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

合集下载

产钳助产术

产钳助产术

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是解决困难分娩的重要产科助产手术。

两者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但不能完全相互代替,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实施。

在实施助产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助产器械的先决条件,综合评价产妇的一般情况、骨盆情况、胎儿的一般情况、大小、胎位、颅骨重叠程度等以及在实施过程中所能得到的设备及人员的支持、施术者使用助产器械的熟练度。

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按操作规范进行,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产钳术:产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期或17世纪初始。

常用的产钳有适用于枕前位牵引娩出的Simpson产钳,适用于枕横位、枕后位的牵引和旋转的Kjelland产钳,适用于臀位后出头助产的Piper 产钳。

[常用器械]1.骨盆出口产钳①在阴道口不用分开阴唇就可以看到胎儿头皮;②胎儿骨质部已到达盆底;③矢状缝位于骨盆前后径上,或为左枕前、右枕前或左枕后、右枕后;④胎头位于或在会阴体上;⑤胎头旋转不超过45°。

2.低位产钳胎头骨质部最低点位于或超过坐骨棘水平下2cm,但未达盆底,①旋转45。

或少于45°(左枕前或右枕前转至枕前位,或左枕后或右枕后转至枕后位);②旋转超过45。

3.中位产钳胎头衔接但先露在坐骨棘水平下2cm以上。

4.高位产钳在上述分类中未包括的。

(一)适应证1.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

2.需要缩短第二产程,如产妇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或其他全身性疾病,以及有胎儿宫内窘迫者。

3.剖宫产胎头娩出困难者、臀位后出头困难者。

4.胎头吸引术失败者,经检查可行产钳者用产钳助娩,否则改行剖宫产。

(二)禁忌证(1)不具备产钳助产条件者。

(2)异常胎方位,如颏后位、额先露、高直位或其他异常胎位。

(3)胎儿窘迫,估计短时间不能结束分娩者。

[助产指征]产钳助产不当可导致母儿严重创伤,因此决定施术时,除有上述适应证外,还应具备下列施术指征。

(1)宫口必须开全,阴道检查扪不到宫颈边缘,胎头双顶径平面已通过宫颈口。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区别与选择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区别与选择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区别与选 择
目录
• 引言 • 产钳助产术 • 胎头吸引术 •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的区别 • 如何选择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 • 结论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研究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在 临床实践中的区别,以便为医生 在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时提供参 考。
02
分析两种手术的优缺点,以便更 好地满足产妇和胎儿的需求。
探讨如何降低两种手术的并发 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对母婴预后 的影响,以便为临床医生提供 更多参考依据。
谢谢观看
产钳助产术可能导致胎 儿头皮损伤、颅内出血 等并发症,胎头吸引术 可能导致胎儿头皮水肿 、血肿等并发症。
在适应症选择正确的情 况下,产钳助产术和胎 头吸引术的成功率均较 高,但存在个体差异。
术后护理对于两种手术 的成功至关重要,需要 密切观察母婴情况,预 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进一步研究两种手术在特殊情 况下的应用,如多胎妊娠、早 产等情况。
适用范围
01
02
03
胎儿胎位异常
如横位、臀位等,使得胎 儿无法正常娩出。
胎儿缺氧
当胎儿在母体内出现缺氧 情况,需要尽快娩出时。
其他情况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如胎 盘早剥、子宫破裂等,可 能需要使用产钳助产术来 迅速娩出胎儿。
操作方法
准备
医生会对产妇进行会阴切开术 ,以便于产钳的插入。
放置产钳
医生会将产钳放置在胎儿两颊 部,确保产钳与胎儿头部的弧 度相吻合。
对胎儿的影响
产钳助产术可能对胎儿的头部造成一 定的机械性损伤,而胎头吸引术可能 引起胎儿头皮损伤、颅内出血等并发 症。

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有危险吗

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有危险吗

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有危险吗⊙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刘涛艳阴道分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能够有效地协助胎儿娩出,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以及母婴安全,并缩短第二产程,医生可能需要采取产钳术或者胎头吸引术。

