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分析技术演示2011
合集下载
《吸附法修改版》课件
吸附法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有机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达到提纯的目的。
详细描述
吸附法在有机物分离与提纯中应用广泛,如利用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对有机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分离和提纯。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VS
将催化剂负载在吸附剂上,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详细描述
在许多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分散度和稳定性对反应效果有很大影响。通过将催化剂负载在吸附剂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常见的催化剂载体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
总结词
利用吸附法实现药物的有效分离和纯化,提高药物的品质和产量。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药物的分离和纯化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吸附法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和纯化,如利用特定的吸附剂将有效成分从复杂的药物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达到提高药物品质和产量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吸附剂选择
针对不同废气成分和浓度,选择具有高吸附性能、耐热、耐腐蚀的吸附剂,以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吸附剂再生
为了提高吸附剂的利用率和降低处理成本,可以采用热再生、化学再生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延长其使用寿命。
废水处理
01
吸附法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通过在废水中加入适量的吸附剂,如活性炭、树脂等,可以将有害物质吸附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总结词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实现煤层气的分离和提纯。
详细描述
煤层气是指煤层中蕴藏的天然气,其组分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分离和提纯。吸附法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将煤层气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煤层气的提纯和净化。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较低的成本,是煤层气开发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总结词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有机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达到提纯的目的。
详细描述
吸附法在有机物分离与提纯中应用广泛,如利用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对有机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分离和提纯。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离效果好等优点。
VS
将催化剂负载在吸附剂上,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
详细描述
在许多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分散度和稳定性对反应效果有很大影响。通过将催化剂负载在吸附剂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分散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选择性。常见的催化剂载体有活性炭、硅胶、分子筛等。
总结词
利用吸附法实现药物的有效分离和纯化,提高药物的品质和产量。
在药物生产过程中,药物的分离和纯化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吸附法可以用于药物的分离和纯化,如利用特定的吸附剂将有效成分从复杂的药物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达到提高药物品质和产量的目的。该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
吸附剂选择
针对不同废气成分和浓度,选择具有高吸附性能、耐热、耐腐蚀的吸附剂,以确保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吸附剂再生
为了提高吸附剂的利用率和降低处理成本,可以采用热再生、化学再生等方法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延长其使用寿命。
废水处理
01
吸附法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有害物质。通过在废水中加入适量的吸附剂,如活性炭、树脂等,可以将有害物质吸附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总结词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实现煤层气的分离和提纯。
详细描述
煤层气是指煤层中蕴藏的天然气,其组分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分离和提纯。吸附法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将煤层气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从而实现煤层气的提纯和净化。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和较低的成本,是煤层气开发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
吸附法ppt
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
qe
abC e 1 bCe
1 1 1 +1 qe ab Ce a
式中 a、b——常数 Ce ——平衡浓度,mg/L
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
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
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式中 a ,B——常数; Cs ——吸附质饱和浓度,mg/L Ce ——平衡浓度,mg/L。
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B.E.T 吸附等温式
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B.E.T 吸附等温式
2.2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式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指数形式的经验式。
1 n
qe KCe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式中 K,n——常数; Ce ——平衡浓度,mg/L。
一般认为,1/n值介于0.1~0.5之间时易于吸附, 而>2时难以吸附。
《吸附法修改版》PPT课件
2.吸附条件选择 〔1.无机盐的影响
无机盐存在,对吸附不仅无干扰,还有促 进作用〔盐析〕。 〔2.吸附pH〔 pH影响离解程度,影响吸附 量〕
弱酸物质:pH<pK 弱碱物质:pH>pK 〔呈分子状态〕
3.洗脱条件选择 最常用低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解吸溶剂能使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溶胀;选
用溶剂应容易溶解吸附物。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弱碱性物质可
② 连续搅拌罐中的吸附
恒定浓度YF的料液,以 流速H连续流入搅拌罐,罐 内的初始时装有纯溶剂及量 为W的新鲜吸附剂,吸附剂 上溶质浓度为q并随时间而 变,溶液不断流出反响罐, 浓度Y随时间而变,罐内搅 拌均匀,等于出口浓度。
Thank You!
