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六个相对指标
统计学的六个相对指标
统计学的六个相对指标
1、结构相对指标
又称结构相对数。
总体的某一部分与总体数值相对比求得的比重或比率指标。
结构相对数通常用来反映总体的结构和分布状况等。
实际经济工作中常用的恩格尔系数、贡献率、城市化程度、中间投入率、增加值率、消费率、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都是结构相对数。
2、比较相对指标
又称比较相对数或同类相对数。
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进行静态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
可以比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等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工作优劣。
3、比例相对指标
又称比例相对数或比例指标。
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的相对指标。
4、强度相对指标
又称强度相对数。
有一定联系的两种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相比较形成的相对指标。
通常以复名数、百分数(%)、千分数(‰)表示。
5、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动态相对数”或“时间相对指标”,就是将同—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进行动态对比而得出的相对数,借以表明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动的程度。
通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也称为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减1或100%为增长速度指标,计算结果大于100%为增长多少百分数或百分点,小于100%为下降多少百分数或百分点。
6、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数。
以计为比较标准,将实际完成数与计划规定数相比较,用以表明计划完成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
《统计学原理》简答题答案第一章总论1.统计一词有几种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答:三种。
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活动,是指从事统计业务的机关、单位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有关客观现象的数据资料、研究数据的内在特征,并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工作过程的总称。
(2)统计资料:是统计实践过程的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以及和它相联系的其他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即过程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关系是统计实践和统计理论的关系2.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有哪些?答:社会经济统计是社会现象的一种调查分析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a)数量性 b)总体性 c)变异性 d)社会性3.什么是统计总体、统计单位、标志、变异、变量和变量值?并举例说明。
答:(1)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例如,研究某班学生的情况时,该班全体学生就是一个统计总体。
(2)统计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例如,以我国全部普通高等院校为总体,每一个普通高等院校就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
例如,工人作为总体单位,他们都具备性别、工种、文化程度、工会、工资等属性或特征。
(4)变异是变动的标志,具体表现在各个单位的差异,包括量(数值)的变异和质(性质、属性)的变异。
如:性别表现为男、女,这是属性变异;年龄表现为18岁、25岁、28岁等这是数值上的变异。
(5)变量,就是可变的数量标志。
例如,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流转额、流动资金占用额等数量标志,在各个商业企业的具体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是一个变动的量,这些变动的数量标志就称作变量。
(6)变量值,就是变量的具体表现,也就是变动的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
例如,企业的职工人数是一个变量,甲企业职工人数100人,乙企业职工人数150人,丙企业职工人数200人等等,100人、150人、200人都是职工人数这个变量的变量值(标志值)。
六种相对数指标的比较
六种相对数指标的比较相对数指标是一种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大小或趋势的方法,相对于绝对数指标而言,它更能反映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和变化趋势。
在经济学、统计学和管理学中,常用六种相对数指标进行比较,它们分别是比例指标、平均指标、指数指标、结构指标、强度指标和相对变化指标。
下面将对这六种相对数指标进行详细介绍和比较。
1.比例指标:比例指标是用来比较同一种事物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大小的指标。
常用的比例指标有比例、比率和百分率,它们可以用来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或不同地区的数据。
比例指标的优点是简单易懂,直观反映事物之间的比较关系。
然而,比例指标忽略了事物本身的绝对差距,不够准确。
2.平均指标:平均指标是用来比较多个事物的平均水平的指标。
常用的平均指标有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
平均指标的优点是综合考虑了多个事物的水平,更能反映总体的情况。
然而,平均指标只能反映平均水平,忽略了个体之间的差异。
3.指数指标:指数指标是用来比较不同时期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的指标。
常用的指数指标有综合指数、价格指数和产量指数。
指数指标的优点是能够反映事物的相对变化情况,更能看出趋势的变化。
然而,指数指标只能反映趋势的相对变化而不能反映绝对水平的大小。
4.结构指标:结构指标是用来比较事物的组成结构的指标。
常用的结构指标有构成比例和结构比率。
结构指标的优点是能够反映事物的结构组成情况,更能看出不同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然而,结构指标只能反映事物的组成情况而忽略了绝对大小的差异。
5.强度指标:强度指标是用来比较事物的强度或密度的指标。
常用的强度指标有人均指标和面积指标。
强度指标的优点是能够反映事物的强度或密度水平,更能看出不同地区或不同群体的差异。
然而,强度指标忽略了事物本身的绝对数量和总量的变化。
6.相对变化指标:相对变化指标是用来比较事物的变化幅度或速度的指标。
常用的相对变化指标有增长率、比较增长率和相对增长率。
