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蟾蜍心博过程的观察与描记、蟾蜍心室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合集下载

实验六 蟾蜍心起搏点观察实验

实验六 蟾蜍心起搏点观察实验

实验六蟾蜍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一.目的和要求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的心脏结构;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活动的关系;5.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6.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二.基本原理1.两栖类动物有两心房,一心室,心脏起搏点为静脉窦。

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静脉窦>心房>心室。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节律,按传导性传导,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2.心肌的机能特征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

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

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

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就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

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蟾蜍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蛙心夹,小试管,电极,张力换能器。

3.实验试剂:任氏液,制冰。

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将蟾蜍腹面向上固定于蜡盘上;2.用大剪刀在剑突下缘剪一横切口,然后将剪刀口向上挑起,沿胸骨一直向上剪开至下颌骨,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3.将心室向上翻起,分离静脉窦及相应的前、后腔静脉;4.自己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颌频率,分别记录正常情况下、40℃情况下、0℃情况下及斯氏第一结扎(沿窦房沟作一结扎)和斯氏第二结扎(沿房室沟作一结扎)情况下三者的变化,填附表。

5.重新制作一个标本,但只需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用蛙心夹夹住心尖部,用棉线将蛙心夹连接张力换能器,调节长度,调整仪器,观察波形;6.用刺激器刺激心室,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同时记录刺激的位置。

五.注意事项1.常用任氏液润湿心脏,防干燥;2.用温水和冰水刺激心脏时每用一次应再使小试管内液体温度回到原水平,且使用液体量每次均应相等;3.斯氏第二结扎时,第一结扎可以部解开;4.记录以秒/30次记。

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能力和心率的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能力和心率的实验研究实验报告

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能力和心率的实验研究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生理科学实验实验类型:动物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能力和心率的实验研究同组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实验12 离体蟾蜍心脏收缩能力和心率的实验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1B班第5组,浙江,杭州,310058)【摘要】目的了解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观察钾、钙离子浓度、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对离体蟾蜍心脏活动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

方法取离体蟾蜍蛙心,分别用任氏液、无钙、高钙、高钾、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灌流。

结果蟾蜍离体心脏在1ml任氏液加25ul任氏液灌流前后,终末舒张张力(g)分别为0.84±0.16,0.81±0.17,两者有显著差异;1ml任氏液加25ul任氏液灌流前后,终末收缩张力(g)分别为3.95±1.53,3.89±1.49,两者无显著差异;1ml任氏液加25ul任氏液灌流前后,心率(次/分)分别为49.00±6.09,48.90±6.81,两者无显著差异。

蟾蜍离体心脏在无钙任氏液灌流前后,终末舒张张力(g)分别为0.80±0.16,1.18±0.29,两者无显著差异;无钙任氏液灌流前后,终末收缩张力(g)分别为 3.83±1.38,1.58±0.42,两者有显著差异;无钙任氏液灌流前后,心率(次/分)分别为48.50±5.95,54.60±14.84,两者无显著差异。

蟾蜍离体心脏在22×10-4mol/L高钙溶液灌流前后,终末舒张张力(g)分别为0.61±0.23,0.53±0.23,两者有显著差异;22×10-4mol/L高钙溶液灌流前后,终末收缩张力(g)分别为3.74±1.17,5.39±1.62,两者有显著差异;22×10-4mol/L高钙溶液灌流前后,心率(次/分)分别为50.20±7.87,49.90±8.32,两者无显著差异。

蟾蜍心电实验报告

蟾蜍心电实验报告

蟾蜍心电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蟾蜍的心电信号,了解蟾蜍心脏的生物电活动规律,为生
物医学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我们选取了10只健康的蟾蜍作为实验对象,首先将蟾蜍固定在实
验台上,然后使用生物电采集仪器接触蟾蜍的心脏部位,记录下心电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干扰。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蟾蜍的心电信号呈现出明显的
规律性变化。

在蟾蜍心脏收缩期,心电信号呈现出较强的振幅和频率;而在心脏舒张期,心电信号则呈现出较弱的振幅和频率。

通过对比不同蟾蜍的心电信号数据,我们还发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这为后续的个体差异研究提供了参考。

实验分析,蟾蜍心电信号的规律性变化与其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密切相关。

心脏
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生物电活动对维持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蟾蜍心电信号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的生物电活动规律,为人类心脏疾病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记录并分析了蟾蜍的心电信号,发现了其
规律性变化,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解释和分析。

这些结果对于心脏生物电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总结,本次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蟾蜍心电信号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在生物
电信号采集和分析方面的实验技能。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更加细致和严谨,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上,我们可以不断努力,取得更多的成果。

实验13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13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13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一、实验目的学习蟾蜍在体心脏舒缩活动和心电图记录方法和技术。

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材料蟾蜍;刺激电极,心电图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

2 方法2.1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的第一通道,心电图引导电极导联线接2通道。

系统参数设置:(1)RM6240系统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直流、滤波频率10Hz、灵敏度3g;2通道时间常数0.2~1s、滤波频率100Hz;采样频率400Hz,扫描速度1s/div。

单刺激模式,阈上刺激强度(2~5V),刺激波宽5ms。

(2)MedLab系统参数:1通道放大倍数200、时间常数直流、上限频率100Hz;2通道时间常数0.2~1s、放大倍数1000;4通道记录刺激标记,采样间隔1ms;单刺激方式,阈上刺激强度(2~5V),波宽5ms。

2.2 蟾蜍毁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或剪掉),然后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2.3 连接并调整好装置,将心电图电极插入蟾蜍右前肢、左下肢和右下肢皮下引导2导联心电图。

