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及评分细则资料

合集下载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已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
一.调整器材:
1. 在光具座上确定凸透镜适当的位置,固定好,不要再动。

2.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

注意: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二.动手实验:
1.移动蜡烛使它与透镜的距离(叫物距)u>2f,再来回移动光屏,直到光屏
上呈现最清晰的烛焰图像,停止移动。

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2.移动蜡烛,使u=2f ,你看到什么?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3. 移动蜡烛,使f<u<2f,重复以上步骤,将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4.再将蜡烛靠近透镜使u<f ,移动光屏,光屏上能看到烛焰的像吗?移去光
屏,直接用眼睛观察透镜,你看到了什么?再使u=f时,结果又如何呢?
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表:
想一想,做一做:
当我们用物体遮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此时像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移动蜡烛,确定一个物距,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记录对应的像距和像的性质。

3.多次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实验步骤2
4.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移动蜡烛,确定一个物距,同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记录对应的像距和像的性质。

3.多次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实验步骤2
4.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提升学生对证据的分析和论证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体会实验探究活动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知识准备(1)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

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立的_____像;通过投影仪成、立的像;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立的像。

(2)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由光线会聚而成,虚像由实际光线的会聚而成;实像是的(选填“倒立”或“正立”);实像用光屏承接,虚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带刻度尺的光具座。

(2)提出问题照相机和投影仪都成倒立的实像,所不同的是:物体距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在胶片上成缩小的实像;物体距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实像。

当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物体必须距离放大镜比较近。

可见,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体离凸透镜的有关系。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对应关系呢?(3)猜想与假设结合《生活中的透镜》跟小组同学讨论,提出合理的猜想。

①可能与的距离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特点不同,是因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不同。

②可能与有关。

生活中的支持事例:同一物体通过照相机成像,当照相机的焦距改变时(调焦),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会改变。

(4)设计实验①物距和像距:物距u是指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v是指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②如图所示,我们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以焦距为参照距离,对物距和像距进行研究。

(5)实验提示①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央位置不动,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40cm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

3、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物距等于30cm, 25cm,20cm,18cm, 15cm,重复步骤2。

4、使物距u=f=10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5、使物距u=5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移动透镜,观察像的变化。

6.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下规律】:
①_____ 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 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②实像都是____ ___(填倒立与正立),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 ___(同侧与两侧);
虚像都是______ _____,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__ ___。

③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成实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经过折射而改变传播方向的透镜。

对于凸透镜来说,当光线垂直射入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主轴上形成一个焦点F。

当光线平行于主轴射入透镜时,经过折射后会收敛到焦点F上。

根据凸透镜的特性,我们可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材料和仪器:1.凸透镜3.屏幕4.尺子5.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可选)实验步骤:1.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f,并记录下来。

3.调整物体的位置,使其与凸透镜的主轴垂直,并拍摄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

4.使用笔记本电脑和视频分析软件,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分析,测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

5.重复步骤3和步骤4,将物体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并记录下成像的相关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1. 物体离透镜的距离(s):25cm2. 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s'):50cm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利用公式1/f=1/s+1/s'来计算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和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和公式可得:1/f=1/s+1/s'1/f=1/25+1/501/f=3/50f = 50/3 ≈ 16.7cm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的成像距离和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成反比关系,即当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增大时,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会减小。

根据公式1/f=1/s+1/s',可以计算得出凸透镜的焦距f,从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特性。

实验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的明亮以确保准确测量和记录数据。

2.尽量减小误差,例如要保证物体和屏幕的位置调整准确、凸透镜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准确等。

3.可以使用视频分析软件来测量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距离,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4.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使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性质和成像规律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小白板、物体、光屏、光源、尺子、角度测量仪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收敛的透明介质,常用于实际的成像设备中,如相机和显微镜等。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凸透镜来观察物体在成像过程中的特点和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主要特点有: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2.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近。

3.成像物距离物体距离凸透镜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物体的倍数成反比。

4.成像镜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小白板上,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和光屏之间保持平行关系。

2.在小白板上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放置物体,距离凸透镜一定的距离,记录物体的距离、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

3.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成像情况,记录成像的位置。

4.改变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重复步骤2-3,记录成像的位置。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点。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物体距离和成像距离之间的关系图,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成像距离与物体距离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2.成像物与物体距离的倍数和成像距离与凸透镜距离的倍数成反比关系。