相对变化指标的优点是能够反映事物的相对变化情况,更能看出不同事物的增长幅度或速度。
统计学试题复习题填空简答参考答案
1.什么是标志和指标?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别:⑴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个体)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⑵标志中的数量标志是可以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所有的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不存在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
⑶标志中的数量标志不一定经过汇总,可以直接取得;而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得来的。
⑷标志一般不具备时间、地点等条件;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一定要有时间、地点、范围。
联系:⑴一般来说,指标的数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而来的;⑵标志和指标存在着一定的变换关系。
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归纳推断法等。
3.影响频数分布的主要要素有哪些?⑴组距与组数:组距越小、组数越多、次数分布越分散。
⑵组限与组中值:组限的划定越科学,组中值越具有组代表性,次数分布越能反映总体单位实际分布特征。
4.统计分组的作用是什么?如何选择分组标志?统计分组可将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科学分类,分析总体的内部结构,从而认识各种类型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揭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加深对事物认识。
选择分组标志要⑴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⑵适应被研究对象特征;⑶考虑历史资料的可比性。
5.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加权算术平均数与加权调和平均数在计算上的不同点是二者的应用条件不一样。
如果资料中直接给了每个组的变量值x和次数f,而没有给标志总量(m=xf),就要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如果资料中直接给了每个组的变量值x和标志总量(m=xf),而没有给每个组的次数f,就要用调和平均数来计算平均数。
6.在比较两个数列的二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能否直接用标准差进行对比?标准差的大小,一方面取决变量值离散程度大小的影响,也取决于平均数大小的影响。
如果两个数列的平均数大小相等时,平均数对标准差没有影响,这时就可以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数列平均数代表性大小;但如果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不等时,平均数的大小对标准差有影响,这时就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数列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就需要消除平均数大小对标准差的影响,而需要用标准差系数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工作的第四个阶段——统计分析的基础
2020/1/10
引例
统计指标,无处不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所说: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 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 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 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 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 增加值比重为51.6%。如图4-1、图4-2所示。
50
第五年第3季至第四年第4季:52;
第五年第2季至第四年第3季:51;
第五年第1季至第四年第2季:50。
提前三个季度完成五年计划。
2(重点)
3.中长期计划任务的检查
累计法:计划任务数以累计数形式出现。可用于检查计 划执行情况。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A.总产量520万元
B.净产值320万元
C.职工人数160万人
D.工人占职工人数的80%
5.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 人储蓄存款 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A.都是时期数 B.都是时点数 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 时点数
这些指标数据说明了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 价格情况、粮食产量、人口及就业等构成的发展状况。而这 些指标的涵义就是我们本章要学习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所 涉及的内容。
2020/1/10
学习内容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学习重点
1.掌握绝对数和相对数的 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应用统计学相对指标
• 10.某市五年计划规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额60亿元,实际执行情况如下表。
10.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0+12+13+14+3+4+4+5)/60]=111.67%
结果表明111.67%>100% 超额完成计划 而写计法表示只要开始生产到计划数就完成 所以:10+12+13+14+3+4+4=60 到第五年三季度为止完了计划 所以:提前完成计划时间0.25年
课后习题
• 1.什么是相对指标
•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它是将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数值对比求得的比值,是用来反 应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通程度或比例关系。
• 2.比较动态相对指标与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异同点 • 同:简称相对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 异:前者是同一空间内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的时间上的两个数值之比,用以说明统一现象发展变 化的相对程度;后者是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完成数值与计划完成数值对比的结果,它是用来检查、监督计 划执行情况的相对指标。
•谢谢大家!