L/O/G/O
树脂的网络骨架
吸附pH选择
❖ 例:
的离子到溶液中 正吸附:吸有效成分 负吸附:吸杂质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项目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作用力
范德华力
化学鍵力
吸附热
较小,接近液化 较大,接近反应
热
热
选择性
较差
有选择性
吸附速度
较快,需要的活 慢,需要一定
化能很小
的活化能
吸附分子层
单分子层或多分 子层
单分子
吸附的类型
发酵工业常用的吸附剂可分为: ❖ 疏水或非极性吸附剂:从极性溶媒(如水)内吸附溶质,
《吸附法修改版》PPT课 件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吸附PPT课件
步骤:脱水、干燥、炭化、活化、冷却
35
干燥、炭化、活 化在一个直接燃 烧立式多段再生 炉中进行。 第1、2段用于干 燥; 第3、4段用于炭 化; 第5、6段为活化
36
化学氧化法 1、湿式氧化法 2、电解氧化法 3、臭氧氧化法
溶剂再生法:常用的溶剂有酸、碱、苯、丙 酮、甲醇等。
生物法
37
吸附操作方式 1、静态吸附操作(间歇式)
吸附
1
概念
通俗说法: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进行自动累积 浓集的现象。
专业说法:利用多孔性固体物质的表 面吸附污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污染物。
能起吸附作用的多孔性固体物质—吸附剂 被吸附物质—吸附质
2
应用范围
脱色、除臭、脱除重 金属、各种溶解性有 机物、放射性元素等。
3
地位
预处理 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
硅藻土
32
● 活性氧化铝:
具有许多毛细孔道,比表面积 大,可作为吸附剂、干燥剂及催化剂 使用。
活性氧化铝除氟类似于阴离子交 换树脂,但对氟离子的选择性阴离子 树脂大。活性氧化铝吸附脱氟效果 好,容量稳定,每立方米活~5,Φ4~6 。
33
吸附剂的再生
13
练习:某化工厂每小时排出含 COD30mg/L的污水50m3,采用活性 炭吸附处理,将COD降至3mg/L。 吸附等温式为q=0.058c0.5,求每小 时所加的活性炭的量(g)。
14
吸附的影响因素
1、吸附剂 种类、比表面积、孔结构、颗粒大小、表面化学性 质等 2、吸附质 溶解度、结构 3、操作条件 温度、PH值、接触时间 4、生物协同作用
4
优点
适应范围广 处理效果好 可回收有用物料 吸附剂可重复使用
35
干燥、炭化、活 化在一个直接燃 烧立式多段再生 炉中进行。 第1、2段用于干 燥; 第3、4段用于炭 化; 第5、6段为活化
36
化学氧化法 1、湿式氧化法 2、电解氧化法 3、臭氧氧化法
溶剂再生法:常用的溶剂有酸、碱、苯、丙 酮、甲醇等。
生物法
37
吸附操作方式 1、静态吸附操作(间歇式)
吸附
1
概念
通俗说法: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进行自动累积 浓集的现象。
专业说法:利用多孔性固体物质的表 面吸附污水中的一种或多种污染物。
能起吸附作用的多孔性固体物质—吸附剂 被吸附物质—吸附质
2
应用范围
脱色、除臭、脱除重 金属、各种溶解性有 机物、放射性元素等。
3
地位
预处理 二级处理后的深度处理
硅藻土
32
● 活性氧化铝:
具有许多毛细孔道,比表面积 大,可作为吸附剂、干燥剂及催化剂 使用。
活性氧化铝除氟类似于阴离子交 换树脂,但对氟离子的选择性阴离子 树脂大。活性氧化铝吸附脱氟效果 好,容量稳定,每立方米活~5,Φ4~6 。
33
吸附剂的再生
13
练习:某化工厂每小时排出含 COD30mg/L的污水50m3,采用活性 炭吸附处理,将COD降至3mg/L。 吸附等温式为q=0.058c0.5,求每小 时所加的活性炭的量(g)。
14
吸附的影响因素
1、吸附剂 种类、比表面积、孔结构、颗粒大小、表面化学性 质等 2、吸附质 溶解度、结构 3、操作条件 温度、PH值、接触时间 4、生物协同作用
4
优点
适应范围广 处理效果好 可回收有用物料 吸附剂可重复使用
工业废水处理-吸附法精选ppt
2.3 影响吸附的因素
6 吸附操作方式(工艺和设备)
间歇式
将废水和吸附剂放在吸附池内进行搅拌 30min左右,然后静置沉淀,排除澄清液
操
作 方
固定床
吸附剂固定填放在吸附柱(或 塔)中
式
定期将接近饱和的一部分吸附
连续式 移动床
剂从吸附柱中排出,同时加入 等量的新鲜吸附剂
流化床 吸附剂在吸附柱内处于膨胀状态
中分离乙烷等。 ➢日常生活中,木炭除湿、除臭。 ➢工业生产中,分离气体和液体混合物,广泛应
用于化工、炼油、轻工、食品及废水处理。
1 吸附法功能与特点
深度处理 可回收有用物料 进水预处理要求高 运转费用贵
1 吸附法功能与特点
1、 吸附原理
吸附剂:固体表面有吸附水中溶解及胶体物质的能
力,比表面积很大的活性炭等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
❖过渡孔(2~100nm),占比表面积<5%,吸 附量不大,起吸附作用和通道作用。
❖大孔(100~1000nm),占比表面积很小,吸 附量小,提供通道。
活性碳的再生
再生是在吸附剂本身的结构基本不发生变化的情况 下,用某种方法将吸附质从吸附剂微孔中除去,恢复它 的吸附能力。
加热再生法
由脱水、干燥、炭化,活化、冷却等5步组成。 高温提高了吸附质分子的能量,使其易于从活 性点脱离;吸附的有机物在高温下氧化和分解
❖ d的大小对内、外部扩散都有很大影响,d↓,V↑。所以,粉 末状活性炭比粒状活性炭的吸附速度要快,接触时间短, 设备容积小。
5、影响吸附的因素
衡量 指标
吸附能力 吸附速度
固体吸附剂用吸附量衡量
单位质量吸附剂在单位 时间内所吸附的物质量
吸附剂的性质:吸附剂的
《吸附分离技术》课件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化工领域
用于分离和纯化各种气体和液 体混合物,如天然气、石油、
化学原料等。
环保领域
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废气,去 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实现环保
治理。
能源领域
用于燃料油品脱硫、脱氮等处 理,提高油品质量和环保性能
。
医药领域
用于药物提取、分离和纯化, 以及生物制品的分离和纯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实现高纯度产品的制备。
