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合集下载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后习俗水平
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确认的 理性化的伦理原则来判断是非对错, 这一阶段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法律是 为了保护大家的权利而制定的;第二 阶段是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认为 只有基于普遍的伦理原则做出的决定 才是正确的。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
1 2
04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 意义
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指导教育者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 阶段和特点,制定更加符合学生
需求的道德教育内容和方式。
帮助教育者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道 德认知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引
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提醒教育者关注学生的道德判断 能力,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
未来研究的方向与展望
拓展跨文化、跨领域的研 究
深化个体差异的研究
结合神经科学和基因研究
培养道德判断力
研究不同文化、不同领域(如商业、教育 、医疗等)中道德认知的发展和应用。
进一步探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个体差异 的原因、表现和影响,为教育和心理咨询 提供指导。
探究道德认知发展的神经和基因基础,为 深入理解道德认知提供更多依据。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理论背景 • 道德认知发展阶段 •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实践意义 • 结论与展望
01
理论背景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概念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 过程。
它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水平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并提出了道德发 展的三个阶段。
强调了道德认知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思考:
海因茨该不该偷药? 为什么? 海因茨是对的还是错的? 为什么? 海因茨有责任和义务去偷药么? 人们竭尽所能去挽救另一个人的性命是否很重要? 海因茨偷药是违法的。他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 仔细回忆故事中的情景,你认为海因茨最负责任的行为应
该是什么?为什么?
• 研究方法: 两难推理故事 • 研究结果: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 第二, 道德目标的设定不能从实际出发, 不能根据道德主 体的需求来设定, 道德教育缺乏感召力。科尔伯格认为, 道德的发展遵循着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不变的、普遍的顺 序阶段。在一切文化中,除了严重的身心缺陷外, 发展总 是依序向前发展,不能逆退, 也不能逾越。
• 第三,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 把学生看作单纯的受动方, 无视其兴趣和需要, 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立人格, 道德教育所具有的情感性和丰富性就会消失殆尽。在道 德教育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自由意志, 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进步, 即在 教学中, 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 第四, 柯尔伯格的科学性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为我国道 德教育提供了借鉴。柯尔伯格把实证研究植入传统的道 德教育之中, 增强了其科学性, 使道德教育研究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
谢谢欣赏!
水平I-前习俗水平 阶段1: 法律道德
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外力的屈从或逃避惩 罚。他们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成年人来决 定的, 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 缺 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赞成者认为汉斯应该去偷, 否则妻子家的人 会来打他, 反对者认为汉斯不应该去偷, 因为偷东西是违法的, 被抓住就会受到严 厉的惩罚。
柯尔伯格的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人物介绍 研究方法 发展阶段 道德认识发展阶段推移与道德教育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1. 引言1.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简介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是他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该理论主要研究人类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认为道德认知与认知结构的发展密切相关。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人类的道德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主要以避免惩罚和获取奖励为导向,道德取向较为简单。

在传统阶段,个体开始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准则。

而在后传统阶段,个体则能够独立思考和建立自己的道德准则,不仅考虑法律和社会规范,还能够基于普世的道德原则做出决定。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于理解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在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理论也存在一些争议,比如对于是否存在后传统阶段的讨论,以及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是否受到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字数:215】2. 正文2.1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三个层次1. 预传统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主要受到外部权威和规则的约束,道德观念主要是基于惩罚和奖励的。

个体的道德判断往往是出于对权威的顺从或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行动,缺乏自我思考和价值观念的建立。

2. 传统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社会规则的重要性,道德观念更多地围绕着维护社会秩序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展开。

个体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标准,但仍然受到传统的规则和习俗的束缚,无法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地分析道德问题。

3. 后传统道德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超越传统的道德框架,开始注重普遍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建立。

个体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道德问题,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并能够独立地做出道德判断。

个体在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不受传统规则和权威的束缚,作出符合良知和普遍原则的道德选择。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关于人类道德思维和行为发展的理论。

该理论主张,道德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们经历着不同的阶段,从而逐步形成道德意识和行为方式。

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个体情感和认知上的变化,还涉及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该理论对个体如何认知道德、行为起到指导作用,对于教育、道德教化和管理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阶段、影响因素和启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反思。

首先,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包括三个阶段: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主要关注自身需要和利益,没有意识到社会角色和道德责任。

