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doc

合集下载

事故发生过程模型

事故发生过程模型

问题?
事故隐患
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市城乡结合部炼油厂组织安全检查 时,发现该厂运行中的管线支撑和吊架变形严重,有可能发生管 线断裂破损,导致柴油泄漏事故,该隐患属于?
问题?
事故隐患
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其市城乡结合部炼油厂组织安全检查 时,发现该厂运行中的管线支撑和吊架变形严重,有可能发生管 线断裂破损,导致柴油泄漏事故,该隐患属于?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事故发生的模型
2.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博德(Frank 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重要的观点: 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
危险源
事故发生的模型
危险源1 危险源2 危险源3

人的不安 全行为
物的不安 全状态
不良环境
连锁过程包含有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伤害
重要的结论: 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控制连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就是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连锁过程避免事故的发生。
局限性: 把大多数的事故原因都归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过于简单和绝对,
事故发生过程模型
一切事故皆可避免


contents
1 事故的概念 2 事故危险源 3 事故隐患 4 事故发生模型
PART 01
事故的概念
事故的概念
事故案例1:高处坠落事故
长沙县政府网: 2018年8月30日6时55分,xxx公司在进行设备维护过程中发 生一起高处坠落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 132.18万元。 行车轨道属于钢结构厂房附件,距离地面约12米。8月30日 上午6时30分许,文某开始上班,作业时戴了安全帽,但未系安 全带。6时55分,文某不慎从行车轨道上坠落至地面,身体砸中 行车下方的李某。文某经抢救无效死亡,李某全身多处骨折。

事故发生过程模型

事故发生过程模型

管理的 缺陷
隐患 事故
未整改
第一类 危险源
第二类 危险源
讨论:
1.现场有哪些危险源?每人举出1个
2.海因里希还提出了一个法则,即百分之___的事故是因为 “人”的因素,百分之___是因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连锁过程包含有5个因素: (1)遗传及社会环境 (2)人的缺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 (4)事故 (5)伤害
重要的结论: 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控制连锁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就是人
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连锁过程避免事故的发生。
局限性: 把大多数的事故原因都归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过于简单和绝对,
问题?
事故危险源
某矿山企业的员工腰挎手电筒,将一包用报纸捆扎的炸药卷 放在休息室内的电炉旁边,边烤手取暖,边与带班班长聊天。 在上述事件中,属于危险源的有哪些?
问题?
事故危险源
某矿山企业的员工腰挎手电筒,将一包用报纸捆扎的炸药卷 放在休息室内的电炉旁边,边烤手取暖,边与带班班长聊天。 在上述事件中,属于危险源的有哪些?
管线支撑和吊架变形,可以立即整改排除,属于一般隐患
3. 危险源与隐患的关系
事故隐患
危险源(油罐)+管线变形=隐患
工地上的乙炔气瓶由于其易燃易爆性可能造 成爆炸,所以乙炔瓶是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 ,如果乙炔瓶处于完好的防护状态,我们能称之 为危险源,但不能称之为事故隐患;但是如果乙 炔瓶破裂,导致出现“物的不安全状态”,才能 称之为安全隐患。
事故发生过程模型
CONTENTS
1 事故的概念

2 事故危险源

3 事故隐患
4 事故发生模型
事故的概念

§4.6事故-安全模式理论(含总结)

§4.6事故-安全模式理论(含总结)

§4.6事故模式理论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物 的 人的 不 不安 安 全行 全 为 状 态 伤害 、 财产 损失
遗传 及社 会环 境
人的 缺点
事故
§4.6事故模式理论
§4.6.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2/2)
上述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描述。如果第 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 (相继发生)。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就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 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 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 避免伤害的发生。
全素质培养,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这种因素是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
第二,人的缺点(P)。即由于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人的缺点。人的缺点是使 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造成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这些缺点既包括鲁莽、固执、易过激、 神经质、轻率等性格上的先天缺陷,也包括诸如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等的后天不足。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式:威格里斯沃思模型、塞利模型、劳
伦斯模型
动态变化理论:扰动起源事故理论、变化—失误理论 轨迹交叉理论
§4.6事故模式理论
§4.6.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1/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是海因里希最早提出的,该理论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因素之间, 以及这些因素与伤害之间的关系。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 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五种因素: 第一,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 使人具有鲁莽、固执、粗心等,对于安全来说属于不良的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人的安

