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密度、表观密度的测定
砂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表观密度实验报告砂表观密度实验报告引言:砂表观密度是指砂土在自然状态下的密度,也是砂土工程中常用的一个参数。
通过实验测定砂土的观密度,可以了解砂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砂土的观密度,分析砂土的颗粒特性和压实度,进而对砂土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实验材料和方法:本实验所用材料为标准砂土和试验设备包括砂表观密度仪、天平、铁锤、容量瓶等。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清洗试验设备,确保无杂质影响实验结果。
2. 取一定质量的砂土样品,通过筛网进行分级。
3. 将砂土样品放入砂表观密度仪中,轻轻振动仪器,使砂土自然排列并达到最佳状态。
4. 将砂表观密度仪放在天平上,记录下砂土样品的质量。
5. 用铁锤轻轻敲击砂表观密度仪,使砂土样品压实。
6. 重复步骤4和步骤5,直到砂土样品质量不再变化为止。
7. 将砂表观密度仪取下,用容量瓶装满水,记录下容量瓶的初始质量。
8. 将砂表观密度仪放入容量瓶中,记录下容量瓶的末尾质量。
9.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砂土的观密度。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定,得到了以下数据:砂土样品质量为100克,砂表观密度仪的质量为50克,容量瓶的初始质量为200克,末尾质量为400克。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计算出砂土的观密度。
根据公式:观密度 = (砂土样品质量 + 砂表观密度仪质量) / (容量瓶末尾质量 -容量瓶初始质量)代入实验数据得到:观密度 = (100克 + 50克) / (400克 - 200克) = 0.5克/立方厘米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得到了砂土的观密度为0.5克/立方厘米。
观密度是砂土在自然状态下的密度,反映了砂土颗粒的紧密程度和排列情况。
观密度的大小与砂土的颗粒大小、形状、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观密度越大,说明砂土的颗粒越紧密,排列越有序。
观密度的测定对于砂土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观密度的测定结果可以用于评估砂土的压实度。
砂土的压实度是指砂土在外力作用下,颗粒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排列更加紧密的程度。
表观密度测定方法

表观密度测定方法一、什么是表观密度表观密度呢,就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啦。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抽象,咱可以想象一下,比如说一块石头,它在那放着,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处理,它占了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里它的质量就是表观密度要研究的东西哦。
就像我们看一个人,他本来的样子就是表观的,没有经过什么伪装或者改变的状态下的一些特征。
二、表观密度测定的准备工作要测定表观密度,那得先准备好一些东西呢。
首先得有测量质量的工具,像天平之类的,这个天平要比较精确哦,不然测出来的数据可就不准啦。
然后呢,还得有个容器,这个容器的形状和大小得根据你要测量的材料来定。
如果是测量小块的东西,小盒子就可以,如果是比较大的东西,那可能就得找个大一点的容器啦。
还有就是材料本身啦,要保证材料是有代表性的,不能只拿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部分来测量。
三、表观密度测定的具体方法1. 对于固体材料如果是规则形状的固体,像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的材料,那测量就相对简单点。
先测量出这个固体的边长或者长宽高,然后算出它的体积。
再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质量除以体积,表观密度就出来啦。
就像我们算一个小木块的表观密度,只要量好它的尺寸,称好重量,简单一除就搞定啦。
如果是不规则形状的固体呢,那就有点麻烦了。
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
先把一个容器装满水,然后把这个不规则的固体慢慢放进去,让水溢出来。
收集好溢出来的水,测量这些水的体积,这个体积就是固体的体积啦。
再称出固体的质量,最后算出表观密度。
这就像是给一个奇形怪状的小石子找个合适的测量体积的办法,虽然有点绕,但是很有趣呢。
2. 对于粉末状材料首先要把粉末状材料装进一个已知体积的容器里,这个容器要能把粉末装得满满的,不能有太多空隙。
然后用天平称出容器和粉末的总质量。
接着把粉末倒出来,再称出空容器的质量。
两者相减就是粉末的质量啦。
用粉末的质量除以容器的体积,就得到粉末状材料的表观密度啦。
这就好比是给一堆沙子测量表观密度,要把沙子装得满满当当的,这样测出来才准。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基本操作、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材料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细集料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石子、砂子等材料,它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一定体积范围内的质量与该体积的比值。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是指细集料与孔隙空气、粘土等杂质所占空间的比值,通常用克/立方米(kg/m3)作单位。
3.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采用水排法测定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实验中,将细集料依次沉入等容器中,缓慢倒入水,用振实器振实后,待水面恢复静止,记录等容器内水位上升的高度,以此计算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三、实验器材1.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装置2.称量器具3.振实器4.水桶5.手套、量杯等辅助工具四、实验步骤1.首先清洁各种试验用具,准备好所需器材。
2.取一定质量的细集料,在等容器内依次沉入,用振实器振实。
3.缓慢倒入水,待水面恢复静止后记录等容器内水位上升的高度。
4.分别进行3次实验,每次结果间的差异应该不超过0.5%。
5.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五、数据处理1.每次实验应重复进行3次,将三组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作为细集料的表观密度。
