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与罪犯矫正

合集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精华。

在当今社会,罪犯改造是社会治安和法制建设的重要一环,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罪犯的改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罪犯改造,以及它对罪犯改造的作用和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多种思想文化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顺、诚信等传统美德,主张人伦之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注重养生、修身、达观,主张顺应自然,顺其自然;墨家思想注重兼爱、非攻,主张以爱化解仇恨,以非暴力解决矛盾;法家思想重视法治、权威,主张依法治国,依法办事;兵家思想注重军事战略、战术,主张以智取胜,以德服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道德、法治、兼爱、非暴力等价值观念,以及修身养性、顺其自然、以智取胜的思想理念。

这些特点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为罪犯改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1. 弘扬传统道德,培养正面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融入罪犯改造中,培养罪犯的正面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罪犯能够深刻理解仁爱的力量,感悟孝道的伟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内心的蜕变和自我修复。

2. 借鉴典故启发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典故和故事,这些典故和故事中的智慧和道理,对于罪犯改造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通过讲述古代君王、贤人、英雄的故事,罪犯能够深刻领悟到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等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生目标,注重修身养性,实现精神和心灵的升华。

3. 强化责任意识,培养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强调责任意识和自我约束,儒家思想中的忠孝尽责、道德自律等观念,能够对罪犯改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罪犯入狱,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违法犯罪,而根源却在于价值观扭曲,道德沦丧。

因此,对罪犯的教育改造不仅仅要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解决思想道德、行为规范上存在的重大缺陷和严重失范的问题。

而我们民族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治疗这些缺陷和失范的一剂良方。

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范畴,可以说是这些年来监狱思想教育的创新然而,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罪犯思想教育的的范畴,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目前仍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尝试,而不是整个中国罪犯思想教育体制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关系还存有疑虑,各个试点单位在实践中对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的形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思想教育的概念、内涵及关系(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及内涵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观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系统、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等主体形式存在着。

〔1〕这些文化积累以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的形式世代延续,已经深深地融化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中,内化为人们的一种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制约社会历史发展、甚至人的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因此,承袭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已经构成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地域上说,有吴越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荆楚文化等等;从流派上说,在先秦有儒、道、墨、名、阴阳、法六家的不同,汉魏以后,又出现儒、道、佛三教的鼎立。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人生“修、齐、治、平”,把个人道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以此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浅谈传统文化与罪犯矫正

浅谈传统文化与罪犯矫正

浅谈传统文化与罪犯矫正新安监狱民警:张波提要: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融合、发展,内容极为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

对于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具有稳定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影响的长期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为罪犯“再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原料和营养,将各种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改造合力,使罪犯接受更多地传统文化熏陶丰富罪犯的精神世界和有效调节罪犯的心理状态,焕发积极改造的热情,加强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罪犯的综合素质及整体素质,切实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改造质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历史赋予我们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努力发掘和寻求它与“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

与罪犯教育改造的结合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促进传统文化在监狱的传播。

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使之同时代精神相配合,创造构建与时俱进的罪犯新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这一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浅析(一)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是指由历史继承下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科学、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是历史继承性的表现,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