第2章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第2章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瑟利模型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 瑟利模型 3个部分,6个问题
– 1危险的出现(或释放)有警告吗?这里警告的意 思是指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状态与危险状态之间 的差异的指示。任何危险的出现或释放都伴随 着某种变化,只是有些变比易于察觉,有些则 不然。而只有使人感觉到这种变化或差异,才 有避免或控制事故的可能。
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 能量转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在一 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人员 伤害,除了与能量大小有关以外,还与人 体接触能量的时间和频率、能量的集中程 度、身体接触能量的部位等有关。
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 能量转移的观点分析事故致因的基本方法是: 首先确认某个系统内的所有能量源;然后确定 可能遭受该能量伤害的人员,伤害的严重程度; 进而确定控制该类能量异常或意外转移的方法。 能量转移理论与其他事故致因理论相比,具有 两个主要优点: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可以用5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加以 描述。如果第一块骨牌倒下(即第一个原因出现),则发生 连锁反应,后面的骨牌相继被碰倒(相继发生)。 • 该理论积极的意义就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 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海因里希认为, 企业安全工作的中心就是要移去中间的骨牌——防止人的 不安全行为或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中断事故连锁的 进程,避免伤害的发生。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 劳伦斯模型 :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 劳伦斯模型
– 矿山生产作业往往是多人作业、连续作业。行为人在 接受了初期警告、识别了警告并正确地估计了危险性 之后,除了自己采取恰当的行动避免伤害事故外,还 应该向其他人员发出警告,提醒他们采取防止事故的 措 施。这种警告叫做二次警告。其他人接到二次警告 后,也应该按照正确的系列对警告加以响应。 – 劳伦斯模型适用于类似矿山生产的多人作业生产方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危险主要来自于自然环境,而人 的控制能力相对有限,在许多情况下,人们惟一的对 策是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因此,为了避免发生伤害事 故,人们必须及时发现、正确评估危险,并采取恰当 的行动。

安全人机工程学

安全人机工程学

人因失误事故分析与预防
各行业中人因事故所占比例
行业名称 航空 道路交通
石油化工 核电 矿山 钢铁冶金
人因事故的比例 70%-80% 57%完全由人因引起,90%包含 人因的贡献 60%以上
60%以上 85% 90%
资料来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2 , 12(5) Human Error in Road Accidents. Green M.John 日本,2001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以人因工程、系统分析、认知科学、概率统计、行为科学等 学科为理论基础,以对人的可靠性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和评 价为中心内容,以分析、预测、减少与预防人的失误为研究 目标。
人因失误事故分析与预防

人的失误特点 人的失误的重复性; 人引发的失效的潜在性和不可逆转性; 人的失误行为往往是情景环境驱使的; 人的行为的固有可变性; 人的失误的可修复性。
1. 2. 3. 4. 5. 习惯与错觉 精神紧张与躲险动作 人为差错 人的生理节律 人的可靠性
人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分析
一、习惯 习惯分个人习惯和群体习惯。 群体习惯 群体习惯是指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内部,人们所形成的共同 习惯。
符合群体习惯的机械工具,可使作业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操 作失误。

动作习惯 绝大多数人习惯用右手操作工具和做各种用力的动作。这一事 实在人机系统设计时应该予以考虑。
人的自然倾向与可靠性分析
二、错觉
错觉是指人所获得的印象与客观事物发生差异的现象。