张力换能器连线上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记录心搏曲线。

固定刺激电极,使其两极与心室相接触。

2.4 实验观察2.4.1 描记正常心搏曲线,分清曲线的收缩相、舒张相。

2.4.2 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刺激心室,连续记录心搏曲线。

观察有无期前收缩出现,期前收缩出现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

2.4.3 测量正常情况的心动周期。

测量期前收缩起点至下次正常心室收缩起点的时间。

三、实验结果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四、实验讨论在“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图中,原本正常的心搏曲线,分别在心舒后期(点1、点4)给予刺激,心肌出现一次提前的收缩,并在其后出现无兴奋状态,在心舒早期(点2)给予刺激及收缩期(点3)给予刺激,心室收缩无变化,其原因是:心肌的有效不应期是指心肌由0期去极化开始至复极到膜电位-60mV这一段时间。

蟾蜍心脏实验2

蟾蜍心脏实验2

蟾蜍心脏实验二1.蟾蜍心搏过程2.心室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3.蟾蜍心脏的神经支配4.离体蟾蜍心脏灌流3.蟾蜍心脏的神经支配4.离体蟾蜍心脏灌流3蟾蜍心脏的神经支配1.了解蛙类心脏的神经支配。

2.观察迷走神经干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蛙和蟾蜍的心脏受迷走神经和心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它们的迷走神经和颈交感神经混合成一个神经干,称迷走交感神经干。

在正常情况下,迷走神经兴奋时,心脏搏动减弱减慢;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脏搏动增强加快。

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较高,因而低频低强度电刺激迷走交感干时,多产生迷走效应;高频高强度刺激时,易产生交感效应;中等频率和强度的刺激,往往表现为先迷走后交感的双重效应。

若在心脏处滴加阿托品,可封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影响,而表现为单纯的交感效应。

材料实验动物:中华蟾蜍手术器材: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圆头手术镊、蛙板、刺激输出线、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蛙心夹、棉花、棉线、任氏液、滴管、1%阿托品。

实验仪器:BL420F/E+,张力换能器;铁架台观察项目1.开动仪器描记一段正常心搏曲线。

然后用低频低强度电刺激迷走交感神经干观察和记录心搏活动的变化。

之后用中等频率和强度的电刺激,观察和记录心搏活动的变化。

最后用高频高强度电刺激,观察和记录心搏活动的变化。

刺激方式为连续刺激、波宽10 ms。

2.在静脉窦和心房部位加阿托品溶液2-3 滴,5分钟后,再用原刺激强度刺激神经干。

观察并记录心搏活动的变化。

这时由于阿托品封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迷走效应不会出现,而表现单纯的交感效应。

注意事项刺激参数设置要合理神经周围的组织液需用棉球吸干,以防短路每次刺激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刺激要间隔3-5分钟,以防损伤神经 须常用任氏液湿润神经和心脏,以防组织干燥而失去生理机能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效应往往随季节、气温和动物个体而变化,在实验过程中灵活掌握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简明的表述1.2.离体蟾蜍心脏灌流4了解离体心脏灌流的方法观察钠、钾、钙离子浓度、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对离体蟾蜍心脏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各作用机制。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2、 关键词:心室期前收缩、代偿间隙、收缩期、舒张期 3、 引言: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周期变化。心肌兴奋的特
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 此,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 缩,但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就可以在正常节 律性兴奋到达之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 兴奋和期前收缩。同理,期前兴奋亦有不应期,因此,下一次正常 的窦性节律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 使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 这就是代偿间歇。[1] 4、 材料和方法:
7、 实验结论:心室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不发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 歇;当其处于心室舒张中晚期时给予阈上刺激则发生期前收缩和代 偿间歇。
参考文献: [1]陆源、林国华、杨午鸣主编《机能学实验教程》朱大年、王庭槐 第8版《生理学》 [2俯。中指与无名指夹其前 肢,无名指与小指夹其后肢,使整个躯干做最大屈曲。把 探针自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到达椎管,即将探针改变方 向刺入颅腔,向各侧不断搅动,彻底捣毁脑组织;再将探 针原路退出,刺向尾侧,捻动探针使其逐渐刺入整个椎管 内,完全彻底捣毁脊髓。脊髓破坏完全的标志是:下颌呼 吸运动消失,反射消失,四肢松软。 3) 将其仰卧在蛙板上:用蛙钉将其固定在蛙板上。从剑突下 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或剪掉),然后剪掉胸骨,打开心 包,暴露心脏。 4) 再用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脏的心尖,并将蛙心夹另 一端系在张力换能器上,从而使蛙心提起。应注意连与蛙 心夹和张力换能器的棉线应拉直并与桌面垂直。 5) 将刺激电极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其两极于心室接触。打开 电脑,进入进入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生物电一栏选择 张力。 6) 用中等强度的单个阈上刺激分别在心室收缩期、舒张早期 和心室舒张中晚期刺激心室,连续记录心搏曲线。观察有 无期前收缩出现,期前出现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并注意 最好间隔四个波形刺激一次。 5、 实验结果: 1. 连续刺激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专 业 生物科学 年级、班级 14课程名称 动生实验 实验项目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类型 实验时间 2016 年 10月20日实验指导老师 刘文晓、胡学军老师 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和蛙类心搏曲线的描记方法2.熟悉蛙心的结构和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活动3.观察描记蛙心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二、实验原理蛙类心脏有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心脏活动具有自律性,蛙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心房、心室的自律细胞称为潜在起搏点。

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受控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如果静脉窦的兴奋传导受阻,潜在起搏点可取代静脉窦引发心房、心室收缩活动。