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是中国古代儒、道、释(佛)伦理思想体系的综合和概括,是以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为主的民族文化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传统美德,是流传至今,被批判继承的并能有效地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得以形成的基石。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以具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佛教文化在监狱教育中的实践
因果报应
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可以让罪犯 认识到自己犯罪行为的后果,从
而心生悔意,积极改造。
内心净化
佛教修行方法如念佛、禅修等, 有助于罪犯平静情绪、净化心灵
,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慈悲为怀
佛教教导众生慈悲为怀,罪犯通 过学习佛教文化,可以激发对他 人的同情和关爱,减少再犯的可
能性。
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培养社会责任感
03
传统文化教育引导罪犯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出狱后能够积
极投身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降低再犯罪风险。
04
对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 育的思考
传统文化教育的局限性
文化背景限制
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受特定文化背景限制,可能无法对所 有罪犯产生深刻影响。
降低再犯率
通过有效的教育改造,可以降低 罪犯出狱后的再犯率,从而维护 社会稳定和安全。
传统文化在监狱教育中的作用
01
02
03
价值观引导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仁爱、 忠诚、礼敬等理念,可以 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改正错误观念。
道德教化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 故事案例,可以作为监狱 教育的教材,对罪犯进行 道德教化。
学会尊重与合作
传统文化教育强调“和谐”、“仁爱”等价值观 ,有助于罪犯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改善 人际关系。
罪犯再犯罪率的降低
增强法律意识
01
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法治教育,使罪犯充分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严
重性和法律威严,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
提升道德水平
02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罪犯道德水平得到提升,能够在出狱后自
互补优势,提升效果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领域的应用当全面提升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成为监狱综合行刑工作的源动力和奋斗目标的时候,其积极推动着监狱机关在刑罚执行和教育改造等多方面思想理念和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创新。

海南省司法厅、监狱管理局开创性地将中华传统文化引入罪犯教育改造领域,并积极地在基层监狱单位试点实施,初步取得较好的成效。

笔者作为海南省监狱系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训班学员,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对此新的教育模式亦深入思考。

凤凰涅槃。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创造积累传承的灿烂,在历史长河中历经兴盛、失落、复兴,一代代国人在继承、引进、发掘、反思、创造的道路上披荆斩苈,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今天,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大放异彩,在注入时代因素后体现出更强的生命活力。

罪犯,作为公民的特殊群体,道德的审视和重塑亦迫不及待。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介入对提升教育改造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一、现阶段狱内在押犯道德缺陷分析加强罪犯德行教育,必先对在押犯的道德状态进行调查、分类与分析,根据实践调查,将罪犯道德缺陷略分如下:1、家庭观念普遍淡薄,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正确的培养,叛逆情绪严重,对家庭成员缺乏“孝”,伦理肤浅,严重者无视尊长,角色倒置,并从家庭角色义务淡薄演化为社会角色,社会责任义务丧失。

2、价值观念以自我为中心,行为标准以自我为核心缺乏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表现为狂妄、自大、自负、自私自利目视无人,视法律为儿戏。

3、重物资享受,轻精神修养,价值评价严重扭曲,崇拜“金钱万能”,为积敛财富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消费荒淫挥霍,形成恶性循环。

4、文化水平低带来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力,大部分罪犯文化水平处于高中以下,在不好的生存环境影响下形成目光短浅,轻信流言,盲动性大,不分是非唯利是从,身陷低级犯罪低层。

5、自身意志力薄弱,在善恶之分上经不住诱惑,导致犯罪,突出的表现在职务犯罪类型。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剖析

中国传统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感化的影响及其现代启示剖析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orrectional Police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矫治的影响及其启示院系:矫正教育系专业:教育学学生姓名:冯炜学号:119031115211033指导教师:张利耻感文化对罪犯教育矫治的影响及其启示摘要:耻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作为一种群体强制力,对罪犯教育有重大的影响。

耻辱刑是其具体表现。

它的积极方面体现在教化功能、预防犯罪及促进改过;而其负面作用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易给罪犯贴上“标签”从而对其社会回归造成阻碍、对犯罪的责备易被泛化进而流变成为对犯罪人永久的伤害这两个方面。

关键词:耻感文化;教育;感化;耻辱刑Abstract: Shame-based culture is one of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As a kind of external force, i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education of criminals. Humiliation Punishment is its specific manifestation. Its positive aspect is reflected in the moralize function, prevention of crime and promotion to repent; and the negative impact is obvious.I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On the one hand,in shame-based culture criminals are labeled easily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criminals return to society; on the other hand,condemnation of the crime is easy to generalize and become the harm to body and mind of crime. Finally, there is a reflect to the shame-based culture.Key words:shame-based culture;education;persuasion;humiliation punishment耻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传统罪犯的教育感化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

