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饮茶(1)
【茶讲堂】科学饮茶才能健康养生
![【茶讲堂】科学饮茶才能健康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d0f045235fbfc77da369b106.png)
【茶讲堂】科学饮茶才能健康养生【茶讲堂】科学饮茶才能健康养生国人爱饮茶,历史过千年。
在过去,人们饮茶,一是为了解渴,二是养生之需要。
饮茶能养生,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并非人人明白。
而随着对茶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饮茶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眼下又到新茶上市时,有关专家提醒爱饮茶的人们,饮茶如不科学合理,将有损健康。
?? 一、饮茶应适当。
? 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
它含有大量的鞣酸、茶碱、咖啡因和少量的芳香油、多种维生素、叶绿素等成分。
适量饮茶能生津解渴、除湿清热、提神健脑、祛病轻身,对人的健康大有好处。
但是,茶作为一种特殊的饮料,有其固有的禁忌。
医学专家告诫我们,只有饮茶适当,才是养身保健的好习惯。
所谓适当:。
? 1、指茶水浓淡适中,一般用3克茶叶冲泡一杯茶为宜。
茶水过浓,会影响人体对食物中铁等无机盐的吸收,引起贫血。
? 2、是控制饮茶数量,以一天 8-10杯为宜,过量饮茶,会增加人体肾脏的负担。
? 3、是饮茶时间不要在饭前饭后一小时以内,否则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
?4、是应注意禁忌,贫血患者,特别是患缺铁性贫血的病人,茶中的鞣酸可使食物中的铁形成不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往往使病情加重。
? 二、八种茶不能喝。
? 1、焦味茶:炒制过火的茶叶,营养已经丧失,味道也不好了。
? 2、久泡茶:茶叶泡得过久,很多对人体不利的物质会被泡出来。
? 3、冷茶:茶宜湿热而饮,冷茶有滞寒、聚痰之弊。
? 4、烫茶:茶一般都是用高温的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水温过热时饮用。
过热的东西,对人的肠胃是极为不利的。
? 5、霉变茶:会有大量毒素。
?6、串味茶:有的味道是有毒素,如油漆、樟脑味等。
?7、浓茶: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茶碱等,刺激性很强,饮浓茶可导致失眠头痛耳%e。
科学饮茶与健康
![科学饮茶与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0f06e63d27d3240c8447efce.png)
它们的发酵程度不同:全发 酵茶,红茶;不发酵茶,绿 茶;半发酵茶,乌龙茶;轻微 发酵茶,白茶、黄茶;后发 酵茶,黑茶。
1.绿茶 不发酵茶
品质特征:香高味醇,清汤 绿叶。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 捻~干燥。
主要类型:蒸青绿茶、晒青 绿茶、烘青绿茶和炒青绿茶。
代表名优茶:西湖龙井、信 阳毛尖、洞庭碧螺春、黄山 毛峰、庐山云雾、日照雪青 等。
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
讲究“韵味”。
台湾乌龙。
加工工序:鲜叶~晒 青~做青~杀青~揉 捻~干燥。
代表名优茶:武夷岩茶、 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 冻顶乌龙等。
4.黑茶 后发酵茶
品质特征:叶粗、梗多,干茶黑褐, 汤色棕红,叶底暗棕。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渥 堆~干燥 。
主要类型: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 四川边茶、滇桂黑茶。
吴觉农,我国现代茶业的奠基人。所著《茶经述评》是 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 圣”。
(四)六大茶类及特征
根据加工方式(多酚氧化酶 的氧化程度)不同分为六大 茶类:绿茶(green tea)、 红茶(black tea)、乌龙茶 (oolong tea)、白茶 (white tea)、黄茶(yellow tea)、黑茶(dark tea)。
2.红茶 全发酵茶
品质特征:干茶黑色,汤色红艳, 叶底红亮。
加工工序:鲜叶~萎凋~揉捻~ 发酵~干燥。
主要类型:小种红茶、功夫红茶 和红碎茶。
