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复杂反应_------_丙酮碘化反应_598101725

合集下载

丙酮碘化反应活化能

丙酮碘化反应活化能

丙酮碘化反应的活化能
想象一下,在化学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忙着摆弄各种试管、溶液,其中就有丙酮和碘的“约会”。

这可不是简单的相遇哦,它们之间要发生一场化学反应,那就是丙酮碘化反应。

这场反应啊,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舞会,丙酮和碘是主角,而活化能就是那个让他们“舞动”起来的神秘力量。

活化能,听起来就像是给化学反应加油打气的能量。

它决定了反应能不能顺利进行,以及进行的快慢。

就像咱们平时跑步,有的人一抬腿就跑得飞快,有的人则需要费好大劲才能动起来,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活化能”不一样嘛。

在丙酮碘化反应中,活化能就像是那个让丙酮和碘“动”起来的门槛。

只有当能量达到这个门槛时,它们才能顺利“牵手”,完成化学反应。

而这个门槛的高低,就决定了反应进行的难易程度。

科学家们为了测量这个活化能,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他们通过改变反应的温度,观察反应速率的变化,就像咱们观察天气变化一样细心。

然后,他们用了一个叫做阿累尼乌斯方程的神奇公式,把反应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描绘得清清楚楚。

通过这个公式,科学家们就能估算出活化能的大小了。

不过啊,丙酮碘化反应可不是个简单的“一对一”约会,它里面还藏着不少复杂的机制呢。

比如,反应过程中可能会有多种反应机理在起作用,或者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解吸附步骤也会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这些啊,都是让活化能变得不那么“单纯”的原因。

物化实验报告丙酮碘化

物化实验报告丙酮碘化

物化实验报告-丙酮碘化丙酮碘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碘化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了解丙酮的性质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如搅拌、滴加、温度控制等。

二、实验原理丙酮碘化反应是有机合成中常见的反应之一,通过丙酮与碘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碘代丙酮。

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OCH3 + I2 → CH3COCH2I + H+ + I-在反应中,丙酮作为亲核试剂进攻碘分子,形成碘代丙酮。

酸性条件有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

本实验通过丙酮碘化反应,探讨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包括丙酮、碘、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液漏斗、烧杯、搅拌棒、恒温水浴等。

2.实验操作:在烧杯中加入50mL丙酮和5g碘,搅拌均匀。

缓慢滴加10mL盐酸,同时搅拌,观察反应情况。

将反应混合物置于恒温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60℃,搅拌30min。

3.产品分离与提纯: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20mL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静置分层,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

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蒸馏收集产物。

4.产物鉴定: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红外光谱(IR)对产物进行鉴定。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实验结果:通过丙酮碘化反应,我们成功合成了碘代丙酮。

产物经过分离与提纯,得到了纯净的碘代丙酮。

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鉴定,确定了其结构。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黄色沉淀物生成,这是由于反应中生成的氢碘酸与丙酮发生副反应生成了碘仿。

2.实验讨论:(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本实验中,我们将反应混合物置于恒温水浴中加热,保持温度在60℃。

通过对比实验发现,在相同时间内,60℃下的反应产物收率高于室温下的反应。

这说明温度的提高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然而,当温度超过60℃时,副反应加剧,产物收率下降。

因此,选择合适的反应温度对于提高产物收率至关重要。

(2)盐酸浓度对反应的影响: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10mL盐酸作为催化剂。

丙酮碘化实验报告

丙酮碘化实验报告

丙酮碘化实验报告丙酮碘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丙酮与碘化钾反应得到的产物,探究丙酮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

实验原理:丙酮(化学式为C3H6O)是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性。

碘化钾(化学式为KI)是一种无色晶体,可溶于水。

当丙酮与碘化钾反应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化丙酮和碘化钾。

反应方程式如下:C3H6O + I2 → C3H5OI + HI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丙酮、碘化钾、试管、滴管、酒精灯等。

2. 取一个干净的试管,加入适量的丙酮。

3. 使用滴管滴加少量的碘化钾溶液到试管中。

4. 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特别是颜色的变化。

5.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结果:在滴加碘化钾溶液后,试管中的液体逐渐变为黄色,并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

随着反应的进行,黄色逐渐加深,最终形成深黄色的溶液。

同时,试管的温度也有所上升。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断丙酮与碘化钾发生了反应。

黄色产物的形成表明碘化钾被还原为碘化丙酮,而碘化丙酮的颜色正是黄色。

同时,反应产生的气味可能是由于碘化钾和丙酮反应时,释放出的气体或挥发物引起的。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丙酮被氧化为碘化丙酮,而碘化钾则被还原为碘。

这种反应是通过氧化剂(碘)和还原剂(丙酮)之间的电子转移实现的。

丙酮中的羰基(C=O)被氧化为羧基(C-OI),而碘离子(I-)则被还原为碘原子(I2)。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丙酮与碘化钾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丙酮被氧化为碘化丙酮,而碘化钾则被还原为碘。

这种反应不仅可以用于化学实验教学,还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有机合成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应。

总结:丙酮碘化实验通过观察反应过程和产物,揭示了丙酮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丙酮碘化反应的机理和特点。

这种实验不仅有助于我们对有机化学的理解,还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19 复杂反应——丙酮碘化

