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潍坊一模语文试题 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新2024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试题一(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潍坊新2024届高三下学期复习检测试题一(一模)语文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保标语既可被认为是一种________的社会传播手段,又可被视为一种独特的公共治理模式。
近年来,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环保标语在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意识等方面都越来越重要的挥发着作用。
环保标语在内容上的变迁,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公民环保观念与社会生态文明理念的进步。
20世纪末,我国各地开始出现保护环境的标语,就其________角度而言,主要集中于“植树造林”“禁烧秸秆”等,例如“依法严惩焚烧秸秆者”。
跨入21世纪,环保标语的内容变得更加多元化和________,出现了“控制废物排放”“治理雾霾”等内容。
最近,“垃圾分类”引发社会关切,于是各地开始出现“垃圾儿女要分家,安居乐业靠大家”等环保标语。
由此可见,“环保标语”是特定时空背景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融合的文化产物,()。
环保标语的内容________体现了社会发展模式从短平快的简单粗放式向绿色和谐、可持续的目标转变,体现了社会治理思维更加重视“人”这个社会基本单元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潜移默化贯注个性化演变B.潜滋暗长关注个性化蜕变C.潜移默化关注人性化演变D.潜滋暗长贯注人性化蜕变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下的热点问题往往与它相契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B.它往往与当下的热点问题相契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C.它往往与当下的热点问题相契合,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D.当下的热点问题往往与它相契合,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环保标语在引导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意识等方面都越来越重要的发挥着作用。
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

山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几千年来,中国古代文艺观念孕育、巩固、创新,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众多标识性的古代文艺观念,为传统文化形塑了品格,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久远传承。
中国古代早期的文艺观念,比较注重文艺的政教功用,偏重于文治目标,而非文辞艺术本身。
《论语·阳货篇》记载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兴、观、群、怨既有结构逻辑,又有各自功能,是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
以“兴”引譬连类,发出对社会现实的观与感;以“观”认识社会风俗的盛与衰,量度国家政治的兴与败;以“群”实现互更交流,形成命运共同体,推动社会共同进步;以“怨”美刺不足,期于政治修明,社会和谐。
汉代《乐记》中有“声音之道,与政通矣”“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
两汉时期的思想家也推崇“尚用”的观念,比如扬雄、桓谭、王充等,强调文艺著作必须要对现实社会产生作用。
这一文艺观念滋养的政治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意志和匡世决心,让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坎坷中化危为机。
唐宋以来盛行的“文以载道”观念,则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
无论是韩愈提出的“文以明道”,还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道”,最初都是为了矫正“文胜于质”的文艺弊病,摆脱文人对技巧、文辞、修饰的偏执迷恋,重新恢复文艺内容的重要价值。
宋代以后,“文以载道”观念成为普遍的文化共识和社会规范,要求创作者秉持正确的价值观、使命感和深弘气度,在践履社会责任、赓续文化传统中从事文化创造,用文学艺术的有形表达反映广泛的生活现实,传递社会的主流价值思想,引导、带动、升华人们的精神世界。
可以说,“文以载道”在以文育人、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中体现出一种基础、广泛、深厚的文化自信。
山东潍坊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潍坊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项不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A.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B. 着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C.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D. 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普遍提高2. 下列哪个时期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A. 先秦两汉B. 魏晋南北朝C. 唐宋D. 明清3. 下列哪个不属于文言文的范畴?A. 《论语》B. 《史记》C. 《红楼梦》D. 《三国演义》4. 下列哪个不是现代汉语的声调?A. 阴平B. 阳平C. 上声D. 去声5. 下列哪个不是汉字的基本笔画?A. 横B. 竖C. 撇D. 折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第七中学新高考语文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丰收如玉祁云枝当大雁排成人字队形飞往南方的时候,大片大片的玉米挥舞衣袖,和头顶经过的候鸟惜别,不时露出黄叶间粗壮的玉米棒子。
秋分一过,日子一天天缩短,藏匿在苞叶里的玉米粒,听到号令般日日饱满瓷实起来。
怀抱籽粒的玉米秆犹如秒针,向丰收嘀嗒行进。
剥开层层苞衣,当指甲盖无法在玉米粒上留下印痕时,润玉一样的玉米就成熟了。
纯白金黄或紫红的玉米粒,颗颗莹润如玉,闪耀出宝石般的色泽。
在我的家乡渭北旱塬上,玉米被叫作玉麦,主食小麦之外的第二大农作物。
单从名字上看,玉麦,即外表如玉的麦子。
我熟悉玉米的生命旅程。
七十年代,自留地少,粮食总捉襟见肘。
有限的土地上,乡亲们只愿意种主粮小麦。
然而小麦连作几年后,壤板结,肥力也会下降。
这时需要用玉米倒茬以改良土壤。
渭北旱塬冬季漫长寒冷,冬小麦的成熟期长,麦收后再种下玉米,来不及成熟天就冷了。
