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必修一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课标要求】
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
2、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日本重大侵华事件: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以及日军侵华暴行;
2、抗日救亡运动:东北抗日联军、一二九运动;
3、西安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预习学案
【知识梳理】
一、局部抗战
1、背景
(1)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
(2)现实原因:摆脱经济危机的冲击。
(3)有利时机:国民政府推行“”方针;国际绥靖政策。
(4)推动力量: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侵略野心膨胀。
2、日本侵华
(1)九一八事变
概况: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于是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结果:日军占领沈阳。随后,占据中国东北的大好河山。
(2)一二八事变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3)建立伪满洲国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
(4)华北事变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3、国民政府抗日政策
(1)政策:
(2)含义: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4、抗日救亡运动
(1)东北民众: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2)中国军队: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3)学生:1935年12月9日的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运动。
(4)中国共产党: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军。
【探究一】
材料1 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已实现,惟第三期占领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材料2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材料3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4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根据材料分析局部抗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5、西安事变
(1)背景:
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包括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在内的大军围攻陕北;
②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③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
(2)和平解决
原因:杀蒋介石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内战,更利于日本侵略。
意义:
①是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探究二】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
(二)停止一切内战;
(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
(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
(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
(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
(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1936年 12月 12日)
材料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七七事变
时间:1937年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和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军遭到拒绝后,竟然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三、日军的侵华暴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持续6周的烧杀劫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的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殖民统治
(1)政治上:日本侵略者实行“”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
(2)经济上:日本侵略者实行“”
①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直接将粮食规定为军用物资,实行“粮食统制”,强行“争购”和“配给”;
②对待敌后抗日根据地,日军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
3、重庆大轰炸
4、实行细菌战
5、推行“慰安妇”制度
【知识拓展】
【预习自测】
1.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当时正在进行的与之有直接关系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国
3.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受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4.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
...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D.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5.《东史郎日记》(日)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个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道听途说的,不符合事实 B.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
C.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场景 D.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