19 复杂反应——丙酮碘化

实验十九 复杂反应——丙酮碘化1目的要求(1) 测量以酸作催化剂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2) 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

(3) 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基本原理(1)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复杂反应。

从测定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间的关系来研究反应机理是动力学的重要方法,实验表明在酸溶液中反应速率随+H 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实验还表明,除非在很高酸度下,丙酮卤化反应与卤素的浓度无关。

实验测得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 为:+=H A Ec kc dtdc式中E c 、A c 、+H c 分别代表COCH3CH 2I 、丙酮及酸的浓度,k 为复杂反应的速率常数。

由上实验事实,可推测出该复杂反应的可能机理为: CO CH 3CH 3+H +k 1 k -1C 〖ZJZ ;Y ;S 〗〖ZJLX ,S 〗OH CH 3CH 3〖JG)〗]+〖JY 〗(1) AB [〖JG(〗〖WB 〗C 〖ZJZ ;Y ;S 〗〖ZJLX ,S 〗OH CH 3CH 3〖JG)〗]+〖DD(〗k 2〖〗k -2〖DD)〗〖JG(〗〖WB 〗C 〖ZJZ ;Y ;S 〗〖ZJLX ,Y 〗CH 3CH 2OH 〖JG)〗+H+〖JY 〗(2) BD 〖JG(〗〖WB 〗C 〖ZJZ ;Y ;S 〗〖ZJLX ,Y 〗CH 3CH 2OH 〖JG)〗+I2→〖DD(〗k 3〖〗〖DD)〗 〖JG(〗〖WB 〗C 〖ZJZ ;Y ;S 〗〖ZJLX ,S 〗O CH 2I CH 3I 〖JG)〗+I -+H +〖JY〗(3) DE因为丙酮是一个很弱的酸,所以生成的中间体B 的量很少,故可用平衡浓度法求得: ++==-H A H A B c Kc c c k k c 11(Ⅱ-16-1)中间物D 的浓度可由稳态法确定:02322=--=+-I D H D B Dc c k c c k c k dtdc (Ⅱ-16-2) 222322322I H H A I H BD c k c k c Kc k c k c k c k c +=+=++-- (Ⅱ-16-3) 产物E 的生成速率为:22232233I H H A I I D Ec k c k c Kc k c k c c k dt dc +==++- (Ⅱ-16-4) 若烯醇式D 与卤素的反应速率比它与氢离子的反应速率大得多,即22->>k k ,亦即+->>H I c k c k 232,则产物的速率方程变为:+=H A Ec Kc k dtdc 2 (Ⅱ-16-5) 此结果与实验测得的速率方程完全一致,因此上述推测的反应机理可能是正确的。

物理化学实验实验十四 复杂反应——丙酮碘化

物理化学实验实验十四 复杂反应——丙酮碘化

实验十四 复杂反应——丙酮碘化1 实验目的(1) 了解丙酮碘化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方程式,测定用酸作催化剂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及活化能。

(2) 明确所测物理量(透光率)与该反应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 (3)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掌握其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第一步是丙酮的烯醇化反应,它是一个很慢的可逆反应,第二步是烯醇的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且趋于进行到底的反应。

因此,丙酮碘化反应的总速率是由丙酮的烯醇化反应的速率决定,丙酮的烯醇化反应的速率取决于丙酮及氢离子的浓度,如果以碘化丙酮浓度的增加来表示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则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14.1)式中,C E 为碘化丙酮的浓度,C H+为氢离子的浓度;C A 为丙酮的浓度;k 表示丙酮碘化反应总的速率常数。

由反应(2)可知(2.14.2)因此,如果测得反应过程中各时刻碘的浓度,就可以求出dC E /dt 。

由于碘在可见光区有一个比较宽的吸收带,所以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来测定丙酮碘化反应过程中碘的浓度,从而求出反应的速率常数。

若在反应过程中,丙酮的浓度远大于碘的浓度且催化剂酸的浓度也足够大时,则可把丙酮和酸的浓度看作不变,把(2.14.1)式代入(2.14.2)式积分得(2.14.3)按照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某指定波长的光通过碘溶液后的光强为I,通过蒸馏水后的光强为I0,则透光率可表示为(2.14.4)并且透光率与碘的浓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2.14.5)式中,T为透光率,d为比色槽的光径长度,ε是取以10为底的对数时的摩尔吸收系数。

将(2.14.3)式代入(2.14.3)式得(2.14.6)由lg T对t作图可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kεdC A C H+。

式中εd可通过测定一已知浓度的碘溶液的透光率,由(2.14.5)式求得,当C A与C H+浓度已知时,只要测出不同时刻丙酮、酸、碘的混合液对指定波长的透光率,就可以利用(2.14.6)式求出反应的总速率常数k。

丙酮碘化反应.doc

丙酮碘化反应.doc

物理化学实验丙酮碘化反应动力学C202 2010-03-29T= P=一、实验目的1.根据实验原理由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包括仪器、药品、实验步骤等2.测定反应常数 k 、反应级数 n 、活化能 Ea3.通过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的理解二、实验原理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其反应式为:实验测定表明,反应速率在酸性溶液中随氢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反应式中包含产物,故本反应是自催化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为:-dC /dt=-dC/dt=kCαβ γA C CAH式中 C 为各物质浓度(mol/L ) ,k 为反应速率常数或反应比速,指数为反应级数n 。

