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大通过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史事学习,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 战期间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二)教学过程 导入 材料 1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
合作共赢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编制:MAF
日期:2019.10
1931 年年底,著名爱国人士张一麐(187—1943 年)为苏州新宅取名“救国里”。
图 1 张一麐
图 2 救国里
【教师活动】:张一麘为什么在 1931 年年底将苏州新宅取名“救国里”?这最有可能与之前发生的哪一
重大事件有着直接关联?
【学生活动】: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局部侵华,中华民族危机加重。
【设计意图】:通过张一麐这一人物及“救国里这一名称的引入,引导学生迅速进 1931 年日军侵华的历
学生在初中已相对完整学习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日军诸多暴行以及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建立过程等史实,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边界,探讨抗战时期各阶层政策变化的原因, 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从时空角度绘制抗战形势图,探讨抗日战争与当时国际大背景的联系,构建大历史 观;实地查找相关战抗日史料,涵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时空定位,知道抗日战争从局部到全面的时空演变。 2.通过史料呈现与分析,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理解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形成过程,解释中共是全民 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 通过史料呈现与分析,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涵养家国情怀教学重点: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建立的过程;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地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历史事件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 中的中流砥柱地位。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程标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方面,上承第七专题中“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内战激烈”的重要内容。

在这种两方对战的大环境下,日本军国主义“趁乱起火”、抱有侥幸心理,发动局部侵华战争,是侵华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内战局势下“国军无暇顾及外敌、政府推行攘外安内政策”,也使得日军侵华过程顺利且迅速,最终演变为全面侵华战争。

由此可以看到本课是对上专题内容进一步延伸与发展,呈现现逻辑上的因果联系。

另一方面,本课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无到有、从初具雏形到最终确立的发展过程,而这一战线形成的最大特征就是形成以“正面、敌后两战场”相互配合的军事基础,为下一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应该认识到抗日战争是反侵略斗争第一次完全胜利,不仅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在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屈辱史,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基;因此本课无论是在整个中国近代史、还是世界战争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1、利用相关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的分析,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从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2、通过相关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的解读,知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用史实回击当今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的言论,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涵养家国情怀素养;3、通过地图和梳理时空坐标轴,明白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步步侵略,知道中国人民从局部到全面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培养铭记历史爱好和平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教学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讲述]:同学们好,我们来看这样一张照片。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案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合作共赢是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标要求】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以日军侵华线和中国抗战线两条线索纵深推进。

日军侵华线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在华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侵华范围也从1931年的局部侵华到1937年的全面侵华。

侵华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各个领域都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与此同时,另一条线索即中国抗战线亦方兴未艾,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逐步高涨。

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抗日救国,华北事变后进一步调整政策,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七七事变后,进入全面抗战阶段,进入全面抗战阶段,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抗战期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战,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相对完整学习了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日军诸多暴行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等史实,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边界,探讨抗战时期各阶层政策变化的原因,深化对历史的理解;从时空角度绘制抗战形势图,探讨抗日战争与当时国际大背景的联系,构建大历史观;实地查找相关战抗日史料,涵养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知道抗日战争从局部到全面的时空演变。

2.通过史料呈现与分析,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理解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形成过程,解释中共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学案4: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学案4: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基础梳理】一、局部抗战1. 九一八事变(1)时间:。

(2)概况:日本关东军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

(3)结果:日军占据整个东北。

(4)影响:标志着中国的开始。

2. 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2)1933 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3. 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1)华北事变: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

(2)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4. 西安事变(1)时间:1936 年12 月12 日。

(2)爆发: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3)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4)意义: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形成。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 七七事变(1)爆发:1937 年7 月7 日,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

(2)影响:中国由此开始。

2. 洛川会议(1)内容:①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②通过了和。

(2)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1)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

(2)周恩来递交。

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3),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

2. 对占领区的殖民统治(1)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2)经济上,实行,对占领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

3.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实施野蛮的政策。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题: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学习目标1、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重点】能够了解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表现;能够知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过程及重大意义。

【难点】1、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能够知道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抗战路线。

2、能够分析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得以形成的原因,理解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对于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

【高考考察点】1、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利用时间轴整合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事件。

2、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二.课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一课时三.自学自导1.阅读第23课,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2.掌握全面抗战的时间,标志,客观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争。

3.用框架和关键词的形式整理本课重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预习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试一试,你能行!1. 请同学们自行预习,思考局部抗战爆发的原因,找出抗日救亡运动的主要史实。