2.数据计算公式如下:表观密度 = 细集料重量 / (等容器容积 - 水体积)细集料重量 = 等容器 + 细集料 - 空容器其中,“等容器 + 细集料 - 空容器”表示等容器中所盛放的全部内容的重量。
3.数据计算后需进行误差分析,若误差较大,需重新进行实验,直至数据可靠。
六、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受伤或损失。
2.手套止滑推荐使用棉质手套,方便操作。
3.实验装置和填充细集料时应尽可能排除气泡,并避免拌和不均匀的情况。
七、实验结果经过重复实验和数据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为XX kg/m3,误差小于0.5%。
八、实验总结本实验主要掌握了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的基本操作、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T0525-2005)。
2.试验目的及适用范围:
8.4 对坍落度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振动台振实。振动至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且无气泡出现为止。
2.1目的: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
2.2适用范围:测定水泥混凝土拌合物捣实后的密度,以备修正、核实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中的材料用量。当已知所用原材料密度时,还可以算出拌合物近似含气量。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内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序号
名称
8.试验注意事项:
8.1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的拌合物采用5L的试样筒,对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1.5mm的混凝土拌合物采用的试样筒,其内径与高度均应大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4倍。
8.2 试验前用湿布将集料筒内外擦拭干净。
8.3对坍落度不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人工捣实,对于5L的试样筒,分两层装入,每层插捣25次,对于大于5L的试样筒,每层装入的混凝土高度不大于100mm,插捣次数不小于12次/10000mm2。
6.试验结果整理:
6.1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式:
ρh—拌合物表观密度(kg/m3);
m1—试样筒质量(kg);
m2—捣实或振实后混凝土和试样筒总质量(kg);
V—试样筒容积(L)。
6.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到10kg/m3,试样不得重复。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表观密度的测定

一、引言
木质活性炭是一种有机炭,它是从木材中提取的有机物质经过热处理后形成的炭素结构,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活性,可以用来吸附有机物、金属离子和其他污染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空气净化、污染物控制等领域。
木质活性炭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表观密度,因此表观密度的测定对于评价木质活性炭的性能至关重要。
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
1、重量法:将木质活性炭放入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用称量秤称量容器中木质活性炭的重量,然后计算出木质活性炭的表观密度。
2、体积法:将木质活性炭放入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用容量瓶称量容器中木质活性炭的体积,然后计算出木质活性炭的表观密度。
3、比表面积法:将木质活性炭放入一定容积的容器中,用比表面积仪测量容器中木质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然后计算出木质活性炭的表观密度。
三、结论
木质活性炭的表观密度是评价木质活性炭性能的重要指标,可以通过重量法、体积法和比表面积法来测定木质活性炭的表观密度。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砂的表观密度,掌握测量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仪器,砂样筒、砂样锤、天平、实验台、计时器、电子天平。
实验原理,砂的表观密度是指砂的体积与质量之比,通常用g/cm³表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测量砂的体积和质量,然后计算出砂的表观密度。
实验步骤:1. 将砂样筒放在实验台上,用砂样锤轻轻敲击,使砂样筒内的砂层均匀。
2. 用天平称量砂样筒的质量,记为m₁。
3. 将砂样筒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总质量,记为m₂。
4. 将砂样筒中的砂倒入容器中,用天平称量容器的质量,记为m₃。
5. 计算砂的质量,m = m₂ m₁;容器的质量,m' = m₃ m₁。
6. 计算砂的体积,V = m / (ρ g);其中ρ为砂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7. 计算砂的表观密度,ρ' = m / V。
实验数据:砂样筒质量m₁ = 50g。
砂样筒+砂质量m₂ = 300g。
容器质量m₃ = 100g。
重力加速度g = 9.8m/s²。
实验结果:砂的质量m = 300g 50g = 250g。
容器的质量m' = 100g 50g = 50g。
砂的体积V = 250g / (ρ 9.8m/s²)。
砂的表观密度ρ' = 250g / V。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砂的表观密度,并掌握了测量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砂样筒内的砂层并不是完全均匀的,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操作,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砂的表观密度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为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砂的表观密度实验报告引言: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园林等领域。