3.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之内时,成像为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近焦点与凸透镜之间时,成像为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远焦点之外时,成像为缩小的真实倒立图像。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验证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物体距离凸透镜越近,成像距离凸透镜越远。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报告引言:光学是一门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成像的学科。

其中,成像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凸透镜作为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球面的曲率半径大于零。

凸透镜的中心称为透镜的光轴,凸透镜两侧的曲面称为透镜的球面。

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传播过程中,光线在透镜上发生折射,从而形成成像。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等。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和屏幕之间,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形成成像。

3. 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以及凸透镜与光源、屏幕的距离,观察成像情况。

4. 测量光源与凸透镜、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记录数据。

5.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成像距离与物距的关系:当物距增大时,成像距也增大;当物距减小时,成像距也减小。

2. 成像距离与透镜与屏幕的距离的关系: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增大时,成像距也增大;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减小时,成像距也减小。

3. 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的关系:当物体越大时,成像也越大;当物体越小时,成像也越小。

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凸透镜成像的一些规律。

首先,成像距与物距的关系表明了凸透镜的放大或缩小作用。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更远时,成像距离也更远,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更小。

而当物体距离凸透镜更近时,成像距离也更近,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更大。

其次,成像距与透镜与屏幕的距离的关系说明了凸透镜的调焦能力。

当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增大时,成像距离也增大,透镜的调焦能力增强。

最后,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的关系表明了凸透镜的放大倍数。

物体越大,成像也越大,放大倍数越高。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的成像距与物距、透镜与屏幕的距离有关,成像大小与物大小相关。

最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及评分细则资料

最新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及评分细则资料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二、实验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f已知)、光屏、蜡烛、火柴三、实验步骤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把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在光具座上从二倍焦距之外由远到近的移动蜡烛,然后移动光屏寻找清晰的像所在的位置,测出物距和像距,观察像的特征。

将数据和观察到的像的特征记录在表格中。

3.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得到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等于2倍焦距,得到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当物距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_____________焦距,得到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_____________。

当物距小于于焦距时,成正立_______、_______的虚像。

4.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三、实验数据记录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实验A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规律评分点操作考核内容满分得分1 检查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安装次序是否正确22 点燃蜡烛 13 将蜡烛火焰、透镜和光屏移到一起调整,使它们中央高度相同24 改变物距和像距,使光屏上能呈现蜡烛火焰清晰的实像25 物距记录正确 26 减小物距,用眼睛观察透镜中蜡烛的虚像 27 物距记录正确 28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2 合计15实验过程评价标准分值扣分扣分原因1、准备(5分)检查实验器材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材料器具检查,且齐全5 未检查直接做实验本项不得分2、确认焦距(10分观察凸透镜的焦距确认凸透镜的焦距2 未观察凸透镜焦距的扣1分固定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把蜡烛、光屏、凸透镜放到光具座上的相应位置,并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5 没正确固定扣3分没有此项操作本项不得分确认一倍和两倍焦距确认凸透镜的焦距,1倍焦距,2倍焦距,及1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两倍焦距之外 3没有确认本项不得分;3、观察凸透镜的成像情况(70分)蜡烛放到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移动蜡烛,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调整光屏到适当位置,记下像的性质。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凸透镜、物体、屏幕、尺子、光源等。

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是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之一。

当凸透镜放置在物体和屏幕之间时,凸透镜会将经过它的光线聚焦在一点上,形成实际或虚拟的倒立或正立的像。

成像规律遵循光线追迹法则,根据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可以确定成像位置和成像大小。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材料,确保凸透镜表面清洁无瑕疵。

2. 将凸透镜放置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尽可能垂直射向凸透镜。

3. 在凸透镜的物距一侧放置一个物体,如一支蜡烛或一个小箭头。

4. 在凸透镜的像距一侧放置一个屏幕,调整屏幕位置,使其能够清晰地接收凸透镜成像后的光线。

5. 移动屏幕,观察物体在屏幕上的成像情况,记录下物距、像距、焦距等数据。

6. 更换不同的物体和调整凸透镜位置,重复实验步骤,得出准确的成像规律。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一些规律:1.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为实际、倒立、缩小的实像。

2.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等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为无穷远处的虚像。

3.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为虚像、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规律符合光学成像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方法和规律,对光学成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中还发现了一些误差和不确定因素,需要在后续实验中进一步探讨和验证。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光源的亮度等因素,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特性。