代表名优茶:正山小种、坦洋工 夫、祁门红茶、滇红、川红等。
3.乌龙茶 半发酵茶
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 主要类型:闽北乌龙、
滋味甘醇、香气馥郁,
脂类化合物
科学饮茶的基本原则和经验
![科学饮茶的基本原则和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bd6814f87c1cfad6195fa78a.png)
科学饮茶的基本原则和经验不合理饮茶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保健效果,还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那么。
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饮茶呢,下面针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建议。
(一)茶叶的合理选用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状况,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环境条件,都会影响人与茶之间的关系。
所以,科学合理地饮茶需要因人、因时、因地、因茶而异。
1.不同茶叶的不同特性(1)茶的温凉特性从中医的角度看,一般来说茶的药性属微寒,偏于平、凉。
但相对来说,红茶性偏温,对胃的刺激性较小;绿茶性偏凉,对肠胃的刺激性较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刚炒制出来的新茶,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均有较强的热性,多饮使人上火,但这种热性只能短暂存在,一般放置数周后便消失;相反,陈茶则性趋寒,一般是越陈越寒。
(2)茶的化学成分含量不同的茶叶其功能成分含量有差异。
如绿茶富含儿茶素,而红茶中儿茶素大多已被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氧化缩合产物,乌龙茶的情况则处于红茶和绿茶之间。
较粗老的砖茶,含有较多的茶多糖,这对糖尿病治疗有益;但它们同时含有太多的氟,饮用时须考虑如何减少氟的摄入量。
普洱茶含有一些由微生物转化而来的特殊成分,同时对肠胃的刺激性小。
不同茶叶的咖啡碱含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还有脱咖啡因茶的产品,而不同人群、不同饮茶时间对咖啡碱的敏感性也不同。
(3)保健荼和药茶作为对茶医药保健功效的深入开发,茶已用于数以千计的中药方剂和保健茶配方之中,这些配方茶被称为保健茶或药茶。
这类茶的特性更是千差万别,其性质不仅与所含有的茶叶有关,还决定于所配伍的其他中药材的性质。
对于此类茶及一些茶药膳的选用,需要有专业人士的指导。
2.气候条件与茶类的选择饮茶消费习俗的形成与消费者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在非洲炎热干旱的沙漠气候下,人们需要清凉,所以这些地区的人多喜欢饮用绿茶,并在绿茶中加入薄荷等清凉饮料,用于解暑。
在寒冷潮湿地区,以热饮红茶或乌龙茶为好,因为暖性的红茶和乌龙茶,加上热饮,可宣肺解郁、温暖身体。
第五章_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
![第五章_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https://img.taocdn.com/s3/m/9b7b9a65a45177232f60a258.png)
二、泡茶艺术
茶艺表演和茶文化活动, 对喝茶的普及以及对茶业 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 的推动作用。 要泡好一壶茶或一 杯茶,既要讲究实 用性、科学性,还 要讲究艺术性。
实用性:从实际需要与条 件出发,冲泡一杯普通的 “大碗茶”,也可冲泡一 杯高贵的名茶。 科学性:了解各类茶叶的 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 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充 分表现出来。 艺术性:选用合适的器皿 以及优美的冲泡方法等, 令人赏心悦目。
(三)根据人的身体状况选茶
平时畏寒者,宜选红茶, 性温,驱寒暖胃。 平时畏热者,宜选绿茶, 性寒,清凉下火。 身体肥胖者,宜选乌龙茶 或沱茶,具消脂减肥之功 效。 饮茶易失眠者,宜选低咖 啡因茶或脱咖啡因茶。 糖尿病患者,宜选普洱茶 ,含较多的茶多糖。降血 糖、降血脂
二、正确的泡茶方法
客来敬茶,以茶 代酒,用茶示礼 ,历来是我国各 民族的饮茶之道