砂的密度是研究其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表观密度则是指砂体积与质量之间的比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砂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砂的表观密度,并探讨其对砂的性质和应用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定量的砂,天平,容器,量筒,水。
2. 实验步骤:1) 将容器放在天平上,记录容器的质量。
2) 将砂缓慢倒入容器中,直到容器充满,并记录砂的质量。
3) 将容器和砂放入水中,使其完全浸没,并记录水的体积。
4) 将容器和砂从水中取出,用纸巾擦干水分,并记录容器和砂的总质量。
5) 计算砂的表观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砂的表观密度为:表观密度 = 砂的质量 / 砂的体积。
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砂的质量要准确称量,避免误差。
2. 砂的体积要通过浸水法进行测量,确保砂完全浸没在水中,避免气泡的干扰。
3. 实验室环境要保持稳定,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砂的表观密度与性质的关系:砂的表观密度是其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砂的颗粒形状、组成、孔隙度等有关。
表观密度高的砂通常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适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
而表观密度低的砂则常用于制备轻质材料,如轻质混凝土、保温材料等。
砂的表观密度与应用的关系:砂的表观密度对其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在建筑领域,表观密度高的砂常用于制备高强度混凝土,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在道路工程中,表观密度高的砂可用于制备高质量的路基材料,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在园林设计中,表观密度低的砂可用于制作景观砂地,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性。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砂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出了砂的表观密度。
砂的表观密度与其性质和应用密切相关,对于不同领域的工程和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
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

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一、概述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准确测定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水浮法、气体比法、吸附法和质谱法等。
二、水浮法测定材料密度水浮法是测定固体材料的密度的一种重要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浸没在水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相平衡的原理来测定材料的密度。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测材料放入水中,通过测定浸没深度和水的密度来计算材料的密度。
2. 通过将待测材料与已知密度的标准物体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待测材料的密度。
三、气体比法测定表观密度气体比法是测定粉末、颗粒和多孔材料表观密度的一种重要方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置换体积的方法来测定材料的表观密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待测材料放入容器中,通过注入气体并测定容器的体积改变来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
2. 通过测定材料干燥前后容器的体积和重量的改变来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
四、吸附法测定表观密度吸附法是测定颗粒、多孔材料表观密度的一种常用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通过测定材料吸附气体前后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来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
2. 通过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积来间接确定材料的表观密度。
五、质谱法测定材料密度质谱法是测定材料密度的一种先进方法,它通过质谱仪对材料的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材料的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1. 将待测材料进行样品制备和装载,通过高分辨质谱仪对样品的质谱特征进行分析。
2. 通过质谱仪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来确定材料的密度。
六、结论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是物质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不同的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
水浮法适用于固体材料密度的测定,气体比法适用于颗粒和多孔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吸附法适用于颗粒、多孔材料表观密度的测定,质谱法适用于高分子材料等密度的测定。
道路工程材料细集料的筛分试验报告

实验一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试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一定温度下的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
【试验原理】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质量。
测定集料表观体积时,需将已知质量的干燥集料浸水,使其开口孔隙吸饱水,然后称出饱水后集料在水中的质量,两者之差即为集料的包括闭口孔隙在内的集料表观体积(V s +V n ),如图1所示。