不过有些产妇担心产钳、胎头吸引器等会对胎儿造成伤害,所以不愿意使用。

那么产钳、胎头吸引器阴道助产到底存不存在危险?会不会弄伤胎儿呢?下面笔者就来详细科普一下!首先来说产钳。

产钳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叶产钳,另一种是双叶产钳。

前者通常是滑到其头弯处于胎头那侧之后,取出胎头。

后者两叶之间的形状与大小都和胎儿头相类似,这样就能够环抱保护胎儿头,以防其受到挤压。

一般情况下,助产者需要用双手将钳柄扶住,同时向外轻轻牵拉,以辅助胎头顺利娩出。

产钳在助产中的应用,具有着力点比较稳、所形成的压力相对较大等诸多优点,并且能够促进助产成功率的提高。

以下情况均需要产钳助产:1.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出现子宫收缩乏力情况,且第二产程延长;2.产妇患有心脏病或者肺结核,有前次剖宫产史;3.有些产妇为了能够有效促进产程进展,过量用药;4.胎儿在进入产道时的角度不正常,出现缺氧或者窘迫状态。

至于胎头吸引器,它属于一种特别空心装置,呈喇叭样或扁圆帽状,在使用时能够准确地置于胎头顶部,这样可以不与母体软组织接触就能实现旋转并牵引胎头。

这一技术相对简单,方便安置,对母体伤害比较小。

以下情况需要胎头吸引器助产:1.产妇在第一产程中宫缩乏力,且第二产程延长;2.有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者;3.持续性枕后位/横位,但没有明显头盆不称者。

那么,它们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吗?产钳的结构就决定了它不会对胎儿带来危害,产科医生在使用产钳助产时,是牵着胎头缓慢地从阴道滑出,此时所用到的力并非是对胎头的压力,而是牵引力。

产钳的结构能够促使牵引力的形成,这样不会由于压力导致摩擦力的产生。

胎头吸引器的助产原理为:在胎头处放置一个碗状的柔软的吸引头,将空气吸出形成一定的负压,这样再进行轻轻的牵拉,有助于胎儿能够从产道内被牵出。

胎头吸引和低位产钳助产对孕妇分娩作用的对照分析

胎头吸引和低位产钳助产对孕妇分娩作用的对照分析

胎头吸引和低位产钳助产对孕妇分娩作用的对照分析发表时间:2019-09-05T10:56:34.53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5期作者:郭莉杰[导读] 与进行胎头吸引助产相比,对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可显著降低其新生儿发生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及窒息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61000【摘要】:目的:比较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产钳组与吸引组,每组各44例产妇。

产钳组产妇采用Simpson产钳进行低位助产,吸引组产妇采用硅胶喇叭形胎头吸引器进行助产。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和严重软产道损伤的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发生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的情况。

结果:两组产妇在软产道损伤及大出血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产钳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吸引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进行胎头吸引助产相比,对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可显著降低其新生儿发生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及窒息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胎头吸引;低位;产钳助产;临床效果助产是指为了使产妇顺利地娩出胎儿,在产前和产时为其采取的促进胎儿娩出的措施。

目前,临床上对产妇实施助产的方法主要为胎头吸引助产法和低位产钳助产法。

与进行低位产钳助产相比,对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的操作更加简单,但可能使其新生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为产妇进行低位产钳助产的难度较高,对助产士的技术要求较严格,但有利于产妇新生儿的生长发育[1]。

本文比较了产妇进行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产钳组与吸引组,每组各44例产妇。

产钳术105例和胎头吸引术151例报道

产钳术105例和胎头吸引术151例报道

产钳术105例和胎头吸引术151例报道【摘要】目的探讨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的合理选择、操作要领与并发症的预防。

方法对施行产钳术的105例和胎头吸引术的151例进行对比观察和临床分析。

结果胎头吸引术滑脱2-3次转用产钳术的15例中有5例发生头皮血肿。

产钳术105例中,出生1分钟内阿普加评分(Apgar score)8-10分90例,占85.71%,4-7分11例,占10.48%,0-3分4例,占3.80%;胎头吸引术151例中,出生1分钟内阿普加评分8-10分130例,占86.09%,4-7分15例占9.93%,0-3分6例,占3.97%,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组无新生儿死亡病例。

产钳组宫颈裂伤5例,会阴侧切处阴道裂口向上延伸7例。

胎头吸引组无宫颈和阴道损伤病例。

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选择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熟练掌握手术程序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对比分析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是阴道助产的重要手段。

应用得当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胎儿损伤和产道损伤,实现经阴道的安全分娩。

通过病案分析,笔者从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把握,产钳和胎头吸引术的选择,操作要领和并发症的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院2010年至2011年住院分娩3255例。

其中,农村3241例,城镇户口14例。

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36岁,中位年龄25岁。

初产妇1946 例,经产妇1309例。

经阴道分娩2760例,占分娩总数的84.79%。

产钳助产105例,占阴道分娩的3.80%,胎头吸引助产151例,占阴道分娩的5.4%。

本组根据美国大学妇产科母亲——胎儿医学会议1988年规定的标准进行产钳位高分类。

[1]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都在符合低位产钳和出口产钳标准的病例中施行。

达到以下条件才进行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即:顶先露、胎儿存活、宫口开全、胎膜已破,双顶径在坐骨棘平面以下2-3厘米,无骨产道及软产道异常等。

