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教案(一)

合集下载

27.2相似三角形(教案)

27.2相似三角形(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时,敢于尝试新方法,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方法: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以及SSS、SAS、ASA、AAS等判定方法,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但在成果分享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将讨论成果展示出来。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学生一些表达机会,培养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课堂总结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仍然感到困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打算在下一节课引入更多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方法上,我认识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今后,我需要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相似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它们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展示相似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I. 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2.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II.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学生准备:教材、笔、纸等学习用具。

III.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一些基础概念,如平行线、角等。

2. 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尝试给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Step 2: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1.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特点。

2. 学生借助教材,归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等。

Step 3: 判断相似三角形的方法1. 教师介绍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包括AAA(角-角-角)相似判定法、AA(角-角)相似判定法和SAS(边-角-边)相似判定法。

2. 通过幻灯片展示实例,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判断相似三角形。

Step 4: 案例分析与讨论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2.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思路。

Step 5: 练习与巩固1. 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检查答案。

Step 6: 拓展与应用1. 教师推荐一些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概念的应用和意义。

2. 学生可以选择阅读其中的一篇文章,并做一份读后感。

IV.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借助幻灯片、小组合作讨论以及个人练习等方式全面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此外,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5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5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5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法,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2.能根据相似比进行计算.(二)能力训练要求1.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2.能根据相似比求长度和角度,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与相似多边形有关概念的类比,渗透类比的教学思想,并领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运用.教学难点根据定义求线段长或角的度数.教学方法类比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片三张第一张(记作§4.5 A)第二张(记作§4.5 B)第三张(记作§4.5 C)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记法.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生]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师]很好.请问相似多边形指的是哪些多边形呢?[生]只要边数相同,满足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多边形都包括.比如相似三角形,相似五边形等.[师]由此看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多边形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2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1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掌握例2的结论.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二、教学设计类比学习,探讨发现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判定定理l及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以及例2的结论.2.教学难点:是了解判定定理1的证题方法与思路.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什么叫相似比?2.叙述预备定理.由预备定理的题所构成的三角形是哪两种情况.[讲解新课]我们知道,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但涉及的条件较多,需要有三对对应角相等,三条对应边的比也都相等,显然用起来很不方便.那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研究能不能用较少的几个条件就能判定三角形相似呢?上节课讲的预备定理实际上就是一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现在再来学习几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我们已经知道,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为1时的特殊情况,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三个公理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个定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不同处仅在于前者是后者相似比等于1的情况,教学时可先指出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自己用类比的方法找出新的命题,如: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几种?答:SAS、ASA(AAS)、SSS、HL.问:全等三角形判定中的“对应角相等”及“对应边相等”的语句,用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中应如何说?答:“对应角相等”不变,“对应边相等”说成“对应边成比例”.问:我们知道,一条边是写不出比的,那么你能否由“ASA”或“AAS”,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出一个关于三角形相似判定的新的命题呢?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强调:(1)学生在回答中,如出现问题,教师要予以启发、引导、纠正.(2)用类比方法找出的新命题一定要加以证明.如图5-53,在△ABC和△中,, .问:△ABC和△是否相似?分析:可采用问答式以启发学生了解证明方法.问: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哪几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答:①三角形的定义,②上一节学习的预备定理.问:根据本命题条件,探讨时应采用哪种方法?为什么?答:预备定理,因为用定义条件明显不够.问:采用预备定理,必须构造出怎样的图形?答:或 .问:应如何添加辅助线,才能构造出上一问的图形?此问学生回答如有困难,教师可领学生共同探讨,注意告诉学生作辅助线一定要合理.(1)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截取,过D作DE∥BC交AC于E.“作相似.证全等”.(2)在△ABC边AB(或延长线上)上,截取,在边AC(或延长线上)截取AE= ,连结DE,“作全等,证相似”.(教师向学生解释清楚“或延长线”的情况)虽然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但通过刚才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定理的证明思路与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例1 已知和中,,, .求证:∽ .此例题是判定定理的直拉应用,应使学生熟练掌握.例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5-54,在中,CD是斜边上的高.求证:∽∽ .该例题很重要,它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掌握判定定理1的作用;另一方面它的应用很广泛,并且可以直接用它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教材上排了黑体字,所以可以当作定理直接使用.即∽△∽△.[小结]1判定定理1的引出及证明思路与方法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两种辅助线作法的思路.2.判定定理1的应用以及记住例2的结论并会应用.七、布置作业教材P238中A组3、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31、教学引入照顾到了到多数的同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测量和计算能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知识与技能】会说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两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会用这种方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在动手推演中感受几何的趣味性.【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以及推导过程,并会用判定定理1来证明和计算.【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的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1.两个矩形一定会相似吗?为什么?2.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根据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ABC与△A′B′C′会相似吗?为什么?是否存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简便方法?本节就是探索识别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同学们观察你与你的同伴用的三角尺,及老师用的三角板,如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这些三角形是相似的,我们就从平常所用的三角尺入手探索.〔1〕45°角的三角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它们是相似的.〔2〕30°的三角尺,那么另一个锐角为60°,有一个直角,因此它们的三个角都相等,同学们量一量它们的对应边,是否成比例呢?这样,从直观上看,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对应相等,它们好似就会“相似〞.是这样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1.画两个三角形,使它们的三个角分别相等.画△ABC与△DEF,使∠A=∠D,∠B=∠E,∠C=∠F,在实际画图过程中,同学们画几个角相等?为什么?实际画图中,只画∠A=∠D,∠B=∠E,那么第三个角∠C与∠F一定会相等,这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确定的.2.用刻度尺量一量各边长,它们的对应边是否会成比例?与同伴交流,是否有相同结果.3.发现什么现象:发现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4.两个矩形的四个角也都分别相等,它们为什么不会相似呢?这是由于三角形具有它特殊的性质.三角形有稳定性,而四边形有不稳定性.于是我们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一个较为简便的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单地说,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同学们思考,能否再简便一些,仅有一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一定会相似呢?例1 如图,在两个直角三角形△ABC和△A′B′C′中,∠C=∠C′=90°,∠A=∠A′,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解:相似,因为∠C=∠C′,∠A=∠A′,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可知△A′B′C′∽△ABC.例2 在△ABC与△A′B′C′中,∠A=∠A′=50°,∠B=70°,∠B′=60°,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解: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知∠C′=180°-∠A′-∠B′=180°-50°-60°=70°,∴∠C′=∠B,又∵∠A=∠A′,∴△ABC∽△A′C′B′.【教学说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B不一定与∠B′对应.例3 如图,△ABC中,DE∥BC,EF∥AB,试说明△ADE∽△EFC.证明:∵DE∥BC,∴∠AED=∠∵EF∥AB,∴∠CEF=∠A.∴△ADE∽△EFC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ABC中,∠ACB=90°,CD⊥AB于D,找出图中所有的相似三角形.2.