选择性
吸附剂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目标 组分,从而实现复杂混合物的 高选择性分离。
操作简便
吸附分离技术操作简单,易于 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了生产 成本。
应用广泛
吸附分离技术适用于多种混合 物的分离和纯化,尤其在气体 、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中具有广
泛应用。
缺点
再生困难
对于某些吸附剂,其再生比 较困难,导致吸附剂的利用 率降低。
《吸附分离技术》课件
• 吸附分离技术概述 • 吸附剂的种类与特性 • 吸附分离技术流程 • 吸附分离技术的优缺点 • 吸附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吸附分离技术概述
吸附分离技术的定义
吸附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 技术。
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通过吸附剂与混合物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组分的分 离。
控制吸附温度、压力、流速等条件,确保吸附效果最 佳。
吸附机理
了解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物 理吸附、化学吸附等。
解吸过程
解吸剂选择
选择能够将被吸附物质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的溶剂或气体。
第八章-吸附分离法PPT课件
第八章 吸附分离法
第一节 概 述
2021
1
前言
利用适当的吸附剂,在一定的pH条件下,吸 附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然后再以适当的洗脱剂 将吸附的物质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 和提纯的目的。
广泛应用在各种生物行业,如酶、蛋白质、核 苷酸、抗生素、氨基酸等的分离纯化中。
2021
2
吸附法的特点
1、可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
2、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3、生产过程pH变化小,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物质。
缺点:选择性差,收率不高,特别是无机吸附剂 性能不稳定,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
应用:如需要的成分易吸附,可在吸附后除去不 吸附和不易吸附的杂质,再将样品洗脱;当需要 的成分较难吸附,则将杂质吸附除去,故吸附法 常用来除杂。
D 氢键力 另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是氢键力。它是一种 介于库仑引力与范德华引力之间的特殊定向力,比诱导 力、色散力都大。
吸附等温线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是溶质和溶剂分子争夺表 面的净结果,即在固液界面上,总是被溶质和溶剂两 种分子占满,如果不考虑溶剂的吸附,当固体吸附剂 与溶液中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m应与溶浓中 溶质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q* mc
m为分配系数。
适应条件:在低浓度范围之内 成立。当浓度较高时,上式无 效。
2021
19
吸附等温线
B)、Freundlich type 其经验公式为
q* kc1/n 其 中 , k 和 n 为 常 数 , n 一 般 在 110之间。 Freundlich等温线可以 描述大多数抗生素、类固醇、甾 类激素等在溶液中的吸附过程。
离子的电荷是交换吸附的决定因素,离子所带电荷越多, 它在吸附剂表面的相反电荷点上的吸附力就越强,电荷 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第一节 概 述
2021
1
前言
利用适当的吸附剂,在一定的pH条件下,吸 附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然后再以适当的洗脱剂 将吸附的物质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达到浓缩 和提纯的目的。
广泛应用在各种生物行业,如酶、蛋白质、核 苷酸、抗生素、氨基酸等的分离纯化中。
2021
2
吸附法的特点
1、可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
2、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3、生产过程pH变化小,适用于稳定性较差的物质。
缺点:选择性差,收率不高,特别是无机吸附剂 性能不稳定,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
应用:如需要的成分易吸附,可在吸附后除去不 吸附和不易吸附的杂质,再将样品洗脱;当需要 的成分较难吸附,则将杂质吸附除去,故吸附法 常用来除杂。
D 氢键力 另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是氢键力。它是一种 介于库仑引力与范德华引力之间的特殊定向力,比诱导 力、色散力都大。
吸附等温线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是溶质和溶剂分子争夺表 面的净结果,即在固液界面上,总是被溶质和溶剂两 种分子占满,如果不考虑溶剂的吸附,当固体吸附剂 与溶液中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m应与溶浓中 溶质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q* mc
m为分配系数。
适应条件:在低浓度范围之内 成立。当浓度较高时,上式无 效。
2021
19
吸附等温线
B)、Freundlich type 其经验公式为
