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https://img.taocdn.com/s3/m/c505e607580216fc700afdc4.png)
注意事项: 试卷共5页,五个大题,21个小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涂)清楚;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关于人体身高的影响因素,下列哪一项是没有起作用的(3分) A.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 B.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 C.肝脏等组织 D.父母遗传的因素 3、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长激素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然后就产生生长因子。
B.生长激素分泌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
C.生长激素是先通过生长因子,然后再对骨骼起直接作用。
D.如果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二、阅读() (一)文官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
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
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
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
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领兴元尹,抚辑新附。
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
秦州当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
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
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
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 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
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
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https://img.taocdn.com/s3/m/a399287cbb68a98271fefad9.png)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
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18小题,4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匪我愆(qiān)期?盛(chéng)以锦囊洎(jì)牧以谗诛尔卜尔筮(shì)?B.以三矢赐(sì)庄宗?无食桑葚(shèn)?身死国灭,为(wèi)天下笑?渐车帷裳(chánq)C.?修我戈(ē)矛静女其娈(1uán)??洵(xún)美且异?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D.?帝高阳之苗裔(yì)摄(shè)提贞于孟陬??惟庚寅(yín)吾以降?扈江离与辟芷(zhǐ)? D.有些评论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文里,感叹秋的文字特别多。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诗评家说《登高》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甚至称它是“旷代之作”。
B.过去人们写近体诗讲究章法,全诗分为四层(绝句每句为一层,律诗每联为一层),依次称为“起”“承”“转”“合”。
C.杜甫对李白的评语:“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是非常恰当的。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愁之多呢?还是写愁之深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每小题3分,共12分)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
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乌”既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
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暗奸天位之心久矣。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第24天综合测试六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第24天综合测试六](https://img.taocdn.com/s3/m/018f64521a37f111f0855bcb.png)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第24天综合测试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
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
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
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
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
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
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
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
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
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里“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
![河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7ab4558762caaedc33d4c3.png)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节日狂欢、群体活动中蕴涵着一种在城市空间中形成的文化心态群体狂欢是城市建设达到一定高度、居民精神文化富足的生动表现。
宋词描述了许多群体参与的节日游赏文化活动。
词中有庄重肃穆的皇室庆典,也有展现欢快祥和的百姓节日风俗。
节日文化最能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上元五夜,马行南北几十里,夹道药肆,盖多国医,咸巨富,声伎非常,烧灯尤壮观.故诗人亦多道马行街灯火。
”宋人的元宵之夜,人流汇集,阅不尽的歌台舞榭,唱不完的盛世之曲.从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的精神需求会不断地升华,并使文化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无形地引领着社会的发展。
宋词表现的虽然是城市歌舞喧天的热闹场景,但其中蕴涵着一种在城市空间中形成的文化心态-—人们的精神是昂扬向上的,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高度的满足。
