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景物描写
三峡中描写夏水上涨湍急的句子
三峡中描写夏水上涨湍急的句子1. 文中写三峡水流汹涌湍急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由此可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 《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回顾山峦,但见霞烟氤氲,浮云飘动,怪石嶙峋,隐露其间。
5. 《三峡》中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风箱峡下游则有“犀牛望月“奇异的山峰景观,境内在大坝蓄水后,增建的长江大桥如一弯彩虹,横跨峭壁,既引为壮观,又实实在在地“天堑变通途“,造福三峡人民。
7. 今年我国尚在建设中的长江三峡工程举世瞩目,请结合你对它的了解,说说这一工程竣工后,课文《三峡》中哪些内容将会改变?(举出两条即可)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 峡口上游有奉节古城、神秘的八阵图石堆、鱼复塔。
峡内北岸的白帝城文物荟萃千古名扬,历史价值极高。
还有惊险万状的古栈道,莫测高深的风箱峡。
南岸则有题刻满壁的白色墙壁,在大坝截留前,著名的夔门石刻即已整体切割上移。
10.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11. 《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12. 《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 《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4.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
15.峡谷两边的悬崖最为雄伟陡峭。
古代是四川的大门,现在是重庆通往东方的荆楚门户,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有一个短峡谷,有许多历史遗迹。
16.三峡水太神奇了。
三个浪,一个龙浴。
三峡课文默写常考内容
三峡课⽂默写常考内容
三峡课⽂默写常考内容
1、《三峡》中写⼭连绵不断(长)的句⼦:⾃三峡七百⾥中,两岸连⼭,略⽆阙处。
2、《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句是:重岩叠嶂,隐天蔽⽇,⾃⾮亭午夜分,不见曦⽉。
3、《三峡》中从侧⾯烘托⼭峰陡峭幽邃的`⼀句是:⾃⾮亭午夜分,不见曦⽉。
4、《三峡》中写⽔势凶险的句⼦:⾄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5、《三峡》中写⽔流湍急的句⼦:有时朝发⽩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三峡》中写春冬三峡⽔的特点的句⼦: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7、《三峡》中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传响,哀转久绝。
8、《三峡》中引⽤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三峡》中从⾊彩上对三峡景物进⾏描写的句⼦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三峡》中有⼀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草⽊的秀丽景⾊概括⽆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三峡》所描写的景物及特点
《三峡》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三峡》所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课文先写三峡两岸的山,“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的长、多。
“七百里”可见其长;相连无缺,可见其多。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写山的高,陡以及江面的狭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从侧面极力渲染了山峰的高峻。
表现了三峡山的雄奇险峻。
然后写三峡的水,因为夏水最具特点,作者先由夏水写起,“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可见其凶险,“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用比较的方法,更见其迅疾。
夏水的特点是凶险迅疾。
表现了三峡的奔放美。
接着写三峡春冬的景色,作者笔锋急转而下,文气由紧张激烈变得轻松晓畅,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有青山,有花草,色彩十分鲜明,“清”、“荣”“峻”“茂”一字一景,精当确切。
表现了三峡的清幽美。
最后写三峡秋天的景象,这又和春冬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选择“晴初霜旦”之时,在“寒”“肃”的气氛中,响起凄凉的猿啼,再加上在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表现了三峡的凄婉美。
课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
《三峡》赏析
《三峡》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4.写山的特点,为下文写水做铺垫,山高水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5.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长江在三峡段的迅疾凶险的特征尤为突出,相较而言,春冬两季的长江都有“清荣峻茂”的特点,特点相似,所以合为一体。
6.写猿的作用既暗示三峡之长,同时渲染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7.描写渔歌的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
8.写春冬之景的顺序先俯视后仰视,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既描写了“绿潭倒影,绝巘多生怪柏”的静景,也描写了“素湍回清,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相得益彰。
