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验案
《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的应用案例7个
《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的应用案例7个按:本文选自《经方临证集要》,本书在研读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论七十余种二千余种二千余册的基础上,按《伤寒论》《金匮要略》方剂收录经方验案三百余例。
现代人生病动辙消炎、杀菌、清热......桂枝汤为《伤寒论》第一方,应用本来极为广泛,而今几被束之高搁。
今特分享桂枝汤证7个案例,为便于阅读理解,特将最后的“小结”移至前面作为导读。
桂枝汤是仲景群方之魁,功专解肌袪风,调合营卫,温补脾胃,降逆止冲。
临床运用极为广泛,凡症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脉浮缓,舌淡苔薄白者,均可服用。
以下所录7案虽为不同类型的疾病,但是却有着相类的病理机制。
其中1、2、5案由风寒中表、卫强营弱而发;4案例2及7案由风湿留着肌腠、营卫不和而成。
致4案例1及6案,虽同属卫气不足之候,然前者无邪而后者有邪。
总之,由于它们都以营卫不和为最后归宿,所以均主以桂枝汤。
柯韵伯曾明确指出:“合此病,即用此汤(桂枝汤),不必问其伤寒、中风、杂病也。
”是知辨证求因,异病同治是中医学中的一条很重要规律,应遵循之。
1.中风李某,男,48岁。
就诊前1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
舌苔薄白,脉微略数,重按无力。
处方:桂枝9g,白芍9g,生姜6g,炙甘草6g,大枣4枚,清半夏9g。
1剂复诊:热退,自觉头晕,不思食。
处方:前方减清半夏,加麦芽9g.1剂而愈。
(毛云海.程祖培先生临床经验简介.广东医学.祖国医学版,1964,5:21)【按:本案系典型太阳中风证。
风寒中表,邪实于卫,卫因邪阻而强,营因卫强而弱,卫强营弱,故发热、恶风寒、自汗出、脉浮缓等症俱见。
予桂枝汤解肌祛风,加半夏和胃降逆,1剂收功,续调理而愈。
】2.咳嗽(病毒性肺炎)张某,13个月,病号7130.患儿咳嗽20天,发热18天。
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病毒性肺炎”。
经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及中药宣化清热剂治疗无效,于1962年9月1日转入我院。
入院时症状和体征:体温39℃,精神欠佳,面晄少华,呈慢性病容,不思饮食,微有咳嗽痰声,周身有汗,睡中尤甚,小便不黄,大便3日未行、舌质不红,苔薄淡黄,脉细弱而数。
桂枝汤医案精选十一则
1、外感表虚刘×,男,10岁。
平素易外感,感之则发热3、4日不退。
咋日游泳,夜发,热38,5℃,头痛、恶风,轻微恶心。
今晨热仍不退,头痛加重,仍恶风,微汗,未纳,苔薄质淡红,脉浮数85至,证属外感风寒(表虚),疏方桂枝汤:桂枝6克,白,芍,6,克,红,枣,3,枚,生姜2片,甘草1.5克。
二剂。
嘱药后进热粥一碗,家长尊嘱,一剂后汗出,热解。
第二剂未服即愈。
(作者自验)2、表虚证低热于××,女,15岁。
1976年6月20日初诊。
前月患“感冒”,发烧38.5℃,经用解热镇痛和抗菌素类药物,体温降低,但低热不除,每天体温37.5℃左右已有20多天。
血尿常规,胸透,抗“0”测定等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某医投以清热解毒中药,服2剂,无效。
现症:有时头痛、微恶寒,动则汗出,倦怠乏力,纳食不佳,二便正常。
面色萎黄,精神颓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寸浮缓,尺微弱。
此乃外感……邪未尽解,邪恋肌膜,致使营卫不和而发热。
治宜解肌退热法,投以张仲景桂枝汤治之。
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2剂。
服1剂后热退,2剂服完诸症悉除。
追访未典复发。
(中医药学报·黑龙江中医,学院1979;2:23)3、营卫不和自汗发热张×,女,35岁。
一个月前因流产而行刮宫术,失血甚多。
头昏、心悸、体倦。
钉,旬日来形寒恶风,时当夏日,怕冷不已,午后发热(38.2℃),动则自汗,汗后恶风益甚。
天明热退时,更是大汗淋漓,头昏、心慌、疲倦。
……面色无华,脉浮取虚大、重按缓弱,舌质久红润,苔白。
由于流产失血过度,阴虚营弱,导致营卫失调。
治当益气生血,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4.5克,炒白芍9克,生黄芪30克,当归身6克,炒枣仁12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红枣7枚(去核)服药后当夜即得熟睡。
续服1剂,自汗恶风显著减轻,体温降至正常。
隔日复诊,已能当风起坐。
继予人参养汤加减,服药旬日而愈。
桂枝汤用验张立
桂枝汤用验张立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有“群方之冠”之美誉。
该方由桂枝三两、白芍三两、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炙甘草二两五味药物组成。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芍药酸寒,敛阴合营,两药相配调和营卫;生姜配桂枝,辛温通阳,发散卫分风邪;大枣配芍药酸甘化阴,以滋养营分之阴,益阴和营;炙甘草温中益气,兼调和营卫,谐和阴阳。
方中药物简练,但配伍严谨,内涵丰富;散中有补,升中有降,刚柔相济。
柯韵伯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太阳中风表虚证。
因体质虚弱,风寒之邪外袭所致。
主证有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
《伤寒论》中以桂枝汤加减变化组成的类方有29个之多,说明桂枝汤应用之广。
现就跟师学习中,张立老师应用该方验案举隅如下:1 治疗汗证汤某,男,38岁,2003年11月20日就诊。
患者自述每日汗出,吃饭、活动时尤甚,汗出如雨,浸湿衣服,汗出恶风,已有3月。
曾用当归六黄汤,无效。
其饮食二便无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防风10g、黄芪20g、白术10g、牡蛎20g、浮小麦30g、生姜5片、大枣6枚。
4付水煎服。
11月25日复诊,服上方后汗出明显减少,恶风亦减。
舌脉同前,效不更方,继服5付告愈。
按: 本例汗出曾服当归六黄汤无效,观其脉证,无阴虚内热,实属营卫不和,肌表不固。
故以桂枝汤和玉屏风散调和营卫,固表止汗而收效。
桂枝汤可双向调节,“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2 治疗面瘫郑某,女,19岁,2003年2月14日就诊。
患者自述左面部麻木、僵滞两天。
症见左眼闭合不全、露睛、流泪,口角歪向右侧,鼓腮不能,漏水、漏气。
自汗出,舌淡白,脉浮缓。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生甘草6g、全蝎6g、地龙10g、白附子6g、僵蚕10g、菊花10g、葛根20g、白芷10g、独活10g、生姜3片、大枣3枚。
以上方为主共服10付,痊愈。
按: 桂枝汤加葛根,升津养筋,和营养血,意在扶正以祛邪。
桂枝汤加减的验案综述
一
桂枝 汤源 于 张仲 景 《 寒论 》, 伤 是治 疗 太 阳 中风表 虚 的方 剂 , 誉 为 张 仲景 “ 方之 冠 ”, 代 医家 对 本 方 的 被 群 后
认 识 不 断发 展 , 为 该 方 “ 滋 阴和 阳 、 和 营卫 、 肌 认 乃 调 解
