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墓葬的特点及演变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演进与传承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的演进与传承中国古代墓葬文化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它的演进与传承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延续,也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古代墓葬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和传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墓葬文化的起源古代墓葬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那时候的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生死与自然规律不可避免的结合了。
于是人们开始挖掘坑穴,以此来进行葬礼,这就是原始墓葬。
原始墓葬同时还与人们的信仰有关,比如说,生命队列、尊重、消灾等等原始的信仰体系,都与墓葬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古代墓葬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
二、墓葬文化的发展1. 青铜时代的墓葬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艺的发展,墓葬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
青铜时代的墓葬文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青铜时代的墓葬往往是设置在高低不平的山峦之间,以此来营造严峻的墓园环境,为后人留下了较为完整的古代墓葬文化。
2. 春秋、战国时代的墓葬文化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墓葬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时代的推进,从地穴式的墓葬到墓室的形式逐渐演变。
墓葬的结构得到了巨大的改变,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盗墓贼,于是为了防止水渠的侵袭,中国人开始利用湖水开凿远景墓。
3. 隋朝、唐朝时期的墓葬文化隋唐时期的墓葬文化在中国古代墓葬演化以及文化传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这个时期,墓葬文化大规模的被广泛应用。
墓葬的样式、布局、墓道、墓室等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变,甚至还附有壁画、画像石、瓷器等陪葬品,这使得墓葬文化更加繁荣兴盛。
三、墓葬文化的特点1. 尊重节俭中国墓葬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尊重人的尊严和节俭。
我们可以从中国墓葬文化的主题以及墓葬的规模中看出这一点。
中国古代的墓葬往往不是太大,因为那可能会被认为是浪费财富和资源。
2. 适应自然中国墓葬文化适应自然的特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墓葬的规模和位置设置上,中国人会选择比较高的山峦,或靠近母亲的大地,尊重大自然美好。
试述古代陵墓的特点
试述古代陵墓的特点古代陵墓是古代君主或贵族的墓葬,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这些陵墓不仅代表着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也是古代文化和艺术的杰作。
下面将从陵墓的规模、结构、装饰和意义等方面,详细解释古代陵墓的特点。
古代陵墓的规模往往非常庞大。
古代君主或贵族地位崇高,因此他们的陵墓也需要体现出其特殊的地位。
这些陵墓通常占地面积较大,有的甚至延伸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顷。
例如,中国明代的明十三陵群就包括十三座陵墓,占地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
这种庞大的规模不仅显示了统治者的权力和财富,也体现了其对永恒生命和死后世界的追求。
古代陵墓的结构通常非常复杂。
古代君主或贵族的陵墓往往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墓室、神道、祭祀区和陪葬品区等。
墓室是陵墓的核心部分,用于安放陵主的遗体和陪葬品。
神道是连接陵门和墓室的通道,象征着通往死后世界的桥梁。
祭祀区是用于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供人们祭拜陵主。
陪葬品区则是用来安放陵主生前使用的器物、文物和财宝等。
这种复杂的结构不仅展示了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死后世界的信仰和追求。
古代陵墓的装饰也非常讲究,充满了艺术和文化的元素。
陵墓的建筑通常采用独特的风格和造型,如中国明代的陵墓常采用宝塔形式的建筑。
陵墓的墙壁和门窗上常常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和浮雕,描绘着统治者的功绩和生平事迹。
陵墓内部的墓室和祭祀区也常常装饰着金碧辉煌的宝座、神像和壁画等。
这些装饰不仅增添了陵墓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念。
古代陵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陵墓不仅是统治者的永恒安息之所,也是后人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陵墓中所埋葬的陪葬品、墓志铭等遗物,为后人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例如,中国秦始皇陵中出土的兵马俑就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为研究秦代军事、艺术和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代陵墓还承载着统治者的功绩和传统,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陵墓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中国古代的墓葬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礼制和宗教信仰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墓葬不仅仅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纪念,更是反映着社会等级、思想观念和审美观念的重要标志。
本文将通过对墓葬文化的探讨,带您了解古代中国人的丧葬风俗,展示古代墓葬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古代中国丧葬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中国丧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最早的墓葬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彩陶和玉器等文物证明了当时人们对于墓葬的重视。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丧葬习俗逐渐演变出独特的风貌。
古代丧葬文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上古墓葬文化和中古墓葬文化。
上古墓葬文化主要体现了部落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点,葬礼仪式非常简单,一般只有简单的祭祀和安葬环节。
