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课程-90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全部章节读后感(精选10篇)

《三国演义》全部章节读后感(精选10篇)

《三国演义》全部章节读后感(篇1)前段时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精彩,那么扣人心弦。

比如说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桃园结义等等。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这个故事,故事讲述了刘备死后,诸葛亮南征,七次擒住其首领孟获,又七次放归,最后孟获对诸葛亮心悦诚服,发誓以后不再谋反的故事。

整本书中三国群雄众多,每个人都各有千秋,但最感动我的是诸葛亮的担当。

诸葛亮不仅辅佐刘备开创大业,更是在刘备死后继续殚精竭虑的辅佐刘禅,期望他可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不仅有他对先帝的忠诚,还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的情感在里面。

当然,诸葛亮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竭尽所能的帮助刘氏一族开创霸业,《出师表》的字字句句都是他担当尽责的忠言。

诸葛亮的言行也使我反省起了自己。

我在学校里也有没有担当的时候……那是我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当上了值日小组的组长,也担任着擦黑板的工作。

因为我有时会忘了擦。

所以我先是丢掉了组长的职位,接着又让丢掉了擦黑板的工作。

唉!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谁能料到我自从犯了这次“失职”的错误后,竟慢慢没有责任心,也没有担当了。

后来,老师相信了我,又给了我一次机会,但是,我依然没有完成。

渐渐的,别人也不再给我任务了。

但是,当我读到字字真心的《出师表》里说“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我才恍然大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我想,我可以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三国演义》全部章节读后感(篇2)在暑假中,我读了《三国演义》这一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它描写了约有200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谋略:计上心头,天下无敌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谋略:计上心头,天下无敌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谋略:计上心头,天下无敌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绘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各个角色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谋略,通过巧妙的计谋来竞争权力、斗智斗勇。

本文将介绍《三国演义》中一些著名人物的智慧谋略,并探讨他们如何在战乱纷飞的时代中取得胜利。

1. 諸葛亮的奇才智计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在剧中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才能闻名于世。

他提出了“空城计”、“草船借箭”等令人称奇的谋略,在危急关头帮助刘备渡过了许多难关。

•空城计:当曹军将领司马懿攻打南阳时,諸葛亮在白马坡设下空城计,让曹军误以为城中有伏兵,最终曹军退兵。

这一计策展现了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

•草船借箭:为了对抗东吴的攻势,諸葛亮设计了草船借箭之计。

他将苇席割成形状类似战船的样子,分别放在江边上空挂满旗帜以示威势,并向东吴请求箭矢供应。

东吴见到如此浩大的战舰队伍,以为刘备准备攻击他们,便紧急调遣数万支箭头供应给刘备。

諸葛亮因此得到重要补给,并成功击败了敌人。

2. 孙权的防守策略孙权是东吴的开国皇帝,在剧中展现出了出色的防守策略和政治才能。

•赤壁之战:孙权利用集结南方船队与刘备联合对抗北方曹军。

他派遣周瑜领导火攻计划,在赤壁之战中成功引燃敌军舰队并打败了曹军,保住了东吴的安全。

•刘备称帝:当刘备在蜀地称帝后,孙权选择了暂时与蜀地合作。

他在战略上保持稳定,并采取一系列外交手段巩固与蜀地的关系。

3. 曹操的进攻战术曹操是剧中最具争议的角色之一,同时也是最具谋略和进攻性的人物之一。

•定军山之战:曹操利用计谋让刘备将领关羽落入埋伏圈套,成功杀掉了关羽,削弱了刘备势力。

•合纵连横:曹操善于拉拢各方势力,并利用联姻、架空等手段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

他通过与袁绍、袁术多次接触和拉拢其他豪强抗衡,巧妙地瓦解了刘备、孙权等对手的实力。

结论《三国演义》中展现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智慧谋略和计策。

无论是諸葛亮的奇才智计,还是孙权的防守策略和曹操的进攻战术,他们都通过自己独特的才能在乱世中取得了胜利。

《三国演义》读后感900字整理十六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900字整理十六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900字整理十六篇篇1:三国演义读后感900字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王朝更迭,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国演义》描写的时期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四分五裂、群雄逐鹿的年代,在这动荡时期,涌现出一位位英雄人物,流传着一个个流芳千古的传奇故事。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彻底动摇东汉政府统治,后董卓专权,飞扬跋扈,致使汉室凋零,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中。

“忠臣被逐于庙堂之高,壮士惨死于锋刃之端,贤良空老于林泉之下,何其怪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早已悄然过去,通过这本书,让我们又回到过去,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重温那金戈铁马的历史画卷,体验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时刻。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灭董卓后灭吕布,大破李傕和郭汜,又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破袁绍,而后平马超、灭张鲁,远征乌桓,统一北方。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暴露出他的狭隘;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突显出他的智谋。