歌舞娱乐产业以及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体现了宋代都市的别样风采和人文意义都市商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市民文化的兴盛,勾栏瓦肆成为重要的演出场所,展示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
商业往来中都市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与人的活动构成的鲜活画面在宋词中得到充分体现,更生动地展示出宋代都市的别样风采和人文意义。
文化与商业的结合产生了繁盛的文化产业,体现着城市对人性的关怀。
随着宋代坊市制度的突破和宵禁的解除,大型演艺场所等产业愈益发达,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瓦肆乃艺伎演出之所,小唱、嘌唱、杂剧、傀儡、讲史等各种文化艺术演出都集中于此。
市井娱乐业在宋代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可谓时时纵歌,处处起舞.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调》“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人们在这样的气氛中交流思想,释放情感。
除了歌舞娱乐产业,宋词中还体现了因城市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升而形成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
晏几道在《诉衷情。
御纱新制石榴裙》“御纱新制石榴裙。
沉香慢火熏。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bbf0f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82.png)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
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
长篇小说如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
2020-2021学年河北石家庄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1)
![2020-2021学年河北石家庄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1)](https://img.taocdn.com/s3/m/4466aaf9bd64783e08122b91.png)
2020-2021学年河北石家庄高二上语文月考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夙遭闵凶B.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C.而征一国者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2. 下列选项中,画线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A.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屈贾谊于长沙徐孺下陈蕃之榻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雄州雾列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眄庭柯以怡颜3. 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牛斗之墟(域,所在之处)刘病日笃(病重)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B.垂天之云(悬挂)门衰祚薄(福分)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的样子)C.夙遭闵凶(早时)不矜名节(怜惜)审容膝之易安(明白,知道)D.夙婴疾病(缠绕)听臣微志(准许)臣具以表闻(使……听到)4. 下列各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舟遥遥以轻飏策扶老以流憩B.悦亲戚之情话感吾生之行休C.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吾乃常山赵子龙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5. 与“复驾言兮焉求”不属于同一文言句式的一项是()A.乐夫天命复奚疑B.奉晨昏于万里C.彼且奚适也D.之二虫又何知6.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滕王阁序》中的“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星宿中翼、轸的分野。
B.古代官职升降有一定的说法,“拜”多用于升高官,“除”有授予官职之意,“左除”则有降职之意。
C.辞是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
《归去来兮辞》正是陶渊明回归田园之初激动而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D.古人用“朔”“晦”等名称来标识日期,如《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晦”就是指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二、综合读写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在日渐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人们对古人追求雅致的“慢生活”愈加向往。
尽管_______________,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心境却可以通过一件件器物传承至今。
石家庄市二中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8月线上考试试题二含解析
![石家庄市二中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8月线上考试试题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75d45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4.png)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项,“由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以偏概全。原文说“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由此可知,现代社会不孝敬老人的因素很多,这个点只是其中之一。
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踉跄而行。
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e03985eb5727a5e9846a614f.png)
石家庄市高二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10分)1. (6分)(2020·辽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学家期待夏朝文字的出现,但不应将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夏文字的横空出世。
甲骨文是的学科发现,是史料获取中的小概率事件。
夏时期的文字载体未必契刻于龟骨,而如果书于竹帛的话,在北方环境下,可能早已。
同样,发现王陵以证明夏王的存在,以目前考古认知也是。
晚商以前,带墓道的大墓在中原地区高等级贵族墓中并未出现。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这似乎是商代晚期礼制构建和等级区分的一系列新尝试之一,可视为社会发展新阶段的变革现象,而非传承有序的制度或传统。