丙酮碘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可分为两步:第一步为丙酮烯醇化反应, 其速率常数较小, 第二部是烯醇碘化反应, 它是一个快速的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用稳态近似法处理,可以推导证明,当 k 2C H >>k 3C I 时,反应机理与实验证明的反应级数相符。

丙酮碘化反应对碘的反应级数是零级,级碘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原来的速率方程可写成-d C/dt=kCαβA CH为了测定α和 r ,在 C A >> C 、C H >>C 2 及反应进程不大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反应过程中, C A 和 C H 可近似视为常数,积分上式的:αβC=- kC A C H t+A ’C 以对 t 作图应为直线。

与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 及反应级数 n 。

在某一指定的温度下,进行两次实验,固定氢离子的浓度不变,改变丙酮的浓度,使其为C A =mC A ,根据 -dC/dt=kC A αH β得:n B =(lg(r i /r j ))/lgmC若测得两次反应的反应速率, 即求得反应级数 p 。

用同样的方法, 改变氢离子的浓度, 固定丙酮的浓度不变,也可以得到对氢离子的反应级数r 。

若已经证明: p=r=1 , q=0,反应速率方程可写为: -dC/dt=kC A C H 在大量外加酸存在下及反应进程不大的条件下,反应过程的氢离子可视为不变,因此,反应表现为准一级反应或假一级反应: -dC/dt=k'C A 式中 k'=k C H ,k'为与氢离子浓度有关的准反应比速。

【清华】丙酮碘化实验报告

【清华】丙酮碘化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丙酮碘化实验刘祯科 2003012316 生物32同组实验者姓名 程磊实验日期:2005年10月22日 提交报告日期:2005年11月5日1. 引言大多数化学反应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复合反应,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不遵循质量作用定律。

这些反应的速率方程需要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实验测定。

对于反应物单一的反应,可以通过测量反应物或产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得到反应速率,从而进一步确定反应的级数。

对于反应物不单一的反应,可以保持其他反应物浓度不变,测量某一反应物在不同初始浓度下的反应速率,从而确定反应对该物质的反应级数。

如此类推,可以依次确定其他物质的反应级数,从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

本实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级数、速率系数和活化能。

通过实验加深对复合反应特征的理解,并掌握722S 型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具体实验原理请参见预习报告的实验原理部分。

2. 实验部分2.1实验药品与仪器: 实验药品:0.02486mol/L 碘溶液 1.061mol/L 盐酸溶液 3.381mol/L 丙酮溶液 去离子水 实验仪器: 表. 1 实验仪器2.2实验条件:室温:17.7℃ 大气压:103.5kPa2.3实验操作:请参见预习报告的实验步骤部分。

3. 结果与讨论仪 器 名 称 规 格 生产厂家 数 量 722S 型分光光度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 SL-1恒温槽 清华大学化学实验中心1 计算机 1 镊子 1 洗瓶1 刻度移液管 10ml 1 刻度移液管 5ml 3 移液管 5ml 1 容量瓶25ml13.1原始数据以及数据处理、结果3.1.1碘标准液的光密度0.02486mol/L碘溶液取2.5ml于25ml容量瓶中配得:0.02486mol/L的碘标准液,即C(I2)= 0.002486mol/L由分光光度计测得碘标准液的光密度为:D=0.355根据碘标准液的浓度和光密度,利用εL=D/C(I2)公式计算得到εL=142.8L/mol3.1.2五组实验不同的条件:在25℃下测4组不同浓度配比反应液的反应速率,在35℃下测定1组浓度配比与前4组之一相同的反应液的反应速率。

丙酮碘化反应(更正7)

丙酮碘化反应(更正7)
p r A k (al)c A cH t B
( 7)
基本原理
由(7)式可知,A对时间t作图,通过斜率m可求 得反应速度,即
p r k (al)c A c H m
(8)
(8)式与(3)式相比较,则有
v m /(al)
(9)
为了确定反应级数p,至少需进行两次实验,用脚注数 字分别表示各次实验。当丙酮初始浓度不同,而氢离子、 碘的初始浓度分别相同时,即
0.81248 1.1103 t 0.858106 t 2
盐酸溶液(1.62 mol•L-1)
仪器 试剂
碘溶液(0.03mol•L-1):具体方法为,准确称取分 析纯KIO3 0.2141g,在50mL烧杯中加入少 量水微热溶解, 加入分析纯KI1.65g加热溶解, 再加入1.62 mol•L-1的盐酸3.80mL混合,倒入100 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反应而得。
(15)
仪器 试剂
TU-1810DASPC分光光度计一台(北京普析通用仪器责任有 限公司,有键盘和显示器,可与PC联机操作,可变狭缝,双光束)
容量瓶(50mL) 容量瓶(100mL) 移液管(5mL,刻度) 移液管(10mL,刻度) 移液管(20mL,刻度) 烧杯(50mL) 丙酮溶液(2.00 mol•L-1 )
丙酮碘化反应
目的要求
一、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 反应级数、速率常数及活化能。 二、掌握TU-1810DAS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关部分 的使用方法(有键盘和显示器,可与PC联机操作,可 变狭缝,双光束) 。
基本原理
酸催化的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初始 阶段反应为:
H
CH 3COCH 3 I 2 CH 3COCH 2 I H I (1)

