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

合集下载

挥发油成分

挥发油成分

挥发油成分
挥发油为多种复杂成分的混合物,一种植物中的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

组成挥发油的成分主要有萜类、芳香族、脂肪族及其含氧衍生物等。

1. 萜类化合物: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

它们的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是挥发油芳香气味的主要组成成分。

例如樟脑油中的樟脑(50%),桉叶油中的桉油精(70%)。

2. 芳香族化合物:挥发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多为苯丙素类含氧衍生物,如丁香油中抑菌、镇静作用的丁香酚,桂皮油中的桂皮醛等均属此类。

3. 脂肪族成分:挥发油中的脂肪族成分多为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如鱼腥草挥发油中的癸酰乙醛,亦称鱼腥草素,具有抗菌活性。

此外,挥发油中还含有其他成分,如芥子油、挥发杏仁油、大蒜油、白头翁素等。

总的来说,挥发油成分复杂,且各种成分的含量可能会因植物种类、生长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如需具体了解某一植物的挥发油成分,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相关领域专家。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和挥发油

贴类和挥发油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

开链萜烯分子式具有(C5H8 ) n 通式。

穿心莲、青蒿、龙胆、紫杉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

类别碳原子数异戊二烯单位存在形式数单萜102挥发油倍半萜153挥发油二萜204树脂、苦味素、叶绿素植物醇二倍半255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萜三萜306皂苷、树脂、植物乳汁四萜408植物胡萝卜素多萜~7500~300000>8橡胶、硬橡胶二、单萜单萜类化合物是植物挥发油中沸点较低部分的主要成分,其中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及香气,1.链状单萜2.单环单萜薄荷醇辣薄荷酮3. 双环单萜芍药苷:镇静、镇痛、抗炎。

龙脑:俗称冰片,具有发汗、解痉、止痛等作用樟脑:主要存在于樟树的挥发油中,具有局部刺激和防腐作用,用于神经痛、炎症、跌打损伤。

三、环烯醚萜: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环烯醚萜及其苷类在中药中分布较广,以玄参科、茜草科、唇形科、龙胆科最常见。

环烯醚萜多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的结构,C1-OH为半缩醛羟基,不稳定,因此在植物体内主要以苷的形式存在。

(1) 环烯醚萜苷栀子苷:泻下马鞭草苷:兴奋副交感神经、镇咳4- 去甲基环烯醚萜苷桃叶珊瑚苷是车前草清热、利尿的有效成分。

梓醇是中药地黄降血糖、利尿的有效成分之一。

(2)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苦苷是龙胆、当药、狼芽菜的苦味成分。

理化性质环烯醚萜苷易溶于水、甲醇,可溶于乙醇、丙酮、正丁醇等,难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苷易被酸水解,生成的苷元因具有半缩醛结构,性质活泼,易进一步氧化或聚合而显深色;甚至随水解条件的不同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

中药地黄、玄参等经过干燥或受潮可变黑色,皆因苷类水解的产物氧化聚合所致。

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都能变色。

与皮肤接触可使之变蓝.苷元于冰醋酸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也能产生蓝色沉淀.四.倍半萜 1.开链倍半萜:金合欢醇 2.单环倍半萜:青蒿素 : 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抗疟。

6萜类及挥发油

6萜类及挥发油

萜类1、萜的分类——按分子中异戊二烯单位【(C5H8)n】的数目进行分类,以C原子数为主要区别。

✧单萜(n=2)——①香叶醇(牻牛儿醇):无环;抗菌、驱虫钙盐结晶抗菌虫——②薄荷醇:单环;直接冷冻法,镇痛、止痒、局麻冷冻结晶止麻痛——③冰片:双环;具升华性,发汗、兴奋升华发汗凉兴奋✧倍半萜(n=3)——①金合欢醇(法尼醇):链状;名贵香料——②青蒿素:单环;抗疟——③马桑毒素、莪术醇:双环;治疗精神分裂、抗肿瘤——④环桉醇:三环;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球菌✧二萜(n=4)——①植物醇:无环;维生素E、K1合成原料——②维生素A:单环;鱼肝含量丰富——③穿心莲内脂、银杏内脂:双环;抗菌消炎、治疗心血管疾病——④雷公藤甲/乙素,雷公藤内脂、紫杉醇:三环;抗癌——⑤甜菊苷:四环;甜味剂,致癌2、环烯醚萜苷类——单萜类化合物(1)结构:基本母核---环烯醚萜醇,具半缩醛(性质不稳定)及环戊烷环结构,同时又-C=C-双键结构,醚R-O-R’结构(2)分类:根据环戊烷环是否开裂,分为环烯醚萜苷、裂环环烯醚萜苷。

✧环烯醚萜苷——①C-4有取代基的:栀子(栀子苷、京尼平苷、京尼平苷酸)、鸡屎藤苷②4-去甲基的:地黄(梓醇、梓苷)玄参(玄参苷)✧裂环环烯醚萜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3、性状——多数白色结晶或粉末,极少数液态。

味苦或极苦。

具有旋光性4、溶解性——亲水性化合物5、显色反应——氨基酸显色反应(皮肤变蓝)、乙酸—铜离子显色反应(显蓝色)●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构,其化学性质活泼,易发生氧化聚合,难以得到原始的苷元,同时颜色变深,此为地黄及玄参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变黑的主要原因。

●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氨基酸均可变色。

挥发油1、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萜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芳香族化合物——小分子的苯丙素类衍生物,具有C6-C3骨架,多为酚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其他类化合物2、性状——多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如薁类蓝色,佛手油绿色,桂皮油红棕色——多具浓烈特异性气味,冷却条件下析出结晶,称“析脑”3、挥发性——自然挥发。