2. 请同学们看教材135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面抗战的标志是什么?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反馈落实(3分钟):通过本节课的预习,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三)梳理本节课的基本框架,客观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团结抗战。

在课本中标注出相应的表现、内容、意义等。

(10分钟):(四)例题导引(5分钟):阅读课本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从而正确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1)广泛的民族性。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既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又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讲解日本侵华过程,利用知识填空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线索,清晰地掌握本节内容。

(二)日本全面侵华1、开始标志: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2、日本侵华的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知道西方船坚炮利的厉害,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

这就决定了中国学习西方纯出于功利观点。

这个观点基本上支配了思想界、知识界……当时所译之书主要为科技与法律(国际法),并没有接触到西方文化本身的特质,特别是没有接触到西方的宗教……而士大夫则只想学西方的船坚炮利。

由于自始即不注意宗教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人对西方人的“自我”或“个人”的意识便无从了解。

——摘编自余英时《近代中国个人观的改变》根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并加以说明。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指出一种特点即可)【答案】特点:①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科学化和合理化递进嬗变的过程;②他们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同时并存;学习西方的变化伴随中国民族危机的程度而深化。

(答出一点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说明:土大夫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没有深入地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没有从根本上达到挽救中国危亡的目的,但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潮流;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族意识日益觉醒;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知识分子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也传入了中国,中国的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

(答案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国本无任何向西方文化观摩的意思,现在打了败仗……才不得不急起直追,想学到西方的科技”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受到西方侵略之后开始的,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与抵制侵略同时并存的,而且伴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程度而逐渐深化;再由所学过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的相关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学习到制度学习再到思想学习的过程,这体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渐科学化和合理化递进嬗变的特点。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导学案(原卷+答案)知识点1 局部抗战——日本侵华,军民抗战日本侵华原因(1)历史原因:日本________后蓄谋已久,占领中国是其既定国策(2)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困境及摆脱困境的对策(3)现实原因: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________爆发,日本为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4)有利条件①国内:国共两党________;国民党抗战意图没有明确(不抵抗政策),没有做好抗战准备②国际:欧美列强忙于应对经济危机,无暇顾及日本侵华;西方大国的________日本侵略(1)1931年,日本制造了________(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并扩大侵略,不久占据整个东北(2)1932年1月28日,日军制造________,侵略上海(3)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________(4)1935年,日本侵略者为侵占中国华北而制造了一连串事件,总称“________”东北民众抗日救亡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____________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长城抗战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________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学生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发动____________。

这一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中国共产党抗战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____发展到三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军西安事变背景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实行________经过1936年12月12日,________、杨虎城发动“________”,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结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意义促进了中共中央________方针的实现,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知识点2 全面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国共呼应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呼吁实行全民族抗战。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8】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8】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侵华史实,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日军的侵华历程。

2.结合图片、影像、遗迹等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日军侵华暴行。

3.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体系建构:一、局部抗战(一)日本局部侵华1.背景:(1)日本方面:①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②历史原因:A.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27年的东方会议又制定了侵华总方针“田中奏折”。

B.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

③现实方面:1929年秋,资本主义爆发,严重影响日本。

日本统治集团为,,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1931年上半年,日本政府及其在中国东北的加紧进行武装侵略的部署。

(2)欧美列强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对日本侵华采取绥靖主义政策。

(3)国共内战,国民党全力“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历程:(1)九一八事变:年月日,日本炸毁附近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所为,袭击和。

这一事变标志着的开始。

(2)一二八事变:年1月28日,日军侵略上海,中国奋起抵抗。

(3)建立伪满洲国:年3月,日本扶植废帝,在吉林长春建立。

(4)华北事变:年,日本实际控制了、、三省,又策动所谓“”,意欲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中国社会各界的反应1.国民政府:推行“”方针,以主要力量“”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寄希望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迫使日本撤兵。

但是国联(李顿)调查团提出实行的方案,以牺牲中国来换取英美法日等国共同控制中国东北。

2.抗日救亡运动兴起:(1)背景: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民族危机深重。

②国民政府的“”方针和政策。

(2)表现:①抗日义勇军的斗争。

②中共领导下的和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1936年,在共产党、、等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③1933年,中共军队长城抗战。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示范教案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示范教案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方案课标要求了解日本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为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主要包括三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

第一目介绍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整个过程中日本的侵华史实与中国人民的反抗;第二目从七七事变开始,到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明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第三目的内容,从文字、数字和触目惊心的图片等资料中认识日军的暴行惨无人道,激发学生的强国之志。