静脉窦、心房、心室的收缩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描记下来。

自律细胞的兴奋性和节律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体温是影响兴奋性的重要因素。

分别单独加温心室、心房、静脉窦,观察其节律变化,可以证明三者节律性的高低。

心肌的技能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有效不应期几乎相当于心室整个收缩期及舒张期的前三分之一。

在心室收缩期内给予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

在心室的舒张期特别是舒张的中后期,给予心室一个阈上刺激,则引发一次正常自律性以外的收缩反应,成为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

期外收缩本身也有一个有效不应期,当静脉窦传来的正常节律性兴奋刚好落在这个不应期内时,心室不再发生收缩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

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于正常节律性活动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心肌组织的这个特点,使得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完全强直收缩,保证心肌始终作收缩与舒张的节律性活动,从而使心脏有血液回心充盈的时期,实现心脏的泵血功能。

三、实验器材LabChar7 软件系统、PowerLab 实验系统、蛙、常用手术器械、棉线、任氏液、张力传感器、两个针形插入电极、蛙心夹四、实验步骤1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1)暴露心脏:取一只蛙,将其双毁髓(破坏脑与脊髓),背位(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结论(3篇)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结论(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心脏的兴奋传导过程。

2. 研究心脏兴奋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特点。

3. 了解心脏兴奋传导在心脏搏动中的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电极、放大器、示波器、记录仪等。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手术显微镜、电生理记录系统、电脑等。

三、实验方法1. 蟾蜍麻醉后,在显微镜下解剖心脏,暴露心房和心室。

2. 将电极插入心房和心室,记录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

3. 通过电生理记录系统,观察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的过程。

4. 分析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的特点,包括传导速度、传导途径等。

四、实验结果1. 心房和心室在兴奋传导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2. 心房兴奋传导速度较快,传导途径相对简单。

3. 心室兴奋传导速度较慢,传导途径较为复杂。

4. 心房兴奋传导主要经过房室结,然后传递到心室。

5. 心室兴奋传导经过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最终导致心室收缩。

五、实验结论1. 心脏兴奋传导在心脏搏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心房兴奋传导速度快,途径简单,有利于心脏快速充满血液。

3. 心室兴奋传导速度慢,途径复杂,有利于心脏有效射血。

4. 房室结是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的关键结构,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5.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蟾蜍心脏兴奋传导的机制,为研究心脏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观察蟾蜍心脏兴奋传导过程,揭示了心脏搏动的生理机制。

2. 实验结果显示,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心脏功能相适应。

3. 房室结在心房和心室兴奋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心律失常。

4. 本实验为研究心脏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七、实验展望1.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心脏兴奋传导的分子机制,揭示兴奋传导过程中相关蛋白的功能。

2. 可以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心脏兴奋传导在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3. 可以结合临床研究,探讨心脏疾病与兴奋传导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生理蟾蜍心跳实验报告

生理蟾蜍心跳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心脏的结构特点。

2. 学习心脏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了解蟾蜍心脏的起搏点、传导系统和心跳节律。

4. 掌握记录和分析心跳数据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蟾蜍的心脏属于两心房一心室结构,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传导系统组成。

静脉窦是心脏的起搏点,心脏的跳动节律由静脉窦控制,并通过传导系统传递到心房和心室。

通过观察蟾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了解心脏的基本生理机制。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蟾蜍一只2. 仪器设备:蛙板、手术剪、镊子、探针、任氏液、生理盐水、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秒表、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纱布、棉线、记录仪、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蟾蜍置于蛙板上,用手术剪剪开胸壁,暴露心脏。

2. 暴露心脏:用镊子提起心脏,用探针分离心脏与周围组织,暴露心脏各部分。

3. 连接仪器:将张力传感器固定在心脏上,通过支架连接到记录仪和计算机。

4. 调整环境:将实验环境调整为恒温、低光照条件,保持蟾蜍安静。

5. 观察心脏结构:仔细观察心脏各部分结构,记录心房、心室、静脉窦等部位的位置和形态。

6. 记录心跳数据:打开记录仪,观察心跳节律,记录心跳次数、心跳间隔等数据。

7. 分析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蟾蜍心脏的起搏点、传导系统和心跳节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脏结构:蟾蜍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和传导系统组成。

静脉窦位于心脏前端,是心脏的起搏点;心房和心室分别位于静脉窦后端,心房位于心室上方。

2. 心跳节律:蟾蜍心脏的跳动节律由静脉窦控制,心房和心室的跳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3. 心跳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蟾蜍的心跳次数约为每分钟120次,心跳间隔约为0.5秒。

六、实验结论1. 蟾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与哺乳动物的心脏相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 静脉窦是蟾蜍心脏的起搏点,控制着心跳节律。

3. 心脏传导系统将起搏信号传递到心房和心室,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

病生实验报告蟾蜍(3篇)

病生实验报告蟾蜍(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的生理现象,了解蟾蜍的呼吸、循环、消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蟾蜍、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放大镜、生理盐水、解剖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台、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蟾蜍的解剖(1)将蟾蜍置于解剖盘上,用解剖剪剪开蟾蜍的皮肤,暴露出内脏器官。

(2)用镊子取出蟾蜍的心脏、肺、肝脏、胃、肠等器官。

(3)观察心脏的搏动、肺的呼吸运动、肝脏的颜色和质地、胃的蠕动等生理现象。

2. 蟾蜍的呼吸实验(1)观察蟾蜍的呼吸运动,了解其呼吸方式。

(2)剪开蟾蜍的胸腔,暴露出肺。

(3)观察肺的呼吸运动,了解肺的呼吸功能。

3. 蟾蜍的循环实验(1)观察蟾蜍的心脏搏动,了解心脏的跳动频率和节律。

(2)剪开蟾蜍的心脏,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室。

(3)观察心脏的血液流动,了解血液循环的基本原理。

4. 蟾蜍的消化实验(1)观察蟾蜍的胃和肠,了解其消化功能。

(2)将蟾蜍的胃和肠取出,观察其消化过程。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蟾蜍的呼吸:蟾蜍的呼吸运动为肺呼吸,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为蟾蜍提供氧气。