年 余 , 者 病情 复发 , 患 又经 桂 枝 汤 治 疗后 症 状 消 失 , 至
今 未发 。
4 坐 骨神 经痛 案【 3 】
发汗 之 总方也 ”。 当代 医家将 其用 于 普通 感 冒 、 流行 性 感 冒、 呼吸道 炎症 、 出汗异 常 、 颈椎病 、 周 炎 、 敏性 疾病 、 肩 过 妇科 疾病 等 , 将 当代 医家 代表 性 医案 总结 如 下 。 现
1 朱 氏胃溃 疡案 【 1
患者 , ,2 。主诉 : 女 6岁 左下 肢痛 半 年 。患 者半 年前 觉 左 侧 腰 部 至足 跟部 疼 痛 ,屈 伸不 利 ,每 遇 阴寒 则 疼 痛 加 重 , 西 医诊 断 为 “ 骨 神 经痛 ”, 抗 风 湿 、 经 坐 服 镇痛 药 , 疗
患者 , 胃脘 部疼 痛 已十 余 载 , 胃镜诊 为 胃及 十 二 指 查 肠 球部 溃 疡 。 时诉 胃脘 部 隐痛 , 绵 不 已 , 吐清水 , 诊 绵 泛 饮
食 喜热 , 得食 痛 减 , 多食 又 胃脘 痞胀 , 便 溏薄 , 面 色萎 大 查
效 甚 微 , 来 诊 , 见 : 神疲 倦 , 侧 腰 部 至 足跟 痛 , 遂 刻 精 左 走
甚 , 疲 乏力 、 色少 华 、 苔 薄 白 、 神 面 舌 质淡 、 沉 紧 , 线 摄 脉 x
桂枝汤,七例医案
桂枝汤,七例医案桂枝汤,古代医案七例1 李士材医案:治吴君明,伤寒六日,澹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
众议承气汤下之。
士材诊其脉浮而大,因思仲景日:“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
”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
众皆咋舌,以澹语狂笑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
李曰:汗多神昏,故发澹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耳。
遂违众用之,及夜而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
故病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论;此头痛有汗,故可有桂枝汤。
若是无汗,谁敢用桂枝汤。
(下条衄后,是卫气已泄,故可用桂枝汤,通经解经,以泄营郁,泄营即是泄卫郁,或营卫互根之理)表解则愈。
汗出则便燥。
汗止则津液下润,大便自通。
附;太阳二十三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太阳已入阳明)。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此麻黄证)。
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注解,头痛有热太阳证,不大便六七日阳明证,太阳病已入阳明,故可与大承气。
重点其小便清者,知病不在里,仍在表也,也就是不在阳明,仍在太阳,当须发汗,此麻黄汤证,以解表寒,发太阳则病解。
若没发汗而头痛者,必衄,衄者是皮毛不开,卫气上泄,气动而血衄,故见衄血而卫气外泄也。
衄血卫泄,故可以桂枝汤,通肌解肌,凉血熄风。
桂枝汤,通经解肌,泻其营郁,卫气外达,卫气松缓,则衄证免矣。
2 王子政医案:治一商人自汗症,达半年之久,延医服止涩收敛药龙牡之类,约数十帖之多,毫无寸进,乃请王治疗。
询知病者无发热恶风症状,汗出不温,精神疲倦,脉象弱而不振,温剂收涩药已遍服无效。
乃与桂枝汤,不加增减,服五帖而愈。
论;自汗出,前医用止涩收敛之药,数十帖而无效,此医者必没读《伤寒论》也。
王氏用桂枝汤,不加增减,五帖而愈,此王必读过《伤寒论》。
3 叶天士医案:治一人,屡屡失血,饮食如故,形瘦面赤,察质木火,阴不配阳。
据说服桂枝汤治外感,即得此恙,凡辛温气味宜戒,可以无妨。
冯世纶教授桂枝汤加减医案三则
冯世纶教授桂枝汤加减医案三则冯世纶教授临床善用经方,常用经方加减化裁来治疗各种疾病,冯老临床辨证准确,常能收到非常满意的效果。
冯老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对于辨证为太阳病,若见有汗出津液损伤表现而属于太阳中风表虚的,辨为桂枝汤证,常用桂枝汤加减化裁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常能收到满意效果。
现摘取三个病例,如下:病例一:头疼申某,女,36岁,头疼,恶风,夜间汗出,口不干,纳可,二便调,乏力,手偶有颤动,手脚不凉。
脉不浮,舌淡苔薄白。
处方如下: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12g 大枣4枚黄芪15g 苍术15g 茯苓12g 甘草6三剂水煎服冯老临床常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此人头疼、恶风、汗出,太阳表证比较明显,口不干,乏力,手偶有颤动,为太阴虚寒里饮证,里饮激动导致气机不利而手颤动。
此例表证明显,但却使人容易忽略兼证,虽然经方强调抓主证,论中亦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古训,但是如果不注意兼证的解决,主证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正如哲学上讲次要矛盾的解决有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一样。
故临床外邪里饮证时单解表而不祛饮则表必不解,单祛饮而不解表则饮必不去。
故大法以解表祛饮。
因汗出导致津液损伤而脉不浮,故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外邪里饮证。
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加黄芪固表,加苍术、茯苓祛饮健脾生津。
辨证准确故能三剂取效。
病例二:发疹丁某,男,9岁,三天来身发疹子,色淡红,身痒,晨起口干,身不冷,脉浮,舌苔白。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6g 大枣4枚荆芥6g 防风6g 生苡仁18g 败酱草18g赤小豆12g 当归6g 鲜芦根30g 桔梗6g草河车10g 生姜10g 蛇蜕6g七剂水煎服此患者身发疹子,身痒,虽然无恶风、汗出等症状,但是根据《伤寒论》“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故可知表证仍在,脉浮亦为在表。
其人口干,身起疹子为里有蕴热,瘀热郁于机表故发疹。
故辨为太阳阳明合病,表证未解,里有蕴热。
故用桂枝汤加荆芥防风发散表邪,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去附子合当归赤小豆散清利里湿蕴热。
桂枝汤的临床案例
桂枝汤的临床案例以下案例分别治疗(均有出处):1--治感冒2--治肩周炎3--夏日腹泻4--治肌肉痛5--治身痒6--治自汗7--治盗汗8--治过敏性鼻炎桂枝汤是《伤寒论》第1方,有群方之冠的美誉,柯韵伯称之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
方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5味药可分为2组(或者说2对药),桂枝、甘草为温通阳气的一组药;芍药、甘草为滋养阴血的一组药。
配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透表。
药味精炼,结构严谨,内涵丰富,疗效广泛,体现了经方的可贵处【临证验案】1 治感冒南方的春天,每多久雨低温,若素体阳虚之人,春寒雨季,终日身寒洒淅,周身酸痛,困重不舒,用桂枝汤佐以祛风药,每多获效。