而到了中古墓葬文化时期,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墓葬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葬礼活动更加隆重庄重。
二、古代墓葬文化的主要特点古代墓葬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们对于生死和来世的不同观念。
首先,古代中国人对于墓葬的地理位置非常讲究。
他们认为墓葬的位置应该选在风水宝地,以求后代能够得到吉祥和祝福。
因此,选定墓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会注重选择适合的地势和山水环境。
其次,古代中国人对于墓葬形式的选择也非常丰富多样。
墓葬的形式主要有土葬、山葬和水葬等,其中土葬是最为常见的墓葬形式。
而且,在墓葬内部还会有丰富的陪葬品和墓志铭等文物,用以纪念逝者并展示家族声望。
另外,古代中国人对于墓葬的装饰也非常注重。
墓葬内部的石刻、石雕和壁画等艺术品往往都非常精美,体现了古代中国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追求。
这些壁画和精美的陪葬品,不仅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更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感情和思想。
三、古代墓葬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古代墓葬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在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古代墓葬文化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结构。
第五节 古代陵墓
明 长 陵 平 面 图
29
明 孝 陵 平 面 图
30
明孝陵
31
清崇陵
32
崇陵
33
清东陵定陵的牌楼
34
明楼
35
神道及石兽
36
神道及石兽
37
清西陵神道
38
宋陵神道
39
宋陵神道
40
清陵护陵人的后裔
41
(二)中国古代墓葬的主要特点
• 1.鲜明的阶级性 • 2.强烈的宗法观念 • 3.“事死如事生”的表现形式 • 4.深受“堪舆学说的影响”
河南巩义宋太祖永昌陵(北宋)
80
河南巩义宋真宗永定陵
81
河南巩义宋真宗永定陵
82
河南巩义宋真宗永定陵
83
河南巩义宋仁宗昭陵(北宋) 84
河南巩义宋仁宗昭陵(北宋) 85
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北宋) 86
成吉思汗陵
87
内蒙古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
88
明孝陵
89
江苏南京明太祖(洪武)孝陵 90
第五节 古代陵墓
• 一.中国古代墓葬概述
• 古参观。
–古代人埋葬形式: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野 葬、树葬、悬棺葬、崖洞葬等形式。
–从旅游角度来看,以土葬、悬棺葬有资源价值,尤 其是土葬,因地面和地下有实物,又有较佳的自然 环境,是山水风光、建筑和文物的综合体。
1
(一)墓葬形制
• 1.坟丘形制(封土)
– 春秋之前——不封不树; – 春秋之后——又封又树; – 再后——大封大树。
• 秦汉两代的“方上”
–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形成上小下 大的方锥体。因其上部为一小方形平顶,如锥 体截去掉顶部,故名曰“方上” 。
中国古代的皇家陵墓与墓葬制度
中国古代的皇家陵墓与墓葬制度中国古代的皇家陵墓和墓葬制度是中华文明独特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古代帝王的权力和尊严。
这些陵墓不仅是帝王的安息之地,也是国家权威的象征,因此在建设和规划上都极为讲究。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的皇家陵墓与墓葬制度进行探讨。
一、皇家陵墓的规模与形式中国古代的皇家陵墓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地面建筑和地下宫殿。
地面建筑包括门楼、石径、祭殿和碑亭等,一般都建在山腰或山顶上,以显示帝王的尊贵和威严。
地下宫殿则是帝王的陵墓所在地,通常由多层的地宫组成,里面陈设着帝王及其贵妃的棺椁和陪葬品。
皇家陵墓的规模和形式因时代而异。
早期的皇家陵墓规模较小,布局简单,但在秦汉时期逐渐发展为庄严肃穆、规模宏大的陵园。
典型的例子就是秦始皇陵,它以宏伟的兵马俑闻名于世。
明清时期的皇家陵墓则更加注重规整和对称,例如明十三陵和清东陵,它们不仅有着精工细作的建筑,还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思想,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
二、皇家墓葬制度的形成与演变中国古代的皇家墓葬制度不仅是帝王权威的体现,还是一种管理和控制手段。
自古以来,君主就有自己的墓葬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宗教、道德观念密切相关。
古代的皇家墓葬制度始于殷商时期,当时的帝王陵墓十分简陋,主要通过火葬来处理遗体。
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墓葬制度逐渐完善,开始以土葬为主,大型陵墓也逐渐兴起。
到了秦汉时期,墓葬制度已经相对定型,包括了祭祀制度、配享制度、丧葬仪式等一系列规定。
明清时期的墓葬制度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明朝的陵制规定了帝王丧葬的程序和仪式,以及陵园的规模和建筑要求。
清朝则更加强调祖宗崇拜,制定了更加庄重和繁琐的墓葬制度,例如清朝要求陵墓必须建在山上,以示对自然的崇敬。
三、陵墓与社会文化除了展示帝王权威和管理帝国的作用外,中国古代的皇家陵墓也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陵墓的规模和建设不仅反映了国家的繁荣和帝王的富有,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同时,陵墓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代王朝效仿的对象。
中国古代墓葬墓室结构的变化
中国古代墓葬墓室结构的变化当你在博物馆看着那一座座被挖出来的精美古墓时,你也许会赞叹不已,完全被古人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所折服。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古代墓葬墓室结构的变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早期贵族社会的墓葬结构在原始社会早期,墓穴形式很简单,只在地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较小,只能容纳尸体,无棺椁,尸体也无特殊东西包裹。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少数墓坑面积很大,坑内沿四壁用天然木材垒筑,上部用天然木材铺盖,这在当时算得上是非常豪华的墓地了。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墓室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现有的资料考察,贵族的墓葬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木椁地宫:进入阶级社会后,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
在早期社会,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
第二种砖石地宫:从汉代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木椁墓室逐渐被取代,这种变化主要是从西汉中期才开始的,然后普及到各地。
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
第三种土洞地宫:在北方黄土富集地区,利用土层厚,粘性强,质地均一和降水少的特点,开凿成土洞土宫,壁面有精美雕刻和壁画。
如西安乾陵的陪葬墓,唐僖宗靖陵地宫等。
