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今天的课前想先跟大家聊一聊有关学习,我知道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有很多的压力,所以在学习上他们很希望能速成,或者说学到一些可以用来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点我非常理解,但是我也想请你注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是不相信学习有什么捷径的。就好比1+1=2这个简单的数学题,请问你觉得你现在用得到吗?你可能会觉得对我来说没什么用,但是我告诉你,你生活当中用到的所有算数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这个最简单的1+1=2的基础上,所以,对待学习,希望你能静下心来,我在读大学的时候,听说过著名学者费景汉先生的一句话。这句话几乎影响了我的一生:学习,就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将来一定会有回报的。

接下去我们开始我们管理学课第五模块的学习——第五模块的主题是组织发展。从这一个模块开始,我们的课已经从前面软性一点的领导力,开始转向相对硬性的管理组织和制度体系的内容。

管理幅度

今天,我们讨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概念,管理幅度。这个概念的意义,就是当你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时候,你必须要知道:自己可以指挥多少人,自己的下属又可以指挥多少人。一个人能够指挥多少人,在管理学上被称为“管理幅度” 。如果人多了,一个人管不过来,就要分层,这就有了另外一个概念,“管理层级”。管理层级多了,

信息的沟通效率就会下降,所以,理解好“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的概念,才有可能设计出合理的组织架构,才会产生更好的组织效率。

一个人到底可以管理多少人?拿破仑说,可以管理5个人。后来很多学者的结论也大致接近,大管理学家厄威克提出了5-6个人的标准。我读大学的时候,记得教科书里面给出的数字是7个人。记得当时很多教科书都说,这是最佳的管理幅度。这个观念也形成了我最初的,关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的认识,就是:一个人可以管7个人;而通过7个下级管理者,你可以管理50多个人;如果再向下加一层管理者,你就可以管理将近400人。这就是我最开始关于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的简单认识。

后来,我知道,事情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以军队为例,连长是通过管理三个排长来管理9个班战士的。所以,一个连是三个管理层级,连是一层,排是一层,一个连有三个排,一个连长管三个排长。班是最基层的组织,一个排有三个班,一个班大约有十名战士。你看,这跟教科书的说法就有差异,并不一定是5个人,或者7个人,可能多一点,也可能少一点。

举个例子

在辽沈战役的时候,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和减少伤亡,林彪曾在东北野战军提出了著名的“三三制”打法。他根据当时部队的实际情况,又

把班这个最基层的管理层级进一步拆细,提出:一个班,三个组;一个组,三个人;三个人,三角形。林彪通过这样一个口诀,为部队塑造了一个新的战斗结构,结果大大降低了伤亡率,提高了战斗效力。

所以,今天我和你分享的第一个观念,就是管理幅度是思考组织架构的重要内容,但是,管理幅度究竟多大合适,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决定管理幅度的因素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来,决定管理幅度的因素,除了管理者的能力之外,还要看其他的影响因素。今天我们主要讲两条。

第一条企业发展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制度的过程工作任务是不是足够清晰,工作程序是不是可以被规定得非常清楚,工作结果是不是很容易被观察。如果工作任务足够明确,工作程序非常容易标准化,工作结果很容易观察,上级管理者可以管理的下属组织或者员工的人数,就可以比较大。管理幅度就可以比较宽。比如,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的连锁店。如果你稍加留意,这些连锁店里面都有一间店长办公室。这间办公室里面一般都有一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

操作规程和制度手册,写满了企业的各种规定。绝大多数都是店面日常问题的标准作业程序和处理程序,是企业内部常见问题的解法。当然,也有一些是企业关于各种突发问题的解决预案,比如,遇到紧急情况,应该如何处理之类。

一家成熟的连锁企业,当出现突发问题之后,店长只要根据资料提供的标准作业步骤去处理,就可以解决问题。毫无疑问,企业的这种制度规程越健全,企业的管理幅度也容易拉大,反之,管理复杂性很高、差异化很大的,就不容易增加管理幅度。这里我再多说一点,企业努力健全制度,提高标准化作业的水平,本质上是要扩大自己的管理幅度,尽量使自己的管理层级少一点。

那么,什么是管理制度呢?管理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呢?这样两个问题,没做过企业的人是常常回答不上来的。其实,在绝大多数企业的早期阶段,管理工作都是粗放的,基本没有什么制度。你比如说,就三个人创立公司,早上几点钟上班这个最基本的制度,都不一定能够遵守。因为企业的早期,都是草台班子,上班没有时间,下班也没有时间。做业务的人,甚至不打招呼,就直接走了。但是,随着企业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人员增加了,业务中间有规律可循的东西也就多了。这个时候,就具备了建立制度的条件了。有些公司会找来同类公司的一些规章制度,或者买点书抄一抄,就成了自己的制度。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对于一个企业真正有效的制度,都是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不断整理出来的。比如,一个业务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得最好,把这个做法写下来,变成谁也不能违反的规矩,就是一个制度。而且,这个制度还应该不断完善,企业发展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不断完善制度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