病案举例:吴某某,男,47岁,干部,1980年3月10日就诊。
病者入春以来,经常感冒,自觉周身不适,酸疼胀痛,关节胀痛,背部如冷水浇样,淅淅恶寒,不发热,鼻塞流清涕,舌苔白润,脉浮缓而弱。
2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服药后,病者有身如日浴之感,诸症若失。
遂以原方加生黄芪15g、白术10g,再服2剂告愈。
按:桂枝汤治虚人感冒是首选方,加入祛风的防风、秦艽、威灵仙,既可疏风胜湿,又可达表祛邪。
表证一罢,再合玉屏风散,使之益气固表与调和营卫共行,以求治本。
2 治肩周炎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男女皆可罹患。
究其病因不外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温养,并可兼夹瘀滞。
用针灸、理疗等外治可获近效,但容易复发,如用桂枝汤之滋阴和阳,佐以活血温阳的姜黄、当归、川乌、草乌之类,临床疗效更为巩固。
病案举例:吴某某,女,51岁,家庭妇女,1979年11月10日就诊。
患者左肩疼痛,不能抬举,手不能上头,不能后反,遇寒则痛剧,经用针灸、理疗3个月余,能缓解症状,但剂后疼痛缓解,继服20余剂,临床痊愈。
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经常来诊,2年余肩周炎未复发。
按:用桂枝汤治肩周炎,其机理是调和营卫,温通经络。
临症可据病情而异,酌加秦艽、威灵仙祛风,加桑枝、安痛藤通络,加当归、姜黄活血,加川乌、草乌温阳镇痛;若经年久痛,尚可加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
桂枝汤医案,两条
桂枝汤医案,两条桂枝汤医案,盗汗27《经⽅传真》曹某某,男,13岁,学⽣,1979年8⽉10⽇就诊。
患孩以盗汗多来诊。
询其病史,长期寝汗如洗,凡⼊睡后即遍⾝汗出,形体瘦⼩,饮⾷尚可,两便正常,脉缓弦细,⾆苔薄⽩润。
⾎常规:WBC 12×109/L,N 80%,L 60%。
胸透:肺纹理增粗,左肺有条状阴影,诊断为肺部感染,拟⽤桂枝汤加味:桂枝6g,⽩芍6g,炙⽢草3g,⽣姜3⽚,⼤枣3枚,桑⽩⽪10g,⽣龙牡各10g。
每⽇1剂,⽔煎分2次服。
上药服2剂后,盗汗⽌,⽆任何不适,脉缓略弦。
⾎象WBC 8×109/L,N 56%,L 17%。
胸透:肺纹理增粗。
药已见效,再进2剂,以资巩固。
服完4剂后,⾎象正常,胸透肺⽆异常,停药观察。
半年后随访病未复发。
按:盗汗之由系肺部感染,或肺门淋巴结核者并不少见,尤以3-5岁⼩孩多见。
炎症,⼀般多⽤西药抗炎、中药清热治疗。
但临床不能视炎症即清热。
本案经诊断为肺部感染,病者证候为营卫不和,⽆热可稽,故⽤桂枝汤加味取效。
笔者治⼩⼉寝汗多例,以桂枝汤加⽣龙牡,或加浮⼩麦、凤凰⾐均获良效。
论;本条应不是盗汗,就是外感之汗,营卫不和,风泄卫⽓,则见汗出,夜则卫⽓收藏⽽不能藏,营郁风泄,卫⽓失敛则汗出,仍是营卫不和。
也就是昼则卫出,反不见汗多,夜则卫藏⽽不失藏,则卫泄⽽汗多。
桂枝通经解肌,以疏营散之性,⽩芍酸敛,以⽌风泄。
营卫调和,卫⽓内藏,则⽆汗出。
卫⽓失敛⽽外泄,你看不见卫⽓,⽽汗出者,是卫⽓失藏的证状。
此⽤龙⾻牡蛎者,是外则收敛⽌汗,内则收敛助藏,以解弦细之内虚。
从中西医诊断参考,此就是外感病,营卫不和,此⽅就是剂量太⼩,此⽅也就是两三块钱⼀付药,4剂治愈,花费少解决⼤问题。
西医没有解表理论,此病不如中医擅长,中医解表⽅剂很多,⼜有风寒之别,中风汗出,营卫不和,⽽桂枝汤,是为第⼀⽅。
附;1 参考《伤寒》提纲,盗汗之论;阳明下篇,阳明虚证,阳明七⼗四;阳明病,脉浮⽽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必盗汗出。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
桂枝汤的妙用医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桂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汤剂,由桂枝、芍药、大枣、生姜和甘草五味组成。
它具有温阳解表、宣发汗、调和气血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寒热不解等症状。
下面我将介绍几例桂枝汤在临床中的妙用医案。
1. 桂枝汤治疗感冒发热患者李某,30岁,男性,患有感冒发热症状,伴有头痛、咳嗽、喉咙痛等。
经过中医诊断后,医生认为是寒邪入侵肺经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
患者服用桂枝汤后,汗出病退,症状明显缓解。
连续服用几天后完全康复,体力恢复正常。
3. 桂枝汤治疗月经不调张女士,25岁,患有月经不调,经期提前或延迟,伴有经量过多或过少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气血不足、气机郁滞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调理。
张女士服用后,经期规则,经量适中,不再出现提前或延迟的情况。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月经恢复正常。
4. 桂枝汤治疗焦虑失眠刘先生,45岁,患有焦虑失眠的症状,晚上总是难以入睡,睡眠质量较差。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心火亢盛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加黄连。
刘先生服用后,感觉心情平和,入睡时间缩短,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连续服用几周后,焦虑失眠的症状明显减轻。
5. 桂枝汤治疗风湿关节炎赵先生,50岁,患有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活动受限。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是风湿湿邪侵犯所致,建议服用桂枝汤加防风。
赵先生服用后,感觉关节肿痛逐渐减轻,活动度也有所恢复。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关节炎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第二篇示例: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主治风寒感冒、四肢酸痛、恶寒发热等疾病。
它的组成药材有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通过配伍搭配,具有温中散寒、通利经络的作用,对于调节气血、治疗寒热病证具有显著疗效。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桂枝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一些妙用医案。
1. 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患者李某,女,34岁,平时体质较差,容易感冒。
一天早晨突然出现了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状,经朋友介绍到中医诊所就诊。
桂枝汤治验三则
桂枝汤治验三则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附属铜梁中医院汪克敏病案一:患者男性,76岁。
