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大赛-导数的概念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四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大赛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第四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大赛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教学设计1.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解不等式组得f(x)的单调递减区间X∈D练一练:一、基础训练:2、判断下列函数的单调性,并求出单调区间。

(1) f (x)=x3+3x(2) f (x)=x2-2x-3(3) f(x)=sinx-x x∈(0,π)(4) f(x)=e x-x归纳:什么情况下,用“导数法”求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较简便?总结:当遇到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或图象很难画出的函数求单调性问题时,应考虑导数法。

四、走近高考1、已知对任意实数x,有f(-x)=-f(x) ,g(-x)=g(x)且x>0时,f /(x)>0,g /(x)>0则x<0时()A、f /(x)>0,g /(x)>0B、f /(x)>0,g /(x)<0C、f /(x)<0,g /(x)>0D、f /(x)<0,g /(x)<0(2007高考福建卷)2、如果函数y=f(x)的图像如右图,那么导函数y=f /(x)的图像可能是()(2008福建高考试题)(四)总结反思――提高认识1、通过这堂课的研究,你明确了?2、你的收获与感受是?(五)布置作业――自主探究习题1.3 A组第1大题(3)(4)第2大题(2)(4)的答案也许是“百花齐放”,图象可能“凸”弯曲,可能“凹”弯曲,也可能是条直线。

教师就学生中主要出现的两类答案进行投影分析,提出“折点”问题,求单调区间是导数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本节重点,为此,设计了例2及四个变式练习:依次涉及二次,三次函数,三角函数,含指数的函数、这样一题多变,逐步深化,从而让学生领会:如何应用及哪类单调性问题该应用“导数法”解决。

选用了此高考题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用“导数法”求单调区间及。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导数的定义和几何意义。

2. 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加速度等。

二、教学内容1. 导数的定义2. 导数的几何意义3. 导数的计算方法4.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和计算方法。

2. 难点: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函数的斜率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

2. 导数的定义:介绍导数的定义,强调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含义。

3. 导数的几何意义:通过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导数表示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

4. 导数的计算方法:讲解导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等。

5. 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加速度等。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8. 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讲解和练习。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对导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共计45分钟。

九、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练习题3. 相关参考资料十、教学拓展1. 导数的进一步应用,如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

2. 导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化学等。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函数实例,让学生理解导数的计算过程和应用场景。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导数问题,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求解导数,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教案:导数的概念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1.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应用导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1.3.情感目标:通过对导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2.教学重点:2.1.导数的定义和概念。

2.2.导数的基本性质。

3.教学难点:3.1.导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3.2.导数的计算和应用。

4.教学过程:4.1.导入(10分钟):引入导数的概念,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导数的作用和意义。

4.2.导数的定义(20分钟):4.2.1.简单介绍导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4.2.2.讲解导数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

4.2.3.通过实例和图像说明导数的计算。

4.3.导数的基本性质(30分钟):4.3.1.导数的定义区间和存在性。

4.3.2.导数的唯一性和连续性。

4.3.3.导数的运算法则。

4.4.导数的应用(30分钟):4.4.1.导数在函数图像的研究中的应用。

4.4.2.导数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4.4.3.导数在速度和加速度中的应用。

4.5.小结(10分钟):对导数的概念及其应用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5.教学手段:5.1.板书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5.2.生动形象的实例和图像辅助讲解。

5.3.教师提问和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6.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7.教学评价:7.1.反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7.2.笔试评价:设计一套综合性的习题,考查学生对导数概念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7.3.直观评价:观察学生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导数的能力和方法。

8.教学延伸:8.1.导数的计算和应用在微积分的后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还需继续加深对导数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8.2.练习不同类型的导数计算题目,提高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8.3.进一步了解导数的发展与应用,拓宽数学知识的广度。

导数概念教案

导数概念教案

导数概念教案教案标题:导数概念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包含导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相关章节;2. 教具: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计算器;3. 学具:练习题集、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特征;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描述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情况;3. 引出导数的概念,并解释导数是描述函数变化速率的工具。

讲解导数的定义:1. 介绍导数的定义:函数f(x)在点x处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变化率,记作f'(x)或dy/dx;2. 解释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是函数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率;3. 通过几个示例图形化展示导数的概念。

计算导数的方法:1. 讲解导数的计算方法:使用极限的概念,计算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2. 指导学生通过求导法则计算导数:常数法则、幂法则、和差法则、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3. 给予学生一些练习题,巩固导数计算方法。