△ABC中,D是AB的边上一点,过点D作一直线与AC相交于E,要使△ADE与△ABC 会相似,你怎样画这条直线?说明理由.和你的同伴交流作法是否一样.【答案】1.△ACD∽△CBD∽△ABC①过D点作DE∥BC,DE交AC于点E②以AD为一边在△ABC内部作∠ADE=∠C,另一边DE交AC于点E.【教学说明】第2题注意分类讨论.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还有什么疑惑?说说看.1.布置作业: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中选取.“课时作业〞局部.本课时从学生所熟悉的特殊三角板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从中感受学习几何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一、教学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3.难点的突破方法(1)要注意强调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符号表示方法(判定与性质两方面),应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三边对应成比例,A C CA C B BC B A AB ''=''=''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分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2)要注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两者在定义、记法、性质上稍有不同,但两者在知识学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对比和类比;(3)要求在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很快地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4)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这一点也可以在上一节课中提出):如△ABC ∽△A′B′C′的相似比k A C CA C B BC B A AB =''=''='',那么△A′B′C′∽△ABC 的相似比就是k 1CA A C BC C B AB B A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也可以简单称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均为补充的题目,其中例1是训练学生能正确去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让学生明确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即(1)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2)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最大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3)对应角所对的边一定是对应边;(4)对应边所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例2是让学生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里要注意,此题两次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也可以先写出三个比例式,然后拆成两个等式进行计算),学生刚开始可能不熟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四、课堂引入1.复习引入(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 与△A′B′C′中,如果∠A=∠A′, ∠B=∠B′, ∠C=∠C′,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 我们就说△ABC 与△A′B′C′相似,记作△ABC ∽△A′B′C′,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反之如果△ABC ∽△A′B′C′,则有∠A=∠A′, ∠B=∠B′, ∠C=∠C′, 且A C CA C B BC B A AB ''=''=''. (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2.教材P30的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索与证明.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五、例题讲解例1(补充)如图△ABC ∽△DCA ,AD ∥BC ,∠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3)若AB=10,BC=12,CA=6.求AD 、DC 的长.分析: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对于(3)可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AD 与DC 的长.解:略(AD=3,DC=5)例2(补充)如图,在△ABC 中,DE ∥BC ,AD=EC ,DB=1cm ,AE=4cm ,BC=5cm ,求DE 的长.分析:由DE ∥BC ,可得△ADE ∽△ABC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AC AE AB AD =,又由AD=EC 可求出AD 的长,再根据ABAD BC DE =求出DE 的长. 解:略(310DE =). 六、课堂练习1.(选择)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 )A .两个直角三角形B .两个钝角三角形C .两个等腰三角形D .两个等边三角形2.(选择)如图,DE ∥BC ,EF ∥AB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3.如图,在□ABCD 中,EF ∥AB ,DE:EA=2:3,EF=4,求CD 的长. (CD= 10)七、课后练习1.如图,△ABC∽△AED, 其中DE∥BC,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2.如图,△ABC∽△AED,其中∠ADE=∠B,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3.如图,DE∥BC,(1)如果AD=2,DB=3,求DE:BC的值;(2)如果AD=8,DB=12,AC=15,DE=7,求AE和BC的长.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用类比、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3.难点的突破方法(1)关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科书虽然给出了证明,但不要求学生自己证明,通过教师引导、讲解证明,使学生了解证明的方法,并复习前面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判定方法的理解.(2)判定方法1的探究是让学生通过作图展开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从作图方法的迁移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由特殊的全等三角形到一般相似三角形,以及类比认识新事物的方法.(3)讲判定方法1时,要扣住“对应”二字,一般最短边与最短边,最长边与最长边是对应边.(4)判定方法2一定要注意区别“夹角相等” 的条件,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课堂练习2就是通过让学生联想、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 条件下三角形的不确定性,来达到加深理解判定方法2的条件的目的的.(5)要让学生明确,两个判定方法说明:只要分别具备边或角的两个独立条件——“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或“三边对应成比例”就能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6)要让学生学会自觉总结如何正确的选择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这两种方法无论哪一个,首先必需要有两边对应成比例的条件,然后又有目标的去探求另一组条件,若能找到一组角相等,而这组对应角又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时,则选用判定方法2,若不是“夹角”,则不能去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若能找到第三边也成比例,则选用判定方法1.(7)两对应边成比例中的比例式既可以写成如CA ACB A AB ''=''的形式,也可以写成C A B A AC AB ''''=的形式. (8)由比例的基本性质,“两边对应成比例”的条件也可以由等积式提供.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安排的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33的例1,此例题是为了巩固刚刚学习过的两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是复习巩固“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是复习巩固“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的判定方法.通过此例题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的选择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例2是补充的题目,它既运用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又运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一点综合性,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相似三角形的题目,而本节课的内容有较多,故此例题可以选讲.四、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3) 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4) 如图,如果要判定△ABC与△A’B’C’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2.(1)提出问题:首先,由三角形全等的SSS判定方法,我们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带领学生画图探究;(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4.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SAS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五、例题讲解例1(教材P33例1)分析: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看是不是符合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或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对于(1)由于是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对于(2)给的几个条件全是边,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其方法是通过计算成比例的线段得到对应边.解:略※例2 (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ACD ,AB=6,BC=4,AC=5,CD=217,求AD 的长.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ACCD CD AB =,结合∠B=∠ACD ,证明△ABC ∽△DCA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AD 的比例式AD AC AC CD =,从而求出AD 的长.解:略(AD=425). 六、课堂练习1.教材P34.2.2.如果在△ABC 中∠B=30°,AB=5㎝,AC=4cm ,在△A’B’C’中,∠B’=30°A’B’=10 cm ,A’C’=8 cm ,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一画、看一看?3.如图,△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求证:△ABC ∽△DEF .七、课后练习1.教材P42.1、3.2.如图,AB•AC=AD•AE,且∠1=∠2,求证:△ABC∽△AED.※3.已知:如图,P为△ABC中线AD上的一点,且BD2=PD•AD,求证:△ADC∽△CDP.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一、教学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2.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的运用.3.难点的突破方法(1)在两个三角形中,只要满足两个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三角形相似中最常用的一个判定方法.(2)公共角、对顶角、同角的余角(或补角)、同弧上的圆周角都是相等的,是判别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重要依据.(3)如果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只要再找到一对锐角相等即可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教材P35的例2,是一个圆中证相似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来分析、让学生说出思维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写出证明过程.并让学生掌握遇到等积式,应先将其化为比例式的方法.例2是一个补充的题目,选择这个题目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个题的学习,掌握利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来求线段长的方法,为下节课的学习打基础.四、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2)如图,△ABC中,点D在AB上,如果AC2=AD•AB,那么△ACD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3)如(2)题图,△ABC中,点D在AB上,如果∠ACD=∠B,那么△ACD 与△ABC相似吗?——引出课题.五、例题讲解例1(教材P35例2).证明:略(见教材P35例2).例2 (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DF⊥AE于F,若AB=4,AD=5,AE=6,求DF的长.分析:要求的是线段DF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AB、AD、AE和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ABE和△AFD中,因此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这四条线段对应成比例,从而求得DF的长.由于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有一对直角相等,再找出另一对角对应相等,即可用“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略(DF=310). 六、课堂练习 1.教材P36的练习1、2.2.