6---萜类和挥发油

6---萜类和挥发油

x2 多萜类 倍半萜类 三萜类 二萜类
x2 四萜类
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
MVA
单萜 倍半萜
IPP DMAPP IPP 焦磷酸香叶酯(GPP)(C10) IPP ×2 角沙烯 三萜 焦磷酸金合欢酯 (C30) (FPP)(C15) 甾体类 IPP ×2 类胡萝卜素(C40) 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 (GGPP)(C20) IPP 焦磷酸香叶基金合欢酯 (GFPP)(C25)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利用一种物质在超临界区域形成的流体进 行提取的方法称为超临界流体萃取。
(溶剂提取法的一种形式)
目前最常用的是CO2作为超临界流体进行植 物中一些成分的提取。
(三)冷压法
鲜果皮 压力 油与水 离心 分层
特点:杂质较多 除杂:再进行水蒸气蒸馏, 除去非挥发性成分。
(三)利用结构中特殊官能团进行分离
内酯——碱开环、酸闭环 双键——加成反应 羰基——加成反应
第五节 萜类的生物活性
倍半萜的生物活性:
细胞毒和抗肿瘤活性 驱虫杀虫作用:鹰爪甲素 昆虫拒食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作用 抗疟活性 抗菌活性等

第六节 挥发油Volatile Oils
一、概述(Introduction) (一)挥发油定义: 挥发油又称为精油(essential oils), 具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斑蝥胺 (抗癌)
(三)双环单萜
芍药苷
二、环烯醚萜(iridoids)
(一)环烯醚萜生源合成途径
(GPP)
(若双键加成,则为香茅醛)
臭蚁二醛
(二)环烯醚萜分类
(三)环烯醚萜的理化性质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第六章 萜类和挥发油

三、倍半萜
基本碳架由15个碳原子构成,即3个异戊二 烯单位。
是挥发油高沸程(250℃—280℃)的主要 组分
1、无环倍半萜
洋甘菊
金合欢烯 (甜橙油、玫瑰油、桔子油等精油中)
(用于皂用、洗涤剂香精中和日化香精中)
2、环状倍半萜(单环和双环)
H O O O O O
青蒿素 (抗恶性疟疾)
H H
青蒿
宝塔糖 蛔蒿
青蒿 青蒿素 (抗恶性疟疾)
H H
七、萜类化合物的性质
1、形态 单萜及倍半萜:多为油状液体, 少数为固体结晶 二萜及二倍半萜多为固体结晶 2、味 多具苦味,少数萜具有较强甜 味,如甜菊苷
龙胆苦苷
2、溶解性
亲脂性:易溶于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难溶 于水。 H
碱溶酸沉:具羧基、酚羟基及内酯结构 O O 的萜类。
O
D
E
1、由( )衍生而成的化合物均为萜类 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结构种类虽然非常 复杂,但其基本碳架多具有( )结构 特征。
2、按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数目,即( ) 的多少,可将萜类化合物分成单萜、倍 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
3、薁类成分多存在于 分,呈蓝、紫色。 沸点部
H O O O O O
O O
蒿甲醚
H H
O 青蒿素 (抗恶性疟疾)
第二节 挥发油
一、概述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 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二、分布 主要存在种子植物,尤其是芳香植物中。
芳香植物 有 56 科,约 300种。菊科、芸
3、脂肪族化合物
CH3-(CH2)8-COCH3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和挥发油

4、双环单的有六种,其中四种可 看作由薄荷烷型在不同位置进一步环合而成。其中以蒎烷型和莰 烷型结构最稳定,形成衍生物的数量最多,在植物界以松柏科分 布最为广泛。
蒈 烷 型
8-5
7
蒎烷 型
1
8-6
3
异莰烷 型
5
1-8
8 9
莰烷 型
6-4
守 烷型
葑烷 型
(1) 蒎烷型衍生物 芍药苷(paeoniflorin) 存在于牡丹科植物芍药(Paeonia albiflora)、牡丹(P. suffruticosa) 和紫牡丹(P. delavayi)的根中。对小鼠显示具有镇静、镇痛及抗炎 等作用,另外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抗急性心 肌缺血,抑制血小板凝集及降低血压作用,临床上已试用于冠心 病的治疗。 结构:是蒎烷型单萜衍生物,结构中除含有蒎烷母核和葡萄糖外, 尚有一苯甲酰基及一缩醛结构,因此对于酸和碱都不够稳定。
萜类化合物是中药具有临床疗效的重要有效成分,其生理活性也 多种多样,因而萜类成分的研究一直是比较活跃的领域,亦是寻 找和发现天然活性成分的重要来源。
二、萜类的生源关系
1、经验的异戊二烯规则
提出的依据: A、许多天然的萜类化合物, 如柠檬烯或松节油(含多种萜烯)的蒸气 经氮气稀释后,在低压下通过红热的铂丝网,能获得产率很高的异戊二烯. B、将异戊二烯加热至280度,每两分子的异戊二烯可发生Diels-Alder 反应,聚合生成二戊烯(P220 反应式) C、大多数萜类化合物都可划成若干个异戊二烯单元 但后来发现许多例外,且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也很难找到异戊二烯的存 在,故称为“经验的异戊二烯规则”
OH
OH
艾纳香
l-龙脑