应用导数解决问题:1. 引导学生思考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速度、加速度、最优化问题等;2. 通过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应用导数解决相关问题;3. 强调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总结:1. 总结导数的概念和意义;2. 强调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应用导数,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导数的性质和应用;2.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导数的图像和曲线变化特征;3.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应用导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2. 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准确度;3. 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能力。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数的定义1.1 引入导数的概念1.2 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1.3 导数的计算法则第二章:导数的计算2.1 基本导数公式2.2 导数的四则运算2.3 高阶导数第三章:导数的应用3.1 函数的单调性3.2 函数的极值3.3 曲线的切线与法线第四章:导数与实际问题4.1 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4.2 函数的优化问题4.3 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第五章:导数的进一步应用5.1 曲线的凹凸性与拐点5.2 函数的单调区间与最大值、最小值5.3 函数的渐近线教学步骤:1. 引入导数的概念: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引出导数的定义。

2. 讲解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解释导数的定义,并通过图形演示导数的几何意义。

3. 导数的计算法则:讲解基本导数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

4. 导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概念,并引导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章内容,提出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和思考题。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教师的讲解是否清晰、生动,能否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导数,并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对导数的应用有深入的理解。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等教学资料;2. 数学软件或计算器;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导数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通过图形演示导数的几何意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概念;3. 鼓励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4.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六章: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6.1 单调增函数与单调减函数6.2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6.3 单调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七章:函数的极值与导数7.1 极值的概念7.2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7.3 极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八章:曲线的切线与法线8.1 切线方程的求法8.2 法线方程的求法8.3 切线与法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九章:导数与函数的图像9.1 凹凸性的定义与判断9.2 拐点的定义与判断9.3 利用导数分析函数的图像特点第十章:导数在经济、物理等领域的应用10.1 导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10.2 导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0.3 导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步骤:6.1-6.3: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单调增函数与单调减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定义和物理意义;2. 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导数的定义:引入极限的概念,讲解导数的定义及求导法则;2. 导数的计算:讲解基本函数的导数公式,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则;3. 导数的应用:讲解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加速度,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导数的定义及求导法则;2. 导数的计算方法;3.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导数的定义、求导法则及应用;2. 利用例题,演示导数的计算过程;3. 引导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极限的概念,讲解导数的定义: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通过极限的概念来理解导数;2. 讲解基本函数的导数公式,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链式法则:引导学生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3. 利用例题,演示导数的计算过程:让学生通过例题,加深对导数计算方法的理解;4. 讲解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加速度,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培养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例题演示、练习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导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拓展1. 导数的几何意义:讲解导数表示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几何interpretation;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讲解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讲解导数与函数极值的关系,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七、教学案例分析1. 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导数求解:如物体运动的速度、加速度问题,函数的单调性问题等;2. 分析复杂函数的导数求解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复杂函数导数的求解方法。

《导数的概念》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参赛课例

《导数的概念》教学设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数学优质课评选活动参赛课例

导数的概念(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材分析
《导数的概念》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 版选修2-2第一章1.1.2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物理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背景下,以及前节课所学的平均变化率基础上,阐述了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的关系,从实例出发得到导数的概念,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应用奠定基础.
新教材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很大变化,它与旧教材的区别是从平均变化率入手,用形象直观的“逼近”方法定义导数.
问题1 高台跳水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概念,会用定义求导数;
3、通过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逼近、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 重点、难点
重点:导数概念的形成,导数内涵的理解.
难点:在平均变化率的基础上去探求瞬时变化率,深刻理解导数的内涵. 通过逼近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来突破难点. 四、 教学设计。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教案标题:导数的概念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在数学中的作用;2. 能够计算简单函数的导数;3. 掌握导数的基本性质。

教案内容:引入导数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出导数的概念,如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移动的速度;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移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并提问他们是否可以用数学的方式表示和计算物体的速度。

导数的定义(15分钟):1. 介绍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是该点的切线斜率;2. 引导学生理解切线的概念,并通过具体函数的图形展示切线的斜率如何表示导数。

导数的计算(20分钟):1. 通过具体函数的例子,逐步教授导数的计算方法,如用极限法求导、使用导数公式等;2. 练习不同类型函数的导数计算,包括多项式、指数、对数、三角等函数。

导数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介绍导数的基本性质,如常数函数的导数为0、导数的线性性质、导数的乘积法则和商法则等;2.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和应用导数的基本性质。

