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 伤寒论 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陈明共47页文档

合集下载

陈明教授为您开讲延续“养护生命之本——脾胃”

陈明教授为您开讲延续“养护生命之本——脾胃”

陈明教授为您开讲延续“养护生命之本——脾胃”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们摄入的水谷精微都需要靠脾胃进行运化、使营养输布全身,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可是,日常的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形寒饮冷等诸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导致脾胃功能的损伤,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疲乏倦怠、慢性口腔溃疡等诸多毛病也随之而来,缠绵难愈。

民生开讲再次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延续“养护生命之本”系列话题,带您一起养护后天之本——脾胃,精彩节目,敬请关注。

【开讲嘉宾】陈明,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及“十大我最喜爱的老师”。

陈明教授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教授,自1983年始从事中医的医、教、研工作,尤对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颇有研究,临床上灵活运用经方治疗脾胃疾病、肠道疾病、糖尿病、痛风、高血脂、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乳腺病、小儿厌食、消化不良、小儿发热等内科、妇科、儿科、皮科疾病及多种疑难杂证。

===================================================================人体生病的8个原因-1.饮食结构不合理;2.心理压力过大;3.起居不规律;4.运动锻炼缺乏;5.食品卫生安全问题;6.化学药物、激素、抗生素的滥用;7.环境污染严重;8.精神污染的刺激。

目前排在前三位的致病因素:1.压力过大(焦虑、思虑过度);2.环境污染(饮食不安全);3.疲劳过度(过劳、饮食不当)。

这三大因素对脾胃影响都较大。

中医认为,脾与胃同居中焦,二者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命,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

脾胃一个重要功能是运化水谷、水湿。

主要是对饮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30集讲稿记录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30集讲稿记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陈明。

是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秘书,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伤寒论》三十余载,发表了“《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伤寒论》课程教学法探讨”等学术论文60 余篇,主编出版《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系列著作、《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等学术专著9 部。

陈明教授主讲《经典里的中医智慧》,长30集的《伤寒论》导读。

授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在录制时已获得众多现场观众以及同事们的好评,如果能完整的看下来,将会对中医有更加系统、准确的认识。

第1讲《伤寒论》概述:六经与辨证论治伤寒论是中医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典著作。

大家都知道中医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有后世的《温病条辨》。

《伤寒论》在这四大经典里头,是非常占重要位置的本本著作。

中医看病不管是谁,没有说不用《伤寒论》的方子的。

所以到现在1800多年了,伤寒论后世叫做《经方》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我们每天还要使。

而且疗效特别好。

所以学中医的,你不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伤寒论》都是必修的。

开始本科出来研究生。

《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

张仲景是东汉人,大概生活中公元150--219年,按这个算他活了69岁。

在东汉已经是高寿了。

非常懂得养生的一个人。

从公元170年到185年之间发生了五次大的瘟疫。

那时候人寿命很短。

什么叫伤寒呢,不是说感受寒了,它包括伤风感冒。

但这个寒,它的意思比较宽,它是指整个邪,所有的外邪,从外面来的邪气,当然这里面有:风、寒、暑、湿、燥、火,包括瘟疫。

瘟疫,中医叫做疫疬之气。

凡是从外来的,我们都叫做伤寒了。

《伤寒论》既适用一般的外感病的治疗,也适合于瘟疫的治疗。

包括2003年的非典和现在的甲流。

为什么后世把《伤寒论》看得这么重视?第一,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融到伤寒论中,而且加以临床实践。

陈明主讲中医脾胃病经验方(二)

陈明主讲中医脾胃病经验方(二)

3、寒热错杂痞多为胃热脾寒相互错杂于中焦胃脘所致。

临床特点:胃脘疼痛或腹痛,不敢食凉,大便稀溏,不能食补。

舌红苔黄,或舌苔黄白相间。

用半夏泻心汤或黄连汤加减。

(半夏泻心汤用于胃热痛,黄连汤用于腹痛,胃痛剧烈的可加良附丸)半夏泻心汤使用技巧:1、寒热错杂表现(上火又恶食凉)2、胃脘不适或嘈杂(痞、满、痛)3、大便溏泄(一日一次或数次不等)4、舌红苔白,或舌苔黄白相间(1)病例:张某某,女39岁,北京大兴人,2011年7月13日初诊:胃痛一年余,每日疼痛。

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恶食凉,口干口苦,食欲差。

舌黄,脉沉滑。

处方:法半夏10g,干姜6g,黄连6g,黄芩10g,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5g,木香10g,砂仁10g,霍苏梗各10g,焦三仙各10g。