在传统阶段,个体意识到了社会和集体意识,遵守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权威规定。

在后传统阶段,个体开始自主思考,产生独立思考和道德判断。

这三个阶段代表了人类道德意识和思维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代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

其次,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因素需要考虑到个体自身成长经历和社会环境。

个体成长经历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等因素。

社会环境包括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因素。

一个人的道德理念的形成,需要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个体自身成长经历起着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作用。

在个体自身成长经历方面,家庭教育是最为基础和重要的环节。

父母的道德教育和行为是孩子认知和学习道德的先导。

学校教育也是有重要作用的,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可以了解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此外,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也对个体道德的认知和习惯产生巨大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形成了不同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方式。

最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为如何培养好的文明公民和领导者,提供了重要启示。

首先需要建立社会道德规范和公正法制,强制执行遵守道德准则的行为。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个体道德认知和行为进行培养和引导。

此外,也需要重视文化交流和交融,促进地区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公民素质,形成健康有序的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 -- 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中的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识获得过程的重要理论。

而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则着眼于个体道德判断和道德决策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对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部分:认知发展理论的概述认知发展理论是一种描述人类思维能力的理论,主要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过程。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人类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这些阶段代表了人类认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第二部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原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在皮亚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主要研究人类道德判断和道德决策的发展过程。

他的理论将人类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外在的奖罚和社会规则。

他们的道德观念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意识,主要以避免惩罚和获得奖励为导向。

在传统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社会规则和法律的重要性,并遵守这些规则。

他们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社会对于行为的评价和社会规范,个体关注道德义务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在后传统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超越了传统的社会规范,开始基于道德原则和个人价值观。

他们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影响,关注正义和人权等道德价值。

第三部分: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应用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人类道德发展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涵盖教育、心理咨询、组织管理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领域,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为其提供相应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他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儿童到成年人的道德思维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

该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前传统层次、传统层次和后传统层次。

在前传统层次,儿童的道德思维主要是基于对权威的顺从和避免惩罚。

他们的道德判断主要是基于外部规则和权威的命令,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在这个层次,道德观念是非常简单和单一的,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避免惩罚。

随着儿童的发展,他们逐渐进入传统层次。

在这个层次,儿童开始关注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感受。

他们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并试图遵守这些规范。

他们的道德判断开始基于公正和合作,他们会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和需要。

然而,在这个层次,他们的道德判断还是相对简单和表面的,缺乏对道德冲突的深入思考。

儿童进入后传统层次,他们的道德思维变得更加复杂和成熟。

在这个层次,个体开始关注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并能够进行抽象和理论上的思考。

他们能够考虑到不同的道德观点和利益冲突,并能够找到平衡和解决的方法。

他们的道德判断不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更注重道德原则和伦理价值。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道德思维方式和判断依据。

这个过程是逐渐的,需要个体在实践中不断地接触和思考道德问题。

同时,个体的道德思维发展也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会对个体的道德判断产生影响。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培养良好道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逐渐发展出更加成熟和复杂的道德思维。

教育者可以通过情境模拟、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儿童思考和解决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决策能力。

此外,教育者还应该提供正面的道德榜样和引导,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了道德思维的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道德认知发展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anceKohlberg,1927-1987)。

他继承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经过30多年的研究,创立了较完美的理论体系,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

该理论源自本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并提出道德能力发展阶段的思想。

尔后,皮亚杰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儿童道德判断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以公正观念发展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但由于太过于理论化而被人忽视。

直到50年代,科尔伯格面对战后的学校道德问题,深入进行系统实证研究,并实施不同的德育实验,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科氏出生于美国,早年是一所私立中学的优秀生,战前在一艘运送犹太人难民的船上当副机械师。

1952年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后又攻读博士学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皮亚杰20多年前的著作《儿童道德判断》,激起了他致力探讨当时出现的极其尖锐的德育问题的强烈愿望,并立即进行研究。