早期的贵族墓葬尽管简单却不失风范,为后来的墓葬发展奠定了基础。
越往后发展,墓葬结构就越精致且设计巧妙,毕竟贵族的墓葬随葬品是非常的丰富的,因此墓葬的结构不得不考虑防盗,这就使得墓葬文化也越来越丰富。
我国古代墓葬形制的演变我国古代各时期的墓葬形制变化,不封土、不树碑是曹魏时期墓葬形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中国汉代的王墓是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墓葬存在一定的差别,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这种墓葬,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竖穴土炕墓。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木棺和木椁。
到了夏商周时期,商朝出现了墓道,西周出现了用鼎制度,到了东周春秋末年时期地上出现了高大坟丘、陵园,东周战国时期,地上形成了一套陵园设施,包括陪葬坑、陪葬墓等,地下多重棺椁也继续发展。
我国古代陵墓制度的演变
我国古代陵墓制度的演变
我国古代陵墓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从最早的古墓葬到封建王朝的皇家陵制,以及后来的改革和革命时期的调整。
以下是关于我国古代陵墓制度演变的概要:
1.古墓葬时期:早期,我国的陵墓制度较为简单,人们将死者埋葬在土葬或者石室墓中,有时会陪葬一些陪葬品。
2.封建时代:在封建时代,特别是在中国的历史上,王朝制度兴起后,皇家陵制开始发展。
各个朝代都建立了自己的皇家陵墓,如秦始皇陵、汉武帝陵、明十三陵等。
这些陵墓通常规模宏大,陪葬品多,以保护和纪念帝王的墓葬。
3.陪葬制度:陪葬制度也是封建时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帝王的陵墓通常陪葬大量贡品、陪葬品,以满足皇帝在来世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陪葬制度逐渐演变,有时甚至会导致盗墓现象。
4.清朝时期:在清朝时期,陵墓制度经历了一些调整。
清朝规定清官陵墓只能建一层土坟,不得丰富陪葬,以减轻地方负担。
5.现代时期:随着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陵墓制度进一步调整。
根据新的国家政策,不再允许修建盛大的皇家陵墓,陵墓制度变得更加朴素。
6.当代:在当代,陵墓制度逐渐演变为更加生态友好和环保的模式。
现代的葬仪方式包括火葬、树葬和骨灰安放,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总的来说,我国古代陵墓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变迁。
从简单的土葬到皇家陵墓,再到现代的环保葬仪方式,陵墓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和价值观的变化。
中国古代墓葬形制的发展演变
晚唐时期 帝陵
棺床设在墓室西部
类型
形制
描述
墓坑浅小
大型墓、中型墓、小型墓、非正常 埋葬者
发现不多,与新石器时期相 似
存在严格等级差别
中小型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中晚 期出现横穴土洞室墓和空心砖墓, 传统墓制发生变化
墓室内积石以加固,积碳以 御湿,用白色或灰色粘土封 棺防腐
土洞墓在汉以后的各个时期长期流 行;空心砖墓仅流行于西汉;砖室 墓始于西汉中晚期,东汉迅速流 行;石室墓出现于西汉,兴盛于东
一夫多妻合葬少见中原地区的金代墓葬主要是仿木结构的砖室墓与宋墓相近主要是仿木结构的砖室墓但日趋简化已近尾声元代汉人墓葬主要发现于山西境内北宋皇陵诸陵园建制相同布局整齐划一详细看p11宋元时期一般贵族平民结构地面装饰组成葬姿棺椁陶器玉石器骨角器漆木器青铜器仰身直肢葬为主屈肢葬多为凶死出现木棺最普遍次之工具再次工具墓底设腰坑祭祀用房屋仰身直肢葬木棺有有有有有墓底多设腰坑贵族墓有车马坑仰身直肢葬棺椁制度等级严格最主要酒器少食器多重食组合鼎簋最重要流行车马坑覆斗形或方锥形高大封土堆流行屈肢葬棺椁制度等级严格比重增加青铜礼器乐器最重要西汉中期以后一般是有棺无椁有覆斗形坟丘位于陵园中央墓道顶部出现天井主要为陶器和陶俑墓道顶部有天井进一步增加减少墓中有许多大型陶器西汉前期主要为实用器中期以后增添了明器东汉明器种类数量愈多仰身直肢葬仰身直肢葬仰身直肢葬车马埋在墓道内不再另设车马坑西汉晚期以后改用木制或陶制车马葬俗随葬仿木结构建筑较普遍主要有转角倚柱斗拱普柏枋檐椽等完全是为了装饰作用由墓道墓门和方形墓室三部分构成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构成主要有雕砖和壁画两个部分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形状
人数
山顶洞下室
公共墓地
长方形/方形竖穴土坑墓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
古代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坟墓和陵墓有哪些特点1.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这些坟墓多为土葬,墓主人通常是部族首领或贵族。
墓葬中常有陶器、玉器、石器等随葬品。
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夏朝的贵族墓葬、商朝的墓葬和周朝的墓葬。
墓葬形式多样,有土葬、木葬、石葬等。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等。
3.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诸侯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更加丰富,出现了金银器、玉器、漆器等。
4.秦汉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秦朝的陵墓和汉朝的陵墓。
秦朝的陵墓以秦始皇陵为代表,采用地宫式结构,规模宏大。
汉朝的陵墓以汉武帝陵为代表,采用宝城式结构,墓室装饰华丽。
随葬品种类繁多,包括陶器、铜器、玉器、金银器等。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三国时期的君主墓葬、两晋时期的贵族墓葬和南北朝时期的陵墓。
墓葬形式以土葬为主,结构简化,随葬品种类减少。
6.隋唐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隋朝和唐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7.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五代十国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多采用土葬。
随葬品种类较少,以陶器、铜器为主。
8.宋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宋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适中,结构简洁,多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以瓷器、玉器、铜器为主。
9.元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元朝的君主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0.明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明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随葬品种类丰富,包括瓷器、玉器、金银器等。
11.清朝:这一时期的坟墓主要有清朝的君主墓葬和贵族墓葬。
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采用砖石结构。
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史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或尸体的残馀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