2. 蟾蜍的循环:蟾蜍的心脏搏动频率约为60-80次/分钟,心脏有四个腔室,分别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血液在心脏内循环流动,为蟾蜍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

3. 蟾蜍的消化:蟾蜍的胃和肠具有消化功能,胃内有胃腺分泌胃液,肠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共同参与消化食物。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蟾蜍的解剖、呼吸、循环、消化等生理现象的观察,了解了蟾蜍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蟾蜍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同时,培养了观察、分析、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环境安静,避免干扰蟾蜍的正常生理活动。

2. 解剖蟾蜍时,动作要轻柔,避免伤害蟾蜍。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和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和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和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和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1 实验目的1.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和蛙类心脏的描记方法.1.2熟悉蛙心的结构和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活动.2 实验原理2.1青蛙的心脏有两心房和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2.2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相当于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心室收缩期给以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张中后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即期外收缩.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再发生反应,须静脉窦传来下一个兴奋才会收缩.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间歇期,即代偿间歇.3 实验材料蛙、支架、蛙心夹、蛙板、滑轮、常用手术器械、秒表、滴管、棉线、任氏液、计算机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4 实验步骤4.1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4.1.1 暴露动物心脏:取一只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拉盘内,剪开胸腔,创口呈倒三角形;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4.1.2 观察心脏结构:先从腹面观察心室、心房、动脉圆锥、左右主动脉、房室沟;再从背面观察静脉窦、窦房沟、前后腔静脉.4.1.3 进行结扎手术、观察心搏过程:仔细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和频率,并作记录;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沿窦房沟作结扎,称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脏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在房室交界处穿线,结扎房室沟,称斯氏第二结扎,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搏动次数.4.2 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4.2.1 暴露动物心脏:取一只蛙,双毁髓后背位置于拉盘内,剪开胸腔,创口呈倒三角形;一手持眼科镊,提起心包膜,另一手用眼科剪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4.2.2 记录正常心搏曲线:打开生理信号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蛙心夹的系统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连接,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屏上显示.将刺激电极安放在心室外壁,使之既不影响心搏又能同心室紧密接触.记录正常心搏曲线为对照.4.2.3 观察心室肌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的产生:选择能引起心室发生期外收缩的刺激强度,分别于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早中晚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5 实验结果5.1 蛙心搏的观察与描记的实验结果5.1.1 心脏的结构:蛙心是由1心室2心房构成的,从心脏的腹面可以看到一个心室,其上方有两个心房,房室之间有房室沟,心室右上方有一动脉圆锥,是动脉根部的膨大,动脉干向上分成左右两分支,即左主动脉和右主动脉.将心脏倒吊之后,从心脏的背面可以看到1心室、2心房、房室沟,暗红色的静脉窦,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即窦房沟).沿窦房沟做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在房室交界处结扎房室沟,称为斯氏第二结扎.5.1.2 斯氏结扎记录表(心率次/分)表一斯氏结扎记录表(心率次/分)实验项目静脉窦心房心室对照424242第一结扎431111第二结扎4260对照组中,静脉窦、心房、心室三者节律性几乎一致,跳动次数几乎相等;斯氏第一结扎后,静脉窦收缩节律无明显变化,而心房、心室收缩次数明显减少且几乎相等;斯氏第二结扎后,静脉窦收缩节律仍无明显变化,而心房收缩慢于静脉窦,心室的收缩节律明显慢于前两者.5.2 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的实验结果5.2.1 正常情况、收缩期刺激、刺激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图一三种不同刺激反应情况刺激1之前的波形属于正常情况下心室正常收缩产生的波形图,可作为对照曲线;刺激1、刺激2、刺激3、刺激4是在心室收缩期时刺激,处于有效不应期;刺激5是在心室舒张早期刺激,处于有效不应期;刺激6是在心室舒张中后期刺激,属于期外刺激,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即收缩1;位置1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间歇期,是代偿间歇. 6 结果分析与讨论6.1 蛙类心肌细胞中各种自律细胞的自律性存在差异,静脉窦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最高.正常情况下,静脉窦自律细胞所产生的冲动以抢先占领和超速抑制两种控制方式,使心房和心室的自律细胞始终处于受控地位,其自身的自律性根本无法表现出来.因此,在表一中,对照组的静脉窦、心房、心室三者节律性几乎一致,跳动次数几乎相等,即正常状态下蛙类心脏的收缩频率是由静脉窦控制的,静脉窦、心房、心室的收缩频率相同.6.2 斯氏第一结扎后,静脉窦的兴奋无法传导心房和心室,则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不再受静脉窦的控制.因此,在表一中,静脉窦收缩节律无明显变化,而心房、心室收缩次数明显减少,意味着心房自律细胞的自律性能够表现出来,但是由于心房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明显高于心室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所以心室自律细胞的自律性仍被控制而不能表现出来,导致表一中心房、心室收缩次数几乎相等.6.3 根据表一可知,斯氏第二结扎后,静脉窦收缩节律仍无明显变化,而心房收缩慢于静脉窦,心室的收缩节律明显慢于前两者.因为斯氏第二结扎使得心房自律细胞的冲动无法传到心室,心室自律细胞的自律性才能得以表现.心脏的部分受各自的自律细胞控制,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搏动频率各不同,静脉窦的搏动频率最快,心房次之,心室最慢.可能实验操刺激1 刺激5 刺激4 刺激3 刺激2 刺激6 位置1收缩1作过久导致心室自律细胞完全失去活性导致表一中第二结扎后心室每分钟收缩0次;也可能是心室收缩幅度过小或收缩时间过长导致表一中第二结扎后心室每分钟收缩0次.6.4如图一,需要刺激1之前的正常波形图(对照曲线),因为暴露蟾蜍心脏之前已双毁髓,并且对于蟾蜍来说,暴露心脏的手术切口较大,操作过程有时出血较多,夹蛙心夹后又将心脏倒吊等一些列的操作是人为的非生理性的不良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心脏要保持良好的舒缩状态,因此在刺激前需要一段正常对照曲线.6.5图一中的刺激1、刺激2、刺激3、刺激4、刺激5由于是在心肌的整个收缩过程内或舒张的早期,相当于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内,因此给予任何强大刺激也不会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所以图一中刺激1、刺激2、刺激3、刺激4、刺激5也不能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其波形与对照曲线相同.6.6刺激6是在心肌舒张的中后期,引起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的兴奋和收缩,即图一中的收缩1(期前收缩),期前收缩也有一个有效不应期,下一次正常窦性刺激传来的兴奋正好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就不会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即图一中的位置1(代偿间歇).正常情况下,代偿间歇过后首次出现的正常收缩波的幅度会高一些,然后逐渐恢复正常.因为由于代偿间歇的出现使得心室有较长的舒张期,静脉血回流时间长,回流量大,心室内血液相对增多,心肌纤维被拉长,心缩力加强,导致收缩幅度增加.7 注意事项7.1结扎线必须要纤细,以细线为最好.7.2结扎时,结扎部位必须准确,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刚阻断兴奋的传导为合适.7.3 在刺激心脏之前,先刺激骨骼肌以检测刺激是否有效,同时,强度要适度.7.4 做手术时,毁脑要完全,脊髓破坏要彻底.否则肢体活动会影响曲线的描记.7.5 调节拉力换能器与心脏的张力适度,张力过大、过小会影响收缩曲线的幅度.7.6 不时在心脏表面滴加任氏液,防止心脏表面干燥.7.7 心室长时间吊离胸腔有可能造成心室缺血,影响心室肌的收缩.假如实验时间过长,可将心脏回复原位做适当的休息.。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等.doc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等.doc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目的】学习蛙在体心脏舒缩活动和心电图记录方法和技术。