经过5年工作,他以充分的材料再证和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完成了博士论文。

但很意外的是,论文评价虽高但外界反映冷淡,这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的决心。

经过约16年的研究,考察比较了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尤其是对美国75名儿童进行的近16年的跟踪道德发展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实证材料,同时他又从理论上对以往的学校德育理论进行认真的重新研究和评比,批判了美德袋的文化传递理论只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方法,肯定了以发展道德认知能力为主体的杜威进步主义德育思想,提出了他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尔后的近20年中他继续研究探讨,不断修改完善,直到1981年他把近30年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编辑为《道德发展哲学》、《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时,仍对道德判断力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定义进行修订,反映了他治学严谨和理论体系的深化。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是20世纪后期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一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被称为道德发展理论。

该理论描述了人类在道德决策和行为中的认知发展过程。

本文将对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理论概述劳伦斯·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是一种认知构建的过程,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经历着不同的道德思考阶段。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两个阶段,总共有六个道德发展阶段。

这些阶段依次为:前传统道德阶段、传统道德阶段和后传统道德阶段。

二、前传统道德阶段1. 个体主义与机械权威主义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考主要基于自己的利益和所受到的权威的规定。

个体主义阶段下的道德决策是基于自己是否能从中获益,而机械权威主义阶段下的道德决策是基于权威的规则是否被违反。

2. 交换与互利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考开始考虑到如何满足他人的需求以及互惠关系的建立。

个体开始关注到交换和利益互惠,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决策。

三、传统道德阶段3. 社会规范维持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关注社会规范和权威的维持。

他们告诉自己应该遵守规则并为社会利益而行动。

个体开始意识到社会秩序和规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4. 社会契约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思考正义和由社会契约形成的规则。

他们开始考虑社会契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道德决策。

四、后传统道德阶段5. 人为权益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关注人权和道德原则的维护。

他们认为道德是基于普遍的人权和原则,并试图通过这些原则来决策和行动。

6. 普世原则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考超越了社会规范和个体权益。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一个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儿童在道德认知方面的阶段性发展和道德决策的模式。

这一理论对于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本文将就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阐述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第一,了解儿童道德认知的阶段性发展。

科尔伯格将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传统阶段、传统阶段和后传统阶段。

在前传统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非常简单,往往只根据结果来判断是非好坏;在传统阶段,儿童开始注重社会规则和他人的意义,并遵守这些规则,以符合他人的期望;在后传统阶段,儿童开始通过反思和抽象思维来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基于对儿童道德认知的了解,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来设计相应的道德教育活动。

对于处于前传统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引导他们思考行为的结果来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对于处于传统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规则制定和引导他们明确规则背后的道德价值观;对于处于后传统阶段的儿童,可以通过讨论复杂的道德问题和鼓励他们进行道德反思来促进其道德认知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培养儿童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推理”这一概念,即儿童在面对道德决策时所使用的思维过程。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的道德决策情境中使用不同类型的道德推理。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教育者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的道德决策情境,引导儿童进行道德推理,并帮助他们形成合理的道德判断和决策。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教育者可以运用科尔伯格的理论来设计一系列的情境问题,让儿童参与讨论和决策。

通过参与这些情境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儿童可以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同时,在讨论和决策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提供适当的引导,帮助儿童理解道德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道德价值观。

第三,关注儿童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仅涉及道德认知,还包括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他将道德情感定义为对他人的关怀和关注,将道德价值观定义为对道德问题的价值判断。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描述个体在道德认知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成长。

这一理论将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主要阶段:前传统期、传统期和后传统期。

近年来有学者对科尔伯格的理论进行了重新解读,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新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理论强调个体道德发展的内在过程。

在前传统期,个体的道德判断完全依赖于外部权威和规则。

在传统期,个体开始考虑道德规则的存在和合理性,并逐渐发展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在后传统期,个体的道德判断不仅考虑了规则和权威,还考虑了普遍的原则和价值观。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道德认知发展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重新解读科尔伯格的理论可以发现道德发展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的理论过于强调了阶段之间的线性演变,忽视了个体的道德判断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实际上,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同一阶段的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道德判断和行为。

我们应该在重新解读科尔伯格的理论时注重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复杂和多样的道德判断。

科尔伯格的理论对于道德教育和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根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个体的道德发展是在社会和交互中形成的。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通过提供合适的社会和教育环境来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