视错觉 空间错觉 大小与重量错觉
颜色错觉
听错觉 运动错觉
长度错觉; 方位错觉; 透视错觉; 对比错觉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该模型是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管理研究中心历时 10 年研究提出的事故致因理论模 型,认为任何事故都至少发生在社会组织之内,其原因分为组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其内部 原因分布在组织与个人两个层面上。组织层面上的原因分为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个人层 面上的原因分为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与物态。
事故致因 2-4 模型既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的模型,也是用于事故预防对策设计的事故预防 模型,在安全学科的学科分支划分,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安全管 理组织结构设计、安全培训等事故预防实务运行中都可应用,可作为安全管理实践的理论依 据。事实上,除了在安全科学中的应用以外,24Model 也是一个通用管理模型,可用于组织和 个人管理任何事物。
(事故致因 2-生理不佳因素归结为个人层面的间接原因,属于组织内部原因;而 外部原因的监管及其他因素具体化为组织外部的监管及供应商及其产品和服务质量,组织成员 的家庭、遗传、成长环境及自然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因素等,组织内外部原因 分割清晰,事故的各种原因都在模型上可见,逻辑关系明确,可依此编制各行业的事故原因分 析方法,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事故原因,模型的普适性不断提升。

人因失误与原因分析正式样本

人因失误与原因分析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649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示范文本)编制: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人因失误与原因分析正式样本人因失误与原因分析正式样本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前言(1)现代化、大规模的人机系统中的人员行为已由传统的操作为主的行为逐步转变为以监测、判断为主的自动化控制,然而人在系统中的作用并未因此而弱化,相反,随着机械设备可靠性的提高,人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一方面,人由于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特性,既存在一些内在弱点,又有极大可塑性和难以控制性;另一方面,尽管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但归根据结底还要由人来控制操作,要由人来设计、制造、组织、管理、维修、训练,要由人来决策。

人因失误已成为系统失效或事故最重要的根源之一,当今世界工业企业事故中,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源于人的因素。

在国内,核工业事故中约有70%与人因有关,在化工、航空、冶金、矿山等行业也类似。

因此,对人因失误的研究与防范也更为突出与重要。

由于系统规模扩大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特别对于一些高风险企业,如核工业、化工、矿山企业,其潜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大规模、高度自动化使得该类型企业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来提升系统可靠性变得相当困难;有效地防范并减少人因失误,从而有效降低系统风险成为较好的选择。

事故致因模型

事故致因模型

概念名词
损失预防 损失预防是在加工工业的危险控制中常用的概念。Lees指出,损失预防在多个方面不同于 传统的安全方法。比如,损失预防更强调预见危害并在事故发生前采取行动。同时,更强 调系统性而不是试错法。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加工工业中的事故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除了对人的伤害外,对植物的损害和利润损失也是损失念名词
事故理论 事故理论旨在阐明事故现象,解释事故发生的机制。所有现代理论都建立在事故致因模型 的基础上,这些模型试图解释最终造成损失的一系列事件的原因
概念名词
组织概念 组织错误的概念与一些组织比其他组织表现得更安全这一事实有关。人们常说,这些组织 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Chernobyl事故发生后,这个词也为公众所熟知。安全文化的概念 在其他论文中讨论较多
XX XX
完善应急预案
对于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工 厂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 括明确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 设备和人员的分配等。同时, 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 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加强供应链管理
工厂应对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 包括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原材 料的检验和控制等。通过确保 供应链的质量和安全性,可以 降低因材料问题导致的事故风 险
4
事故致因模型
事故致因模型
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应 用劳伦斯事故致因模型 ,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 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 应的解决方案
然而,我们还可以进一 步考虑其他可能的改进 措施,以更好地预防类 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以下是对这些其他可能 的改进措施的详细讨论
增强安全文化
工厂应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 包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推 行安全第一的理念,以及鼓励 员工参与安全改进活动。可以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安全竞 赛和奖励机制等手段来实现