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1 材料和方法1.1 蟾蜍或蛙;刺激电极,心电图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1.2 实验装置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输出接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第1通道记录心脏收舒缩曲线,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导联线接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第2通道记录标准二导联ECG。

刺激器输出接刺激电极。

RM6240系统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直流,滤波频率30Hz,灵敏度1.5g;2通道时间常数1s,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mV;采样频率1kHz,扫描速度0.5s/div。

单刺激模式,刺激强度3V,刺激波宽5ms。

1.3 动物准备毁脑毁脊髓蟾蜍仰卧固定于蛙板。

用蛙心夹夹住蟾蜍心尖,蛙心夹所系棉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

心电图引导电极分别插入右上肢和左下肢皮下,接地电极插入右下肢皮下,刺激电极置于心室表面。

2 实验观察2.1 记录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分清曲线的收缩相、舒张相和ECG各波。

2.2 分别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刺激心室,观察能否引起期前收缩。

刺激如能引起期前收缩,观察其后是否出现代偿间歇。

2.3 测量正常情况的心动周期和ECG的S波至心室收缩起点的时间。

测量期前收缩起点至下次正常心室收缩起点的时间。

3 讨论3.1 蟾蜍ECG的S波至心室收缩起点的时间的生理意义3.2 期前收缩起点至下次正常心室收缩起点的时间的生理意义3.3 心室收缩起点与期前收缩起点的最短时间的生理意义3.4 论述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分别给予心室阈上刺激时心室反应的机制3.5 在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机制3.6 期前收缩之后,不出现代偿间歇的机制3.7 期前收缩力不同的的机制高仿实验10离体心脏定量实验【目的】本实验采用全定量的实验方法,学习实验条件的控制、结果的数据统计和表述等基本的科研方法。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因此,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内,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但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就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以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同理,期前兴奋亦有不应期,因此,如果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便不能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这就是代偿间歇。

1、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以观察心肌兴奋性阶段性变化的特征。

学习蛙在体心脏舒缩活动和心电图记录方法和技术。

2、材料与方法2.1材料蟾蜍1只;蛙类手术器械;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刺激电极和心电图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

2.2方法2.2.1 系统连接和仪器参数设置张力换能器输出线接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第1通道,心电图引导电极导联线接2通道。

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参数设置:点击“实验”菜单,选择自定义实验项目”菜单中的“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系统进入该实验信号记录状态。

仪器参数:1通道:时间常数直流、滤波频率10Hz、灵敏度3g;第2通:道时间常数 0.2~1s、滤波频率100Hz、灵敏度1mV;采样频率 400Hz,扫描速度 1s/div。

单刺激模式,阈上刺激强度(2~5V),刺激波宽5ms。

2.2.2蟾蜍毁脑和脊髓,将其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或剪掉),然后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2.2.3将心电图电极(6号注射针头)插入蟾蜍右前肢、左下肢和右下肢皮下引导Ⅱ导联心电图。

张力换能器连线上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记录心搏曲线。

固定刺激电极,使其两极与心室相接触。

2.2.4实验观察2.2.4.1描记正常蛙心的搏动曲线和ECG,分清曲线的收缩相、舒张相、ECG各波。

蟾蜍心脏实验1

蟾蜍心脏实验1

蟾蜍心脏实验一1.蟾蜍心搏过程2.心室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3.蟾蜍心脏的神经支配4.离体蟾蜍心脏灌流1.蟾蜍心搏过程2.心室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目的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