萜类与挥发油

萜类与挥发油

O
CH3
O 大苞雪莲内酯
主产于美洲, 少数产欧洲、 非洲和亚洲, 我国有14种, 除新疆、西藏外, 全国均产。
四、二萜(diterpenoids)
是由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20个碳原子旳化合 物类群。它们是由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衍生而成。
紫杉烷
分布:植物界(广泛),菌类代谢产物,海洋生物。 存在:植物乳汁、树脂中。 化合物举例:紫杉醇、穿心莲内酯、丹参醌、银杏内酯、雷 公藤内酯、甜菊苷等。
14
1
9
2
10 8
3
13
O 4 56 7 11
15
O 12
O
α- 山道年
山道年是强力驱蛔剂,但服 用过量可产生黄视疟毒性, 已被临床淘汰。
从菊科植物茼蒿旳花中提取旳化学物质。可作驱肠虫剂
3、 薁类衍生物
凡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骈合而成旳芳环骨架都称为薁类 (azulenoids)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多具有抑菌、抗肿瘤、杀 虫等生物活性。
β- 金合欢烯
CH2OH 金合欢醇
H3C HO
橙花醇
金合欢烯:又称麝子油烯,存在于枇杷叶、生姜、及洋甘菊 旳挥发油中。金合欢烯有α、β两种构型,其中β体存在于藿 香、啤酒花和生姜挥发油中。 金合欢醇:存在于金合欢花油、橙花油、香茅中。
橙花醇:又称苦橙油醇,具有苹果香,是橙花油中旳主要成 份之一。
2、 环状倍半萜
桃叶珊瑚甙
相传北宋皇祐 五年(1053年)八月,吉安县永和一带, 当年汉将马武领兵伐匈奴,不料兵败被困,军中粮尽水竭, 数万将士众多患“血尿病”,生命危在旦夕。惟有三匹战马 因常啃路上车辙旳无名小草,而幸免此疫。细心旳车夫 发觉此况,便挣扎着往车道中扯来那种无名小草,生嚼吞食,

萜类及挥发油

萜类及挥发油

12
第一节 单萜
单萜---以两分子异戊二烯单元聚合而成的
化合物,碳架通式是C10H16。多是植物挥发油
的组成成分。具有浓郁的香气,常作为化
妆品、食品的原料.
13
分布:
单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在高等植物的分 泌组织(腺体、树脂道等)里,如唇形科、 伞形科、芸香科、樟科、猕猴桃科、龙舌兰 科、漆树科、香荔枝科、天南星科、五加科、 马蔸铃科、橄榄科、藜科、半日花科、菊科、 龙脑香科、杜鹃花科、豆科、牻牛儿苗科、 禾本科、山竹子科、八角科、鸢尾科、樟科、 木兰科、桑科、桃金娘科、茜草科、玄参科 等植物中。
14
单萜类化合物多数是挥发油低沸点部分 (140~180℃)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含氧衍生 物沸点较高(200~230℃),均为挥发油的主 要组成成分,是油中香气来源和活性成分, 也是医药、食品和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有些单萜类化合物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 不具有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性质;还有一些 是昆虫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1
一、萜的含义:
萜类化合物是指一类由甲戊二羟 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多具有2个或2 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衍生而成的 一类化合物。
2
萜类化合物种类很多,多数具有不饱和 键,其烯烃类也称为萜烯。开链萜烯的分子 组成符合通式(C5H8)n,随着分子中碳环数目 的增加,其氢原子数的比例相应减少。萜类 化合物不仅以萜烃形式存在,大多是以各种 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羧酸、酯类及苷 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还有少数则以含氮、 硫的衍生物存在。
42
4.水解性 作为一种苷类成分,苷键容易被酸 或酶水解断键生成苷元和糖。产生的苷元因 具有半缩醛结构,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发 生聚合等反应,故水解后不但难以得到原苷 的苷元,而且还随水解条件(温度、酸的浓 度)的不同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如中 药玄参、地黄、枳实等加工后变黑,就是由 于这类苷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苷元,再聚 合成黑色。植物组织易变黑者,常提示植物 中有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存在。

天然产物化学第6章 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

天然产物化学第6章 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

二.结构分类(环烯醚萜)
4)苷元遇易发生呈色反应:
苷元 + H+
呈色
苷元 + OH -
呈色
苷元 + C=O
呈色
苷元 + 氨基酸 呈色(蓝色)
中药玄参、地黄等炮制过程中变黑就是环烯醚 萜苷类物质水解聚合所起的作用
5)能产生吡喃衍生物的特征性颜色反应。
车叶草苷与Shear试剂(浓盐酸:苯胺 = 1:15) 发生颜色反应,黄色到棕色到深绿色。
但其苦味比当药 苦苷强100倍以上。
R'
橄榄苦苷
HO
O 7
O 11 H COOCH3
4
6 5
3
10
O2
R
9 8
1
O glc
(oleuroprin)和10-羟 基女贞苷(10-
hydroxyligustroside) 只存在木樨科植物 中,具有△8, 9双键, C7被氧化成羧基后
橄 榄 苦 苷 R= H R'= OH 而结合成酯。
• 提出“活性的异戊二烯”假设。
一. 萜类化合物的定义
2.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萜类化合物是经甲戊二羟酸途径(mewalonic acid pathway)衍生的一类化合物,通式为(C5H8 )n 。
HOOC
OH OH
甲戊二羟酸
甲戊二羟酸 焦磷酸异戊烯脂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 焦磷酸二甲基烯丙酯
橙花醇
香茅醇存在于香茅油、玫 瑰油等多种植物的挥发油 中,以左旋体的经济价值 CH2OH 较高。
香茅醇
上述三种萜醇都是玫瑰香 系香料。
OH 芳樟醇
芳樟醇是香叶醇、橙花 醇的同分异构体,左旋 体在香柠檬油中含有, 右旋体则存在于桔油及 素馨花Jasminum grandiflorum的挥发油中。

第十章 萜类(天然药物化学)

第十章 萜类(天然药物化学)