所以,若是一块田地决定种玉米,这块地,必定要经历一段长长的空窗期。
地的空窗期对乡亲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可地分明是开心的。
从前一年麦收结束,到来年的谷雨播种之间,都是地养精蓄锐的日子。
一旦获悉自家地里将要种玉米时,我也是开心的,终于要有甜秆秆吃,也有玉米棒儿解馋了。
刚钻出泥土的玉米苗细细嫩嫩的,春风一吹,浅绿色的叶子左一片右一片舒展开来,像一双双绿色的眼睛,开始打量世界。
嫩茎虽短,却有着无穷的力量。
几天不见,再去地里时,就会发现,玉米的个头蹿高了,叶片长大了增多了,颜色变翠绿了,该间苗了……周末或放学后,我和家人会把多余的苗子拔掉,顺带着拔掉地里的杂草。
玉米开始撒着欢儿地长,一天一个样。
站立田间能听到玉米拔节的声响。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试卷类型: A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24.3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自从以“疑古辩伪”为特征的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中国古史学界围绕着黄帝事迹是“神话的历史化”还是“历史的神话化”这一问题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学术争论。
所谓“神话的历史化”,就是认为黄帝本为天神,而后有一个被历史化的过程。
持此观点的古史辨派学者使用的关键词是“神话”和“历史”,并兼及“传说”。
按照古史辨派学者的观点,传说是以口传为特征的一种故事,它的内容包括神话和历史。
神话是否可以为古史研究采用,取决于其是否包含史实。
从逻辑学角度来说,在文字记录没有产生以前(口传时代),传说是神话和历史的属概念(上位概念)。
同时,古史辨派学者认为有些神话中有历史真实。
随着文字记录的出现(文本时代),传说中的部分神话、历史内容开始转化为文本。
这一时期,由于新的历史记录大多以文本的形式直接产生,文字使用者还有可能直接创造新的神话。
这时候,传说和历史、神话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历史的神话化”,就是认为黄帝传说有历史的根基,其后进入神话,这是历史与神话互渗的结果。
从持此观点的学者一方来看,批评古史辨派阵营使用的关键词则是“传说”和“历史”,而兼及“神话”,代表作品是徐旭生的《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在徐旭生著作中,与古史辨派相比,“历史”的用法无别,“神话”的用法略有区别,“传说”的用法则差别极大。
就内涵而言,神话不含史实成分,传说则往往含有史实成分。
这一阵营,更多的站在西方“传说”的传统上。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题与答案

高三语文第页(共8页)高三语文第页(共8页)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宁静的乡村相比,城市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矛盾组合体。
一方面,它是理性的,人们必须遵守的法规、程序等不胜枚举;另一方面,它又是感性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声音、味道以及不透明的心理活动。
这两方面既相互交织,又相互排斥,使城市不断陷入困境,同时也激发出城市特有的活力。
依托于听觉并同心理、意识紧密相连的声音,是人在城市中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的感性工具和桥梁。
在异常清晰、稳定的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城市符号背后,还存在着大量以感性方式存在、不断生成又不断流失、主要同人的感觉打交道的东西,尽管它们长期被熟视无睹,但作为城市有机体成长和变化最直接的记录和呈现,其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各种显性表达。
尽管声音和图像同属城市的感性存在方式,但由于听觉和人的意识、心理联系密切,而视觉更加官能化和欲望化,特别是在视频和图像日渐成为霸权文化的当下,研究和重建基于听觉的城市声音系统,有助于构建一种更加均衡和协调的城市文化生态。
城市声音作为一种城市的感性符号和活动,在城市研究中长期缺席或可有可无,恰好说明为什么当代城市越来越缺乏文化特色,城市精神越来越干瘪空洞,城市生活越来越单调贫乏。
《乐记》曾指出“声音之道与政通”,在今天也可以说声音之道即城市之道。
不同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城市之声,而不同的城市之声,不仅见证着城市变迁,同时也再生产着城市本身。
潍坊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潍坊一模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A。
本题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选项A中的词语使用恰当,符合语境。
2. B。
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选项B中的成语使用正确,其他选项中的成语使用不当。
3. C。
考查语病,选项C没有语病,其他选项存在语病。
4. D。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选项D能够使句子更加通顺连贯。
二、文言文阅读1. 正确答案为:(1)“辍”通“缀”,意为“连接”;(2)“矜”意为“夸耀”。
2. 根据文意,选项A中的“因”应解释为“因为”,而非“通过”。
3. 根据文中的描述,选项C中的“遂”应解释为“最终”,而非“于是”。
4. 根据文中内容,选项D中的“以”应解释为“凭借”,而非“用”。
三、现代文阅读1. 正确答案为: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不同场合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现代社会的反思。
2. 选项B中的“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正确的,但“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并不完全准确,应为“对现代社会某些现象的反思”。
3. 选项C中的“文章通过对比”并不准确,文章并没有明显的对比手法。
4. 选项D中的“作者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过于绝对,文章更多是反思而非批判。
四、古诗文默写1. 正确答案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正确答案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 正确答案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五、作文本次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中国”,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描述中国的自然风光,如长城、黄河、长江等。
2. 叙述中国的历史变迁,如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等。
3. 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如书法、京剧、茶艺等。
4. 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如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