已知:如图,∠1=∠2=∠3,求证:△ABC ∽△ADE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2)有一个角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七、课后练习1.已知:如图,△ABC 的高AD 、BE 交于点F .求证:FDEF BF AF .2.已知:如图,BE 是△ABC 的外接圆O 的直径,CD 是△ABC 的高.(1)求证:AC•BC=BE•CD ;(2)若CD=6,AD=3,BD=8,求⊙O 的直径BE 的长.年级九年级 课题 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掌握用两个角对应相等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 方法 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情感 态度 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渗透类比思想,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教学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探究、发现结论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1.现在我们怎么样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引出本课,揭示课题二、自主探究计算''B A AB ''C B BC ''C A AC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 复习相关知识,建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相似三角形优秀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优秀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优秀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好)一、知识概述(一)相似三角形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温馨提示:①当且仅当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与另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且三条对应边的比相等时,这两个(或几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缺一不可;②相似三角形的特征:形状一样,但大小不一定相等;③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可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其应用广泛.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温馨提示:①全等三角形一定是相似三角形,其相似比k=1.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其区别在于全等要求对应边相等,而相似要求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比具有顺序性.例如△ABC∽△A′B′C′的对应边的比,即相似比为k,则△A′B′C′∽△ABC的相似比,当且仅当它们全等时,才有k=k′=1.③相似比是一个重要概念,后继学习时出现的频率较高,其实质它是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这一点借助相似三角形可观察得出.3、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4、相似三角形的预备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这条直线与原三角形的两条边(或其延长线)分别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温馨提示:①定理的基本图形有三种情况,如图其符号语言:∵DE∥BC,∴△ABC∽△ADE;②这个定理是用相似三角形定义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它不但本身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证明下节相似三角形三个判定定理的基础,故把它称为“预备定理”;③有了预备定理后,在解题时不但要想到上一节“见平行,想比例”,还要想到“见平行,想相似”.(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温馨提示:①有平行线时,用上节学习的预备定理;②已有一对对应角相等(包括隐含的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1或判定定理2;③已有两边对应成比例时,可考虑利用判定定理2或判定定理3.但是,在选择利用判定定理2时,一对对应角相等必须是成比例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两直角三角形相似.温馨提示:①由于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因此,在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时,只需再找一对对应角相等,用判定定理1,或两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用判定定理2,一般不用判定定理3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②如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图中的三角形,可称为“母子相似三角形”,其应用较为广泛.③如图,可简单记为:在Rt△ABC中,CD⊥AB,则△ABC∽△CBD∽△ACD.(三)三角形的重心1、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2、三角形的重心与顶点的距离等于它与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二、重点难点疑点突破1、寻找相似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与技巧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是分析与解决相似三角形问题的一项基本功.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1)相似三角形有公共角或对顶角时,公共角或对顶角是最明显的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相似三角形中,一对相等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对应角的夹边是对应边;(2)相似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短的边)一定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2、常见的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图形: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判定,要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比较,把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想方法迁移到相似三角形中来;对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图形,要善于归纳和记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思路要善于,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判定方法.如:(1)“平行线型”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见上节图.“见平行,想相似”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2)“相交线型”相似三角形,如上图.其中各图中都有一个公共角或对顶角.“见一对等角,找另一对等角或夹等角的两边成比例”是解这类题的基本思路;(3)“旋转型”相似三角形,如图.若图中∠1=∠2,∠B=∠D(或∠C=∠E),则△ADE∽△ABC,该图可看成把第一个图中的△ADE绕点A旋转某一角度而形成的.温馨提示:从基本图形入手能较顺利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找到添加的辅助线.以上“平行线型”是常见的,这类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有较明显的顺序,“相交线型”识图较困难,解题时要注意从复杂图形中分解或添加辅助线构造出基本图形.三、解题方法技巧点拨1、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个数例1、(吉林)将两块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摆成如图的样子,假设图形中所有点、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把它们一一写出来;(2)图中有相似(不包括全等)三角形吗?如果有,就把它们一一写出来.分析:(1)在△ABC内,有五个三角形,加上△ABC与△AFG,共有七个三角形.(2)这是依据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来解决的计数问题.由于“不包括全等”,图中还剩五个非直角三角形,考虑到题设中两个三角形摆放的随意性,∠1不一定等于∠2,而∠B=∠C=45°,∠3、∠4都为钝角,又排除△ABD与△ACE相似,还剩三个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相似.解:(1)共有七个三角形,它们是△ABD、△ABE、△ADE、△ADC、△AEC、△ABC与△AFG.(2)有相似三角形,它们是△ABE∽△DAE,△DAE∽△DCA,△ABE∽△DCA(或△ABE∽△DAE∽△DCA).点拨:①解决这类计数问题,一定要依据图形与定理,全面、周密思考,做到不重不漏,这类题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形成;②有兴趣的同学可继续探索一下本题中BD、DE、EC三条线段有何关系?2、画符合要求的相似三角形例2、(上海)在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中,△ABC的顶点A、B、C在单位正方形的顶点上,请在图中画出一个△A1B1C1,使得△A1B1C1∽△ABC(相似比不为1),且点A1、B1、C1都在单位正方形的顶点上.(1)(2)分析:设单位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的三边为,从而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2或3可画△A1B1C1,易得点拨:在4×4的正方形方格中,满足题设的△A1B1C1只能画出以上三个,若正方形方格数不加限制,则和△ABC相似且不全等的三角形可以画无数个.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例3、(1)如图,O是△ABC内任一点,D、E、F分别是OA、OB、OC的中点,求证:△DEF∽△ABC;(2)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DF=3CF,写出图中所有相似三角形,并证明.分析:(1)根据题设,观察图形易见,DE、EF、FD分别是△AOB、△BOC、△COA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可证△DEF与△ABC的三边对应成比例;(2)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BE=CE,DF=3CF,设出正方形边长后,图中所有线段都能求出,故可从三边是否成比例判定哪些三角形相似.点拨:①第(1)题,若点O在△ABC外,其他条件不变,结论仍成立;②第(2)题也可用判定定理2,先证△ABE∽△ECF,得出∠AEF=90°后,再证其中任意三角形与△AEF相似,显然,以上证法较简便.4、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例4、求证: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上的高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已知:如图,Rt△ABC和Rt△A′B′C′中,∠C=∠C′=90°,CD、C′D′分别是两个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且CD︰C′D′=AC︰A′C′.求证:△ABC∽△A′B′C′.分析: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方法除使用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外,还可使用“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这一定理.证明△ABC∽△A′B′C′,只要再证一锐角对应相等即可.证明:∵CD、C′D′分别是△ABC、△A′B′C′的高,∴△ACD、△A′C′D′是直角三角形.5、三角形重心问题例5、已知△ABC的重心G到BC边上的距离为5,那么BC边上的高为()A.5 B.12C.10 D.15解析:因为G为△ABC的重心,所以DG︰DA=1︰3,因为GE⊥BC,AF⊥BC,所以GE∥AF,所以GE︰AF=DG︰DA=1︰3,因为GE=5,所以AF=15.6、相似三角形的综合运用例6、如图,C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中线,过点D垂直于AB的直线交BC于E,交AC延长线于F.求证:(1)△ADF∽△EDB;(2)CD2=DE·DF.分析:(1)△ADF与△EDB都是直角三角形,要证它们相似,只要再找一个角对应相等即可;(2)注意到CD是斜边AB的中线,AD=BD=CD,由结论(1)不难得出结论(2).证明:(1)∵DF⊥AB,∴∠ADF=∠BDE=90°,又∵∠F+∠A=∠B+∠A,∴∠F=∠B,∴△ADF∽△EDB.(2)由(1)得,∴AD·BD=DE·DF.又∵CD是Rt△ABC斜边上的中线,∴AD=BD=CD.故CD2=DE·DF.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这是一道阶梯型问题,第(2)题根据(1)得出有关比例式,然后使用“等线代换”使问题简捷获证.其实第(2)题也可这样思考:把它转化为比例式,证明这三条线段所在的△CDE∽△FDC.请同学们完成这一证明.例7、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BE⊥AD于E,CF⊥AD于F.求证:.分析:待证式中的四条线段不是在两个三角形中,无法直接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出,需要插入一个“中间比”,由题设易证△ABE∽△ACF,△BDE∽△CDF,从中不难找到这个中间比.证明:∵AD是△ABC的角平分线,∴∠1=∠2.∵BE⊥AD,CF⊥AD,∴∠3=∠4=90°,∴△ABE∽△ACF,点拨:①当无法直接由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出结论中的比例式时,一般可寻找“中间比”帮忙;例8、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AB、BC上的点,BM=BN,BP⊥MC于点P.求证:(1)△PBN∽△PCD;(2)PN⊥PD.分析:要证PN⊥PD,即证∠DPN=90°,由已知∠BPC=90°,而∠BPC与∠DPN有公共部分∠CPN,因此只要证明∠4=∠5即可.这就必须先证明出结论(1).在△PBN与△PCD中,易证∠1=∠3,以下只要证明夹∠1、∠3的两边对应成比例.证明:(1)在正方形ABCD中,AB∥CD,∠ABC=90°.∵BP⊥MC,∴△PBM∽△PCB.点拨:要注意观察出图中存在的“母子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从而充分利用它得出∠1=∠2及△PBM∽△PCB等重要结论相似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①回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巩固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