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产妇分娩中应用分析

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产妇分娩中应用分析

产钳术与胎头吸引术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在产妇分娩助产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应用助产术的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分为产钳组和胎吸组,分析比较两组的助产成功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助产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于与面部损伤率均高于胎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各有优缺,不能相到替代和偏废,根据临床特征和分娩进程选择,保证母婴平安,并尽量将损伤降到最低。

【关键词】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应用;分娩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产钳术、胎头吸引术是临床上常用的助产术,尤其是产妇分娩第二产程难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助产方法。

熟练掌握应用产钳技术、胎头吸引术可提高阴道分娩质量,明显减少母儿损伤[1]。

本文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应用助产术的10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应用适应证,正确使用助产术,保证母婴安全。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妇产科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应用助产术的产妇102例,其中应用产钳术者36例(产钳组),平均年龄279岁,平均孕周387周,平均新生儿体重35 kg,孕次0~2次;应用胎头吸引术者66例(胎吸组),平均年龄268岁,平均孕周39周,平均新生儿体重32 kg,孕次0~2次。

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术前导尿排空膀胱,常规外阴、阴道消毒,初产妇行会阴侧切术,产钳、胎头吸引器助产方法见《妇产科手术学》[2]。

分析比较两组助产成功率、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13适应证及条件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的适应证相似,主要包括:①胎儿窘迫。

②低置胎盘、脐带脱垂等。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助产术的临床分析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助产术的临床分析
李 玉 芳 ( 西省妇 幼保 健 院产科 , 昌 30 0 ) 江 南 3 0 6
摘 要 :目的 : 比较 分 析 产 钳 术 与 胎 吸 术 在 阴 道 助 产 中 对 母 婴 的 影 响 。方 法 : 我 院 2 0 ~ 2 0 对 0 4 0 5年 使 用 产 钳 助 产 l8例 及 胎 吸 助 产 3 1 4例 产 妇 的 f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 头 吸 引 助 产 术 对 母 体 软 产 道 损 伤 小 于 产 钳 术 临床 胎 ( P%0 0 )产 钳 助 娩 时 间 明显 短 于 胎 头 吸 引 术 ( 00 ) .5 , P% . 5 。结 论 : 钳 助 产 时 间 短 , 功 率 高 , 儿 危 急 情 况 下 使 产 成 母 用 能 迅 速 娩 出 胎 儿 , 取 抢 救 时 间 , 如 处理 不得 当 , 比胎 吸 助 产 更 易 产 生 产 道 损 伤 。 争 但 则
两 组新 生儿 并发症 比较 , X 经 检验 无显著 差异
( > 0. 5)。 P 0
表 1 两组助产指征比较[( ) % ]
3 讨 论
在 分娩 过程 中 , 采用 适 当的 阴道助 产方法 , 于 对
降 低剖 宫产率 , 保证 母 婴健康 是安 全有效 的手 段[ 。 1 ]
1 2 两 种 术 式 的 必 备 条 件 .
( ) 钳术 : 1产 胎头 已经衔 接 , 明显 头盆 不称 、 无 宫 口开全 、 胎先 露 S 或 以下 ( 即胎 头 骨质 达 坐骨 棘平 面 以下 3c 胎 头无 明显变形 、 膜 已破 、 m) 胎 胎先 露 为 枕先露 、 顶先 露或 臀 位后 出 头 。( ) 吸 术 : 明显 2胎 无
由表 2可 见产 钳助 产产妇 软产 道损 伤率 高于胎 吸组 , 产后 出血量大 于胎 吸组 , X 检 验 P 0 0 , 经 % . 5 产钳 助产 与胎 吸助 产在 软产道 损伤 与产后 出血 量均 有统 计学 意义 。 2 5 新 生 儿 并 发 症 比 较 ( 3 . 表 )