寻求“清雅怡和”:茶叶 冲以沸水,顺乎自然,清 饮雅尝,如闽粤乌龙茶等 。 兼有“佐料风味”:烹茶 时添加各种佐料,如藏族 酥油茶等。
讲究“多种享受” :除品 茶外,还备以美点,伴以 歌舞、书画、戏曲等,如 北京老舍茶馆等。 茶的“现代变体”:如速 溶茶等,充分体现了现代 文化务实之精髓。
饮 茶 习 俗 与 科 学 饮 茶
第五章 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
第一节 饮茶习俗与茶艺 第二节 科学饮茶
第一节 饮茶习俗与茶艺
一、饮茶习俗 二、泡茶艺术 三、茶与生活
一、饮茶习俗
各民族在长期传统的生活方式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如汉 族的清饮、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 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等。
四川盖碗茶
藏族酥油茶
白族三道茶
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 头苦、二甜、三回味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 陶罐烧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寓清 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产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 的用大理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 人生的甘境。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 绿茶”煎制而成。因集中了甜、苦、辣等味,又称回味,代表的是人生的淡
科学饮茶常识
![科学饮茶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36a1fa6c25c52cc58bd6bee7.png)
科学饮茶常识茶虽可称为“万病之药”,但饮用时也要因人而异,讲究科学。
一般地说,孕妇不宜多饮浓茶,因为过量的咖啡碱进人人体血液会对胎儿产生不良的刺激,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失眠者晚上不宜饮浓茶,因为茶能提神醒脑,且多小便,会加剧失眠的症状。
胃溃疡病患者不宜饮浓茶,因为茶碱能抑制胃内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促进胃酸大量分泌,影响溃疡面的愈合。
患严重动脉硬化、高血压的病人不宜饮浓茶,因为茶中的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物质会使神经高度兴奋,使脑血管收缩,有可能促使脑血栓的形成。
对于健康的人来说,饮茶有八忌:1.忌空腹大量饮茶,以防冲淡胃液,伤了脾胃。
2.忌饮太烫的茶,以防长期反复地刺激咽喉、食道和胃黏膜,导致这些器官黏膜病变。
茶水的温度宜在50℃以下。
3.忌饮太浓的茶。
过浓的茶中含咖啡碱、茶碱太多,刺激性太强,易引起失眠、茶醉。
4.忌饮闷泡时间太久的茶。
茶闷在杯中泡的时间太久,苦涩味必重,饮之无法心旷神怡。
5.忌饭前大量饮茶,这样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且因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结合,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6.忌用茶水服药,因为茶水中含有的草酸、生物碱等会与许多药物中的有效化学成分结合,降低药效。
7.忌睡前大量饮茶,茶除了可提神,易导致失眠外,还利尿,夜间尿频也会影响睡眠。
8.忌饮劣质茶或变质茶。
茶很难妥善保管,极易吸湿而霉坏变质。
有些人出于节约,舍不得丢弃已霉变的茶,或购买低价劣质茶,这样是极有害的。
劣质茶或变质的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千万不可饮用。
优质茶泡好后如果放置太久,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再饮用。
现代医学在总结了传统医学偏重于治疗的自身缺陷后,正在构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环境四位一体的医学新模式。