相似三角形教学案

相似三角形教学案

相似三角形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

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经历相似三角形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类比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定方法和性质。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

2、教学难点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证明和灵活运用。

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似三角形模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练习法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点。

提问: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讲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概念。

举例说明如何确定相似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平行线法: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条边,且与另两条边相交,那么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三边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及其夹角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角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对于每个判定方法,通过图形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5、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测量高度: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测量标杆和影子的长度,来计算建筑物的高度。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

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优秀3篇)知识结构本文范文为朋友们整理了3篇《数学教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可以帮助到您,就是本文范文我最大的乐趣哦。

角形相似的判定篇一(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2.继续渗透和培养学生对类比数学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了解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证明新命题的能力。

4.通过学习,了解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二、教学设计类比学习,探讨发现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是直角三角形相似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是了解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证题方法与思路。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我们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5种)2.叙述预备定理、判定定理1、2、3(也可用小纸条让学生默写). 其中判定定理1、2、3的证明思路是什么?(①作相似,证全等;②作全等,证相似)3.什么是“勾股定理”?什么是比例的合比性质?【讲解新课】类比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方法,让学生试推出: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已知:如图,在∽ 中,求证:∽建议让学生自己写出“已知、求征”。

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它同样可以采用判定定理l、2、3那样的证明思路与方法,即“作相似、证全等”或“作全等、证相似”,教材上采用了代数证法,利用代数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思想方法很重要,今后我们还会遇到。

应让学生对此有所了解。

定理证明过程中的“ 都是正数,,其中都是正数”告诉学生一定不能省略,这是因为命题“若,到”是假命题(可举例说明),而命题“若,且、均为正数,则”是真命题。

例4 已知:如图,,,,当BD与、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解(略)教师在讲解例题时,应指出要使∽ .应有点A与C,B与D,C与B 成对应点,对应边分别是斜边和一条直角边。

相似三角形的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教案【篇一:《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相似三角形”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似多边形,知道了相似多边形的本质特征,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了铺垫。

本节课旨在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应用这一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下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感性和理性的准备,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联系和纽带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的教学对整章学习掌握起着奠基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的用数学作准备,因而它在本章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设计理念:1.指导思想:本节课是关于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教学,课本内容较少,如何使知识容量、思维容量尽可能饱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

2. 设计思路:①.为了使学生能较顺利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先学,在复习相似多边形的基础上,由一般到特殊引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并能在具体情景中深入理解,认识相似三角形的本质并应用它来解决问题。

借助练习,通过合作探究,独立思考来完成本课的目标②.整堂课设置问题,层层深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学生感受到了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一切的新知识都是由学生自己发现。

教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探索,而没有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③.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先进教学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课堂由学生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力求形成“创设问题情景→构建模型→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模式,在重视双基的同时,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概念,学会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相似三角形概念及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

相似三角形教案相似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能够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提供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如何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知识:通过示意图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有初步的认识。

2. 讲解与示范: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3. 实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找出相似三角形的特点,并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讨论与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相似三角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5. 总结与归纳:让学生总结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进行知识归纳和概念澄清,确保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有深入的理解。

6. 拓展与巩固:通过练习题和作业的形式,巩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显示相似三角形的示意图和相关概念。

2. 教学实例:提供多个真实生活中的示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作业,检测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能正确地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2.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3.能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证明和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证明和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课时安排】5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的“预备定理”。

一、复习旧知:前面我们学习了相似多边形及相似比的有关概念,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辨析:1.四个角分别相等的两个四边形一定相似吗?2.四组对应边的比分别相等的两个四边形一定相似吗?3.什么样的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多边形?4.什么是相似比(相似系数)?(二)简答:1.正方形和长方形或长宽之比不相等的两个矩形。

2.正方形和不是正方形的菱形或两组内角均不相等的菱形。

3.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如果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长度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4.相似多边形对应边长度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二、概念讲解:概念:如图1,AAB(2与八AB。

相似。

记作“△ABCs/XABt,”,读作“Z\ABC相似于左ABC,”。

注意:两个三角形相似,用字母表示时,与全等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这样便于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边角。