ρa =m sV s +V n式中:ρa 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 3⁄;m s 集料矿质实体的质量,g ; V s 集料矿质实体的体积,cm 3;V n集料矿质实体中闭口孔隙的体积,cm 3。
【主要试验仪具】称量1kg 、感量1g 的天平,500mL 的容量瓶,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范围的烘箱,另有干燥器、浅盘、料勺、温度计和500mL 烧杯。
【试验方法】(1) 试样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105℃~110℃的烘箱内烘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2) 试验步骤① 称取烘干的试样300g (m 0),装入盛有半瓶蒸馏水的容量瓶中。
② 摆转容量瓶,使试样在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向瓶内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2)。
③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洗净,再向瓶中注入温差不超过2℃的蒸馏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的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图1 集料组成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示意图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中的各项称量可以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至试验结束,其温差不应超过2℃。
【实验数据记录】m0(g)m1(g)m2(g)第一次试验300.0663.8838.4第二次试验644.0843.7表1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数据记录表【结果计算】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计算公式为:ρa=(m0m0+m1−m2−αT)×ρw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cm3⁄;m0试样的烘干质量,g;m1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m2试样、水和容量瓶总质量,g;ρw水在4℃时的密度值,1g cm3⁄;αT试验时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照表2取0.002。
混凝土表观密度测定

试模及试模与混凝土拌和物总重量(精确
注
至0.1kg),试模容积,以一组三个试件
意
表观密度的平均值作为混凝土拌和物表观 密度;
事
(五)混凝土拌和物容量按下式计算:
项
γh =(W1-W2)/V×1000
:
式中 W1——容量筒重量,(kg)
W2——容量筒及试样总重,(kg)
V ——容量筒容积,(L)
观
186±2mm,筒壁厚为3mm;
密 度
容量筒上缘及内壁应光滑平整,顶 面与底面应平行并与圆柱体的轴垂 直。
检
验
2
(2)台 秤——称量100kg,感 量50g。
(3)振动台——频率应为
主
50±3Hz,空载时的振幅应为
要
0.5±0.1mm。
仪 (4)捣 棒——直径16mm、
器
长600mm的钢棒,端部磨圆。
物灌满到稍高出容量筒口。装料时允许用
及
捣棒稍加插捣,振捣过程中如混凝土高度 沉落到低于筒口,则应随时添加混凝土。
注
振动直至表面出浆为止。
意
(3)用刮尺齐筒口将多余的混凝土拌和 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应予填平。 将容
事
量筒外壁擦净,称出混凝土与容量筒总重
项
(W2),精确至50g。
4
(1)容量筒容积应经常予以校 正;
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至12)混凝土拌和物湿表观密度 也可以利用制备混凝土抗压强 度试件时进行,称量试模及试 模与混凝土拌和物总重量(精 确至0.1kg),试模容积,以一 组三个试件表观密度的平均值
作为混凝土拌和物表观密度;
5
(1)容量筒容积应经常予以校正;
(2)混凝土拌和物湿表观密度也可以利 用制备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时进行,称量
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表观密度实验报告表观密度实验报告引言:表观密度是物体在液体中浸泡时所呈现出的密度,它是由物体的实际密度和浸泡液体的密度共同决定的。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表观密度变化,进而探索物体浮沉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表观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探究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表观密度变化;3. 理解物体浮沉的原理和应用。
实验材料:1.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球体、长方体等);2. 不同液体(如水、酒精等);3. 电子秤;4. 量筒;5. 实验器皿。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并测量它们的质量和体积;2. 准备不同液体,并测量它们的密度;3. 将物体逐一放入不同液体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表观密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并计算出了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表观密度。
实验结果显示,物体的表观密度随液体的密度变化而变化。
当物体的实际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当物体的实际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沉入液体中;当物体的实际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会悬浮在液体中。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液体中的表观密度是由物体的实际密度和液体的密度共同决定的;2. 物体浮沉的原理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当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浮在液体表面;3. 表观密度的变化对于一些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海洋工程中,计算物体在海水中的表观密度可以帮助确定物体的浮力和沉降速度,从而设计合适的浮力装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表观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原理和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表观密度是物体实际密度和液体密度的综合体现,对于物体的浮沉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实验为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行为提供了实际的依据,也为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相关计算和设计提供了指导。