•
• 5.为什么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要结合运用?
• 总量指标反映的是事物的规模和发展水平,相对指标反映的是 十五的相关程度、发展程度,二者互为补充,可以使人们更清楚 的了解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
• 6.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按 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钢产量、 人均消费粮食、人均占有钢材、森林覆盖率等指标 中哪些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按全国人口计
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钢产量、人均占有钢材、森林覆盖
率
• 7.查找有关统计 资料,对比美国、 日本、英国、加 拿大、中国的居 民消费在2010年 的恩格尔系数
统计学的六个相对指标
统计学的六个相对指标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方法。
统计学通过使用各种指标和方法,帮助人们理解和描述数据,并从中推断出有关总体特征、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的信息。
在统计学中,有六个重要的相对指标,它们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和相关系数。
1. 平均数(Mean):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是描述数据集中心位置的一个常用指标。
平均数可以用来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比如计算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分数。
2. 中位数(Median):中位数是一组有序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
中位数通常用于描述数据的位置和离散程度,特别适用于包含离群值的数据集。
3. 众数(Mode):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众数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常用指标,特别适用于描述离散型数据集中的集中趋势。
4. 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是用来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数据的波动性。
它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的平均值的平方根,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
5. 方差(Variance):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它也是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指标。
方差可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如果方差较小,表示数据较为集中。
6.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相关系数是用于衡量两组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的指标。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相关系数等于1表示完全正相关,等于-1表示完全负相关,等于0表示没有线性相关。
这六个相对指标在统计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了解和解释数据的特征和关系。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我们可以得到这些指标,并从中获得有关数据的深入认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这些指标来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并对数据的特征和趋势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统计学(补充)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GDP(亿元) 24737.0 103162.0 82972.0 210871.0
比重(%) 11.7 48.9 39.4 100.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解:由公式: 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24737.0÷210871.0=11.7% 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103162.0÷210871.0=48.9%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82972.0÷210871.0=39.4%
7/21/2015
统计学统计学
10
(3)
劳动单位
例
工时 —— 工人数和劳动时数的乘积; 台时 —— 设备台数和开动时数的乘积。 由于具体条件不同,不同企业的劳动量指标不 具有可比性,因此,劳动量指标只限于企业内 部使用。
7/21/2015 统计学统计学 11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 果,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综合 例 指标。 200x年我国对外贸易进口总额增长率为 16.1%,出口总额增长率为25.7%。
7/21/2015
统计学统计学
17
(2) 根据平均数来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算公式为: 实际平均指标 计划平均指标 100%
7/21/2015
统计学统计学
18
例
设某企业某月生产某产品,计划每人每日平 均产量为50件,实际每人每日平均产量为60件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相对数=60/50=120 %
1.计算公式
实际完成数 计划完成相对数 100% 计划数
7/21/2015
统计学统计学
16
(1) 根据绝对数来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设某工厂某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200万元,实际 完成220万元,则:
统计学六个指数的概念
统计学六个指数的概念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提供了一系列指数来衡量和总结数据。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六个重要的统计学指数。
1. 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是数据集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