7剂,水煎服。

2011年8月3日二诊:服上方期间胃痛一次,为食粘玉米所发,口干苦,小腿凉,背酸痛。

舌薄黄,脉弦细。

处方:法半夏10g,干姜10g,黄连10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3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木香10g,砂仁10g,焦三仙各10g。

7剂。

2011年8月10日三诊:本周胃未痛,食欲可,大便日一行,口苦消,仍口干,上方去厚朴,加白术10g,7剂。

2011年9月21日四诊:述胃痛一直未发,大便非常规律。

转治手脚发凉。

黄连汤:黄连10g,干姜10g,半夏10-15g,桂枝10g,党参10g,炙甘草3-6g,大枣4g。

治腹痛为主。

主治:上热下寒(胃中有热、腹中有寒)之胃脘痛,或伴呕吐,舌红苔白或舌苔黄白相间。

黄连汤是治疗腹痛、胃痛的良方,但前提是寒热错杂型的,表现为上热下寒,如腹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不敢食凉,食则疼痛加重并大便溏稀,可伴口舌生疮,口干口苦,反酸嘈杂,舌苔黄。

本方目前多用于急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神经性呕吐、消化道溃疡等属于上热下寒的。

(2)病例:刘某某,41岁安徽人。

2017年11月11日就诊。

陈明主讲中医脾胃病经验方(三)

陈明主讲中医脾胃病经验方(三)

四、烧心反酸胃病常见的一种表现,常伴有嘈杂,甚至病人无法用语言形容胃中的难受。

临床有寒热之分,带以热为多见。

值得提出的是,烧心反酸,无论寒或热,其病根皆在于肝。

正如清•高鼓峰《四明心法•吞酸》说:“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肝主酸,性喜条达,肝木郁滞不得条畅,则郁而为酸,所以治酸必治肝。

病例:顽固反酸案,50多岁女,北京人,患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窦糜烂。

临床所见泛酸、吞酸为甚,每于夜半2-3点时分,大口涌出酸水,或难以自控的吞咽欲泛之酸,“咚咚作响”,每日必作,难以成寐,因泛酸致牙倒而不能食,可谓食眠俱废,形体渐瘦。

白日烧心、嗳气,时有口苦,大便干稀不调,舌苔黄,脉细滑。

累以二陈、左金、陷胸、旋覆代赭、半夏泻心诸剂,时有小效。

后想到肝主酸,用龙胆泻肝大剂,一周尽平。

肝主酸的临床意义:《灵枢•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治胃酸以清肝热为佳。

治酸佳品:左金丸、乌贼骨、煅瓦楞子;不效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天麻、钩藤、羚羊角、黄芩、白芍、石决明等1、热证胃脘烧灼感,泛吐酸水,晨轻夜重,甚至难以入眠。

常伴口苦、口粘、咽干,或有胃脘痞满、疼痛。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多弦数。

加味平胃散:苍术10-30g,厚朴10-15g,陈皮10g,黄芩10g,黄连10g,吴茱萸3g,连翘15-30g,乌贼骨15-30g。

吞酸甚者,龙胆草9-15g、夏枯草15g、煅瓦楞子15-30g等。

烧心甚者,可酌加生石膏30g、蒲公英30g、茵陈蒿30g等。

(1)病例:烧心反酸案例,王某某,男34岁,山东人。

2016年9月29日初诊:自诉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热反酸烧心10年,恶食凉、辣之物,口味异常,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吃辣或凉则腹泻。

服西药6年余,仍烧心、反酸,不敢停服西药,否则反酸难以忍受。

舌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

辨为肝热犯胃,处以自拟加味平胃散: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黄芩10g,黄连10g,吴茱萸3g,连翘30g,海螵蛸30g,龙胆草15g,夏枯草15g,炒神曲10g,煅瓦楞子30g。

伤寒论 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经典)