, 、ZA=ZA\ZB=ZB;ZC=ZC;△ABCs/XABC,V〉AB BC CA明确:对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应有……(引导学生明白定义的双重性。

)问题:将左ABC与左ABC,相似比记为ki,△ABC与8ABC相似比记为k?,那么幻与灯有什么关系?ki=k2能成立吗?说明:三角形全等是三角形相似的特例。

(一)类比猜想: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有哪几种方法?2.全等是不是需要所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3.猜想:两个三角形相似是不是也需要所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有没有简便的方法?(二)简析:1.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AS,ASA、SSS,AAS,直角三角形还有HL。

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 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周长比也等于相似比。

2、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性质,了解相关性质的证明方法难点:掌握命题证明方法、步骤,灵活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类比、归纳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入课题(1~2分钟)提出问题:1、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关系是什么?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角平分线、中线有什么关系?2、前面学过的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有哪些?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4、除了这些基本性质外,还有什么性质呢?问题1由学生集体回答或个别回答。

问题4以设问方式提出设问置疑,引出课题新授一探究相似三角形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6~8分钟)【问题1】图24.3.9中,△ABC和△A′B′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k,其中AD、A′D′分别为BC、B′C′边上的高,那么AD、A′D′之间有什么关系?解:∵△ABC∽△A′B′C′∴∠B=∠B′又∵AD、A′D′是高,∴∠ADB=∠A′D′B′= 900∴△ADB∽△A′D′B′∴【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探究2~3分钟。

然后与老师共同完成解答过程,得出结论。

安排学生先自行思考与交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证明的过程通过老师书写出来,培养学生规范书写证明过程的习惯。

思考探索归纳其它性质(3~5分钟)自主思考---类似结论【问题2】,.△ABC∽△A′B′C′,相似比为k,其中AE、A′E′分别为BC、B′C′边上的中线,那么?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ABC∽△A′B′C′,相似比为k,其中AE、A′E′分别为BC、B′C′边上的角平分线,那么?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的比等于相似比.【思考】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之比等于什么?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之比等于什么?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什么?(说明:详细证明过程留待学生课后通过作业形式完成)思考题学生口头回答、听教师简单分析,或个别提问学生。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推理和证明过程中的困难,引导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逐步解决问题。
3.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4.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
1.判断题:给出几个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题目,让学生判断其是否符合判定定理一。
2.填空题:给出几个相似三角形的图形,要求学生填写相似比。
3.计算题: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给予及时纠正和解答。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然后提问:
-尝试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且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实践应用题:
-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道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至少包含两个已知量和两个未知量。
-将设计的问题及解答过程写下来,与同学们分享,共同讨论。
4.研究性学习题: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如相似三角形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相似三角形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等,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
1.请举例说明相似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解决以下问题:(给出几个具体问题)
3.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的证明过程中,有哪些关键步骤?
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设计以下练习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10篇)《相似三角形》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

2、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

3、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

重点和难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2、在具体的图形中找出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并写出比例式,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知识要点: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重要方法:1、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它的相似比是1。

2、相似三角形中,利用对应角寻找对应边;反过来利用对应边寻找对应角。

3、书写相似三角形时,需要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①国旗上的☆,②同一底片不同尺寸的照片。

以上图形之间可以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得到?2、经过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图形。

那么将一个三角形作相似变换后所得的像与原像称为相似三角形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1、合作学习如图1,在方格纸内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画出☆ABC经某一相似变换(如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得到像☆A ′B ′C ′(点A ′、B ′、C ′分别对应点A 、B 、C)。

问题讨论1:☆A ′B ′C ′与☆ABC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讨论2:☆A ′B ′C ′与☆ABC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相互比较得到结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由合作学习定义相似三角形的概念(1)相似三角形:一般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2)表示: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如☆A ′B ′C ′与☆ABC相似,记做“☆A ′B ′C ′☆☆ABC ” 。

注意:在表示三角形相似时,一般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定义的几何语言表述:A B C A ′B ′C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数学教学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判定定理2、3的证明方法并会应用。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 人教数学九年级下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 人教数学九年级下册

27.2 相似三角形27.2.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并会用以证明和计算;2.体会用相似符号“∽”表示的相似三角形之间的边,角对应关系;3.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的应用,会用平行线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并进行证明和计算.【过程与方法】经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的发现过程,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充分经历自学、探究、交流、当堂练习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4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及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定理.【教学难点】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的证明.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刻度尺、三角板.学生:刻度尺、三角板.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教师问:1.相似多边形的特征是什么?2.怎样判定两个多边形相似?3.什么叫相似比?4.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如果∠A =∠A 1,∠B =∠B 1,∠C =∠C 1,,那么△ABC 与△A 1B 1C 1相似吗?我们还有其他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吗?学生集体口答,教师订正.(二)探索新知知识点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请分别度量l 3,l 4,l 5.在l 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 和在l 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 的长度,AB :BC 与DE :EF 相等吗?任意平移l 5,再量度AB,BC,DE,EF 的长度,它们的比值还相等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对应线段成比例吗?(出示课件4、5)111111C B BC C A AC B A AB ==学生动手操作后可发现:DFEF AC BC DF DE AC AB DE EF AB BC EF DE BC AB l l l 543====,,,时,∥∥当 教师归纳:(出示课件6)一般地,我们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符号语言:若a ∥b ∥c ,则12122323A A B B A A B B =,23231212A AB B A A B B =, 12121313A A B B A A B B =,23231313A A B B A A B B =…教师问:1.如何理解“对应线段”?2.“对应线段”成比例都有哪些表达形式?(出示课件7) 小组合作交流,再进行全班性的问答.出示课件8,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订正.知识点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出示课件9~11:如图,直线l3∥l4∥l5,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我们可以得出图中对应成比例的线段,把直线l1向左或向右任意平移,这些线段依然成比例.如果把图1中l1,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好落到l3上,如图2(1),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如果把图1中l1,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刚好落到l4上,如图2(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口答,教师加以订正后归纳.(出示课件1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出示课件13,学生独立解答,一生板演,教师订正.考点 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求线段长度出示课件14,例 如图,在△ABC 中,DE ∥BC ,AC=4,AB=3,EC=1.求AD 和BD.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AC=4,EC=1,∴AE=3.∵ DE ∥BC , ∴. AD AE AB AC∴AD=2.25,∴BD=0.75.出示课件15,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订正.知识点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图,在△ABC中,D为AB上任意一点,过点D作BC的平行线DE,交AC于点E.(出示课件16~17)教师问:1.△ADE与△ABC的三个角分别相等吗?2.分别度量△ADE与△ABC的边长,它们的边长是否对应成比例?3.你认为△ADE与△ABC之间有什么关系?平行移动DE的位置,你的结论还成立吗?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后达成共识:通过度量,我们发现△ADE ∽△ABC,且只要DE∥BC,这个结论恒成立.教师问:1.我们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知道△ADE∽△ABC,但要用相似的定义去证明它,我们需要证明什么?(出示课件18)2.由前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到什么?还需证明什么?学生讨论后,带着疑问解决证明△ADE∽△ABC问题.(出示课件19)已知:如图,在△ABC中,DE//BC,且DE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ADE∽△ABC.师生共同分析:直观告诉我们:△ADE ∽△ABC ,根据三角形相似的概念,要想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必须证明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边对应成比例.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知:AC AE AB AD =,还需证明ABAD AC AE BC DE ==BC DE 或所以要将DE 平移到BC 上,使得BF=DE(如图),再证明:ACAE BC DE =即可. 证明:在△ADE 与△ABC 中,∠A=∠A.∵DE//BC,∴∠ADE=∠B,∠AED=∠C ,过E 作EF//AB 交BC 于F,则,∵四边形DBFE 是平行四边形,∴DE=BF ,∴,∴, ∴△ADE ∽△ABC.归纳: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 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出示课件20)符号语言:∵DE//BC,∴△ADE ∽△ABC .,AC AE AB AD =BC BF AC AE =BC DE AC AE =BC DE AC AE AB AD ==教师问:过点D作与AC平行的直线与BC相交,可否证明△ADE ∽△ABC?如果在三角形中出现一边的平行线,那么你应该联想到什么?(出示课件21)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归纳:过点D作与AC平行的直线与BC相交,仍可证明△ADE∽△ABC,这与教材第31页证法雷同.题目中有平行线,可得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列出比例式.出示课件22,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订正.(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3-29)引导学生练习课件23-29题目,巩固本课知识点,约用时20分钟。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数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一、教学内容的说明1、教材所处的地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是相似形这一章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三角形相似的定义和预备定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