5. 展望中国的未来,表达对国家发展的美好愿景。
在写作时,考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紧扣主题,围绕“我眼中的中国”展开。
-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避免跑题。
- 语言流畅,用词准确,避免语病。
- 可以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加文章的表现力。
山东省潍坊市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含答案【含答案及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业水平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含答案【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时间会飘远,岁月会流失,记忆会定格,美好会永存。
憩居一处_________ 的静地,不与风争鸣,不与日争荣,自由自在________ 生命的充盈;不羡慕高山的逶(wēi)迤雄姿,不倾慕苍穹的广博神秘,拾一_________ 纯朴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
那片浩翰汹涌的水,仍旧尽日横(hèng)冲直滚,倒悬飞溅,汹涌澎湃,雷鸣山崩;那些虹霓,仍旧在它下面一百英尺的空中弯亘(gèng)横跨。
太阳照在它上面的时候,它仍旧像甲,晶莹清澈。
天色暗淡的时候,它仍旧像乙,纷纷飞洒;像丙,从白垩质的悬崖峭璧上阵阵剥落;像丁,从山腹幽岫(xiù)里蒸腾喷涌。
1.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字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逶(wēi)迤浩翰B. 弯亘(gèng)虹霓C. 幽岫(xiù)剥落D. 横(hèng)冲直滚悬崖峭璧2. 依次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安谧诠释颗________B. 安逸解释棵C. 安谧解释棵________D. 安逸诠释颗3. 填入文中甲、乙、丙、丁处的内容,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玉霰琼雪②如絮如棉的浓烟③玉液金波④轻屑细末A. ①③④②B. ③①④②C. ①③②④D. ③①②④二、选择题2.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有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屠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D.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是能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2024届潍坊第一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届潍坊第一中学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
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
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
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
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
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
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
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高考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祝融是根正苗红....的炎黄后裔。
然而翻看更多的史料,就会发现高贵的祝融其实是个官名。
(甲)《国语》中就有“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的记载。
可见“祝融”是官职,负责掌管用火事宜。
(乙)这在《汉书•五行志上》中得到了印证:“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丙)由字可知,“祝”在甲骨文中如人跪在神前祷告;“融”的形态则是炊烟自一种叫“鬲”的烹任器具旁边如虫般蠕动而出。
祝融成为“火”的代言,众望所归....。
火的使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意义重大。
对于尚在蒙昧..状态下的古代先民来说,火是防御野兽的工具、抵御严寒的利器、烹饪美食的神物。
即便是越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火不必再靠天赐予,但如何保留火种、如何将火的使用极大化,依然是个难题。
在这一点上祝融绝对..功德无量,否则也做不了火官。
而且在那一时期火之威力堪比如今的武器,身为火官,必然会在现实生活中参与部落战争,并担负重任。
于是就有了传说中“黄帝大战蚩尤”时祝融襄助火攻,黄帝南巡祝融随侍为之“辨乎南方”的故事。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正苗红B.众望所归C.蒙昧D.绝对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B.乙C.丙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苏轼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2024年山东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2024年山东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方式。
与动物的交流方式相比,人类的语言不但可以传达更加丰富的信息,还能支持高级的思维活动。
虽然人类的语言非常复杂,但是人却不需要通过刻意的学习便能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仿佛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这种天赋从何而来一直是科学界的未解之谜。
近年来,脑科学的进展为揭开人类语言能力的奥秘带来了新的曙光。
早期的语言学理论认为,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通过条件反射机制完成的,即人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循环过程逐步掌握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最终学会使用语言。
例如,咿呀学语的婴儿偶然发出类似成人讲话的声音,大人便会给予微笑、赞美等正面反馈;随着孩子的话语愈加复杂,周围的人则会纠正他的错误用语,鼓励他运用合适的词汇和语法。
然而,这种条件反射式的语言学习,要求人们对每句话进行逐一学习,这与人类语言的创造性相矛盾。
这种创造性体现在人类可以通过不同词汇和句法结构的组合,形成无数新话语。
例如,“我吃米饭”可以通过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替换变为“你吃米饭”“他吃面条”“爸爸喝水”等等。