q* kc1/n 其 中 , k 和 n 为 常 数 , n 一 般 在 110之间。 Freundlich等温线可以 描述大多数抗生素、类固醇、甾 类激素等在溶液中的吸附过程。
离子的电荷是交换吸附的决定因素,离子所带电荷越多, 它在吸附剂表面的相反电荷点上的吸附力就越强,电荷 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吸附技术表征(第一组伍志波)PPT22页
BET等温式
p 1 C1•p V(P 0P ) V m C V m C p0
V吸饱:附和平所 蒸衡需 汽压的 压力气 ;为体CP:体时与积的第;吸一P附:层量吸吸;附附V平热m:衡有表时关面的的形压常成力数单;。层P0:
假定条件: (1)固体表面是均匀的,任何分子的吸附、脱附均
不受其他分子存在的影响。 (2)固体表面与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物
际应用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3.孔结构的表征方法
孔结构的表征方法有N2低温物理吸附法、压 汞法、X射线小角散射法、显微镜法、中子 小角散射法、初湿Desc含riptio浸n of法the c、onte渗nts 透测粒法、反 扩散法。其中N2低温物理吸附法最常用。 孔结构的表征主要包括比表面积、比孔容、 不同孔径的面积分布以及孔径分布等几个方 面,选用何种表征方法需根据 孔结构的类型具体确定 (常见表征方法见表1-1)。
吸附)、相对压力(0.05-0.35)可保证单层吸附。 ❖ 静态低温氮吸附容量法是经典的比表面积测定方
法,应用广泛,其实验装置如图3、4:
BET吸附装置图
图 3 吸附装置原理图
图4 样品池示意图
吸附装置操作过程
以 77.4K 液氮温度下氮气吸附过程为例简述装置操作过程: ①首先准确称量约0.2g 样品放入样品池中,并将样品池装 有样品的部分浸没于液氮浴中;②关闭阀门1 并打开其它 所有阀门,对整个系统抽真空至10-7torr;③关闭阀门3、 6、10,让样品池继续抽真空,同时打开阀门1,往储气腔、 供气气腔腔与充储入气腔N2连至通大,约压90差0t传orr感;器④组关5紧数阀值门显1示,0此;时⑤由关于闭供 阀门2 以隔离储气腔与供气腔,随后关闭阀门4,打开微 调泄漏阀6,使少量气体从供气腔流入样品池;⑥随着气 体流入样品池,由隔离的储气腔提供参考压力(该压力等 于供气腔的初始压力),供气腔压力减少量可以由压差传 感器组5 读出,而吸附压力(即样品池压力)可由传感器组9 读出。
吸附分析技术演示2011
⑤ 产物从催化剂表面或活性中心上脱附——表面脱附 过程;
⑥ 脱附的产物分子经催化剂的孔道向催化剂外表面扩 散——内扩散过程;
⑦ 穿越流体相与固体的边界层,进入流体相主体并被 带走——外扩散过程。
多相催化反应一般历程图示
流 体 相
影响多相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
催化活性中心的数量和效能; 反应物由流体相扩散到活性中 心的速度; 活性中心脱附产物的速度; 产物扩散至流体相的速度。
常规计算BET比表面积 的方法及步骤
选用合适相对压(P/P0)范围(通常为0.05~0.35)
的等温吸附数据,
P
对P
V ( P0 −P)而计算比表面积。
如何合理地等温线数据计算多 孔材料的比表面积?
BET方法是最流行的,但绝不是万能的!?
周围孔壁的距离更近,相互作用势能发生叠加 ,吸附力要比在较宽的孔内或外表面的吸附更 强!
吸附力排序:微孔 > 介孔 > 大孔
极低压力下的吸附行为(微孔填 充,Micropore filling)
在极低相对压力(<0.01)下, 微孔逐步填充;微孔样品的等温线 初始段呈现为陡峭的上升阶梯,后 弯曲成平台。
1. 厦门大学图书馆借阅; 2. 超星数字图书馆在线阅读,链接:http://210.34.4.20/cn 3. 化院FTP服务器 210.34.14.10,保存有一些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多孔材料的表面与孔分 析技术
固体表面物理吸附行为!
多孔材料的表面及孔分析在催 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Au/MCM-41
增加——多分子层吸附模型
吸附靠分子间力,表面与第一层吸附是靠该种分子同 固体的分子间力,第二层吸附、第三层吸附…之间是靠 该种分子本身的分子间力,由此形成多层吸附。
⑥ 脱附的产物分子经催化剂的孔道向催化剂外表面扩 散——内扩散过程;
⑦ 穿越流体相与固体的边界层,进入流体相主体并被 带走——外扩散过程。
多相催化反应一般历程图示
流 体 相
影响多相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
催化活性中心的数量和效能; 反应物由流体相扩散到活性中 心的速度; 活性中心脱附产物的速度; 产物扩散至流体相的速度。
常规计算BET比表面积 的方法及步骤
选用合适相对压(P/P0)范围(通常为0.05~0.35)
的等温吸附数据,
P
对P
V ( P0 −P)而计算比表面积。
如何合理地等温线数据计算多 孔材料的比表面积?
BET方法是最流行的,但绝不是万能的!?
周围孔壁的距离更近,相互作用势能发生叠加 ,吸附力要比在较宽的孔内或外表面的吸附更 强!
吸附力排序:微孔 > 介孔 > 大孔
极低压力下的吸附行为(微孔填 充,Micropore filling)
在极低相对压力(<0.01)下, 微孔逐步填充;微孔样品的等温线 初始段呈现为陡峭的上升阶梯,后 弯曲成平台。
1. 厦门大学图书馆借阅; 2. 超星数字图书馆在线阅读,链接:http://210.34.4.20/cn 3. 化院FTP服务器 210.34.14.10,保存有一些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多孔材料的表面与孔分 析技术
固体表面物理吸附行为!
多孔材料的表面及孔分析在催 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Au/MCM-41
增加——多分子层吸附模型
吸附靠分子间力,表面与第一层吸附是靠该种分子同 固体的分子间力,第二层吸附、第三层吸附…之间是靠 该种分子本身的分子间力,由此形成多层吸附。
2011 下半年讲课 氮吸附 孔分析
© 2003, Quantachrome Instruments
吸附理论
被吸附物 吸附剂
© C©op2y0r0ig3h,t Quuaannttaacchhrormome CeoIrnpsotrrautimonen20ts00. All rights reserved.