实验六 丙酮碘化反应

实验六 丙酮碘化反应

实验六 丙酮碘化反应动力学测定报告人:serafina 实验时间2012年4月16日 室温:15.9℃ 大气压强:82.74KPa一.实验目的掌握微分法确定反应级数的方法 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了解分光光度法在化学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丙酮碘化是一个复杂反应,其反应式为C H 3COC H 3+I 2C H 3CC H 2IO+H++I-H+设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式为:γβα2332I HCL COCHCH I C C kC dtdC r ⋅⋅=-= (1)式中:r 为丙酮碘化的反应速率,k 为反应速率常数,指数α、β和γ分别为丙酮,酸和碘的分级数。

本实验采用改变物质比例的微分法,设计若干组实验,若一组实验保持丙酮和酸的浓度不变,将碘的浓度改变m 倍测其反应速率,以确定碘的分级数γ。

另一组实验保持丙酮和碘的浓度不变,将酸的浓度加大m 倍,可确定出酸的分级数β。

同法可确定出丙酮的分级数α。

所依据的计算公式为mr r n ji B lg lg =(2)式中:n B为所求组分的分级数,r i和r j为有关两组实验的反应速率,m为浓度改变的倍数。

通过分光光度测定碘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量度反应进程,根据朗伯-比耳定律,碘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遵守下列关系式:A=﹣kεLC A C H﹢t-B上式中的kεLC A C H﹢εL可通过测定一定浓度的碘溶液的吸光度A带入式中求得。

做A-t图,直线的斜率可求出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K值。

三.仪器及药品721分光光度计1套丙酮标准液(2.000mol*L-1)秒表1块HCl标准液(1.000mol*L-1)锥形瓶(50ml)5个I2标准液(0.01mol*L-1)刻度移液管(10ml)4支实验步骤仪器准备:实验前先打开光度计预热。

↓标准曲线法测定摩尔吸光系数ε。

(每组配一种浓度,共5个浓度,在一台仪器上测出吸光度,数据共享)↓丙酮碘化过程中吸光度的测定:迅速混合,每隔1分钟记录光度计读数,记录至少15分钟。

丙酮碘化反应------王凌宁

丙酮碘化反应------王凌宁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丙酮碘化反应******学号:***********班级:10级制药班序号:20同组者:杨柳一、实验目的1.掌握微分法测定反应级数及速率常数的方法、原理。

2.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

3.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丙酮在酸性溶液中的碘化反应如下:CH3COCH3 + I2——> CH3COCH2I + I2(1)实验证明,该反应是复杂反应,反应速率除了与反应物浓度有关外,还与H+浓度有关。

设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r = —dC I2dt= kCαCH3COCH3C HCIβC I2γ(2)式(2)中, r为反应的速率;[CH3COCH3] 、[I2] 和[H+]分别为丙酮、碘和氢离子在时间t时的浓度;α、β和γ分别为丙酮、碘和氢离子的反应级数;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研究表明,除非在很高的酸度下,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才与碘的浓度有关。

在一般的酸度条件下,反应的速率与碘的浓度无关,即β0,此时,式(2)可以简化成:r = —d[I2]dt= K[CH3COCH3] α[H+]γ(3)式(2)、式(3)是假设丙酮仅发生一元碘化(如反应式1)而得到的。

事实上,丙酮不仅可以发生一元碘化反应,而且还可以发生更深的碘化反应,致使反应过程趋于复杂。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可以控制碘的浓度远远小于丙酮和H+离子的浓度,由于碘的浓度小,更深的碘化反应就基本上可以避免。

同时在反应进行的全过程中,丙酮和H +离子的浓度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碘溶液对单色光的吸收遵循下列关系:lgT = lg II 0= —εbc = —A (4)式中:T 为透光率;A 为吸光度;I 和I0分别为某一定波长的光线通过待测溶液和空白溶液后的光强;ε为摩尔吸收系数;b 为比色皿光径长度。

在一定条件下,ε和b 为常数,保持丙酮和酸的溶度不变,由(1)得:C I2= kC αCH3COCH3C HCI βt + B (5)将(4)带入(5)得:lgT = k εC αCH3COCH3C HCI βt + B (6)以lgT 对t 作图,其斜率为k εC αCH3COCH3C HCI β,εb 可通过测定一已知溶度的碘溶液的透光率求得,当C CH3COCH3C HCI 已知时,则可以算出反应的总速率常数K 。

丙酮碘化反应

丙酮碘化反应

丙酮碘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

2. 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活化能。

3. 掌握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机理是不相同的。

按反应机理的复杂程度之不同可以将反应分为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两种类型。

简单反应是由反应物粒子经碰撞一步就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复杂反应不是经过简单的一步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步骤来完成的,其中每一步都是一个基元反应。

常见的复杂反应有对峙反应(或称可逆反应,与热力学中的可逆过程的含义完全不同)。

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复杂反应,反应方程式为:H+是催化剂,由于反应本身能生成H+,所以,这是一个自动催化反应。