土木材料实验报告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册苏胜昔阎宇杰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室温度:实验1.1密度实验1、实验目的:测定材料的密度,掌握材料密度的测定方法。
材料的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主要用来计算材料的孔隙率和密实度。
而材料的吸水率、强度、抗冻性及耐蚀性都与孔隙的大小及孔隙特征有关。
如砖、石材、水泥等材料,其密度都是一项重要指标。
2、实验仪器、设备:密度瓶 (又名李氏瓶)、筛子 (孔径0.2mm或900孔/cm2)、量筒、烘箱、天平(称量1kg;感量0.01 g)、温度计、玻璃漏斗、滴管和小勺等。
3、实验步骤:4实验1.2表观密度实验1、实验目的: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表观体积(包括材料的固体物质体积与内部封闭孔隙体积)的质量。
测定表观密度可为近似绝对密实的散粒材料计算空隙率提供依据。
2、实验仪器、设备:天平(称量10kg,感量1g),钢尺(精确到1mm),烘箱3、实验步骤:4、实验数据:5、孔隙率计算:实验1.3吸水率实验1、实验目的:材料吸水饱和时,其含水率称为吸水率。
2、实验仪器、设备:天平(称量10kg)、烘箱、容器等3、实验步骤:4、实验数据:思考题:材料密度、表观密度、孔隙率、密实度的关系如何?实验二水泥实验(一)试验日期:年月日试验室温度:水泥品种:制造厂名:原注标号:出厂日期:实验2.1细度实验篇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重庆大城科院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2011年1月实验报告须知一、实验报告是实验者最后交出的成果,是实验资料的分析总结,应严肃认真地完成实验报告、认真填好实验目的、实验用材料、实验用器具,等内容。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实验材料的基本性质主要有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耐久性质等。
虽然不同的材料由于其组成、结构和构造有所差异以及工程上对其要求不尽相同,而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侧重的实验项目,但实验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本实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吸水率、饱水率、抗压强度以及坚固性等六项基本性质。
1.1 实验目的1.巩固基本概念,学习材料基本参数的测定方法。
2.通过实验,会正确操作仪器设备。
3.了解材料的基本性能。
1.2 实验内容一、密度实验(1)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体积密度和堆积密度的定义。
材料在绝密度: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密度ρ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指不包括材料内部孔隙的固体物质本身的体积,亦称实体积。
表观密度: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表观密度ρ。
材料a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材料的实体积和材料内部所含全部孔隙之和。
体积密度:材料在包含实体积、开口和封闭孔隙的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材料的体积密度ρ。
v堆积密度:散装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ρ。
b散粒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是指既含内部的孔隙,又含颗粒之间孔隙在内的总体积。
(2)主要仪器设备●电子秤(称量6kg,感量50g)●直尺(精度1mm)●烘箱等(3)实验步骤1.将砖在105℃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却至室温(实验前已完成),称重M(kg);2.用直尺量出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出其体积V(mm³)。
对于六面体试件,每个试件的长宽高正反面各测一次,取其平均值。
于是有:V=abc,单位为mm3根据体积密度的计算公式有:ρv=M / V×10^9ρv:材料体积密度单位:kg/m3M:材料质量单位:kgV:材料体积单位:mm3(4)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5)结果分析:二、吸水率实验(1)吸水率概念材料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表示。
分为体积吸水率及质量吸水率两种:A、质量吸水率:材料在吸水饱和时内部所吸水分的质量占干燥材料总质量的百分率。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8.2 试验前用湿布将集料筒内外擦拭干净。
8.3对坍落度不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人工捣实,对于5L的试样筒,分两层装入,每层插捣25次,对于大于5L的试样筒,每层装入的混凝土高度不大于100mm,插捣次数不小于12次/10000mm2。
6.2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精确到10kg/m3,试样不得重复。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内容:
①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②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③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编号;④试验日期及时间;⑤环境温度和湿度;⑥表观密度;⑦搅拌方式;⑧其他试验项目及信息。
8.试验注意事项:
3.试验环境:
进入试验室内检查温湿度仪,在试验记录中注明试验时室内温湿度。
4.试验准备:
4.1试验仪器
序号
名称
使用要求
1
试样筒
钢性金属铜,两侧装有把手,筒壁坚固且不漏水。
2
捣棒
符合T0552规定。
3
磅秤
量程100kg,感量为50g
4
振动台
符合T0521规定。
5
其他仪器
金属直尺、镘刀、玻璃板等。