可是,赤壁一战,二十万大军顷刻化为乌有,损失惨重,奠定三国鼎立。

他生性多疑,神医华佗为他治病,他竟然怀疑华佗要谋害他,遂杀死了这位神医。

这就是乱世奸雄——曹操。

他,被刘备不辞辛劳、思贤若渴的精神所感动,为刘备制定建国策略;为联合孙吴共同抵抗曹操,他舌战江东群儒;三气周瑜,智取荆襄九郡,又进军益州,使刘备三分天下有其一。

也曾七擒孟获,安定后方;六出祁山,誓复汉室,多次击退曹军,因积劳成疾,壮志未酬,病死军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印证了他的一生。

连魏国司马懿也赞叹他是“天下奇才”。

这便是卧龙先生——诸葛亮。

他,勇猛刚毅,义重如山。

“桃园三结义”,“身在曹营心在汉”,毕生追随刘备,为刘备鞍前马后。

他武艺高强,颇有谋略: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为曹操解白马之围;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可谓所向披靡,英勇无敌。

然在无数次胜利面前,他渐渐滋生骄傲情绪,最后败走麦城,兵败被杀。

第二讲 《三国演义》

第二讲 《三国演义》

3,形象地反映了古代非凡的战争谋略
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战争图,当之无愧的 古代战争巨著,揭示了古代战争的一些客 观规律,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战争经验,被 誉为“审美的兵书”。 古代兵学名著:《老子》、《孙子兵法》、 《六韬》、《百战奇略》等等。 《三国演义》则是最通俗最形象的兵书。
《老子》第78章:“柔之胜刚,弱之胜强 ,天下莫不知。” 第57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第68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争。” 《孙子兵法· 军争篇》:“善用兵者,避其 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 计篇》:“兵者,诡道也。故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 远,远而示之近。……攻其不备,出其不 意。”
“连环计”: 王允
貂蝉
吕布
董卓
2、描写了乱世百姓的苦难遭遇,表达了鲜明 的仁政理想。
战争对经济的巨大破坏性;人民是战争灾难最惨 痛的承受者。 修髯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引》:“欲知三国 苍生苦,请听《通俗演义》篇。” 《废汉君董卓弄权》写董卓围杀村民:“(董卓) 引一军出城外,前行到阳城,时当二月,村民社 赛,男女皆集。引军围住,尽皆杀之,掠其妇女 财物,收万千余件,都装在车上,悬头千余颗于 车下,连轸还都,先报黄太尉杀贼,大胜而回。 各城门外焚烧其头,以妇女财物尽散与宿帐军 士。” 汉末蔡琰诗云:“马边悬男头,车后载妇女”。
C、生活简朴,不贪女色 黄承彦之丑女,诸葛孔明之妻:“黄头而色黑”, “忻然而娶之”。 人笑孔明:“莫学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子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三国演义· 孔明秋风五丈原》:“孔明强支病体, 令左右扶上小车,出寨遍观各营,自觉秋风吹面, 彻骨生寒,乃长叹曰:‘再也不能临阵讨贼矣, 悠悠苍天,曷此其极!’”

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

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

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篇一:广东省干部培训网络学院2类《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考试答案(下)(100分)《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100分)一、单选(共4小题,总分:40分)1.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A.董卓b.曹操c.刘备D.孙权2.《菊与刀》的作者是以下哪位?A.赖斯b.伊藤宪一c.时殷弘D.本尼迪克特3.在世界三大兵书中,出自日本的是()A.《孙子兵法》b.《战争论》c.《五轮书》D.《菊与刀》4.中国大智慧包括外王和内圣两个层面,下列不属于外王层面的是()A.格物b.齐家c.治国D.平天下二、多选(共2小题,总分:20分)1.根据梅敬忠教授所讲,以下哪些属于《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旗帜”?A.以“挟天子以令诸候”为旗帜b.有“地利”,以经略江东为旗帜c.自封汉室之胄,以兴复汉室为旗帜D.谋“人和”,以“仁政德治”、“以人为本”为旗帜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指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三、判断(共4小题,总分:40分)1.毛泽东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

正确错误2.法国思想家德?托克维尔曾指出,有多少道德体系和政治体系经历了被发现、被忘却、被重新发现、被再次忘却、过了不久又被发现这一连续过程,而每一次被发现都给世界带来魄力和惊奇,好象它们是全新的,充满了智慧。

正确错误3.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在展示谋略文化中,特别推崇具有战略思维眼光的大谋略。

