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会群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社会群体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不能过社会生活的个体,或者自以为不需要因而不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
——《荀子·王制篇》谁都会承认人是一个社会性的生物。不说别的,单说他不喜欢过孤独的生活,而喜欢生活在比他自己的家庭更大的群体之中,就使我们看到了这一点。独自一人的禁闭是可以施加于一个人的最为严厉的刑罚的一种。
——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合群”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的乐群性(gregariousness)本能驱使人们相互亲合。
——麦独孤(1871-1938年)McDougall, William 英国裔美国心理学家
第一节社会群体的内涵
一、社会群体的概念
(一)社会群体定义
社会群体(Social group),又称社会团体
①广义上,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②狭义上,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知道,并不是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群体。
剧场中的观众、电梯中的乘客,虽然是集中起来的一群人,但通常都不是社会群体,我们称之为一般意义上的聚集体或集群。——也即是说,在上述情况下,人们是偶然聚在一起的,他们之间没有由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类群体可以称为偶遇群体。
统计学上的“群体”也不能叫社会群体。统计群体是社会对具有某种共同特征——如年龄或民族背景,甚至相同身份的众多社会成员的称谓。比如大学生群体、农民工群体、老年人群体等。这些所谓“群体”同样没有持续的
互动和社会关系的支撑,实际上它们是同一类人的代名词,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活动或生活。这种群体在统汁学意义上可以反映某类社会成员的状况,而用于社会分析,但是并不能用于分析人们日常的、实际的社会生活。我们称这种人群为社会类属。
(二)社会群体形成的原因
社会学家认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有两类,即工具性需要和表意性需要。结成社会群体是为了满足特定的需要:
①工具性需要(instrumental needs):有些群体的形成主要是满足工具性(任务)需要——也就是说,群体帮助其成员去做那些不容易单独完成的工作。
a.许多工具性群体是绝对必要的。
b.另一些工具性群体则不那么重要。
c.群体行为:偷懒(Social Loafing)
②表意性需要(expressive needs):有些群体的形成主要是为了满足表意性(情感性)需要。也即是说,群体帮助其成员实现情感欲望,通常是提供情感支持和自我表达的机会。大多数朋友群体就是出于这种目的。
实践中,许多社会群体(也许是大多数)都能满足这两种需要。
(三)社会群体特征
在现实社会中,社会群体和一般的聚集体之间的界限是很模糊的。社会群体与社会类属的界线偶尔也有改变。但是,无论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的社会群体,都具有以下可与其他人群区分开来的共同特征:
第一,有明确的成员关系。特定社会群体中的人称他们自己为该群体的成员,并且期望本群体成员做出某种行为,而这种行为又是他们不期望非本群体的外界人做出的。通过某些可与群体外的人区分开来的标志,这些人不仅被该群体的成员所认同,而且,非本群体的成员也一致认为他们是属于该群体的。
第二,有持续的相互交往。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是临时性的,他们保持比较长久的交往。一个群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可以是面对面的,非常亲密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比较疏远的。
第三,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群体成员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或学习,会产生或遵守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和态度。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兴趣和利害关系,并遵循一些模糊的或者明确规定的行为规范,在群体面临外部的压力或者内部少数成员的反叛时,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更为清晰,其作用也更为明显。
第四,有一致行动的能力。在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的作用下,社会群体随时可以产生共同一致的行动。社会群体与乌合之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没有一致行
动的能力。
二、社会群体的类型
在实际研究中,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将社会群体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一般而言。社会学界通常采用以下五组分类:
(一)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主要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划分。
1.初级群体:美国社会学家库利首先提出这一概念。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
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
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a.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b.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群体等,也属于初级群体。
2.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
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在这类群体中,成员间的感情联系很少,面对面的接触很有限。其典型是各类社会组织,如军营、学校、政府部门等等。
(二)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主要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方式来划分。
1.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并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2.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在非正式群体中,成员间通过经常性的自由交往,形成了一些不言而喻的规范和角色期望,大家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三)内群体与外群体
主要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内群体与外群体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萨姆纳(W.G.Sumner)在1906年提出来的。他试图通过这两个概念来描述群体成员对自己人或别人群体的感情。
1.所谓内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在内群体中,成员具有相互爱护及相互同情的情操;与同属于一个群体的人在一起,彼此容易认识和了解,因而感觉自然自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半以内群体为中心。
2.所谓外群体,泛指内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内群体中的成员对外群体及其成员普遍抱有怀疑和偏见,甚至采取蔑视、厌恶、仇视、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