2.人为失误与事故

2.人为失误与事故

第二节 人的易错性
人的易错性
疲劳、压力、心理和生理 问题使人成为船舶安全系统 中最薄弱的环节。
1.疲劳
疲劳是造成人的易错性的 重要因素之一。
疲劳容易引起的现象
(1)不能集中注意力;
(2)决策能力降低; (3)记忆力降低; (4)反应迟钝 (5)活动失去控制 (6)行为改变 (7)态度改变
人 – 软件 界面
基于知识的错误是指对于重要准则的无知、一知半解或 者错误理解。
基于技能的错误通常是因为经验不足造成的。 基于规则的错误往往是因为规则的错误使用或者擅自使 用简化的规则造成的。 疏忽大意往往是由于工作态度不当或者丧失注意力造成 的。
人 – 环境 界面
在船舶系统中,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 部环境。 内部环境包括噪声、振动等,外部环境 则是指航道条件,气象和水文情况等。
2.压力
压力也是影响船员表现的重要因素。 压力是人体对外界影响的一直自然反应,任何外界刺
激都可能对人体造成压力,其表现为心跳加快,注意 力变化,情绪变化等等。 其实压力并不一定是坏事,实际上我们需要一定的压 力来激励我们。 如果压力太小,我们很可能会因为太安逸舒适而麻痹 大意,造成事故。但是,如果压力太大,同样会造成 人心理上、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压力也会导致疲劳加 剧,从而影响人的表现。
(2)长期反应 对个体而言是指:胃/消化器官溃疡;哮喘;糖尿 病;关节炎;中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 病。 对组织而言是指:旷工;不守时;员工流动率高; 病假率高和生产效率低。
3.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也是影响人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对风险麻木不仁、无所谓以及侥幸的心理往往 是事故肇事者的常见三种心理特征。
人 – 人 界面
团队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安全。 沟通不当、文化差异等问题常常使得团队合作出现 问题,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沟通不当,是指任何沟通或通讯行为被干扰、阻断 或者打断的情况, 船舶是一个迷你社会,船员之间有着不同的受教育 水平、 人为失误与事故

事故发生模型

事故发生模型
生模型
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①缺乏安全知识和经验,或不知道有危险; ②生理缺陷或生病、酒醉、迟钝、忧伤; ③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体力不足; ④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时心不在焉; ⑤劳动态度不端正; ⑥不懂装懂,满不在乎。 这些都可以采用制度规范、培训教育等避免。

事故发生模型
由上图可见,事故的发生是直接原因中人 的不安全行为与物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交叉酿 成的。 实际上,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也有一个交 叉点,只要消除了管理缺陷,则环境、物的不 安全状态就可以好转或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也可以得到控制,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或控 制事故的发生。 因此,安全管控体系的好坏非常重要!
事故发生模型
该模型的优点是: (1)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 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2)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第一因 素; (3)该模型对于调查事故发生的原 因具有很好的指导。
事故发生模型
根据事故的轨迹交叉理论,事故隐 患由人—机—环境—管理四个环节组成。 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物的 危险状态(机)、环境的恶化(环)称 为直接隐患;管理的缺陷(管)称为间 接隐患。 直接隐患和间接隐患共同作用形成 事故,如下图所示:

事故发生模型
事故发生模型
在模型中,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在煤 矿井下难以消除; 物的不安全状态(例如:设备) 是可以消除的;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违章作业、 冒险作业、野蛮作业、随意作业等。

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及系统动力学分析

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及系统动力学分析

[ 提要]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 高回报
风险投资又称风险资本或创业投资。 经济 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完善和发展我国
的金融资本, 因此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 扩大 学家成 思危认 为: “ 风险投 资的 意思是将 资金 风险投资业,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相
么 事故 的发生机 理就应该 有另一 个更 为清晰 模 型” 重在 体现人是事故 发生的最终原 因这一 为 D类事故。
的解释, 即除去由于大 自然灾害原因, 如陨石 理论发现, 模型整体由两部分组成, 即红线( 虚
坠落、 地震等引发的意外事故外, 其他任何事 线, 下同) 区域内和红线区域外。 红线区域外的 定义,即将煤矿 中所有发 生的事故分为 4 类,
人失误 )R
物 失当 ) w
(环境恶化 ) H
H1 广 _ —_ 上 — —1 H2
机具处于 I l煤岩处于 I I 宏观环 I 1微观环 不安 全状态 l l 不安 全状态 l l 境恶化 l } 境恶化