正确错误4.梅敬忠教授指出,诸葛亮的隆中决策,分析天下大事,提出据蜀、联吴、抗魏的大战略,奠定了蜀汉崛起的基础,意义非常深远。

正确错误篇二:《三国演义》1-50回练习及答案三国演义1-10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D)A.《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浅易文言小说,是以晋朝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 导读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 导读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主人公视角:站在刘备、曹操、孙权等主要角色的立场上,理解他们的决策、 行动和内心独白。 配角视角:从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等辅助角色的视角出发,探究他们 在历史进程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力。 反派视角:分析如吕布、司马懿等反面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心路历程,理解他 们为何走向反面。
多角度思考角度一:角色视角
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对策。次年,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联合孙权,在 赤壁击败曹操。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临终前又将太子刘禅托付给他。 诸葛亮辅佐刘禅,平定了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七擒孟获等事;后又率诸 军北驻汉中,多次伐魏,六出祁山,终因兵少势单,粮草不济,未能成功。 他呕心沥血,以致积劳成疾,234年病逝于北伐前线五丈原(在今陕西岐山 县)。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刘邦的风范。他的才干谋略,不及曹操, 然而他百折不挠,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是个当之无愧的英雄,也是历史上礼 贤下士的楷模。
人物介绍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汉魏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 出生在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20岁时做了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 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此后与陶谦、吕布、袁术等
传统 文学
【整本书阅读系列精品课程】





















趣味导入
《三国演义》》
知识抢答赛
三国演义之“三雄”
曹操 “奸雄”
刘备 “枭雄”
孙权 “英雄”
《三国演义》》
知识抢答赛
三国演义之“三绝”
曹操 “奸绝”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北京市县级优课)

《三国演义》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我眼中的诸葛亮创新整合点“涵养化育,自然天成”是理解个性、尊重个性的教育,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对人性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对话。

它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压服,也不是我们一向追崇的“循规蹈矩”,而是平等交流基础上的相互影响。

她如同阳光雨露般自然的滋润着学生,促其生长,正如泰戈尔所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开展经典阅读班级读书会,着力于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对话平台,实现生生、师生、生本的对话,在交流与感悟中,分享阅读情趣,厚实学生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古典名著,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尤其是《三国演义》,故事情节精彩,人物性格鲜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适合高中学生阅读。

在我校领导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领导下,我们开设了阅读课,我们本着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原则,积极筹备,大力宣传,校领导精心指导,年级组大力支持,老师统一认识,学生积极响应,在一段时间以来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高二这一年,在备课组长李晓凤老师的带领下,配合语文必修五对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的要求,我们将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纳入常规教学,带领学生,走进《三国演义》,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学情分析学生读高二的时候,人生观世界观相对成熟,对中国的四大名著应该有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对四大名著的了解甚少,读过的不多,尤其是女生,连水浒和三国的人物都分不清。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质量,调动学生热爱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我们每人人手一本三国演义,开展走进《三国演义》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时期、三国背景的知识,评价事件,赏析人物,鉴赏诗词,学习成语歇后语等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启发学生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认识。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三国》的结构特点和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些艺术手法。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1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四年级,我有了这一书,使我对书中人物典故有了更深的了解。

像“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三气周瑜”、“官渡之战”我都能耳熟能详,我还非常佩服书上的人物。

我佩服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足智多谋。

“草船借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我佩服刘备,因为他特别善于用人,又有仁慈之心。

刘表病危时,诸葛亮建议攻打刘表,夺取荆州,好有一个安身之处,但刘备一再推辞,死也不肯……我佩服关云长,因为他有万夫不当之勇,杀死袁绍二位猛将颜良以及文丑,又过无关,斩六将,还水淹七军,真是智勇双全。

张飞武功也非常了得,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我更佩服赵云,因为他在几十万大军中宁愿战死,也不投降于曹操,他这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欣赏关羽、张飞、赵云的武艺,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国演义读后感2《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与《水浒传》、《红楼梦》和《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著。

这本书塑造了很多形象鲜明的任务:老奸巨猾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勇双全的关羽……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而我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必须不断努力,同时也少不了伙伴的帮助。

刘备就是这样一个强者。

开始时刘备和关羽、张飞结为兄弟,后又重用了诸葛亮,逐渐使自己的国家富强、壮大起来,足以与魏国抗争。

适者生存,在自然界中也同样如此。

有句话说的好: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河泥。

弱肉强食,只有真正的强者才能到达食物链的最顶端。

在当今社会上,有能力的人才会取得成功,获得最大的财富,最终成为强者。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从而加快成功的步伐。

学习也是如此。

只有勤奋、好学的人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学习中的强者;而那些不用功、懒惰的人永远也不会成为强者。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