它是最常用的统计指数之一,用来衡量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算术平均数对异常值非常敏感,因为它把所有数据都纳入计算中。
2. 中位数: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升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数据集的个数为奇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数据集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就是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
中位数对于数据集中的异常值不敏感,它能更好地反映数据集的典型值。
3. 众数:众数是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一个数据集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众数,也可以没有众数。
众数适用于描述分类数据和定性数据的分布情况。
4. 方差:方差是衡量数据集分散程度的指标。
它衡量了每个数据点与算术平均数的偏离程度。
方差越大,数据点相对于平均值的偏离就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
5.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是最常用的衡量数据集分散程度的指标之一。
标准差的计算相对方差来说更易于解释和理解,因为它与原始数据集的单位一致。
6.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衡量两个变量之间关联程度的指标。
相关系数介于-1和1之间,如果相关系数为正值,表示两个变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如果相关系数为负值,表示两个变量具有负相关关系;如果相关系数接近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相关性越强。
总结:以上六个统计学指数涵盖了许多统计分析的要点,不同的指数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分析目的。
了解和使用这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提取其中的信息,并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统计学各章练习——相对指标练习题
第四章相对指标练习题一、填空1、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数量(对比关系)和(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2、常用无名数表现的相对指标有:(系数或倍数)、(成数)、(百分数)和(千分数)。
3、根据研究目的和比较标准的不同,相对指标可分为(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等六种。
4、(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5、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总量指标来对比,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来进行对比。
6、计划任务数有按全期累计完成总量下达,有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下达,因而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时应有(水平法)和(累计法)。
7、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例)时,称为强度相对指标的(正指标)。
反之,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反比例)时,称为强度相对指标的(逆指标)。
8、某企业产品单位产品成本计划降低3%,实际降低了5%,则该企业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97.9%)。
9、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的对比,用来表明现象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10、动态相对指标是(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
二、选择(一)单项选择1、结构相对指标用来反映总体内部( C )A、质量关系B、密度关系C、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D、互为因果关系2、比例相对数是用来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的( C )A、计划关系B、强度关系C、数量关系D、发展变动关系3、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7%,实际提高5%,该厂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C )。
A、5%/7%B、7%/5%C、(100%+5%)/(100%+7%)D、(100%+5%)/(100%+7%)4、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了5%,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D )A、101.9%B、167%C、60%D、97.9%5、××市×年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3.6%,这是( 结构 )。
统计学第十一章相对数分析
不符合以上要求时,改用二项分布或 poisson理论估计可信区间
三、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统计意义检 验:用正态分布理论进行,P141例11-2
u p p
四、两个样本率差别的显著性检验P142 例11-3 u p1 p2
p ' P r P SMR
n i Pi
P 为标准总率 Pi为各组标准组的率 r 为被标化实际死亡数
n i Pi为预期死亡数
SMR = r 为标化死亡比
n i Pi
三、标准的选择:方法有三
1、选用一个通用的、有代表性、较稳定的、 来自数量较大的人群的年龄别人口数(或年 龄构成)或年龄别死亡率作为需要比较的各 组资料的标准。
2、标化后的率并不代表某地实际水平,只 能表明相互比较资料间的相对水平,且仅限 于采用共同标准构成的组间比较。
3、选用不同标准算得的标化率不同,但标 化率的对比趋势通常是一致的,但也有不一 致的情形出现,所以,取全国或两组合计的 人口来计算标化率比较妥。
4、如不计算标化率,而分别比较各分组的 率,也可得出正确结论,但不能比较总率的 大小
相对比型指标:
指任何两个相关联的变量A和B之比。它表示相 对于B的一个单位A有多少个单位。=A/B
常用指标:
1、对比指标:两个同类事物某种指标之比。 如性别比、某指标随时间的变化
2、关系指标:指两个有关的、但非同类事 物的数量比。如医务从员与床位比、
3、计划完成指标:说明计划完成的程度, 常用实际数达到计划数的百分之几或几倍表 示。
2、分别将两县各年龄组预期死亡人数相加, 得各县预期总死亡数 nipi
相对指标的常见种类