浅议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改造罪犯思想摘要: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实施纲要》提出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给教育改造罪犯提出全新的课题,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是一种探索和创新。

通过对影响犯罪的思想道德因素和教育改造的现状分析,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改造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操作性论证,以求对转化罪犯思想有所裨益,切实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使他们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思想司法部《教育改造罪犯实施纲要》提出:要对罪犯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教育。

这给教育改造罪犯提出了全新的课题,也是对传统教育改造罪犯方式的挑战。

一、犯罪原因之思想道德因素和教育改造现状分析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转换的社会转型期,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社会道德水准下滑;传统道德观念提倡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与现代经济体制下提倡的“合理的利己主义”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国外意识形态,道德价值观念的渗透,思想道德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局面。

思想观念混乱,道德失范以及价值观念冲突使得社会中意志薄弱者无所适从,他们的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失衡甚至于伦理道德沦丧,成为违法犯罪主要思想因素。

可以说,一切犯罪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

古人说:治国之道有二,一为道德,一为养力,德教与法制相辅相成,“礼者禁于将然之前,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1]无可争议,新中国的监狱系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造模式,并且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社会转型,思想观念改变等一系列因素使监狱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面临着挑战。

首先,监狱在押犯构成复杂,重大刑事犯、暴力犯、涉黑涉毒等罪犯数量不断增多,与危害国家安全罪犯、“法轮功”罪犯的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益尖锐,改造罪犯的难度加大。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罪犯教育改造工作中的运用法律是底线伦理。

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

罪犯无视法律的存在,违反法律的规定,不仅是一种法律行为,也是一种低劣的道德行为。

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一定的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道德品质为基础。

根据大量调查资料表明,罪犯的犯罪行为与他们的道德品质低下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们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约束,常常以黑白颠倒的道德标准调节自己的行为,公然藐视法律和道德,藐视一切正常的社会秩序。

所以,罪犯需要对罪犯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让他们运用正确的道德标准对照、调整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但是,当前的罪犯道德教育出现了很多弊端,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并不能完成提高罪犯道德水平的使命,这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以倡导仁义道德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享有盛名,建立起了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并积极地把道德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开我国道德教育之先河,可谓中国历史教育家中重视德育的“先师”。

十七大报告首次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理念,阐述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总体构想,强调:“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目前,全国各行各业掀起了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国学热”持续升温,中国传统文化日渐走进学校、企业、机关,成为提升素质、陶冶情操、构建和谐文化氛围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首要标准”,许多监狱创新教育改造模式,将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罪犯教育改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省部分监狱也在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尝试,但因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众所周知,教育改造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工程,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长期养成教育,要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在教育矫治罪犯方面的积极作用,必须解决“改造什么”、“如何改造”的认识问题,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内容与方法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

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

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2、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意义3、能够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好罪犯的教育工作教学重点:1、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特征的把握2、能够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教学过程:随着“5+1+1”教育模式的开展,全国一些监狱相继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掀起了一股“国学热”。

应该说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而如何有效运用这一伟大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让它为罪犯道德的重塑和再社会化做出贡献,提高罪犯教育改造的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新课题。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

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好,看完视频后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以国学经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何在上海各监狱盛行?二是监狱应当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到罪犯的日常教育改造中去?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我们的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罪犯改造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概念,不仅是指“文化”,更是强调“文化”与“传统”的结合。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指人区别于动物,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是人类生活的总和,包括精神生活、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极其广泛的方面。

狭义的“文化”,则是排除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部分,即只包括精神创造及其成果,是意识、观念、心态和习俗的总和。

我们通常使用和研究的文化,主要指狭义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

所以,这里我们要突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

“传统”是指世代传承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社会历史因素,是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具有时间上的历史性、延续性以及空间上的拓展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监狱】中华传统文化对罪犯心理矫治的影响浅析