《三国演义》教案《三国演义》教案1《三国演义》导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①曹操:权奸与英雄相结合的典型。

“白脸曹操”成为奸臣的代名词。

②诸葛亮:忠臣和智慧的化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③关羽:勇武和义气的化身。

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身陷曹营终不降,镇守荆州时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方针,致使荆州失守,败走麦城而死。

④张飞:一个勇猛、坦率、刚直的武将。

痛打索贿的督邮;三顾茅庐时,耐不住性子要放火;关羽从曹营回来后,他举起枪便刺,误会消除后,他又痛哭参拜;长坂坡单枪匹马拦住曹军百万大军;关羽死后,因粗暴急躁而为叛将所杀。

⑤周瑜:东吴水军都督,英俊儒雅,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

曹操幕僚蒋干到东吴劝降,他巧妙地运用反间计,使老谋深算的曹操反而损失了两员大将。

火烧赤壁,火烧曹营,使曹军八十万水军大败而归。

因过于好胜,心胸狭窄而被诸葛亮三气而死。

⑥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英雄。

初为袁绍部将,后投奔刘备,为蜀汉大将。

在长坂坡战斗中,突出重围,单骑救出刘备的太子刘阿斗;江汉之战,拦江夺斗,使曹操为之震慑。

虢亭一战,退吴兵,救刘备。

因他忠诚勇敢,一身是胆,具有远见,每战必胜,所以“常山赵子龙”成为常胜将军的代名词。

⑦黄忠:归附于刘备时年近六十,在葭萌关,定军山等战役中有勇有谋,屡建战功。

后在讨关战役中,以75岁高龄又斩吴一部将。

后为暗箭所伤,不愈而死。

“老黄忠”是老当益壮的老英雄的代名词。

⑧鲁萧:字子敬,和周瑜同辅孙权。

力排众议,与周瑜一起坚持联刘抗曹的主张,并力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

待人宽厚诚恳,但他的忠厚有时显得近愚。

⑨刘备:知人善用,是一个从平民奋斗到开国帝王的圣君形象。

⑩蒋干:曹操的幕僚,一个愚蠢而又自作聪明的政客。

⑩杨修:曹操手下主薄。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

《三国演义》中的管理学《三国演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大成者,包含了丰富的文韬武略,这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事情。

同时,《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具有社会结合形态的各种人类活动,诸如政治的、军事的、外交的,这正是管理产生的组织土壤。

因此《三国演义》中蕴涵了普适于其他共同活动的管理原理、管理思想、管理智慧等,具有永久的管理学理论价值。

1,不善授权。

授权是领导的分身术,但孔明也许是自恃过高,也许不信任下属,很多事都要亲自过问。

“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司马懿评论说:“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虽然我们称赞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但如果一个实际上的最高管理者连鸡毛蒜皮都管的话,是违法了管理学例外原则的,同时也犯了越级指挥的毛病。

你能想象一个CEO每天都要过问公司的清洁卫生工作么?他需要从日常繁琐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处理那些重要的问题。

2,疏于培训。

这与第一点密不可分,如果不授权充分让下属去做事,下属的能力如何得到锻炼。

一个优秀的教练,总是敢于启用新人,让他在实战中得到锻炼。

前期蜀国不乏精兵良将,但后来却“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

”孔明是要负很大责任的。

虽然孔明也殚精竭力地寻求人才(有人质疑说孔明像帕金森定律那样,喜欢启用平庸之辈,似乎言之有理),但没有有效的培训和梯队建设,没有人才储备库,衰落是必然的。

你不会跟我说,蜀中确实没有人才吧?3,错误用人。

对魏延的使用,孔明迷再怎么替他推脱都是说不通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起初就断定他不忠,后来就不应委以重任。

其实不光对魏延,对其他下属,孔明从来都没有表露出充分信任。

吩咐别人时总是“山人自有妙计”,如果你的父母上司老师这样待你,恐怕每个人心里都暗暗不爽。

其实像魏延、李严、马谡这些人都是有优点的,孔明都没有把他们的优点充分放大。

用人所长,避免其短是HRM的重要原则。

马谡作为一个参军,能力是体现在出谋划策方面。

孔明南征前,马谡的一番话充分显示这是一位好的智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绪论单元测试1.1. 在古汉语中,“文”与“纹”相通,其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答案:对2.2. “文”“化”两字联用,包括两种含义。

()答案:二是用做动词,是一种过程,指以“文”“化”之,是指使用一定的方法将文明礼仪普及教化;一是人类精神、智慧、意识及其创造的成果之总称3.词源上,文化是早于文明的概念。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中国的地形地貌自西向东构成了落差显著的阶梯()大阶梯。