(17)昆虫拒食活性: (18)可作甜味素:甜菜素(滕氏甜昧内酯, phylloduicin)具有蔗糖600~800倍甜度,罗汉 果甜素V(mogroside V)的0.02%水溶液比蔗 糖甜约250倍,可作调味剂。 (19)昆虫保幼激素:如天蚕蛾保幼激素(C18cecropia)、juvabione。 (20)昆虫性引诱剂及昆虫驱避物质:倍半萜丙二 烯酮,对蚂蚁及其他昆虫有驱避作用。
二、萜类化合物的生理活性和分布
(1)抗生育活性;芫花酯甲(yuanhuacin)、芫花酯乙 (yuanhuadin)均为引产药。
(2)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 雷公藤羟内酯(tripdiolide)、鸦胆丁(bruceantin)等。 (3)驱蛔虫和杀虫活性:如驱蛔素(ascaridole),川楝素 (chuanliansu,toosendanin)、土木香内酯 (costunolide)等。
(4)抗疟活性:如青蒿素(arteannuin)、鹰爪甲素 (yingzhaosu A)。 (5)神经系统作用:如治疗神经分裂症的马桑 内酯类化合物。 (6)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如穿心莲内 酯(andrographolide)、穿心莲新苷 (neoandrographolide)、14—去氧穿心莲内酯 (14-deoxyandrographolide)。 (7)抑制血小板凝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免 疫功能:如芍药苷(paeoniflorin)。
第2 节 挥发油

概念:挥发油又称为精油,是存在于植 物中的一类具有芳香气味、可随水蒸汽 蒸馏出来而又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 状成分的总称。
(一)组成与分类
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组分较为复杂,一种挥发油 常常由数百种成分组成。其组分大致可分为一下几类:

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

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

五、含萜类的中药
1.紫杉(红豆杉):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 植物中分离出的具有 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 碱类成分,已用于临 床。
从红豆杉中分出26个紫杉烷型三环二 萜及生物碱。但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仅 为结构中含C-4、C-5和C-20位的环氧丙 烷结构的10余种成分。
2.龙胆:龙胆苦苷是龙胆等中药的苦味成分, 是龙胆草中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酸的有 效成分,在氨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
2.单环倍半萜 青蒿素: 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 抗疟。但水中溶解度差, H3C 后制成二氢青蒿素、青蒿 琥酯钠、蒿甲醚等衍生物 用于临床。
H CH3
O O O O O
H H CH3
青青青
(三) 双萜类 双萜类(diterpenoids)是由4个异戊二烯单 位构成、含2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是高等 植物的普遍成分,它们形成树脂,尤其是针叶 树树脂中的主要部分。在树脂中,它们与苯基 丙烷衍生物,如松醇一起存在,而松醇是木质 素的基本成分。多数双萜烯都呈现有两个或三 个环的环状结构。在无环的双萜烯中叶绿醇是 最重要的组分,它是非常丰富的叶绿素分子的 一部分 。
A B C M J
R1 OH OH OH H OH
R2 H OH OH OH H
R3 H H OH OH OH
(四)三萜类
多为五元环,代表性的三萜类为角鲨烯,它被 认为是许多三萜烯(如乌散烷、齐墩果烷、羽扇 烷)的先质。角鲨烯有微弱香气,在生物体内可 转化为胆固醇。
角鲨烯
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在动物和人体内酶的催化下能氧化 成维生素A1,因此是一种前维生素。
1.直链二萜: 植物醇,与叶绿素分子中的卟啉 (卟啉) 结合 成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曾作为合成维生素E、 K1的原料。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萜类化合物在植物中的作用及其应用萜类化合物考点包括:萜的含义、分类及典型化合物;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单萜: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倍半萜:挥发油中高沸程的主要组成;二萜类:多以树脂、内酯或苷等形式存在,如穿心莲内酯、紫杉醇等。

必考点:萜类化合物萜的含义、分类及典型化合物1、单萜: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无环单萜:牦牛儿醇(香叶醇)单环单萜:薄荷醇-镇痛、止痒、局麻、防腐、杀菌、清凉。

双环单萜:龙脑(冰片),具有升华性。

具备生津止渴、激动、消炎及抗氧化的促进作用。

环烯醚萜:栀子中的栀子苷、京尼平苷;地黄降血糖有效成分梓醇深裂环烯醚萜:极易被酸水解水解显出深色(地黄、玄参炮制变色的原因)2、倍半萜:挥发油中高沸程的主要组成。

链状倍半萜:金合欢醇又称法尼醇。

单环倍半萜:青蒿素:具有过氧结构的倍半萜内酯,抗疟。

双环倍半萜:马桑毒素和羟基马桑毒素-化疗精神分裂症。

薁类:双环倍半萜,莪术-莪术醇,抗肿瘤。

三环倍半萜:环路桉醇-抗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活性。

3、二萜类:多以树脂、内酯或苷等形式存在,如穿心莲内酯、紫杉醇等。

单环二萜:维生素a,主存于鱼肝油中。

双环二萜:银杏内酯是银杏叶及根皮的苦味成分,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穿心莲内酯是穿心莲抗菌消炎的主要成分。

三环二萜:雷公藤甲素、乙素、雷公藤内酯及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从雷公藤中分离出的抗癌活性物质。

昆明山海棠、东北雷公藤(黑蔓)中亦存有。

四环二萜:甜菊苷。

不含萜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1、穿心莲:含有二萜内酯和二萜内酯的苷类。

穿心莲内酯含量最高,为其主要活性成分。

《中国药典》以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为指标成分。

2、青蒿:青蒿素-倍半萜内酯,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化疗具备疗效显著、副作用大的优点。