【监狱】中华传统文化对罪犯心理矫治的影响浅析

中华传统文化对罪犯心理矫治的影响浅析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延续到罪犯心理矫治领域,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传统文化是国民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应该在罪犯传统教育缺失的同时补足。

在罪犯的心理矫治实践工作中,总结出对中华传统文化与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结合必要性,提出开展传统文化对罪犯心理矫治的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罪犯心理矫治影响人之所以区别与动物,是因为其具有社会的高级属性。

而社会属性就体现在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教化先民、开导童稚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

传统文化的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人性回归是传统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它阐明了我们做人的权利、责任、义务和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同样,对于罪犯而言,其行为违背了社会公认的规则,也是传统文化作用的“死角”。

那么,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对“死角”--罪犯的改造的再教育就非常重要。

一、中华传统文化对教育的作用重大孔孟之道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套重要的思想。

他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代表。

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一中经典的思想,一直对现在的社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三纲五常”说。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而后,孟子又在孔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这一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注重家庭,君臣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相对应的概念,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相伴而生的,近代教育以前的教育。

教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中国传统教育更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从教育价值观到教育内容和方法,无不渗透这儒家的精神。

浅析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

浅析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

浅析传统文化与罪犯教育新时期监狱工作面临着提高罪犯改造质量,降低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的历史重任,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正确的行刑理念为先导,探索惩罚与改造罪犯的内在规律,不断提高罪犯改造质量。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首要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思想文化素质,我们就必须积极拓宽教育渠道,创新教育载体,结合罪犯改造实际,探索教育罪犯的新途径、新手段、新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内涵丰富,在罪犯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去熏陶、影响罪犯,对于罪犯的思想改造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对于罪犯的思想改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传统文化在为人处世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智慧,对于罪犯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比如孔子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通过让罪犯学习传统文化,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可以让其进一步懂得与人相处要学会换位思考,努力为他人着想,从而逐步做到与同犯和谐相处。

再比如孟子曾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就体现了儒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罪犯学习了解之后,他们会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努力,锐意进取,才能多创佳绩,早获新生。

传统文化对犯有过错的人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利于罪犯的改造;如《左传》曾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会犯错,不必要求太过苛刻,只要改正错误,就是大大的好事。

这话虽然是古人所说,但是里面包含了对犯有过错的人的包容和怜悯。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犯人的良知其实并没有完全泯灭,他们内心深处也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有一定的自责和悔恨,如果对他们的这种心理状态不闻不问,可能导致他们终日沉溺与懊悔和烦恼中不能自拔,影响改造,但是如果让他们去读一读“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样的句子,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感受到古圣贤悲天悯人的情怀,从而减轻心理压力,轻装上阵,积极改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罪犯改造中的重要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在罪犯改造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倡导做人做事讲究道德准则,有利于引导罪犯正确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和过失。

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道德教化,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文化熏陶,能够触动罪犯内心最深处的良知和良善,激励其自我反省和改过自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罪犯的思想道德培养和行为规范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有助于增强罪犯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引导其秉持中华传统美德,塑造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罪犯改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罪犯改造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2. 正文2.1 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中华文化强调道德、仁爱、孝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中华文化强调仁爱和宽容,通过教导罪犯仁爱之心,让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

中华文化也注重孝道,教导罪犯尊敬父母、尊重长辈,培养他们正确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中华文化还注重节俭、诚实等品质,通过教导罪犯这些品质,可以帮助他们摆脱贪念、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

在实际的罪犯改造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让罪犯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激发他们的向上力量。

可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引导罪犯找到改过自新的正确道路,增强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责任意识。

通过培养罪犯正确的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可以让他们在改造过程中更有信心、更有动力。

中华文化价值观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走向阳光的未来。

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在罪犯改造中的应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

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犯罪问题也日趋严重。

监狱作为司法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社会治安、惩治犯罪的重要职责。

然而,监狱改造罪犯的任务并非易事,需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其中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