答案:2.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包括()。

答案:适宜农业的气候、土壤;广袤多态的地况;半封闭的大陆3.中华民族基本上表现为在传统的四海范围内的多民族的内向凝聚。

()答案:对4.从()开始出现州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表明中国的行政区划演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答案:东汉5.人文地理环境主要指社会人为创造和划分的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答案:人口;疆域;民族;政区6.西域在()朝代纳入了中国版图。

西汉7.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答案:适宜农业的自然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半封闭、内陆性的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影响8.黄河、长江流域的平原地区便利农耕,人们依赖土地,重视农业,养成了重农轻商、安土重迁的观念;北方游牧民族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与荒漠地区,常以迁徒与战斗来对付来自自然界或异族的压力,养成了()的特点。

答案:孔武好战;精于骑射9.嫡长子继承制的实行,其优点在于定分,即权力由天定而不由人定。

()答案:对10.社会政治结构中的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宗庙祭祀制度;分土封侯制;大宗、小宗制度第二章测试1.儒家文化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

答案:上层建筑的儒家文化;普通大众盛行的儒家文化2.中国先民们的原始宗教崇拜,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答案:生殖——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3.“巫”,从字形结构上来看,上有天,下有地,天地相连,中间有人。

中国智谋故事

中国智谋故事

中国智谋故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智谋的国家,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智谋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中国智谋故事,感受中国智慧的独特魅力。

故事一,《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三国时期为蜀汉丞相,被誉为“睿才”,其智谋和谋略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关于诸葛亮的智谋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借东风火烧赤壁的计策。

在这场著名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利用风向和火势,成功破坏了曹操的水军,为蜀汉取得了重大胜利。

这一智谋故事展现了诸葛亮高超的智慧和谋略,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经典案例。

故事二,《水浒传》中的晁盖。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塑造了许多英雄豪杰形象。

其中的晁盖就是一个充满智谋的人物。

晁盖原是一个豪气干云的好汉,后来因为被招安而被迫改行投奔朝廷。

在他的领导下,梁山泊一众好汉多次用智谋化解危机,打败了许多强敌。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晁盖用计收服了梁山泊的第一号好汉宋江,使得梁山泊一举成为了一方霸主。

晁盖的智谋故事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故事三,《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孙悟空作为主要角色之一,展现了他的智谋和机智。

在取经路上,孙悟空多次用智谋化解危机,帮助唐僧等人摆脱困境。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用智谋化解了妖魔的围攻,保护了唐僧等人的安全。

孙悟空的智谋故事展现了他的聪明和勇敢,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中国智谋故事数不胜数,上面只是其中的几个经典案例。

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智谋,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些智谋故事,感受中国智慧的独特魅力。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与战略思维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与战略思维

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与战略思维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述了三国时期(220年-280年)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及其政治斗争。

其中,涌现了许多饱含智慧和战略思维的角色,这些人物通过巧妙的策略和决断力,在复杂的战乱环境中取得胜利或保全自身。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国演义》中展现出来的智慧与战略思维。

1. 聪明才智的运用1.1 孔明创新策略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备受赞誉的谋士之一。

他以出众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战略眼光,成功制定实施了著名的连环计、草船借箭等计策,并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1.2 孙权机智应对危机孙权作为东吴首领,在遭遇曹操进攻时,常常能够凭借聪明才智做出正确的决策。

例如,当曹操派遣诸葛亮向东吴提出结盟时,孙权机智地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陷阱,并及时作出了妥善回应。

2. 策略与计谋的运用2.1 曹操的战略眼光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深受瞩目的角色。

他以其高超的战略眼光和计谋,在多次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例如,他通过利用白马、赤壁等地理条件,成功击溃了刘备和孙权联军。

2.2 刘备的取舍之道刘备在历经艰难困苦后,最终建立了蜀国。

他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策略与计谋,在关键时刻做出明智而勇敢的选择。

例如,他艰难放弃了荆州以换取孙权与自己共同对抗曹魏。

3. 战争中智慧与思考3.1 精确评估局势《三国演义》中的角色们往往能够准确地评估战争局势,并根据此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他们能够洞察敌方势力、判断其意图,并采取适当的对策。

3.2 灵活应变处理困难在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中,智慧和战略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三国演义》中的角色们在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计划,并及时做出反应。

结论《三国演义》中的智慧与战略思维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才智的卓越之处。

通过深入分析书中描绘的聪明才智、策略与计谋以及在战争中展现出来的智慧与思考,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

这些人物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如何灵活运用智慧和战略思维来获得胜利或达成目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多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多篇