在前传统期,教育者可以通过强调规则和权威来帮助个体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

在传统期,教育者可以鼓励个体思考和探索道德价值观,并帮助他们形成独立的道德判断。

在后传统期,教育者应该引导个体深入思考关于普遍原则和价值观的问题,帮助他们形成更加成熟和全面的道德判断。

科尔伯格的理论还提醒我们要关注道德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

不同个体在道德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偏好和倾向。

教育者和研究者应该尊重个体的道德差异,并在教育和研究中考虑到个体的多样性。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个体的需求,促进其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对于我们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过程以及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些新的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年级:2011级学号:11211016 姓名:陈中华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摘要]科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模式: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道德发展这个概念,不同的心理学流派从道德的多维视角阐释了各自的新理论。

当代心理学界中影响较大的学派主要有两个,即精神分析学派和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心理学派自皮亚杰后,劳伦斯·科尔伯格(1927—1987)便成为其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

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及两种道德教育模式,即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在研究科尔伯格的理论中,可从中获得诸多对改革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有益启示。

一、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要科尔伯格致力于儿童道德判断力发展的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基础,道德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道德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的,儿童道德判断水平发展是有阶段性的;道德发展的本质动机在于寻求社会接受和自我实现,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式科尔伯格从杜威的道德哲学和道德心理学中得到启发,并在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儿童道德的发展,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模式,把儿童的道德判断概括为三个水平,细分为六个阶段,即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体系。

这一体系提示了道德观念从认知的低级形式到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在道德教育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1.前习俗水平。

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是纯然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惩罚或赢得奖赏而服从权威和权威规定的规则。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对文化规则中的是非善恶观念十分敏感,其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或自身的利害关系。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及启示1. 引言1.1 背景介绍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于1958年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在道德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阶段。

这一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

科尔伯格的理论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的六个阶段,从最初简单的直觉判断到后来的自我认知和原则性判断,这些阶段描述了个体在道德认知上的逐渐成熟和发展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也需要不断重新解读和应用。

理解科尔伯格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过程,指导我们在实践中更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培养。

重新解读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于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和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一个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时代,科尔伯格的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1.2 研究意义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了解个体道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重新解读和探讨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发展的机制,从而为道德教育和道德冲突处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科尔伯格理论的重新解读也有助于我们对更广泛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比较和升华,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本研究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重新解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道德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为促进个体的道德发展和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进行重新解读,探讨其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实际意义和启示。

通过对科尔伯格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我们旨在深入理解道德认知发展的本质规律,为道德教育和个体道德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方法。

我们还希望能够揭示科尔伯格理论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启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思考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在1969年提出的一种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这一理论通过描述个体道德认知发展的各个阶段,揭示了道德判断和决策形成的内在规律。

本文将对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进行深入探讨,探究其对当代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意义。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存在着三个主要的道德发展阶段:前传统道德阶段、传统道德阶段和后传统道德阶段。

在前传统道德阶段,个体主要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做出相应的道德判断和决策。

在传统道德阶段,个体开始接受社会对于道德规范的约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原则。

在后传统道德阶段,个体会对于道德规范的合理性展开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立的道德判断。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道德思考和道德决策。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也对社会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规则,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忽略了文化差异对于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

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可能会有所不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探讨。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没有考虑到个体情感因素对于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

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不仅受到理性思考的影响,也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而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情感因素的研究相对欠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道德认知发展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anceKohlberg,1927-1987)。

他继承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经过30多年的研究,创立了较完美的理论体系,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

该理论源自本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

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并提出道德能力发展阶段的思想。

尔后,皮亚杰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儿童道德判断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以公正观念发展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但由于太过于理论化而被人忽视。

直到50年代,科尔伯格面对战后的学校道德问题,深入进行系统实证研究,并实施不同的德育实验,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科氏出生于美国,早年是一所私立中学的优秀生,战前在一艘运送犹太人难民的船上当副机械师。

1952年考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后又攻读博士学位。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皮亚杰20多年前的著作《儿童道德判断》,激起了他致力探讨当时出现的极其尖锐的德育问题的强烈愿望,并立即进行研究。

经过5年工作,他以充分的材料再证和发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完成了博士论文。

但很意外的是,论文评价虽高但外界反映冷淡,这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研究的决心。

经过约16年的研究,考察比较了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道德发展和道德教育,进行了广泛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尤其是对美国75名儿童进行的近16年的跟踪道德发展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实证材料,同时他又从理论上对以往的学校德育理论进行认真的重新研究和评比,批判了美德袋的文化传递理论只是把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的方法,肯定了以发展道德认知能力为主体的杜威进步主义德育思想,提出了他的完整理论体系。