伤寒论 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经典)
临床表现为心下痞,胃中灼热,但又不敢食 凉,长期便溏,食凉则溏甚,或有呕、噫、 嗳气,舌苔白腻或黄腻,或黄白相间者。
用半夏泻心汤治之。
妊娠合并糖尿病
原文149条: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
他藥下之,柴胡(證三仍)在寒者热,错複與杂柴痞胡湯。此雖已下之,不
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 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 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苔薄腻者。用自拟加味二陈汤。
妊娠合并糖尿病
由水饮停胃所致(,五因)胃水中痞有水饮,临床表现 为胃堵而有振水音,喜食干燥之品,恶食 稀粥或饮水,舌苔白滑或白腻。用《伤寒ຫໍສະໝຸດ 》茯苓甘草汤。妊娠合并糖尿病
《伤苓寒甘论草》汤第,3却56治:其伤厥(寒。五,不)厥尔水而,痞心水下渍悸入,胃宜,先必治作水利,也当。服茯 茯苓甘草湯方
妊娠合并糖尿病
原文155:心下痞(,二而)热複痞惡寒汗出者,附子瀉 心湯主之。
•附子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附子一
枚(炮,去皮,破,別煮取汁)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
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妊娠合并糖尿病
脾寒胃热相错(杂三的)心寒热下错痞杂,痞病人一方面有脾 寒表现,一方面又有胃热的症状。
茯苓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生薑三兩 (切)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妊娠合并糖尿病
(六)食痞
因食积而发心下痞或胃脘胀满疼痛,多见于 小儿和老人,常伴见大便不爽、臭秽,舌 苔腻。
用保和汤。
妊娠合并糖尿病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
• 用加减厚朴温中汤。

健康之路20170401陈明《天生一对养五脏》健脾祛湿、缓解脾虚、降脾火

健康之路20170401陈明《天生一对养五脏》健脾祛湿、缓解脾虚、降脾火

健康之路20170401陈明《天生一对养五脏》健脾祛湿、缓解
脾虚、降脾火
央视健康之路2017年4月1日节目《天生一对养五脏》(三)视频在线观看和要点笔记,主要介绍健脾祛湿的对药,缓解脾虚的对药,降脾火的对药,脾热代茶饮等相关内容。

陈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茯苓是药食同源的食材,可以健脾祛湿。

还可以安眠。

还可以缓解女性下肢水肿。

孙思邈就说过茯苓久服百日病除。

调养脾胃的对药茯苓+白术。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而脾虚最容易出现湿气停留的情况,此时就需要健脾祛湿一块用。

而茯苓+白术组成对药就可以有效健脾祛湿、化痰饮。

健脾祛湿最著名的的方子-茯桂术甘汤。

长期便溏就属于脾虚,偶尔吃了硬的、凉的东西也容易伤脾。

其实大部分人都脾虚的经历。

大便总解不净、大便不成形也是脾虚的表现。

中医的脾脏指的是整个消化系统。

而缓解脾虚的对药就是莲子+山药,可健脾缓解大便不成形。

莲子有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还能补脾收涩;山药有气阴双补、固肾、养肝的功效。

口疮(西医叫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就与脾火有关。

口疮偶尔出现于胃火有关,而中医的脾胃往往都不分开说的。

降脾火不能单纯吃降火药。

降脾火的对药防风+石膏。

[转载]《伤寒论》中的智慧(1)----陈明

[转载]《伤寒论》中的智慧(1)----陈明

[转载]《伤寒论》中的智慧(1)----陈明原⽂地址:《伤寒论》中的智慧(1)----陈明作者:____风清云淡____《伤寒论》中的智慧(1)张仲景与《伤寒论》陈明北京中医药⼤学 作者简介 陈明,医学博⼠、北京中医药⼤学教授、博⼠研究⽣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席健康科普专家;中央电视台“中华中医药”、北京电视台“养⽣堂”等栏⽬主讲专家。

师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伤寒论研究⼤家刘渡⾈教授,潜⼼研究张仲景学术思想,主张中医临证与科研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传统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临床上灵活运⽤经⽅治疗多种疑难杂证。

著有《中医四⼤经典临证指要》丛书等学术专著13部,发表学术论⽂70余篇,主持研究科研课题5项,获各级科研成果奖多项。

编者按《伤寒论》是中医四⼤经典之⼀,内容博⼤精深,其六经辨证体系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其理法⽅药⼀直被后世视为中医临证之圭臬。

为了更好地理解《伤寒论》要旨,我们特邀请北京中医药⼤学陈明教授通俗易懂地系统讲解《伤寒论》,带读者欣赏和学习《伤寒论》防病治病的智慧,敬请关注。

张仲景是我国东汉末年⼀位伟⼤的医学家,因医德⾼尚,医术⾼超,被后世称为“医圣”。

他撰写的不朽著作《伤寒杂病论》,流传于世,济世惠民,⾄今仍是学习中医必读的书籍,书中所记载的⽅剂精当灵验,近⼆千年来⼀直被⼴泛有效地⽤于中医临床。

张仲景的诊病技术 先介绍⼀个张仲景给“建安七⼦”之⼀王仲宣诊病的故事。

在东汉的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张仲景在荆州的⾸府襄阳见到了来投靠刘表的王仲宣,刘表当时是荆州的最⾼长官“刺史”,因治理有⽅,全国各地来投奔刘表的贤达成百上千。