传统文化教育是指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知识、道德观念、精神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具有强大的熏陶力量。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启迪罪犯的精神,提高其自我认识和道德水平,促进其心灵的净化和奉献。

具体来讲,监狱可以通过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组织文化活动、阅读经典著作等方式,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监狱可以针对罪犯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例如,针对思想犯罪的罪犯,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针对暴力犯罪的罪犯,可以通过阅读经典著作,启迪其道德意识和理性思维;针对经济犯罪的罪犯,可以通过传授传统商道和道德观念,引导其积极回归社会主流价值观。

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效果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

在一些监狱中,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许多罪犯的心理和道德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这些改变不仅有助于罪犯的心理健康,也为其回归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传统文化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由于罪犯的文化水平、教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教育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罪犯的实际需求。

总之,监狱运用传统文化教育改造罪犯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为罪犯的改造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罪犯改造的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融入罪犯改造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特点,能够对罪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灵疗愈,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素养,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良好的心态和行为的改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教化,尊重家庭、敬老爱幼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罪犯改造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惩罚,更应该是对他们内心的触动和感化。

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罪犯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重新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明白了亲情、友情及社会责任的意义。

这些都能够促使罪犯们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悔过自新,为重新融入社会做好准备。

传统文化强调礼仪和仁义,注重人际关系和道德规范。

罪犯在犯罪过程中往往丧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因此他们急需进行心灵的治愈和情感的修复。

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礼仪和仁义观念,能够帮助罪犯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修复和解脱,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忠义、诚信等美德。

这些美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罪犯改造工作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引导罪犯重树孝道忠义等美德,重新认识到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

帮助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良民,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统文化重视教化和教育,注重修身致用。

在罪犯改造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传统文化经典,引导罪犯明辨是非、悔过自新,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教育罪犯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懂得感恩、懂得怀疑、懂得报恩,懂得知错能改,知错能改。

传统文化的精髓能够帮助罪犯重拾人生信心,获得内心的平静,重新踏上正途。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明内涵,对罪犯改造有着深远的影响。

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可以帮助罪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文明素质,为其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简简述我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先进内容

简简述我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先进内容

简简述我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先进内容
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的先进内容包括:
1. 公正和公平: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强调平等和公平原则,追求公正的司法决策,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2. 宽严相济:中国传统司法文化注重法律的灵活运用,追求宽严相济,对犯罪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3. 仁政理念: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强调以德治国,在司法中注重人道主义原则,追求对被告人的教育与改造,以达到社会稳定和谐的目的。

4. 惩罚与教育并重:中国传统司法文化注重矫正和教育作用,不仅重罚恶人,还注重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使其回归社会。

5. 人民至上: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倾听人民的诉求,保护人民的权益,为人民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

6. 尊重和保护权利:中国传统司法文化注重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尊重和保护人权,防止任意侵犯和滥用职权。

7. 团结合作原则:中国传统司法文化倡导司法机关与其他部门的紧密合作,实现各部门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这些先进的司法文化理念和原则为中国现代司法制度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暴力型罪犯的影响

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暴力型罪犯的影响

Legal Sys t em A n d Soci et y 圈霍罄墼蟹豳图譬蕊i竺!!兰呈里坐i叁篁!圭塾垒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暴力型罪犯的影响赵振亭张贵军李振武裴俊杰摘要本文指出在现阶段暴力型犯罪不断攀升的情况下,运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对监狱在押暴力型罪犯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重塑,迭到‘‘改恶从善”目的,最终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暴力型罪犯教育改造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当前我国正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押犯人数居高不下,罪犯构成日趋复杂,罪犯管理教育的难度加大,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党中央针对当前押犯的新情况、新变化,提出了监管工作“首要标准”,对监狱警察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