一般认为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包括下列两步:这是一个连续反应。

反应(1)是丙酮的烯醇化反应,它是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得很慢。

反应(2)是烯醇的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由于反应(1)速率很慢,而反应(2)的速率又很快,中间产物烯醇一旦生成又马上消耗掉了。

根据连续反应的特点,该反应的总反应速率由反应(1)所决定,其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式中CA 为丙酮的浓度;CD为产物碘化丙酮的浓度;CH+为氢离子的浓度;K为丙酮碘化反应的总的速率常数。

由反应(2)可知,如果测得反应过程中各时间碘的浓度,就可以求出。

由于碘在可见光区有一个比较宽的吸收带,所以本实验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不同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若在反应过程中,丙酮的浓度为0.1~0.6mol·dm-3,酸的浓度为0.05~0.5mol·dm-3时,可视丙酮与酸的浓度为常数。

将(3)式积分得:按朗怕-比耳定律,若指定波长的光通过碘溶液后光强为I,通过蒸馏水后的光强为I,则透光率可表示为:并且透光率与碘的浓度有如下关系:式中,l为比色皿光径长度;K' 是取10为底的对数时的吸收系数。

实验十三 丙酮碘化反应资料讲解

实验十三 丙酮碘化反应资料讲解

实验十三丙酮碘化反应丙酮碘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

(2)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掌握72光栅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机理是不相同的。

按反应机理的复杂程度之不同可以将反应分为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两种类型。

简单反应是由反应物粒子经碰撞一步就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复杂反应不是经过简单的一步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步骤来完成的,其中每一步都是一个基元反应。

常见的复杂反应有对峙反应(或称可逆反应,与热力学中的可逆过程的含义完全不同)。

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复杂反应,反应方程式为: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H +是催化剂,由于反应本身能生成H +,所以,这是一个自动催化反应。

一般认为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包括下列两步:这是一个连续反应。

反应(1)是丙酮的烯醇化反应,它是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得很慢。

反应(2)是烯醇的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由于反应(1)速率很慢,而反应(2)的速率又很快,中间产物烯醇一旦生成又马上消耗掉了。

根据连续反应的特点,该反应的总反应速率由反应(1)所决定,其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式中C A 为丙酮的浓度;C D 为产物碘化丙酮的浓度;C H+为氢离子的浓度;K 为丙酮碘化反应的总的速率常数。

由反应(2)可知,如果测得反应过程中各时间碘的浓度,就可以求出。

由于碘在可见光区有一个比较宽的吸收带,所以本实验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不同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若在反应过程中,丙酮的浓度为0.1~0.6mol·dm-3,酸的浓度为0.05~0.5mol·dm-3时,可视丙酮与酸的浓度为常数。

将(3)式积分得:按朗怕-比耳定律,若指定波长的光通过碘溶液后光强为I,通过蒸馏水后的光强为I0,则透光率可表示为:并且透光率与碘的浓度有如下关系:式中,l为比色皿光径长度;K',是取10为底的对数时的吸收系数。

丙酮碘化反应

丙酮碘化反应

T T k 1 2
2
E R ln cA2=ucaA,1,cH+,2=cH+,1,cI2,1=cI2,2。则有
T T k 2 1
1
同cI2,理3=,当cvvI212丙,1,酮ckH、k+cc,碘3Ap=p,Ac的2,Hc1+c初Hr,1Hr,始,2,c1c浓cAIq,I2q3度2=,2,1c分A,1别则u相c有pAc同p:,1Ap而,1 酸 的u p浓度不同时,即
在 35℃下,重复上述实验。由于级数已经确定,取两个不同的条件(即测定表中 1,2 即可)
测定,以获取 35℃的 k 的平均值。但在 35℃下测定时记录间隔设置为 20 秒。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20.7℃时:
1.al 值的计算:
0.01 mol.L-1 标准碘溶液的平均吸光度:
A 平=(A1+A2)/2=(0.334+0.332)/2=0.333
0.578 0.575 0.572 0.568 0.564 0.558 0.554 0.551 0.546 0.542
718.53 751.13 785.1 829.86 862.6 898.29 931.83
0.429 0.422 0.415 0.406
0.4 0.394 0.387
595.1 629.98 670.62 706.2 739.94 770.54 810.45
127.32
0.54 124.38
0.582
148.57
0.538 146.09
0.579
169.77
0.532 167.51
0.574
190.5
0.522 187.95
0.567
211.64

实验十三 丙酮碘化反应#精选.

实验十三 丙酮碘化反应#精选.