4.1试样准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满足试验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
8.4 对坍落度小于70mm混凝土,宜采用振动台振实。振动至水泥混凝土拌合物表面出现水泥浆且无气泡出现为止。
水泥混凝土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1.依据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T0525-2005)。
砂浆表观密度试验

砂浆表观密度试验砂浆表观密度试验是一项重要的建筑材料检测试验,其试验过程和步骤如下:一、试验目的砂浆表观密度试验旨在测定干混砂浆或现场搅拌砂浆的密度,以了解其质量、组成成分及配比等情况。
表观密度的测量结果可用于评估砂浆的稠度、保水性、硬化后强度等性能,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
二、试验原理砂浆表观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干砂浆质量。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砂浆搅拌均匀,测定其体积和质量,通过计算得到表观密度。
根据测量原理,可分为比重瓶法和烘箱法两种。
三、试验步骤1.准备试验设备(1)比重瓶:容积约为300ml,具有精密刻度线,并附有磨口玻璃塞。
使用前需洗净烘干。
(2)烘箱:用于烘干砂浆样品和比重瓶。
(3)天平:精度为0.01g。
(4)搅拌器、铲子、刷子等工具。
2.制备砂浆试样(1)按照砂浆配合比称取所需原材料,如水泥、砂、外加剂等。
(2)将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加水搅拌均匀,制备成砂浆。
(3)将砂浆倒入比重瓶中,约占比重瓶容积的2/3。
3.测定砂浆表观密度(1)用玻璃塞将比重瓶口塞紧,确保瓶内砂浆充分搅拌均匀。
(2)将比重瓶放置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即连续两次称量结果差值不超过0.01g)。
(3)取出比重瓶,冷却至室温后,用天平称量其质量(m1)。
(4)将比重瓶中的砂浆倾倒干净,并用刷子轻轻刷洗瓶内壁及塞子表面,确保无残留砂浆。
(5)用天平称量空比重瓶的质量(m0)。
(6)根据下列公式计算砂浆表观密度:ρ=(m1- m0) / V0式中:V0为比重瓶的容积,单位为毫升(ml)。
4.结果整理与分析(1)重复上述步骤2~5三次,求得砂浆表观密度的平均值。
(2)将试验结果与砂浆配合比进行对比分析,了解砂浆质量与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3)根据试验结果调整砂浆配合比,优化砂浆性能。
四、注意事项1.在试验过程中,要保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
比重瓶在使用前必须洗净烘干,避免因水分残留导致测量误差。
2.在烘箱烘干样品过程中,应确保砂浆样品充分烘干至恒重,以减小误差。
干混砂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的测定方法

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容重的区别与干混砂浆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的测定方法干混砂浆及干混砂浆拌合物单位体积的质量,我们有时候会称作干密度及湿密度,也有别的叫法,实际上所指一样。
对于这个数据的命名,严格来讲,更确切地叫法应该是干混砂浆的堆积密度和干混砂浆拌合物的容重。
(一) 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式中ρ——密度,g/cm3;m ——材料的质量,g;V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cm3。
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孔隙在内的体积。
所以材料的密度大小取决于材料的组成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当材料的组成与结构一定时,材料的密度为常数。
除了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外,绝大多数材料都有一些孔隙。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应把材料磨成细粉,干燥后,用李氏瓶测定其实体积。
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数值就越精确。
砖、石材等块状材料的密度即用此法测得。
(二) 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ρo ——表观密度,g/cm3 或kg/cm3;m ——材料的质量,g 或kg;Vo ——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体积,或称表观体积,cm3 或m3。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材料及所含内部孔隙的总体积,材料在自然状态下的质量与其含水状态关系密切,且与材料孔隙的具体构造特征有关。
故测定表观密度时,必须注明其含水情况,一般是指材料在气干状态(长期在空气中干燥)下的表观密度。
在烘干状态下的表观密度,称为干表观密度。
不含开口孔隙的表观密度称为视密度,以排水法测定其体积。
(三) 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下式计算:式中——堆积密度,kg/m3;m——材料的质量,kg;——材料的堆积体积,m3。
测定散粒材料的堆积密度时,材料的质量是指填充在一定容器内的任意含水状态下的质量。
但须注明含水率,其堆积体积是指所用容器的容积而言。
因此,材料的堆积体积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及颗粒之间的空隙。
材料的绝对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应用

材料的绝对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的应用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材料的密度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材料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质量,通常用公斤/立方米表示。
在材料科学中,常用的密度有绝对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三种。
本文将介绍这三种密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绝对密度绝对密度是指材料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内的质量,通常用ρ表示,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绝对密度是材料的固有特性,不会随着材料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绝对密度可以用于材料的性质研究和材料的分类。