9.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0.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11.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寂静凄清。
12.(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湍急、清澈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凄凉,《与朱思远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
郦道元三峡中动静结合的让景物描写变得张弛有度的句子
郦道元三峡中动静结合的让景物描写变得张
弛有度的句子
1.汹涌的长江在三峡间绵延蜿蜒,犹如一条火龙在盘旋。
2.岩峰欲钩,环山群壑,行人仿若置身仙境。
3.海拔不断升高,茂密的树林在山腰间交错穿插。
4.峡谷之中,江水奔腾而过,水流声如万马奔腾,震耳欲聋。
5.奇峰石壁挺拔而立,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峰峦叠嶂。
6.鸟儿在树枝上欢快地啁啾,像是在欢呼山林的美景。
7.坐在船头,随风而动,感受到每一个石头的崎岖,每一束阳光的温暖。
8.篝火堆在河岸上熊熊燃烧,烈火映照出山峡的深处。
9.漂流在江水之上,泛舟三峡,心情沉静又舒畅。
10.樱花盛开,白花红花装点了山林,美不胜收。
11.山路蜿蜒曲折,一旁静谧的小溪在流淌着。
12.山顶上的白云在飘荡,笼罩着整个山谷。
13.山谷之中,奇花异草随风摇曳,落英缤纷。
14.江水泛着银光,如同洁白的银纱在山峡之间流淌。
15.活泼的猴子在林中嬉戏,给静谧的山林注入了一份欢乐。
16.泥泞的山道上赫然有一块大岩石,恰似雕塑品般的醒目。
17.雄浑壮观的山势让人无限遐想,仿佛能将人们带进另一个时空。
18.静谧的山林里有愉悦的鸟鸣声,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精神。
19.枯枝败叶覆盖着土地,仿佛可以闻到那股泥土的香味。
20.在山坡上,铺满的花田如同一面彩霞,让人心旷神怡。
三峡作文共九篇
三峡三峡(一)要说三峡,就得前后眺望一番长江。
长江从起始到结束,一路弯弯折折,行了6300多千米。
6300公里中,处处似乎都与诗与文有着联系!长江浩浩荡荡,一奔就是千年,从古代走到现代,步子沉稳有力,丝毫不像千岁老翁。
长江还年轻?!汹涌中,似乎也有柔情。
李之仪正在门前守候着,看长江之水绵绵尽天。
夕阳又落,思念又起,秀口间柔柔地吐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绝唱。
李之仪的思念被长江的大气吸收了。
知了长江的秉性,三峡也就可见一斑了!正如余秋雨先生说:三峡有个漂亮的开头!顺江而下,便是白帝城。
知道白帝城是三峡的起点,一般都是李白的那首《朝发白帝城》,字句不多,但却成了三峡特点的最佳描绘。
李白清早便辞别了白帝城,解缆问桨,随波而走!他站在舟头,舟子撑一支长蒿,浅一下深一下,浪有些大,风有些狂,水沾湿了李白的衣角,他却望望天穹,听凄异的猿声。
不觉中,早已泊到了万重青山之外!诗人告别了白帝城。
别了白帝城,便进入了长200公里的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所会聚的力度和美景,铺排开去,再有2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三峡两岸是绵延高山,似乎没有断开过,这山把长江夹的严严实实,任凭你如何怒吼,忽高忽低的连山对此并不放在眼里;它头上的天空也有些局促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想看看曦月又谈何容易!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这样写到:自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的笔不知有没有顿住,这样的气势不知笔有没有颤抖!总之泼毫洒墨间晴初霜但旦,清荣峻茂一下涌入三峡湿湿的空气中,在惊涛地拍打下撞击着。
在群群连山地推攘中喧腾着,在两岸古猿地长啸里酝酿着。
李白的轻舟漂过王昭君的家乡,漂过屈原的故里。
如果王昭君和屈原都望着李白晃晃悠悠的小舟,不知将是一种怎样的对峙?是曹操与沧海的对峙,还是李之仪与长江的对峙。
都不像。
屈原握着佩剑离开了;王昭君挽起长袖也走开了,只留下一片安静的三峡给李白。
三峡的秋写景作文(精选25篇)
三峡的秋写景作文三峡的秋写景作文(精选25篇)相信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别是写景作文,写景作文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章。
我们应该怎么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的秋写景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的秋写景作文篇1三峡已经是秋天了。
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
叶子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
在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
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
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月亮上来得很迟。
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如同墨一般黑,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
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锦缎,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三峡的秋写景作文篇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城无疑是李白的惊喜之地,流放途经白帝遇赦,从阶下囚恢复自由身。
三峡景物特点及写作手法
三峡景物特点及写作手法
1. 三峡的景色那叫一个美啊!就说那山,高高耸立着,像一个个巨人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你看那巫峡的山,不就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杰作吗?这写作手法简直绝了!就像画家精心描绘出的画卷一样!