用以放置尸体或其残馀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在中国考古学上,两者常合称为“墓葬”。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史,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石器时代墓葬文化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按一定的方式埋葬死者。
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
墓圹一般是长方形或方形的竖穴式土坑。
黄河中、下游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尸体在墓内的放置方式以仰身直肢的为多,偶然也有屈肢葬和俯身葬,后者可能是由于凶死。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除仰身直肢葬以外,还流行屈肢葬。
仰韶文化墓中的尸体头多向西;大汶口文化墓中的尸体头多向东。
这些都说明不同的部族有着不同的葬俗。
墓中随葬品以陶器皿为最普遍,其次是石制和骨制的工具,装饰品亦偶有发现,有时还有谷物和家畜。
商周时代墓葬文化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盛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高度的发展,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着庞大的国家。
因此,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的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
河南省安阳的商王陵墓,有“亚字形墓”和“中字形墓”。
亚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巨大的方形或亚字形的竖穴式土坑,四面各有一个墓道。
中字形墓的墓室,是一个大型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南北两面各有一个墓道。
了王陵以外,其他贵族的墓也有中字形的,但规模略逊。
在贵族的墓中,还有一种“甲字形墓”,只在墓室南面有一个墓道,规模一般都较中字形墓为小。
商代绝大多数的墓,都是没有墓道的长方形竖穴式土坑。
商代统治阶级墓葬的特点之一,是使用大量的人和牲畜殉葬。
殉葬者的葬式各有不同,其中颇多采用俯身葬。
殉葬的牲畜,以马与狗为最多。
各种类型的墓,都在墓底的正中设一长方形的小型坑穴,其位置正当墓主人尸体腰部之下,故称“腰坑”,坑内埋一殉葬的人或狗。
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的墓,墓主都只有一人,尚未发现夫妻合葬的情况。
古代陵墓与丧葬文化
• M260位于殷墟王陵 遗址东区。M260墓 呈“甲”字形,墓道
在墓室南部,呈坡状,
墓室为一长方形竖穴
坑。墓室底有一腰坑,
内有一人一大玉戈。
在墓道填土内,有集 中在一起的22个人头 骨。
殷墟王陵M260
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封土形制:是关于帝王墓穴上方堆土成丘的 形状和规模的制度。大型陵墓建造是中国 封建伦理对孝道的一种规定,也是对帝王 生前就安排死后的“奢侈生活”行为的维 护。“厚葬以明孝”起源于周礼。 帝王陵墓封土形制自周朝以来,经历 了“覆斗方上”式、“因山为陵”式和 “宝城宝顶”式的演化过程。
上的土葬。 距今7000-5000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
2000多座墓葬,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土坑藏。 成人葬器开始使用棺椁,儿童使用翁棺。 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树”“墓而不坟”。
殷墟王陵,虽然墓穴规模巨大,最大的联通墓道面积超过700平 方米,但墓与地平。未见任何迹象表示曾筑大坟。 5、春秋中期开始,中原地区的土丘坟已经出现。但是,帝王陵墓之外 的一般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或半圆形。但是帝王帝王陵墓封土 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西汉马王堆汉墓
•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 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 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三 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 长沙丞相轪dài侯利苍,一 号墓是利苍妻辛追 ,三号墓 是利苍之子。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
• 中山靖王(汉景帝刘启的庶子)墓穴开凿于山岩之中,为 规模宏大的崖洞墓,墓室宛如一座豪华宫殿。中山靖王墓 全长51.7米,其妻窦绾墓全长49.7米。两墓形制和结构相 似,均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 和后室 六部分,整个墓室完全是模拟墓主生前所居宫室。
古代皇陵建设的演变与发展
古代皇陵建设的演变与发展古代皇陵建设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自己安身之地而修建的墓地,其建设演变与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
从最早的简陋墓葬到后来的宏伟陵墓,每一座皇陵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规模大小以及建造技术等方面来探讨古代皇陵建设的演变与发展。
一、早期古代皇陵建设古代中国的皇陵建设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商代,最早期的皇陵以及贵族墓葬以山为墓葬形式,称为“山陵制”。
这一时期的陵墓建筑简朴,规模小巧,主要由土方建造而成,墓穴内陈设有各种贵重品和陪葬品。
二、秦始皇陵的奠基秦始皇陵,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大规模的葬陵,标志着古代皇陵建设的重大突破。
秦始皇陵采用了严格的规划设计与建造技术,其墓室内设有壮观的兵马俑,反映了秦代社会的军事、政治、文化面貌。
三、汉代皇陵规模的扩大在西汉时期,随着集权帝国的发展,皇陵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出现了一系列的陵墓建筑创新。
汉代的皇陵以雕塑艺术为主要特点,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同时,汉代皇陵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规范和制度,如后世所称的“陵制”。
四、唐代墓葬的风靡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皇陵建设也达到了巅峰。
唐代皇陵以气势磅礴的建筑风格为主,常常选用有山势的地点进行修建,以增添陵墓的庄严和壮观。
同时,唐代的陵墓内设有丰富多样的陪葬品,包括金银珠宝、绘画、乐器等,展示了唐代社会的繁华和富饶。
五、明清皇陵的精细与继承明代以及清代的皇陵建设继承了前代的建筑风格与规模,但在细节上更加注重精细和华贵。
明清两代的皇陵除了规模庞大外,陵墓内的建筑装饰和陵园设计也更具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明清皇陵的建设更加讲究细节和工艺,以体现皇帝的威严和地位。
六、现代对古代皇陵的保护与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古代皇陵的保护与研究也愈发重视。
各级政府多次出台法律法规,加强对古代皇陵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一系列的考古发现也丰富了对古代皇陵的研究成果,为后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皇陵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