总之,凸透镜成像实验是光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可以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精神。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大家能对凸透镜成像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光源、屏幕、尺子、实验架等。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聚焦的透镜,其成像规律遵循光的折射定
律和透镜成像公式。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并在焦点处聚焦成像。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置在实验架上,并确定其光轴。

2. 将光源放置在凸透镜的一侧,使光线通过凸透镜并在另一侧的屏幕上形成清
晰的成像。

3. 移动屏幕的位置,观察成像的变化,并记录下不同位置的成像情况。

4. 使用尺子测量凸透镜与屏幕的距离,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当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实像。

随着屏幕位置的变化,实像的大小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和凸透
镜成像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实像的位置和放大率。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凸透镜能够使光线聚焦并
在焦点处形成清晰的实像,成像大小和位置与凸透镜与物体、屏幕的距离有关。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得出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定量关系,这对我
们进一步理解光学成像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加深了我们对光学成像的认识。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定量关系,为深入理解光学成像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同时,本次实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实验11:测定凸透镜的焦距1.光具座放好在桌面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节好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2.点燃蜡烛,把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光屏移到光具座最右端,再把凸透镜往光屏方向移动,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即为焦点,并测出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记为f。

本实验中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 cm实验22:探究五种情况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把凸透镜移到光具座中间,并移动蜡烛和光屏。

(1)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之外,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质。

(2)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处,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质。

(3)把蜡烛移到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位置,直到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质。

(4)把蜡烛移到焦点处,移动光屏位置,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如果不能,则观察光屏移动时,光屏上的光斑大小是否变化(是不是正好和凸透镜的面积等大)。

(5)把蜡烛移到一倍焦距之内,移动光屏位置,试试能否找到一个清晰的象,如果不能,则拿掉光屏,直接用眼睛代替光屏,从光屏一则,对着凸透镜看,能否找到一个象,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的性质。

2.设计表格,根据实验数据填写下表内容(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cm)实验序号物距u物距范围成像性质像距v像距范围实际应用正倒大小虚实①U>2f②①U=2fV=2f无①2f>U>f②①U=f不成像一束平行光①U<f②3.实验结论:(1)实像是_____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____________而成的。

虚像是____(能/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的。

(2)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u=f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u=2f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界点。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凸透镜、小物体、屏幕、白纸、游标卡尺、直尺、光源等。

实验原理: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产生实际物体的成像。

在光线通过凸透镜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关键点:1.凸透镜的主光轴:凸透镜中央的光轴线称为主光轴,为凸透镜的主要基准线。

2.光线的折射:光线从空气射入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使光线改变方向。

3.物距和像距:在凸透镜成像过程中,从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在凸透镜后方的屏幕上出现的物体称为像,从凸透镜到像的距离称为像距。

4.焦距:凸透镜的焦距是指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焦点的距离,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凸透镜两侧的焦点。

5.物像关系: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步骤:1.将凸透镜放在实验台上,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其与光源垂直摆放,并保证光线能够通过透镜的中央。

2.将光源光线透过凸透镜射到屏幕上,观察得到的成像效果。

3.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调整光源的位置、移动物体和屏幕的距离等因素来观察成像效果的变化。

4.记录下实验数据,并将实验结果整理归纳。

实验数据记录:通过实验观察记录下以下数据:1.不同物距下的成像效果:记录不同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出现的成像效果,包括物体的大小、清晰度等。

2.不同凸透镜的焦距下的成像效果:记录使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时的成像结果,观察成像点的位置和清晰度。

实验结果归纳:根据实验数据的观察和记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增大时,成像点的位置将向凸透镜移动,并逐渐变小。

2.当物体位于焦点附近时,成像点将出现在无穷远处,并且成像会逐渐模糊。

3.当物体位于焦点和凸透镜之间时,成像点将位于凸透镜的同侧,成像大小将大于物体。

4.当物体位于焦点和凸透镜之间时,成像点将位于凸透镜的反侧,成像大小将小于物体。

结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整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凸透镜的焦点是将平行光线聚焦到的位置,焦距越大,成像大小和清晰度也会相应增加。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观察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掌握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仪器,凸透镜、物体、光源、屏幕、尺子等。

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光学元件,具有使光线会聚的作用。

当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形成实像。

实像的位置、大小与物体与凸透镜的位置有关。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垂直射向凸透镜。