决策层失误 管理层失误

人 员

事 故 发 生
煤 矿 事故 人 失误模 型 及 系统 动 力学分析
口文 /龚永 超 王成 元 肖 琳
( 江西理工大 学经济管理学 院 江西 ・ 赣州)


概述
误模型” , 见图 1 。( 图1 )
作层 3 类; 将物 分为机具 和煤岩 2类 ; 环境 恶
近年来我 国煤矿重 大恶性伤亡事故频发 ,
本原因。人是生产活动 的主体 , 但也是激 发事 红线 区域 内的部分从 微观上详 细表征 了事 故 二者造成 的事 故称 为 B类 事故 ; 仅 由人 、 环 境 故的必要 因素 。基于上 述思路 , 结合前人所提 不 同的发生过程 , 及 最后的事故分类 。物 失当 共同作用造成 的事故称为 C类事 故;把 由人、 出各种模 型 的大量分 析, 对煤矿 各类 事故 ( 不 与环境恶化均是 由人 失误导致的 , 红线 区域 即 物、 环境三者共同作用造成的事故归 为 D类 事 包含突发 自然灾害造成 的事故) 的实 际调 查研 方框 内的部分是对上述 部分的细化 , 即以煤矿 故 。 可见 , 各类事故起因均少不了人失误, 这正 究, 以失误理论 为依托 , 构建 了 “ 煤矿事故 人失 行业为研究对象 , 将人分为决策层 、 管理 层、 操 体现 了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的本质 。

事故致因理论分类图表

事故致因理论分类图表

无数次意外必然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人的不安全
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控制能量\控制能量转移
系统安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Management oversight and 人的失误\系统故障
risk tree(能量释放理论和人的失误件有关
二组问题,三个心理学成分,6个问题
闭锁等 二组问题:危险的构成\危险的放出.三个心理学成分:对事件的感
知\对事件的理解\行为响应
靠近伤害点的措施可以消除危险状态影响,靠近上游的
前导性事件\潜在
措施可以消除危险源本身
事故因素
一系列的失误导致一系列的变化,一系列变化同时导致 重点关注下列状态的差异:对象物\防护装置\能量等;人员;任务\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各个要素分别控制:加强管理,长期政策控制基本原因, 直接消除直接原因,减少人员接触,减低事故损失
职业适应性选择:选择合适的员工 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和工作环境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知识技能\安全知 识技能 严格管理:健全的组织机构
间接原因: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基本原因:管 理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或历史原因
Surry模式示意图
France
绘制造成事故的前导事件逻辑关系与时间关系网络
与事故树相类似的逻辑关系图,系统地反向追溯
变化被看成是一种潜在事故致因;并非所有的变化都是有害
的;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包含着一系列的变
化-失误链
将事故看成由相继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以伤害或损坏为 扰动理论Perturbation;引起事件的人或物称为行为
事故因果连锁模型:管理是事故因果链中一个最重 要的因素 现场失误的背后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 作人员的管理事物造成的

人失误模型在防止变电所检修事故中的应用

人失误模型在防止变电所检修事故中的应用
tra e,s c rt n g me ta d wo k e vr n n . An r m h s mo e ,fv fe tv n e s n b e me s r s e fc e u y ma a e n n r n io me t i d fo ti d l i e ef cie a d r a o a l a u e we e pr vd d t v i r d d e t e a cd n f s bsa in man e a c . I l p a n a tv o e i u sa in r o i e o a od o e uc h c i e to u t t i t n n e twil ly a cie r l n s b t t o o ma n e a c c i e tp e e i n. i tn n e a cd n r v nt o Ke y wor s: u n e o d l u t t n;mantn n e;h ma ro ;e g n mis d h ma r rmo e ;s bsai o ieac u n e r r o o c
人机工 程学基本原理 , 分析 了变 电所 检修 过程 中人 失误 产生 的原 因 , 在研 究 了 以人 失误 为 主 因
的事故 模型基础上 , 进一步从人 的特性 、 机功 能的分 配 、 机界 面的 设计 、 全管 理 和环境 因 人 人 安
素五个方 面人手构建 了以人失误 为主 因 的变 电所检修 事故 模 型 , 于 该模 型提 出 了有效 、 基 合理
YAN J g ,Z u z a g ,L u qn G i HU X h n IXi. i n
( .ntueo O cpt nl a t H a h X’ nvrt o A ci c r T cnl yX ’ 0 5 C ia 1Istt f cuai a Sf y& el , inU i sy f rht t e& eh o g ,i n70 5 , h ) i o e t a e i eu o a 1 n

