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
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A.产生时间最早B.居于核心地位C.发展相对独立D.体系最为完备2.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
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A.货币B. 礼器C. 食器D. 酒具3.考古发现的战国中后期的铁器,出土范围遍及秦、齐、燕、楚等七国境内,器类包括农具、手工业工具、兵器和杂器。
这表明当时铁器A.象征贵族身份B.制作工艺精良C.实行官营专卖D.得到广泛使用4.汉武帝分别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让他们专心传经讲学,后来,博士又演变为国家学术教育机关的学官。
这有利于A.儒学地位提高B.科举制度完善C.人民负担减轻D.经济管理强化5.唐三彩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它延续了秦汉以来彩塑的写实风格,又创造性地运用了低温铅釉的绚丽、斑斓色彩和略带夸张的手法。
这折射出唐朝注重A,传承与创新 B. 交流与传播 C. 改进与推广 D. 开放与互鉴6.宋朝在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市”“蕃坊”“蕃学”。
这是由于当时A.市民阶层壮大B.海外贸易兴盛C.民族交往频繁D,文化教育发展7.秦汉至唐主要依据自然界限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代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
这种“打破”是为了A.保护自然环境B.方便信息传递C.加强中央集权D.开发江南地区8.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
这强调了《红楼梦》A.语言精练生动B.内容通俗易懂C.线索清晰完整D.汇聚传统文化9.据统计,1901年上海、武汉两地的华商纱厂纱锭占到全国的74.7%;1910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占全国的51.5%。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 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河南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墓中,发现了九鼎青铜器具。
使用九鼎是周天子才能享有待遇。
该考古发现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铸造工艺高超B.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地位至高无上C.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微D.春秋战国鼎诸侯人人使用九鼎2.“(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材料中“他”开“民间自由讲学”的影响是( )A.促进当时人际关系的和谐B.让统治者爱惜民力C.打破“学在官府”对教育的垄断D.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贲·彖传》曰:“刚柔交错,天文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天人合一”观念体现了(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学思想D.墨家思想4.《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材料反映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战乱造成了人口的迁徙B.战乱为江南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C.少数民族内迁D.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5.唐太宗在贞观二十一年(647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能够支持唐太宗这一观点的艺术作品是( )6.“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 (共20小题, 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史记》记载商纣王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áo)以麾”。
据此推测,右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2.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A.较高生产力水平B.频繁的兼并战争C.新兴的小农经济D.宽松的社会氛围3.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
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A.建筑用途广泛B.史料价值突出C.艺术价值较高D.材料来源丰富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4.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
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
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C.农业技术落后D.商品经济衰退5.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
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A.儒家思想备受推崇B.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活字印刷普遍使用D.文化助力技术创新6.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点睛】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网络化和体系化。
6.鸦片战争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两千年来传统的华夷观念在一部分中国人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其中被誉为“第一人”的是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康有为
D. 李大钊
【答案】A
【解析】
【详解】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A正确;曾国藩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BCD均在林则徐以后,不符合“第一人”,排除。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同姓亲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广建诸侯国,同时诸侯要对天子履行各项义务的政治制度。材料“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符合分封制含义,故答案为B项;宗法制注重血缘,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郡县制全国推广始于秦代,排除C项;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排除D项。
【点睛】理解每一个核心历史概念的时空范围、典型特征和主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A. 道
B. 仁
C. 法
D. 非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故答案为B项;A项是道家,排除;C项是法家,排除;D项是墨家,排除。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 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2024年河南殷墟博物馆新馆的“王畿与四方”展览集中展示了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内蒙古、辽宁等多个地区商时期的多套代表性文物,包含铜器、玉器、甲骨、陶器等,展览突出体现了 ( )A.商朝都城繁荣昌盛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社会风气积极开放D.科技成就灿烂先进2.一位同学在阅读某历史人物志时提取了下图信息,这位历史人物是 ( )A. 蒙恬B.霍去病C. 张骞D. 郑和3.能够与以下两个历史典故相互关联的成语是 ( )4.河南南阳内乡县衙三省堂前有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其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凸显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治国思想是( )A.无为而治B.法治思想C.民本思想D.重文轻武5.比较图示中李清照前后期诗词写作之情,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时代变迁影响诗词创作B.科举制促进了宋词的繁荣C.宋词全面再现社会真实D.北宋灭亡导致宋词的衰微6.明代科学家徐光启从小立志改变国家“积贫积弱”,表示“立身行道⋯⋯治国治民,崇正辟邪,勿枉为人一世”。