以金属铜为例,它的绝对密度为8.96 g/cm3,是常见金属中密度较大的一种。
铜的绝对密度高,导电性好、耐腐蚀性强,因此在电子、化工等行业中广泛应用。
二、表观密度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含水量等条件下的密度,通常用ρapp表示。
表观密度与材料的形状、结构、大小等因素有关,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观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表观密度可以用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的优化。
以砂浆为例,砂浆是由水泥、砂子、水等材料混合而成的,其表观密度与所用材料的比例、水泥的品种、水泥与砂子的混合方式等因素有关。
在砂浆的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材料的比例和混合方式,可以调整砂浆的表观密度,以达到所需的强度和稳定性。
三、堆积密度堆积密度是指材料在一定条件下,如温度、压力、含水量等条件下的最大密度,通常用ρs表示。
堆积密度是一种实验室测量方法,通常使用密度计测量材料在受到一定压力后的密度。
堆积密度可以用于材料的包装和运输。
以粉末为例,粉末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需要考虑其体积和重量的平衡。
通过测量粉末的堆积密度,可以确定最适合的包装方式和容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运输成本和空间浪费。
总之,材料的密度是材料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参数,不同的密度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
绝对密度用于材料的性质研究和分类;表观密度用于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的优化;堆积密度用于材料的包装和运输。
在材料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密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数,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

实验一: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
36㎜部分的细集料. 二、试验原理表观密度(视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105℃±5℃烘干至恒重下),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表观密度以ρ表示.ns sV V m +=ρ式中,ρ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 s m —-矿质实体质量(g ); s V ——矿质实体体积(㎝3); n V ——矿质实体闭口孔隙体积(㎝3).三、预习要求1、理解表观密度概念,了解试验原理。
2、了解试验仪器的用法,掌握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方法. 四、实验仪器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
2、容量瓶:500mL.3、烘箱:能控温在105℃±5℃.4、烧杯:500mL 。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五、实验内容 1、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2、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3、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
称其总质量(m 2).4、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 1)。
5、计算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012m m m m +- (1-1)式中:γa —-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m 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表观密度(1—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土木)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专业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土木工程材料基本物理性质实验日期室温(一)密度的测定1.实验目的2.主要仪器3.主要步骤4.实验记录试样名称室温水温成绩二、水泥技术性能实验实验日期室温相对湿度RH(一)水泥细度测定1.实验目的2.主要仪器3.主要步骤4.试验记录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出厂日期水泥细度检验记录表成绩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实验日期室温相对湿度RH (一)实验目的(二)主要仪器(三)主要步骤(四)实验记录水泥品种出厂强度等级养护条件计算强度平均值时剔除者打“*”或划改。
(五)结果评定(说明原由)(六)思考题1.实验过程中的温湿度对水泥性能的试验结果有何影响?标准中对水泥实验室、养护箱与养护池中温度、湿度要求分别是多少?2.在实验过程中影响水泥胶砂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成绩四、混凝土用石子实验实验日期室温(一)石子筛分析试验1.实验目的1.主要仪器3.实验步骤(二)结果评定石子的是大粒径、颗粒级配。
成绩五、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实验实验日期室温(一)实验目的(二)主要仪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记录2.和易性测定及配合比调整3.混凝土拌合物实测表观密度4.计算实验室配合比(每m 3砼材料用量)公式:某材料用量 (kg/m 3)(五)结果评定砼拌合物和易性 ,表观密度 ; 实验室配合比(kg/m 3)水泥:砂:石:水= 。
(六)思考题1.混凝土和易性调整要注意什么?怎么调整?2.试验过程中,称料的准确性、搅拌的均匀性,成型的密实性及养条件对混凝土强度有什么影响?成绩=砼实测干基所有材料合计拌合量干基某材料合计拌合量o ρ⨯)()(六、混凝土强度实验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二)主要仪器(三)实验步骤(四)实验记录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成型日期养护条件尺寸换算系数。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混凝土强度等级。
