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古村落的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皖南古村落的风格
纲要:(1)简单介绍徽文化以及徽文化对古村落发展的影响。
(2)从黟县的西递村来看徽州古村落的布局及其建筑风格。
(3)谈谈自己对古村落建筑风格的看法和体会以及对古建筑以后发展的认识。
一、徽文化简介以及徽文化对古村落发展的影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置歙县,晋改称新安郡,隋朝改置歙州,北宋徽宗年间改称徽州,直至清朝匀为郡、州、府治所在地,故称“徽州府”。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徽州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
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徽文化对古村落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古村落就是徽文化的一个缩影,从一个古村落中就
可以看到整个徽州的文化。徽商的兴起和称雄对徽州古村落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批的徽商在外经营买卖,获取的大部分钱财都用于建造住房上面,也由于徽商的特殊性,于是就有了高高的马头墙,封闭的庭院,深深的巷道,厚实的围墙,这一切都出于防护的作用考虑。因为在徽州,男子成年在外经商,而家中又藏有许多家财,所以建房子不得不考虑防盗的功能。此外新安理学对徽派建筑的影响也是极其大的,徽州古村落大都是比较封闭的,而且大部分都是聚族而居。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
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作为设计和实施者,江南民间的“徽州帮”匠师对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其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在装饰方面,大都采用砖、木、石雕工艺,如砖雕的门罩,石雕的漏窗,木雕的窗棂、楹柱等,使整个建筑精美如诗。作为一个传统建筑流派,徽派建筑融古雅、简洁、富丽为一体,它至今仍保持着独有的艺术风采。
二、桃花源里看徽州
西递建于北宋元丰年间,距今9?0余年,占地16公倾。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美称。村中有明清胡文光刺史坊1座,尚存明清民居300余幢,其中保存十分完好的有124幢,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西递村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
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西递村是一处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该村源于公元11世纪,发展
鼎盛于14-19世纪。20世纪初,随着我国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西递村的发展也日趋缓慢。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村落原始形态保存完好,始终保持着历史发展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现保存的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均已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西递村被国家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单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并通过了专家评估考察。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民居建筑群特色
(1)村落选址布局特色:
西递村依山傍水,同自然融为一体。古村落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
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村落选址建设,注重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取得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体现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
(2)水、街、巷空间和村落空间特色:
西递村以敬爱堂、追慕堂为中心,沿前边溪、后边溪呈带状西递村以敬爱堂、追慕堂为中心
,沿前边溪、后边溪呈带状道,构成村落主要道路骨架。四十多条保存完好的古巷弄幅射全村。在敬爱堂、追慕堂、胡文光刺史牌楼等公共建筑前均留有小型广场。大街小巷均采用“黟县青”石板铺设,路两侧砌有排水明沟,街巷空间时而封闭,时而开敞,有着丰富的天际线;住宅大多临水而建,具有很强的亲水特性。精雕细刻的入口门楼,高耸的马头山墙,曲折的墙面,不同形状的石雕漏窗,街头巷尾的石凳、水井,跨以水溪的石板桥,依旧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有风貌。
(3)地方传统建筑特色:
西递村的古建筑是徽州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①平面布局与建筑特色。
传统古民居的基本单元一般为三开间、内向的方形或长方形,其平面虽方整却不呆板,紧凑
而不显局促,经过精心组合的空间格局统一而又变化灵活,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之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自由,形成有二进、三进、四合多种形式的住宅。
民居建筑基本结构是采用抬梁或穿斗的人字形坡顶,外墙围护结构,采用山墙隔离。底部用
黟县青条石做基础,顶部做迭落形或凸弧形,用青瓦做蝶,端部形似马头。墙面出于防盗安全的需要,对外窗户很小,多以黟县青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大门均用黟县青石做框,上部镶嵌门罩,多砖石或历史场景为题,各有寓意。
②民居园林特色。
西递民居庭院大都置于前庭,也有的庭院置于楼两侧或房后。庭院设置灵活,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巧妙运用造园手法,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巧与因借,在即步可吟的庭园胜景中
充满诗情画意。民居院落善于利用漏窗、门洞、隔扇、建筑、花木等划分、组合空间,创造出通透疏朗,层次错迭,隐约迷离的效果,用以表达多重的意境,引发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使之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启示。
三、我对徽州古村落的看法和体会及对徽派古建筑发展的认识。
现存徽州文化,是现存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现存的徽州文化的艺术的、高档次的、充实着
非常丰富的中华古文化的、非常了不起的财富,徽州文化来源于徽州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古村落文化则是现存徽州文化的缩影。皖南古村落已被列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
文明和世界文明不可多得的瑰宝。古村落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和艺术魅力展示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