年仅几岁的孩童便具备这种语言创造能力,能够理解从未接触过的语言变化并加以运用。
显然,早期条件反射式的语言学习观点,无法解释人类的语言创造能力。
上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否定了条件反射机制,提出了语言先天性的观点。
他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语言机能,这种机能就像人体的一个器官,刚降生时便已预设于大脑中了。
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B . 安徽寿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县,制订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C .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使企业广泛受益。
D . 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4分)2. (4分)(2020·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
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
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
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奥”,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
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
在此背景下,马里扬《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的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
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工作定位。
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
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
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
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
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钩沉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此。
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
山东省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潍坊一模)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晚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稍、草尖、树们、草们就腰脊闪晃,摇曳着缥缈的梦。
河水迤逦着金色的光,浪花拍击着堤岸的碎石,弹奏着(清纯/清醇)的音符,唱着欢快的歌谣;还有鸟儿的鸣啾与狗吠、牛哞、羊唤一起喧响,构成了草原的绝唱。
薄薄的雾气氤氲,轻拂着盘树的虬枝,清丽的河水充盈着①。
两岸茂密绵延的红柳,烂漫成了火焰,尽情燃放,(显示/昭示)着生命的倔强与执着。
星星点点,灯火亮起,归牧的牛羊走在回答的路上,②,劳做的乡民们陆陆续续地收了工,一天的忙碌与疲惫画上了句号,人们荷锄背草,扛袋提筐,脸上挂着串串晶莹的汗珠,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
1.文中加点字的注意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脊(jǐ)摇曳 B.啾(jiū)劳做C.氲(wēn)疲惫 D.荷(hé)洋溢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清纯昭示憧憬 B.清醇显示憧憬C.清醇昭示希望 D.清纯显示希望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B.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C.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②阵阵蹿声奏出动听的诗行D.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聚众赌博已经蔚然成风,这无疑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阻碍和危害。
B.目前在通讯行业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分庭抗礼,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竞争格局。
C.在公司表彰会上,财务部长的话无意中揭了他的短,他越听越冒火,到后来气冲霄汉,与财务部长当场争执起来。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高三一诊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
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
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原因,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原因所在。
所以,若要认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
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
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
孔子关于仁有许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
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丧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困境。
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张人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
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
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
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
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