《三国演义》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教学过程: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周恩来总理也曾经教导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幻灯片)(学生上课前齐读)一、导入: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组画面和一首歌曲。

(用多媒体放映《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一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做为欣赏者,我们宛然被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我们会发出由衷的慨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慨叹“走近三国”。

二、出示有关《三国演义》的评论介绍(幻灯片制作)(四名学生分别读四段内容)《三国演义》内容梗概: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的诸葛亮,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等。

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

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三、知识冲浪师:我们先来个(出示课件“记忆小热身”)出几个小题考考大家怎么样?(一题一题出示,先出示题目,再出示答案)以小组为单位。

1、你来猜⑴桃园三结义三兄弟是谁?(刘备、关羽、张飞)⑵水镜先生所说的卧龙和凤雏分别指谁?(诸葛亮、庞统)⑶"宁教天下人负我,休教我负天下"是谁说的?(曹操)⑷《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罗贯中)⑸"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周瑜)⑹闭月美女指《三国演义》中的谁?(貂禅)⑺ 《三国演义》中有哪"三绝",分别指谁?(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⑻"三足鼎立"指哪几个国家三分天下?(东吴、西蜀、北魏)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元末明初,在过去话本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长篇章回小说,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两部作品,在思想、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

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节章回小说的产生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它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起来的。

这种形式由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讲史说的是历代兴亡和战争的故事,如前面已经谈到的《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等。

讲史不能把一段历史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

在每次讲说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说回目的起源。

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也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宋元两代长期的孕育,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水浒传》等。

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说话和戏曲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

它们比起讲史有很大的发展,其中人物和故事的核心虽是历史的,但更多内容是后人(包括作家)所创造的。

它们的篇幅比讲史更长,主要是供读者阅览的,而且明确分为若干卷,每卷又分若干节,在每节前面有一个单句的目录,如刘玄德斩寇立功。

到了明中叶后,章回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

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一定联系,只是在体裁上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这时章回小说已不分节了,而明确地分成多少回,回目也由单句发展成为参差不齐的双句,最后成为工整的对句。

如明嘉靖后出现的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它们把嘉靖本《三国演义》的两节合并成一回,两节的节目即作为回目的两句,起初两句是不对偶的,到了毛宗岗修改《三国志演义》的时候,为了务取精工,以快阅者之目,就把参差不对,错乱无章的回目改为对偶整齐的二句。

【教学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探析小学高段名著阅读指导路径

【教学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探析小学高段名著阅读指导路径

【教学研究】以《三国演义》为例探析小学高段名著阅读指导路径一、聚焦切口,敲开经典之门经典名著年代久远,篇幅较长,人物繁多,角色关系错综复杂,情节多线推进,阅读周期长、难度大,特别是在交流课上,由于受时空的限制,难度更甚。

为了降低难度,在学生初读名著的基础上,聚焦切口,以点带面,读薄经典,促进学生与经典进行有效对话,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如下:1. 依据学生阅读兴趣《三国演义》是五年级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这个年龄的学生平常对书中的成语、歇后语、经典语句津津乐道,对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兴趣盎然。

鞠躬尽瘁的股肱之臣,忠君护主的骁勇之士,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谋更是激起了他们浓厚的英雄情怀。

经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关羽的关注度很高,对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身在曹营心在汉,刮骨疗伤笑谈自若等事件都能侃侃而谈,他们对关羽“忠”“勇”的英雄形象崇拜至极。

因此,在聚焦交流内容时,笔者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以聊关羽这个英雄为切入点,展开阅读交流。

2. 紧扣教材阅读导向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关于四大名著的四篇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学习。

本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整本的中国古典名著,意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延伸阅读,从中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因年代久远,文白夹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带领学生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是本单元的总体目标。

位居篇首的《草船借箭》,以三天借得十万支箭一事来突显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周瑜和鲁肃来衬托智者形象。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在阅读交流课中,笔者也选择与关羽有关的精彩故事,让孩子们通过故事认识关羽,这样的指导切合教材的阅读导向。

3. 把握经典书籍特点《三国演义》是演义小说,重要的艺术成就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三国演义》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会带着意识阅读《三国演义》;2、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三国演义》的技巧和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人物刻画技巧,了解作者着力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2、领会《三国演义》的进步思想。

三、教学设想:1、借《三国演义》著名片断《失街亭》管中窥豹,感受《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设置重点问题让学生自学,力求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意识地掌握一些阅读名著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每次听到《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曲,我总有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仿佛自己又回到那个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