/alp/plasma/history.html
Vm N Axs
22,414
0-1 0-2 0-3
P/Po
Where, N = Avogadro’s number Axs= cross-sectional area of adsorbate molecule
© C©op2y0r0ig3h,t Quuaannttaacchhrormome CeoIrnpsotrrautimonen20ts00.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2y0r0ig3h,t Quuaannttaacchhrormome CeoIrnpsotrrautimonen20ts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MONOSORB中对单点BET的校正
© 2003, Quantachrome Instruments
样品准备---- 必须让吸附质”看到”表面
Sample preparation
The adsorbate has to “see” the real surface.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发生的微量潮气吸附并不影响单分子层能力,但会 影响吸附的强度, 所以与在一个清洁表面上比较,单分子 层的形成压力会发生改变.
Whilst a little pre-adsorbed moisture wouldn't affect the monolayer capacity, it would affect the strength with which it is adsorbed, so the monolayer would be formed at a different pressure than on a clean surface.
吸附理论
被吸附物 吸附剂
© C©op2y0r0ig3h,t Quuaannttaacchhrormome CeoIrnpsotrrautimonen20ts00. All rights reserved.
/alp/plasma/history.html
Vm N Axs
22,414
0-1 0-2 0-3
P/Po
Where, N = Avogadro’s number Axs= cross-sectional area of adsorbate molecule
© C©op2y0r0ig3h,t Quuaannttaacchhrormome CeoIrnpsotrrautimonen20ts00.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2y0r0ig3h,t Quuaannttaacchhrormome CeoIrnpsotrrautimonen20ts00. All rights reserved.
在MONOSORB中对单点BET的校正
© 2003, Quantachrome Instruments
样品准备---- 必须让吸附质”看到”表面
Sample preparation
The adsorbate has to “see” the real surface.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发生的微量潮气吸附并不影响单分子层能力,但会 影响吸附的强度, 所以与在一个清洁表面上比较,单分子 层的形成压力会发生改变.
Whilst a little pre-adsorbed moisture wouldn't affect the monolayer capacity, it would affect the strength with which it is adsorbed, so the monolayer would be formed at a different pressure than on a clean surfac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P/P0
P/P0
I型等温线
V P/P0
典型的微孔材料 等温吸脱附线。
(活性炭、沸石分子 筛等)
①微 孔 填 充 表 现 为 低 相对压区域气体吸附 量快速增长; ②几 乎 没 有 介 孔 存 在,外表面积微小, 微孔充盈后,转为水 平平台; ③存 在 一 些 大 尺 寸 颗 粒间隙孔,接近饱和 压力时,可能出现因 吸附质发生大孔凝聚 的吸附量增长。
IV型等温线
V P/P0
典型的介孔材料等 温吸脱附线。
(MCM-41、SBA-15、 介孔碳材料等)
① 明显的等温吸脱附线 的迟滞环,对应介孔 的毛细孔凝聚、填充 及蒸发;
② 低相对压区域有类似 微孔材料的吸附线 型,一般也存在一定 量微孔。
其它类型等温线,对应?
I型
II型
III型
V P/P0
IV型
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1938年,布龙瑙尔(Brumauer)、爱梅特(Emmett)和 特勒尔(Teller)在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基础上, 提出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简称BET理论。
保留兰缪尔吸附理论的三条基本假设:
1. 固体表面是均匀、等同的; 2.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3. 吸附与脱附建立起动态平衡。
⑤ 产物从催化剂表面或活性中心上脱附——表面脱附 过程;
⑥ 脱附的产物分子经催化剂的孔道向催化剂外表面扩 散——内扩散过程;
⑦ 穿越流体相与固体的边界层,进入流体相主体并被 带走——外扩散过程。
多相催化反应一般历程图示
流 体 相
影响多相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
催化活性中心的数量和效能; 反应物由流体相扩散到活性中 心的速度; 活性中心脱附产物的速度; 产物扩散至流体相的速度。
RT
ln⎜⎜⎝⎛
p p0
⎟⎟⎠⎞
=
0.75πK
⎡ (N a Aa +
⎢⎣
d4
N A AA
⎤ ⎥⎦
×
∑∞
K =0
⎡ ⎢ ⎢⎣
1 2k +
1
⎜⎛1 ⎝
−
d
rp
⎟⎞ 2 k ⎠
−
⎜⎛ ⎝
21 32
⎟⎞α ⎠
k
⎪⎧ d ⎨ ⎪⎩ rp
⎪⎫10 ⎬ ⎪⎭
+
β
k
⎪⎧ ⎪⎩⎨
d rp
⎪⎫4 ⎬ ⎪⎭
⎤ ⎥ ⎥⎦
球形孔 Spherical pore model Cheng and Yang method
rk---------液体弯月面的曲率半径 γ----------液体的表面张力 VL---------液体的摩尔体积
77.48K下,氮为吸附质气体,曲率半 径rm值与相对压值(P/P0)的对应值
rm(nm)
20 50 100 200 1000 5000
P/P0
0.9532 0.9810 0.9901 0.9952 0.9990 0.9998
1. 厦门大学图书馆借阅; 2. 超星数字图书馆在线阅读,链接:http://210.34.4.20/cn 3. 化院FTP服务器 210.34.14.10,保存有一些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多孔材料的表面与孔分 析技术
固体表面物理吸附行为!