为此,他“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编撰了( )A.《九章算术》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7.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史论逻辑合理的是( )选史事结论项A张骞通西域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B设置安西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C郑和下西洋增进中国和美洲国家的友好往来D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8.”,甚至出现了一些织机五六百台、织工三四千人的大型工场。
【经典】河南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
经典河南一般高中会考历史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至)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周王室军队)移之。
〞与上述材料有关的制度是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3.“全国同胞们!平津危险!华北危险!中华民族危险!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发出的这则通电应在4.闻一多先生在《七子之歌》中写道“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澳门回归的主要原因是①综合国力提高②澳门自古就是中国领土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④葡萄牙主动归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6.1871年欧洲工人阶级进展了一次争取建立理想制度的伟大尝试。
这次尝试是指7.有些人的姓名往往带有寓意。
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
这说明8.“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9.“坊巷桥头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草市〞10.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其主要依据是C.引进西方工业革命成果,兴办近代企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11.下面是某校高二学生在进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整理的近代江苏三位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
其中正确的选项是①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开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开展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12.有人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新局面的开创,汲取了民主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经历。
这一观点主要指经济体制改革最先13.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
高一河南会考试卷历史
高一河南会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世袭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中最重要的考试是什么?A. 乡试B. 会试C. 殿试D. 举人试3.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商业发展迅速,其中最著名的商业中心是?A. 长安B. 洛阳C. 汴京D. 杭州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其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B. 展示国威C. 寻求资源D. 传教5. 清朝末期,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导火线是什么?A. 不平等条约B. 贸易逆差C. 鸦片贸易D. 领土争端...(此处省略36题,每题2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的_________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
7.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诗仙”,而杜甫则被称为“_________”。
8.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其船队最远到达了_________。
9.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不包括_________。
10. 20世纪初,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12. 简述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及其失败的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唐朝的开放政策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
14. 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五、材料分析题(共3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明朝海禁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及其对明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一:明朝初期,由于倭寇的频繁侵扰,明朝政府决定实行海禁政策。
材料二:海禁政策的实施,导致沿海地区的经济受到严重影响,许多渔民和商人失去了生计。
河南省2022-2021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学业测试试题
河南省高级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阶段性学业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30 个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题2 分,共 60 分)1.下表为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该表格呈现的史实表明时代北方户数南方户数南方户数占总户数比重(%)汉(元始二年,公元 2 年)965 万111 万10.3唐(天宝元年,742 年)493 万257 万34.3宋(元丰三年,1080 年)459 万830 万64.4明(隆庆六年,1572 年)344 万650 万65.4A.北方人口大量迁往南方B.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C.南方生产力水平超北方D.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2.战国时期《吕氏春秋》提出“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的观点,南朱陈的《农书》进一步指出“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常壮矣”的肥培土壤理论。
这与欧洲的“地力减退”理论恰成鲜明的对照。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A.领先世界的农业水平B.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C.不断改进的施肥技术D.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3.据下表可知,19 世纪70 年代至20 世纪初时间状况1870—1910 年全球船的总吨位由 1680 万吨上升到 2620 万吨1870—1913 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 21 万公里增加到 110.2 万公里1870—1913 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 3.2 倍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成熟B.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开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D.资本主义国家加大经济侵略力度4.下表是 1870—1913 年美、德、英、法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变化表。
出现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国别年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1870 年23% 13% 32% 10%1913 年38% 16% 14% 6%A.美国工业发展加紧扩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C.对世界市场的激烈争夺D.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崛起5.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写到,“新生的工业能够成长起来,……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贵族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2022年河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