患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0余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8年,持续发热半月。
于1998年12月7日诊。
半月前不慎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少色白质稀,恶寒发热,喘息、气短,活动后加重,伴周身疼痛、头痛、乏力。
查体:T38.6o C,精神不振,口唇紫绀,桶状胸,双肺可闻及中细湿鸣音。
经西医抗感染、解痉平喘,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病情明显好转,咳喘累显著减轻,但始终发热,体温波动在37.5o C~38.3o C之间,伴汗出,恶风,持续达半月,患者甚为苦恼,而求中医诊治。
症见:发热(37.6o C),汗出恶风,时有头痛,咳嗽,痰少,舌淡苔薄,脉浮细。
诊断感冒,辨证为营卫不和,治以桂枝汤原方发汗解肌,调和营卫,药用桂枝10g、白芍15 g、大枣10 g、生姜3片、甘草5 g。
二剂,常规水煎服。
服一剂则觉周身舒畅,二剂尽则诸症消失。
按:本例是典型的营卫不和,风寒袭表之证,加之患者年老体虚,久患肺疾,体质虚弱,为桂枝体质。
经西医抗感染、解痉平喘,虽将炎症控制,咳喘累得以平息,但表邪未除,故而发热不退,桂枝汤与本病例汤证相合,故取效迅捷。
病案二:患者女性,25岁。
反复发热、自汗出、恶风、怕冷4月。
于2005年6月7日初诊。
患者于2005年1月18日足月顺产一女婴,产后半月因起居不慎感受风寒,出现头痛,身强,发热恶寒,周身肌肉酸痛,鼻塞。
经西医抗感染、抗病毒、解热镇痛等治疗1周后,头痛,身强,周身肌肉疼痛消失,但出现反复发热,体温多在38 o C左右,最高达39o C,伴恶风,怕冷。
厚衣被或服用解热镇痛药则大汗出,汗后稍舒,体温可降至37o C左右,但恶风,怕冷依然不解,且经8~15小时后渐渐体温回升而发热,如此反复近四月。
期间曾用中药人参败毒散、桂枝龙骨牡蛎汤、金匮肾气丸等方加减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经人介绍求余诊治。
症见:发热(38.1o C),自汗出,恶风寒,怕冷,纳差,精神萎靡,舌淡红苔薄,脉浮弱无力。
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桂枝汤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应用导读】太阳主营卫,营卫布于肌表,太阳统摄营卫肌表。
营卫主固护肌表,营卫气和,外邪无可乘之机。
营卫之气虚弱,外邪可乘虚侵袭,以此而演变为太阳中风证。
太阳中风证以发热,恶寒,汗出,头痛,或咳嗽,或气喘,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为主。
辨治太阳中风证的表现不一定都具备,只要具备其中症状2个或2个以上,即可辨为太阳中风证。
辨治太阳中风证的病变可涉及五脏六腑,所以在临床中应用桂枝汤应重视合方,合理运用桂枝汤合方,常能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等。
【方药解读】桂枝汤是辨治太阳中风证的重要代表方,也是辨治脾胃虚弱证的重要代表方,由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切、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所组成,方以解肌为主。
运用桂枝汤,若是辨治太阳中风证,最好用桂枝汤原方用量比例;若是辨治脾胃虚弱证,可依病变酌情调整桂枝与大枣、甘草之间用量比例;若辨治以疼痛为主,可依病变酌情调整芍药与甘草之间用量比例;若是辨治相兼杂病,合方运用则是最佳选择。
1.药用个性(1)桂枝味辛、甘,性温。
辛温解肌,甘温益卫。
(2)芍药味苦、酸,性寒。
苦酸相济既泻又敛。
(3)生姜味辛,性温。
辛温相济发散调中。
(4)大枣味甘,性温。
甘温以益气助卫为主,补血化营为次。
(5)炙甘草味甘,性平,益气和中助营卫。
2.药用配伍(1)桂枝与生姜:走太阳辛温散寒,促进卫气抗邪;人里调补脾胃,促进脾运胃纳。
(2)大枣与甘草:益气助卫,生津益营,协调营卫。
(3)桂枝、生姜与芍药:芍药既监制桂枝、生姜发汗不伤津,又制约桂枝、生姜辛温不燥化。
(4)大枣、甘草与芍药:益气助卫之中以敛营阴,补血益气之中以生营血。
【合方思路】运用桂枝汤合方辨治寒热夹杂证:①太阳中风证与热证相兼,如太阳中风证是寒邪,病以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为主;若在里夹有热证,在通常情况下辨相兼病证以口渴,舌质红,苔薄黄为主;②太阳中风证与阴虚证相兼,太阳中风证是寒邪,病以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为主;若在里夹有阴虚证,在通常情况下辨相兼病证以口渴,舌红少苔为主。
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
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应用桂枝汤医案精选桂枝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又名“小阳旦汤”。
由桂枝(去皮)三两(15g)芍药三两(15g)生姜(15g)三两大枣(切)十二枚(5枚)甘草二两,炙(10g)五味药组成,为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
柯琴在《伤寒论附翼》曰:“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
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
”方中桂枝性味辛温,有温通卫阳、解肌祛风的作用;芍药性苦酸,微寒,能益阴和营;生姜性辛温,和桂枝共同辛甘化阳;枣味甘,益脾和胃,助芍药益阴以和营;甘草味甘性温,补益中气,调和诸药之功;(与桂枝、姜化阳,与芍药、枣化阴)。
共奏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气血、阴阳和脾胃之功能。
一.桂枝汤原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医案:金某某,女,46岁。
初诊日期:2011 年3月24日。
主诉:阵发性发热、汗出失眠3个月。
现病史:患者睡眠欠佳多年,时轻时重,可自行调理好转。
3月前感冒后引发失眠加重,伴阵发性发热、汗出,在锦州某某三甲医院,各种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似更年期综合症”,西医服谷维素等药无效,中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2月无效,经介绍求诊于我。
刻诊:失眠,自汗出,阵发性发热,以凌晨3-5点最明显,(腋下体温多在37.8-39.2℃之间),微恶风,饮食、二便尚可,月经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软无力。
辩证: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证。
治法:调营卫、和阴阳。
处方:桂枝15g、白芍15g、甘草10g,(自备生姜15g、大枣5枚为引。
)水煎3付,并告知用药杂煎汤,临卧前泡脚。
用药1剂后, 当夜汗出多,但睡眠好转,隔日低烧退,服完3付,低烧、失眠、汗出、恶风,诸症悉除。
按语:本案患者发热,恶风,自汗出,正具备桂枝汤证的辩证特点。
『伤寒验案』伤寒名医验案:桂枝汤