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

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一、人失误一般模型研究认为,将由初始原因开始到最后结果为止的事故动态过程中所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体系或模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Wigglesworth曾经提出: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

他把“失误”定义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刺激”。

图2-21是他绘制的一个事故模型。

在工人操作期间,各种“刺激”不断出现,若工人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accident)就不会发生。

即如果没有危险(danger),则不会发生有伴随着伤害(injury)出现的事故;反之,若出现了人失误的事件(eventoferror),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然而,若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或危险,事故是否能造成伤害,这就取决于各种机会因素(ChanceFactors),即可能造成伤亡,也可能是没有伤亡的事故。

尽管这个模型突出了人的不安全行动来描述事故现象,但却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生失误,它也不适用于不以人为失误为主的事故。

二、矿山中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在采矿工业中,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连续生产活动,可能引起两种结果,发生伤害和不发生伤害,所以“事故”的定义是:使正常生产活动中断的不测事件。

在矿山使用事故(Accident)这个词,常常作为伤害(Injury)的同义语。

然而,事故是否发生伤害却取决于危险的程度(人体受伤害的概率)和机会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一、人失误一般模型
研究认为,将由初始原因开始到最后结果为止的事故动态过程中所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体系或模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Wiggles worth曾经提出: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

他把“失误”定义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刺激”。

图2-21是他绘制的一个事故模型。

在工人操作期间,各种“刺激”不断出现,若工人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accident)就不会发生。

即如果没有危险(danger),则不会发生有伴随着伤害(injury)出现的事故;反之,若出现了人失误的事件(event of error),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然而,若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或危险,事故是否能造成伤害,这就取决于各种机会因素(Chance Factors),即可能造成伤亡,也可能是没有伤亡的事故。

尽管这个模型突出了人的不安全行动来描述事故现象,但却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生失误,它也不适用于不以人为失误为主的事故。

二、矿山中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在采矿工业中,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连续生产活动,可能引起两种结果,发生伤害和不发生伤害,所以“事故”的定义是:使正常生产活动中断的不测事件。

在矿山使用事故(Accident)这个词,常常作为伤害(Injury)的同义语。

然而,事故是否发生伤害却取决于危险的程度(人体受伤害的概率)和机会因素。

表2-3列出了事故、危险和伤害的理论上的八种组合。

出现的类型
Accident(事故)
Danger(危险)
Injury(伤害)
1
no
no
no
2
no
yes
no
yes yes no
4
yes yes yes
5
yes no
no
不可能yes no yes
不可能no yes yes
不可能no
yes
因为,不存在危险或没有事故也就不可能发生伤害。

所以,实际上只有五种结果是可能的。

这五种可能的结果列于图2-22的上部,而且仅有第四项结果能发生伤害。

工人在生产活动中获得一定信息,这可能是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光、声信号,或者是来自要求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有关指令,政策、规程、标准等书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警告工人在他所处的生产环境中有可能产生事故。

在该模型中称这样的警告(报)为“初期警告”。

1.在正常条件下没有初期警报,没有意外事件,也就没有生产的中断,结果是“无事故、无危险、无伤害”属于1型;
2.在没有初期警报情况下,意外事件确已发生,这将根据危险出现的具体情况与有关伤害的机会因素,分别产生3型、4型或
5型的结果。

当没有事先警告时,甚至连一般的安全标准或指示等原则性的警告都没有时,一旦根据危险的存在和机会因素的巧合发生了4型的伤亡事故,这也不能归咎于有关工人的失误,而应当是管理上的领导失误,而属于管理人员“不恰当地回答先前的警告”。