在尔后的近20年中他继续研究探讨,不断修改完善,直到1981年他把近30年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编辑为《道德发展哲学》、《道德发展心理学》、《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时,仍对道德判断力发展的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定义进行修订,反映了他治学严谨和理论体系的深化。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推理理论对教育旳启示
问题1:究竟什么是道德(不同文化背景 可能有不同旳含义)
问题2:教师对不同年级旳水平旳学生应 怎样进行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后习俗水平(能摆脱外在原因,着重根据个人自愿 选择旳原则进行道德判断,即根据内心旳一套原则 进行道德推理,它们可能与社会规则一致,也可能 不一致),在这一水平,社会规则成为大多数行为 旳基础,当社会规则与内心旳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 人们旳内心准则往往占上风。极少人到达这一水平。
阶段1:服从和处罚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旳成果,以为受赞 扬旳行为就是好旳,受处罚旳行为就是坏旳
阶段2:朴素旳利己主义定向
小朋友评估行为旳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旳 要求和利益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水平二:习俗水平:内化了社会规则(根据行为是 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别人愿望进行道 德判断,他们遵守那些他们以为正确旳规则)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观点 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旳道德发
展理论,把小朋友旳道德发展看成是整 个认知发展旳一部分,以为小朋友旳道 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识旳发展过程。 研究措施:两难故事法 规律:三水平六阶段
柯尔伯格旳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 水平一:前习俗水平:以自我为中心旳道德推理水 平(根据行为旳直接后果和本身旳利害关系判断好 坏是非)
阶段3:好孩子定向
小朋友以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别人 愿望旳行为是好旳,不然就是坏旳(他们旳推理受 众人旳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旳定向
小朋友以为,正确旳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 权威,维护社会秩序,不然就是错误旳(他们已经 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旳主要性)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Kohlberg’s 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人类道德领域发展的理论。

科尔伯格的理论以研究儿童和青少年道德思维为出发点,但也可以应用于成年人的道德发展。

科尔伯格的理论基于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道德思维是在认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转变的。

科尔伯格将人类的道德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这些阶段按照道德思维的复杂度和普遍性进行排序。

1. 前社会化阶段(Preconventional Level):这一阶段的道德思维主要由一些基本的规则和奖罚机制驱动。

在第一阶段,儿童会表现出对违反规定的惩罚的敏感性。

在第二阶段,儿童会考虑行为的利益和回报对自己的影响。

2. 社会契约与个人对立阶段(Conventional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的道德思维开始从道德规则中脱离,转向考虑法律和社会的秩序和权威。

在第三阶段,个人会始终遵守法律规定。

在第四阶段,个人开始考虑社会利益和组织的维持。

这时个人追求的是社会责任感和秩序。

3. 自身道德原则阶段(Postconventional, Autonomous, or Principled Level):在这一阶段,个体开始思考个人的道德原则和人权。

在第五阶段,个体会考虑到社会权益与法律冲突时如何平衡。

在第六阶段,个体会考虑到道德的普遍原则,并将其应用于法律和伦理决策中。

值得注意的是,科尔伯格的理论并不是线性的,并且个人可以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

个人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线性的过程。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者可以通过了解个体的道德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三水平与六阶段?阶段顺序命名基本特征?第一级水平前习俗水平由外在要求判断道德价值?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服从规则以及避免惩罚?第二阶段工具性利己定向遵从习惯以获得奖赏?第二级水平习俗水平以他人期待和维持传统秩序判断道德价值?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遵从陈规避免他人不赞成不喜欢?第四阶段权威和维护秩序定向遵从权威避免受到惩罚?第三级水平后习俗水平以剞劂守约行使权力履行义务判断道德价值?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遵从社会契约维护公共利益?第六阶段良心活原则定向遵从良心原则避免自我责备欢迎点评谢谢观赏
思想来源
• 在当代心理学界,对道德发展这个概念各持不同 的见解。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学派,一个是弗洛依 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另一个是皮亚杰的认知心理 学派。柯尔伯格可以称为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 的继承人。皮亚杰的观点的影响,正是柯尔伯格 的学说的思想来源。他这一理论是基于皮亚杰的 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但是他在研究 中发现,道德发展不是只有两级水平,而应改由 多个水平,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 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
进行道德判断)(10-15岁)
•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
•赞成:他只不过是做了好丈夫应该
•凡是取悦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 做的事。
人愿望的行为都是好的,否则就是 •反对:他这样做会给家庭带来苦恼
坏的。
和丧失名誉。
•第四阶段: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 向 •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 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 错误的。
赞成:法律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 反对:不论情况多么危险,总不能 采取偷的手段
赞成:尊重生命,保存生命的原则 高于一切。 反对:别人是否也想他妻子一样据 需这药,考虑所有人生命的价值。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道德发展理论。