综合练习(20分钟):1. 提供一些综合性的导数计算题目,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答;2. 老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纠正,加深对导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导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基本性质;2. 引导学生思考导数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更多有关导数的知识。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或投影仪;2. 教材、作业本和练习题。

评估方式:1. 教师通过课堂参与度、问题回答情况和练习题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2. 可以设计小组或个人综合性评估题目,考察学生对导数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整体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案中,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作用,同时通过具体例子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导数的计算和基本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思维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答和练习,加深对导数的理解。

另外,要结合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导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的价值。

高等数学导数的概念教案

高等数学导数的概念教案

1. 让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导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求导数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导数的定义2. 导数的性质3. 求导数的方法4.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导数的定义、性质和求导数的方法。

2. 难点:导数的直观理解和求复杂函数的导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速度、加速度等,引导学生思考导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导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函数的导数计算,巩固导数的求法。

4. 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导数解决问题,体会导数的应用价值。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导数的重要性和求导数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课后练习题。

2. 找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导数解决。

3.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

1. 评价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掌握导数性质和求导数方法的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导数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入导数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导数的几何意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导数的方法。

4.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高等数学导数部分。

2.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实例分析。

3.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4. 网络资源:用于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导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广泛性。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要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十、教学拓展1. 导数在微积分学中的应用:极限、积分等。

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导数的概念

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教学设计:导数的概念

全国高中数学优质课课题:导数的概念一、教学内容解析《导数的概念》是《选修2-2》第一章第1.1节中第1.1.2小结的内容,是高中数学的一节概念课.数学学习离不开推理,推理离不开判断,而判断是以一切概念为基础的.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概念的教学.纵观《导数及其应用》这章内容,导数以高起点,高观点和更一般的方法简化了中学数学中许多与函数相关的问题.导数的出现也为我们今后微积分的发展提供了方法和工具,从而使得它在其它学科领域也有了广泛的应用.但我们又不能将导数作为一种规则和步骤来学习,否则,学生很难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这样导数概念的学习就至关重要.一般地,导数概念学习的起点是极限,但就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他们很难理解极限的形式化定义.因此,我们对导数概念的引入从变化率入手,用形象直观的“逼近”方法定义导数.我们将导数概念的建立分为两个阶段,在明确瞬时速度含义的基础上,将瞬时速度一般化,即抽象为一般的函数,从而形成导数的概念.第一阶段:明确瞬时速度的含义及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体会当||t ∆变小,趋于0时,ts∆∆趋于一个定值,这个定值就是瞬时速度.在经历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过程中,第一次体会逼近的数学思想.第二阶段,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抽象为一般的表达式,完全转化为数学问题,在揭示研究瞬时变化率必要性的同时,用类比的思想方法,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渡,再次体会逼近的思想方法.最后,建立导数的概念.因此,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充分经历导数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体会逼近的数学思想,理解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二、教学目标1.在导数概念建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值逼近、几何直观感受、解析式抽象、类比等方法体会数学概念的发生和形成.2.理解导数的概念,初步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并在具体数学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导数的概念.3.通过对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探索,激发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学习的兴趣.三、学生学情分析1.导数是对变化率的一种“度量”.实际生活中,学生最为熟悉的一种变化率就是物体的运动速度.学生在1.1.1小结学习了导数的物理意义,掌握了变化率,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学习过瞬时速度,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不会对新知识感到无所适从.2.可能存在的问题:(1)“逼近”的思想对于学生而言,还是比较陌生,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比如借助物理知识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经历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渡.(2)使学生能通过观察发现: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在时间间隔越来越小时,逐渐趋于一个不变的常数,而且这个常数就是物体在这一时刻的瞬时速度.这个过程学生难以想象,同时数值逼近的运算繁琐,但又不能采取简单的方式告知学生,而是要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充分感知当||t ∆趋于0时,th∆∆趋于一个定值;当||x ∆趋于0时,xy∆∆趋于一个定值.(3)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用到思想方法和表达形式的迁移,即把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过渡中所运用的“逼近”的思想方法迁移到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渡,从对一个具体函数在一个确定点的瞬时变化率的表达式迁移到任意一个函数在任意一点的瞬时变化率的表达,这样的探究方法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不适应而产生困难.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具体的实例,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逼近”的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用类比的方法归纳探究出导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根据学生情况,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主要采取教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具体的策略有:1.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方法.学生由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历经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过渡,再把物体的运动变化量抽象为一般的函数,从而得到瞬时变化率的概念.2.从特殊到一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知道2=t 是的瞬时速度以后,直观地理解运动员在任意时刻t 的瞬时速度.同样,在学生探究出一个指定函数在某一点处的瞬时变化率之后,可以归纳出一般函数在任意一点的瞬时变化率.3.几何直观感受.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形象的感知“逼近”.4.利用计算器进行分组合作,取不同的t ∆,x ∆,计算t h ∆∆以及xy ∆∆的值.问:观看的时候思考仪器在测量瞬时速度时的工作原理是什么?s=附近的平均速度变化:t3讲授:经过以上三个时刻的计算,大家都发现:当时间间隔很小,也就是当两个时间的端点无限靠讲授:由此可见,正如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反映物体在某个时间段的运动状态,而要想更为精确的刻画物体在某个时刻的运动状态,我们只能通过瞬用几何画板演示:。