从社会发展的阶段看,()。
我们不应以小概率的文字、王陵、都城的性质确定与否,来无视大概率的社会历史发展变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可望而不可即淹没憧憬强人所难B . 可遇而不可求淹没憧憬强词夺理C . 可遇而不可求湮没期待强人所难D . 可望而不可即湮没期待强词夺理(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低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B .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
C .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高的标志,是新出现的殷墟社会现象。
D . 在现有材料框架下,以修建是否带有墓道的墓葬,作为区分社会等级的标志,是殷墟社会新出现的现象。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大概率事件,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B . 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大概率事件C . 大概率事件的是,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的存在D . 在部族社会之后,商王朝之前,存在一个被周代人称为“夏”的历史阶段,是小概率事件2. (2分) (2017高一下·双鸭山期中) 下列划线词的含义相同的是哪一组选项()A . 古之学者必有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B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aab38876eeaeaad1f330b7.png)
石家庄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8月线上考试(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小题,9分)“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寒假学科总结体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寒假学科总结体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ab7d0283a417866fb94a8e43.png)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寒假学科总结体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 分钟,分值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28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的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识。
作为适应文化市场需要而出现的文化现象,知识付费更符合移动生产和消费的模式,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用户的知识焦虑、资本对新领域的寻找等“多方合力”的结果。
知识付费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营造了全民学习的氛围,一个知识共同体正在形成。
知识传授可转化为市场行为并按市场逻辑进行交易,很显然,这种功利色彩的运作有悖于传统知识生产、传播、接受的逻辑。
就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分享模式来说,也很难与传统模式相媲美。
从本质上说,知识付费就是消费社会中资本操弄的一种商业现象。
它成功地吸引了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涌入这片红海,激烈厮杀。
(摘编自陈龙《作为文化奇观的知识付费》)材料二: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
一些人在报刊上撰文疾呼,“不管你是否接受,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个伪命题。
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象,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论语·述而》曾这样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如果有人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他就愿意将他收做学生。
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
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课程、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等,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
因此,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只不过是现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
高二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卷 word版 无答
![高二 河北省石家庄二中实验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英语试卷 word版 无答](https://img.taocdn.com/s3/m/53dddcdc7cd184254a353599.png)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2020- 202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开学学情调研英语试卷(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The Healthy Habits Survey shows that only about one third of American seniors have correct habits. Here are some findings and expert advice.1. How many times did you brush your teeth yesterday?Finding: A full 33% of seniors brush their teeth only once a day.Step: Remove the 300 types of bacteria in your mouth each morning with a battery-operated toothbrush. Brush gently for 2 minutes, at least twice a day.2. How many times did you wash your hands or bathe yesterday?Finding: Seniors, on average, bathe fewer than 3 days a week. And nearly 30% wash their hands only 4 times a day--half of the number which doctors recommend.Step: We touch our faces around 3,000 times a day often inviting germs (病菌) to enter our mouth, nose, and eyes. Use toilet paper to avoid touching the door handle. And, most important, wash your hands often with hot running water and soap for 20 seconds.3. How often do you think about fighting germs?Finding; Seniors are not fighting germs as well as they should.Step: Do you know it is not your toilet but your kitchen sponge(海绵)that can carry more germs than anything else? To kill these germs, keep your sponge in the microwave for 10 seconds.1. What is found out about American seniors?A. About one third of them brush their teeth only once a day.B. Most of them have good habits.C. Nearly 30% of them bathe three days a week.D. All of them are fighting germs better than expected.