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特别是提高占押犯比例最大的暴力型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某东部省份监狱自2006年开始,在罪犯中探索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以“爱心、孝心、诚心、同情心、责任心、感恩心、荣耻心、宽容心、正义心、进取心”等“十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改造模式,在启迪罪犯思想,提高道德素质,增强认罪服法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暴力型罪犯现状暴力犯罪,是指使用暴力手段(包括以暴力相威胁),以特定的或者不特定的人或物为侵害对象,蓄意危害他人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的犯罪行为。

暴力犯罪是当前犯罪现象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主要把故意伤害罪、杀人罪、抢劫罪、抢夺罪、劫持航空器罪、劫持船只、汽车罪、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猥亵儿童罪、强奸罪、绑架罪、聚众哄抢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等犯罪归入暴力犯罪范畴,触犯上述罪名的罪犯即为暴力型罪犯。

下面就暴力型罪犯现状作简单分析。

第一,从暴力犯罪特点来看,它是一种具有明显暴力性质的犯罪,涉案人员具有冲动性、危险性、凶残性,造成的后果一般比较严重,对受害人及社会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较为持久。

中国监狱文化的内涵、历史渊源和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影响

中国监狱文化的内涵、历史渊源和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影响

中国监狱文化的内涵、历史渊源和对罪犯教育改造的影响监狱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的管理状况可以折射出一个国家在人权保障方面的状况,可以反映出一个政府对待犯罪、惩罚和改造罪犯方面的价值取舍。

同时,监狱也是文化的缩影,在监狱文化这块“百花齐放”的园地里,监狱文化、监区文化、文化监狱、文化改造、监狱建筑文化和监狱警察文化等像雨后春笋一样竞相茁壮成长。

监狱文化的发展给罪犯改造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新促进和新景象,特别是现代文明监狱的创建,更是监狱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监狱文化活动的精心打造,提升了监狱形象,丰富了罪犯的文化生活,拓展了培育人文精神的途径,使监狱教育改造工作从传统的观念里跳出来,再次实现思想的解放,将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改造质量的提高”上来,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来打造教育改造工作的新格局,使传统的改造手段赋予新的内涵,教育改造手段被得以创新,这被创新的改造手段就是监狱文化的大力建设,以文化来改造罪犯,以文化来教育罪犯,成为现代监狱新的行刑“亮点”。

一、中国监狱文化的内涵(一)、文化“文化”一词来源于欧洲,在中古英语中,表示为“耕耘”的意思。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将文化意指为第二自然。

文化概念引入中国后,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成为人文科学的中心词汇。

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文化是一种包含所有人类创造物及其概念的概念;狭义文化则是一种精神或观念的概念。

中国古圣先贤认为文化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英国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在当代人类学中,文化概念从角度来下定义,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从行为角度来下定义,文化是指人类的生活方式;另一种则是从认知角度来下定义,文化是由抽象的,为某一社会的全体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在人类行为背后的对世界的感知所组成。

人创造了文化,人是文化的本体,没有人就没有文化;同时文化又创造了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改造的作用新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改造的作用新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服刑人员改造的作用新探作者:陶磊童元阳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2期中国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

它的精华,不仅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光辉灿烂,而且在当代也已经和正在受到亚洲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日益众多的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有鉴于此,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部分,为服刑人员的再社会化服务,使得服刑人员改造不再走单一模式的老路,而是寻求一条更为人性化和事半功倍的捷径,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教育的历史影响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所形成的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它既散见于经典文献、制度规章等程式化的客体形式之中,也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主体形式之内。

(一)传统文化对于一般教育的作用孔子云:“士志于道。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非常强调立志、修身,要求每个人从接受教育起,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砥砺自我,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服务于社会。

国家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和日常教学计划之中。

编写传统文化德育教材,把传统文化推进课堂。

普通教育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塑造公民素质的重要阶段。

把传统文化推进课堂,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和高尚道德品质的陶冶。

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赋予传统美德以时代精神,围绕孝敬父母、尊老敬长、诚信守约、勤劳俭朴、乐群利群、公忠为国等教育主题,体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流传不朽的民族精神。