该理论基于孟子、庄子、亚里士多德、康德、尼采等哲学家的道德思想,通过对道德判断和行为发展的研究,揭示了人类道德认知的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道德认知水平。

科尔伯格将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包含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这六个阶段分别是:服从与惩罚、个人利益、社会规范维持、社会契约、道德原则、普世道德原则。

在第一阶段,即服从与惩罚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基于外在的权威和惩罚,他们认为正确与错误是由权威决定的。

在第二阶段,即个人利益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自己的利益,他们认为合理与否取决于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进入第三阶段,即社会规范维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考虑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意见,他们认为道德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社会规范和他人的评价。

然而,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仍然是基于外在的规则和他人的期望。

当个体进入第四阶段,即社会契约阶段时,他们的道德判断开始考虑社会契约和法律的约束。

个体认为道德的正确与否取决于社会契约和法律的规定。

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意识到社会规范是通过协商和共识形成的,他们开始考虑公平、权利和义务等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逐渐进入第五阶段,即道德原则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不再仅仅依赖于外在的规则和法律,而是基于内在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个体开始考虑公正、人权和尊重等普遍适用的道德原则。

个体进入第六阶段,即普世道德原则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道德判断基于普世的道德原则和伦理价值,他们关注人类共同的利益和全球公平正义。

个体在这个阶段具有高度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基本观点
1. 1 柯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的理解
柯尔伯格深受杜威特别是皮亚杰的认知论和道德论的影响, 认为道德的发展依赖于个人认知能力的
发展, 他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个体的道德判断与其逻辑运算之间存在有一定的相关( r= 0. 6~ 0.
7)。

一个人
的逻辑阶段决定了他所能达到的道德阶段的限度。

在道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乃个体的道德认知能力。

在柯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发展,既不象生物的发展那样是其固有本性的一种自然展现的过程,也不是
通过外部的灌输和奖惩而直接内化的结果, 而是儿童自身同环境交互作用下使自己的道德经验不断结构
化的过程。

可见,在如何理解道德发展这一问题上,柯尔伯格重视道德认知的发展而非道德行为表现的变
迁,重视道德经验胜过重视道德环境。

1. 2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的分期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如同智慧的发展一样,存在着一种恒定不变的发展顺序,其历程可分为三种
水平和六个阶段,依次进行,不能紊乱或倒置。

且这种发展顺序在不同文化条件下具有普遍性。

这是柯尔
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核心。

现对三种水平和六个阶段作一具体介绍。

1. 2. 1 前世俗水平( Preconventional Level)
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

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 儿童们遵守规范, 但尚未形成自己
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 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 而是由外在
的要求而定。

它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惩罚和服从为取向( Punishment- obedience Orientat ion) 的阶段。

儿童的道德观念来自对
行为后果好坏的判断,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 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

第二阶段: 以功用和相对为取向( Instrumental- relat ivist Orientation) 的阶段。

儿童的道德观念来自对
自己需欲的满足或偶尔来自对他人需欲的满足,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那些可以满足个人的需求, 有时也可
第14 卷第 1 期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 ol. 14. No . 1
2001 年3 月Journal o f Shao yang College Mar. 2001以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 并认为对的只是相对的。

1. 2. 2 世俗水平( Convent ional Level)
这一水平出现在小学中年级以上,一直到青年、成年。

其主要特点是儿童着眼于满足社会的希望和要
求,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持社会传统的秩序。

它包括两个阶段:
第三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取向( Interpresonal- Concordance Orientation) 的阶段。

儿童的道德观念来自
于助人或取悦他人, 认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或习俗的观点是正确的, 在进行道德评价时, 总是考虑到他人及
社会对一个/ 好孩子0的期望和要求。