(五)思考题1.混凝土非破损强度测定方法有哪些,其实用价实何在?2.如何判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成绩七、钢筋实验实验日期室温(一)实验目的(二)主要仪器(三)实验记录钢筋品种室温1.钢筋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成绩。
表观密度实验报告

表观密度实验报告引言在物理学中,密度是描述物体质量与体积关系的物理量。
精确测量物体的密度对于工程、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表观密度是指物体放置在不同介质中时,看起来的密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观密度,并比较实际密度与表观密度的差异。
实验方法实验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1.不同物体(如木块、金属块等)2.花生油3.水4.量筒5.天平6.温度计实验步骤1.首先,使用天平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
2.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并测量水的体积。
记录水的体积。
3.将花生油倒入容器中,直至水和油成两层。
测量油的体积。
记录油的体积。
4.将准备好的物体轻轻放入容器中,使其悬浮在水中。
注意不要使物体接触到容器底部。
5.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水和油的体积,以确保物体悬浮在水中。
6.使用温度计测量实验环境的温度,并记录。
7.等待物体完全静止后,观察物体在水中的位置。
记录物体在液面上方的高度。
8.重复上述步骤,对所有物体进行实验。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液体中的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下:表观密度(ρ) = 物体实际质量 / (物体在液体中浸泡后上浮的体积 + 物体实际体积)为了计算实际质量,我们需要考虑浸泡在液体中时的浮力。
在液体中浸泡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液体所承受的重力大小。
通过减去液体所承受的重力,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实际质量。
实际质量 = 物体质量 - 液体的重力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物体的表观密度。
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观密度。
根据实际质量和实际体积的计算得到的实际密度与表观密度进行对比,我们可以观察到差异。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观密度与实际密度有所差异。
原因可能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会影响实际质量的测量。
2.实验环境的温度对密度的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
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液体的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物体在液体中的漂浮高度和表观密度的测量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密度、表观密度的测定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材料密度和表观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方法原理
水泥密度:表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水泥密度的单位是g / c m3 。
将水泥倒入装有一定量液体介质的李氏瓶内,并使液体介质充分地浸透水泥颗粒。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从而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为使测定的水泥不产生水化反应,液体介质采用无水煤油。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硬性水泥的密度,也适用于测定采用本方法的其他粉状或颗粒状物料的密度。
材料的表观密度
是指材料在自然
状态下单位体积(
V)的干质量(m)。
通过该实验,主要掌握常用建筑材料表观
密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三、仪器
1、李氏比重瓶(如图1)
李氏比重瓶容积为220-250cm3 ,带
有长18-20cm、直径约1cm 的细颈,下面
有鼓形扩大颈,颈部有体积刻度,颈部为
喇叭形漏斗并有玻璃磨口塞。
2、恒温水槽或其它保持恒温的盛水
玻璃容器:恒温容器温度波动应能维持在
±0.5 ℃。
四、操作步骤
(一)、密度测定
1、将水泥试样在110±5℃烘箱中烘
干1h,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洗净比重瓶并烘干,将无水煤油
注入比重瓶内至零点刻度线(以弯月面下弧为准),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内,使整个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必须控制与比重瓶刻度时的温度相同),恒温0.5h ,记下第一次液面体积读数V1。
取出比重瓶,用滤纸将比重瓶内液面上部瓶壁擦干。
称取干燥水泥试样60 g(准确至0.01 g ) ,用小勺慢慢装入比重瓶内,防止堵塞,将比重瓶绕竖轴摇动几次,排除气泡,盖上瓶塞后放入恒温水槽内,在相同温度下恒温0.5h ,记下第二次液面的体积刻度V2。
计算如下式:
()
ρ=m/V-V
21
式中:ρ-水泥密度,g / cm3 ;
V1-装入水泥试样前比重瓶内液面读数,cm3 ;
V2―装入水泥试样后比重瓶内液面读数,cm3 ;
m-装入比重瓶的水泥质量,g 。
(二)表观密度测定
1、对几何形状规则的六面体或圆柱体试样(如粘土砖、规整的石块等),首先用游标卡尺测量出试件的尺寸,并计算出其体积V0;
2、再将该试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m,则试样的表观密度
ρ=m/V;
00
五、操作注意事项:
l、比重瓶在使用时必须刷净烘干。
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比重瓶后,要用滤纸卷成筒将比重瓶内零点以上的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净。
3、水泥、无水煤油的温度要尽可能一致。
4、水泥装入比重瓶时要仔细,防止水泥粘附在上部的细颈壁上。
5、摇动比重瓶时,注意勿使无水煤油溅出瓶外,或溅粘在液面上部瓶壁上。
6、水泥密度值以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为准,精确至0.01 g/ cm3,两次试验结果误差不得超过0.02g/ cm3
表1水泥密度测定记录
表2 表观密度测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