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古代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埋葬先祖、建造陵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
陵寝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下面将从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以及后来秦汉、唐宋等时期进行介绍。
在夏商周时期,陵寝制度逐渐形成。
夏朝时期,夏王朝尚未建立完善的陵寝制度,因此陵寝多建在墓地,简单朴素。
商朝时期,商王朝开始建造陵寝,陵寝的规模和装饰有所提升,但主要是用来埋葬君主和贵族阶层。
商代的陵寝多建在山洞中,以钟型墓葬为主要形式。
周朝时期,周王朝进一步发展了陵寝制度。
周初的陵寝规模相对较小,但周朝的后期,陵寝的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形成了以大型墓葬为主的陵寝制度。
秦汉时期,陵寝制度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帝修建了庞大的陵墓,秦始皇陵,被誉为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的建设奠定了中国陵寝制度发展的基石,奠定了陵寝建造的规模和标准。
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创建了大汉帝国后,也修建了庞大的陵墓,如西汉陵、东汉陵等。
汉初的陵寝仍然延续秦陵的特点,后来的陵寝则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汉陵寝较秦陵寝更为复杂,修建陵寝观念更加重视气象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唐宋时期,陵寝制度进一步完善。
唐朝时期,作为盛世的帝国,陵寝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唐陵寝的建设更加注重景观规划和装饰品的设计。
宋朝时期,由于金朝的入侵,南宋时期的陵寝制度发展相对较少,但在宋朝统治之下,一些有名的皇帝也修建了规模较大的陵寝,如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寝。
宋代的陵寝注重以古为训,追求古代文化与哲学的传承。
总而言之,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夏商周时期起,经过了秦汉、唐宋等时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形成了独特而庞大的陵寝制度。
陵寝制度的发展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文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演变过程,也是中华民族长期埋葬先人、尊崇祖先、追求永恒精神寄托的重要体现。
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历史变迁
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历史变迁墓葬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是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尊重,是凝聚着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载体,也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我国,自古以来,墓葬文化一直被赋予了极大的重要性。
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也印证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劳动和文明。
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古代墓葬文化的历史变迁。
第一阶段:原始社会的原始墓葬文化在我国,古代墓葬文化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个时期的墓葬文化很原始。
在这个时期,人们将死者埋葬在地下,这些墓葬形制、规制、工艺和装饰都很简单。
一般来说,由于工具和技术的限制,这些古代墓葬多数是很简陋的,甚至没有任何建筑结构。
在这个时期,墓葬的建设更多的是象征性的,它代表着一个氏族或一个氏族的祖先,也是人们那个时代非常重视祖先的一种表现。
第二阶段:神话时期的墓葬文化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古代墓葬文化进入了神话时期。
这个时期的墓葬文化已经有了较大的飞跃。
一些古代墓葬不仅采用了更多的建筑结构,而且采用了更多的装饰和附属物。
同时,在这个时期,墓葬的工艺、技术和审美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墓主人对墓葬的装饰和附属物也更为苛求。
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墓葬,当属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商王陵和周公陵。
商王陵墓门高三米多,门上有20多个饰以兽面飞鸟和日月图案的青铜图案。
墓主人被安排在棺材中间,周围放了很多陪葬品,如铜器、玉器和石器等。
周公陵的陪葬品包括了玉琮、玉簋、玉杯、青铜的豆、簋、盂、壶等,进一步表明了墓主人的地位和高贵。
第三阶段:尊卑有别的墓葬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墓葬文化进入了尊卑有别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墓葬文化也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变化。
这个时期的墓葬地点多数是在城郭外部或山景陵墓内,由于场所限制,墓葬的形式和规制逐渐被大众接受和认可。
同时,在这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墓葬的数量也逐渐增多。
由于尊卑有别,不同等级的墓葬也逐渐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规制也愈加严格,情趣更加细腻,这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墓葬文化一个重要的阶段。
中国古代墓葬墓室结构的变化
中国古代墓葬墓室结构的变化当你在博物馆看着那一座座被挖出来的精美古墓时,你也许会赞叹不已,完全被古人的独具匠心和审美所折服。
下面本人整理了中国古代墓葬墓室结构的变化,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早期贵族社会的墓葬结构在原始社会早期,墓穴形式很简单,只在地下挖一土坑,墓坑一般较小,只能容纳尸体,无棺椁,尸体也无特殊东西包裹。
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少数墓坑面积很大,坑内沿四壁用天然木材垒筑,上部用天然木材铺盖,这在当时算得上是非常豪华的墓地了。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墓室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现有的资料考察,贵族的墓葬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木椁地宫:进入阶级社会后,墓葬制度中存在着严格的阶级和等级的差别,统治阶级陵墓有着十分宏大的规模。
在早期社会,王和各级贵族的墓,都用木材筑成椁室。
第二种砖石地宫:从汉代开始,普遍采用砖石筑墓室,木椁墓室逐渐被取代,这种变化主要是从西汉中期才开始的,然后普及到各地。
墓室的结构和布局,也是仿照现实生活中的住宅。
第三种土洞地宫:在北方黄土富集地区,利用土层厚,粘性强,质地均一和降水少的特点,开凿成土洞土宫,壁面有精美雕刻和壁画。
如西安乾陵的陪葬墓,唐僖宗靖陵地宫等。
早期的贵族墓葬尽管简单却不失风范,为后来的墓葬发展奠定了基础。
越往后发展,墓葬结构就越精致且设计巧妙,毕竟贵族的墓葬随葬品是非常的丰富的,因此墓葬的结构不得不考虑防盗,这就使得墓葬文化也越来越丰富。