相对指标的常见种类相对指标是指将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进行比较得到的结果,在比较中不考虑这两个变量的绝对值。
相对指标在社会科学研究、经济学、统计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常见的相对指标种类。
一、相对频数相对频数是指某个数据在样本中出现的频率与总频率的比值。
比如,在50个人的样本中,有10人购买了商品A,那么相对频数是10/50=0.2或20%。
相对频数能够让研究人员了解某个现象在总体中的分布情况。
二、相对差异相对差异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差异与某个基准值的比值。
比如,某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其他城市高了2℃,那么相对差异为2/平均气温。
相对差异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差异程度。
三、相对增长率相对增长率是指某个变量在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增长量与初始值的比值。
比如,某个公司去年的销售额为1000万元,今年的销售额为1200万元,那么相对增长率为(1200-1000)/1000=0.2或20%。
相对增长率能够让研究人员衡量某个变量在一段时间内的增长速度。
四、相对收入相对收入是指一个人的收入与同社会群体的平均收入的比值。
比如,在某个城市,一个人的收入为5万元,社会群体的平均收入为4万元,那么这个人的相对收入为5/4=1.25或125%。
相对收入可以反映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收入水平。
五、相对贫困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的收入与社会群体的平均收入相比较后低于某个特定的比率。
比如,在某个国家,用50%的平均收入作为相对贫困线,如果一个人的收入低于这个线,那么这个人就是相对贫困的。
相对贫困能够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社会群体中的贫困人口比例和贫困程度。
总之,相对指标是衡量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和价值。
研究人员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不同的相对指标来进行分析。
六大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六大相对指标的计算公式
1、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据)/[计划(定额)数据]}*100%;
2、结构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某一构成部分的例数/各构成部分例数之和×100 (3.2);
3、比例相对数: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4、比较相对数:比较相对数(%)=甲地区(单位)某类现象的水平/乙地区(单位)同类现象的水平×100%或=总体的一个组(部分)/总体的另一个组(部分)×100%;
5、动态相对数:动态相对数=(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00%;
6、强度相对数:强度相对数=某现象的发生数/可能发生某现象的总数×100℅(或1000‰)。
统计学相对指标的作用:
1、相对指标通过数量之间的对比,可以表明事物相关程度、发展程度,它可以弥补总量指标的不足,使人们清楚了解现象的相对水平和普遍程度。
例如,某企业实现利润50万元,实现55万元,则利润增长了10%,这是总量指标不能说明的。
2、把现象的绝对差异抽象化,使原来无法直接对比的指标变为可比。
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规模条件不同,直接用总产值、利润比较评价意义不大,但如果采用一些相对指标,如资金利润率、资金产值率等进行比较,便可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做出合理评价。
3、说明总体内在的结构特征,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质提供依据。
例如计算一个地区不同经济类型的结构,可以说明该地区经济的性质。
又如计算一个地区的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可以说明该地区社会经济现代化程度等。
统计学各章练习——相对指标练习题
第四章相对指标练习题一、填空1、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数量(对比关系)和(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
2、常用无名数表现的相对指标有:(系数或倍数)、(成数)、(百分数)和(千分数)。
3、根据研究目的和比较标准的不同,相对指标可分为(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等六种。
4、(系数)和(倍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成数是将对比的基数抽象化为1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
5、比较相对指标可以用总量指标来对比,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来进行对比。
6、计划任务数有按全期累计完成总量下达,有按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下达,因而检查计划完成情况时应有(水平法)和(累计法)。
7、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例)时,称为强度相对指标的(正指标)。
反之,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反比例)时,称为强度相对指标的(逆指标)。
8、某企业产品单位产品成本计划降低3%,实际降低了5%,则该企业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97.9%)。
9、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的对比,用来表明现象发展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10、动态相对指标是(同类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对比而得到的相对数。
二、选择(一)单项选择1、结构相对指标用来反映总体内部( C )A、质量关系B、密度关系C、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D、互为因果关系2、比例相对数是用来反映总体内部各部分之间内在的( C )A、计划关系B、强度关系C、数量关系D、发展变动关系3、某企业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7%,实际提高5%,该厂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 C )。