当时王仲宣年⽅⼆⼗⼀岁,张仲景⼀见到他就说:你看起来有病,可能在你四⼗岁时眉⽑先脱落,眉落半年后会有性命之忧。

我给你⼀个⽅⼦叫“五⽯汤”,服了这个⽅⼦就可以免除你将来的疾病。

陈明主讲中医脾胃病经验方(二)

陈明主讲中医脾胃病经验方(二)

3、寒热错杂痞多为胃热脾寒相互错杂于中焦胃脘所致。

临床特点:胃脘疼痛或腹痛,不敢食凉,大便稀溏,不能食补。

舌红苔黄,或舌苔黄白相间。

用半夏泻心汤或黄连汤加减。

(半夏泻心汤用于胃热痛,黄连汤用于腹痛,胃痛剧烈的可加良附丸)半夏泻心汤使用技巧:1、寒热错杂表现(上火又恶食凉)2、胃脘不适或嘈杂(痞、满、痛)3、大便溏泄(一日一次或数次不等)4、舌红苔白,或舌苔黄白相间(1)病例:张某某,女39岁,北京大兴人,2011年7月13日初诊:胃痛一年余,每日疼痛。

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恶食凉,口干口苦,食欲差。

舌黄,脉沉滑。

处方:法半夏10g,干姜6g,黄连6g,黄芩10g,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15g,木香10g,砂仁10g,霍苏梗各10g,焦三仙各10g。

7剂,水煎服。

2011年8月3日二诊:服上方期间胃痛一次,为食粘玉米所发,口干苦,小腿凉,背酸痛。

舌薄黄,脉弦细。

处方:法半夏10g,干姜10g,黄连10g,黄芩10g,党参10g,炙甘草3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木香10g,砂仁10g,焦三仙各10g。

7剂。

2011年8月10日三诊:本周胃未痛,食欲可,大便日一行,口苦消,仍口干,上方去厚朴,加白术10g,7剂。

2011年9月21日四诊:述胃痛一直未发,大便非常规律。

转治手脚发凉。

黄连汤:黄连10g,干姜10g,半夏10-15g,桂枝10g,党参10g,炙甘草3-6g,大枣4g。

治腹痛为主。

主治:上热下寒(胃中有热、腹中有寒)之胃脘痛,或伴呕吐,舌红苔白或舌苔黄白相间。

黄连汤是治疗腹痛、胃痛的良方,但前提是寒热错杂型的,表现为上热下寒,如腹痛,喜温喜按,恶心呕吐,不敢食凉,食则疼痛加重并大便溏稀,可伴口舌生疮,口干口苦,反酸嘈杂,舌苔黄。

本方目前多用于急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神经性呕吐、消化道溃疡等属于上热下寒的。

(2)病例:刘某某,41岁安徽人。

2017年11月11日就诊。

陈明教授7则验案!会用麻黄汤.多治6种病.简单好用

陈明教授7则验案!会用麻黄汤.多治6种病.简单好用

陈明教授7则验案!会用麻黄汤.多治6种病.简单好用陈明教授7则验案!会用麻黄汤.多治6种病.简单好用!小师妹华医世界图*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陈明教授说:“麻黄汤是疏通营卫的方剂,是开宣肺气的方剂,是提壶揭盖第一方。

麻黄汤不唯用于伤寒外感,而更多则是治疗内伤杂病,其作用根基乃在于“提壶揭盖”一法,适用于多种窍机不利所致病证。

”那么麻黄汤在临床如何应用?今天小师妹将陈明教授,临床应用麻黄汤经验分享给大家,同时分享陈明教授7则验案,一个推荐方,供临床优秀的中医师参考学习,临床用麻黄汤治疗疾病种类又扩大了。

专家介绍陈明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学术带头人;师从于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伤寒论研究大家刘渡舟教授。

NO·01一麻黄汤简介01麻黄汤证条文和麻黄汤方陈明教授认为,《伤寒论》最具代表性的麻黄汤证条文是第35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汤方: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伤寒论》中所说的太阳病伤寒证也不仅仅只为外感风寒所起。

仲景所云太阳病由外感邪气引发,只是举例而言。

诸凡外感或内伤,只要邪气壅滞营卫之气,导致营卫不和者,所发即为太阳病,故太阳病有外感太阳病,亦有内伤太阳病。

02麻黄汤证定位病机:营卫凝闭;肺气郁闭病症:发热恶寒——卫气凝闭疼痛诸症——营气凝闭无汗而喘——肺气郁闭脉象:阴阳俱紧——营卫凝闭在营卫凝闭或者肺气郁闭时就可用麻黄汤,肺气郁闭不仅仅只咳喘,很多症都可以出现。