丙酮碘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

(2)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3)掌握72光栅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机理是不相同的。

按反应机理的复杂程度之不同可以将反应分为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两种类型。

简单反应是由反应物粒子经碰撞一步就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复杂反应不是经过简单的一步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步骤来完成的,其中每一步都是一个基元反应。

常见的复杂反应有对峙反应(或称可逆反应,与热力学中的可逆过程的含义完全不同)。

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复杂反应,反应方程式为:H+是催化剂,由于反应本身能生成H+,所以,这是一个自动催化反应。

一般认为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包括下列两步:这是一个连续反应。

反应(1)是丙酮的烯醇化反应,它是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得很慢。

反应(2)是烯醇的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由于反应(1)速率很慢,而反应(2)的速率又很快,中间产物烯醇一旦生成又马上消耗掉了。

根据连续反应的特点,该反应的总反应速率由反应(1)所决定,其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式中C A为丙酮的浓度;C D为产物碘化丙酮的浓度;C H+为氢离子的浓度;K为丙酮碘化反应的总的速率常数。

由反应(2)可知,如果测得反应过程中各时间碘的浓度,就可以求出。

由于碘在可见光区有一个比较宽的吸收带,所以本实验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不同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若在反应过程中,丙酮的浓度为0.1~0.6mol·dm-3,酸的浓度为0.05~0.5mol·dm-3时,可视丙酮与酸的浓度为常数。

将(3)式积分得:按朗怕-比耳定律,若指定波长的光通过碘溶液后光强为I,通过蒸馏水后的光强为I0,则透光率可表示为:并且透光率与碘的浓度有如下关系:式中,l为比色皿光径长度;K',是取10为底的对数时的吸收系数。

丙酮碘化反应思考题答案

丙酮碘化反应思考题答案

丙酮碘化反应思考题答案【篇一:丙酮碘化反应】3-29t=286.15k p=85.02kpa一、实验目的1.根据实验原理由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包括仪器、药品、实验步骤等 2.测定反应常数k、反应级数n、活化能ea 3.通过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的理解二、实验原理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其反应式为:实验测定表明,反应速率在酸性溶液中随氢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反应式中包含产物,故本反应是自催化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为:22式中c为各物质浓度(mol/l),k为反应速率常数或反应比速,指数为反应级数n。

丙酮碘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可分为两步:第一步为丙酮烯醇化反应,其速率常数较小,第二部是烯醇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的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用稳态近似法处理,可以推导证明,当k2ch+k3ci时,反应机理与实验证明的反应级数相符。

2丙酮碘化反应对碘的反应级数是零级,级碘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原来的速率方程可写成22++似视为常数,积分上式的:2ci以对t作图应为直线。

与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及反应级数n。

2在某一指定的温度下,进行两次实验,固定氢离子的浓度不变,改变丙酮的浓度,使其为ca=mca,根据212若测得两次反应的反应速率,即求得反应级数p。

用同样的方法,改变氢离子的浓度,固定丙酮的浓度不变,也可以得到对氢离子的反应级数r。

若已经证明:p=r=1,q=0,反应速率方程可写为:-dci/dt=kcach+在大量外加酸存在下及反应进程不大的条件2下,反应过程的氢离子可视为不变,因此,反应表现为准一级反应或假一级反应:-dci/dt=kca式中k=k ch+,2k为与氢离子浓度有关的准反应比速。

设丙酮及碘的初始浓度为ca0、ci0.侧有:ca= ci0-(ci0- ci)由数学推导最终可得:2222ci= - ca0 kt+ ca0c+ ci022若在不同的时刻t,测得一系列ci,将其对t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 ca0 k,即可求得k的值。

丙酮碘化反应

丙酮碘化反应

丙酮碘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特征的理解。

2. 测定酸催化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活化能。

3. 掌握722型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反应机理是不相同的。

按反应机理的复杂程度之不同可以将反应分为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两种类型。

简单反应是由反应物粒子经碰撞一步就直接生成产物的反应。

复杂反应不是经过简单的一步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生成中间产物的许多步骤来完成的,其中每一步都是一个基元反应。

常见的复杂反应有对峙反应(或称可逆反应,与热力学中的可逆过程的含义完全不同)。

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等。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复杂反应,反应方程式为:H+是催化剂,由于反应本身能生成H+,所以,这是一个自动催化反应。

一般认为该反应的反应机理包括下列两步:这是一个连续反应。

反应(1)是丙酮的烯醇化反应,它是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得很慢。

反应(2)是烯醇的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

由于反应(1)速率很慢,而反应(2)的速率又很快,中间产物烯醇一旦生成又马上消耗掉了。

根据连续反应的特点,该反应的总反应速率由反应(1)所决定,其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式中CA为丙酮的浓度;CD为产物碘化丙酮的浓度;CH+为氢离子的浓度;K为丙酮碘化反应的总的速率常数。

由反应(2)可知,如果测得反应过程中各时间碘的浓度,就可以求出。

由于碘在可见光区有一个比较宽的吸收带,所以本实验可采用分光光度法来测定不同时刻反应物的浓度。

若在反应过程中,丙酮的浓度为0.1~0.6mol・dm-3,酸的浓度为0.05~0.5mol・dm-3时,可视丙酮与酸的浓度为常数。

将(3)式积分得:按朗怕-比耳定律,若指定波长的光通过碘溶液后光强为I,通过蒸馏水后的光强为I0,则透光率可表示为:并且透光率与碘的浓度有如下关系:式中,l为比色皿光径长度;K' 是取10为底的对数时的吸收系数。

又因,积分后可得:将式(5)、(6)代入式(4)中整理后得:或:式中,K'l 可通过测定一已知浓度的碘溶液的透光率T代入式(5)而求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反应 ------ 丙酮碘化反应实验目的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用酸作催化剂时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系数、反应级数和活化能。

2. 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复合反应特征的理解。

3. 熟练掌握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只有少数化学反应是由一个基元反应组成的简单反应,大多数化学反应并不是简单反应,而是由若干个基元反应组成的复合反应。