潍坊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语文2023.2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仅仅凭历史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离不开时间这一事实,还不足以断言历史学就是时间的科学。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不论在历史学者身上,还是在历史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手段上,时间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时候,历史学才真正称得上是时间的科学。
社会中的任何存在都是历史性的存在,这为历史研究规定了时间界限。
历史学研究人类文明的演变,文明有起源,仅就此而言,历史必然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
同时,自有人类以来,世界上有无数的文明起起落落,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列举了 21 个具有文明发展过程的社会,而在他那个时代,已知的原始社会的数量已经超过了 650 个。
因此,凡历史性的存在,都有一个时间的终点。
不论是文明,还是更加具体的历史事件和进程,在时间上都有开端和终结,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就意味着时间。
所以,历史年代学就成为历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学科,它的作用就是把历史事件根据一定的时间顺序排列起来。
目前流行的公元纪年方法,是在中世纪到近代初期逐渐地创立、完善和推广的。
有了这样一种方法,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都可以井井有条地被安放在这条可以向前和向后无限伸展的时间之线上。
而且,世界上不同地方在其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纪年法上的历史事件,都可以转换到这一线性的时序中。
这种以数字标记的线性时间....,看起来客观、中性,其实不然。
虽然每个以数字表现出来的年代,原本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历史学家在这些年代上开始编排历史事件的时候,这些年代就被赋予一定的意义。
例如,476 年,是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年,这在西方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1492 年,哥伦布到达美洲,这一年被认为对近代历史发展有深远意义。
这种被赋予了重要意义的年代,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几乎到处存在。
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和倾向性,使一些数字化的时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山东潍坊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东潍坊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北部的余杭区,由4个分布于同一缓冲区内的遗产区________,分别为瑶山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城址片区。
遗产区总面积14.3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99.8平方千米,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千米,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
它以规模宏大的古城、功能复杂的水利系统、分等级墓地(含祭坛)等一系列相关遗址以及具有信仰与制度________的系列玉器,揭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出现过一个曾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以及统一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的区域性国家。
良渚古城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同时代最大的城址,为中华文明的________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距今1 300—4 300年,( )。
良渚古城遗址在国内________,其意义与价值可比殷墟,是中国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市,堪称“中华第一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构造象征起源独一无二B.构成标志根源无可比拟C.构成象征起源独一无二D.构造标志根源无可比拟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曾出现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具有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B.曾有一个有统一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以及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区域性国家出现。
C.一个曾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以及具有明显社会分化和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出现过。
D.出现过一个曾有统一信仰和明显社会分化以及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区域性国家。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个重要的时期可以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良渚时代B.这是可以称为良渚时代的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C.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可以称为良渚时代D.可以称为良渚时代,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诞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省潍坊市六校2023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卷(含解析)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语文试题(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须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请保持字迹工整,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
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
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
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
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