蒿甲醚不仅就是一种高效率的抗疟药,而且对急性上美感发热存有较好的解热促进作用。

3、龙胆:裂环环烯醚萜苷类:獐牙菜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

龙胆苦苷是龙胆等中药的苦味成分,《中国药典》以龙胆苦苷为指标成分。

天然药物化学萜类和挥发油

天然药物化学萜类和挥发油
精品文档
• 水生植物很少分布有挥发油。 • 某些菌类和苔藓类植物可合成一些(yīxiē)萜类,如斜 卧青 • 霉菌(青霉属decumbens) 合成橙花叔醇。 • 近年来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
精品文档
、萜类的生源学说(xuéshuō)
萜类化合物的生源主要(zhǔyào)有如 下两种观点: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酯乙(yuanhuadin)均为引产药。 (2) 抗白血病、抗肿瘤活性: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
雷公藤羟内酯(tripdiolide)、鸦胆丁(bruceantin) 、 紫杉醇(taxol)等。 (3) 驱蛔虫和杀虫活性:如驱蛔素(ascaridole),川楝素 (chuanliansu,toosendanin)、土木香内酯 (costunolide)等。
精品文档
(四) 卓酚酮类 (troponoides)
卓酚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它们的碳 架不符合异戊二烯定则,具有(jùyǒu)如下的特性: 1. 卓酚酮具有芳香化合物性质, 具有酚的通性,显酸 2. 性,酸性强弱:酚<卓酚酮<羧酸。 3. 2. 分子中的酚羟基(qiǎngjī)易于甲基化,但不易
精品文档
(4) 抗疟活性: 如青蒿素(arteannuin)、鹰爪甲素 (yingzhaosu A)。
(5) 神经系统作用:如治疗神经分裂症的马桑内酯类化 合物。
(6) 抗菌痢和抗钩端螺旋体活性: 如穿心莲内酯 (andrographolide)、穿心莲新甙 (neoandrographolide)、14—去氧穿心莲内酯(14deoxyandrographolide)。
的心β材-崖中柏;素,也称扁 柏(biǎnbǎi)素 (kinokitol),存在于台

(整理)萜类和挥发油

(整理)萜类和挥发油
规划编制单位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2、芳香族小分子化合物多为苯丙素酚类
C.环境影响报告书3、脂肪族小分子化合物
(二)性质
(1)性状多为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具有浓烈的香味,少数有颜色,奥类多显蓝色。“脑”——挥发油在低温下析出的结晶物。滤去析出物的油为脱脑油
贴类和挥发油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基本碳架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开链萜烯分子式具有(C5H8)n通式。穿心莲、青蒿、龙胆、紫杉成分均为萜类化合物。
类别
碳原子数
异戊二烯单位数
存在形式
单萜
10
2
挥发油
倍半萜
15
3
挥发油
二萜
20
4
树脂、苦味素、叶绿素植物醇
二倍半萜
苷易被酸水解,生成的苷元因具有半缩醛结构,性质活泼,易进一步氧化或聚合而显深色;甚至随水解条件的不同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
中药地黄、玄参等经过干燥或受潮可变黑色,皆因苷类水解的产物氧化聚合所致。
(1)非煤矿矿山的建设项目(注:对煤矿建设项目有单独特别规定);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都能变色。与皮肤接触可使之变蓝.苷元于冰醋酸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也能产生蓝色沉淀.
(3)羰基化合物:
A:亚硫酸氢钠:30%亚硫酸氢钠低温短时间振摇提取,有加成物析出,分离,加酸或碱分解,以乙醚提取即可.
B吉拉德试剂:挥发油的乙醚层,回收乙醚后加入试剂的乙醇液,再加入10%醋酸,加热回流.待反应完成,加水稀释,用乙醚萃取.分取水层加酸酸化,再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即可。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结构特征。
萜类和挥发油在化学结构上的差 异导致它们在性质、提取和分离
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
萜类与挥发油的生物合成关系
萜类和挥发油在生物体内都是 由相同的生物前体合成的,即 乙酰CoA。
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通常涉及 多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聚合和修 饰,而挥发油则是通过一系列 酶促反应生成的。
不同生物合成途径导致萜类和 挥发油在生物体内的合成部位、 合成时间和合成量等方面存在 差异。
05
萜类和挥发油的研究进 展
萜类研究进展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研究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探索其在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的合成机制。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
研究萜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多样性,探索其在自然 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
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研究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抗 炎、抗菌等药理作用,以及在植物保护、食 品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
萜类化合物还具有工业应用价值,如 用于生产油漆、橡胶、润滑油等。
日用化工
一些萜类化合物如薄荷醇、柠檬烯等 具有特殊气味和性质,广泛应用于日 用化工领域,如香料、化妆品、食品 添加剂等。
02
挥发油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分类
根据来源和化学成分,挥发油可分为单萜类、倍半萜类、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
医药
某些挥发油成分具有药理活性 ,可用于制备药物,如薄荷油 、丁香油等。
其他
挥发油还可用于日用品、清洁 剂等领域,如香薰蜡烛、空气
清新剂等。
03
萜类与挥发油的关系
萜类与挥发油的化学结构关系
萜类和挥发油都含有碳、氢元素, 且具有较为复杂的化学结构。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和挥发油
能和一般羰基试剂反应;
★ IR特征(3100
cm-1~3200cm-1)
卓酚酮类化合物的分布:
O
真菌的代谢产物
柏科的心材中也含有卓酚酮类化合物。
个以上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结构特征的
化合物。
O
OH
HO
OH
甲戊二羟酸
2、存在形式:
类别
半萜 单萜 倍半萜 二萜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多萜
碳原子数 异戊二烯单位数
存在形式
5
1
10
2
15
3
20
4
25
5
30
6
40
8
~7.5×103至3×105 >8
植物叶 挥发油 挥发油 树脂、苦味素、植物醇、叶绿素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 植物胡萝卜素 橡胶、硬橡胶
(一)无环单萜(acyclic monoterpenoids)
CH2OH H
H CH2OH
oglc H
香橙醇
香叶醇葡萄糖苷
香叶醇(牻牛儿醇) ,玫瑰油、香叶天竺葵油及香茅叶的挥发油中均含有此成分.
混合共存,但以反式柠檬醛为主,具有柠檬香气,为重要的香料。 在香茅油中可达70%~85%,山鸡椒、橘子油中均有大量存在。
二、 单萜(monoterpenoids)
★定义:基本碳架由10个碳原子,即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萜类
化合物。
★分布:高等植物的腺体、油室及树脂道等分泌组织内
昆虫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海洋生物中
★特点:单萜,尤其含氧衍生物多具有较强的香气和生物活性,
多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单萜苷类不具有挥发性)。
单萜的分类
前述有些萜类化合物的基本碳架不符合异 戊二烯法则或其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数不是5的 倍数,则是因为其在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生异 构化或产生脱羧降解反应所致。