这些不朽的民族精神,将会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和品行,指导他们在日后的工作学习中恪守道德底线,秉承优良传统,为民族与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传统文化与罪犯矫正新安监狱民警:张波提要: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融合、发展,内容极为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

对于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具有稳定的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全面性,影响的长期性和很强的实用性。

为罪犯“再社会化”提供了重要的原料和营养,将各种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强大的改造合力,使罪犯接受更多地传统文化熏陶丰富罪犯的精神世界和有效调节罪犯的心理状态,焕发积极改造的热情,加强个人道德品质修养,提高罪犯的综合素质及整体素质,切实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传统文化古为今用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改造质量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历史赋予我们一个重要历史使命就是立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努力发掘和寻求它与“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把改造人放在第一位”,“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

与罪犯教育改造的结合点,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促进传统文化在监狱的传播。

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使之同时代精神相配合,创造构建与时俱进的罪犯新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这一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浅析(一)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是指由历史继承下来具有一定特点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科学、风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是历史继承性的表现,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

这里所说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是中国古代儒、道、释(佛)伦理思想体系的综合和概括,是以儒家思想道德体系为主的民族文化总和。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传统美德,是流传至今,被批判继承的并能有效地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精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得以形成的基石。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以具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各种文明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二)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融合、发展,内容极其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总体表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春秋战国,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为基础,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随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及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系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融合了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动态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而存在,它广泛影响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代代相传,民族性、群众性、开放性、永恒性的特点。

传统文化从本质属性上看,有其时代性,依据一定的历史条件,既含有时代的因素,还涵盖普遍意义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为现代社会所继承。

首先传统文化的互爱互助、重视家庭、诚实信用,正义勇敢和倡导整体主义思想,爱国等文化特质的是现代人的生活信念。

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为民众的整体主义思想。

《诗经》中说“夙仪在公”,认为日夜为公,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两汉初年的政治思想家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宣扬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告示对国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逐渐凝结成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以注重道德教育闻名于世界,尤其强调道德的自我修养,他们认为天下要太平,社会要清明,就要有完善的人格,修身是根本的途径。

儒家学派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把“修身”(完善自身人格)作为“齐家(使家庭和睦有序)治国(使国家得到大治)平天下(使天下太平)”的前提。

在道德修养的途径上,提倡一要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二要做到表现如一,即使在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以恪守德行,达到“慎独”的境界;三要意志坚定,持之以恒,“富贵不能淫、威武不屈、贫贱不能移”,要求人们“穷不失义、达不离道”,人的道德追求不能因富贵、荣辱、喜忧而发生动摇和变异。

第三,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上的知行合一。

中国古代思想家主张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不仅应“知”(认识道德知识),而且应“行”(实践)身体力行。

即道德知识、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不能脱节,以相统一。

道德的形成不在于仅仅掌握道德知识,还要人去做,使人的道德在实践中提高完善,荀子认为,“知明而行无过矢”。

取得正确的认识,用它指导实际行为,人们就要以不犯或少犯错误。

朱熹认为:“义理不明,如何践履”,道德行为如果没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信念的指导,就会迷失方向。

因此他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王夫之提出“知行相资以为用”的命题,认为知与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互相作用、相互资补。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以超越地域、阶段、党派、种族和时空的界线,以文化为纽带,以思想为桥梁,产生巨大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中国”、“大一统”、“兼容天下”、“爱国主义”等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主要内容。

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与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和自觉奉行的原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由此产生思维和行为的趋同性、和谐性和一致性。

传统文化这种整合力,增强了中国人的根本意识,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正是通过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或情感上的拥戴,行为上的遵守,如同一只无形之手将人们联系起来,形成“同心同德”的社会整合力量,将整个民放的感情、意志凝聚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二、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儒家文化仍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其精华部分仍是古今中外都可适用的精神财富,两千多年来,其价值一直为世人所公认,其思想是超越时空的。