4.观察心室的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基本原理自律性和传导性心搏过程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组织、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衡量指标──频率规律性心脏不同区域细胞的自律性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律性窦房结房室交界浦肯野纤维100次/min 50次/min 25次/min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窦房结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其它自律组织异位起搏点Ectopic Pacemaker Abnormal Pacemaker以心室肌工作细胞为例(1)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0期去极复极-55mV局部反应期复极-55mV -60mV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复极-60mV -80mV (Na+通道开放能力尚未恢复正常)–心肌在相对不应期或超常期中受到先于窦房结正常冲动传来之前发生的额外刺激产生的兴奋叫期前兴奋,所引起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期外收缩–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出现的一段较长时程的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外来刺激-期前兴奋-期前收缩-代偿间隙传导性衡量指标──传导速度1、心脏内兴奋的传播Spread of Cardiac Impulse through the Heart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0.05m/s 0.4-1m/s 0.02-0.05m/s房室束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及其左右束支1.2-2.0m/s 2.0-4.0m/s 1.0m/s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蟾蜍药品:任氏液器材:计算机、BL420E+/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手术镊、蛙板、刺激输出线、刺激电极、张力换能器、蛙心夹、棉花、棉线。

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篇一: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两栖类动物手术的实验操作2.学习泰盟软件的使用方法3.进一步了解心肌电兴奋性的特点,观察前期收缩与代偿间歇二、实验对象:蟾蜍三、实验原理:略四、实验步骤:略五、实验结果:图1.心肌收缩曲线图2.蟾蜍心室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示意图图解:图1所示为蟾蜍心肌收缩曲线,青色图标表示额外刺激.由图可知,当刺激落在有效不应期(收缩期+舒张早期)内不引起反应;当刺激落在相对不应期内引起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1)Ab段--表示心肌正常收缩时间:1.22s(注:平均时间)2)ec(:实验报告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段--早搏时间:0.65s3)cFD段-代偿间歇:1.95s图2所示为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心肌细胞在相对不应期接受刺激产生的期前兴奋,可引起一次提前于正常收缩的心肌细胞的收缩活动称为期前收缩;若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心室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会出现一次兴奋“脱失”,需待下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能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因此在前期收缩之后会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六、讨论与分析问题:是不是有期前收缩就一定有代偿间歇?答:有期前收缩不一定会出现代偿性间歇。

如果心律较慢,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也可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后才传到心室,在这种情况下,代偿间歇就不会出现。

篇二:实验三蛙类心脏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三、蛙类心脏的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一、实验目的:学习蛙类心脏活动曲线的描记方法,验证心动周期中心脏兴奋性变化的规律及有效不应期长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心肌舒张早期以后,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前出现的收缩,称为“期前收缩”。

同正常节律兴奋到达之前,有效不应期后,给心脏施加一个合适刺激就能引起一次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一个较长的不应期,因此,如果下一次到达时,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就不能引起心肌收缩,这样,期前收缩结束后到第二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前往往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篇一:青蛙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三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9月29日(一)实验项目:蛙类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观察(二)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甚至包括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

此后为1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

因此,在舒张期内(有的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亦称“早搏”)。

而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

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四)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药品和用品(要求分类、简洁、清晰表述)1、仪器设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张力换能器,微调固定器,蛙类手术器械,娃心夹,刺激电极等;2、药品用品:丝线,滴管,烧杯,任氏液,胶泥等;(五)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列出主要步骤、方法要点)1、动物手术:在体蛙心标本的制备(1)破坏青蛙的脑和和脊髓:左手持青蛙(或蟾蜍),用食指下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

右手持探针在头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皮肤,再将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移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退出至枕骨大孔出,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篇一:青蛙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三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9月29日(一)实验项目:蛙类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观察(二)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甚至包括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

此后为1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

因此,在舒张期内(有的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亦称“早搏”)。

而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

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四)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药品和用品(要求分类、简洁、清晰表述)1、仪器设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张力换能器,微调固定器,蛙类手术器械,娃心夹,刺激电极等;2、药品用品:丝线,滴管,烧杯,任氏液,胶泥等;(五)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列出主要步骤、方法要点)1、动物手术:在体蛙心标本的制备(1)破坏青蛙的脑和和脊髓:左手持青蛙(或蟾蜍),用食指下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

右手持探针在头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皮肤,再将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移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退出至枕骨大孔出,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

蛙血液循环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蛙血液循环系列实验实验报告

蛙血液循环系列实验摘要:蛙的心搏起始位点为静脉窦,其次分别为心房心室。

所以通过对窦房沟与房室沟的结扎可以通过心搏频率的变化来验证这一结论。

蛙的心肌有较长不应期,对其在舒张期给予期外刺激,可以使其发生期外收缩,同时,需在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时才发生收缩反应。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很长的一段间歇,叫代偿间隙。

关键词:蛙心脏斯氏结扎期外收缩代偿间歇实验用品:蟾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Zhuoshan Toad)药品(drug) 任氏液BL420F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前言:蛙的心房心室以及静脉窦都有自己的节律,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其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我们可以记录其心跳曲线,并可以进一步通过结扎不同的动脉与静脉来记录其变化。

在心脏收缩的不同时期对其进行刺激观察其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

斯氏结扎取蟾蜍,毁脑和脊髓,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左手持手术镊提起胸骨后方皮肤,右手持金冠剪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

在体蛙心期前收缩实验仪器连接示意图。

将与张力换能器相连的蛙心夹在心室舒张期夹住心尖,蛙心夹与张力换能器间的连线应有一定的紧张度。

固定刺激电极,使其两极与心室接触连接线路。

在主动脉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看准窦房沟,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