第6章 萜类和挥发油 03 萜类的理化性质及挥发油的概述

第6章 萜类和挥发油 03 萜类的理化性质及挥发油的概述

天然药物化学第6章萜类和挥发油第3讲萜类的理化性质及挥发油的概述预备知识01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02挥发油由哪些萜类化合物组成学习目标01•了解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02•掌握挥发油的定义及通性(一) 萜类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形态味旋光溶解度•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脱氢反应•分子重排反应•形态:•单萜、倍半萜多为油状液体、少数为固体,具有特殊香气。

•随分子量和双键的增加,官能基团的增多,化合物的挥发性降低,熔点和沸点相应增高,可采用分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

•二萜和二倍半萜多为结晶性固体。

•味:•萜类化合物多具有苦味,又称苦味素。

•旋光和折光性:•大多数萜类具有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且多有异构体存在。

•溶解度:•萜类化合物亲脂性强,易溶于醇及脂溶性有机溶剂。

具内酯结构的萜类化合物能溶于碱水,酸化后,又重新析出,此性质可用于具内酯结构的萜类的分离与纯化。

•萜类对高热、光和酸碱较为敏感, 在提取分离时应注意。

•加成反应含有双键和醛,酮等羰基的萜类化合物,可与某些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用来测定分子中双键的位置,醛酮合成等。

常用氧化剂:臭氧、铬酐(三氧化铬)、四醋酸铅、高锰酸钾、二氧化硒等。

•脱氢反应脱氢反应中,环萜的碳架转变为芳香烃类衍生物,反应通常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用铂黑或钯做催化剂进行。

•分子重排反应在萜类化合物中,特别是双环萜在发生加成、消除或亲核性取代反应时,常常发生碳架的改变,产生Wagner-Meerwein重排。

(二)挥发油的概述•定义:•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常温下能挥发,少数与糖结合成苷。

•中草药中主要存在种子植物中,尤其是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等植物。

挥发油的生物活性•生物活性•挥发油多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驱风、健胃、解热、镇痛、抗菌消炎作用。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和挥发油
+
NaOH
注:倍半萜内酯在酸、碱处理时易发生结构重排,二萜类易聚合成树脂。
3. 吸附法: 用于苷类的提取
利用有机物可被活性炭或大孔树脂吸附的性 质,水洗除糖,再用醇水洗脱萜苷 (1)活性炭吸附法:如桃叶珊瑚苷
(2)大孔树脂吸附法:甜菊苷(stevioside)
药材
CaCO 3 H 2O
水提液
活性炭吸附
(CH3) 2-CH-CH2-CH2OH (CH 3)2-CH-CH 2-CH 2-O-N=O + HCl
亚硝酸异戊酯
HCl Cl NO NH N NO
Cl-N=O
亚硝酰氯(Tilden 试剂)
不饱和萜类的分 离与鉴定
氯化亚硝基衍生物(蓝~绿色)
亚硝基胺类结晶
(2)环化加成:Diels-Alder反应—— 共轭双烯萜的鉴定
5 10 15
通式(C5H8)n
n=1 n=2 n=3
存在
植物叶 挥发油 挥发油
二萜diterpenoid
20
n=4
n=5 n=6
树脂、苦味质
海绵、微生物 皂苷、树脂
二倍半萜sesterterpenoid 25 三萜triterpenoid 30
四萜tetraterpenoid
多聚萜polyterpenoid
内酯、不饱和双键(Cl-N=O)、羰基(Girard试剂)等
例:鄂北贝母中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的提取与分离 应用硅胶柱层析分离方法,以石油醚-乙酸乙酯系统洗脱,从 非生物碱部位成功地分离到18个对映-贝壳杉烷型(ent-kaurane) 二萜及其二聚体。
R2 CH2OH H 3C H 3C R3 H 3C COOH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萜类和挥发油