2022年河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1、19世纪的德国法学家耶林说,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再一次以宗教,末一次以法律。
这里的以法律征服世界,指的是罗马法( )。
[单选题] *A.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B.规定发放津贴鼓励公民参与政治C.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D.是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正确答案)2、27.以下四幅图片可以共同说明()[单选题] *A.农业生产发展(正确答案)B.铁犁牛耕普及C.灌溉工具改进D.国家统一3、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唐太宗建立唐朝,平定全国(正确答案)D.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士人报考4、68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
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杜甫《垂老别》②关汉卿《窦娥冤》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④吴承恩《西游记》[单选题] *A.①④②③B.②①③④C.②④①③D.①③②④(正确答案)5、割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条约分别是()?[单选题] *A. 《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B. 《南京条约》和《望厦条约》C. 《马关条约》和《虎门条约》D. 《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正确答案)6、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反映出()[单选题]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正确答案)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7、31.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
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①唐蕃和亲②鉴真东渡③玄奘西行④遣唐使来华[单选题] *A.②③④(正确答案)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8、5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的作者是()[单选题] *A.郑和B.文天样(正确答案)C.戚继光D.郑成功9、75、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政治比较清明C.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鼓励士人报考D.唐太宗建立唐朝,平定全国(正确答案)10、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称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窑洞中的预言”。
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有答案)
2017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
3.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017·河南省)1.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答案】B(2017·河南省)2.英法从广州向北推进至北京,俄国从北方边界向南推进,它们除强调经济特权外,也强调取得领土。
南北两股势力像一把钳子,紧紧掐住清王朝。
这描述的是()A.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B(2017·河南省)3.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
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C.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答案】C(2017·河南省)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答案】A(2017·河南省)5.上海的这次会议除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
但是,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已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这次会议()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延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答案】A(2017·河南省)6.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6页,两大题,3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问9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答题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核对无误后将本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座位号同时填涂在答题卡背面上方。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并将试题卷装订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规范填涂。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作图时,可用2B铅笔,笔迹要清晰。
5.严格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6.保持答题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作任何标记,严禁使用涂改液和修正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建立后,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被指令于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建立宋国。
这体现了西周的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道B.仁C.法D.非攻3.右表内容为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观点。
据此判断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B.程颐C.朱熹D.王夫之4.汉遇“七国之乱”,唐遭“安史之乱”,汉、唐时期的这两次叛乱体现的冲突是A.神权与王权B.皇权与相权C.中央与地方D.外戚与宦官5.它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这部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6.鸦片战争显现了中国与西方之间巨大的落差,两千年来传统的华夷观念在一部分A.林则徐B.曾国藩C.康有为D.李大钊7.有人说:他们提出的“自强”“求富”口号,对民族企业起了诱导、催生的作用。
他们是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顽固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8.“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不办卖国贼不开行”“罢市救国”等标语可能出现在中国近代A.戊戌变法时期B.五四运动时期C.国民大革命时期D.国共十年对峙时期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一支伟大的力量,在中华民族的独立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列与我党创建人民军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中共一大C.南昌起义D.遵义会议10.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中体西用”B.维新思想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11.1940年9月11日,蒋介石致电朱德、彭德怀:“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蒋介石的致电是因为中国共产党A.取得平型关大捷B.组织百团大战C.参与太原会战D.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12.到1956年底,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这是由于A.土地改革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三大改造的推行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13.右图是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时的题词,据此可知深圳是我国A.对内改革的突破口B.“一国两制”的试点C.对外开放的窗口D.新时期外交的关键点14.如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一样,为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基础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双百”方针的提出C.“科教兴国”战略的出台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15.在雅典的城邦时代,下列有资格参加公民大会的群体是A.贵族妇女B.外邦商人C.本邦儿童D.本邦男性公民16.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后来普罗泰格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两位思想家的关注点分别是A.神和人B.神和自然C.自然和人D.人和道德17.1689年之前,某国国王继位的誓词是: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
