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二轮复习 专题五 第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令 x1=1,则
1 1 n1=1, ,- . 2 2
同理可得n2=(0,1,1). ∵n1· n2=0,∴平面MDF⊥平面EFCD.
→ → → → 1→ → 1→ 方法二 (1)OM=OF+FB+BM= DF-BF+ BA 2 2 1 → → 1→ 1→ 1→ → 1→ = (DB+BF)-BF+ BA=- BD- BF+ BA 2 2 2 2 2 1 → → 1→ 1→ 1→ 1→ =- (BC+BA)- BF+ BA=- BC- BF. 2 2 2 2 2
Q(0,2,0),D(1,1,0),C(0,1,0),P(0,0,2). → → → 所以EQ=(-1,2, -1), FQ=(0,2, -1), DP=(-1, → -1,2),CP=(0,-1,2).
设平面EFQ的一个法向量为m=(x1,y1,z1), → → 由 m· EQ=0,m· FQ=0,
(2)求二面角D-GH-E的余弦值.
解 方法一 在△ABQ中,AQ=2BD,AD=DQ, 所以∠ABQ=90°,即AB⊥BQ. 因为PB⊥平面ABQ,所以AB⊥PB. 又BP∩BQ=B,所以AB⊥平面PBQ. 由(1)知AB∥GH,所以GH⊥平面PBQ. 又FH⊂平面PBQ,所以GH⊥FH. 同理可得GH⊥HC, 所以∠FHC为二面角D-GH-E的平面角.
v=(a4,b4,c4)(以下相同).
(1)线线夹角
π 设 l,m 的夹角为 θ(0≤θ≤ ),则 2 |a1a2+b1b2+c1c2| |a· b| cos θ= = 2 . 2 2 2 2 2 |a||b| a1+b1+c1 a2+b2+c2
π 设直线 l 与平面 α 的夹角为 θ(0≤θ≤ ), 2 |a· μ| 则 sin θ= =|cos〈a,μ〉|. |a||μ| (3)面面夹角
从 A点出发的三条直线
AB 、 AD , AE 两两垂直 ,
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证明 方法一 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得AB,AD,AE
两两垂直,以A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
设正方形边长为 1,则 A(0,0,0),B(1,0,0),
1 1 1 1 C(1,1,0),D(0,1,0),F(1,0,1),M ,0,0,O , , . 2 2 2 2
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以OB,OC所
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过点O且平行 于PA的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 系O-xyz,
则 P(0,- 3,2),A(0,- 3,0),B(1,0,0),C(0, 3,0),D(-1,0,0),E(0,- 3,1).
(1)设平面BDE的法向量为n1=(x1,y1,z1), → → 因为BE=(-1,- 3,1),BD=(-2,0,0), → -2x1=0, n1· BD =0, 由 得 → -x1- 3y1+z1=0, n · BE = 0 , 1
4 即二面角 D-GH-E 的余弦值为- . 5
方法二
在△ABQ中,AQ=2BD,AD=DQ,
所以∠ABQ=90° 又PB⊥平面ABQ,所以BA,BQ,BP两两垂直. 以B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BQ,BP 所在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BA = BQ = BP = 2 , 则 E(1,0,1) , F(0,0,1) ,
→ → 所以PC· BD=0.
故BD⊥PC.
热点二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例2 如图,五面体中,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EF,AD⊥平面ABEF,
且AD=1,AB=1 EF=2,AF=BE=2 2,P、Q分 2 思维启迪 别为AE、BD的中点.
(1)求证:PQ∥平面BCE;
易知PQ为△ACE 的中位线;
证明
连接 AC , ∵ 四边形 ABCD 是矩形,且 Q 为
BD的中点, ∴Q为AC的中点, 又在△AEC中,P为AE的中点, ∴PQ∥EC,
∵EC⊂面BCE,PQ⊄面BCE,
∴PQ∥平面BCE.
(2)求二面角A-DF-E的余弦值.
思维启迪 根据AD⊥平面ABEF构建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取EF的中点M,则AF⊥AM,
(2)线面夹角
设半平面α、β的夹角为θ(0≤θ≤π), |μ· v| 则|cos θ|= =|cos〈μ,v〉|. |μ||v| 提醒 求二面角时,两法向量的夹角有可能是二面 角的补角,要注意从图中分析.
3.求空间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均可转化为 → |PM· n| 点到平面的距离,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 |n| (其中n为α的法向量,M为α内任一点).
证明 设平面MDF与平面EFCD的一个法向量分别为
n1=(x1,y1,z1),n2=(x2,y2,z2).
→ → → 1 ∵DF=(1,-1,1),DM= ,-1,0,DC=(1,0,0), 2 → → 由 n1· DF=n1· DM=0,
y =1x , x1-y1+z1=0, 1 2 1 得1 解得 1 x1-y1=0, 2 z =- x1, 1 2
→ → → ∴向量OM与向量BF,BC共面,
又OM⊄平面BCF,∴OM∥平面BCF.
(2)由题意知,BF,BC,BA两两垂直,
→ → → → → ∵CD=BA,FC=BC-BF, 1→ → → 1→ → ∴OM· CD=- BC- BF · BA=0, 2 2 1→ 1→ 2 1→ 2 → → → 1→ → OM· FC=- BC- BF · (BC-BF)=- BC + BF =0. 2 2 2 2
∴OM⊥CD,OM⊥FC,又CD∩FC=C,
∴OM⊥平面EFCD.
又OM⊂平面MDF, ∴平面MDF⊥平面EFCD.