(完整版)导数的概念教案

(完整版)导数的概念教案

【教学课题】:§2.1 导数的概念(第一课时)【教学目的】: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在一点处导数的概念,能准确表达其定义;明确其实际背景并给出物理、几何解释;能够从定义出发求某些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明确一点处的导数与单侧导数、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教学重点】:在一点处导数的定义。

【教学难点】:在一点处导数的几种等价定义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系统讲授,问题教学,多媒体的利用等。

【教学过程】:一) 导数的思想的历史回顾导数的概念和其它的数学概念一样是源于人类的实践。

导数的思想最初是由法国数学家费马(Fermat )为研究极值问题而引入的,但导数作为微积分的最主要的概念,却是英国数学家牛顿(Newton )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 )在研究力学与几何学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二)两个来自物理学与几何学的问题的解决问题1 (以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的问题的解决为背景)已知:自由落体运动方程为:21()2s t gt =,[0,]t T ∈,求:落体在0t 时刻(0[0,]t T ∈)的瞬时速度。

问题解决:设t 为0t 的邻近时刻,则落体在时间段0[,]t t (或0[,]t t )上的平均速度为00()()s t s t v t t -=-若0t t →时平均速度的极限存在,则极限00()()limt t s t s t v t t →-=-为质点在时刻0t 的瞬时速度。

问题2 (以曲线在某一点处切线的斜率的问题的解决为背景)已知:曲线)(x f y =上点00(,)M x y ,求:M 点处切线的斜率。

下面给出切线的一般定义;设曲线C 及曲线C 上的一点M ,如图,在M 外C 上另外取一点N ,作割线MN ,当N 沿着C 趋近点M 时,如果割线MN 绕点M 旋转而趋于极限位置MT ,直线MT 就称为曲线C 在点M 处的切线。

问题解决:取在C 上M 附近一点(,)N x y ,于是割线PQ 的斜率为0000()()tan y y f x f x x x x x ϕ--==--(ϕ为割线MN 的倾角) 当0x x →时,若上式极限存在,则极限00()()tan limx x f x f x k x x α→-==-(α为割线MT 的倾角)为点M 处的切线的斜率。

导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方案

导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目标: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导数的概念、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

2. 教学难点:导数的定义及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函数、极限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导数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求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数概念的教学(1)介绍导数的定义: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处的瞬时变化率。

通过几何直观,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定义。

(2)举例说明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处的切线斜率。

(3)举例说明导数的物理意义:导数表示物体在某一点处的速度。

3. 导数的计算方法(1)讲解导数的定义法:运用导数的定义求解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

(2)讲解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运用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解复合函数的导数。

(3)讲解求导公式和求导法则:通过举例讲解求导公式和求导法则,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的导数。

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曲线在某一点的切线方程、求曲线的拐点等。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导数的概念、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以及导数的计算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导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辅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导数的概念教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导数的概念及其作用;2.掌握求导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过程:1.导入导数概念:导数是微积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个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切线的斜率。

可以理解为函数的变化率,用来描述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变化情况。

2.导数的定义:如果函数 f(x) 在点 x=a 处可导,则在 x=a 处的导数定义为:f'(a)=lim(x->a) (f(x)-f(a))/(x-a)3.求导的方法:(1)导数的基本运算法则:- 常数的导数等于0;- 幂函数的导数等于其指数乘以自身的底数,再乘以幂差一的指数;- 三角函数的导数等于其对应的导数函数;- 指数函数的导数等于其对应的导数函数。

(2)运用链式法则求导:- 两个函数相乘,求导结果等于两个函数的导数相乘;- 复合函数,求导结果等于外函数对内函数求导结果的乘积。

4.导数的应用:通过求导,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从而推断出该函数在该点的增减性、极值点、凹凸性等。