03麻黄和桂枝解析陈教授解释了麻黄和桂枝在麻黄汤中的作用。

方中麻黄、桂枝都具有祛风散寒解表的功效,但并不是只有这一个功效。

陈明 伤寒论 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陈明(课堂PPT)

陈明 伤寒论 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陈明(课堂PPT)
13
(五)水痞
由水饮停胃所致,因胃中有水饮,临床表现 为胃堵而有振水音,喜食干燥之品,恶食 稀粥或饮水,舌苔白滑或白腻。
用《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14
(五)水痞
《伤寒论》第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 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茯苓甘草湯方
茯苓二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一兩(炙) 生薑三兩 (切)
用半夏泻心汤治之。
11
(三)寒热错杂痞
原文149条: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 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複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 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 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 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方
半夏半升(洗) 黃芩 乾薑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黃連 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心火不得下降而嵌顿于胃;肝火犯胃气聚不降。 ❖ 临床表现:心下痞满,按之濡软。常伴心烦,口
渴,溲赤甚或便秘,面生痤疮,口臭等,舌红苔 黄,脉数或关脉浮。 ❖ 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合小陷胸汤。
7
(二)热痞
原文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脈關上浮者,大黃黃 連瀉心湯主之。
❖ 大黃黃連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 上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
泄泻等。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
在上,则生嗔胀。” ❖ 脾胃病常见病证:胃脘堵闷(心下痞);胃脘疼痛;脘腹
胀满;烧心反酸;呕恶呃逆;泄泻便秘(大便不调)。
3
一、心下痞(胃堵)
心下,指胃脘。心下痞,是指胃脘部的满闷堵 塞,按之柔软不痛的病证。
心下痞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脾胃疾患,可见于各 种胃炎、胃溃疡的胀满,或有恶心, 打嗝,大便不爽等伴症。

陈明教授著作连载之:《伤寒论》中的治病防病智慧·23

陈明教授著作连载之:《伤寒论》中的治病防病智慧·23

陈明教授著作连载之:《伤寒论》中的治病防病智慧·23《伤寒论》中的治寒方(2)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上一讲我们介绍了温补脾胃阳气的方剂,中医说肾是先天之本,如果先天之本出现了虚寒,我们该怎么办呢?这里我谈一下温补肾阳的方剂。

肾阳虚都是哪些表现呢?如果你有下列一些情况,你的肾阳可能已经不足了。

1、入冬后,感觉很怕冷,不那么抗寒,晚上睡觉前如果不用热水好好泡脚,很长时间手脚都不得暖和,甚至需要穿上袜子睡觉;2、脐部受凉后容易发生腹泻;3、有时候有些腰痛,尤其是腰骶部,参加体力劳动或者性生活稍微多些的时候加重;4、小便次数多,尤其是夜里要起来好几次,大便经常不成形;5、有些嗜睡,尤其是春夏两个季节,天稍微暖和点就昏昏欲睡。

或看电视头一粘沙发就呼呼入睡,而到真正睡觉时又反而睡不着。

这些都是肾阳虚弱的表现,肾阳不足,脏腑的机能就会随之衰减,人也就衰老的快,《伤寒论》对此用四逆汤治疗。

四逆汤【组成】生附子、干姜、炙甘草【治证】《伤寒论》用于治疗少阴虚寒证少阴虚寒证就是由肾阳虚衰引起的全身虚寒病症【病症表现】1.常表现为手脚、甚至四肢发凉,或冷如冰,犹如赤脚站在雪地里一般(《伤寒论》原文称作“四肢厥逆”,四逆汤就是治疗四肢厥逆的,故名四逆汤),恶寒怕冷2.大便往往是不成形的,甚至经常腹泻3.还有部分病人伴有出冷汗,脉象非常的微弱4.精神萎靡不振,《伤寒论》称作“但欲寐”,就是极度没有精神,眼皮抬不开,躺在床上似睡非睡,似醒非醒,是脏腑机能衰弱的表现。

《伤寒论》中所说的这些情况,有一些属于心衰、肾衰、休克的状态。

这些状态较为紧急,治疗应迅速的大补阳气,才能令手脚、四肢回暖,挽救病人的生命。

中医称作“回阳救逆”。

回阳救逆,必须使用四逆汤这些有附子、干姜的方剂,而且须用生附子,才能迅速大力的回升阳气。

但是毋庸讳言,对于急性心衰、休克的急救,中医门诊上很少能做到,因为这样的病人在普通门诊上根本见不到,一般要到急诊,西药点滴急救治疗,因这样给药速度快。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30集讲稿记录