我国古代墓葬形制的演变我国古代各时期的墓葬形制变化,不封土、不树碑是曹魏时期墓葬形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中国汉代的王墓是与中国其他地区的墓葬存在一定的差别,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出现了这种墓葬,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竖穴土炕墓。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木棺和木椁。
到了夏商周时期,商朝出现了墓道,西周出现了用鼎制度,到了东周春秋末年时期地上出现了高大坟丘、陵园,东周战国时期,地上形成了一套陵园设施,包括陪葬坑、陪葬墓等,地下多重棺椁也继续发展。
中国古代墓葬发展
中国古代墓葬发展在中国古代,墓葬对于人们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也是对后代子孙的祭祀对象。
因此,墓葬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远古时期,人们的墓葬方式比较简单。
最早的墓葬形式是地洞式墓葬,就是将逝者埋葬在地洞中,然后再用土石填埋。
这种墓葬方式通常用来葬送族群的首领或重要人物,代表着对逝者的敬意和尊重。
随着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墓葬方式也开始多样化。
在商代时期,出现了厚土墓,这种墓葬方式使用较多的是土木材料。
墓穴一般呈长方形或圆形,墓顶多采用厚厚的土坡覆盖,形状像一个小山丘。
这种墓葬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庄重,代表着逝者的高贵身份。
到了西周时期,墓葬方式开始出现一些新变化。
西周时期墓葬形式比较复杂,墓内有木棺和陪葬品。
同时,墓葬的形制也更加规范,一般采用方形墓穴,墓穴一般为长方形,由墓道、墓室和墓坑组成。
可以说,西周时期的墓葬方式是中国古代墓葬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而到了战国时期,墓葬方式更加多样化。
这个时期大量使用了砖石等材料,使得墓葬更加坚固耐久。
同时,墓中也开始出现了大量的陪葬品,如青铜器、玉器、陶器等,这些陪葬品的丰富程度也体现了逝者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水平。
汉代是中国古代墓葬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
汉代开创了“相宅”墓制,即按生前地位修建墓葬。
《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君子封者,葬位必就上。
”这也反映出了古代社会等级观念在墓葬形式中的体现。
同时,汉代墓葬也出现了宏大的地下宫殿式墓葬,如汉文帝刘恒墓和西汉宣帝刘询墓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唐宋时期的墓葬形式相对较为简化,但仍然贵重。
这个时期的墓葬一般以长方形墓穴为主,墓室内的陪葬品质量较高,多是金银玉器和文物等。
到了明清时期,墓葬方式进一步朝着简化的方向发展。
此时的墓穴一般为梯形,墓葬形制以靠山为主,墓体规模较小。
明清时期的陪葬品也有所变化,逐渐减少,而文化祭祀的意义更加凸显。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墓葬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最早的地洞式墓葬,发展到后来的厚土墓、方墓以及地下宫殿式墓葬等不同形式。
中国古代的葬礼习俗与墓葬制度
中国古代的葬礼习俗与墓葬制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几千年来,古代中国人们对于死亡的认识和美学观念也在逐渐演变。
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葬礼习俗和墓葬制度也有所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的葬礼习俗和墓葬制度。
一、古代葬礼习俗1. 葬礼期限古代中国人认为,死者应当安葬在三天之内。
一般来说,富贵之家可以延长时间,但延期过长则会被视为不敬。
在清明节和冬至划定的两个节气,是家庭祭祀的重要时刻。
这时,人们会回祭祀祖先。
2. 礼仪形式在古代中国,葬礼的礼仪形式有许多细节。
首先,需要在家中为死者举行灵堂。
第一天,会请一位道士来做法事,加持家庭的形式和天地神灵的祝福。
第二天,会请邻居和亲戚参加葬礼,他们会献上香烟和祭品,表示对死者的尊重。
3. 葬礼彩礼在古代中国,参加葬礼的人们需要准备一些彩礼。
通常,这些礼物包括酒、肉等食品,以及一些生活用品。
有钱人会请乐队演奏音乐,以示豪华。
4. 出殡队伍除了上述亲戚和邻居,还需要一些专业人员来组成出殡队伍,他们会为死者抬棺材出门,然后前往墓地安放。
二、古代墓葬制度1. 宗教信仰在古代中国,墓葬制度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例如,道教是强调个人永生的信仰。
因此,在古代中国,有很多人会选择修篁洞或是泉坑,以期望引进地下的想象空间。
2. 墓地选址墓地选址也是一门科学。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在几何中心位置的墓地会非常吉利。
例如,位于青城后山的海碑是明朝最大的一个墓,非常巍峨和雄伟,被誉为“高皇陵”。
3. 墓葬结构在古代中国,墓葬结构也有着很多的讲究。
马王堆汉墓的布局被誉为世界文化瑰宝。
在墓室内,可以找到一些非常珍贵的文物,例如玉器、丝绸和书籍等。
4. 墓葬装饰在古代中国,墓葬装饰也非常重要。
墓主人会用雕刻,画像或绘画来装饰墓室。
这种方式的目的是将逝者的形象永远刻在人们的心中,并且给墓室增添更多的神秘和美感。
总结古代中国葬礼习俗和墓葬制度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文化和神秘观。
这些墓葬和葬礼的形式随着历史的推移在不断改变。
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演变及发展
我国古代丧葬制度的演变及发展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演变及发展源远流长,经历了从原始葬礼到后来形成的完整宗法制度的漫长历程。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的演变及发展。
第一,原始葬礼。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死者的葬礼非常简单,主要是埋葬尸体。
这是人类的最初形式,表现了原始人对死者的敬重和对来生的一种祈盼。
同时,人们也开始表达对死者的悼念,通过举行一些简单的祭祀来安抚逝者的灵魂。
第二,古代高级社会的丧葬制度。
在夏商周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丧葬制度变得日益复杂和固定。
在这个时期,封建宗法制度逐渐形成并在丧葬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族将丧葬制度作为展示自身地位和家族荣誉的象征,先后出现了祭祀庙堂和宗庙祭祀,如王者祭祀和先祖祭祀。
同时,还出现了形式繁杂的丧葬程序,包括修建墓葬、进行丧礼、举办各类祭祀等。
第三,封建社会的丧葬制度。
秦汉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丧葬制度进一步形成完整的宗法制度。
在这个时期,皇室和贵族社会的丧葬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民众的丧葬行为。
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丧葬制度出现了更多的规范和仪式,丧礼也更加庄重和典范。
同时,人们根据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不同,所进行的丧葬活动也有所区别。
第四,现代丧葬制度的发展。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观念的更新,中国古代丧葬制度逐渐发生了重大变革。
封建的宗法制度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丧葬制度。