2.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放置屏幕,调整屏幕位置使凸透镜成像的实像投影在屏幕上。

3. 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实像的变化。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实像距离凸透镜远,实像放大。

2. 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实像距禸透镜近,实像缩小。

3. 实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呈反比关系,即物体位置越远,实像位置越近。

4. 实像的大小与物体位置有关,物体位置越远,实像越小。

实验结论:通过凸透镜成像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凸透镜成像的实像位置与大小与物体位置有关,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当物体位置改变时,实像位置和大小也会相应改变。

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光源和屏幕的位置,使光线能够垂直射向凸透镜,并且实像能够清晰投影在屏幕上。

2. 移动物体时要小心操作,避免碰撞到凸透镜或其他实验器材。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实验器材归位,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总结:凸透镜成像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认真观察实像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掌握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物距、像距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凸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原理。

当光线通过凸透镜时会发生折射,从而形成不同性质的像。

三、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火柴。

四、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2、测量物距记录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

3、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4、记录像距和像的性质观察光屏上的像,记录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像距(v),并描述像的性质,包括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

5、改变物距分别将蜡烛移到不同的位置,重复步骤 3 和 4,记录多组数据。

五、实验数据|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 u > 2f | f < v < 2f |倒立、缩小、实像|| u = 2f | v = 2f |倒立、等大、实像|| f < u < 2f |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 u = f |不成像||| u < f ||正立、放大、虚像|六、实验分析1、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 > 2f)时,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这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照相机,通过调整物距和像距来拍摄远处的景物,使其在底片上成缩小的实像。

2、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u = 2f)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v =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3、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 u < 2f)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v >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这就像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将幻灯片上的图像通过凸透镜放大并投射在屏幕上。

4、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u = f)时,不成像。

5、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u < 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将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看到放大的虚像。

透镜成像实验报告总结(3篇)

透镜成像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观察不同物距下凸透镜所成的像的特点,分析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二、实验器材1. 凸透镜(焦距f为10cm)2. 光具座3. 蜡烛4. 光屏5. 火柴三、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

2. 点燃蜡烛,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 将蜡烛放置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清晰像,记录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u)和像的大小、倒正。

4. 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

5. 继续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观察像的位置和特点。

四、实验数据1. 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v位于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之间。

2. 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等于2倍焦距(2f)。

3. 当物距u介于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之间时,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大于2倍焦距(2f)。

4. 当物距u小于1倍焦距(f)时,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v为负值,物像同侧。

五、实验结果分析1. 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随着物距的增加,像距逐渐减小,像的大小也逐渐减小。

2. 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等大的实像。

此时,像距等于2倍焦距(2f)。

3. 当物距u介于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之间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

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逐渐增大,像的大小也逐渐增大。

4. 当物距u小于1倍焦距(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此时,像距为负值,物像同侧。

六、实验结论1.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u大于2倍焦距(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u等于2倍焦距(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u介于1倍焦距(f)和2倍焦距(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u小于1倍焦距(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3
u=2f
4
5
6
u=f
7
8
实验数据分析:
1.你能把你所总结的规律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来吗?
数据整理:
物距
像距
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像的大小
像的倒立
像的虚实
应用
进一步探究:
1.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用手或其它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或下半部、左半部、右半部),你认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用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2.为了全面地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因此蜡烛由远及近逐次向透镜靠近,每次相应地移动,调节光屏上承接的像时,记录物距u、像距v和像的性质。
3.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数据采集: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
实验序号
物距
u/cm
像距
v/cm
物与像位置关系
像的性质
放大或缩小
正立或倒立
实像或虚像
1
2
2.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的长度变短了,于是经透镜所成的像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如何调整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调整光屏:
调整蜡烛:
调整透镜:
3.先调出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状态,然后将蜡烛和光屏固定后,调整透镜的位置,是否还能得到清晰的像?记住向哪个方向调整。
4.先调出成倒立放大实像的状态,然后将透镜固定后,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观察光屏上还能得到清晰的像吗?
班级
实验者
日期
年月日
实验课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
2、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报告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成绩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器材】光具座/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火柴
【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的位置固定在光具座刻度尺的40cm处,蜡烛和光屏分居凸透镜两侧,并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间。

2、把蜡烛放置距凸透镜40cm的地方,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出现明亮、清晰的像为止,观察所成像的特点,并记录物距、像距和成像特点。