茶道养生恰好体现了这种最先进的医学保健新模式:茶的营养保健成分为养生奠定了生物学基础;茶道理论为养生奠定了心理学基础;茶人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一期一会的精神以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养生提供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科学饮茶
![科学饮茶](https://img.taocdn.com/s3/m/e5a743da195f312b3169a5cd.png)
习惯性便秘患者 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使 便秘加重。 肾、尿道结石患者 茶中的鞣酸,会导致结石增 多。 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 茶中的咖啡因对人体血液、 血压有激发作用。饮茶过多会加快血液流动, 使血压升高,甚至有可能出现心律不齐。 孕妇 饮茶过多,会引起贫血,使新生儿因母体 供血不足而体重减轻。 哺乳期妇女 因茶中的咖啡因可通过乳汁进入婴 儿体内,使婴儿发生痉挛,烦躁不安,出现无 缘故的啼哭。
此处添加标题
久泡茶 茶叶泡得过久,其中很多对人体不利的 物质被泡了出来。 冷茶 茶宜温热而饮,冷茶有滞寒、聚痰之弊。 烫茶 茶一般都是用沸水冲泡的,但是不能在过 热时饮用。过热的东西,对人的肠胃是极为不 利的。
爱喝茶 勤洗杯
有些常喝茶的人,喜欢其茶杯里积有一层厚厚 的“茶垢”,似乎以此表明自己是“爱茶”一 族。甚至有的人认为用有茶垢的茶具冲泡茶才 更有味。其实,茶垢对人体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为此,医学专家提出警告,爱喝茶莫忘勤洗杯。 科学研究表明,在潮湿的环境中茶水会迅速氧 化出褐色茶锈,其中含有镉、铅、汞、砷等多 种有害金属。而没有喝完或存放较长时间的茶 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 的金属物质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便会生成 茶垢,并附在茶具内壁,而且越积越厚。有人 曾对茶垢进行了抽样化验,发现茶垢中还含有 某些致癌物,如亚硝酸盐等,它们对人体健康 显然有威胁。
但是喝茶不宜过量,否则会使人出现过度兴奋、 心跳加快、失眠、尿频等不良反应。而且,由 于尿钙流失太多、胃黏膜被刺激过重,长期喝 浓茶还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和胃溃疡。 对于上班族来说,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睡前喝太多茶,会使脑筋过于清醒而无法 入眠,影响休息。
饮茶过多会使血压升高吗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饮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血 压升高的因素。研究表明,饮茶人群的收缩压 和舒张压平均值,都显著高于不饮茶人群。调 查在排除了其他如年龄、体重、饮酒量等影响 血压的因素后,显示饮茶因素对血压仍有明显 的影响。 据推测,这可能与茶叶中含有咖啡碱等活性物 质,使心率增快,心脏输出量增加,而引起血 压增高的作用有关。美国学者也曾发现,正常 人在摄入150毫克咖啡碱后,在较短时间内血压 会有所上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遇到,有 些人在饮茶后头晕头痛,可能就是血压波动的 缘故。
科学饮茶
![科学饮茶](https://img.taocdn.com/s3/m/cff2a6befad6195f312ba6a2.png)
27
冬季
冬季,北风凛凛冽,寒气袭人,人体阳 气易损。以选用味甘性温的红茶为好,红 茶红叶红汤,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以温育 人体的阳气,尤其适用于妇女。红茶可加 奶或糖,故有生热暖胃之功,同时红茶有 助消化去油腻之功,于冬季进补肥腻时有 利。
28
29
饮茶因人而宜,应注意忌禁
1、忌空腹大量饮茶,以免伤胃,导致消化不 良
7
8
此外,茶多酚还有护肝养胃、清 咽润喉、清除异味、减缓香烟毒害 作用
9
茶叶咖啡碱
兴奋作用
咖啡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提高思 维效率
10
11
利尿作用
咖啡碱的这种作用是通过肾促进尿液中 水的滤出来实现的。另外,咖啡碱的刺激 膀胱作用也助于利尿。茶咖啡碱的利尿作 用也有助于醒酒,解除酒精毒害。
14
15
茶氨基酸
作用:
(1)抑制咖啡因引起的兴奋 (2)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3)降血压 (4)预防血管性老年痴呆症
16
17
什么时候不宜饮茶?