本课内容是中国近代史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

教学目标1. 通过梳理日本侵华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程,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2.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论证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阅读分析教材和课件中的有关史料,培养学生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4. 通过学习日本侵华罪行和全民族抗战下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教学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诗歌导入这一天,凄厉的防空警报在多地拉响,这一天,我们致敬先辈,纪念逝者,这一天,是每个中国人都要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不敢忘,不能忘,不会忘。

柳条湖、残历碑、警世钟……山河为证,……拂去岁月的积尘,一个民族的伤疤至今仍在渗出血丝。

不忘来路,是为了更好的砥砺前行;知史明志,激发实现中国梦的无穷动力。

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是中国人不敢忘、不能忘、不会忘的日子,这一天,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十四年浴血抗战的开始。

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上册教案: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

高中历史部编版(2019)上册教案: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
帮助学生理解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史实,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这就是本节课的知识内容,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这一部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要求同学们重点记忆,这也是今天学习的难点,希望大家认真理解并掌握。有不懂的课下咨询老师。
作业
布置
把同步练习做完,并记忆书中勾画的知识点
3、重庆大轰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达1万人以上,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多数为平民,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毁坏。
4、细菌战:侵华期间,日军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师】日军细菌战的表现是?
5、“慰安妇”制度:日本军队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战争常规的政府犯罪行为。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教学难点: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PPT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2.新课讲授
(一)局部抗战
【师】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并思考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
2、经过
(1)东北三省
①侵略
A.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于是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次日晨,日军占领沈阳。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据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本课是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讲述了中华民族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历程。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客观评价国共领导的全民族抗战的功绩,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论证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全民族抗战的特点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反侵略斗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国共第二次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难点:多角度认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会场;右图是1931年日军轰炸东北军兵营。

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之间有何联系?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华民族如何开展抗争?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局部抗战问题情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华有怎样的历史背景?自主学习1、政治背景: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在确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时,迅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并制定了以中国、朝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大陆政策”。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姓名:班级:日期:【学习要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自主学习】1.根据本课内容,完成以下时间轴。

2.局部抗战爆发的背景?国民政府采取的方针?3.日军局部侵华的表现?(连线题)九一八事变1931年沈阳,中国局部抗战开始一二八事变1932年上海十九路军抗战成立伪满洲国1932年薄仪(傀儡政权,以华制华)华北自治运动(华北事变)1935年控制热河、河北、察哈尔东北民众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中国军队1933年,长城抗战青年学生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运动,抗日救亡运动就此掀起高潮中国共产党1936年,东北牵制了大量日军时间具体内容作用1935.8.1 “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1936.12.121937.7.22 庐山谈话1937.8下旬洛川会议1937.9.221937.9.23 蒋介石发表谈话【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原因?合作探究二:日军的侵华罪行有哪些?【本课小结】根据所学,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

【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1931年10月5日,刊登在《申报》上的美丽牌香烟广告分别有以下文字,“国人爱国,请用国货”“有美皆备,无丽不臻”“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外辱日亟”,并配有香烟的图案和东北地图。

这表明( )A.列强经济侵略的重心在东北地区 B.民众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满怀信心C.中国民族卷烟业的发展异常艰难 D.商品销售中蕴含抗日救国的思想2.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反省录中写道:“平津沦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

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

”反省录中的内容( )A.体现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B.说明中日矛盾进一步升级C.体现了对国共合作的反思 D.表明蒋介石已正式联共抗日资本关系资本额(元) 占华北煤矿资本(%) 产量(吨) 占华北煤矿产量(%) 中日合办130 950 000 45.11 6 554 322 32.23日资独办159 330 000 54.89 13 779 201 67.77合计290 280 000 100 20 333 523 100A. 日本推行“以华制华”方针 B.日本推行“以战养战”的侵华策略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D.日资完全控制了中国的煤炭产业4.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基本政策是( )A.抵抗侵略B.边打边谈 C.不抵抗政策 D.观望犹豫5.在20世纪中国发生的某次学生运动中,游行队伍打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五省自治”等口号,这场运动是(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国民革命 D.义和团运动6.《蒋介石年谱》记载,1933年3月,蒋致电张学良,“明日恐不能起飞,而热(河)战紧急,兄须速往承德督战,不必待弟到平,免误战机”。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等史实,掌握日军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的罪恶历程。

2.把握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演变历程,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