A、5%/7%B、7%/5%C、(100%+5%)/(100%+7%)D、(100%+5%)/(100%+7%)4、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了5%,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D )A、101.9%B、167%C、60%D、97.9%5、××市×年预算内工业企业亏损面达33.6%,这是( 结构 )。
统计学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变异、变量、统计指标体系的区别
统计学总体、总体单位、指标、标志、变异、变量、统计指标体系的区别本⽂资源来⾃⼀、统计的含义统计⼯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基础是统计⼯作)⼆、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1.概念:在⼀定研究⽬的下,所要研究的全部现象。
(每次研究⽬的的不同总体也不同)2.特点:同质性: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位必须⾄少有⼀个共同特征;构成总体的先决条件差异性: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位在某⼀性质上相同,⽽在其他性质或特征上有⼀定差异⼤量性:每个总体都是有⼤量的个体单位构成的(⼆)总体单位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单位叫做总体单位两者关系:随着研究⽬的的变化,⼆者可以发⽣转换三、指标和标志(⼀)指标1.概念: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数值如研究某市⼯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总体是该市所有的⼯业企业,则全部企业总数、⼯业总产值、职⼯平均⼯资就是指标2.特点:数量性、综合性(对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说明)、具体性(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3.构成要素(六个):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时间限制、空间限制、计算⽅法、计量单位4.指标的类型按内容分数量指标:反应现象总体总规模、总⽔平和⼯作总量的指标,⼀般⽤绝对值表⽰质量指标:反应现象内部结构,⽐例关系,平均⽔平及现象间内联系的指标,⼀般⽤相对数和平均数表⽰按表现形式分总量指标:反映总体现象规模统计指标,数值表现形式未绝对数。
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相⽐较的结果,数值表现为相对数。
平均指标::说明总体单位⼀般⽔平的指标,数值表现形式为平均数。
(⼆)标志1.概念: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词。
例:⼯⼈为总体单位则性别、年龄、学历、⼯资、政治⾯貌等都是标志企业是总体单位则所有制类型、职⼯⼈数、总产值、劳动⽣产率、销售额等都是标志2.种类按性质分为:数量指标和品质指标按表现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三)指标和标志的关系1.联系:汇总关系、交换关系2.区别反应对象不同:指标是说梦总体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表述形式不同:标志有能⽤数表⽰的数量标志,也有不能⽤数表⽰的品质标志;⽽指标都能⽤数表⽰。
统计学 简答题 整理
统计学简答题第一章1.统计的含义和本质是什么?统计一词包含三个含义:统计数据、统计活动和统计学。
统计的本质就是关于“为何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的思想,就是围绕研究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去获取真实客观的有关统计数据,做出必要的统计分析,以了解和认识事物的真相。
2.什么是统计学?有哪些性质?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学科。
统计学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就其学科范畴而言,具有方法型、层次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就其研究方式而言,具有描述性和推断性的特点。
3.总体、样本、个体三者的关系如何?试举例说明。
概念:总体就是统计研究的客观对象的全体,是由所有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体,有时也称母体。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也称子样。
组成总体的每个个别事物就称为个体,也称总体单位。
总体与个体的关系:1.总体的容量随着个体数的增减可变大变小。
2.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中的个体可以发生变化。
3.随着研究范围的变化,总体和个体的角色可以变换。
样本和总体的关系:1.总体是所要研究的对象,而样本则是所要观测的对象,样本是总体的代表和缩影。
2.样本是用来推断总体的。
3.总体和样本的角色是可以改变的。
4.如何理解标志、指标、变量三者的含义?试举例说明。
标志是用于描述或体现个性特征的名称,如某人是男性,教师。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以及数值,如09年全国人口13亿。
从狭义上看变量是指可变的数量标志,从广义上看变量不仅指可变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因此可变标志就是变量。
5.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有哪些表现形式?试举例说明。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统计指标构成,但并不是单个指标的简单组合,而是各个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表现形式:1.数学等式关系 2.相互补充关系 3.相关关系 4.原因、条件、结果关系第二章1.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有什么本质区别?试举例说明。
统计指标的六个要素
统计指标的六个要素1.引言1.1 概述统计指标在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在经济领域、社会学领域还是科学研究中,我们都需要用到统计指标来衡量和评估各种现象和变量。
通过统计指标,我们可以得到对现实世界的描述和认识,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在统计学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指标,例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数据的分布特征,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然而,要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指标,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关键要素。
本文将介绍统计指标的六个要素,这些要素是影响统计指标的关键因素,我们需要在使用统计指标时予以重视。