从知识的系统性来看,相似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发展,它们存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因此可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同时判定定理1的证明方法又为进一步学习其它几个判定定理奠定了基础。

2、这一内容可分为四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

3、本节课注重分层教学,在各个环节均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各层次学生均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主动发展。

教学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的证明方法。

因为它的证明是在只有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预备定理的条件下完成的,需要添加辅助线转化为预备定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定理内容及其证明方法,初步会运用定理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学生探索、证明、理解和应用定理,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成功;3、通过图形变式,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享受数学美;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地学习,我引导学生类比联想,猜想命题,形成定理,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方面,我选择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运用Powerpoint和几何画板,增加图形的直观性和课堂密度.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循序渐进原则”;把这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定理探索阶段”;“定理运用阶段”;“定理巩固阶段”.下面我将对教学步骤作出说明。

(一)定理探索阶段1、类比,猜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由于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新的判定方法首先应让学生对已有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所以先让学生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有的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中:①定义需要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条件多,过于苛刻;②预备定理要求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条件过于特殊,使用起来有局限性.说明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新的判定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教学设计与反思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教学设计与反思

《相似三角形性质》教学反思篇1《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七小节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际上就是在了解相似三角形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

这节课我以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让学生探究发现结论,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学生展示、师生共评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探究中,体会、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并通过教师设问,学生大胆猜想,分组交流讨论,类比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这一结论。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趁热打铁,适时训练,在“我来抢答”环节中,设置了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获得应用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练习第3题,涉及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渗透数学的思想与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学以致用环节中,我对教材稍作处理,所增添的题为后面二次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在作业的设计上体现了分层布置,同时课外作业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总体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参与率高,而且学生能做到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互动,大胆发言,小结部分也能对照目标进行自查。

但是在今后教学中,特别是在学生活动中,教师还是应该给学生稍微留出相对宽松的时间和空间,多让学生去展示,学会去放手,让学生自身在经历中成长,在交流中获知和进步。

《相似三角形性质》教学反思篇2我在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这节课时,先复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对应高线相等;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根据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诱导学生们在类比中,猜想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抢着猜,猜完后,我又重点对三角形中的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周长、面积在相似三角形中与相似比的关系进行了讲解。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共8篇)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共8篇)

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相似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二〕才能训练点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2.利用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才能.〔三〕德育浸透点数学来于消费理论,又反过来效劳于消费理论.〔四〕美育浸透点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说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根底、打破难点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p →推导→计算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2.难点:同重点.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场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陌生.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根底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板书:公式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板书: S = ah附图〔出示投影1〕。