2. 三峡的水啊,那可真是有特点!奔腾不息,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
你想想黄河的水,不也有着同样的气势吗?用这种动态描写,把水的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3. 那两岸的植被,郁郁葱葱的,仿佛给三峡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大衣。
这不就是形象的比喻嘛!就像森林给大山穿上衣服一样,多生动啊!
4. 三峡的云雾也是一绝呀!缭绕在山间,如同仙境一般。
跟黄山的云雾相比也毫不逊色啊!这种环境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妙吧?
5. 还有那悬崖峭壁,险峻得让人惊叹!跟华山的险有得一拼嘞!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它的惊险,多带劲啊!
6. 夜晚的三峡又是另一番景象呢,静谧而神秘。
这不就像一个羞涩的姑娘嘛!烘托手法的运用,让氛围都不一样了!
7. 总之,三峡的景物特点鲜明,写作手法多样又高超。
去看看,真的会让你流连忘返啊!你们说是不是?。
《三峡》景物描写方法
《三峡》景物描写方法
《三峡》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世界文化遗产,它的景物描写
方法丰富多样。
首先,可以通过描绘三峡的山势雄伟壮观来表达它的
壮丽之处。
三峡的山峦连绵起伏,高耸入云,如巨龙盘踞于大地,给
人一种庄严威武之感。
其次,可以通过描写三峡的水势奔腾激荡来展现它的磅礴之美。
长江在三峡之间咆哮奔流,波涛汹涌,水花飞溅,震撼人心。
江水的
浩渺与洪流的汹涌交织在一起,形成壮丽的景象。
此外,还可以通过描写三峡的云雾环绕来表达它的神秘之处。
三
峡常年云雾缭绕,蒙蒙迷离的景象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仿佛进入
了别样的世界。
云雾与山水相互交融,营造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最后,可以通过描绘三峡的植被丰富来展示它的生机勃勃之美。
三峡的山体上生长着茂盛的树木和各种野花,给人一种青山绿水的感觉。
植物的繁荣与山江的秀美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
总之,《三峡》的景物描写方法千变万化,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描
绘它的壮美、奇特、神秘和生机勃勃之处。
这些描写方法使得《三峡》成为了一部充满魅力和韵味的作品。
从《三峡》一文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从《三峡》一文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是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影响颇大,其全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更值得我们借鉴,亦可通过整篇文章描写景物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写作,笔者认为其可借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学习《三峡》一文从整体着眼,细处描画的描写方法《三峡》一文先写山,再写水,山水描写富有层次感,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写三峡先从整体入手,描写了三峡的整体概貌,其群山雄伟的气象,绵延不断的地理态势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在指导学生写作片段作文《校园一景》中,第1自然段就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去写校园的面貌,从校园周围的环境,校园整体建筑的布局,校园大小,校园的植被景观类型,学生的构成情况等方面去描写。
有同学按照老师的写作方法指导是这样写第1自然段的。
教师习作举例:吴忠市第二中学是一所美丽的花园式校园,它坐落在吴忠市教育园区。
学校的北面,穿过马路,是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吴忠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大学校园。
学校西面紧挨着的是吴忠市回民高中,东面紧挨着的是利通区第十五小学,我们学校的面积是市区学校中最大的,大概占地有100多亩吧,有学生3000人左右。
学校有一栋办公楼,五栋教学楼,五栋宿舍楼,一个餐厅和一个多功能厅。
我们学校的景色优美,有许多可去之处,但我最喜欢的是学校教学楼前的小亭子。
学生习作举例:吴忠市第二中学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式学校。
它春有百花盛开,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硕果累累,冬有轻雪压枝,大家都非常喜欢在这环境优美的学校里学习生活,而我最喜欢的是校园的春天,尤其是春天里教学楼前的那一摸风景,让人陶醉,令人留恋。
由此可见,通过课内得法,课外用法,指导习作,学生完全可以不惧怕写景类文章的写作,当然,方法得到了,还需要勤加练习才能为生所用。
二、学习《三峡》一文多角度观察视角描写景物的方法《三峡》一文主要采用了俯仰结合、正侧面描写等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如描写三峡群山的重岩叠嶂时,采用了俯视+正面描写的观察角度、写法去描写;写群山的隐天蔽日时,采用了仰视+侧面描写的观察角度、写法去描写。
三峡课文中第二段的景物
三峡课文中第二段的景物三峡课文中的第二段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其中包括了长江的宽阔和激流,以及山峦的陡峭和苍翠。
以下是根据这一段描写写的一篇文章。
壮丽的长江——三峡三峡,位于中国的长江上游,以其壮丽的景色而闻名于世。