观察心脏各部分的搏动节律并记录,用相同的方法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结扎房室沟,称为斯氏第二结扎,待心室回复后用秒表记录。

项目频率(次/分钟)静脉窦心房心室对照(正常 33 33 33第一结扎34 15 15第二结扎19 19 0蛙心搏过程的观察与描记两栖动物的心脏分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其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这种有节律的与活动可以用机械的方法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实验结果如下:心房波静脉窦波从图中可以看出,共可以清楚的分辨出2个波,实际心房、心室、静脉窦都会产生不同的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蟾蜍心博过程的观察与描记、蟾蜍心室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实验人:同组人:【实验目的】✧学习暴露蟾蜍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律性活动的时相和频率特点,掌握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

✧观察额外刺激对心脏收缩的影响,了解其产生机理。

【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结构,心脏的起博点位于静脉窦,此处的自动节律性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以静脉窦的节律为主,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的冲击作用下依次搏动。

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换能器记录下来,形成心搏曲线。

当来自自动节律性高的细胞的兴奋传播途径被阻断时,自律性低的细胞的节律性将表现出来,引起心脏搏动。

心肌每兴奋一次,其兴奋性就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变化:心肌兴奋性的特点在于其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较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

而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均发生在舒张期内,在舒张早期以后,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则可在正常节律性兴奋达到以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不应期,因此,如果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便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须等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间歇期),成为代偿间歇。

【实验材料和器材】蟾蜍,蛙类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换能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任氏液,棉球,铁支架,刺激器【实验步骤】1.暴露心脏:1〉取一只蟾蜍,将其双毁髓(破坏脑与脊髓),背位(仰卧)固定于蛙板上。

左手用镊子提起胸骨后方腹部的皮肤,右手持金冠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开口处伸入皮下,向左右两侧锁骨外侧方向剪开皮肤(下颌角方向),将皮肤掀向头端。

2〉用镊子提起胸骨后端的腹肌,并剪开一个小口,沿皮肤切口方向紧贴胸壁剪开腹肌肉(注意勿伤及心脏与血管),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倒三角形。

3〉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剪开,暴露心脏2.观察心脏结构:从心脏的腹面看,可见蛙心脏有一个心室,上方有两个心房,心室与左右主动脉相连。

用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室尖端肌肉,将心室翻向头侧,可见位于两个心房下端之相连的静脉窦,仔细观察心房与心室,可发现之间有一黄色界限称为房室沟,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限(条纹),称为窦房沟。

3.观察心搏过程:1〉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的搏动顺序,记录心搏频率。

2〉标本与实验仪器的连接。

4.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测定1〉将刺激电极安放在心室外壁,使之既不影响心搏,又能同心室密切接触,电极另一端与刺激器的输出端相连。

2〉示波-----选择实验-----示波-----观察记录正常心搏曲线-----选择能引起心脏发生期外收缩的刺激强度,在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早、中、晚期分别给予单刺激,记录心搏曲线的变化。

(刺激强度宜在2-5 V左右。

)5.斯氏(Stannius)第一结扎:用眼科镊在主动脉干下穿一条线,准确沿窦房沟迅速结扎,以阻断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传导,此为斯氏(Stannius)第一结扎。

心房与心室立刻停止跳动,而静脉窦继续搏动,记录其搏动频率,同时记录心房和心室从停跳到恢复起搏的时间和其搏动频率。

6.斯氏第二结扎:在房室沟作第二次结扎,心房仍以原节律搏动,心室则停止搏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心室恢复搏动,但节律更慢,观察记录心脏各部分活动的变化。

[注意事项]1.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心脏,防止干燥。

2.倒三角形创口不要太大,尽量不要暴露肺和肝脏,剪胸骨和肌肉时要紧贴胸壁,以免损伤心脏和血管。

3.提起和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4.蛙心夹夹住心尖部不宜过多,以防损伤心室。

蛙心夹与张力换能器之间的连线松紧要适宜,既能清楚记录心搏曲线,又不能伤及心室。

5.斯氏第一结扎后,房室迟迟不能恢复跳动,可做斯氏第二结扎加速其恢复。

而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阻断兴奋传导为合适。

6.每次刺激后,必须等待心搏恢复正常后再给予下一次刺激。

7.每一刺激前都要有正常搏动曲线作为对照。

【实验结果和相关讨论】1、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的搏动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仍具有节律搏动的能力,称为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蟾蜍属冷血动物,其心率随周围温度而变化,平均为20~70次/min。

观察发现,每次跳动,先是静脉窦,然后是心房,紧接着心室。

收缩后紧跟舒张,心室收缩是可以观察到内部血液变化,收缩时红色变浅,舒张时红色变深。

这和心脏的功能紧密相连。

静脉窦先将血压入心房,然后心房再降血送入心室,最后心室将血压入动脉,使得血液在全身的循环流动。

测定到的正常心跳频率32次/min2、斯氏结扎后心脏活动的观察✧斯氏第一结扎:斯氏一次结扎后测得静脉窦频率8次/15s,同先前测的的心脏脉搏32次/min相同,说明静脉窦的起博频率决定了心脏的起博频率。

结扎后,心房心室停止跳动。

8min20s后房室恢复跳动。

跳动的频率为:在房室沟作第二次结扎,心房仍以原节律搏动,心室则停止搏动,经过20分钟后心室恢复搏动,但频率非常低,为6次/min。

节律更慢。

这说明心脏各部分的活动统一在自律性最高的部位的主导作用之下。

正常情况下,静脉窦的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和心室肌。

因而,静脉窦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故称之为正常起博点,其他部位为潜在起博点。

此外,观察发现,静脉窦的自律性高于其他潜在起博点,所以潜在起博点在自动去极化未到达阀电位水平之前,它们已经接受到静脉窦依次传布而来的兴奋,其自身的自动兴奋就不可能出现。