5.例题演示:(1)求函数 f(x) = x^2 在 x=2 处的导数。

解: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 f'(2)=lim(x->2) (f(x)-f(2))/(x-2) 。

代入函数 f(x) = x^2,我们可以得到 f'(2)=lim(x->2) (x^2-2^2)/(x-2) 。

计算出 f'(2)=lim(x->2) (x+2) = 4。

(2)求函数 f(x) = sin(x) 在x=π/6 处的导数。

解:根据导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f'(π/6)=lim(x->π/6) (f(x)-f(π/6))/(x-π/6) 。

代入函数 f(x) = sin(x),我们可以得到f'(π/6)=lim(x->π/6) (sin(x)-sin(π/6))/(x-π/6) 。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

导数的概念教案及说明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2. 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导数的定义;2. 导数的计算;3.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导数的定义及其几何意义;2. 导数的计算方法;3. 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导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2. 利用图形展示导数的几何意义;3. 通过例题演示导数的计算过程;4. 引导学生运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3. 相关实际问题。

第一章:导数的定义1.1 引入导数的概念1.2 解释导数的几何意义1.3 导数的计算方法第二章:导数的计算2.1 基本导数公式2.2 导数的计算规则2.3 高阶导数第三章: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1 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3.2 函数的极值问题3.3 曲线的凹凸性和拐点第四章:导数的其他应用4.1 曲线的切线和法线4.2 函数的单调性4.3 函数的凸性第五章:练习与拓展5.1 导数计算的练习题5.2 实际问题的练习题5.3 拓展练习题六、教学过程6.1 导入:通过回顾函数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

6.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导数的定义,通过图形和实例直观展示导数的几何意义。

6.3 例题演示:挑选典型例题,展示导数的计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6.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导数的计算7.1 基本导数公式:讲解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如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7.2 导数的计算规则:介绍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的导数等。

7.3 高阶导数:讲解函数的二阶导数、三阶导数等高阶导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八、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8.1 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结合物理知识,讲解导数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应用。

8.2 函数的极值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极值,探讨极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导数的概念教案

高中数学导数的概念教案

高中数学导数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导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2. 掌握导数计算的方法和规则;
3. 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导数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2. 导数计算的方法和规则;
3. 实际问题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课时:导数的基本概念
1. 定义: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处的瞬时变化率;
2. 物理意义:导数表示了函数的变化速率,可以用来解释速度、加速度等物理现象;
3. 讨论导数存在的必备条件。

第二课时:导数的计算方法
1. 导数的计算法则:和、差、积、商、复合函数的导数;
2. 高阶导数的计算方法;
3. 计算导数的基本技巧。

第三课时:导数的应用
1. 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值;
2. 利用导数解决优化问题;
3. 利用导数解决曲线的切线问题。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注重示范和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堂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与作业;
2.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
3.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
1. 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和帮助。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word版第一章:导数的概念1.1 导入利用实际例子引入变化率的概念,如物体运动的速度、温度变化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1.2 导数的定义介绍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是其在该点的切线斜率。

解释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图像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

强调导数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

1.3 导数的计算介绍导数的计算方法:极限法、导数的基本公式、导数的运算法则。

强调导数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函数的连续性、可导性等。

1.4 导数的应用介绍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最优化问题、物理运动问题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导数的性质与法则2.1 导数的性质介绍导数的性质,如单调性、连续性、可导性等。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导数性质的应用。

2.2 导数的运算法则介绍导数的运算法则,如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运算法则等。

利用导数的运算法则进行函数求导。

2.3 导数的应用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拐点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3.1 函数的单调性介绍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3.2 函数的极值介绍函数极值的概念,如何求解函数的极值。

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极值。

3.3 函数的拐点介绍函数拐点的概念,如何求解函数的拐点。

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拐点。

第四章: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1 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利用导数求解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

解释瞬时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4.2 函数的最值问题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最值问题。

解释最值问题的实际意义,如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等。

4.3 曲线的切线与法线利用导数求解曲线的切线与法线。

解释切线与法线的概念及几何意义。

第五章:高阶导数与隐函数求导5.1 高阶导数介绍高阶导数的概念,如何求解高阶导数。

强调高阶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关系。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