临睡前、服药后、饭前饭后、酒后不宜饮茶。 茶叶里含有一种叫鞣酸的物质,它可以与药物中 的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等物质起化学反应 而产生沉淀,这不但影响药物的疗效,还会产生 一些副作用。这些药物有胃蛋白酶、胰酶片、多 酶片、硫酸亚铁、富马酸铁等。茶叶里还含有咖 啡因、茶碱等成分,它们具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 用,故在服用安神、镇静、催眠等药物,如鲁米 那、安定、眠尔通、利眠宁等中枢神经抑制药物 时,因两者作用针锋相对,不宜喝茶,更不宜用 茶水送服这些药物。
19
儿童饮茶利与弊
茶叶中含有酚类物质、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 元素磷、钙、锌、钾、氟等,都对儿童生长发育 有利。且能消食、清火;性苦寒,有消炎、清火 的功能。儿童饮茶须注意的是饮量不宜多,多则 使孩子体内水分增多,而加重心脏、肾脏的负担; 不宜浓;浓则使孩子高度兴奋、心跳加快而引起 失眠,导致消耗过多的养分而影响生长发育,也 影响对铁质的吸收;不宜陈,儿童宜现泡现饮, 不宜饮泡之过久的陈茶。
科学饮茶常1
![科学饮茶常1](https://img.taocdn.com/s3/m/4a82fc68af1ffc4ffe47acbb.png)
科学饮茶常识:一、秋冬季节饮用什么茶为好?它们具有什么功效?(茉莉花茶、乌龙茶、普洱茶、红茶等)二、怎样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1、茉莉花茶《茉莉花茶的功效》根据我国中医学及现代药理学对茶叶的保健功效研究认为:茶叶苦、甘,性凉,人心、肝、脾、肺、肾、五经。
茶苦能泻下、祛燥湿、降火;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表。
茶叶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
如:儿茶素、维生素C、A、咖啡碱、黄烷醇、茶多酚等,而茉莉花茶也含有大量芳香油、香叶醇、橙花椒醇、丁香酯等20多种化合物。
根据茶叶独特的吸附性能和茉莉花的吐香特性,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加工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绿茶浓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饱含茉莉花的鲜灵芳香,因此它是我国乃至全球现代最佳天然保健饮品。
茉莉花茶还有松弛神经的功效,因而向消除紧张情绪的人不妨来一杯茉莉花茶,在获得幸福感的同时,也有助于保持稳定的情绪。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并对痢疾、腹痛、结膜炎及疮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
常饮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风解表、疗瘘、坚齿、益气力、降血压、强心、防龋防辐射损伤、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
《茉莉花茶冲泡的技巧》品饮花茶先看茶胚质地,好茶才有适口的茶味;其次看蕴含香气如何。
这有三项质量指针:一是香气的鲜灵度(香气的新鲜灵活程度,与香气的陈、闷、不爽相对)、二是香气浓度、三是香气的纯度。
一般品饮花茶的茶具,选用的是白色的有盖瓷杯,或盖碗(配有茶碗、碗盖和茶托),如冲泡茶胚是特别细嫩的花茶,为提高艺术欣赏价值,也有采用透明玻璃杯的。
2、乌龙茶(浓香型铁观音)《铁观音的功效》1.解毒消食去油腻安溪铁观音称为中国茶家庭的“老字号”。
早在西汉《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记载。
进入20世纪,科学家又发现茶叶中有一种叫黄酮的混合物,具杀菌解毒作用。
2.美容减肥抗衰老医学研究表明,铁观音的粗儿茶素组合,具较强抗化活性,可消除细胞中的活性氧分子,从而使人体免受衰老疾病侵害。
科学饮茶常识
![科学饮茶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3d15bdd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6a.png)