分析这种责任事故时,应当追究深远的、间接的、但却是主要的原因,即管理上的缺陷。

3.如果发现了事故征兆,即有了初期警报,则工人对警告的“回答”情况,也就是说怎么处置和对待这一警报,将决定着是否可能发生事故。

为避免事故发生,工人必须接受警报,识别警报,充分而正确地估计危险,并回答警报,直接采取改正行动或其它控制措施,还要给其它工人发出第二次警报。

在这条回答链中任何阶段的故障(或称NO),都会构成人的失误(图2-22中央的长椭圆),其结果或因失误而直接引起事故和自身伤害,或把事故转嫁给其它行为人。

4. 关于对危害的估计。

模型中“行为人”下方第三个菱形符号表明,如果工人对危害估计正确,则会发出二次警报或采取直接行为;反之如果对危害估计不足(习惯上称为麻痹大意),也是一种失误,尽管如此,但因采取了某种行动仍然会避免事故,如果没有回答警报,则会因这一失误直接引起事故。

管理人员“低估危险”有更大的危险
后果。

5. 信息仅仅对于发生伤亡的事故(4型)是有用的,图2-22所示的长虚线对研究者来说是没用的信息。

因为工人怎样处置(回答)即将发生事故的警报尚无从估计(主要是2型的结果),这将妨碍确定工人的回答优劣,回答方式和正确的回答概率。

由于没有3型、5型结果的资料,故正确决定矿山条件下人失误的总次数及其分布规律也将难以做到。

三、变化—失误模型
系统里状态和要素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系统来说,是本质性的东西。

研究某个部分发生变化,对系统特别是高级子系统产生何种影响,对整个系统又产生何种结果,这是系统安全分析的最基本任务之一。

研究和分析事故时,对系统内的“变化”和“失误”必须作为一种基本要素来考虑。

当某一生产过程或者操作失去控制时,显然会发生变化。

变化包括预期有计划的和意外的变化。

大多数事故原因都与变化有关。

所以说,变化会导致事故发生,但变化也可用来创造一些安全条件。

变化可被用作一种判断事件因果的方法。

因此,应该把“变化”当作一种评价事故发生可能性的依据来加以研究。

在改进生
产过程和建设新厂矿或新的工艺流程时,应把设计估计到的危险排除系统之外,有计划地减少和避免因变化而导致发生事故隐患的可能性。

例如,试分析某化工成套设备的事故:
变化前——成套设备平安地运转了多年;
变化1——被一套更好的新设备所替换;
变化2——用过的旧设备已经部分解体;
变化3——新设备因故未能按预期目标进行生产;
变化4——社会或上级管理部门要求重新进行生产;
变化5——为生产而恢复旧设备;
变化6——急不可待地恢复必要的生产能力;
变化7——多数冗余安全机能均未发挥作用;
变化8——装置爆炸致使数人死亡。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而且易于理解,几乎不必详加说明。

设“变化”为C,“失误”为E,由图可见,因计划变化而失误,或因领导失误而造成的计划失误;或因监督变化导致失误进而一误再误;工作人员因变化而失误,再变化再失误,终于造成了事故。

见图2-23。

现以因管道焊接的缺陷而引起燃气厂火灾事故的分析为例来阐明瓦斯管路事故的连续过程,即变化和失误的C-E连锁。

参看图2-24。

四、以管理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和众多的社会因素和环境条件。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个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且是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会在客观上造成人之所以有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

详见图2-25。

“隐患”多由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共同偶合形成;客观上一经出现事故隐患,人主观上又表现了不安全行为,就会立即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物质是第一性的,但物的不安全条件不易显现;人是自由性的,随机的行动较多且易于被发现,所以常常误把操作者的失误看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甚至当成主要责任者。

“预测”侧重于物质方面的隐患;设置失效——防护装置后,即使操作者失误,固有保险装置,也不会造成事故,这叫做本质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