大多数复合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间的关系,不能用质量作用定律表示。

因此用实验测定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或产物浓度间的关系,即测定反应对各组分的分级数,从而得到复合反应的速率方程,乃是研究反应动力学的重要内容。

对于复合反应,当知道反应速率方程的形式后,就可以对反应机理进行某些推测。

如该反应究竟由哪些步骤完成,各个步骤的特征和相互联系如何等等。

实验测定表明,丙酮与碘在稀薄的中性水溶液中反应是很慢的。

在强酸(如盐酸)条件下,该反应进行得相当快。

但强酸的中性盐不增加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在弱酸(如醋酸)条件下,对加快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如强酸(如盐酸)。

酸性溶液中,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合反应,其反应式为:+H+32332(CH )CO+I CH COCH I+H +2I −−→-- (1) 该反应由H +催化,而反应本身又能生成H +,所以这是一个H +自催化反应,其速率方程为:()()()()()()3αβδ+3-dc I -dc A dc E r ====kc A c I c H dt dt dt-- (2)式中:r —反应速率;k —速率系数;()c A 、()3c I -、()+c H 、()c E —分别为丙酮、碘、氢离子、碘化丙酮的浓度,-3mol dm ;α、β、γ—分别为反应对丙酮、碘、氢离子的分级数。

反应速率、速率系数及反应级数均可由实验测定。

丙酮碘化对动力学的研究是一个特别合适而且有趣的反应。

因为3I -在可见光区有一个比较宽的吸收带,而在这个吸收带中,盐酸和丙酮没有明显的吸收,所以可以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的变化(也就是3I -浓度的变化)来跟踪反应过程。

虽然在反应(1)中没有其它试剂吸收可见光,但却存在下列一个次要却复杂的情况,即在溶液中存在3I -、2I 和I -的平衡:23I +I I -- (3)平衡常数θK =700。

其中2I 在这个吸收带中也吸收可见光。

因此3I -溶液吸收光的数量不仅取决于3I -的浓度,而且也与2I 的浓度有关。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D =εLc (4)式中:D —光密度(消光度);ε—吸收系数;L —比色皿的光径长度; c —溶液的浓度。

含有3I -和2I 溶液的总光密度D 可以表示为3I -和2I 两部分光密度的和,即:()()()()()()323322D =D I +D I =εI Lc I +εI Lc I ---(5)吸收系数()3εI -和()2εI 是吸收光波长的函数。

在特殊情况下,即波长λ=565nm 时,()()32εI =εI -,上式变为()()()()()32332D =D I +D I =εI L c I +c I ⎡⎤⎣⎦--- (6)也就是说,在565nm 这一特定的波长条件下,溶液的光密度D 与3I -和2I 浓度之和成正比。

因为ε在一定的溶质、溶剂和固定的波长条件下是常数。

使用固定的一个比色皿,L 也是一定的,所以(6)式中,常数()3εI L -就可以由测定已知浓度碘溶液的光密度D 而求出。

在本实验条件下,实验将证明丙酮碘化反应对碘是零级反应,即β=0。

由于反应并不停留在一元碘化丙酮上,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反应中所用的丙酮和酸的浓度应大大过量。

而所用的碘量很少。

这样,当少量的碘完全消耗后,反应物丙酮和酸的浓度可以认为基本保持不变。

实验还进一步表明,只要酸度不很高,丙酮卤化反应的速率与卤素的浓度和种类(氯、溴、碘)无关(在百分之几误差范围内),因而直到全部碘消耗完以前,反应速率是常数,即()()()()()()()3αβδ+αδ+3-dc I dc E r ===kc A c I c H =kc A c H =dtdt--常数 (7)从(7)式可以看出,将()-3c I 对时间t 作图应为一条直线,其斜率就是反应速率r 。

为了测定反应级数,例如指数α,至少需进行两次实验。

在两次实验中丙酮的初始浓度不同,+H 和3I -的初始浓度相同。

若用“Ⅰ”、“Ⅱ”分别表示这两次实验,令:()()c A,Ι=uc A,ΙΙ,()()++c H ,Ι=c H ,ΙΙ,()()33c I ,Ι=c I ,ΙΙ--由(7)式可得:()()()()αδ+αΙαδ+ΙΙkc A,Ιc H ,Ιr ==u r kc A,ΙΙc H ,ΙΙ (8) 取对数:ΙΙΙr lg=αlgu r (9) ΙΙΙr lg r α=lgu(10)同理可求出指数δ,若再做一次实验Ⅲ,使:()()c A,Ι=c A,III ,()()++c H ,Ι=wc H ,III ,()()33c I ,Ι=c I ,III --即可得到:Ιr lgr =lgwδIII(11)同样()()c A,Ι=c A,ΙV ,()()++c H ,Ι=c H ,ΙV ,()()33c I ,Ι=xc I ,ΙV --即可得到:ΙΙVr lg r β=lgx(12)根据(2)式,由指数、反应速率和各浓度数据可以算出速率系数k 。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温度的速率系数,根据阿累尼乌斯公式a -E /RT k =Ae (13)可以估算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 。