《导数的概念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2. 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数的定义:函数在某一点的导数表示函数在该点的瞬时变化率;2. 导数的计算: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导数;3. 导数的应用:求函数的极值、单调性、曲线的凹凸性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导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应用;2. 难点:导数的计算规则、复合函数的导数、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导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2. 利用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导数的计算技巧;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导数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率;2. 讲解导数的定义,通过图形和实例使学生理解导数的物理意义;3. 讲解导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基本导数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导数;4. 利用例题解析,让学生掌握导数的计算技巧;5.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导数应用于实际问题;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导数计算和应用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课堂练习: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导数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优化问题、物理运动方程等;2. 导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如微分方程、泰勒公式等;3. 导数在高等数学中的作用:如多元函数的导数、隐函数的导数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合适的教材,如《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等;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3. 习题库:整理一份全面的习题库,便于学生课后练习。

导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导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导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导数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解决函数的变化率以及求解极值等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导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导数解决相应的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设计一节导数的概念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导数的概念,能够准确解释导数的定义,并能够应用导数解决函数的变化率和极值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导数分析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变化趋势的能力,以及求解函数的极值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微积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数的概念:介绍导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引导学生理解导数的意义和其在函数图像上的几何解释。

2. 导数的计算方法:以常见函数为例,说明导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使用导数的基本性质和导数的求导法则。

3. 导数的应用:通过具体问题引入导数的应用领域,如函数的变化率、切线方程和函数的极值等。

4. 综合应用: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问题,既能够检验学生对导数概念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示范引导法: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建立相关的概念框架。

2. 互动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3. 问题解决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导数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检验学生对导数概念的掌握程度。

3. 个体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个体评价,包括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等方面。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导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大赛-导数的概念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说课课题:导数的概念(第三课时)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
《导数的概念》这一小节分“曲线的切线”,“瞬时速度”,“导数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四个部分展开,大约需要4个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曲线的切线”,“瞬时速度”,今天说的是第三课时的内容导数概念的形成.
2. 导数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导数作为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横向看,导数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是解决函数、不等式、数列、几何等多章节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它以更高的观点和更简捷的方法简化中学数学的许多问题.
从纵向看,导数是对函数知识的深化,对极限知识的发展,同时为以后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应用打下必备的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1. 有利因素: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函数极限的知识,又刚刚学过曲线的切线、瞬时速度,并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函数变化率的经验;另外,我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不利因素:导数概念建立在极限基础之上,超乎学生的直观经验,抽象度高;
再者,本课内容思维量大,对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联系与转化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目标分析】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导数的概念.②掌握用定义求导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导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掌握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领悟极限思想和函数思想;提高类比归纳、抽象概括、联系与转化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量变与质变、运动与静止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2. 教学重、难点
【确定依据】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
重点:导数的定义和用定义求导数的方法.
难点:对导数概念的理解.
【难点突破】本课设计上从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两个具体模型出发,由特殊到一般、从具
体到抽象利用类比归纳的思想学习导数概念;把新知的核心“可导”和“导数”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利用转化的思想与学生已有的极限知识相联系,将问题化归为考察
一个关于自变量x∆的函数
x x
x
f
x
F
∆∆

)
(
)
(0+
=当0

x∆时极限是否存在以及极限是什么的问题.
四、【教学法分析】
1. 教法、学法:引导发现式教学法,类比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中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知识为主线,发展思维为主旨”的“四主”原则.以恰当的问题为纽带,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类比探究形成导数概念.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感悟数学.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增强教学效果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无限逼近思想,揭示导数本质.
五、【教学过程分析】
【确定依据】为更好落实教学目标, 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为学生创设探究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再发现的过程,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感受探索的乐趣.
(一)教学环节
(二)教学过程
(三)板书设计(板书附后)
【设计意图】本课使用了电脑投影屏幕,黑板上的板书保留勾勒本课知识发展的主要线索,呈现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用彩色粉笔突出重点,强化学生对新信息的纳入,同时对新学的符号语言的规范使用进行示范.
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一个概念的形成是螺旋式上升的,对新概念的抽象不仅是对结果的抽象,更是对方法和过程的抽象.本课设计上,把数学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数学课堂的“教学形态”,返璞归真,从两个反应概念现实原型的具体问题出发,引出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再到开区间内的导函数,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发生、发展的探究过程.提出问题、观察归纳、概括抽象,拓展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感性到理性,直观到严谨的知识再发现过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创设机会和空间,激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发现知识,培养能力.把可导与连续的关系,设计成弹性化的选作题,既不影响主体知识建构,又能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上,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学中不是重结论,而是重过程和方法;不是采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而是
采用探究、交流的方式;不是统一要求,而是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进了个性化学习,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