“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
“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雅”是规范、典雅。
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
“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
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
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
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
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晚风徐来,轻轻地滑过树稍、草尖、树们、草们就腰脊.闪晃,摇曳.着缥缈的梦。
河水迤逦着金色的光,浪花拍击着堤岸的碎石,弹奏着(清纯/清醇)的音符,唱着欢快的歌谣;还有鸟儿的鸣啾.与狗吠、牛哞、羊唤一起喧响,构成了草原的绝唱。
薄薄的雾气氤氲.,轻拂着盘树的虬枝,清丽的河水充盈着①。
两岸茂密绵延的红柳,烂漫成了火焰,尽情燃放,(显示/昭示)着生命的倔强与执着。
星星点点,灯火亮起,归牧的牛羊走在回答的路上,②,劳做..的乡民们陆陆续续地收了工,一天的忙碌与疲惫..画上了句号,人们荷.锄背草,扛袋提筐,脸上挂着串串晶莹的汗珠,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
1.文中加点字的注意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脊(jǐ)摇曳 B.啾(jiū)劳做C.氲(wēn)疲惫 D.荷(hé)洋溢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清纯昭示憧憬 B.清醇显示憧憬C.清醇昭示希望 D.清纯显示希望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B.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②阵阵蹄声奏出动听的诗行C.①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岁月沉淀的味道②阵阵蹿声奏出动听的诗行D.①岁月沉淀的味道、泥土的味道、花草的味道②动听的诗行在阵阵蹄声中奏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聚众赌博已经蔚然成风....,这无疑会给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阻碍和危害。
B.目前在通讯行业只有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分庭抗礼....,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竞争格局。
C.在公司表彰会上,财务部长的话无意中揭了他的短,他越听越冒火,到后来气冲霄汉....,与财务部长当场争执起来。
D.路遥先生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他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超凡脱俗的才华为我们创造了一笔独特的精神财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改革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在改革前要对方案认真总结,严格论证,小心试验,并取得各方共识,方可推行。
B.江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印有“墨梅”图案,寓意有“梅花得自苦寒来”之意,表达对寒窗苦读的学子的赞誉。
C.把“不忘初心”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加强党的建设,确保我们党始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D.《永远在路上》是一部展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成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是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纵观中西古代艺术史,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理性精神。
中国从先秦强调人的内在精神的美,到两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唐代韩愈等人的“文以明道”,到宋代程朱理学的“言理不言情”,弘扬的都是理性精神。
这种理性,不仅仅表现为纯粹的哲学思辨,还表现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鲜明地倡导人的理性精神。
他的名言是“美德即知识”,每个人都应该有知识。
在苏格拉底之后,柏拉图更是强调理性性知识的作用,他在《理想国》中就把培养哲学家作为社会的头等任务。
苏格拉底所开创的雅典学派代表了西方文化的正宗,他所提倡的理性精神成了西方文化传统包括艺术传统的精髓。
不只文学艺术,其它艺术也体现了这一理性精神。
建筑不只是为避风雨,而且追求使人赞叹的华美;音乐舞蹈等表演不去逼真创造幻觉的真实,而是更多诉之于理解、想像的真实。
这明显高扬的是人类的理性精神。
人类理性精神的高扬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
人来到这个社会,就一定要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
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角色意识,不同的意识导致不同的面孔。
社会角色规定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占有的社会位置以及相联的行为模式,预定了牌该位置上的人的言谈举止的基本准则。
在儒家思想起主导作用的中国艺术王国中,人的角色意识非常强烈: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孔孟制定的这些道德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准绳。
在社会责任和“自我”发生冲突时,人们首先服从的是前者。
马致远的《汉宫秋》中,王昭君因爱国纵身投江。
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以父子的死来救孤独及全国的孩子;而公孙杵臼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使程婴父子活下来。
在面临生死的重大的时刻,他们几乎都不存在心理上的冲突,都没有“自我感情”的考虑;考虑的只是个人在社会上所处的某一地位并由此而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人说,中国人是重社会而轻自我,西方人是重自我而轻社会,。
这并不准确,起码在古代社会不是这样。
荷马史诗中的氏族首领大部分都是勇敢无私的。
阿喀琉斯的母亲曾经预言,他可能有两种命运,或者过和平生活而长寿,或者在战斗中早死。
为了得到荣誉和尽职,他选择了第二种命运。
赫克托尔的妻子规劝丈夫不要上战场,他响亮地回答:“保卫特洛亚是我的职责。
”中西方古代艺术所揭示的人的社会角色意识,是人类对自身的深层认识。
人一生下来,就首先面临着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问题。