『伤寒验案』伤寒名医验案:桂枝汤【桂枝汤条文】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3)3.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5)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4)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25)6.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3)7.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4)、8.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57)9.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10.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
可发汗,宜桂枝汤。
(234)11.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6),12.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以桂枝汤小和之。
(387)1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金匮要略》第十七篇)14.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二十篇)【桂枝汤古方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㕮咀三味。
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桂枝汤,医案两条
桂枝汤,医案两条桂枝汤医案,产后发热9赵某,女,32岁,2010年4月30日初诊。
产后1月余,就诊前3天因不慎感寒而出现发热畏寒,肢冷喜暖,神疲倦卧症状,因忧于西药副作用而求助中医治疗。
诊见:面色苍白,恶风汗出,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诊断:产后发热。
营卫失和,阴血亏虚。
方药:桂枝汤加减。
处方:桂枝20g,白芍25g,甘草20g,生姜10g,大枣10g,当归15g,益母草20g,川芎15g。
3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嘱服药后喝热稀粥微汗。
二诊:药后热退,继以八珍汤善后,诸症悉除。
【按语】产后乃血虚之躯,以气为贵,以血为本,营阴受损,卫气失固,易感外邪。
因此外感风寒,邪居太阳为其标,血虚营弱为其本。
治疗上先重在疏风解表,调和营卫,邪去后气血双补,以壮其内。
论;产后血虚生风,风泄皮毛,卫气失固,汗出窍开而表虚,故最易感寒,感寒即发热。
此即太阳七,营弱卫强之邪风,营弱本虚也。
产后面色苍白,是血虚之象,亡血之象,亡血无以华色。
发热畏寒,恶风汗出,此为表证,脉细数,此为血虚,数则发热。
此脉细数,对比太阳七,阳浮阴弱。
阴弱故脉细,外感故脉数。
桂枝汤加当归,内补营血之脉细,外发表寒之束,以解内郁之经热。
桂枝汤医案,臂痛10董某,男,45岁,干部。
年前盛夏,乘车赴并州。
车内闷热,遍体汗出,开窗取凉,因而中风。
当晚,右臂酸痛不已。
服药、理疗,杂治一年不愈。
视其舌,淡红润泽,诊其脉,沉缓带弦。
饮食二便,一如往常。
检阅病历记录,所服之药,西药有芬必得,有奈普生;中药有独活寄生汤,有附子汤,有活络效灵丹加羌活、川芎。
独活寄生汤所治之痹,系风、寒、湿三气合而成之,即具有行痹之游走痛,痛痹之冷而痛,痹着之沉重痛等特点,并与肝肾亏损,气血虚弱之证共存者;附子汤所治之身疼痛,系少阴病阳气虚弱,水湿不化所致,必有四末不温,水滑舌,沉细脉等症状;活络效灵丹所治之疼痛,为瘀血阻遏经脉,必有痛位不移,日轻夜剧,如锥如刺等瘀血症状。
桂枝汤加减治疗验案六则
2021年第39卷第1期2021Vol.39No.1新疆中医药...Xinjia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83•治验集萃•桂枝汤加减治疗验案六则孙丹丹(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矿业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桂枝汤为《伤寒论》首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临床应用广泛。
本文用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中风、干燥综合征、遗精项痹、失眠等,取得良效。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验案桂枝汤乃《伤寒论》治太阳中风证首方,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滋阴和阳,祛风解肌,调和营卫的作用。
桂枝和甘草滋阳,芍药和甘草调阴,生姜和大枣调营。
药味少,但结构严谨,内涵丰富。
桂枝汤似乎只能用于解表,其实不然,它不仅治疗外感病,也治内伤病。
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方加减治疗不同疾病而获得良效,感触颇深。
报道如下。
1过敏性鼻炎李某,女,10岁。
2015年6月7日就诊。
主诉: 鼻塞、鼻痒时打喷嚏10d o病史: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诉症状,服用凯瑞坦效果不显,故来我中医科就诊。
查形体消瘦、面黄,时有自汗、肢冷畏风,舌质白、脉沉、吸凉气时鼻塞鼻痒加重。
治宜解肌发汗、调和营卫。
故用桂枝10g、白芍10g、甘草5g、大枣10g、生姜5g、蝉蜕10g o服3剂后,自汗畏风感缓解。
去大枣,加太子参10g,服3剂后,诸症消失。
按:过敏性鼻炎因受风寒、阳气不足以及脏腑虚损而发。
儿童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外邪易侵叫在肺虚卫气失固情况下,患儿抵抗能力下降,鼻为肺窍,肺气失和,因而风寒得以乘虚而入。
故应把握和营卫、盛正气、驱寒邪为主线,而桂枝汤正对此病病机。
桂枝温通卫阳,芍药益阴和营,大枣味甘益脾,助芍药补益中气,生姜亦佐桂枝有辛甘化阳之效。
作者简介:孙丹丹(1973—),女,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
Tel:150****7386,E-mail:3402616700@com置、日常维护中必不可少,而且在每日评估导尿管的必要性,并提醒医生尽早拔除导尿管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桂枝汤验案
桂枝汤一、营卫不和渡舟医案: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
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
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
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
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二、高热岳美中医案:某某,女,15岁。
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1989:64)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