多孔材料的表面及孔分析在催 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Au/MCM-41
等温吸脱附线及其线型分类
等温吸脱附线——在密闭体系及恒定温度下,固体
材料对吸附质气体的吸脱附量(V)与吸脱附动态 平衡状态下的压力(P)的对应关系曲线。
I型
II型
III型
V P/P0
IV型
V P/P0
V P/P0 V型
V P/P0
V P/P0
阶梯型
V P/P0
气体在不同尺寸孔道中吸附行 为的差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意:在微小孔道中,由于吸附质分子与
固体表面吸附行为分析 方法(物理吸附与化学
吸附)
林海强 课程:催化基础研究方法
实验室:旧化学楼356室
电话:13906028302 2011年9月
推荐参考书:
• 《吸附与凝聚 固体的表面与孔(第二版)》 • 作者: 严继民 ,出版日期: 1986年05月第2版
• 《吸附、比表面与孔隙率》 • 作者: (美)S.J.格雷格,出版日期: 1989年05月第1版 • • 《多相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 作者: 尹元根 ,出版日期: 1988年10月第1版
微孔活性炭
RT
ln⎜⎜⎝⎛
p p0
⎟⎟⎠⎞
=
U0
+
pa
RT
ln⎜⎜⎝⎛
p p0
⎟⎟⎠⎞
=
K
⎡ ⎢⎣
(
Na Aa + N A AA σ 4 (l − d )
⎤ ⎥⎦
×
⎡
⎢ ⎣
3(l
σ4 −d /
2)3
−
9(l
σ 10 −d /
2)9
−
σ4 3(d / 2)3
+
σ 10 9(d / 2)9
⎤ ⎥ ⎦
圆柱形孔 CSyallitnodraincdalFopl沸oe石rye分mme子ot筛dheold
吸附剂表面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一般为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
积);
Vs——一定温度、压力P下,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吸附一层,
并达到吸脱附动态平衡时,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一般为标准状
态下气体的体积);
P0 ——吸附质气体在吸附温度下,呈液体时的饱和蒸气压; C ——与吸附第一层气体的吸附热及气体的液化热有关的常数。
RT
ln⎜⎜⎝⎛
p p0
⎟⎟⎠⎞
=
H4型迟滞环,一般出现在同时 含有微孔和较大尺寸间隙孔的固体 中,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在较高 相对压区域没有明显吸附限制。
H4型迟滞环
等温吸脱附线迟滞环形状 与孔形状的对应关系
用于计算孔径分布的理论方法
最流行的中孔孔径分布计算方法—— BJH(Barrett-Joyner-Halenda)方法
吸附膜 厚度t
改用低压BET法(相对压P/P0范围<0.05)
测定微孔材料比表面积方法
① 选择低压BET法,使用低相对压区域吸 附数据的压力(相对压小于0.05),前 提是必须测定出系列相对压低于0.05的 吸附数据。
② 采用Langmuir方法(相对压0.05~0.3, 计算值一般比①大)。
③ 采用MP-method或Dubinin(包括D-R和 D-A两种方程)理论方法(相对压区域 0.01~0.90,计算值一般比①②大)。
V P/P0
V P/P0 V型
V P/P0
V P/P0
阶梯型
V P/P0
迟滞环类型( IUPAC分类)
为何会形成迟滞环?
1. 吸附过程,在存在毛细孔内吸附表面的 情况下,一旦相对压力达到Kelvin方程 所决定的数值时,能够发生凝聚;
2. 脱附过程(蒸发过程),因毛细孔环境 及已存在液相,不能严格地与凝聚相互 可逆,产生滞后环。
Cu/SiO2
NaA zeolite
多相催化反应的一般历程:
① 反应物从流体相上扩散到催化剂的外表面,此时, 要先服固体表面的“膜阻” ——外扩散过程;
② 反应物自催化剂外表面向孔内部扩散——催化剂孔 中的内扩散过程;
③ 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或活性中心上进行化学吸附及 活化——化学吸附过程;
④ 被吸附活化的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或活性中心上反 应转化为产物——表面反应过程;
和。
孔隙度:总孔容与多孔固体总体积之比例。
注意!:微孔及中孔分析——氮气吸附法
大 孔 分 析——压汞法
孔的毛细凝聚现象
在一定尺寸的毛 Kelvin方程
细孔中,在相对压力 小于饱和蒸汽压时, 蒸汽(气体)也能够 发生凝聚!特征表现
ln p = − 2γVL . 1 p0 RT rk
为:液体凹形弯月面
上的平衡蒸汽压必定 小于该温度下液体的 饱和蒸汽压。
BET方法适用对象:大部分的非微孔材料。
如何 判断 BET 是否 适用 ?