人的角色意识是处理好这种关系的中介因素,也是自我完善、自我改造、自我平衡的必要环节;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都是从中产生的。
它高扬的是人的自觉性,是人的理性精神。
当然,高扬理性既有正价值,亦有负价值。
人一切从社会要求出发,扮演好自己所充当的社会角色,势必把自己看成是具有群体生死需要、有伦理首先自觉的个体;势必以理驭情,以社会利益来压制个人的欲望。
这样,个体的主观情感、本能欲望被排斥在精神生活之外;合理的要求常常被当作有害的东西而加以压制,个人的创造探索也往往被视为异端而遭扼杀。
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选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文艺复兴史纲》,有删改)6.关于“理性精神”,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理性精神是对人自身的认识的重要体现,古代中西方艺术家们都积极弘扬和倡导这种理性精神。
B.理性精神表现出的纯粹的哲学思辨,在艺术所反映的文士阶层的人生观念和处世态度中也有体现。
C.理性精神在古代西方也很受推崇,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倡导的理性精神就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精髓。
D.理性精神不只体现在文学艺术领域,在建筑、音乐、舞蹈等其它艺术领域也有明显体现。
7.下列关于“社会角色意识”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角色意识又让人以不同的面孔出现在社会上。
B.王昭君、程婴等艺术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角色意识,反映出儒家道德规范已成为他们的行动准绳。
C.阿喀琉斯最终选择在战斗中牺牲的命运,体现了他作为氏族首领“勇敢无私”的社会角色意识。
D.人们只要有了社会角色意识,就会产生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理想的精神境界。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用苏格拉底的名言“美德即知识”和柏拉图强调培养哲学家的看法,阐明了古代西方也注重倡导理性精神。
B.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法,用中外古代故事证明正是人的社会角色意识让人产生了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境界。
C.屈原投江自尽,介子推割股奉君,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D.文章第五段在前文论证调拨理性精神具有正价值的基础上,又辩证分析了其消极作用,体现了论证的严密性。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C.仲尼适.楚适:游学D.则失者锱铢..锱铢:很小的重量单位,此处指很少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失其所.与,不知B.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长于.水而安于水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虽.天地之大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B.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C.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D.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吕梁丈夫之所以能在消遣畅游无碍,是因为他顺而不逆,达到了“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境界。
B.佝偻丈人认为循序渐进是能够轻松粘到蝉的关键,而孔子则从他身上看到了专心致志的重要作用。
C.“处石入火”的人堪称“和者”,他能做到物我一体,与外物高度融合而不为外物所伤害和阻碍。
D.本文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抽象道理。
第Ⅱ卷(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
察子,则人也。
请问蹈水有道乎?(5分)(2)用志不分,乃拟于神。
其佝偻丈人之谓乎!(5分)1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8分)点绛唇·咏梅月①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君知否?雨僝②云僽倦,格调还依旧。
【注】①南宋淳熙十五年冬,词人赴江西探望辛弃疾,共商抗金大计,返回后写下此词。
②僝(chán):折磨。
与“僽(zhòu)”同义。
(1)分析上阙“水边清浅横枝瘦”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4分)(2)“雨僝云僽倦,格调还依旧”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4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诗经·关睢》中“,”两句,表现男子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日夜思念。
(2)杜甫《登高》中“,”两句诗写出了自己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手法细致人微地描写楼阁廊檐的两句是“,”。
五、(12分)16.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四个词语概括中华文明的四个特征。
(4分)回顾历史,能清晰地看到中华文明诸多优秀、深邃的特征。
中华文明的中和观念,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这对于解决当前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种种问题,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中华文明以华夏文明为核心,向周围扩散,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融合,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开明的中华文明的核心有四点,一是民为贵,二是广开言路,三是举贤授能,四是以法为准。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革新,而每一次革新都带来长足的发展,正如《周易》所说:“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17.阅读下面这首英语诗的译诗,完成后面题目。
(4分)我以前来过里但何时或如何我不知道我知道那门外的绿草香甜的味道,叹息声,还有岸边的灯火【附】英语原诗:I haveBeen hereBefore/But when or how ICannot tell/I know the grassBeyond theDoor/The sweet keen smell/The sighing sounD.the lightsAround the shore 有人以古诗的形式将译诗的前两句进行了改写,请参考这两句改写后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