科学饮茶常识茶是⼈们⽇常⽣活中的饮料,有着较⾼的营养与医疗预防价值,对维护⼈体健康有着积极意义,中国有句俗语:“宁可⼀⽇⽆盐,不可⼀⽇⽆茶。
适量饮茶能明⽬清⼼、提神健脑、⽣津解渴、除湿清热、降脂利尿、抗⽣防衰,祛病轻⾝。
此外,茶叶还能应急洽疗中毒、菌痢、急性肠炎、胆绞痛等疾病。
如急性肠炎⽤浓茶⼀杯饮服;中毒(误服铝、银、铅、锌、钴、铜等⾦属结合沉淀、洋地黄等),饮⼀杯浓茶或使茶叶中的鞣酸与毒物或奎宁、延迟毒物的吸收,以利抢救。
据科学实验证明,茶有好处也有禁忌,所以必须因⼈⽽异,适度饮⽤,才能有益健康。
(1)忌饮茶过度。
这是因为茶⾥有咖啡因,过度饮茶会引起焦急、烦燥、⼼悸、不安等症,从⽽产⽣失眠。
还会抑制胃肠,妨碍消化,降低⾷欲。
因此应该注意饮茶适量。
(2)忌饮浓茶。
茶⽔多在⼈体内滞留3⼩时左右,⽽浓茶滞留时间则更长,这样茶碱在⼈体内积聚过多,致使神经功能失调。
因茶叶中鞣酸的作⽤,可使肠粘膜分泌粘液功能下降,发⽣便秘。
茶量⼀般每天以5.10克,分⼆次泡饮为宜。
(3)忌饮久泡茶⽔。
饮茶要现饮现泡,这样效果更佳,如泡时过久,就会失去茶⾹,使茶中维⽣素c、维⽣素B遭受破坏。
久泡茶叶,其中咖啡因会积聚过多,鞣酸⼤⼤增加,会产⽣刺激作⽤,尤其是患有痛风、⼼⾎管与神经系统疾病者,更应忌饮久泡的茶⽔。
(4)忌空腹饮茶。
古⼈有说:“早时⼀杯茶,胜似强盗⼊穷家(⼀⽆所得)。
”“饭后⼀杯茶,闲了医药家。
”意即早晨空腹不宜饮茶,空腹饮茶,冲淡了胃液,降低了胃酸功能,妨碍消化,并影响对蛋⽩质的吸收,易引起胃黏膜炎症。
(5)忌饮隔夜茶。
茶⽔放久了,不仅会失去维⽣素等营养成分,且易馊变质,甚⾄⽣霉。
茶⽔中的鞣酸还会成为刺激性很强的氧化物,易伤脾胃引起炎症。
(6)忌⽤茶⽔服药。
茶叶中含有⼤量鞣酸,如⽤茶⽔服药,鞣酸同药物中的蛋⽩质、⽣物碱及⾦属盐等发⽣化学作⽤⽽产⽣沉淀,势必影响药物疗效,甚⾄失效。
茶叶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凡服镇静、安神、催眠等药物以及服⽤含铁补⾎药、酶制剂药、含蛋⽩质药物时,均不宜⽤茶⽔送服。
科学饮茶注意几项
![科学饮茶注意几项](https://img.taocdn.com/s3/m/f992568883d049649b665895.png)
科学饮茶注意几项
饮茶虽然好处很多但亦不宜过量。
一般早上一宜饮淡茶,可达到肠胃的去垢作用。
上午饮茶,适当浓一些,可帮助振奋精神,有利于学习和工作。
午后饮茶,又失眠症或神经衰弱着,应少饮一些。
晚餐后则不宜饮茶,特别不宜饮浓茶,以免过度兴奋,影响睡眠。
脾胃虚寒或患有十二指肠溃疡的人,饮茶不宜过浓,更不宜饭前饮茶。
空腹时不宜饮茶,尤其不宜饮茶的人,往往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会引起心悸、头痛、胃不适、眼花、心烦、等“醉茶”现象,一旦发现“醉茶”,可以喝糖水缓解。
孕妇不宜饮浓茶,避免咖啡碱对胎儿的刺激。
儿童宜喝淡茶(浓度为成人的三分之一),过浓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另外茶中氟的含量较高,有利于防龋齿,少饮细茶多饮粗茶。
科学饮茶知识
![科学饮茶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2a083175f0e7cd1842536b7.png)
科学饮茶知识一、巧安排一日饮茶一些嗜茶和善饮茶者,一日不同的时间安排饮用不同的茶叶。
清晨喝一杯淡淡的高级绿茶,醒脑清心。
上午喝一杯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
午后喝一杯红茶,或者牛奶红茶,或得喝一杯高档绿茶,外加一些点心和果品,可解困提神,补充营养。
晚上,与朋友或家人团聚在一起,泡上一壶乌龙茶,清香味醇,且耐冲泡,边谈心边喝茶,别有一番生活情趣。
二、四季饮茶各不同茶叶的功效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不同季节饮不同品种的茶,对人体更有益。
故科学的饮茶之道是四季有别。
春天,雪化冰消,风和日暖,万物复苏。
此时,以饮香馥浓郁的茉莉花茶为好,用以散发冬天积聚在体内的寒邪,促使人体阳气生发,使“精”、“气”、“神”为之一振。
夏天,气候炎热,盛暑逼人,人体津液大量耗损。
此时,以饮用性味苦寒的绿茶为宜,清汤绿叶,给人以清凉之感,用以消暑解热。