3.通过历史文献、图片、影像、历史遗迹等史料,认识日军侵华的种种暴行及其殖民统治的举措,体会中国军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斗争精神与民族品质。

4.归纳局部抗战时期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程并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能够实现的原因。

5.结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理解民族团结对民族独立、民族振兴的重大意义。

自主预习一、局部抗战。

(1)。

(2)。

(3)。

(4)。

(1)。

(2)。

(3)。

(4)。

(5)。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国共双方的态度共产党:。

国民党:。

(2)正式建立:。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南京大屠杀:。

2.对占领区的政策:。

3.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策:。

4.重庆大轰炸:。

5.细菌战:。

6.强征慰安妇:。

核心素养专练一、选择题1.“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历史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一个不断扩大、不断升级、由局部侵华演变成全面侵华的过程。

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过程。

”此观点认为抗日战争的起点应为( )B.一·二八事变2.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1933—1934年间发表的一系列声明或公告。

时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声明或公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反对国民党出卖平津华北宣言》《中共中央为帝国主义瓜分中国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告全国民众书》《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致东北人民革命军及抗日义勇军电》《中共中央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新进攻告民众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为国民党出卖华北宣言》以上声明或公告反映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共产党( )3.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3课 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抗战教案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23课 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抗战教案

第23课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抗战【课标要求】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认识中国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史实。

【学习重点】日本侵华的原因;日本侵华罪行【学习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课堂学习】1.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富饶的中国东北地区,以农产和矿藏丰富而著称。

自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日本就一直觊觎这个地区。

日俄战争后,日本获取沙俄从前在东北的权益,更加助长了它的野心。

随着1910年吞并朝鲜,许多日本人“顺理成章”地把东北看作下一个征服目标。

日本人三次——1912年、1916年、1928年——策划挑唆“满蒙自治运动”,尽管这些企图归于失败,但那种“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的观念却越演越烈。

他们(日本关东军)认为1931年行动时机非常有利,因为中国正深深地陷入内部动荡和自然灾害的困境。

中国共产党的威胁日趋严重,中央政府投入了一连串代价高昂的“围剿”。

大运河、长江和淮河水灾肆虐,致使中部十个省份十四万人被淹死、二十五万人流离失所,更是雪上加霜。

一、局部抗战1.原因(1)日本制造侵华事件背景:①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制定了侵略中国的总方针②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严重影响日本,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统治集团急于发动侵华战争侵华事件: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事变,侵略中国东北(自此中国14年抗战开始)②1932年1月,日军在上海制造事变③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

抗日救亡:坚持抗战,领导人之一是共产党员杨靖宇中国共产党①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②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 .的方针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后,又加紧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制造“”。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

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爱国将领①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以武力逼蒋抗日,发动“”,促进了中共中央方针的实现,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标志: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案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讲解日本侵华过程,利用知识填空的表格,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线索,清晰地掌握本节内容。

(二)日本全面侵华1、开始标志: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2、日本侵华的罪行:南京大屠杀,1937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历史事实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因此有人认为,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但当今的美国历史课程标准却指出:“如果认为事件必然要这样发展,事情就该这么发生,那么,个人就会缺少自由意志和做出选择的能力。

如果学生认识不到历史本来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那他们就会无意中接受这样一种观念:未来也是必然的或预先确定的,人类和个人行为毫无价值。

再没有什么态度能比这个更能培养公民的冷漠感、玩世不恭和弃世的心态了。

……我们必须一直努力用历史学家的语言:‘归还历史以本来就有的各种选择权’。

”显然,建立在缜密的逻辑、充分的证据之上的历史假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

基于此,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多数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那么,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吗?给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

【答案】观点一:可以避免。

临时政府暂不急于统一北方,待南方政权巩固后再一举推翻清政府;迅速组建并训练一支自己的革命军;加强对临时政府的政权建设,清除投机革命的旧官僚;加强对民众的思想启蒙与教育;采取灵活实用的外交政策;迅速落实民生主义。

观点二:不可避免。

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军队;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中国封建势力强大;中国的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列强不希望中国独立富强;民众的思想尚未启蒙;临时政府内部意见不一。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归还历史以本来就有的各种选择权”“建立在缜密的逻辑、充分的证据之上的历史假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等信息,对于本题的解答可以确定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可以避免”或“不可避免”。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学案)

命军抗战运动事变 大战事变赴缅作战七大谈判战开始七届二中全会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知识点一局部抗战宣基础落实1 .局部侵华⑴原因①既定国策: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