(1)要证明线面平行,只需证明向量 → 与平面BCF的 OM 法向量垂直;另一个思路则是根据共面向量定理证 明向量 → 与 → , → 共面. OM BF BC (2) 要证明面面垂直,只要证明这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专题五 立体几何
第 3讲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主干知识梳理
热点分类突破
真题与押题
1. 以多面体 ( 特别是棱柱、棱锥或其组合体 ) 为载体,考 查空间中平行与垂直的证明,常出现在解答题的第(1)问 中,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及计算能力,属
考 情 解 读
低中档问题. 2. 以多面体 ( 特别是棱柱、棱锥或其组合体 ) 为载体,考 查空间角 ( 主要是线面角和二面角 )的计算,是高考的必 考内容,属中档题. 3. 以已知结论寻求成立的条件 ( 或是否存在问题 ) 的探索 性问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探索能 力,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新亮点,属中高档问题.
思 互相垂直;也可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直线 维 OM垂直于平面EFCD,即证OM垂直于平面EFCD内 升 华 的两条相交直线,从而转化为证明向量 与 向 → →
量、 → CD
OM
FC
变式训练1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
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PA=AB
=2,∠BAD=60°,E是PA的中点. (1)求证:直线PC∥平面BDE; 证明 设AC∩BD=O. 因为∠BAD=60°,AB=2,底面ABCD为菱形, 所以BO=1,AO=CO= 3 ,AC⊥BD.
.
令x=1,则y=1,z=2, 故n=(1,1,2)是平面DEF的一个法向量.
→ ∵AM⊥面 ADF,∴AM为平面 ADF 的一个法向量.
→ 2×1+0×1+0×2 n · AM 6 → ∴cos 〈n,AM〉= = = . 6 → 6 × 2 |n|· |AM|
由图可知所求二面角为锐角,
6 ∴二面角 A-DF-E 的余弦值为 . 6
主干知识梳理
1.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向量方法 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 (a1, b1, c1).平面α、 β的法向
量分别为μ=(a2,b2,c2),v=(a3,b3,c3)(以下相同).
(1)线面平行 l∥α⇔a⊥μ⇔a· μ=0⇔a1a2+b1b2+c1c2=0.
(2)线面垂直 l⊥α⇔a∥μ⇔a=kμ⇔a1=ka2,b1=kb2,c1=kc2. (3)面面平行
热点分类突破
热点一 热点二 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利用向量求空间角
热点三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
热点一
利用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例1 如图,在直三棱柱ADE—BCF 中,面ABFE和面ABCD都是正方形
且互相垂直,M为AB的中点,O为 DF的中点.运用向量方法证明:
思维启迪
(1)OM∥平面BCF;
α∥β⇔μ∥v⇔μ=λv⇔a2=λa3,b2=λb3,c2=λc3.
(4)面面垂直
α⊥β⇔μ⊥v⇔μ· v=0⇔a2a3+b2b3+c2c3=0.
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计算
设直线 l ,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 = (a1 , b1 , c1) , b =
(a2,b2,c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μ=(a3,b3,c3),
-x1+2y1-z1=0, 得 取 y1=1,得 m=(0,1,2). 2y1-z1=0,
点, AQ = 2BD , PD 与 EQ 交于点 G , PC 与 FQ 交于
点H,连接GH.
(1)求证:AB∥GH;
证明 中点, 所以EF∥AB,DC∥AB. 所以EF∥DC.又EF⊄平面PCD,DC⊂平面PCD, 所以EF∥平面PCD. 又EF⊂平面EFQ,平面EFQ∩平面PCD=GH, 所以EF∥GH.又EF∥AB,所以AB∥GH. 因为 D , C , E , F 分别是 AQ , BQ , AP , BP 的
以A为坐标原点,以AM、AF、AD所在直
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0,0,0),D(0,0,1),M(2,0,0),F(0,2,0).
→ → → 可得AM=(2,0,0),MF=(-2,2,0),DF=(0,2,-1).
→ n· MF =0 设平面 DEF 的法向量为 n=(x, y, z), 则 → DF =0 n· -2x+2y=0 x-y=0 故 ,即 . 2y-z=0 2y-z=0
思 维 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正弦值等于平面法向量与 升 华 直线方向向量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即注意
ຫໍສະໝຸດ Baidu
的二面角,有可能为两法向量夹角的补角 .③直
函数名称的变化.
变式训练2
(2013· 山东)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ABQ 中,PB⊥平面ABQ,BA=BP=BQ,D,
C,E,F分别是AQ,BQ,AP,BP的中
设BA=BQ=BP=2,连接FC,
在Rt△FBC中,由勾股定理得FC= 2 , 在Rt△PBC中,由勾股定理得PC= 又H为△PBQ的重心,
1 5 5 所以 HC= PC= .同理 FH= . 3 3 3
5.
在△FHC 中,由余弦定理得 5 5 + -2 9 9 4 cos∠FHC= =- . 5 5 2× 9
1 1 → → (1)OM=0,- ,- ,BA=(-1,0,0), 2 2
→ → → → ∴OM· BA=0, ∴OM⊥BA.
∵棱柱ADE—BCF是直三棱柱,
→ 是平面BCF的一个法向量, ∴AB⊥平面BCF,∴ BA
且OM⊄平面BCF,∴OM∥平面BCF.
(2)平面MDF⊥平面EFCD.
(1)运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
思 维 的坐标;③写出向量坐标;④结合公式进行论 升 华 证、计算;⑤转化为几何结论.
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相关点
(2) 求空间角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α
不一定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 β ,即 cos α = |cos β|.②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
令 z1= 3,得 y1=1,所以 n1=(0,1, 3). → → 又PC=(0,2 3, -2), 所以PC· n1=0+2 3-2 3=0, → 即PC⊥n1,又 PC⊄ 平面 BDE,
所以PC∥平面BDE.
(2)求证:BD⊥PC;
证明 → → 因为PC=(0,2 3,-2),BD=(-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