陈明《经典里的中医智慧》30集讲稿记录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医学博士陈明。

是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委员、秘书,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研究《伤寒论》三十余载,发表了“《伤寒论》治略与兵法三十六计”、“《伤寒论》课程教学法探讨”等学术论文60 余篇,主编出版《中医四大经典临证指要》系列著作、《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等学术专著9 部。

陈明教授主讲《经典里的中医智慧》,长30集的《伤寒论》导读。

授深入浅出、举重若轻,在录制时已获得众多现场观众以及同事们的好评,如果能完整的看下来,将会对中医有更加系统、准确的认识。

第1讲《伤寒论》概述:六经与辨证论治伤寒论是中医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典著作。

大家都知道中医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还有后世的《温病条辨》。

《伤寒论》在这四大经典里头,是非常占重要位置的本本著作。

中医看病不管是谁,没有说不用《伤寒论》的方子的。

所以到现在1800多年了,伤寒论后世叫做《经方》到目前为止临床上我们每天还要使。

而且疗效特别好。

所以学中医的,你不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伤寒论》都是必修的。

开始本科出来研究生。

《伤寒论》的作者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

张仲景是东汉人,大概生活中公元150--219年,按这个算他活了69岁。

在东汉已经是高寿了。

非常懂得养生的一个人。

从公元170年到185年之间发生了五次大的瘟疫。

那时候人寿命很短。

什么叫伤寒呢,不是说感受寒了,它包括伤风感冒。

但这个寒,它的意思比较宽,它是指整个邪,所有的外邪,从外面来的邪气,当然这里面有:风、寒、暑、湿、燥、火,包括瘟疫。

瘟疫,中医叫做疫疬之气。

凡是从外来的,我们都叫做伤寒了。

《伤寒论》既适用一般的外感病的治疗,也适合于瘟疫的治疗。

包括2003年的非典和现在的甲流。

为什么后世把《伤寒论》看得这么重视?第一,它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并融到伤寒论中,而且加以临床实践。

伤寒论中对脾胃生理病理的认识及处方治法

伤寒论中对脾胃生理病理的认识及处方治法

伤寒论中对脾胃生理病理的认识及处方治法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1对脾胃生理的认识1.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而脾胃则是元气之本。

命门真阳虽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是人由胚胎生长发育成人的原动力,但既生之后,人体的生长发育,一切生理活动,全靠脾胃水谷精气的维持,故《内经》有“人受气于谷”和“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的定论。

先天禀赋再足,若没有后天脾胃的充养,就难以维持生命。

因此,在既生之后的生命活动中,脾胃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2.脾升是升降运动的关键:人体是一个“小宇宙”。

在这个“小宇宙”中,与自然界一样存在生生不息的升降浮沉运动。

而在人体内的升降浮沉运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脾胃的升清降浊。

在脾胃的升降问题上,万氏指出,脾升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关键。

认为前人所谓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胃气,就是指脾的升发之气。

如果脾气不能升发,反而下陷,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五脏六腑失养,元气就会匮乏和消沉,生机也就不能活跃如常,而发生种种病变。

这就是李东垣提出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依据,而升发脾胃阳气,也就成为李氏《脾胃论》的理论核心。

但是,万氏对李氏独重脾升之论,认为不够全面,因为在人体升降浮沉的生理活动中,脾升和胃降相辅相成,是必须并重而未可偏执的,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只不过脾升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已。

2对脾胃病理的认识1.气火关系失调:人体生命活动全靠气来维持,气足则健康,气虚则病作,故《内经》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

而气虚病作的关键则在于脾胃中气受到损伤。

李东垣创立阴火说,其基本论点即“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首次把《内经》“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的理论引申到脾胃气虚与阴火产生的关系中来。

但是,李氏却未能把脾胃气虚与阴火随生的机理阐述明白,而只是一再强调“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其生发之气”、“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脾胃虚则火邪乘之而生大热”等等。

