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温度
温度升高时钝化变得困难,降低温度有利 于钝化的发生。
6
(4) 金属表面在空气中形成的氧化物膜对 钝化有利。
(5) 有许多因素能够破坏金属的钝态,使 金属活化。这些因素包括:活性离子 (特别是氯离子)和还原性气体(如 氢),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碱溶液 (能破坏两性金属如铝的钝态),阴极 极化,机械磨损。
(3) 尽管成相膜理论和吸附理论对金属钝化原因的 看法不同,但有两点是很重要:
*已钝化的金属表面确实存在成相的固体产物膜,
多数是氧化物膜。
*氧原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可能是钝化过程的第
一步骤。
16
3、钝化特性曲线分析
✓(1)AB段,初始电极电位EA0 _钝化电位(临界 电位) ECP,称为活性溶解区。 金属表面没有钝化膜形成,金属处于活性溶解 状态。当E=ECP时,金属的阳极电流密度达到 最大值icp,称为钝化电流密度。
**腐蚀速度大幅度下降和电位强烈正移是金 属钝化的两个必要标志,二者缺一不可。
11
二、钝化理论与钝化 特性曲线分析
12
1、成相膜理论(薄膜理论)
(1)成相膜理论对金属钝化的解释
金属钝化的原因是:表面上生成成相的保护性 固体产物膜(多数为氧化物膜),将金属和溶 液机械隔离开。由于氧化物膜溶解速度很小, 因而使金属腐蚀速度大大降低。
1、金属钝化的难易程度与钝化剂、金 属本性和温度等有关
(1) 金属材料
各种金属钝化的难易程度和钝态稳定性 有很大不同。钛、铬、钼、镍、铁属于 易钝化金属,特别是钛、铬、铝能在空 气中和很多含氧介质中钝化,一般称为 自钝化金属,其钝态稳定性也很高。
5
(2)环境
能使金属钝化的介质称为钝化剂。多数钝 化剂都是氧化性物质,如氧化性酸(硝酸, 浓硫酸,铬酸),氧化性酸的盐(硝酸盐, 亚硝酸盐,铬酸盐,重铬酸盐等),氧也是 一种较强钝化剂。
▪ 金属的钝化现象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提高
金属材料的钝化性能,促使金属材料在使
用环境中钝化,是腐蚀控制的最有效途径
之一。
3
passivation
10000
active
5000
passive
0 10 20 30 40 50 60 HNO3, %
工业纯铁的腐蚀速度与硝酸浓度的关系(25℃)4
•金属钝化现象的共同特征
第一章 金属电化学腐蚀基本原理
第四节 金属的钝性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一、钝化现象
▪ 金属表面已从活性溶解状态变成了非常耐 蚀的状态。这种表面状态的突变过程称为 “钝化”,金属钝化后所处的状态称为 “钝态”,处于钝态下的金属性质称为 “钝性”。
18
-E EA0 A
ECP
EP
C
ETP
D
B 活态区 过渡区
钝 化 区
E 过钝化区
iP
iCP lgi
19
铁在10%硫酸中的阳极极化曲线
电流密度i(mA/cm2)
(由a~d,电位增加速度减小)
800 1
23
4
5
600
B
400
E
200
A
-250 0
C
D
+250 +500 +750 +1000 +1250 +1500 +1750 +2000 20 电位(mV)
✓(2)BC段,ECP-EP,称为活化-钝化过渡区。 当电位达到ECP时,金属发生钝化,金属表面 有钝化膜形成,金属开始从活性状态转变为钝 态,阳极电流密度急剧下降。金属表面不断处 于钝化与活化相互转变的不稳定状态。在恒电 位下,阳极电流密度往往出现剧烈的振荡。 17
✓(3)CD段, EP _过钝电位ETP,称为稳定钝化 区,简称钝化区。
7
▪ 2、金属钝化后电位往正方向急剧上 升
▪ 3、金属钝态与活态之间的转换往往 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性
▪ 4、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外加阳极电 流或局部阳极电流也可以使金属从 活态转变为钝态。
8
阳极钝化
某些腐蚀体系在自然腐蚀状态不能钝化, 但通入外加阳极极化电流时能够使金属 钝化(电位强烈正移,腐蚀速度大降低)。 这称为阳极钝化,或电化学钝化。
(2)支持成相膜理论源自文库实验事实
能够直接观察到成相膜的存在,并测出其厚度。 如在浓硝酸中铁表面钝化膜是 -Fe2O3,钝化 膜厚度为25~30A0。
13
2、吸附理论
(1)对金属钝化的解释
金属钝化的原因是:金属表面(或部分表面)上形 成了氧或含氧粒子的吸附层,使金属表面的化学 结合力饱和,阳极反应活化能增大,因而金属溶 解速度降低。即吸附理论强调了钝化是金属反应 能力降低造成的,而不是膜的机械隔离。
金属表面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电流密度变得 很小,并在CD段的电位内,其值只有微小的变 化,这个电流密度ip称为维钝电流密度。 ✓(4)DE段,电位>ETP,称为过钝化区。 已经钝化了的金属,在很高的电位下,或如铁 在很强的氧化剂(>90%HNO3)中,又重新由钝态 变成活态的现象,称为过钝化。这是因为金属 表面原来的不溶性膜转变为易溶性的产物(高价 金属离子),并且在阴极发生新的耗氧腐蚀。
(2)支持吸附理论的实验事实
不锈钢和镍钝化时界面电容改变不大,表示并无
成相膜生成;对某些体系只需通入极小的电量,
就可以使金属钝化,这些电量甚至不足以形成单
原子吸附氧层。
15
• 两种理论的比较
(1) 两种理论各有优点,都能解释许多实验事实, 但不能解释所有的实验事实。
(2) 两种理论的差异涉及到钝化的定义和成相膜, 吸附膜的定义,许多实验事实与所用体系、实 验方法、试验条件有关。
金属在介质中依靠自身的作用实现的钝 化则叫做化学钝化 。
**阳极钝化和化学钝化的实质是一样的。
10
金属钝化的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当金属的电位由于外加阳 极电流或局部阳极电流而移向正方向时, 原来活泼地溶解着的金属表面状态会发生 某种突变。这样,阳极溶解过程不再服从 塔菲尔方程式。发生了质变,而金属的溶 解速度则急速下降。这种表面状态的突变 过程叫做钝化。
0.2 Fe/1NH2SO4 0.1
0
电 流 1.0 密 0.5 度0
0.1
Au/3NHCl Zn/ 4NNaOH
(mA/cm2)
0
0.1 0.05
0
0.05
Ni/1NH2SO4 Cr/1NH2SO4
0
-0.1 0 1.0





( 根

据 F

r s

n c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