从而可以看出儒家文化的精华部分是符合社会或群体的期待,它规定了人们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那么在罪犯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社会的需要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心的传统文化,发展至现代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学术思想,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据报道:1982年8月27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祭孔子大典,里根的代表在大会上称贺“孔子高贵行谊、伟大思想、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学说世代相传,提示全人类丰富的做人原则”。

1988年有巴黎召开75位诺贝尔将得奖人的会议宣言中提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004年至今全世界已有81个国家开办了256多所孔子研究学院。

在我国虽然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把以孔孟学说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一直视为封建的产物加以排斥、打击,致使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弘扬。

其后果便是道德论丧,争名夺利、寡廉鲜耻,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刑事案件和各种腐败案件不断攀升。

就连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某些社会精英,违背伦理道德,做出一些冷漠残酷的事,而屡屡见诸于报端。

反证了我们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缺失。

社会需要和期待“仁爱、诚信、正直”,“胸怀天下、见义勇为、公中为国、行已有耻”等传统优秀的品质和行为,社会需要即我之需要,社会期待即我之期待。

据报载:“因对现代教育科目之中传统文化理念缺失与不足的顿悟,很多城市的学校已着手组织在学校里开展‘诵读经书’活动,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等“国学”重列为必修课”。

我们应把罪犯的思想教育当成大事来抓,把传统文化教育列为罪犯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施加教育。

罪犯在其人格社会化过程中已落后于同龄人,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再落后于时代,那么对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无疑会形成影响。

(二)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其人格社会化的需要监狱在刑罚执行过程中,为实现矫正罪犯不良习气,培养罪犯键全人格,使其成为守法公民的“再社会”目的,就必须丰富精神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从实践情况来看,传统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强调个人品质修养的理论观念不仅能凝聚人心,焕发积极改造的热情,提高罪犯的整体素质,丰富罪犯的精神世界和有效地调节罪犯的心理状态,促进传统文化在监狱的传播,切实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要求。

只要对监狱里的罪犯略作统计,不难发现他们在人格上存在诸多的缺陷。

其中以道德层面的失量为最,突出地表现在:一是不行孝道、对父母不敬、对长者不尊;二是不懂廉耻、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价值观严重错位;三是不讲诚信,反复无常;四是缺乏同情悯怜之心,心狠手辣、冷酷无情;五是追求享乐,好逸恶劳,怕吃苦、怕吃亏;六是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七是乱交朋友、择友不严、交友不慎等。

不少罪犯的犯罪与传统文化、人文素质缺乏密切相关,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自然,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

例如马加爵杀人案,杨佳袭警案等就是人格缺陷导致犯罪的典型案例。

同样,不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特别是一些重大案犯如石家庄爆炸案的靳如超,河南特大杀人案犯杨新海,内蒙古呼和浩特第二监狱杀警越狱脱逃案的首犯黄佳继,如果监狱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因素教育更到位一些,能够抓住危害最为严重的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灌输一些传统经典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观点,化其戾之气、冷漠之心、享乐之欲,他们的人格缺陷能在监狱及时得到有效地修复,悲剧就有可能不会发生,由此可见,加强罪犯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质量,贯彻落实“首要标准”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从根本上防止刑释人员重新犯罪,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教育手段的需要马克思深刻的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创新不是单纯的突破和杨弃,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创新的基础。

对罪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虽说是传统的,但手段可以是现代教育罪犯的一种创新,可谓“新瓶装陈酒”,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传统文化一度被视为“封资修糟粕”之物。

监狱机关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作为一种专政工具,对此也是讳谈如深,即使现在,传统文化在教育改罪犯工作中仍是一片尚未涉足或涉未深的领域。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注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儒家文化教育内容,有利于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引导罪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将其教育改造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而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中蕴藏着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以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关系为出发点,也可以说他是以强调伦理道德来达到其协调人际关系为目的的一种思想体系。

这些特点上锲合了罪犯的思想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