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求知,讲授新课师: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展有关计算〔出示投影2〕例1 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p :1.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量?这些如今知道吗?2.题中“M”是什么意思?〔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等〕学生口述解题过程,老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标准性.【教法说明】1.通过分析^p ,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些量是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哪些量.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出示投影3〕例2 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内圆半径求这个环形的面积学生讨论: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讨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评讲时注意1.假如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那么给予表扬和鼓励:假如没有学生这样计算,那么启发学生这样计算.2.此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标准性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测试反应,稳固练习〔出示投影4〕1.计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积2.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假如用a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当时,求t3.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千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似三角形教案(一)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2第二十七章 相似27.1 图形的相似(一)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个图形相似的概念.2. 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 二、重点、难点1. 重点:相似图形的概念与成比例线段的概念. 2. 难点:成比例线段概念. 3.难点的突破方法(1)对于相似图形的概念,可用大量的实例引入,但要注意教材中“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只是对相似图形概念的一个描述,不是定义;还要强调:①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其大小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当形状与大小都一样时,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所以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②相似形不仅仅指平面图形,也包括立体图形的情况,如飞机和飞机模型也是相似形;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 (2)对于成比例线段: ①我们是在学生小学学过数的比,及比例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成比例线段的;②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③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④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c ba =或a:b=c:d ;⑤若四条线段满足dc ba =,则有ad=bc (为利于今后的学习,可适当补充:反之,若四条线段满足ad=bc ,则有d c ba =,或其它七种表达形式). 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的三道例题都是补充的题目,例1是一道判断图形相似的选择题,通过讲解要使学生明确:(1)相似形一定要形状相同,与它的位置、颜色、大小无关;(2)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有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而把一个图形的部分拉长或加宽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不是相似图形;(3)在识别相似图形时,不要以位置为准,要“形状相同”;例2通过分别采用m、cm、mm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ba的值相等,使学生明确: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例3是求线段的比的题,要使学生对比例尺有进一步的认识:比例尺=实距图距实际距离图上距离=,而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求两条线段的比.四、课堂引入1.(1)请同学们看黑板正上方的五星红旗,五星红旗上的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再如下图的两个画面,他们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还可以再举几个例子)(2)教材P36引入.(3)相似图形概念:把形状相同的图形说成是相似图形.(强调:见前面)(4)让学生再举几个相似图形的例子.(5)讲解例1.2.问题: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和CD,那么这两条线段的长度比是多少?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3.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dcba=(即ad=bc),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34【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2)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3)四条线段a,b,c,d 成比例,记作dc ba =或a:b=c:d ;(4)若四条线段满足dcba =,则有ad=bc . 五、例题讲解例1(补充:选择题)如图,下面右边的四个图形中,与左边的图形相似的是( )分析:因为图A 是把图拉长了,而图D 是把图压扁了,因此它们与左图都不相似;图B 是正六边形,与左图的正五边形的边数不同,故图B 与左图也不相似;而图C 是将左图绕正五边形的中心旋转180º后,再按一定比例缩小得到的,因此图C 与左图相似,故此题应选C.例2(补充)一张桌面的长a=1.25m ,宽b=0.75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1)如果a=125cm ,b=75c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2)如果a=1250mm ,b=750m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解:略.(35b a =) 小结:上面分别采用m 、cm 、mm 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ba 的值是相等的,所以说,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一致.例3(补充)已知: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32000000,量得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大约为3.5cm ,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km5分析: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可求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解: 略答: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120 km . 六、课堂练习 1.教材P37的观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B .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C .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D .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3.如图,请测量出右图中两个形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1)(小)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大)长是_______cm ,宽是_______cm ; (2)(小)=长宽 ;(大)=长宽 . (3)你由上述的计算,能得到什么结论吗? (答:相似的长方形的宽与长之比相等)4.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中国政区”地图上,量得福州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时7.5cm ,那么福州与上海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5.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2500m,在一张平面图上的距离是5cm,那么这张平面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七、课后练习1.观察下列图形,指出哪些是相似图形:(答:相似图形分别是:(1)和(8);(2)和(6);(3)和(7) )2.教材P37练习1、2.3.教材P40 练习1与习题1 .教学反思627.1 图形的相似(二)一、教学目标1.知道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即: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2.会根据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识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并会运用其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二、重点、难点1.重点: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与识别.2.难点:运用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进行相关的计算.3.难点的突破方法(1)判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要看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是否相等,且对应边的比是否也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可以以矩形、菱形为例说明:仅有对应角相等,或仅有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多边形不一定相似(见例1),也可以借助电脑直观演示,增加效果,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2)由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可知,如果已知两个多边形相似,就等于知道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在计算时要能灵活运用.7(3)相似比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实质是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即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长放大或缩小的倍数).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安排了3个例题,例1与例3都是补充的题目,其中通过例1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判别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要看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是否相等,且对应边的比是否也相等,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若说明两个多边形不相似,则必须说明各角无法对应相等或各对应边的比不相等,或举出合适的反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依靠直觉观察是不可靠的;例2是教材P39的例题,它主要考查的是相似多边形的特征,运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求解;例3是相似多边形特征的灵活运用(使用方程思想)的题目,在教学中还可根据自己的学生学习的程度,适当增加一些题目用以巩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四、课堂引入1.如图的左边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请在右边的格点图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形相似的图形.2.问题:对于图中两个相似的四边形,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3.【结论】:8(1)相似多边形的特征: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反之,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相似.(2)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问题: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结论:相似比为1时,相似的两个图形全等,因此全等形是一种特殊的相似形.五、例题讲解例1(补充)(选择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相似 B.所有的矩形都相似C.所有的菱形都相似 D.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分析:A中平行四边形各角不一定对应相等,因此所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都相似,故A错;B中矩形虽然各角都相等,但是各对应边的比不一定相等,因此所有的矩形不一定都相似,故B错;C中菱形虽然各对应边的比相等,但是各角不一定对应相等,因此所有的菱形不一定都相似,故C也错;D 中任两个正方形的各角都相等,且各边都对应成比例,因此所有的正方形都相似,故D说法正确,因此此题应选D.例2(教材P39例题).9分析:求相似多边形中的某些角的度数和某些线段的长,可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来解题,关键是找准对应角与对应边,从而列出正确的比例式.解:略例3(补充)已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相似,且A1B1:B1C1:C1D1:D1A1=7:8:11:14,若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0,求四边形ABCD的各边的长.分析:因为两个四边形相似,因此可根据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来解题.解:∵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1B1C1D1相似,∴ AB:BC:CD:DA= A1B1:B1C1:C1D1:D1A1.∵A1B1:B1C1:C1D1:D1A1=7:8:11:14,∴AB:BC:CD:DA= 7:8:11:14.设AB=7m,则BC=8m,CD=11m,DA=14m.∵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0,∴ 7m+8m+11m+14m=40.∴m=1.∴AB=7,则BC=8,CD=11,DA=14.六、课堂练习101.教材P40练习2、3.2.教材P41习题4.3.(选择题)△ABC 与△DEF 相似,且相似比是32,则△DEF 与△ABC 与的相似比是( ).A .32B .23C .52D .944.(选择题)下列所给的条件中,能确定相似的有( )(1)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2)所有的正方形;(3)所有的等腰三角形;(4)所有的等边三角形;(5)所有的等腰梯形;(6)所有的正六边形.A .3个B .4个C .5个D .6个5.已知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A 1B 1C 1D 1相似,四边形ABCD 的最长边和最短边的长分别是10cm 和4cm ,如果四边形A 1B 1C 1D 1的最短边的长是6cm ,那么四边形A 1B 1C 1D 1中最长的边长是多少七、课后练习1.教材P41习题3、5、6.2.如图,AB ∥EF ∥CD ,CD=4,AB=9,若梯形CDEF 与梯形EFAB 相似,求EF 的长.※3.