第四阶段: 以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为取向( Authority and Social Order- Maintaining Orientat ion )的阶
段。

儿童的道德观念来自尊重权威,遵从社会准则和社会秩序, 认为尽自己的义务、对权威表示尊重和维
护既定的社会秩序就是正确的。

1. 2. 3 后世俗水平( Postconventional Level)
这一水平的主要特点是儿童的道德己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 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出现
的年龄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之后。

它包括两个阶段:
第五阶段: 以社会契约与法律为取向( Social- Cont ract Legal ist ic Orientation)的阶段。

儿童的道德观念
来自遵守契约和法律,并认为这是基于对绝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理性考虑,当它不适于社会时应该修
正。

第六阶段: 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为取向( 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 Orientation)的阶段。

儿童的道德观念
诉诸于良知,印证于宇宙的普遍原则, 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

不仅认识到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也领悟到不
是所有的社会都能实现完美的原则。

由上可见,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中前两个阶段注重个体, 把个人得失作为裁定道
德是非的手段, 中间两个阶段从注重个体转向注重社会组织的成员, 是非是根据对社会期望的顺从程度和
社会组织的维护程度来决定。

最后两个阶段则是从体系内的观点向超越体系的观点转变, 是非由社会契
约、普遍的道德原则来决定。

这样,一层一层往前推进,构成了一个递进的层级系统。

1. 3 柯尔伯格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
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柯尔伯格和他的追随者相继提出了/ 小组讨论模式0和/ 公正社区模式0。

所谓
/ 小组讨论模式0是指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情境, 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方式, 教师循循善诱, 启发引导学生对道
德故事情境中冲突性权利与义务作出是非判断,去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

此法既是一种道德教育的方法,
也是柯尔伯格论证其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最主要的依据。

/ 公正社区模式0是指学校主要通过道德讨论、
同辈人的压力和学生的社区意识来促进他们的思想行为变化。

此外,柯尔伯格还倡导/ 隐性课程0, 指的是
学校、家庭和社区机构要形成道德原则水平高的道德氛围,广泛提供儿童和青少年参与各种社会角色承担
的机会,使他们在这样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

无论是/ 小组讨论模式0, 还是/ 公正社区模式0, 抑
或/ 隐性课程0, 其共同点就是反对道德灌输, 强调个体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

2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改进我国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几点启示
2. 1 从柯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的理解来看,道德发展依赖于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因此, 道德发展的引
导机制,既不是道德情感,也不是道德行为,而是道德认识,其核心是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

从这一命题出
发,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就是要发展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即道德认知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 在谈到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时,一定要突破传统的/ 道德认识0观,这种观
念把道德认知等同于对既定社会规范的认知,其结果势必把理解和消化这些社会规范作为德育的主要任
务,导致德育的知识化现象。

2. 2 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与孤立的行为片断相应的
道德观念总和。

从这一命题出发,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改变或重建一个人的整个思想面貌, 而不
仅是去校正个别的零碎的行为片断。

要达到这一要求,切入点是重建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观念, 特别是儿
童和青少年的公正判断能力。

第 1 期王昌善贺青梅: 试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改进我国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67 2. 3 从柯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的分期来看,了解道德发展每一个阶段的特点, 是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的前
提,只有根据这些特点循序渐进地施教,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4 柯尔伯格在道德教育方法上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当树立德育立体观,反对外在的道德灌输,强调儿童
和青少年作为德育主体的自主建构。

3 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几点质疑
3. 1 道德的发展固然有赖于道德认知能力的发展,但后者仅是前者发展的基础, 因此,道德认识不是道德
教育的唯一形式。

道德教育有多种开端,每一种开端都可能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我们都可能有过体会,
在很多情况下, 使儿童和青少年处于即情即理、情理交融的道德情境中,也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

至于
一个人的行为的形成和习惯的培养,有的是知而行,有的是行而知,这是众所周知的,其本身是一个亦知亦
行,即知而行,知行合一的过程。

在道德情境中,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习惯的养成过程,道理也是如此。

3. 2 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达到高级水平,是否意味着在道德发展上就一定会达到美德阶段?
3. 3 道德的发展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 是否总是以某种线性的层级模式展开? 还有别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等主编. 现代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 陈琦等主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 责任编辑钱关民)
68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14 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