1689年之后,誓词变为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
与这变化相关的法律文献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各州的权力很大,各行其是;各州也互设关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使年轻的美国而临这种严峻形势的制度是A.邦联制B.联邦制C.两党制D.议会制19.达尔文发现了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引领了19世纪的科学。
他揭示这一规律的著作是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论法的精神》C.《纯粹理性批判)D.《物种起源》20.1860年前后,联合王国(英国)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却似乎具有相当于全世界潜力40%—60%的现代工业能力。
英国在当时拥有这能力主要是通过A.新航路开辟B.殖民掠夺C.奴隶贸易D.工业革命21.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建立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22.“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下列属于美国在“冷战”中采取的措施是A.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建立华沙条约组织D.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3.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为这一制度建立提供借鉴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罗斯福新政C.第二次世界大战D.第三次科技革命24.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
西欧地位的提高主要得益于A.欧共体成立B.两德统一C.欧盟成立D.欧元启用25.19世纪中期,兴起了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美术流派。
观察下列美术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流派的是A.《自由引导人民》B.《向日葵》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日出•印象》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10分)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4分)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的商业政策主要是A: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B:我国古代城市中坊、市界限被打破的时期是C:明清时期我国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被称为D:(2)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4分)(3)综上所述,商业的活跃对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2分)27.(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孙中山《民报》材料三蒋介石曾自命为孙中山事业的继承人,然而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事业的恰恰是中国共产党……经历10年的耻辱和多难之后,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起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请分别指出材料中所述的“三次灾难性的战争”。
(3分)(2)与材料二两幅图片有关的重大革命事件是什么?并指出这一事件的指导思想。
(3分)(3)据材料三井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继承并完成了”孙中山的事业。
(4分)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材料三当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效法孟德斯鸠。
卢梭、华盛顿的理想被军阀统治的丑恶现实撕成碎片之后,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位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2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启蒙运动出现的社会背景。
(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哪历史事件是“模入到文化心理层面”的表现?该历史事件倡导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29.(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列宁勇敢地承认了政策的失败,他指出在经济战线上。
由于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结果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材料二世界大战和内战的突难,再加上随后而来的干旱、饥荒以及经济的混乱,这一切使得列宁意识到经济需要稳定下来并且还要刺激生产。
材料三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此时部分自由经济运转的因难开始加剧。
城市的食品和原料供应不足以支撑政府所要开展的工业发展项目。
因此斯大林决定放弃之前的政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宁“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失败后,列宁又采取了什么对策调整经济?(2分)(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列宁调整经济政策的原因。
(4分)(3)针对材料三中的经济现象,斯大林时期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体制在工业发展上的突出特点。
(4分)30.(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极格局的瓦解结束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峙,大国间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一些地区冲突得到了解决或缓解,维持世界和平的因素在增长。
绝大多数国家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越来越多的国家也愿意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材料二材料三截止2016年底,中国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当地增加了近11亿美元税收和近18万个就业岗位。
(1)据材料,指出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主题。
(2分)(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新的成就?(4分)(3)据材料三,中国为世界发展推行的重大战略是什么?说明这一战略的积极作用。
(4分)河南省2016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10分)(1)A:重农抑商或抑制商业发展;B:交子;C:宋朝;D:商帮(大商帮或晋商或徽商)。
(4分)(2)不利因素:统治者的抑制政策;商品交易受到时间、场所等的限制。
(4分。
每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3)影响:促进古代城市的繁荣;增强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推动城市在区域间的交流、交往。
(2分,答出其中任何一点即可)27.(10分)(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