实验用品计算机与接口1套(若因条件限制可以准备秒表一块);722S 型分光光度计(比色皿2个);恒温槽1套;10ml 移液管1支;5ml 刻度移液管3支;5ml 移液管1支;25ml 容量瓶1个;镊子;洗瓶。

0.0200 mol ·dm -3碘溶液;1.000 mol ·dm -3HCl 溶液;2.500 mol ·dm -3丙酮溶液(之前需要准确标定)。

实验步骤1、 检查仪器和药品。

2、 接通电源。

3、 开启恒温槽,检查水路是否通畅和漏水。

将装入已标定好的碘溶液、丙酮溶液、盐酸溶液的玻璃瓶放入恒温槽中恒温。

恒温槽温度设定在25℃。

到达设定温度并恒定10分钟后开始实验。

4、 打开分光光度计电源开关,波长调至565nm ,预热一段时间后放入装有已恒温的去离子水的比色皿,作为空白调零。

5、 测定εL 值。

准确移取2.5ml 碘溶液于25ml 容量瓶中,用已恒温的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润洗比色皿3次,然后将装有2/3溶液的比色皿置于样品室光路通过处,盖好盖子。

更换碘溶液再重复测定两次,取其平均值求εL 值。

6、 测定四种不同配比溶液的反应速度。

四种不同溶液的配比见表1。

表1 溶液的配比表碘溶液 V/ml丙酮溶液 V/ml盐酸溶液 V/mlI (25℃) 5 5 5 II (25℃) 5 2.5 5 III (25℃) 5 5 2.5 IV (25℃) 7.5 5 5 V (35℃)7.5557、 按表中的量,准确移取已恒温的三种溶液于25ml 容量瓶中(碘溶液最后加),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润洗比色皿3次,然后将装有2/3溶液的比色皿置于样品室光路通过处,盖好盖子,同时利用计算机或秒表(每隔1min 或2min 记录一次数据)开始记录吸光度值变化(如果分光光度计没有带恒温水浴夹套注意只取反应开始一段时间的数据)。

8、 做完25℃下的全部四个实验后,再升高恒温水浴温度到35℃进行第五组的实验。

数据处理1. 根据所测已知碘浓度的光密度用(4)式计算出常数()3εI L -值。

然后用它们计算与所测得的每个光密度值相应的碘浓度()-3c I ,作()-3c I -t 图,求出反应速率r (本实验采用光密度D-t 作图更为方便)。

2. 根据(10)、(11)、(12)式分别计算对丙酮、盐酸和碘的分级数。

3. 根据(2)式计算25℃时丙酮碘化反应的四个速率系数。

求出k 1的平均值。

计算35℃时的速率系数k 2。

4. 利用阿累尼乌斯公式求出丙酮碘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 a122a 211T T kE =2.303Rlg (T -T )k思考题1. 在动力学实验中,正确计量时间是很重要的。

本实验中从反应开始到起算反应时间,中间有一段不算很短的操作时间。

这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2. 影响本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 如果用表观活化能E a 代替活化焓m H ≠∆行否?为什么?注意事项(1)测定波长必须为565nm ,否则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反应物混合顺序为:先加丙酮、盐酸溶液,然后加碘溶液。

丙酮和盐酸溶液混合后不应放置过久,应立即加入碘溶液。

(3)测定光密度D 应取范围0.15-0.7。

(4)在调节分光光度计的光路位置时,如果加了恒温套,拉杆的位置与原光路位置有不对应的地方,需目视确认光路通畅。

(5)带恒温套的分光光度计要注意保持内部循环水路的畅通,并要防止水路阻挡光路。

(6)调准恒温槽的温度,开冷却水,恒温时间要足够长。

(7)配制溶液时,碘溶液一定要最后加。

(8)比色皿装液量不要太满,约2/3即可。

(9)使用恒温槽注意升温时间,室温与设定温度相差较大时对测定的影响也较大。

进一步的讨论(1)丙酮碘化反应机理的推测如前所述,借助于反应速率方程可以对反应的机理进行某些推测。

以本实验为例,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方程由实验确定为:+dc(A)-=k c(A)c(H )dt总 (14) 由此可以对丙酮碘化反应的机理作如下的推测:(15)(16)(17)其中反应步骤(15)快速达到平衡,K 为其平衡常数,故有:+c(B)=Kc(A)c(H ) (18)+1-122dc(D)-=k c(B)-[k c(H )+k c(I )]c(D)dt(19) 22dc(E)=k c(I )c(D)dt(20)综合(18)、(19)、(20)式,并利用稳态假设dc(D)=0dt,可得: +122+-122k k Kc(A)c(H )c(I )dc(E)=dt k c(H )+k c(I )(21) 若烯醇D 与碘的反应速率比其与氢离子的反应速率大得多,即+22-1k c(I )k c(H ),则(21)式可近似为:++1dc(A)dc(E)-=k Kc(A)c(H )=k c(A)c(H )dt dt总 (22) (22)式与实验结果一致。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对反应和机理的分析只是一种推测,要证实上述的机理需要做大量工作,例如设法用实验证实中间体B 、D 的存在,设法用实验证明步骤(15)的可能性等。

(2)在一定条件下,特别是卤素浓度较高时,碘化反应并不停留在一元卤化酮,会形成多元取代,所以应测量初始一段时间的反应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