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
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三、自汗少轩医案: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
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
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
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光透视,心肺正常。
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
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
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
治宜微发其汗而调营卫,处方:桂枝梢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大枣7校,生9克,水一碗煎六分。
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
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
桂枝汤临床治验举隅(三)
桂枝汤临床治验举隅(三)3病案3患者高某,女,32岁。
初诊2015年3月13日。
主诉:头晕,心慌间断发作50d。
伴有月经量少,手脚怕冷,睡眠多梦,易疲劳,偶有胃脘怕凉或胃胀。
既往有缺铁性贫血病史10年。
间断服用中药阿胶制剂。
近期2次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在90~100g/L,平素经常容易感冒。
末次月经于2015年3月7~9日。
无腹痛及血块。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微数。
查心电图未见异常,血压90/60mmHg。
辨证分析:患者素体气血亏虚,营卫失调,心神失养,脏腑功能失司,因而会出现头晕,心慌,睡眠多梦,容易疲劳,月经量少等症,由于体虚,卫外不固,容易为外邪所侵,因而会出现反复感冒情况。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微数均为血虚心神失养之征象。
综合该患者的症候表现,结合病史,该证应属于心悸范畴。
治当以调和营卫,调理气血为主。
方用桂枝汤加减。
药物组成:桂枝15g、芍药10g、炙甘草10g、黄芪30g、党参10g、黄精10g、生姜1片、砂仁5g(后下)、大枣10枚。
并嘱饮食多食小米粥。
患者服药7剂后,复诊,诉:头晕,心慌已有所减轻,其余诸症无大改善,舌苔薄黄,脉象细微数。
前方去生姜1片,加合欢花10g。
继续服药14剂后,患者再次复诊,头晕、心慌及睡眠情况已经明显好转,疲劳现象也明显缓解。
继服7剂后,复诊,反复感冒情况好转,月经量较前增多,停药以饮食调理。
按:本案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调理脏腑,加上黄芪,补气养血、升阳、固表。
党参能够益气生血,补肺健脾,并且能够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增加。
方中更加入了黄精,具有补脾益气、养阴润肺、滋肾填精之功效。
同时,黄精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作用。
诸药配合,从而得到良好效果。
4结语综合上述案例,虽然患者发病情况各异,主证、病位、伴随症状均有所不同,然而,其病理机制却均与卫气不固,气血失和,脏腑失调等因素有关,因此治取同一方剂加减而能获效。
总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手段的日益提高,中医药作为祖国医学之瑰宝,已被世界所重视、开发、利用。
桂枝汤案例——精选推荐
桂枝汤案例一、项背强痛项背强痛原为风寒之邪侵袭于太阳之经,经久不解,致本经气血不能调畅。
因项背部为太阳经循行之处,故疼痛不休,症见项背强痛,能俯不能仰,有时背部恶寒或汗出,感受风寒后尤为严重。
以桂技汤解太阳经之邪,甚为有效。
[典型病例]王某,女,42岁。
项背强痛3年多了,不论坐、立、走,都是低着头,稍微仰起来,就觉得痠困难受,背部碗大的一块皮肤,经常有恶寒的感觉。
此为寒邪束于太阳经脉,非桂枝加葛根汤的邪客经输,阻滞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养之项背强几几。
故考虑为太阳经邪不解,而致项背强痛,以桂枝汤3剂痊愈。
二、妊娠恶阻妊娠恶阻,是妇女怀孕后,出现的一系列的妊娠反应证候。
根据中医学对此证候的认识,是因肾阴营养胞胎,无暇顾及滋养肝木,肝得不到足够的阴液滋养(水不涵木)就会出现肝旺,而影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
肝胆相表里,肝旺则胆失条畅而上逆,由此引起的胃气不下降反而上逆,于是呕吐厌食等症相继而生。
复因呕吐,食少,而致胃虚,虚不受食,互为因果。
此为呕吐不食,偏嗜,气上冲逆等胃虚证候,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可以改变胃气过分虚衰状态,故可获效。
[典型病例]洛某,女,29岁。
妊娠3个月,反应颇重,数十日来呕吐不食,水谷难入,少腹下动气上冲脘部,肢体消瘦,精神疲乏,困卧床第。
治以桂枝汤加减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10g,半夏10g,陈皮10g,白术10g,生姜6g,大枣10枚,用伏龙肝水煎服,2剂后痊愈。
[按】本例患者虽为妊娠反应,出现长时间的呕吐,水谷难入等症,但该突出的症状是气从少腹上冲脘部,为服桂枝汤的基本条件。
如无气上冲逆之证,用桂枝汤效果不佳,可以他方求之。
桂枝汤不是泛治妊娠反应的方剂。
桂枝汤治疗此病的主要作用是改善胃肠中之过分的虚寒状态,使胃气稍复,呕逆好转,即能少进饮食,谷气渐旺,诸症即能随之改善。
三、痢疾(有表证者)痢疾初起时发热自汗而下痢,此是因外邪侵入体内而引起的下痢,往往外邪解后下痢即随之而愈。
陈老师医案,桂枝汤
陈老师医案,桂枝汤(1)时发热自汗出案李x×,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
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
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
《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枝炙甘草6克二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
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
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
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
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某男,60岁。
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
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
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