绿茶内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含量较多,有刺激口腔粘膜,促进消化腺分泌的作用,利于生津,为盛夏消暑止渴之佳品。
秋季,天气凉爽,风霜高洁,气候干燥,余热未消,人体津液未完全恢复平衡。
此时,以饮用乌龙茶一类的青茶为好,此茶性味介于红、绿茶之间,不寒不热,既能消除余热,又能恢复津液。
在秋季,也可红、绿茶混用,取其两种功效;也可绿茶和花茶混用,以取绿茶清热解暑之功,花茶化痰开窍之效。
冬季,北风凛凛冽,寒气袭人,人体阳气易损。
以选用味甘性温的红茶为好,红茶红叶红汤,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以温育人体的阳气,尤其适用于妇女。
红茶可加奶或糖,故有生热暖胃之功,同时红茶有助消化去油腻之功,于冬季进补肥腻时有利。
三、饮茶因人而宜,应注意忌禁1、对于有某些病症的人,要注意一些禁忌,以免饮茶加重病情。
孕妇不宜喝浓茶;失眠的人晚上不宜饮茶;胃疡动脉硬化,高血压的人不宜饮浓茶。
2、对于健康的人,也应注意一些禁忌,以防饮茶后产生不适感。
忌空腹大量饮茶,以免伤胃,导致消化不良。
忌饮太烫的茶,防止过于刺激食道咽粘膜而致病。
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
![饮茶习俗与科学饮茶](https://img.taocdn.com/s3/m/179f9c3f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45.png)
茶为国饮 科学饮茶
![茶为国饮 科学饮茶](https://img.taocdn.com/s3/m/34db02e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9c.png)
论道|Strategy40|WorldCuisine茶为国饮 科学饮茶我国饮茶历史悠久,茶叶的内含物质丰富,品饮价值高。
科学饮茶需要正确选择茶叶、正确的冲泡方法及正确地品饮一杯茶。
本文主要通过茶叶的选择、冲泡及品饮、饮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倡导茶为国饮,科学饮茶。
茶的品饮价值最新研究发现,茶叶中经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有700多种,对茶叶的色、香、味以及营养保健起着重要作用。
茶饮料是世界上公认的健康饮品之一,相关记载中茶被认为是益处多的“良药”。
唐代《本草拾遗》中说,“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茶“苦,甘,微寒,无毒。
”性微寒也就是凉的意思,寒凉的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消暑等功效。
我国六大茶类中,一般认为如不发酵的绿茶性偏寒,而完全发酵的红茶性偏温。
中医理论则认为“茶甘味多补,苦味多泻”,苦味能清热、消暑、消食、解毒、去肥腻、通便等;而甜味则能够止渴生津、益力气、延年益寿等。
由此可见,茶叶的品饮价值极高。
茶叶的内含物质茶叶的内含物质非常丰富。
茶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物质。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大部分可溶于水,味苦涩,对茶叶的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咖啡碱约占干物质总量的3%-5%,具有苦味,其含量在茶树中各部位有较大差异,咖啡碱含量与鲜叶嫩度呈正相关,嫩度越高,品质越好,而喝茶能兴奋中枢神经,主要影响物质也是咖啡碱。
氨基酸是茶叶鲜爽味的主要贡献者,且极易溶于水。
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茶氨基也被视为茶叶的三大特征物质,即可识别性物质。
除以上三大特征物质,茶叶中还含有蛋白质、色素、糖类、芳香物质、维生素等成分。
科学饮茶一般认为,茶叶具有抗衰老、提神益思、利尿通便、调整血压、平衡血糖等功效,科学研究表明,绿茶的抗氧化功效尤为突出,科学饮茶的基本要求如下:正确选择茶叶我国传统茶类分为六大茶类:绿茶、白茶、黄茶、青茶(又称乌龙茶)、红茶、黑茶。
科学饮茶
![科学饮茶](https://img.taocdn.com/s3/m/b0c71b55a6c30c2258019e34.png)