3、把蜡烛移近凸透镜,使物距等于30cm, 25cm,20cm,18cm, 15cm,重复步骤2。

4、使物距u=f=10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5、使物距u=5cm,观察成像情况,并将结果记入表格。

移动透镜,观察像的变化。

6.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下规律】:
①_____ 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____ ____是成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

②实像都是____ ___(填倒立与正立),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 ___(同侧与两侧);
虚像都是______ _____,且物与像在透镜的_______ ___。

③成实像时,物体靠近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成实像时,物体远离透镜,像____ ___透镜,且像的大小变____ 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鏁Cuo splashes the鍒╂Ding鍒嗘瀽1
The鎻愯Chuai鏂Gui紡检查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安装次序是否正确
2
The Lu墿Juan績2
The鍥lies the檯Luх墿Ma愯緭Qi濋櫓点燃蜡烛
The Yue氭湡Cong㈣Chuai鏂Gui紡1
Does the Yun畾鍒mix to clench Mao?
3.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得到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等于2倍焦距,得到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物距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时,像距_____________焦距,得到_______、________的实像。当物距等于焦距时,_____________。当物距小于于焦距时,成正立_______、_______的虚像。
3
没有确认本项不得分;
3、观察凸透镜的成像情况
(70分)
蜡烛放到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
移动蜡烛,使物距大于2倍焦距,调整光屏到适当位置,记下像的性质。
15
没有该项不得分
蜡烛放到2倍焦距处
移动蜡烛,使物距等于2倍焦距,调整光屏到适当位置,记下像的性质
15
没有该项不得分
蜡烛放到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移动蜡烛,使物距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记下像的性质
3
将蜡烛火焰、透镜和光屏移到一起调整,使它们中央高度相同
2
4
改变物距和像距,使光屏上能呈现蜡烛火焰清晰的实像
2
5
物距记录正确
2
6
减小物距,用眼睛观察透镜中蜡烛的虚像
2
7
物距记录正确
2
8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2
合计
15
实验过程
评价标准




扣分
原因
1、准备
(5分)
检查实验器材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材料器具检查,且齐全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焦距f已知)、光屏、蜡烛、火柴
三、实验步骤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把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在光具座上从二倍焦距之外由远到近的移动蜡烛,然后移动光屏寻找清晰的像所在的位置,测出物距和像距,观察像的特征。将数据和观察到的像的特征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数据记录不及时和准确扣5分,实验结果合乎常理,如超出扣10分
总成绩
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
器材准备:凸透镜(焦距越为10cm),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光具座,污物杯。
实验要求:选出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比较像距和物距,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并记录其中两次的数据。
物理实验题:探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规律(8分)
4.实验完成后熄灭蜡烛并整理仪器。
三、实验数据记录
透镜的焦距
物距
像距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虚像或实像
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考核要点及评分标准
The Bi勬湰鍛ㄨstraches鏃Duo棿实验A探究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规律
评分点
The鐗╂祦鎶€??操作考核内容
满分
Does the HuanJuan嶅hook Chen?得分
15
没有该项不得分
移动蜡烛使物距等于和小于焦距
移动蜡烛,使物距等于焦距,调整光屏位置,把看到的现象记入表中。,移动蜡烛,使物距小于焦距,把看到的现象记入表中
15
记录数据错误该项不得分
整理仪器
对光屏、透镜、蜡烛进行整理。
10
没有此项不得分
4、实验报告(20分)
实验数据的处理
实验数据合理,结果符合常理
20
评分要点
分值
扣分
(1)
选择器材
选择合适的器材
1
(2)
摆放器材
调整器材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蜡烛火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否则,扣1分。
2
(3)
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能得到蜡烛火焰经过凸透镜后成缩小实像,并正确记录对应的物距和像距,每空一分。
如果记录的物距小于0cm扣1分,像距大于20cm扣1分。
4
(4)
实验结论
结论应满足物距越小,实像越大
1
5
未检查直接做实验本项不得分
2、确认焦距
(10分
观察凸透镜的焦距
确认凸透镜的焦距
2
未观察凸透镜焦距的扣1分
固定凸透镜、蜡烛和光屏
把蜡烛、光屏、凸透镜放到光具座上的相应位置,并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5
没正确固定扣3分没有此项操作本项不得分
确认一倍和两倍焦距
确认凸透镜的焦距,1倍焦距,2倍焦距,及1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两倍焦距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