现代丧葬制度强调个人的选择权和尊重个体意愿,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
现代丧葬制度的发展主要通过法律和政策的规范来实现,加强了对丧葬行为的监管,提高了丧葬仪式的简便性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丧葬制度经历了从原始葬礼到封建宗法制度的演变。
在每个时期,丧葬制度都与社会、文化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反映了不同历史时代人们对死者的尊重和敬仰。
同时,现代丧葬制度的发展也是社会进步和观念更新的体现,具有前瞻性和开放性。
古代墓形的分类
古代墓形的分类一、土坑墓土坑墓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墓葬形式。
它们通常是将尸体直接埋葬在地下,没有任何建筑结构。
这种墓葬形式简单朴实,反映了古代人们最初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土坑墓往往与生活场所相邻,方便亲友前来祭奠。
然而,由于没有保护措施,这些墓葬很容易被自然因素破坏,所以现在很少能够找到完整的土坑墓。
二、竖穴墓竖穴墓是古代墓葬的进一步发展。
它们通常是将墓穴挖掘在地下,然后用木材或石块覆盖。
这种墓葬形式更加稳固和持久,可以更好地保护尸体。
竖穴墓往往有专门的入口,有时还会有石室和石棺。
这些墓穴中常常埋葬着贵族或重要人物,反映了社会等级和地位的差异。
三、土墩墓土墩墓是古代墓葬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们通常是将尸体埋葬在土堆下,并用土块或石头覆盖。
土墩墓往往呈圆形或半圆形,有时还会有石室或石棺。
这种墓葬形式在古代非常流行,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土墩墓的特点是造型简单,结构稳定,也比较容易保护尸体不受外界侵害。
四、石室墓石室墓是古代墓葬的一种高级形式。
它们通常是将墓穴挖掘在地下,然后用石块建造墓室。
这种墓葬形式的特点是结构坚固,可以更好地保护尸体。
石室墓往往有门、窗、走廊和内部装饰,有时还会有石棺和墓志铭。
这些墓穴中埋葬的往往是贵族和权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和地位。
五、地宫墓地宫墓是古代墓葬的一种超级形式。
它们通常是将墓穴挖掘在地下,然后用石块或砖块建造宏伟的墓室。
地宫墓往往有复杂的结构和精美的装饰,有时还会有石棺和墓志铭。
这些墓穴中埋葬的往往是帝王和皇后,反映了古代王朝的权威和荣耀。
六、地下宫殿墓地下宫殿墓是古代墓葬的一种极端形式。
它们通常是将墓穴挖掘在地下,然后用石块或砖块建造巨大的宫殿。
地下宫殿墓往往有多个房间和走廊,有时还会有花园和水池。
这些墓穴中埋葬的往往是帝王和皇后,反映了古代王朝的权威和富有。
以上是古代墓葬的一些分类和特点。
每一种墓葬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
通过对这些墓葬的研究和保护,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看我国古代墓葬的演进(王皓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0)摘要:古代墓葬在历史阶段中各具特点,但又显示了一定的演进趋势,简言之,墓葬形制跟从于地上建筑的发展,随葬品的设置逐渐向人们的生活情趣靠拢,葬具的变化表现了古人灵魂信仰的松驰。
关键词: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古代墓葬作为考古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为我们展现了其所处时期生产、生活、阶级斗争以及宗教信仰的真实情况。
今天我们从电视、电影等媒体上看到的古代面貌,80%有赖于墓葬的发掘而还原。
作为地上世界的真实表象,墓葬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的特点。
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演变,也体现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些客观规律,本文试仅从古代墓葬包含的重要层面——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三方面来浅显地探讨墓葬在历史进程中的特点与演进,侧重关注墓葬形制、随葬品、葬具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
(一)墓葬形制与地上建筑的跟从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我国就出现了有一定葬制的墓葬,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墓坑一般为长方形竖穴墓,小而浅,仅仅够容纳下尸体”。
[1]即使是氏族首领的墓葬,墓坑也比较小,与氏族成员的墓葬比起来,也仅是随葬品比较多而已,这是因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为磨制的石器、骨器,磨制工具在建筑上是很难有大作为的,当时的人类在建筑方面只是处于起步的阶段,这不仅表现在墓葬的建造方面,也表现在居址的建筑上。
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地上建筑,由旧石器时代的岩洞进入到地穴、半地穴时代,仰韶时期和龙山时期人们的居住条件,主要为地穴房屋或半地穴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是在平地向下挖出方形或圆形的房身,或者是利用坑壁作墙,屋顶直达地面,好象今天的窝棚,或者是在坑边地面修起矮墙,再搭屋顶。
”[2]用简单的石凿、石锛、石铲等磨制工具在平地向下挖出房身,这是艰巨的工程,在社会产品极不丰富,经常受饥饿困扰的新石器时代已经是生产生活中的大事。
因而新石器时代人们的墓葬形制受社会条件的制约,整体表现为墓坑狭小、浅显,距地表的深度大体在2米以内。
而磨制工具的盛行,使得氏族首领和宗教领袖的墓中玉器的随葬比较多,这正是由于其所处的时代对玉器等坚硬石材的磨制比较娴熟。
商周时代的墓葬,大型墓的墓坑平面面积由五、六十平方米到四、五百平方米不等,深达10米,且均有墓道,中型墓的墓道面积也达到30平方米,深达5—8米,工具的进步,使人类在地面以下挖掘深坑成为可能,这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和建筑特征。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生产有了很大的进步,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的确立,青铜器的使用,使人类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这一时代的工程建设,主要体现在对大量人工的集中利用,也就是对奴隶的集中利用。
建筑居址的特点,在于夏、商、西周三代大量“出现有夯土台基的大型建筑”,例如“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大型建筑,座落在一个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夯土台基上”,[3]从地穴、半地穴迈入高台建筑,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次巨变,从狭小竖穴墓室到深坑大墓,成为中国古代墓葬的第一次演进,当然,夏商周三代的建筑,受社会条件制约,还只是处于高台建筑的初级阶段,高层次的建筑技术——建筑构造、梁架结构仍无从谈起。
“屋顶在商代还是用苫草、抹泥的办法”。
[4]墓葬之内除了再继续挖掘有二层台和腰坑之外,在构造上并无复杂之处。
可以看出,三代时期,地上、地下建筑的特点就是大量人工的集中简单利用,无论是墓葬还是宫殿都比较壮观,但无华丽、精巧可言。
春秋战国时期,大中型墓出现了高大的封土堆,与夏、商时代地上无封土相比,这是更加盛行的高台建筑在地下墓葬中的延伸和扩展,封土堆基本上呈履斗状,笔者认为,这是仿照当时流行的地面建筑—阙建造的。
墓中普遍出现了用河卵石、木炭来加强防潮、防盗的构造,可以看出人们已放弃商周以来大而空的地下结构,转而开始精攻墓室内部建筑质量,这与同一时期地上建筑创设筒瓦、瓦当防水、导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两汉时期的墓葬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盛行了二千余年的竖穴墓逐渐转变为砖室墓和画像砖墓,“特别是砖室墓,传播最快,西汉中期以后,大型多室砖墓更加流行。