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text?A: We should keep from touching our faces.B. There are less than 300 types of bacteria in the mouth..C. We should wash our hands before touching a door handle.D. A kitchen sponge can carry more germs than a toilet.3. The text probably comes from______.A. a guide bookB. a book reviewC. a popular magazineD. an official document (文件)BCatalin Baciu from Romania wanted to make money in Germany. So, he and his wife, Oltita, went to Bucharest, the capital city of Romania, to get legal papers to move toGermany.However, when they arrived, they were surprised by what they saw.“Hundreds of street children were living in a busy and dirty city of two and a half million people. Many of them were using drugs. They all seemed lost. Most of them were under ten years old. Oltita had tears in her eyes," Catalin said.Many of these streets children were orphans (孤儿)。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第6天综合训练一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第6天综合训练一](https://img.taocdn.com/s3/m/03268a63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1.png)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第6天综合训练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真实的“美”的世界。
其显著特征有三——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
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
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微善,真性情。
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
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或心智锐敏,或性格刚烈,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
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待人谦和,且品行坚韧,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
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
新编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2020届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有答案)
![新编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2020届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模拟试题(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4528596c85ec3a87c2c5cc.png)
2019-2020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考场、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每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每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里,答案不写在试卷上。
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
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类似于地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沙漠一样干燥的环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一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升温;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
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的航行。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将它们放臵在距火星32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
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聚酯薄膜反光镜。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20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而无法从地球发射。
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
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度。
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
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即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实验中学最新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0137f1192e45361066f5ff.png)
高二语文试卷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回答1~3题。