今天,让我们一起出征街亭,会晤英雄。

(二)问题探究:探究一、复述故事情节思考:《失街亭》的战争描写亮点纷呈。

你关注到了吗?结合导读中相关战争描写的阐述找出__的一些片断来讨论交流一下。

《三国演义》著名的战争描写有没有类似的特点呢: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伏击战:乌林、葫芦口、华容道,三笑,三惊)彝陵之战……结论:铺垫伏笔,构思严谨,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有张有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明确:读《三国演义》,一要读扣人心弦的战争场面。

(我们读《三国演义》,精彩纷呈的战斗场面令人应接不暇,带给人以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是我们读三国最不能错过的精彩)探究二:小小街亭,为何如此重要?如此重要的街亭为什么会失守?课文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街亭的重要战略位置,请大家寻找一下。

“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

结论:马谡麻痹轻敌,孔明用人不当客观原因,司马懿老谋深算,实力不俗作者是怎样刻画马谡和孔明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结论:三笑三哭。

主要通过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突出人物的典型性格,使得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三国演义》人物的典型形象表现在毛宗岗说的“三绝”:曹操的奸绝、关羽的义绝,孔明的智绝。

大家能举一两个相关人物奸(阴险、虚伪、狡诈)、智、义(正当、合理)的事例吗?明确:读《三国演义》,二要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战略思维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战略思维

三国演义中的领导力与战略思维概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之一,描绘了三国时期(公元184-280年)的战乱和英雄人物。

在这部作品中,涉及到众多领导者和他们的战略思维,这些人物的智勇与谋略对于理解古代领导力和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刘备:温厚仁德的领导者刘备是《三国演义》中最为仁爱和宽容的领导者之一。

他以温和而仁慈的态度治理自己的州郡,并得到广泛支持。

刘备非常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喜欢听取下属的建议,并在关键时刻采用合理方案以达成目标。

他倡导以德服人并礼贤下士,能够赢得人心并形成强大势力。

曹操:权谋智勇的策略家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最富有争议性的角色之一。

以其狡诈与精明而闻名,他以权谋和智谋统治了一片大地。

曹操擅长运用情报和研究敌人的弱点,并设计精巧的战略来摧毁对手。

他也非常注重组织管理,建立了完善的政府体系,并通过实施一系列改革来提升国家实力。

孔明:机智过人的奇才孔明作为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卧龙”。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机警过人的战略家,能够凭借超凡的智慧和分析能力制定各种计策。

孔明熟悉历史和兵法,精通舆论引导,经常利用情报收集并预测敌军行动。

他与刘备紧密合作,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并最终帮助刘备统一了中国北部。

诸葛亮:全面领导者与杰出智囊诸葛亮是刘备死后继任者刘禅时期最伟大的领导者之一。

他担任丞相并积极推进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诸葛亮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并通过发展农业和商业等领域来改善人民生活。

他在统一中国南部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长远的眼光被誉为“睿智”的领导者。

结论《三国演义》中的领导者展现了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领导力与战略思维方式。

刘备以温厚仁德治理州郡;曹操以权谋智勇借助策略统治天下;孔明以机智过人设计计策取胜;诸葛亮则是一个全面性的领导者,同时也是杰出的智囊。

通过研究他们的角色与行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经验教训,更好地理解古代领导力和战略思维的重要性,并将这些经验应用到现代社会中。

《三国》启示:制度执行的中国智慧

《三国》启示:制度执行的中国智慧

2006-4-29 09:53《三国》启示:制度执行的中国智慧王永军发表于2006-2-21 9:57:00 点击78 次,回复 16 次. 收藏此贴| 回复 | 编辑| 设为置顶 | 设为精华| 锁定此贴| 删除先说说两个“三国”小故事。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出征张绣途中,下了一道命令,各位将士经过麦田时,不得践踏庄稼,否则一率斩首。

一日曹操正在骑马行军途中,忽然一只班鸠受惊从田中飞出,曹操坐骑因此受惊蹿入麦田,踏坏一大片麦子。

曹操立即叫来行军主簿,要求军法处置,主簿十分为难,曹操却说:我自己下达的禁令,现在自己违反了,如果不处罚,怎能服众呢?当即抽出随身所佩之剑要自刎,左右随从急忙解救,这时谋士郭嘉急引《春秋》“法不加于尊”为其开脱。

此时曹操便顺水推舟,说一句“既《春秋》有…法不加于尊‟之义,吾姑免死”,但还是拿起剑割下自己一束头发,掷在地上对部下说:“割发权代首”,叫手下将头发传示三军,将士们看后,更加敬畏自己统帅,没有出现不遵守命令的现象。