”[5]其建筑程序是“先在地表挖出近方形的竖穴土坑,在竖穴土坑的一壁又挖出斜坡墓道,坑底用砖石构筑墓室,墓室与土坑之间的空隙回填原坑土,夯实。
”[6]至于墓室内部的结构,“由梁式的空心砖逐渐发展为顶部用拱券和穹窿,解决了商朝以来木椁墓所不能解决的防腐和耐压问题,当时拱券除用普通条砖外,还用特制的楔形砖和企口砖。
”[7]“(砖石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前后墓室等部分组成,”[8]并出现空间较小的耳室。
砖室墓的大量出现,实际上表明了地上建筑技术的极大进步,“西汉中后期以后,建筑物开始用砖”[9]这是建筑史上的一大进步,虽然这时候砖在建筑中所占的份量还比较低,“在房屋建筑中砖多用于台基和墁地,间有用于贴墙加固的,”[10]在大型宫殿建筑中它也只是“在夯土台的外侧,用砖或砖石混合的方法包面。
”[11]但是由于砖的可塑性、稳固性以及长久性的特点,使它在出现之初就开始大量用于墓葬的建造,这种墓葬,实际上仿照了两汉时代厅堂建筑的式样,可以说是汉代人们居住情况的直接反映,这同时也体现了汉代人追求“事死如生”的丧葬理念,砖室墓的出现在墓葬制度上有着重大意义,它直接取代了竖穴墓,使墓葬形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在两汉砖室墓的基础上,开始朝着墓室内的装饰方向发展,画像砖得到很大发展,在墓室壁面上,开始特别盛行用砖砌成大幅浮雕花纹,这是在当时受北方游牧民族和西方佛教影响重视对屏风等家居装饰的社会风气密切相关的。
墓室的陈设越来越接近地上建筑的式样。
由唐入宋,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发展成熟,木构架的两种主要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经完善,中国建筑所特有的斗拱已达到相当精巧的地步,这一地上建筑的巨变迅速反映到了地下墓室的建造,砖室墓中大量出现了仿木结构,槛柱、额枋、斗拱开始大量出现在宋及其以后的墓葬中。
如河南尉氏县张氏墓发掘的一典型宋墓“宋墓用长方形小砖平砌,券顶,墓室采用了简单的仿木雕砖建筑结构,在墓室内券顶与四壁交接处装饰了凸出的砖雕斗拱,除墓室南壁外,东西北三壁斗拱相互连在一起,东西两壁各10组斗拱,北壁8组,每组斗拱都有砖雕的云头(或称麻叶头)出墙体,连环斗拱上托有替木,替木上有横心枋,枋上彩绘有云纹。
”[12]与这些建筑构件在地上木结构建筑中所具有的承重、联结作用不同,在墓葬中这一类构件仅仅只是起装饰和美观的作用,但是却明显地反映了地上建筑的特点和盛况。
墓葬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的发展演进始终是与人类生活所需的地上居址建筑相左右,墓葬的形制始终跟从于地上建筑的构造特色,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生产力决定建筑技术,同时也决定了人类的墓葬形制。
今天,地表以上的古代建筑保存下来的已经很少了,但是大量地下墓葬的存在,为我们研究古代建筑的特征和演进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佐证。
(二)随葬品与人们生活情趣的逐渐靠拢新石器时代墓葬的随葬品,“男性多为石斧、石铲等生产工具,女性多随葬纺轮等生产生活用具”。
[13]随葬品基本为当时的生产工具,表达了人们希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继续拥有可以用来生产的工具,这些简陋的生产工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条件,反映了社会生产的紧张.良渚文化的氏族贵族的墓葬则基本上随葬比较贵重的玉器,这是一种巫玉文化,玉器是作为兼具巫师身份的氏族贵族用以表明自己禀承天意的祥瑞之物的面目出现的,实际上是一种阶级欺骗和压迫的工具,可见当时的随葬品与社会生产的核心—生产工具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严肃性。
商周时期主要的随葬品为礼器,“礼器是奴隶主贵族进行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和宴乐、婚冠等活动时举行礼仪所使用的器皿,随葬礼器的种类和数量,则直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政治地位和身份的高低,所以礼器是奴隶社会中‘明贵贱、辨等列’[14]的一种标志物。
”[15]列鼎的数量(天子九鼎、诸候六鼎、大夫三鼎、士一鼎)、其它礼器的组合,是绝对不允许僭越的,表明了当时严格的等级制度,当时数量不等的奴隶人殉也鲜明地表现了墓主等级的不同。
这一时期,随葬品是极其庄重而严密的,表现了赤裸裸的阶级压迫,随葬品与社会生产的主体——生产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庄重性。
战国时期,随葬礼器的等级色彩松驰下来,这反映了礼崩乐坏的社会变革,但随葬品仍以礼器为主,这是一种历史的延续。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地主经济的确立,使汉代的随葬品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于墓主的等级身份已经不需要在墓葬中严格确认,随葬品转而向生活用品靠拢。
西汉中期以后,“祭奠用的案、耳杯、勺、盘、樽等一套食具开始盛行”。
[16]除了随葬日常生活用具外,家畜、家禽、畜圈、碓磨等反映庄园经济生活的各种陶制模型越来越多。
生活用品和代表生活用品的陶制明器成为随葬品的主体。
魏晋南北朝以后,社会生产在动荡中发展,动乱的年月使人们向往安定的生活,佛教成为人们的主要精神寄托,这一时期的墓葬,不再陈设生活用品和复原生产场景,墓中出现了丰富多彩的装饰画,反映佛教内容的莲花、飞天、狮子等形象,反映儒家思想的孝子故事和祥瑞(麟麒、凤鸟等),反映玄学思想的竹林七贤等作为装饰画大量出现在墓中。
这反映了墓主生前身后的物质要求相对松驰,而精神方面的追求大幅提高。
隋唐以后,“象灶、井、仓等一类明器越来越少”,[17]贵族墓中开始出现了游猎、骑马打球的俑,唐代后期,还有成群的游山俑。
隋唐墓葬的随葬品,陶俑是一项重要内容,陶俑有外出仪仗俑,家内俑、镇墓俑,家内俑多放在墓室中,有家臣性质的文官俑、男女仆婢俑,还有奏乐俑、舞俑,与南北朝时期追求安定的精神寄托不同,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物质条件的提高,使隋唐时代的随葬品体现了纵情享乐的社会风尚,游猎、骑马打球俑和游山俑进入墓室,是统治集团追求享乐的真实写照,奏乐俑、舞俑的出现,体现了唐人对文艺舞蹈的热爱,也表现了唐人体育生活、娱乐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一时期,表现日常生活用品的明器越来越少,随葬品的设置反映的是墓主在生活情趣方面的偏好与追求,可以说是“投其所好”。
随葬品的投置,不仅与社会生产完全脱钩,而且逐渐与物质生活用品脱钩,纯粹进入对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情趣的再现之中。
到宋辽时期,随葬品已经退到一个极其次要的地位,这一时期,一种足以替代物体随葬品的表现形式开始盛行,这就是墓室壁画的大发展,与北朝主要起点缀装饰的大幅浮雕花纹不同,这一时期的壁画已经成为墓室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内容有表现墓主夫妇举行“开芳宴”的场面,有反映隆重的民间散乐场面的”散乐图”,还有煮汤图、备经图、挑灯图、温酒图等。
其绘画方法为“是在墓壁上先抹一层白灰底面,然后在上面用单线勾勒,最后彩绘而成。
”[18]壁画利用墓室的有限空间,却尽可能多地铺展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展现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精神追求以及日常生活场景,壁画对人们社会生活的表现远远超过了物体随葬品所能体现的内涵,其涵盖的内容比较宽泛,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具有情趣性、形象性、连贯性等特点,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壁画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物体随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