陈明-伤寒论-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陈明

陈明-伤寒论-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陈明
皮,破,別煮取汁) ❖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
,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第九页,共44页。
(三)寒热错杂痞
脾寒胃热相错杂的心下痞,病人一方面有脾寒表现,一 方面又有胃热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心下痞,胃中灼热,但又不敢食凉,长期便 溏,食凉则溏甚,或有呕、噫、嗳气,舌苔白腻或黄 腻,或黄白相间者。
用张锡纯先生的活络效灵丹加味。
第二十二页,共44页。
三、脘腹胀满
这里所说的脘腹胀满,包括了胃脘胀、腹 胀、脘腹皆胀,统括了消化系疾病的诸多以 胀满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依余之临床体会, 将脾胃病以胀为主的见证分为以下几方面辨 证治疗。
第二十三页,共44页。
(一)湿胀
因脾虚湿困而致。脾主腹,喜燥恶湿,湿困中焦 脾胃,气机不运,发为腹胀,或脘腹皆胀。
临床表现为食后胃脘堵闷或胀满,以至于患者不敢多食,舌 苔薄腻者。用自拟加味二陈汤。
第十二页,共44页。
(五)水痞
由水饮停胃所致,因胃中有水饮,临床表现为胃 堵而有振水音,喜食干燥之品,恶食稀粥或饮 水,舌苔白滑或白腻。
用《伤寒论》茯苓甘草汤。
第十三页,共44页。
(五)水痞 《伤寒论》第356: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
治脾胃病力推平胃散,加减变化,运用神奇。其云: 一切伤食脾胃病,痞胀呕哕不能食,吞酸恶心并噫气,平胃苍
术草陈皮。
快膈枳术痰苓半,伤谷二芽缩神曲,肉滞山查面莱菔,滞热芩连柏大宜。 我的导师刘渡舟先生治疗脾胃病,使用平胃散的几率也非常高,只要见舌苔
白厚腻,几乎都用,其加减也基本上是按照《医宗金鉴》加减法。
用木香调气饮合丁香柿蒂汤。用于胃寒呃逆。伴胸 脘胀满者,合越鞠丸;兼嘈杂吞酸,合左金丸; 兼呕,加竹茹;胃脘不适,合二陈汤。

?陈明讲伤寒②

?陈明讲伤寒②

陈明讲伤寒②陈明讲伤寒②黄连阿胶汤由什么组成呢?共五味药物。

方子中主用黄连配伍黄芩以清心火;阿胶是由驴皮熬制而成,为血肉有情之品,能够大补真阴;鸡子黄即生鸡蛋黄,也是血肉有情之品,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取用时磕破鸡蛋,将内容物倒入碗中,再用勺子将蛋黄挑出,打碎搅匀备用;芍药用白芍,在这里起双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白芍可以养阴,帮助阿胶、鸡子黄滋肾阴。

另一方面,白芍性寒,可以帮助黄连、黄芩清心火。

另外,这里的芍药还有哪些功效呢?白芍,微酸、微寒,养血柔肝,敛阴止汗,缓急止痛。

白芍——当归,补血养血,用于血虚、贫血病症。

白芍——柴胡,疏肝气,养肝血,用于肝气郁滞,爱生气,闷闷欲哭,喜叹息。

白芍——桂枝,调和营卫,敛阴止汗,用于自汗出,出汗后怕风、怕冷。

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用于各种疼痛,特别是急性腹痛、头痛,小腿抽筋、妇女痛经等。

栀子豉汤用来治疗心中懊恼,反复颠倒的一种症状。

这种情况是虚烦不得眠,这个虚烦不是说体内虚,而是这个邪气是无形的。

患者会感到特别烦,而且不得眠,睡不着,若病情加剧者,还会加重的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心中懊恼指那种莫可名状的这种烦燥。

在张仲景看来,这种情况其实是热淤到胸膈了,就是说胸里边有热,这里边有两个重要的脏器,一个是心脏,一个是肺脏,心是管藏神的,即人的整个情绪活动,尽管全身五脏六腑都参与情绪管理,但是总头是心,肺有主气,这一热就可以把肺气弄得很涌滞,这种人就会出现胸闷,甚至胸中就像窒息一样出不来气,有烦燥这种感觉,严重的就会导致他心中皆痛,所以这些都是热邪扰于胸膈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就是用栀子豉汤。

不过一定是要特别心烦的人才要用这样的药,一般的心烦通过自我调节就可以了。

如果调节不过来,就得用药来控制。

栀子豉汤有栀子和豆豉这两味药。

栀子能引三焦之热屈曲下行,三焦之热就是全身上下的热,栀子能把身体各个部位的热都清掉。

栀子有开郁的作用,所以它治郁热比较好,就是指一个人由生闷气导致的这种火热火燎的状态。

活用《伤寒》五苓散

活用《伤寒》五苓散

活用《伤寒》五苓散陈明教授图*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在《伤寒论》中五苓散凡八见,为苓桂剂的代表方剂。