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3)汗出偏沮案孙×x,男,39岁。
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阳,使其相将而不相离则愈。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由上面三个医案可知,桂枝汤可以调和营卫,疏散风寒,治疗以下常见病症:感冒发热,自汗,怕风,风疹(寒性荨麻疹)...,调护需用热粥以助药力,饮食宜清淡忌生冷...。
除此之外通过加减还可以治疗各种疑难疾病。
辅助条文:①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浮弱者。
②病常自汗出,或时发热汗出者。
③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
③太阳阳明并病,汗多,脉迟表未罢者。
桂枝汤证病案(三)
桂枝汤证病案(三)
六、畏寒
祝诺予医案:骆某,男,50岁,1971年8月某日初诊。
时届盛暑仍着棉衣棉裤,据云极畏风寒,自汗时时,越出汗越畏风,脱去棉衣即感风吹透骨,遍身冷汗,因而虽盛暑亦不敢脱去棉衣,深以为苦。
其人乎素纳食少,乏力倦怠。
我诊为正气虚弱,营卫失调。
予桂枝汤5剂。
五天后来诊,已不畏风,能骑自行车来,且已脱去棉衣改穿夹衣,汗也减少,瞩再服3剂,痊愈。
七、风温初起
任继学医案:吴某,女,63岁。
1987年11月21日因晨起外出跑步锻炼,汗出去衣,至晚觉头痛头晕,鼻塞流涕,咳嗽喉痒,身酸楚,肢节不舒,动则身汗放出而不达,颜面不红,口唇红润,舌谈红,咽不赤,苔薄白而润,尺肤微热,脉沉缓无力。
病发于小雪前两日,为运气正值终之气运,为顺化之季,候反温,其病温,治宜咸补,以甘泻之,以酸收之。
桂枝15克,芍药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服药后吸热粥以助药力,1剂而痊。
按语:本证乃风温初起之候.由正虚外感风热所致。
《温病条辩》曰:“太明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盖温病初起,虽有风寒之状,亦不可“汗而发之”,但宜解肌法邪,调和阴阳。
正如吴瑭所说;“盖温病忌汗,最喜解肌,桂枝扬本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浊,芍药收阴敛汗,甘草败毒和中,姜枣调和营卫。
温病初起,原可用之。
”据任氏经验,桂枝汤不但善治虚人外感风寒之病,而且善治虚人外感风热之羔,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冬春两季感冒(风寒或风热侵袭),每获佳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一、营卫不和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
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
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
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
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二、高热岳美中医案:张某某,女,15岁。
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1989:64)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
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
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三、自汗刘少轩医案: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
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
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
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光透视,心肺正常。
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
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
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
治宜微发其汗而调营卫,处方:桂枝梢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大枣7校,生姜9克,水一碗煎六分。
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
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
仍照原方加黄芪15克,服法如前,但不吸粥,连进2剂,竞获全功。
其后体渐健壮,七年未发。
(福建中医药1964;(5):35)按语:病起于腠理疏松之时,水湿直浸营卫之间,卫与营分,欲“司开合”而不能,致毛孔洞开不收,故自汗不止。
然病延既久,当察有无证变,所幸“汗虽多但口不渴”、“脉仍浮缓”,可知“脏气末伤”,病仍在太阳营卫之间,此所谓“病常自汗音,……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合故尔。
故治仍室桂枝汤“复发其汗”,今卫与营和则愈。
四、汗出偏沮刘渡舟医案:孙某,男,39岁。
患病为左半身经常出汗,而右半身则反无汗,界限分明,余无不适。
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
此左右阴阳气血不相协和,此应调和阴阳,令气血和则愈,宜桂枝场: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l2枚,炙甘草6克,3剂。
服药后暇热粥,得微汗而愈。
(《经方临证指南》1993:2)按语:《京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营卫阴阳于周身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本案汗出偏沮,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例证。
如不及时治疗则营卫相悖,阴阳不维,就可能导致半身不遂之“偏枯”证。
《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为此意。
本病往往由外感风邪引起,用桂枝汤祛风解肌,调和营卫,顺复阴阳,不失为正治之法,方证相对,故三投而愈。
五、无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孙百善医案:侣某男,9岁,1985年7月5曰初诊。
其母代诉:患儿自幼未有汗出,每至暑月则全身皮肤发红,干燥,瘙痒,经常抓破皮肤结血痂,痛苦难忍,曾多次到当地医院求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服用谷维素等药不效。
刻诊:全身皮肤发红、干燥,四肢、胸腹部见有条状血痂及出血痕迹,呼吸气粗,时烦躁,口鼻干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数。