这里的长江宽阔而澎湃,奔腾不息。
站在三峡边缘,远远望去,只见长江的水面如同一条银色的丝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长江的水流湍急而有力,带着浑浊的泥沙向前奔腾。
激流中的涛声阵阵,仿佛在诉说着长江的伟大和壮丽。
除了长江的宽阔和激流外,三峡还以其陡峭的山峦和苍翠的植被而著称。
三峡的山峦高耸入云,峰峦叠翠,给人一种壮丽和庄严的感觉。
站在山顶,俯瞰整个三峡,只见山峦连绵不绝,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山峦之间的峡谷深不见底,仿佛一条深邃的峡谷世界。
而山谷中的植被茂密繁盛,郁郁葱葱,给人一种清新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山谷中的树木高大挺拔,树冠茂密,给人一种凉爽和舒适的感觉。
不时有鸟儿在树间飞舞,啁啾的鸟鸣声回荡在山谷之间,给整个三峡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三峡的景色令人陶醉,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每年,无数的游客涌向三峡,希望能够一睹这壮丽景色的风采。
他们乘坐游船,驶入三峡,欣赏着长江的壮丽和山峦的陡峭。
游船穿行在长江上,游客们眺望着两岸的景色,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
而在游船的船头,专业的导游为游客们讲解着三峡的历史和文化,使游客们更加了解这个美丽的地方。
除了游船之外,三峡还有其他的旅游项目供游客选择。
游客们可以选择徒步登山,沿着山径攀爬,一步一步地感受着山峦的陡峭和苍翠。
在攀登的过程中,游客们可以欣赏到更多美丽的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另外,游客们还可以选择乘坐缆车,从空中俯瞰整个三峡的壮丽景色。
缆车从山顶缓缓降落,游客们可以鸟瞰整个三峡,感受到壮丽和美丽的同时,还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
三峡的壮丽景色吸引着无数的游客,也成为了中国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每年,从各地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希望能够一睹这壮丽景色的风采。
语文部编版《三峡》完整版
在上一堂课中,我们就已经了解到这 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读此文,我们 如同身临其境,感受了长江三峡的雄伟 壮丽。景是美的,文章是美的,这节课,就 让我们一同欣赏《三峡》的美吧!
研读分析,突破重点
(一)三峡很美,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
请你用“三峡的
美,
你看,
,
有
的特
点”的句式说一说。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 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 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 空,挡住阳光。 山有绵长、多、陡峭、 高峻的特点。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 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 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 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 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的抒发。
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
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 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和赞美。
三峡的秋美,你看,高猿长啸,声 声在山谷中回荡,三峡之秋有 萧瑟凄凉的特点。
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 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 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 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八级语文上册《三峡》课件 (两课)2
示例:
各位旅客: 欢迎你们来三峡参观,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四季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 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 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品尝金黄的 蜜橘;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 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三峡景色美,令人流连忘返。
落日余晖映照着湖水,洁白的水面上绽放着金黄色的波纹,像一道横穿大湖的金色弧线。
夕阳映照在天空上,彩色的云朵伴着几道细碎的银色线条,把天空装扮成一幅精美的画作,使人不禁有一种惊叹的心情。
三峡的山水之间,更是五色斑斓,令人叹为观止。
山险峻,古朴,仿佛一幅山川水瀑图。
山峰上布满绿色,横断山谷间,一条条碧绿的湍溪,盘旋而下,汇入蓝色的湖水。
泛舟湖中,山石苍翠,古木洒落。