②摆脱危机: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日本统治集团为缓和国内矛盾,摆脱困境,急于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2)表现①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随后,日军占据整个东北。

世界反法南京伪国民西斯统一政府成立战线形成 北变华事. 九一八伪满洲事变国建立 日本 《中国土地 渡江 投降法大纲》 战役卢沟桥 事变 南京大屠杀 东北人民革一二•九西安 正面战场会战百团皖南远征军中共重庆全面内三大战役②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③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④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生北自治运动”O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2)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3)一二•九运动(高潮)①背景:“华北自治运动”。

②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游行示威。

③影响: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4)1936年,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3.西安事变概念阐释“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表面看起来是先剿共、后抗日,实际是真剿共、假抗日。

这是由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国民政府的性质所决定的。

I自主思考视角日军侵华的背景材料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导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__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导学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3课__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导学案·部编教材·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程标准素养达标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1.时空观念:在特定时空框架中,分析并理解从局部抗战阶段到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

2.史料实证: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日军侵华罪行。

3.家国情怀:结合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背景⑴既定国策:1927.6,田中义一“东方会议”,确立分裂控制满洲的侵略方针。

⑵经济危机:1929年秋,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日本。

统治集团为摆脱困境,急于发动战争。

2.日本局部侵华⑴九一八事变:1931.9.18,日本关东军袭击东北军,占据东北。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⑵一二八事变:1932.1.28,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⑶建立伪满洲国:1932.3,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⑷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一系列协定;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3.中国局部抗战⑴国民政府:不抵抗,诉诸国际联盟;“攘外必先安内”;局部抵抗。

⑵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

⑶中共:①八一宣言:1935.8.1,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③一二九运动:1935.12.9,中共领导北平学生示威,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④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

⑷国民党爱国将领:西安事变①背景:蒋介石调集东北军、西北军围攻陕北;张学良、杨虎城实行联共抗日。

②经过: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蒋介石,逼蒋抗日。

③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学案2: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学案2: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知识梳理】一局部抗战1.日本侵华及局部抗战开始二全面抗战的开始1.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向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937年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

在南京进行持续6周的烧杀劫掠。

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人以上占领区政治上,采取“”方针,扶植傀儡政权。

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经济上,实行“”,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

将粮食规定为军用物资,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造成普遍的饥馑和死亡。

他们还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敌后抗日根据地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修碉堡和封锁沟国统区日军侵华期间,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建部队。

1938至1945年,该部队曾用活人试验和活人解剖等灭绝人性的手段杀害中国人、朝鲜人以及盟军战俘超过1万人。

1938-1943年,对战时陪都重庆实施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死者超过1万人,大多为平民“慰安妇”日军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

这是日本侵略者严重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课堂训练1.有位同学在研究抗日战争史时,看到这样一段史料:“有些官兵愤怒而沉痛地说:‘东北军应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来个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汉唐的故地与红军自相残杀?’”史料中的“白山黑水之间”和“周秦汉唐的故地”分别是指( ) A.东北地区中原地区B.华南地区陕西C.东北地区陕西D.华北地区中原地区2.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陆续在东北各地兴起,建立了上百支抗日游击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标要求】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日本重大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以及日军侵华暴行;
2、抗日救亡运动:东北抗日联军、一二九运动;
3、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预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局部抗战
1、背景
(1)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2)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3)有利时机:国民政府推行“”方针;国际绥靖政策。

(4)推动力量: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

2、日本侵华
(1)九一八事变
概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于是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结果:日军占领沈阳。

随后,占据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

(2)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

驻守上海的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3)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

(4)华北事变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

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3、国民政府抗日政策
(1)政策:
(2)含义: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4、抗日救亡运动
(1)东北民众: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2)中国军队: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3)学生: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运动。

(4)中国共产党: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军。

【探究一】
材料1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材料2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

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材料3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4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根据材料分析局部抗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5、西安事变
(1)背景:
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包括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内的大军围攻陕北;
②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③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

(2)和平解决
原因:杀蒋介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内战,更利于日本侵略。

意义:
①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探究二】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1936年 12月 12日)
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和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日军遭到拒绝后,竟然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持续6周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殖民统治
(1)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2)经济上:日本侵略者实行“”
①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

直接将粮食规定为军用物资,实行“粮食统制”,强行“争购”和“配给”;
②对待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

3、重庆大轰炸
4、实行细菌战
5、推行“慰安妇”制度
【知识拓展】
【预习自测】
1.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

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国
3.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

”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受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4.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

”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D.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5.《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