萜类和挥发油

2021/4/9
3
一、萜的含义和分类
萜类化合物常常根据分子结构中异戊二烯单位 的数目进行分类,如单萜、倍半萜、二萜等,同时 再根据各萜类分子结构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的多少, 进一步分为链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四环 萜等,例如链状二萜、单环二萜、双环二萜、三环 二萜、四环二萜。萜类多数是含氧衍生物,所以萜 类化合物又可分为醇、醛、酮、羧酸、酯及苷等萜 类。
类化合物在生源上是由焦磷酸香叶基金合欢酯
(geranylfarnesyl pyrophosphate, GFPP)衍生而成,多为结
构复杂的多环性化合物。与其它各萜类化合物相比,数量少,
分布在洋齿植物,植物病原菌,海洋生物海绵、地衣及昆虫
分泌物中。呋喃海绵素-3是从海绵动物中得到的含呋喃环的
链状二倍半萜。
(artesunate),用于临床。鹰爪甲素(yingzhaosu)是从草
药鹰爪Artemisia annua根中分离出的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
化合物,对鼠疟原虫的生长有强的抑制作用。
OH OH
OO
OO
O
O
O
O
O
O
O
青蒿素
C H3O
青蒿素甲醚
鹰爪甲素
Artemisinin 2021/4/9
Artemether
O
OH 4-去 甲 环 烯 醚 萜
7
O 11
6
54
9O 8
10
OH
裂环内酯环烯醚萜
11
二、萜类的结构类型及代表性化合物
环烯醚萜苷类 环烯醚萜类成分多以苷的形式存在,以 10个碳的环烯醚萜苷占多数,其结构上C1羟基多与葡 萄糖形成苷,且大多为单糖苷;C11有的氧化成羧酸, 并可形成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倍半萜类化合物多按其结构中的碳环数目分类, 可分为无环(开链)、单环、双环、三环及四环 等结构种类。 CH3 CH3 1.开链倍半萜
H3C HO CH2OH 金金金植 橙橙植
金合欢醇存在于金合欢花油、橙花油、香茅中 金合欢醇存在于金合欢花油、橙花油、香茅中。 存在于金合欢花油 橙花醇又称苦橙油醇 具有苹果香, 橙花油中的 又称苦橙油醇, 橙花醇又称苦橙油醇,具有苹果香,是橙花油中的 主要成分之一。 主要成分之一。
1.直链二萜: 植物醇,与叶绿素分子中的卟啉 (卟啉) 结合 成酯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曾作为合成维生素E、 K1的原料。
CH2OH
植植植
2.单环二萜:维生素A
CH2OH
维生素A1
动物生长所必须的,人体缺乏它,会导致夜盲 症。食物中含胡罗卜素,可以在体内分解为维生 素A,胡罗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
二、萜类化合物的分类:
类别 碳原子数 异戊二烯单位数 存在形式 单萜 10 2 挥发油 倍半萜 15 3 挥发油 二萜 20 4 树脂、苦味素、叶绿素植物醇 二倍半萜 25 5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 三萜 30 6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 四萜 40 8 植物胡萝卜素 多萜 ~7×103~3×105 >8 橡胶、硬橡胶
O HOH2C H O glc
梓醇
②裂环环烯醚萜苷 其苷元结构特点为C7-C8处断键成裂环状态。 裂环环烯醚萜苷在龙胆科、睡菜科、忍冬科、 木犀科等植物中分布较广,在龙胆科的龙胆 属及獐牙菜属分布更为普遍。 龙胆苦苷 龙胆碱
O O O O
N H3
O O glc N
龙 胆 苦 苷 在 龙 胆 ( Gentiana scabra ) 、 当 药 ( Swertia pseudochinensis )及獐牙菜(青叶 胆)(Swerte mileensis)等植物中均有存在, 是龙胆的主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味极苦,将 苦 其稀释至1:12000的水溶液,仍有显著苦味。龙 胆苦苷在氨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
四、 提取分离
环烯醚萜苷类亲水性较强,性质不太稳定,所 以一般在室温或较低温度下提取及处理提取液。 常选用水、甲醇、乙醇、稀丙酮等作溶剂,并用 CaCO3或Ba(OH)2抑制酶的活性并中和植物中的 有机酸。提取液经减压浓缩后,可转溶于水中, 除去水不溶性杂质,再用石油醚脱脂,再用正丁 醇萃取减压回收正丁醇,即得粗苷。或过活性炭 和大孔树脂,水及稀醇依次洗脱除杂,再用适度 的醇洗脱得总苷。
A B C M J
R1 OH OH OH H OH
R2 H OH OH OH H
R3 H H OH OH OH
(四)三萜类
多为五元环,代表性的三萜类为角鲨烯,它被 认为是许多三萜烯(如乌散烷、齐墩果烷、羽扇 烷)的先质。角鲨烯有微弱香气,在生物体内可 转化为胆固醇。
角鲨烯
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在动物和人体内酶的催化下能氧化 成维生素A1,因此是一种前维生素。
五、含萜类的中药
1.紫杉(红豆杉):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 植物中分离出的具有 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 碱类成分,已用于临 床。
从红豆杉中分出26个紫杉烷型三环二 萜及生物碱。但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仅 为结构中含C-4、C-5和C-20位的环氧丙 烷结构的10余种成分。
2.龙胆:龙胆苦苷是龙胆等中药的苦味成分, 是龙胆草中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酸的有 效成分,在氨的作用下可转化成龙胆碱。
一、化学组成 1、萜类: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2、芳香族小分子化合物,多为苯丙素酚 类。 3、脂肪族小分子化合物。
栀子苷存在于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中,栀子苷为主要成分,与栀子的清热泻火及 治疗肾炎水肿作用有一定的关系,且有一定泻 下作用,其苷元京尼平(genipin)具有显著 的促进胆汁分泌活性。
COOCH3
O HOH2C O glc 栀子苷
OH
H O
梓醇是地黄(Rehmannia 梓醇 glutinosa)降血糖的有效 成分,并有较好的利尿及 迟缓性泻下作用。