茶叶的耐泡程度是根据茶叶的加工方法和老嫩 程度而定的。细嫩的高级茶,冲泡1~2次就没有什么 茶味了,而一般的红茶、绿茶却可以冲泡3~4次。如 果在初制过程中把茶叶切碎,则茶汁就容易冲泡出来, 越粗老越完整的茶叶,茶汁冲泡出来的速度就越缓慢。
26
第二节 茶的饮用方法
1、绿茶饮法
绿茶是中国产茶区域最广泛的茶类,全国各产茶省均有 生产。正因为如此,在中国,东南西北中,无论是城镇,还 是乡村,都有大量的茶人饮用。 绿茶的品饮,大至有如下 程序。
玻璃茶杯质脆,易破碎,比 陶瓷烫手,这是美中不足。
18
5、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 而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有洁 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式样 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作放置茶 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
19
搪瓷茶具,具有坚固耐用, 携带方便等优点,所以在 车间、工地、田间,甚至 出差旅行,常用它来饮茶。 但它易灼手烫口,也不宜 用它泡茶待客。
12
2、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 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瓷茶具一般说来, 保温、传热适中,能较好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 形之美,而且洁白卫生,不污染茶汤。如果加上图 文装饰,又含艺术欣赏价值。
茉莉花茶 13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 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 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 紫砂茶具,用它泡茶,既无 熟汤味,又可保持茶的真香。 加之保温性能好,即使在盛 三大特点,“泡茶不走味,贮茶 夏酷暑,茶汤也不易变质发 不变色,盛暑不易馊。 馊。
14
但紫砂茶具色泽多数深 暗,用它泡茶,不论是红 茶、绿茶、乌龙茶,还是 黄茶、白茶和黑茶,对茶 叶汤色均不能起衬托作用, 对外形美观的茶叶,也难 以观姿察色,这是其美中 不足之处。
科学饮茶益健康优秀文章
![科学饮茶益健康优秀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1545ea1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a.png)
科学饮茶益健康优秀文章
茶可兴奋大脑、提神解乏;消食化积、利尿解毒;祛暑杀菌、美容抗衰;防癌防龋、减肥健体。
只有科学饮茶,才能使其作用充分发挥。
怎样饮茶才算科学呢?
泉水沏茶泉水不含杂质,沏茶后*、香、味俱佳。
用自来水沏茶,因水中含微量漂,应将水贮存过夜,使水质软化,沏茶方清醇可口。
“落滚水”沏茶用沸水沏茶会快速溶解茶中的咖啡碱和多*类物质,使茶水有苦*味;沸水还会破坏维生素c,降低茶的营养价值。
应该用80℃左右的水(即沸水放置片刻,通常称“落滚水”)沏茶,味道纯正,又不破坏营养物质。
沏绿茶时,需泡15~20分钟后再饮,这样能浸出茶中绝大部分叶*。
要饮热茶热茶能使胃的幽门开放,茶水能很快进入小肠而被吸收。
适量和适度饮茶过多过浓可影响胃肠对维生素b1的吸收,出现疲劳和食欲不好;还会影响对铁的吸收,而导致缺铁*贫血。
患溃疡病和心肾疾病者,因饮茶过浓可刺激胃*分泌,使溃疡不易愈合;饮茶过多可加重心肾负担,使病情增重。
饭前饭后不饮茶茶中的鞣*可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凝固成颗粒,难以吸收;食物中的微量元素也易和茶中的*、碱等成分反应,形成难吸收的不溶*盐。
不用茶水服*茶中大量鞣*,可和*物的生物碱发生不溶*沉淀,影响*物吸收。
不喝隔夜茶茶水如搁置时间太久(超过24小时),细菌容易繁殖,会使茶水变质变味,饮之对身体有害。
剩茶水中的残茶叶,不宜咀嚼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