湖水被绿树环绕,间或泛起淡绿的浪花,整个湖泊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三峡是一片绿色的梦境,田野中,高高的芦苇丛中,偶尔会出现几只小鸟,在芦苇丛中欢快地唱着歌曲,像一位可爱的小歌手,把田野装点得更加精彩多彩。
山谷里有柔情的芦苇湖边,湖水呈一片湛蓝,呈现出洁白柔媚,宛如碧玉般清澈可人。
沿湖岸有植被丛生,绿意盎然,松杉苍翠,花草灿烂,在阳光的照射下,泛出了绚丽的色彩,是三峡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三峡是一个如诗如画的美景,从色彩上可以看出三峡的古老与郁郁葱葱,令人痴迷。
它有着醉人的湖水,碧绿的山林,动人的芦苇湖边,以及绮丽的花草,它令人流连忘返。
- 1 -。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三峡是中国最壮丽的自然风景,它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观光胜地。
三峡景色秀美多姿,多彩缤纷,是个可观赏的绝佳之地。
从上往下看,三峡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蓝色的湖水反射出碧绿的山林,好似天边朵朵白云,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净美的世界。
青山绿水展现出一幅非常的神奇的景象。
鲜明的黄色植被由秋天的落叶包生,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般映衬着大自然的绚丽景色,令人倾囊盈满。
三峡景色变化多端,在不同季节里尤其惹人倾心。
冬季,白雪缭绕,山峰雪层覆盖;春天,山林中满是花开,百花争艳;夏季,碧空蔚蓝,煦日当空里绚丽的五彩缤纷;秋夜,月新明,繁星点缀,山河清秀而明丽。
在夜晚,三峡灯火辉煌,夜景无比美丽。
湖水渐入夜,夜幕之下,霞光璀璨,温柔而淡雅。
蓝色的湖水上闪耀着金灿灿的星星,把三峡景色渲染得如水彩画般灿烂。
灯火闪烁,似梦般绚烂,情景令人陶醉。
三峡令人惊叹,它正是这片世界上最美的样子,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精灵从湖面上跃出;百花绽放,闻得芳香,看得所有的风景,令人惊艳的是湖水的颜色;远处的山脉有如细碎的玻璃,碧蓝闪耀在湖面之上,所有都令人惊叹不已。
三峡是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到此游玩,见识了盛景和多彩的色彩,让人忘记时间的存在,忘记世间一切繁华浮华,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万千风光,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份山水间的静谧与宁静,把心静下来,感受大自然的恩情与宠爱。
三峡景物的色彩非常丰富,提醒着每一个人,蓝色的湖水,植被的黄色,山脉的绿色,星辰的白色,它们都让三峡景物熠熠生辉;天高日暖,风平浪晃,让人忘却繁华,安心沉淀,令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在这片大自然的恩赐中,三峡奇丽的景色便是人间仙境,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色彩缤纷,活跃而又热情,让每个游客都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大自然的种种风情,感受来之不易的宁静和喜悦,涵活着人间的神奇和仙境的美丽。
三峡描写夏水湍急的句子
三峡描写夏水湍急的句子
《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凶险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三峡》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白话译文:
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
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
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三峡景物描写方法
三峡景物描写方法
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三峡景物描写方法!
描写三峡景物,这可不是一件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事儿。
首先得细致观察呀,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就像侦探寻找线索一样!要把那山的形态、水的走势、云的变幻都牢牢记在心里。
然后呢,得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语句来描绘,别总是那几个老掉牙的词儿,得有点新鲜感!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可别乱了套。
这就好比搭积木,得一层一层有规律地来,这样读者才能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画面呀!
在这个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很重要呢!就像走钢丝一样,得稳稳当当的。
不能为了追求华丽的描写而忽略了真实性和合理性。
要是把山写成了在天上飘着,那不是闹笑话嘛!而且要保证描写的连贯性,不能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跳到十万八千里外去了,那读者不得晕头转向呀!
那三峡景物描写的应用场景可多了去了!可以用在文学作品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三峡的壮美。
也可以在旅游宣传中,吸引更多的人来欣赏这大自然的奇观。
它的优势就在于能够生动地展现出三峡独特的魅力呀!让那些没去过的人也能对三峡充满向往,这多了不起呀!
比如说那些描写三峡的经典文学作品,不就通过精彩的描写让三峡闻名于世嘛!读者们读着那些文字,就好像自己也在三峡中畅游一样。
这效果,简直绝了!