另外,静脉窦对于潜在的起博点还可产生一种直接的抑制作用。

表现在当结扎后,心房心室首先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停博。

这叫超速驱动压抑。

出现的原因是潜在起博点被动兴奋的频率远远超过它们自身的自动兴奋频率。

因而心房对心室也有同样的作用。

综上,从上表,可以观察到,超速压抑的程度与两个起博点自动兴奋频率的差别程度与两个起博点自动兴奋频率的差别呈平行关系,频率差别越大,抑制效应越强,如表,静脉窦和心房的频率差异大于心房和心室的,因而心房恢复时间小于心室时间。

斯氏结扎的成功关键是:而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阻断兴奋传导为合适。

但如判断结扎后心室或心房恢复搏动是由于潜在起搏点表现出自律性,还是线松开了,使得静脉窦自律性兴奋传给了心房或心室。

判断是否是因为线松开了,使得静脉窦自律性兴奋传给了心房或心室,只需检查心房和心室跳动的频率是否和静脉窦一致就行了。

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测定下图是正常的正常心博曲线。

心房收缩和心室收缩靠得太近,在图中分辨不出来。

静脉窦的收缩峰也不是特别明显。

从图中可以看出,心脏收缩是有相当高的节律的。

✧ 刺激发生在心室收缩期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较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任何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

从右图中可以看到刺激发在在收缩期。

这时,无论给予多强的刺激,有两种情况发生。

1。

如果刺激紧靠在动作电位之后,肌膜不会再进一步发生任何程度的去极化。

2。

稍靠后,肌膜发生局部的部分去极化,但并不能引起扩散性兴奋(动作电位)。

这是由于这段时间内膜电位绝对值太低,Na 通道完全失活(前一阶段),或刚刚开始复活(后一阶段),但还远远没有恢复到可以被激活的备用状态。

✧ 刺激发生在舒张早期刺激在舒张早期,是绝对不应期,因而刺激后心脏没有任何变化,节律也不发生变化。

✧ 刺激发生在舒张中期舒张中期是心肌的相对不应期,给予一次较强的阈上刺激,则可在正常节律性兴奋达到以前,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和收缩,称之为期前收缩。

期前收缩也有不应期,因此,如果下一次正常的窦性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便不能引起心肌兴奋而收缩,须等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这样在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 静脉窦收缩峰心房收缩峰 心室收缩峰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间歇期),成为代偿间歇。

从图中来看,在期前收缩后有较长的舒张期,该刺激应该落在了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刺激发生在舒张晚期从图中来看,刺激发生在舒张晚期时也引起了明显的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该刺激也是位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

4、 绝对不应期的计算从上面所做的不同时期的刺激所引起的心搏曲线的变化来看,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为绝对不应期,舒张中期和晚期为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如下图所示。

ERP :有效不应期。

对任何刺激不产生动作电位。

RRP:相对不应期。

施加高于正常阀值的强刺激,可以引起扩散性兴奋。

SNP:超常期。

兴奋性高于正常,但兴奋传导速度,去极的幅度和速度仍低于正常。

【思考题】1.正常情况下,静脉窦、心房、心室的节律性舒缩活动有何不同?为什么?答: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是由静脉窦带动,静脉窦先兴奋然后兴奋传导到心房和心室,带动心房和心室依次搏动。

正常情况下,心脏表现静脉窦的节律性,心房和心室的节律性被掩盖。

可能是由于静脉窦的兴奋周期比较短,而心房和心室的兴奋周期比较长。

静脉窦不断传递兴奋到心房和心室,使其自身的节律性不能表现,从而使心脏表现静脉窦的节律性。

2.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分别给心室一个中等强度的阈上刺激,能否引起期前收缩,R R PSN PERP为什么?若用同样刺激在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刺激心室,结果又如何?为什么?期前收缩一定伴随代偿间歇吗?为什么?答:在心脏的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分别给心室一个中等强度的阈上刺激,应当不能引起期前收缩,因为这时候心脏仍然处于兴奋时期或在不应期内,对于外界的刺激不能表现反应。

若用同样刺激在心室舒张早期之后刺激心室,应当会引起心脏的期前收缩,因为心脏已经大致度过了不应期,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一般来说期前刺激会伴随有代偿间歇,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心脏的正常兴奋能够在期前收缩的不应期之后到达,应当是不会有代偿间歇出现。

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由于期前收缩的本身的发生就要求在前一刺激的不应期之后,然后要经历一次期前收缩,在等到期前收缩的不应期结束的这一段时间中,第二次心脏的正常兴奋已经到达了,因此不伴随代偿间歇的期前收缩存在可能性很小。

同时,由于有期前收缩的存在,对心脏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在紧接着的一个周期中心脏收缩和舒张的速度会变慢下来,也就是连续的刺激会对后面的心动周期造成影响。

因此就算第二次正常兴奋在适当的时间传到,由于心脏刚经历了两次间隔很小的收缩,完成周期的时间也会变长。

3.斯氏第一、第二结扎后,心脏各部分的节律性活动立即有何变化?为什么?一段时间后,心脏各部分节律性活动又将如何?为什么?答:斯氏第一、第二结扎后心房和心室或心室的搏动马上停止,这是由于心房和心室长期处于静脉窦的兴奋性支配下,自身的节律性收到明显的抑制,当静脉窦传来的兴奋被截断,心房和心室的自律性难以很快的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