(每题3分,共9分)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根本的意义.比如,用筷子还是用刀叉或者直接用手抓吃饭,对于人类的命运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主张义先利后还是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还是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还是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影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
因此,这里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则和精神原则,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侍德者昌,侍利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
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就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无论盘古、女娲、还是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但是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不会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
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则和思想原则、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
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根据。
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则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根本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则为基础.当然,中国文化的复兴绝不是说只是将这些理念单纯在重申一下,而是要将它们予以现代的阐发,因为文化复兴实际是文化重建,这就需要我们不是把西方文化作为敌对的东西或对立的东西,而是要把它做为助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45060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1.png)
其实,只要去分析鲁迅的创作过程,就不难理解其创作苦心。鲁迅在五四时期不写封建 礼教压制寡妇、不让改嫁,相反,他写的是寡妇拒绝改嫁,却被以野蛮的抢亲形式强迫改嫁。 因为前者只能暴露封建礼教中夫权的不人道,而后者则能揭示封建礼教中夫权与族权的矛盾。 在祥林嫂平静地和丈夫、儿子生活了以后,鲁迅为什么又要让她的丈夫、儿子死去?目的就 是让她回到鲁镇,遇见好心的柳妈,劝她去捐门槛赎罪,最终表现比夫权族权更荒谬的神权。 《祝福》最深邃之处乃在祥林嫂的死亡是没有凶手的,真正的凶手是一种对寡妇的荒谬、野 蛮的成见,这种成见之所以能杀人,就是因为它在鲁镇每一个人头脑中被当成神圣的最高准 则。这样揭示作品的思想艺术奥秘,对封建礼教进行的文化批评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在西方理论宣称自己已经失败之时,中国学派建构文学理论和批评的历史机遇
试卷第 2页,共 11页
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当研究其失败之因,创造性继承中国传统文论与现当代文化资源,逐 步建立起有中国精神的文艺理论。
(摘编自孙绍振《文学批评“西方霸权”的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石家庄二中教育集团 2021—2022 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50 分钟,分值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法国作家罗兰·巴特曾提出“作者已死”的观点。他的观点彻底颠覆了以作者为中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2020- -2021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开学学情调研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高士,盖指博学多才、品行高尚、超脱世俗之人,多指隐居山野田园的雅士。
在读书求仕的时代,高士的归隐与逸致,开拓了中国山林文化、田园文化,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高士文化,是中国士文化的重要标志,亦为历代文人墨客追求的至高境界。
早在先秦时期,儒、道两家就提出两种隐逸观:儒家以积极入世的人生观为根本思想,主张“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道家以“无为”为宗旨,尊重生命,崇尚自然,主张高度自由、自主的精神状态,追求“达生无累”的生命境界。
这两种隐逸观,对传统文人在人格构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至魏晉时期,士族阶层兴起,或为政治权贵,或为经济大族,或为文化大族,所谓的“魏晋风度“高士文化”就是名士贵族的精神产物。
面对社会动乱,士族阶层感叹人生无常,企求解脱人生苦难,寻求逍遥境界。
于是玄学盛行,学派众多。
魏晋形成的人生观,虽然角度各异,但皆“意欲探求玄远之世界,脱离尘世之苦海,探得生存之奥秘”。
高士文化的逐渐成熟,为后期高士绘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③不同的时代,高士绘画追求不同的人文精神。
概而言之,宋之前遵循儒家“教化天下”的思想理念,追求修身,这种情怀在五代卫贤的《高士图》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它描绘的是汉代隐士梁鸿和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
画家卫贤把梁鸿夫妇的居所布于山环水绕的自然美景之中,以衬托高士志在山野的志趣。
这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使高士完美的人格得到进一步升华,是儒家“君子比德”说的典型代表。
④宋以后,艺术审美向哲思性转变,艺术家更加重视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与人文思想的表达,艺术教化进一步寓于审美功能之中,文人画大发展。
这时的高士图,体现的是对人的生命与尊严、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故文人画家常借助于诗、画,或表现自然情趣,或隐喻世情冷暖,以反映社会现实。
这在宋代马麟的《静听松风图》中可窥一斑一位高士悠然坐卧于虬龙般屈曲蜿蜒的古松之下,听风冥想。
⑤在强调神似的同时,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是中国传统高士图的首要特征。
如南宋李唐的《采薇图》,为传达出殷贵族伯夷、叔齐不食周天子之饭的骨气,刻意将二者刻画得面容清癯、身体瘦弱,但行为举止传达出他们不屈的精神。
强调意境营造,亦是高士图的特征。
再看《采薇图》,画家近景画一松、一枫相对而立,正是以枫树的耐寒与苍松的不凋,对应两位高士坚定不屈的高贵品格。
李唐意在通过描绘这个历史故事“借古讽今”,即褒奖南宋与金国对峙之时的爱国守节之士,谴责投降变节之人,体现出画家满腔的爱国热情和高度的社会贲任感。
⑥高士绘画之所以绵延不衰,在于其饱含的高士精神。
高士精神之于各时代的文人画家而言,不再是简单的寻古趣、拟古意,而是寄托情怀、批判社会的重要途径。