所得常数C值在限制范围,必须 为正值,50~200最合适;C值低、 负数或太高则不合适;
所拟合直线的线性度好,一般 要求在0.999以上,低则不合适。
实例:某微孔样品,比表面积 (标准值610.6 ±13.8m2/g)
某微孔样品,比表面积 (标准值610.6 ±13.8m2/g)
MP方法——基于V-t图的一种方法。
Vp
=
⎡(Sn ⎢⎣
−
S n −1 )(tn 2
+
tn
+1
)
⎤ ⎥⎦
K
微孔表 面
V 开阔表 面
3.5Å
t
Dubinin-Radushkevich方法
A
=
RT
ln⎜⎜⎝⎛
p0 p
⎟⎟⎠⎞
=
−ΔG
W
=
W0
exp
⎡ ⎢− ⎢⎣
⎜⎜⎝⎛
A βE0
⎟⎟⎠⎞
2
⎤ ⎥ ⎥⎦
lnW
周围孔壁的距离更近,相互作用势能发生叠加 ,吸附力要比在较宽的孔内或外表面的吸附更 强!
吸附力排序:微孔 > 介孔 > 大孔
极低压力下的吸附行为(微孔填 充,Micropore filling)
在极低相对压力(<0.01)下, 微孔逐步填充;微孔样品的等温线 初始段呈现为陡峭的上升阶梯,后 弯曲成平台。
• 《金属的化学吸附和催化作用导论》 • 作者: (美) R.P.H.GASSER ,出版日期: 1991年05月第1版
P/P0
P/P0
I型等温线
V P/P0
典型的微孔材料 等温吸脱附线。
(活性炭、沸石分子 筛等)
①微 孔 填 充 表 现 为 低 相对压区域气体吸附 量快速增长; ②几 乎 没 有 介 孔 存 在,外表面积微小, 微孔充盈后,转为水 平平台; ③存 在 一 些 大 尺 寸 颗 粒间隙孔,接近饱和 压力时,可能出现因 吸附质发生大孔凝聚 的吸附量增长。
IV型等温线
V P/P0
典型的介孔材料等 温吸脱附线。
(MCM-41、SBA-15、 介孔碳材料等)
① 明显的等温吸脱附线 的迟滞环,对应介孔 的毛细孔凝聚、填充 及蒸发;
② 低相对压区域有类似 微孔材料的吸附线 型,一般也存在一定 量微孔。
其它类型等温线,对应?
I型
II型
III型
V P/P0
IV型
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1938年,布龙瑙尔(Brumauer)、爱梅特(Emmett)和 特勒尔(Teller)在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基础上, 提出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简称BET理论。
保留兰缪尔吸附理论的三条基本假设:
1. 固体表面是均匀、等同的; 2.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3. 吸附与脱附建立起动态平衡。
⑤ 产物从催化剂表面或活性中心上脱附——表面脱附 过程;
⑥ 脱附的产物分子经催化剂的孔道向催化剂外表面扩 散——内扩散过程;
⑦ 穿越流体相与固体的边界层,进入流体相主体并被 带走——外扩散过程。
多相催化反应一般历程图示
流 体 相
影响多相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
催化活性中心的数量和效能; 反应物由流体相扩散到活性中 心的速度; 活性中心脱附产物的速度; 产物扩散至流体相的速度。
RT
ln⎜⎜⎝⎛
p p0
⎟⎟⎠⎞
=
0.75πK
⎡ (N a Aa +
⎢⎣
d4
N A AA
⎤ ⎥⎦
×
∑∞
K =0
⎡ ⎢ ⎢⎣
1 2k +
1
⎜⎛1 ⎝
−
d
rp
⎟⎞ 2 k ⎠
−
⎜⎛ ⎝
21 32
⎟⎞α ⎠
k
⎪⎧ d ⎨ ⎪⎩ rp
⎪⎫10 ⎬ ⎪⎭
+
β
k
⎪⎧ ⎪⎩⎨
d rp
⎪⎫4 ⎬ ⎪⎭
⎤ ⎥ ⎥⎦
球形孔 Spherical pore model Cheng and Yang method
rk---------液体弯月面的曲率半径 γ----------液体的表面张力 VL---------液体的摩尔体积
77.48K下,氮为吸附质气体,曲率半 径rm值与相对压值(P/P0)的对应值
rm(nm)
20 50 100 200 1000 5000
P/P0
0.9532 0.9810 0.9901 0.9952 0.9990 0.9998
1. 厦门大学图书馆借阅; 2. 超星数字图书馆在线阅读,链接:http://210.34.4.20/cn 3. 化院FTP服务器 210.34.14.10,保存有一些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
多孔材料的表面与孔分 析技术
固体表面物理吸附行为!