ⅳ.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 能变色。游离的苷元遇氨基酸并加热,即产 生深红色至蓝色,最后生成蓝色沉淀。因此, 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 ⅴ.苷元溶于冰醋酸溶液中,加少量铜离子, 加热,显蓝色。
(二)倍半萜: 倍半萜类(sesquiterpenoids)的基本碳 架由15个碳原子构成,即3个异戊二烯单位,大 多与单萜类共存于植物挥发油内,是挥发油高沸 程(250℃—280℃)的主要组分,也有低沸点的 固体。倍半萜的含氧衍生物多有较强的香气和生 物活性,倍半萜活性一般强于单萜,是医药、食 品、化妆品工业的重要原料。
三.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性状:大多为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味 苦。 2.溶解性:萜类化合物难溶于水,溶于甲醇、 乙醇、易溶解于乙醚,氯仿,乙酸乙酯等亲 脂性有机溶剂。 3.旋光性:大多数具加成反应: 如与卤化氢加成反应: 柠檬烯与氯化氢在冰醋酸中进行加成反应, 柠檬烯与氯化氢在冰醋酸中进行加成反应,反应 完毕加入冰水即析出柠檬烯二氢氯化物的结晶固 体。
第八章 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
学习目标: 1.掌握萜类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2.熟悉环烯醚萜(苷)的结构和性质。 3.掌握挥发油的组成、理化性质及提取 分离方法。 4.熟悉挥发油化学常数的含义。 5.熟悉紫杉中所含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生 物活性。 6.熟悉龙胆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及提取分离方法。
重点:萜的定义和分类,萜的理化性质, 环烯醚萜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挥发 油的组成、性质、提取分离方法。 难点:环烯醚萜的结构、硅胶硝酸银色谱。
+
Al2O3 150 ~ 160 oC 异异异 α-蒎 烯
HCOOH
+
O HC O
重重
O C H 水水 O
OH
Cr2O3
/ 强强强强强
丙丙 樟脑
O
此外,还有一些显色反应:苷易被酸水解,生成 的苷元因具有半缩醛结构,性质活泼,易进一步 氧化或聚合而显深色;甚至随水解条件的不同产 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中药地黄、玄参等经过 干燥或受潮可变黑色,皆因苷类水解的产物氧化 聚合所致。其检识方法为与酚类和胺类呈现各种 颜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红色至蓝色;与皮肤接 触可使之变蓝;于冰醋酸中加少量铜离子加热也 能产生蓝色沉淀等。
辣薄荷酮
桉油精
O
O
O
(3)双环单萜 芍药苷是芍药( Paeonia albiflora )根中 的蒎烷单萜苷,在芍药中还有白芍药苷、新芍药 苷、苯甲酰芍药苷等结构类似的苷,多具有镇静、 镇痛、抗炎活性。
glc C O O O O O OH
芍药苷
龙脑即中药冰片,又称“樟醇”,是樟脑的还原 产物。龙脑是白色片状结晶,有升华性。不但有发 汗、兴奋、镇痉和防止腐蚀等作用,还有显著的抗 氧功能,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 良药苏冰滴丸的主要成分就是冰片。此外,它还是 香料工业的主要原料。
6
5
1
4 3 2
7 8
10
9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根据其环戊烷环是否裂环, 可分为两大类: ①环烯醚萜苷类 其苷元结构特点为C1多连羟基 C 多连羟基,并多成苷,且 多为β-D-葡萄糖苷,常有双键存在,一般为 △3(4),C5、C6、C7有时连羟基,C8多连甲基或 羟甲基或羟基,C7-8有时具环氧醚结构。
2.单环倍半萜 青蒿素: 倍半萜内酯过氧化物, 抗疟。但水中溶解度差, H3C 后制成二氢青蒿素、青蒿 琥酯钠、蒿甲醚等衍生物 用于临床。
H CH3
O O O O O
H H CH3
青青青
(三) 双萜类 双萜类(diterpenoids)是由4个异戊二烯单 位构成、含2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 是高等 植物的普遍成分,它们形成树脂,尤其是针叶 树树脂中的主要部分。在树脂中,它们与苯基 丙烷衍生物,如松醇一起存在,而松醇是木质 素的基本成分。多数双萜烯都呈现有两个或三 个环的环状结构。在无环的双萜烯中叶绿醇是 最重要的组分,它是非常丰富的叶绿素分子的 一部分 。
3.双环二萜: 以含氧衍生物为主。多为右松脂烷和松香烷型, 是合成聚酯或聚酰胺类塑料的原料。 二萜内酯是一类活性很强的成分。银杏内酯 是银杏叶及根皮的苦味成分,是治疗心脑血管疾 病的主要有效成分。
H R1 O O O H R2 R3 O O OH
O
O
银杏内酯 银杏内酯 银杏内酯 银杏内酯 银杏内酯
CHO H
H
CH O
香叶醇也叫牻牛儿醇,玫瑰油、香叶天竺葵 油中均含有此成分,与香橙醇互为几何异构体 与香橙醇互为几何异构体. 与香橙醇互为几何异构体 都是香料工业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牻牛儿醇
CH2OH H
香橙醇
H CH2OH
(2)单环单萜 ) 常见的化合物有: 常见的化合物有: 柠檬烯 薄荷酮
环烯醚萜的理化性质
ⅰ.环烯醚萜苷和裂环环烯醚萜苷大多数为白色结 晶体或粉末,多具有旋光性, 味苦。 ⅱ.环烯醚萜苷类易溶于水和甲醇, 可溶于乙醇、 丙酮和正丁醇,难溶于氯仿、乙醚和苯等亲脂 性有机溶剂。 ⅲ.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生成的苷元为半缩醛结 构,其化学性质活泼,容易进一步聚合, 难以 得到结晶苷元。
(1)无环单萜(acyclic monoterpenoid) )无环单萜( ) 常见的三种类型
月桂烷型 薰衣草烷型 艾蒿烷型
代表化合物有柠檬醛和香叶醇 柠檬醛存在于植物的挥发油中,其中在柠檬 草油、川桂叶油和樟叶油中含量较高,多在70% 以上。有一对顺反异构体,反式的称为α型,顺 式的称为β型。它们通常混合共存,但以反式柠 檬醛为主。 α型柠檬醛 β型柠檬醛 型柠檬醛 型柠檬醛
第一节 萜类
一、萜的含义: 萜类化合物是一类由甲戊二羟酸衍生 而成,基本碳架具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异戊 二烯单位结构特征的化合物。开链萜烯分 子式具有(C5H8)n通式。萜类化合物多 数具有双键、共轭双键、甲基、偕二甲基 等。许多是含氧衍生物,如醇、酮、醛、 酸、酯及苷,其次还有含氮的衍生物,少 量含硫的衍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