这就是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第二个故事更加广为人知。

就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

诸葛亮命马谡镇守街亭,马谡妄自尊大,刚愎自用,街亭失守。

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

马谡被斩后,诸葛亮大哭不已,宛惜痛失智囊好友,并上表后主自贬三级。

细细思量,两个小故事对现代管理者也有不少启示。

启示一:好制度“贵”在执行管理制度本身是由人来制定和执行的,管理制度制定应尽量做到科学全面;在制度执行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谁都必须遵守;特别是企业中高层管理员工必须模范执行。

不然的话,管理制度将成为“一纸空文”,成为粉饰自己的“花瓶”。

可以说,曹操“割发代首”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都是军中制度执行的楷模。

想像一下,如果曹操的“禁令”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当曹操自己违反时,却出尔反尔,朝令夕改,又如何叫下属做到令行禁止呢?诸葛亮把马谡的“军令状”停留在纸上,当马谡违反军令时,却饶人不死,网开一面,其后又如何统帅三军,攻城克敌呢?启示二:制度变通也有“度”由于受事物发展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凭借以往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制定出的制度,必然有一个完善过程,加之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管理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三国演义》与人文意识

《三国演义》与人文意识

• 人生短促,命运无常。魏晋人唱出的都是这同一 哀伤,同一思绪,同一音调。整个魏晋时期都弥 漫着这种浓重的悲凉气氛。诚如鲁迅所说:“悲 凉之雾,遍被华林。” • 但是,魏晋人对人生短促、命运无常的沉重感 伤并没有走到否定生命、毁弃自我的消极颓废的 深渊,相反,他们更加珍视自己的生命存在,更 加执着地追求有限的人生。
二 反对两汉经学的禁欲主义 注重人的自我价值
•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最动乱、人生最苦 难的时期。东汉末年,首先是黄巾起义,董卓 之乱,继之而来的便是魏、蜀、吴三国鼎立。 彼此之间你征我伐。当时,中国人口的绝大多 数都被拖进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内战之中。连年 的战火使中原大地废墟林立、血流成河。这个 时期,除了战争,自然灾害、瘟疫也频繁不断。 老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这个时期,不仅 老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就是豪门望族、 达官贵人也不能幸免,同样是栖栖惶惶。
三 反对两汉经学的蒙昧主义 歌颂人的聪明才智
• 1.歌颂人的智慧 民间向来就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 国》”之说。其含义就是,年轻人本就血性,看 了《水浒》更加容易冲动;老年人本已成熟, 看了《三国》更加工于心机。 《三国演义》虽然具有相当浓厚的正统观念,拥 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但它对于有智、有才、有 德者,如行军用兵、料事料人、武功将略、骁 锐莫当、从容镇定等等。
• 3.玄学理论是现实政治斗争的反映
• 首先,以何晏等人为代表的“贵无”论,反映 了曹魏政权内部,豪强士族进一步把持皇权的 愿望。魏齐王曹芳正始初年,曹魏政权已经为 少数当权的大臣,如曹爽、夏侯玄、何晏等把 持,《三国演义》第106回写到, • 爽每日与何晏等饮酒作乐:凡用衣服器皿, 与朝廷无异;各处进贡玩好珍奇之物,先取上 等者入己,然后进宫;佳人美女,充满府 院。——黄门张当,陷事曹爽,私选先帝侍妾 七八人,送入府中;爽又选善歌舞良家子女三 四十人,为家乐。又建重楼画阁,造金银器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下)课程-90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菊与刀》的作者是以下哪位?
A.赖斯
B.伊藤宪一
C.时殷弘
D.本尼迪克特
2. 中国大智慧包括外王和内圣两个层面,下列不属于外王层面的是()
A.格物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3. “永安遗命分明在,谁禁先生自取来”,纳兰性德在诗中所说的“先生”指的是下列哪位?
A.关羽
B.曹操
C.姜维
D.诸葛亮
4. 在《三国演义》中,占有“地利”,经略江东的是下列哪位?
A.董卓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三国演义》的情节线索是以下哪三国的纠葛与兴衰?
A.齐国
B.魏国
C.蜀国
D.吴国
2. 根据梅敬忠教授所讲,以下哪些属于《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旗帜”?
A.以“挟天子以令诸候”为旗帜
B.有“地利”,以经略江东为旗帜
C.自封汉室之胄,以兴复汉室为旗帜
D.谋“人和”,以“仁政德治”、“以人为本”为旗帜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梅敬忠教授指出,空城计是心理战的典范,是双雄的较量。

正确
错误
2. 毛泽东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正确
错误
3. 在《三国演义》的空城计中,诸葛亮采用是“虚而示之以实”的策略,故而吓退了曹军。

正确
错误
4. 梅敬忠教授指出,《三国演义》在书写战争和政治争斗中,魏、蜀、吴三国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清晰明了的格局——敌我友三国。

正确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