咱就说,三峡景物描写方法真的太重要啦!掌握了它,就能把三峡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个神奇的地方!。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
三峡中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三峡是中国最著名的景观,它以其独特的色彩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摄影师。
三峡的日出,总是给人们以无比美好的印象,晨色融汇在江水之中,犹如一幅唯美的画面,满山青翠,白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神秘的气息。
红色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把一切都照耀得五颜六色,天空中有着粉嫩的粉红色和金色,把一切都照耀得呈现出七彩斑斓。
晚上,江水渐渐平静,月亮从东方升起,把三峡染成银白色,空气中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山洞角落中有着点点星光照耀着,在江水的表面上投下许多的洒落,把江边的景色变得格外的妩媚。
三峡在不同的季节也有着不同的颜色,春天,林木繁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江水的表面也是淡绿色和碧绿色的微妙结合,金黄色的阳光照着湖面,有着怡人的景象。
夏天,蓝色和绿色遍布在三峡景区,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花香,蓝色的江水在阳光下泛着绿光,白色的汽艇在江水上游荡,增添了江边的悠然乐趣。
秋天的三峡,棕色的山坡上覆盖着桂花和松树,秋霞是如此的动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湖水呈现出来的是金色和绿色的融合,非常优美动人。
冬天,三峡是冰雪缤纷的面貌,白色的冰晶缠绕着湖面,把江边渲染成一张洁白的画布,金色的太阳在冰晶上投下金色的光晕,让江边景色格外的美丽动人。
三峡,就像一部靓丽的色彩鉴赏折本,无论是那灼灼太阳的晨曦,还是月耀空山的夜晚,你都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中,看到不同的色彩,
被美丽的景色所折服。
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
侧面描写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1. 美丽的三峡风光,像一幅幅绚丽的图画。
2. 一天快乐的三峡大坝游结束了,但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和它周围的美丽风景永远印在我的脑海里。
3. —巫山低卢照邻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 四字写下四物:“清”字写下水,“峻”字写下山,“荣”字写下柏树,“田”字写下草。
极为细密的'四字,状写下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极妙!6. 写三峡两岸的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
7.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求解离别情。
———-过蜀龙门沈佺期8.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9. 惊涛乱水脉,骤雨暗峰文。
粘裳即为此地,况复远思君。
10. 荆门滩急水潺潺,两岸猿啼烟满山。
渡头年少应官去,月落西陵望不还。
———-杂曲歌辞·竹枝李涉11.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去。
———-杜甫《览胜》12.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13.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作行雨,婉娈怱荆王。
14. 动静结合。
15. 三峡工程就是中国,也就是世界上的水利工程,就是环境治理和研发的关键工程,它具备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和效益,就像是xxx的一首诗:切断巫山风雨后,高峡出平湖。
16. 南北朝文人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这篇文章中,从正面描绘了三峡山势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 ④清荣峻茂。
18.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郭沫若19. 孤帆离影碧空天下,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来孟浩然之广陵》20. 三峡大坝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
中国用电的八分之一都来自三峡工程,所以三峡工程被誉为中国的动力心脏。
21. 龙门非禹凿,诡怪实乃天功。
西南出来巴峡,不与众山同。
22. 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雰。
莫辨啼猿树,徒看神女云。
23. 意思就是,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挡了天空,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挖思悟
关于《三峡》景物描写
丁雪静2011年12月17日星期六
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郦道元描写三峡时《三峡》在第一段先写了三峡的地貌,描述了的峰高谷深的险要地势。
“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写景角度采用的是俯仰结合法,这种观察角度的变化给人以视觉的动态美感。
在描述山高时,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用在三峡的中午和半夜时的所见到太阳和月亮来烘托三峡的高。
第二段主要写夏季时三峡的水的特点。
从夏天的水势浩大,险恶,水流湍急三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
运用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王命急宣,三个事例来映证。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两处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说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其次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在本段中作者把“乘奔御风”和“三峡中的水急快船”相对比,来反衬出夏季三峡水的湍急。
第三自然段写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的景色。
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溯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最后以“良多趣味”收束本段,“良”字主要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各有各的趣味。
第四自然段第④段写三峡秋季肃寒凄凉的景色。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最后引用渔者的歌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和高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倒映着美丽的影子,作者此时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想想作者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因为“峡”的意思就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
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
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
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这也是写作中的先特别再到一般的写作顺序,把最优秀的先展示出来吸引读者。
在文本创作过程中,从读者心理上进行了考虑,那么这样的优秀作品会赢得广大的读者群。
因为它符合人类普遍的认知规律。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行,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啸,悲凉的渔歌,构成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
对于我们,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景物的美美在各种方面、各种角度,只要我们审美的标准、角度、方式、手段以及更重要的就是心境不同,那么同样的景物则会审出不同的美,不同的情。
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有:
一、虚实角度:虚实相生、虚实对比
二、绘画角度:白描手法、点面结合
三、人体感官方面:从视、听、触、嗅等角度写景物的声、色、动、态。
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色彩鲜明,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四、从空间变化角度:远、近,高、低,内、外。
五、从炼字、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