患儿呈现一派热象,然审证求因,此非内有实热,乃营卫不调,汗液不得宣泄之故。
治以调和营卫,开发2理,处以桂枝汤:桂枝5克,白芍5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水煎5剂。
服药后,唯腋下略有汗液泌出,肌肤较前感舒服柔和。
因患者服用汤药困难,改用桂枝、白芍、甘草各等分,共研极细末,装入空心胶囊,每曰两次,每次10克,用生姜、大枣煎汁送下,服用二—曰,患儿遍身菜汗出,诸症皆除,如同常人,随访三个月未有发。
(山东中医杂志1989;(5): 45)按语:本案无汗,自幼即见,并无外感风寒之病史,又无恶寒脉浮紧之见,知非营卫郁滞之风寒表实证,仍为“荣弱卫强”之桂枝证也。
营气内弱,不济卫阳,则卫气不营,滞于玄府而逞其“卫强”之势。
荣气内弱,汗孔闭塞,则见无汗;卫气“外强”,郁于腠理,而见皮肤发红、搔痒、甚则渗血结痂、烦躁、脉浮数一派热象。
但此与烦渴引饮,溲赤便结之实热内存毕竟不同本质,切勿苦寒直折,衰败营卫,又忌麻黄洞开胺理,损伤营卫。
只宜桂枝汤发汗解肌,济营畅卫。
待营卫相济,各司其职,则汗出肌利,烦热自除。
诚信桂枝汤发汗之功寓于解肌与调和营卫之中也。
六、畏寒祝诺予医案:骆某,男,50岁,1971年8月某曰初诊。
时届盛暑仍着棉衣棉裤,据云极畏风寒,自汗时时,越出汗越畏风,脱去棉衣即感风吹透骨,遍身冷汗,因而虽盛暑亦不敢脱去棉衣,深以为苦。
其人乎素纳食少,乏力倦怠。
我诊为正气虚弱,营卫失调。
予桂枝汤5剂。
五天后来诊,已不畏风,能骑自行车来,且已脱去棉衣改穿夹衣,汗也减少,瞩再服3剂,痊愈。
(中级医刊1979;(41),45)按语:营卫不和之证。
卫不外因,则营不内守而汗出;汗出既多,卫阳随之外越,“分肉”无阳,必又畏恶风寒。
与桂枝汤益营和卫,两相兼顾。
七、风温初起任继学医案:吴某,女,63岁。
1987年11月21曰因晨起外出跑步锻炼,汗出去衣,至晚觉头痛头晕,鼻塞流涕,咳嗽喉痒,身酸楚,肢节不舒,动则身汗放出而不达,颜面不红,口唇红润,舌谈红,咽不赤,苔薄白而润,尺肤微热,脉沉缓无力。
病发于小雪前两曰,为运气正值终之气运,为顺化之季,候反温,其病温,治宜咸补,以甘泻之,以酸收之。
桂枝15克,芍药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服药后吸热粥以助药力,1剂而痊。
(江西中医药l 988;(2):10)按语:本证乃风温初起之候.由正虚外感风热所致。
《温病条辩》曰:“太明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恶风寒者,桂枝汤主之。
”盖温病初起,虽有风寒之状,亦不可“汗而发之”,但宜解肌法邪,调和阴阳。
正如吴瑭所说:“盖温病忌汗,最喜解肌,桂枝扬本为解肌,且桂枝芳香化浊,芍药收阴敛汗,甘草败毒和中,姜枣调和营卫。
温病初起,原可用之。
”据任氏经验,桂枝汤不但善治虚人外感风寒之病,而且善治虚人外感风热之羔,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冬春两季感冒(风寒或风热侵袭),每获佳效。
八、奔豚气秦伯末医案;某叟,70岁。
因女暴亡,悲哀过甚,先呕吐,继又发作性腹痛一年余,小腹痞块作痛,块渐增大,痛亦渐剧,气从小腹上冲心下,苦闷欲死,继而冲气渐降,痛渐减,病为奔豚。
子桂枝汤,共16剂,奔豚大为减轻。
(《谦斋医学讲稿》1964;144)按语:阳虚弱,坐镇无权,则下焦寒水之气上冲,病发奔豚。
桂枝汤温振心阳,平冲降逆,正为相宜。
若更加桂二两.则其效更捷。
九、下利中神琴溪医案:一妇人患下利数年,不进食,形体赢瘦,肌肤甲错,不能起卧,医时以参、附、诃、罂之类治之。
先生诊之曰:百合篇所谓见于阴者,以阳法拯之者也。
乃与大剂之桂枝汤,使覆而取汗,下利止。
更与百合知母场,以谷食调理之,渐渐复原。
(《呈汉医学)1956:54)按语;下利曰久,见形体消瘦,肌肤甲错之证,乃营卫、气血不和之象。
营卫不和,气血乖乱,传导失常,则见下利不止。
用桂枝汤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以止利,乃“逆流挽舟”之又一法也。
十、重症虚劳刘渡舟医案;刘某男,18岁。
早婚,素体气怯,婚后半年见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而短,浙浙恶寒,双下肢有麻冷感,夏伏天裹棉衣仍感肢冷,动则汗出,纳差腹胀,口中甜腻,夜寐多梦,思色欲动,体质曰衰,进人参、鹿茸培补无效。
刻诊:形瘦气怯,面萎神衰,语声低微,切两脉沉细而弱,验舌质红嫩,苔少。
脉证合参,谓斯疾因房劳过度,耗气伤精,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亏损所致。
理应补肾以培本,但参前医用人参、鹿茸不效,且以桂枝汤调理阴阳着手。
处方: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10枚。
5剂。
药后诸症大减,但病员虚损,自难速效,继服上方加怀山药15克,炒白术12克,鸡内金10克,以培补后天,并加服桂附八味丸以补肾气,半月后告曰:药后精力充沛,饮食倍增,诸病皆除。
(湖北中医杂志1992;(5):6)按语:本案因早婚,纵欲伤精,渐成虚劳。
观其夏天裹裘,动则汗出,舌质红嫩,脉象沉弱,乃阳虚之征;又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夜寐梦多,舌红少苔,为阴虚之象。
阴阳不调,则营卫难和,法当调和阴阳为治,不然,难以奏效,前医用人参、鹿茸大补即是明鉴。
刘老识证真切,巧用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营卫,正中病鹄。
待阴平阳秘,精神内守,则虚劳可愈。
又于病去七八,增培土健脾之品,意在培后天以养先天也,俾肾之阴阳充盈,而顽疾尽拔。
十一、厥证(排尿性晕厥)金树武医案:孟某某,女,12岁,1987年6月4曰初诊。
近两个月来排尿时经常昏倒,不省人事,无叫声,无吐涎,晕照3—5分钟,醒后手足欠温,肢体汗出,头晕,倦怠乏力,休息片刻后,无明显不适,已经影响上学。
到某医院检查无阳性体征,诊断:排尿性晕服。
给服安定、谷维素、维生素B1,静点刺五加、参附汤、四昧回阳饮等药不效。
查:神志清楚,面包红润,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诊断:厥证。
中医辨证周阴阳之气不能顺接,拟用和法,以平为期,调和阴阳。
投桂枝汤: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I o克,生姜3片,大枣4枚。
3剂,水煎服。
服药后晕质次数明显减少,仅于早晚5—7点(卯、酉)发作,卯酉乃是阴阳相接之时,药中病机,效不更方,续服3剂而愈,随访二年末见复发。
(中医药学报1991;(5);41)按语:伤寒大论云:“凡服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
”桂枝汤调和阴阳,顺接上下,通达内外,故能治厥。
尤见汗出脉缓者,其效更捷。
十二、噎膈(弥漫性食管痉挛)俞世伟医案:黄某,男,56岁,1984年6月18曰初诊。
发作性咽下困难两年余。
病起时因情志不舒渐感吞咽干燥食物困难,近曰加重。
到省医院校查诊断为弥漫性食管痉挛(食道官能症),用亚硝酸盐类药物、暗示疗法末见良效。
刻诊自述失眠多梦,纳呆腹胀,头昏自汗,咽食便喳,食后胃中咽陈,呢气数声,甚时气从鼻出苔薄白,脉缓。
证属阴阳失调,胃气不利。
处方:桂枝9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乌药10克,沉香10克,水煎服,曰1剂。
服药4剂,症状改善,吞咽顺利,继服20余刑,话症皆除o(山西中医1992;45);50)按语:吞咽困难见汗出脉缓、鼻呜干呕者,病本在于阴阳失调,气机不利,由胃气本虚,又加情志所伤形成,用桂枝场调和阴阳,舒展脾胃气机,可谓抓住了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