今天,传统高士图的意义在于,鼓励艺术家始终保持高品格的追求,不为名利所囿,不忘绘画对于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与表达。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士”是博学多才、志趣高雅、品行高尚的隐士,他们开拓了山林文化、田园文化,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B.高士文化形成于先秦时期,发展成熟于魏晋时期,为后期高士绘画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C.宋之后的高士图”摒弃了以往“教化天下”的传统,更注重表现心灵自由和人文思想,使文人画得以大发展。
.D.中国传统高士图的首要特征是强调神似,注重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其次是强调意境的营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从高士写起,引出高士文化,进而说明高士文化对高士图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B.文章以宋朝为界限,论述了高士绘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审美特点。
C.文章以《静听松风图》和《采薇图》为例,来证明高士图与一般绘画不同的艺术追求。
D.文章对高士图进行历史审视,指出当代艺术家应对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进行深入思考和表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秦时期,儒家的隐逸观具有积极入世的色彩,而道家倡导自由、无为,追求生命通达、不为世事所累的生命境界。
B.虽然魏晋时期的社会名士多出白世家大族,但是魏晋风度是一种精神风范,这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其形成跟名士所处的经济与文化地位不无关系。
C.五代卫贤的《高士图》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颂扬了“相敬如宾”的爱情主题,体现了儒家“君子比德"的思想。
D.《采薇图》取材于历史故事,作者巧用衬托手法表现两位高士的品格,并借古讽今, 褒奖南宋爱国守节之士,谴责投降变节之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木鱼冬子小时候,家里穷。
不仅他家穷,全村都穷。
不是吃不到米闻不到肉的那种穷,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那种穷。
贫穷与饥饿贯穿了冬子的童年,即使现在想起,冬子的记忆深处,仍然是望不到尽头的饥饿。
冬子九岁那年,村里有亲戚嫁女,娘带冬子去吃喜宴。
临行前娘嘱咐冬子说,饭桌上一定要放开了吃,吃慢了,东西就没了。
又说,千万别动桌上那条鱼,否则会被别人笑话。
冬子问为什么,娘说那是条假鱼。
鱼是木头雕刻而成,上面浇了汤汁,撒了葱花, . 盛在盘子里,端上桌,与真鱼别无二致。
娘还说木鱼是栓叔的手艺,栓叔一晚上就能将一截木疙瘩变成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
娘带冬子来到亲戚家门口,再次嘱咐冬子不仅要吃得快,还要尽量多吃。
吃饱了,咱家晚上那顿就省了。
她说。
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饿狼。
普通的蔬菜,加几片肉,味道就完全变了。
冬子听了娘的,快吃,使劲吃,却总是吃不饱。
那条鱼摆在桌子中间,假如娘事先不说,冬子绝不会当它是一条木鱼。
鱼浇了汤汁,撒了葱花和香菜,那是一条红烧口味的木头鲤鱼。
亲戚家虽穷,但厨艺高超,据说能把一条鱼烹成七八种不同的味道。
木鱼也能。
不过仅仅是味道的样子。
满桌人心照不宣。
他们的筷子和汤匙伸向不同的盘子和汤碗,却绝没人去碰那条鱼。
桌上很快只剩残羹冷炙,唯有那条鱼,仍然闪烁出诱人的光泽,散发出美妙的酱香。
满桌人仍不散去,他们蘸着盘子里剩下的汤汤水水,啃着手里的黑面馒头,那也是平常时日难得的吃食。
冬子有将筷子伸向木鱼的冲动。
冲动那祥强烈,有那么几个瞬间,他几乎无法自控。
他强迫自己不去看那条鱼,可是鱼却顽强地游进他的眼睛,挠着他的喉咙。
终于冬子做出令他和他的家人从此蒙羞的举动——他动了那条鱼。
他甚至夹起撒在木鱼上的葱花,他甚至将那些葱花,直接填进啃巴。
他挨了娘的一顿巴掌。
他受到村人的讥笑。
以后很多年,他在村里都抬不起头。
他不仅仅是动了一条木鱼,更是动了乡村的规矩,动了主人的尊严。
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
那条木鱼挂在冬子的胸前,顶在冬子的头上,刻在冬子的脑门上,挤在冬子的心里,很多年挥之不去。
后来冬子进城,吃了很多苦,终于成为一家水产公司的老总。
这些年他几乎吃遍世界上所有的鱼,但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
然后让他在醒来以后,充满羞愧。
常跟娘说起这件事,娘说,是那时太穷了。
冬子说,或许是。
娘说,是你太无礼了。
冬子说,或许是。
不过一个孩子动了一条木鱼,有什么大不了呢?冬子觉得一条木鱼,绝不该让他背负这么多年的沉重。
一次冬子去民俗博物馆,突然觉得那里面似乎缺少一条可以摆上餐桌的木鱼。
他想为博物馆捐赠一条,馆长当然乐意。
为这事冬子专程回了一趟乡下,他找到亲戚,问那条木鱼还在不在,亲戚找了很久,终从一堆破铜烂铁里翻出来。
木鱼上布满虫眼,却依然活灵活现。
——一条木头雕刻而成的鱼远比一条河水里的真正的鱼,有着更为长久和顽强的生命。
冬子带木鱼返回城里,突然改变了主意。
他找一位匠人雕刻了一条鱼。
他把新雕的木鱼送到博物馆,将真正的老木鱼拿回家,刷干净,加了底座,摆上桌子。
他想或许一件老物件能让他与乡村之间、与逝去的乡间岁月之间多出一点点联系,而之前,他一直试图远离乡村、试图彻底抹去那些贫穷并且羞愧的童年记忆。
他想这一切或许是因他这么多年终又回到乡下,终又再一次见到那条多年不见却一直留在脑海、压在心头的木鱼。
生日那天,冬子调好汤汁,切好葱花,然后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桌。
冬子对儿子说,吃鱼。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写村民嫁女,在喜宴上摆一道红烧木鱼,只看不吃,不仅表现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更表现了当时生活的贫困。
B.第3段“六个菜,一个汤,满桌人吃得像饿狼”,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在喜宴上人们狼吞虎咽的情形。
C.第8段“童年里的那条木鱼,仍然时常游进他的心里,即使在梦里,也香气四溢,令人垂涎”,主要是因为栓叔雕刻的那条木鱼像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
D.小说的结构简洁中见精细,叙述风格沉稳老练,语言质朴冷静,却张力十足,不造作矫情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一条木鱼,没有人动,它便是一条色香味俱全的真正的鱼,便是富足和希望;动了,它便成为一个木头疙瘩,成为欺骗,成为乡间岁月的颓败与贫穷。
”如何理解文中的这段话?请结合文章分析。
(6 分)6.小说结尾写冬子在生日那天,将那条木鱼恭恭敬敬地端上餐桌,这个情节设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9小题,36分)(一)文言文阅读(21 分,选择题4分)先生讳包,字蒙吉,晚号用六居士,直隶祁州人。
父克俊,乐道好施与,学者称贞惠先生。
先生生而颖异,敦尚质行;年二十有五,举明天启丁卯乡试,以古文鸣于京辅。
既再上春官..,不第。
遂弃举子业,力以斯文为己任。
于城隅辟地为斋,曰潜室,亭曰肥遁,日闭户读书其中,无间寒暑。
学者宗.焉,执经之屦满户外。
甲申国变①,设庄烈愍皇帝主②于所居之顺积楼,服斩衰..,朝夕哭临如礼。
伪命③敦趣.,先生以死拒,几及于难,会贼败得解。
入国朝,遂不仕。
日取四子、五经及宋元以来诸儒书,反复寻究,积二十年不倦。
尝谓君子守身之道三,曰言语不苟,曰取与不苟,曰出处不苟。
尤笃好梁谿高忠宪④之书,曰:“不读此,凡虚过一生。
”遂置主奉之,如事贞惠礼。
偶有过举,必展谒悔谢曰:“某不肖,甚愧吾父师。
不可为子,不可为人。
”其勇于自克如此。
先是,贞惠卒,三日勺水不入口,母哭慰之,始勉进一溢米。
须发尽白杖而后起丧祭一准礼经既葬庐于中庭檐下三年不饮酒食肉不入内室每朔望忌展悲号感行路。
年六十有七,以居母忧,毁悴致不起。
将卒时,肃衣冠起坐,命告辞贞惠及忠宪主。
问家事不答,徐曰:“吾胸中无一事,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