陈明教授是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秘书长,主要从事《伤寒论》六经辨证规律的研究,重点分3个方面:1.经方治疗常见病、疑难病的研究;2.《伤寒论》六经病证内涵的研究;3.张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基础及指导思想的研究。

今天小师妹总结了陈明教授灵活运用《伤寒论》五苓散治疗上中下三焦如风水、消渴、干燥症、水痞等多种疾病的思想方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叭。

五苓散五苓散证核心病机为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内停,核心症状为小便不利、口渴;方药配伍特点:茯苓、猪苓、泽泻利水于下,桂枝化水于外,白术防水于中。

尽管五苓散证为病在下焦,但水蓄于内,往往影响全身,所以五苓散证之证候上、中、下三焦都可以出现。

水蓄于下,则见小便不利、少腹满;水亏于上,则见消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水扰于中,脾胃升降紊乱,则可见心下痞、霍乱等病证。

陈明教授认为,五苓散证水蓄于内,往往影响全身,上、中、下三焦证候皆可见。

以五苓散治风水、消渴、干燥症、水痞、汗出异常、脑积水等均应收效。

1. 五苓散治疗风水(急性肾炎)患者:中年女性现病史:外感寒邪5d后,突发全身水肿,面部为甚,小便不利,尿如茶色,恶寒发热,无汗,腰酸沉,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检查:小便常规化验,尿蛋白+++,并有大量红细胞。

患者坚拒住院,强烈要求中药治疗。

诊断:风水(急性肾炎),此太阳经邪气循经内入太阳之腑,气化失常,表里俱病。

方药:处以五苓散合麻黄汤,加蝉衣、浮萍、白茅根、车前子等疏风利尿之品。

症状变化:服1剂即汗出,浮肿见消。

服完3剂,小便通利,水肿消去大半。

1周后,水肿全部消退,饮食、大小便正常。

补气、补肾调理1个月,化验小便正常,未有复发。

按:《伤寒论》第74条指出五苓散证之表现是“有表里证”,这是五苓散证临床运用之基本特征。

表,是指太阳经邪气未解,故有脉浮、发热等表证;里,是指邪气循经入腑,障碍膀胱之气化,故见小便不利,少腹胀满,第73条所谓“必苦里急”也。

?陈明讲伤寒①

?陈明讲伤寒①

陈明讲伤寒①陈明讲伤寒①《伤寒论》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很多人都知道医圣张仲景,本书就是他集一生的智慧铸就的经典力作。

112首方剂,每一个都是结合了多方面的经验总结而成的。

中医是如何通过十二经的基础来解释疾病的由表到里由浅入深(例如痛风是足厥阴肝经病故清肝热用龙胆泻肝汤;颈椎病属太阳经用麻黄汤桂枝加葛根汤);辩证论治(例如浅表性胃炎针对寒热症候下药,如幽门螺旋杆菌也是改变菌的生存条件热性体质用寒药寒性体质用热药)。

中医看病是如何利用因势利导的法则帮助病人找到病症的根基的(因势利导例如在上者吐之在下者利之在皮者汗之)。

人生活在自然界里,天人相应,体内的阴阳二气也随着自然界的阴阳的升降而升降、消长而消长,以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若违背了这个规律,如作息不规律、熬夜、疲劳等,就会导致阴阳的升降紊乱,发生许多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往往具有定时发作的时间性的特点,最常见于阴阳二气交接的时间,如午时、子时等最多(例定时发作的晕厥症、半夜磨牙伴面部痤疮的阳明热加清热的石膏知母)。

由年节律日节律来阴阳消长(七天)。

掌控阴阳的枢纽是少阳经。

方用小柴胡汤有七味药物组成:柴胡:(苦、辛、微寒。

归心包络、肝、胆、三焦经。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黄芩(对药柴胡外散主动黄芩内收主静有出有入)、半夏(辛,温。

有毒。

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生姜(对药入胃主降)、人参、大枣、炙甘草(入脾主升)。

可加石菖蒲远志开窍药。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主入肝、胆经。

它有三大功能:一是解热作用(解热用量大古人曾用100克),二是解郁作用(疏通气机舒肝),三是升阳作用(胃下垂脱肛)。

疏达阴阳枢机是小柴胡汤的作用特色。

但有一些人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饮食起居不规律如饮食不节制,过食生冷或煎炒油炸之品,熬夜,或者干脆夜干通宵,白天睡觉,因而患气机郁滞的比较多,气机不行走了,阴阳不转动了,于是动不动就发脾气,急躁易怒,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口苦(晨起苦重热迫胆汁上溢故清胆热属少阳病),或是神情淡漠,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干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经常躲在家里或没人的地方哭,严重的就导致了抑郁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