多孔材料的表面及孔分析在催 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Au/MCM-41
等温吸脱附线及其线型分类
等温吸脱附线——在密闭体系及恒定温度下,固体
材料对吸附质气体的吸脱附量(V)与吸脱附动态 平衡状态下的压力(P)的对应关系曲线。
I型
II型
III型
V P/P0
IV型
V P/P0
V P/P0 V型
V P/P0
V P/P0
阶梯型
V P/P0
气体在不同尺寸孔道中吸附行 为的差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注意:在微小孔道中,由于吸附质分子与
固体表面吸附行为分析 方法(物理吸附与化学
吸附)
林海强 课程:催化基础研究方法
实验室:旧化学楼356室
电话:13906028302 2011年9月
推荐参考书:
• 《吸附与凝聚 固体的表面与孔(第二版)》 • 作者: 严继民 ,出版日期: 1986年05月第2版
• 《吸附、比表面与孔隙率》 • 作者: (美)S.J.格雷格,出版日期: 1989年05月第1版 • • 《多相催化剂的研究方法》 • 作者: 尹元根 ,出版日期: 1988年10月第1版
微孔活性炭
RT
ln⎜⎜⎝⎛
p p0
⎟⎟⎠⎞
=
U0
+
pa
RT
ln⎜⎜⎝⎛
p p0
⎟⎟⎠⎞
=
K
⎡ ⎢⎣
(
Na Aa + N A AA σ 4 (l − d )
⎤ ⎥⎦
×
⎡
⎢ ⎣
3(l
σ4 −d /
2)3
−
9(l
σ 10 −d /
2)9
−
σ4 3(d / 2)3
+
σ 10 9(d / 2)9
⎤ ⎥ ⎦
圆柱形孔 CSyallitnodraincdalFopl沸oe石rye分mme子ot筛dheold
吸附剂表面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一般为标准状态下气体的体
积);
Vs——一定温度、压力P下,当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吸附一层,
并达到吸脱附动态平衡时,所吸附的吸附质的量(一般为标准状
态下气体的体积);
P0 ——吸附质气体在吸附温度下,呈液体时的饱和蒸气压; C ——与吸附第一层气体的吸附热及气体的液化热有关的常数。
RT
ln⎜⎜⎝⎛
p p0
⎟⎟⎠⎞
=
H4型迟滞环,一般出现在同时 含有微孔和较大尺寸间隙孔的固体 中,如活性炭、分子筛等,在较高 相对压区域没有明显吸附限制。
H4型迟滞环
等温吸脱附线迟滞环形状 与孔形状的对应关系
用于计算孔径分布的理论方法
最流行的中孔孔径分布计算方法—— BJH(Barrett-Joyner-Halenda)方法
吸附膜 厚度t
改用低压BET法(相对压P/P0范围<0.05)
测定微孔材料比表面积方法
① 选择低压BET法,使用低相对压区域吸 附数据的压力(相对压小于0.05),前 提是必须测定出系列相对压低于0.05的 吸附数据。
② 采用Langmuir方法(相对压0.05~0.3, 计算值一般比①大)。
③ 采用MP-method或Dubinin(包括D-R和 D-A两种方程)理论方法(相对压区域 0.01~0.90,计算值一般比①②大)。
V P/P0
V P/P0 V型
V P/P0
V P/P0
阶梯型
V P/P0
迟滞环类型( IUPAC分类)
为何会形成迟滞环?
1. 吸附过程,在存在毛细孔内吸附表面的 情况下,一旦相对压力达到Kelvin方程 所决定的数值时,能够发生凝聚;
2. 脱附过程(蒸发过程),因毛细孔环境 及已存在液相,不能严格地与凝聚相互 可逆,产生滞后环。
Cu/SiO2
NaA zeolite
多相催化反应的一般历程:
① 反应物从流体相上扩散到催化剂的外表面,此时, 要先服固体表面的“膜阻” ——外扩散过程;
② 反应物自催化剂外表面向孔内部扩散——催化剂孔 中的内扩散过程;
③ 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或活性中心上进行化学吸附及 活化——化学吸附过程;
④ 被吸附活化的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或活性中心上反 应转化为产物——表面反应过程;
和。
孔隙度:总孔容与多孔固体总体积之比例。
注意!:微孔及中孔分析——氮气吸附法
大 孔 分 析——压汞法
孔的毛细凝聚现象
在一定尺寸的毛 Kelvin方程
细孔中,在相对压力 小于饱和蒸汽压时, 蒸汽(气体)也能够 发生凝聚!特征表现
ln p = − 2γVL . 1 p0 RT rk
为:液体凹形弯月面
上的平衡蒸汽压必定 小于该温度下液体的 饱和蒸汽压。
BET方法适用对象:大部分的非微孔材料。
如何 判断 BET 是否 适用 ?
所得常数C值在限制范围,必须 为正值,50~200最合适;C值低、 负数或太高则不合适;
所拟合直线的线性度好,一般 要求在0.999以上,低则不合适。
实例:某微孔样品,比表面积 (标准值610.6 ±13.8m2/g)
某微孔样品,比表面积 (标准值610.6 ±13.8m2/g)
MP方法——基于V-t图的一种方法。
Vp
=
⎡(Sn ⎢⎣
−
S n −1 )(tn 2
+
tn
+1
)
⎤ ⎥⎦
K
微孔表 面
V 开阔表 面
3.5Å
t
Dubinin-Radushkevich方法
A
=
RT
ln⎜⎜⎝⎛
p0 p
⎟⎟⎠⎞
=
−ΔG
W
=
W0
exp
⎡ ⎢− ⎢⎣
⎜⎜⎝⎛
A βE0
⎟⎟⎠⎞
2
⎤ ⎥ ⎥⎦
lnW
周围孔壁的距离更近,相互作用势能发生叠加 ,吸附力要比在较宽的孔内或外表面的吸附更 强!
吸附力排序:微孔 > 介孔 > 大孔
极低压力下的吸附行为(微孔填 充,Micropore filling)
在极低相对压力(<0.01)下, 微孔逐步填充;微孔样品的等温线 初始段呈现为陡峭的上升阶梯,后 弯曲成平台。
• 《金属的化学吸附和催化作用导论》 • 作者: (美) R.P.H.GASSER ,出版日期: 1991年05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