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基本精神之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基本精神之比较

一、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是两种文化的核心。这两者在性质上并非截然对立,它们在两个文化系统在形态中也不是非此即彼的。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是指中国全部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都是围绕人的社会存在而建立起来的,它不刻意于宗教与神灵的寄托,而是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成。而以海洋文化为主导的思想使古希腊人产生人与自然对立的观念,这就引起他们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畏惧与膜拜.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征服和驾驭自然的雄心。而要驾驭自然,先决条件就是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知识就是力量,因而“爱智”成了希腊人乃至整个西方民族的共同价值取向。在这种条件下.就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主导的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主要体现在中国文化较之世界其他文化更早地摆脱了神的权威的控制。《论语》中多处记载孔子对于神灵的漠视,如“不语乱、力、怪、神”,“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等等。儒家的鬼神观对中国文化中以人为中心的传统形成显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理性精神、客观态度与探求真理的执著。理性精神即“阿波罗精神”是西方精神的核心,它表现为承认客观自然世界的可认知性,在各个领域中对形式逻辑的推论和证明法则的普遍遵从,从科学及学术活动中对概念、范畴的建立和理论的抽象的偏好。对真理的虔诚信念.以及在日常行为方式中的工具和理性原则。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中国古代社会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之上的.重家庭和血缘关系,在“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下。人们

对集体或群体怀有很强的归属感。这样就形成了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有两个维度:一是群体取向.二是他人取向。在群体取向影响下,重视集体利益。如国家和社会利益,个人利益可以忽视.甚至可以牺牲。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公而忘私的境界。在社会秩序上,强调上下、尊卑等人伦规矩,自我受到抑制。因此,中国文化中“自我”意识缺乏或丧失。他人取向是群体取向的伸延.表现在做事情时,首先考虑别人怎么看。这样在人际交往中重视面子和面子功夫,追求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人们见面时常说“你吃饭了吗”“你去哪儿”“天很冷,多穿点”.目的不是要探求对方的隐私。只是想拉近距离。营造一种亲密关系而已。集体主义强调集体的观点、需要、目标,强调社会规范、责任而不是个人享乐,强调集体内部的共同信仰和共同合作。个人的情感依赖于集体,通过对集体的绝对忠诚,人们期盼得到集体的帮助。集体主义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后果。积极方面:中国人谦虚、谨慎,相互合作,讲究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成功之时把功劳归于集体、环境和他人帮助。消极方面:缺乏个人进取精神,缺乏个人竞争意识,缺乏创造精神,过于看重“关系”。个人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是与其他所有人完全不同的、唯一的、特殊的“自然的基本单位”。在个人主义思想中,人们的个人目标优于集体的目标,缺乏对集体的忠诚,集体观念淡漠。在生活中人们更重视“我”而不是“我们”。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有其积极的一面,英美人坦诚、率直、自助、追求个人成就,强调自我价值、自我实现,具有创造精神;其消极方面则是人际关系冷漠,缺少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薄弱。

三、中庸和平与开拓精神

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同原则出发,不可避免地导致中西方文化在民族性格和社会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这便是中国人注重节制、追求和谐与平稳的中庸之道。西方人鼓励竞争、追求功利、崇尚力量的开拓精神。中国的中庸之道有其合理之处,西方的开拓精神有其存在之理由。中国文化从集体主义目标出发,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由此衍生出“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以个体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的西方文化.始终把“利”与“力”看作是健康的价值,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现实功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

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与幸福。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得击败对手。这样就形成了敢拼敢斗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其主要表,一是功利主义的道德原则。西方人大多奉行利己主义的行为准则,对于他们来说,尽可能地趋利避害,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便成为人生的目标。二是强烈的竞争意识。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大原则的确定.商业社会活动中的利益冲突及商品价值的动态性,可以永久依赖的亲族关系的缺乏,这些都给西方造成了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三是对力量的崇拜。与中国文化宣扬的以德服人不同.西方文化中有力量崇拜的传统.西方人在个人竞争或民族战争中都奉行以力服人的强权统治战略。总之,西方人通常把勇敢善战、能以力量征服对手看作最大的美德。

四、内向性与开放性

传统中国在地理上半封闭的隔离机制.自足的农业经济以及强烈的血缘宗族意识铸就了中国人平稳求实的大陆型文化性格。由这一性格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除了中庸和平的思想行为模式外,还表现为求统一、尚传承、重内省、轻开拓的文化心态,从而形成了以自我保存、向心凝聚为宗旨的发展方针和独立自足、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与此相反,有着漫长海岸线并且致力于征服大海的西方民族,由于大自然的磨砺与赐予。由于工商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流通交换.由于早期发展

中得益于高势能外围文化环境的滋养,而形成了开放性的文化。西方文化的开放性,突出地表现在文化接受问题上对外在世界的敞开而非封闭的态度:来者不拒,善于吸收。从个人角度来讲。心态豁达开朗,直来直去.较少阴暗意识,是一种健康自信的心态。通过以上对比分析,不难看出.西方文化以科学精神、个人主义、开拓精神和开放性为特征,中国文化以人文传统、集体主义、中庸和平和内向性为特征。我们不能简单地评价那种文化精神的好坏。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文化一直是连续传承下来,从未出现过断层现象。这表明,中国文化精神有其顽强的生命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丙方精神的局限性。那种永不安定的变动固然有助于文化的更新与发展。但它无法形成新的固定关系和稳定价值,因而不易形成一定的衡态机制,从而使许多新的文化创造难以发展到成熟完美的境界。一些西方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如法国和英国就已经开始高度重视保护自己的文化传统。认识中西方文化基本精神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具有指导意义,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促使交际顺利进行。在文化的交流中。不同文化的兼容与融合则是人类文化精神发展的总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