这六个要素包括数据的类型、样本容量、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质量、指标的计算方式以及指标的解释和应用。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将更好地理解统计指标的含义和作用,避免在使用统计指标时出现错误和偏差。
同时,通过合理地选择和灵活运用这些要素,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和解读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变量。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个讨论这六个要素,并探究它们对统计指标的影响。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能够对统计指标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正确地运用和解释这些指标。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方式和框架,它对于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结构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首先,引言部分会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让读者对统计指标的六个要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引言的最后部分,会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论述六个要素对统计指标的影响,强调统计指标的重要性。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详细论述统计指标的定义和分类。
2.1节会对统计指标的定义进行介绍,包括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得到统计指标以及它们的作用和用途。
2.2节会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特征和应用领域进行细分和归类,使读者对不同类型的统计指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 对 指 标
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基本公式为:
实际完成数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任务数 100%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按计划任务量是绝对数还是 相对数,有两种计算公式。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二)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 总体的全部数值 100%
【例4.8】 某企业有职工800名,其中,男性职工有580人,女性 职工有220人,男职工人数所占比重为72.5%,女职工人数所占 比重为27.5%。
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三)比例相对指标
另一空间条件下同类指标的数值
【例4.10】 设甲、乙两个企业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为2500元 和2000元。则:甲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乙企业的1.25倍。
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五)动态相对指标
报告期指标数值
动态相对指标= 基期指标数值 100%
【例4.11】 某地区2008年粮食总产量为435万吨,2007年为407 万吨,则2008年粮食总产量是2007年的106.88%,表明了该地 区粮食总产量2008年比2007年增长了6.88%。
相对指标
三、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一)可比性原则 (二)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的原则 (三)多种相对指标结合运用原则
统计学
统计学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什么是相对指标 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之比,用来反映现象之间联系程度的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计算公式
单位
特点
作用
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中一部分量与该总体的总量对比。
结构相对指标(%)=(总体一部分量/该总体总量)×100%
百分数
(1)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2)是静态相对指标;(3)总体中各组成部分的比重之和为100%。
它表明总体各组成部分占总体总量的比重。
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一部分量与该总体另一部分量的对比。
比例相对指标=某总体一部分量/该总体另一部分量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
(2)是一种静态相对指标。
可以反映同一总体内部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
是不同总体的同一指标相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某总体某一指标/另一总体同一指标
1
(1)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
(2)是一种静态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数/计划数)×100%
百分数
(1)分子与分母指标不能互换;(2)是一个静态相对指标。
是将同一总体同一时期的实际完成数比计划数而求得的一个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是将同一总体不同时期的同一指标对比,也称为发展速度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某总体报告期指标/该总体基期指标)×100%
百分数
(1)分子与分母指标不能互换。
(2)分子、分母指标是不同时点或不同时期的。
它反映某总体某一指标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是一个专门用于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的指标。
是可以反映同一指标在不同总体之间的相对差异程度。
强度相对指标
是将属于同一地域的不同指标进行对比而求得的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同一地域的另一总量指标
百分数
(1)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2)是静态相对指标;(3)分子、分母属于同一地域,可以视为不同总体之间对比的一种相对指标。
它表明某区域范围内的一种密度或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