如图,一个矩形ABCD 的长AD= a cm ,宽AB= bcm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连接E 、F ,所得新矩形ABFE与原矩形ABCD相似,求a:b的值.(2:1)教学反思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一、教学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3.难点的突破方法(1)要注意强调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符号表示方法(判定与性质两方面),应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三边对应成比例,A C CA C B BC B A AB ''=''=''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分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2)要注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两者在定义、记法、性质上稍有不同,但两者在知识学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对比和类比;(3)要求在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很快地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4)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这一点也可以在上一节课中提出):如△ABC ∽△A ′B ′C ′的相似比k A C CA C B BC B A AB =''=''='',那么△A ′B ′C ′∽△ABC 的相似比就是k 1CA A C BC C B AB B A =''=''='',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也可以简单称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均为补充的题目,其中例1是训练学生能正确去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让学生明确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即(1)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2)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最大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3)对应角所对的边一定是对应边;(4)对应边所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例2是让学生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里要注意,此题两次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也可以先写出三个比例式,然后拆成两个等式进行计算),学生刚开始可能不熟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四、课堂引入1.复习引入(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与△A′B′C′中,如果∠A=∠A ′, ∠B=∠B ′, ∠C=∠C ′, 且k A C CA C B BC B A AB =''=''=''. 我们就说△ABC 与△A ′B ′C ′相似,记作△ABC ∽△A ′B ′C ′,k 就是它们的相似比.反之如果△ABC ∽△A ′B ′C ′,则有∠A=∠A ′, ∠B=∠B ′, ∠C=∠C ′, 且A C CA C B BC B A AB ''=''=''. (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2.教材P42的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索与证明.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五、例题讲解例1(补充)如图△ABC ∽△DCA ,AD ∥BC ,∠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3)若AB=10,BC=12,CA=6.求AD 、DC 的长.分析: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对于(3)可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AD 与DC 的长.解:略(AD=3,DC=5)例2(补充)如图,在△ABC 中,DE ∥BC ,AD=EC ,DB=1cm ,AE=4cm ,BC=5cm ,求DE 的长.分析:由DE ∥BC ,可得△ADE ∽△ABC ,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AC AE AB AD =,又由AD=EC 可求出AD 的长,再根据ABAD BC DE =求出DE 的长. 解:略(310DE =). 六、课堂练习1.(选择)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 )A .两个直角三角形B .两个钝角三角形C .两个等腰三角形D .两个等边三角形2.(选择)如图,DE ∥BC ,EF ∥AB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共有( )A .1对B .2对C .3对D .4对3.如图,在□ABCD 中,EF ∥AB ,DE :EA=2:3,EF=4,求CD 的长. (CD= 10)七、课后练习1.如图,△ABC ∽△AED, 其中DE ∥BC ,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2.如图,△ABC ∽△AED ,其中∠ADE=∠B ,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3.如图,DE∥BC,(1)如果AD=2,DB=3,求DE:BC的值;(2)如果AD=8,DB=12,AC=15,DE=7,求AE和BC的长.教学反思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二)一、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以及“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用类比、实验操作、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通过画图、度量等操作,培养学生获得数学猜想的经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两种判定方法,会运用两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2.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3.难点的突破方法(1)关于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教科书虽然给出了证明,但不要求学生自己证明,通过教师引导、讲解证明,使学生了解证明的方法,并复习前面所学过的有关知识,加深对判定方法的理解.(2)判定方法1的探究是让学生通过作图展开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从作图方法的迁移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由特殊的全等三角形到一般相似三角形,以及类比认识新事物的方法.(3)讲判定方法1时,要扣住“对应”二字,一般最短边与最短边,最长边与最长边是对应边.(4)判定方法2一定要注意区别“夹角相等”的条件,如果对应相等的角不是两条边的夹角,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相似,课堂练习2就是通过让学生联想、类比全等三角形中SSA条件下三角形的不确定性,来达到加深理解判定方法2的条件的目的的.(5)要让学生明确,两个判定方法说明:只要分别具备边或角的两个独立条件——“两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或“三边对应成比例”就能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6)要让学生学会自觉总结如何正确的选择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这两种方法无论哪一个,首先必需要有两边对应成比例的条件,然后又有目标的去探求另一组条件,若能找到一组角相等,而这组对应角又是两组对应边的“夹角”时,则选用判定方法2,若不是“夹角”,则不能去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若能找到第三边也成比例,则选用判定方法1.(7)两对应边成比例中的比例式既可以写成如CA ACB A AB ''=''的形式,也可以写成C A B A AC AB ''''=的形式. (8)由比例的基本性质,“两边对应成比例”的条件也可以由等积式提供.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安排的两个例题,其中例1是教材P46的例1,此例题是为了巩固刚刚学习过的两种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是复习巩固“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是复习巩固“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的判定方法.通过此例题要让学生掌握如何正确的选择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例2是补充的题目,它既运用了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又运用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一点综合性,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相似三角形的题目,而本节课的内容有较多,故此例题可以选讲.四、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 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判定方法?(2) 我们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3) 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4) 如图,如果要判定△ABC 与△A’B’C’相似,是不是一定需要一一验证所有的对应角和对应边的关系?2.(1)提出问题:首先,由三角形全等的SSS 判定方法,我们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带领学生画图探究;(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 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3.(1)提出问题:怎样证明这个命题是正确的呢?(2)教师带领学生探求证明方法.4.用上面同样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提出问题:由三角形全等的SAS 判定方法,我们也会想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能否判定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2)让学生画图,自主展开探究活动.(3)【归纳】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 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五、例题讲解例1(教材P46例1)分析: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看是不是符合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或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对于(1)由于是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2“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对于(2)给的几个条件全是边,因此看是否符合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1“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即可,其方法是通过计算成比例的线段得到对应边.解:略※例2 (补充)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CD ,AB=6,BC=4,AC=5,CD=217,求AD 的长.分析:由已知一对对应角相等及四条边长,猜想应用“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且它们的夹角相等”来证明.计算得出AC CD CD AB ,结合∠B=∠ACD ,证明△ABC ∽△DCA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得出关于AD 的比例式AD AC AC CD ,从而求出AD 的长.解:略(AD=425). 六、课堂练习1.教材P47.2.2.如果在△ABC 中∠B=30°,AB=5㎝,AC=4㎝,在△A’B’C’中,∠B’=30°A’B’=10㎝,A’C’=8㎝,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一画、看一看3.如图,△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求证:△ABC ∽△DEF .七、课后练习1.教材P47.1、3.2.如图,AB•AC=AD•AE ,且∠1=∠2,求证:△ABC ∽△AED .※3.已知:如图,P 为△ABC 中线AD 上的一点,且BD 2=PD •AD ,求证:△ADC ∽△CDP .教学反思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三)一、教学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2.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的运用.3.难点的突破方法(1)在两个三角形中,只要满足两个对应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是三角形相似中最常用的一个判定方法.(2)公共角、对顶角、同角的余角(或补角)、同弧上的圆周角都是相等的,是判别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重要依据.(3)如果两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只要再找到一对锐角相等即可说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三、例题的意图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教材P48的例2,是一个圆中证相似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来分析、让学生说出思维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写出证明过程.并让学生掌握遇到等积式,应先将其化为比例式的方法.例2是一个补充的题目,选择这个题目是希望学生通过这个题的学习,掌握利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来求线段长的方法,为下节课学习“27.2.2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打基础.四、课堂引入1.复习提问:(1)我们已学习过哪些判定三角形相似的方法?(2)如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 2=AD •AB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3)如(2)题图,△ABC 中,点D 在AB 上,如果∠ACD=∠B , 那么△ACD 与△ABC 相似吗?——引出课题.(4)教材P48的探究3 .五、例题讲解例1(教材P48例2).分析:要证PA •PB=PC •PD ,需要证PB PC PD PA ,则需要证明这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由于所给的条件是圆中的两条相交弦,故需要先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然后利用圆的性质“同弧上的圆周角相等”得到两组角对应相等,再由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可得两三角形相似.证明:略(见教材P48例2).例2 (补充)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E 为BC 上一点,DF ⊥AE 于F ,若AB=4,AD=5,AE=6,求DF 的长.分析:要求的是线段DF 的长,观察图形,我们发现AB 、AD 、AE 和DF 这四条线段分别在△ABE 和△AFD 中,因此只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这四条线段对应成比例,从而求得DF 的长.由于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故有一对直角相等,再找出另一对角对应相等,即可用“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来证明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略(DF=310). 六、课堂练习1.教材P49的练习1、2.2.已知:如图,∠1=∠2=∠3,求证:△ABC ∽△ADE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2)有一个角相等的两等腰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七、课后练习1. 已知:如图,△ABC 的高AD 、BE 交于点F .求证:FD EF BF A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