛,往往伴有失眠、焦虑等症状。
丛集性头痛
又称组胺性头痛,表现为一侧眼眶 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并伴有球结 膜充血、流泪、面部潮红等症状。
2023
医学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目录
• 头痛概述 •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 头痛的西医诊断 • 头痛的中医治疗 • 头痛的预防与护理
01
头痛概述
头痛定义
头痛定义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部疼痛和不适, 可伴有视觉、感觉、运动和情绪等方面的症状。
头痛的部位
头痛可以出现在头部的不同部位,如额部、颞部、顶部、枕 部等,不同部位可能对应不同的病因。
坚持适当的锻炼、保持良好的 饮食习惯、避免烟酒等不良嗜
好。
THANK YOU.
头痛分类
1 2 3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反复发 作的额颞部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畏 光畏声等症状。
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头痛类型,表现为全 头部紧缩性疼痛,伴有颈部肌肉疼痛和僵硬等 症状。

中医内科学----头痛56页PPT

中医内科学----头痛56页PPT
2谢!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中医内科学----头痛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颅外结构:头皮;颅外动脉;颅骨骨膜;头皮下组 织、肌肉;外耳、中耳;鼻腔和鼻旁窦的粘膜;眼; 牙。
• 头痛的机制:炎症、损伤、牵引、推移、扩张、肿 瘤、压迫等使痛觉敏感结构受到刺激。
医学课件
3
3. 范 围
• 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颅内压变化引 起的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五官疾病引 起的头痛,全身疾病引起的头痛(发热、 缺氧、代谢产物的积蓄,血液病等)。
• 3.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 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医学课件
9
四. 鉴别诊断
• 临床应与真头痛鉴别。
• 真头痛:真头痛呈突发性剧烈头痛,或呈
进行性加剧头痛。常伴喷射性呕吐,或颈 项强直,或偏瘫、偏盲、神昏,甚至肢厥、 抽搐。
医学课件
10
(一)辨证要点 五. 辨证论治
汤加减;寒犯少阴—少阴头痛—温肾散寒—麻黄
附子细辛汤加味。
医学课件
15
(2)风热头痛
• 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赤,
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 薄黄;脉浮数。
• 治法:祛风清热。
•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 加减: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或合黄连
上清丸以苦寒降火,通腑泄热。
医学课件
4
外感六淫
二.病因病机
• 风寒—寒伤阳气,清阳受阻,寒凝血涩, 经脉不畅,绌急而头痛。
• 风热—热为阳邪,风热上犯清空,壅滞不 畅而头痛。
• 风湿—湿为阴邪,风湿蒙蔽清窍而头痛。
医学课件
5
内伤不足
• 年老,劳欲过度 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而头痛 肾虚不能生髓,髓海空虚,脑失濡养而头痛。
• 大抵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少阳头 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头痛, 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医学课件
12
3. 辨疼痛性质
• 因于风寒者,头痛剧烈而连项背;因于风 热者,头胀痛如裂;因于风湿者,头痛如 裹;因于痰湿者,头重坠或胀;因于肝火 者,头痛呈跳痛;因于肝阳者,头痛而胀; 因于瘀血者,头痛剧烈而部位固定;因于 虚者,头隐痛绵绵,或空痛。
• 1.辨外感与内伤
• 外感头痛 起病较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烈,常 伴外邪犯肺卫之征,应区别风、寒、湿、热之不 同;
• 内伤头痛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并当分辨气虚、血虚、肾虚、肝阳、 痰浊、瘀血之异。
医学课件
11
2.辨头痛所属部位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之阳经均循头面,厥 阴经亦会于巅顶。由于脏腑经络受邪的不 同,头痛的部位亦各异。
头痛
医学课件
1
1. 定义
一.概述
• 头痛 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
窍不利所引起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 种病证。
医学课件
2
2. 头部对疼痛敏感的结构

• 颅内结构:静脉窦及引流到静脉窦的皮层静脉;颅 底动脉环及其近端主要分支;支配硬脑膜的动脉, 如脑膜前动脉和中动脉;三叉、舌咽和迷走神经; 颈1-3脊神经。
医学课件
16
(3)风湿头痛
• 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
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淡红,苔白腻;脉 濡或滑。
• 治法:祛风胜湿。
• 方药:羌活胜湿汤。
• 加减:胸闷不舒—加厚朴;恶心呕吐—加半夏、
陈皮、藿香;小便不利—加苡仁、淡竹叶。若病
发夏季—暑湿头痛—清暑化湿—黄连香薷饮加藿
香等。
急。 • 内伤者,病位虽在头,但与肝、脾、肾关系最为
密切。
• 其病机概括起来为风、火、痰、瘀、虚五
字。
医学课件
8
三. 诊断
• 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 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 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 病程较短暂,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 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草、大黄等;阳亢风动—镇肝潜阳熄风—加龙牡、
鳖甲、龟板等。
医学课件
18
(2)气虚头痛
• 主症: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头晕,
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自汗,面色晄白;舌淡红 或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或脉大无力。
• 治法:益气升清。
• 方药:顺气和中汤。
• 加减:气血两虚—气血双补—加熟地、首乌、阿
• 情志失调 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扰清窍而头痛。
医学课件
6
内伤不足
• 饮食不节劳逸失度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蒙蔽清窍而头痛。
脾失健运,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脑脉 失养而头痛。
• 久病入络,跌仆脑损
气血瘀滞,脑脉不通而头痛
医学课件
7
综上所述
• 头痛之因有外感与内伤两端 • 外感者,其病机为邪壅经脉,气血不畅,经脉绌
医学课件
17
(1)肝阳头痛
2.内伤头痛
• 主症:头胀痛,或抽掣而痛,头痛多为两侧;头
晕目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胁痛,失眠
多梦;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或弦细数。
• 治法:平肝潜阳。
• 方药:天麻钩藤饮。
• 加减:阴虚阳亢—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加生地、
白芍、二至丸等;肝火亢盛—清肝泻火—加龙胆
晕,倦怠无力;舌淡红,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 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医学课件
13
(二)治疗原则
• 外感—散风祛邪 • 内伤—或扶正为主,或祛邪为先。
医学课件
14
1. 外感头痛 (三)分证论治
(1)风寒头痛
• 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
头;恶风寒,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紧。
• 治法:疏风散寒。
• 方药:川芎茶调散。
• 加减:寒犯厥阴—厥阴头痛—温肝散寒—吴茱萸
遗精带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 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淡 胖,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 力或细数。
• 治法:补肾填精。
• 方药:大补元煎。
• 加减:偏阳虚—加鹿茸、熟附子、肉桂等;偏阴
虚—加二至丸、知柏等。
医学课件
21
(5)痰浊头痛
• 主症:头痛昏蒙重坠,胸脘痞闷,纳呆呕恶,眩
胶等或用人参养营汤。
医学课件
19
(3)血虚头痛
• 主症:头痛隐隐,缠绵不休;面色少华,头晕,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 细弱。
• 治法:滋阴养血。
• 方药:加味四物汤。
• 加减:兼气虚—加参、芪等,或用人参养营汤;
肝血不足—加酸枣仁、珍珠母等。
医学课件
20
(4)肾虚头痛
• 主症:头痛而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