产钳和胎头吸引助产

产钳和胎头吸引助产
>10-20分钟)
会阴侧切
Incision
I (可选,肩难产时要考虑)
J
可及胎儿颌骨 (Jaw) 停牵引,放负压
当看到颌骨时,移走产钳
.
适时放弃阴道手术助产
当助产器械应用困难、牵引后胎头
下降困难、胎儿未能在推荐时间
(15~20 min)内娩出、评估继续
器械助产有高风险时,应果断放弃并
02
迅速实施紧急剖宫产结束分娩
➢ 开放静脉通路,准备新生儿复苏 ➢ 检查产钳,并涂润滑剂 ➢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或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左侧
会阴切开术 ➢ 依次放置左叶产钳、右叶产钳,然后顺利扣锁产钳。如扣
合困难,说明两叶产钳放置位置不适当,应取出两叶产钳, 再次检查胎方位后重新放置 ➢ 再次徒手阴道检查,核实产钳位置,钳叶与胎头之间有无 产道软组织或脐带 ➢ 宫缩时,合拢产钳柄沿骨盆轴方向,向外、向下缓慢牵拉 ➢ 胎儿、胎盘娩出后,依次检查子宫颈、阴道有无裂伤以及 会阴切口,然后逐层缝合
➢ 开放静脉通路,准备新生儿复苏
➢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或持续性硬膜外阻滞麻醉,
行左侧会阴切开术
➢ 放置胎头吸引器
➢ 行阴道检查,核实吸引器的位置,排除吸引杯缘
与胎头之间有产道软组织嵌入。调整吸引器牵引
横柄与胎头矢状缝一致,以作为旋转胎头的标记
➢ 形成负压
➢ 宫缩时,沿骨盆轴方向,向外、向下缓慢牵拉
手法
操作要点
吸引器
.
助产方式
产钳助产 的分类
产钳助产的难易程度与 胎头位置高低密切相关, 因此根据胎头位置将产 钳助产分为出口产钳、 低位产钳、中位产钳和 高位产钳
.
助产方式
产钳助产的手法 操作要点(以最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防治与护理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防治与护理

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副损伤的发生、防治与护理产钳术应用初期,由于对骨盆、胎儿及产钳结构本身认识不足,常造成母婴损伤甚至死亡。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产钳产术的广泛应用,副损伤逐步下降,但母体合并症仍有6~40%,胎婴儿病率可达10~30%,胎头吸引术比较接近生理情况,母体创作小,胎婴儿损伤严重。

今就副损伤的发生与防治进行阐述。

1 母体方面1.1产道损伤及产生出血软产道损伤与胎先露抽低、胎方位及胎儿大小,母体骨盆形态有关。

先露高、枕后位、胎儿较大、母体骨盆耻骨弓狭窄,都是易致产道下段裂伤因素。

特别是中位及旋转产钳,如干扰过早阴道未能充分扩张者更甚,若宫口末开全则致宫颈撕伤,甚至向上延伸达到子宫上段收缩而下段扩张变薄,此时施用阴道手术助产,易致子宫下段破裂,软产道损伤导致严重出血或形成血肿,血肿向阴部膨胀,扩展至肛门及后背形成血肿,扩展到穹窿或宫旁组织形成阔韧带内血肿,直达肾周甚至膈肌。

一般需阴道手术助产者多有产程延长或停滞,宫缩乏力,常常发生术后宫缩欠佳而出血。

有时困难产错术,强力牵引致耻骨联合及骶关节分离之骨产道损伤。

予以发生副损伤,首先要问题是产科医生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及手术指证的正确掌握,施行产钳术或胎头吸引术是否恰当,关系到孕产妇和胎婴儿的预后。

历年来对手术指证及婴儿并发症等争论较多,各家持不同意见。

笔者前瞻性调查钳术及胎头吸引术情况,分析影响主要因素间关系,建立判别式 [1]。

根据判别式,胎头位置较低位置两种情况较安全,胎头位置高者以剖宫产为宜,情况比较复杂则可将资料带入判别式进行判断。

但胎儿宫内严重窘迫者,必须分秒必争取出胎儿。

胎头位置不正之面先露、额先露,胎头变形,水肿严重者均不能施行胎头吸引术。

很多学者主张警惕性等待部程,严防过早施术。

当手术失误后首先分析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再作阴道检查,比较胎头位置高度的改变、下降过程,胎头变形颅骨重叠。

并估计儿头顺应产道娩出的可能性,动态说明头盆和相对关系。

低位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分娩中的比较

低位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分娩中的比较

低位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分娩中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助产技术在胎儿持续性枕横位分娩中的效果。

方法:挑选100例胎儿持续性枕横位的孕妇,50例行低位产钳术,50例行胎头吸引术,并统计其助产成功率、产道裂伤(会阴裂伤、宫颈裂伤、软产道的多处撕裂伤、骨盆骨折及关节损伤等)、新生儿并发症(头面部压挫伤、头皮血肿、面神经损伤、颅内出血、颅骨骨折等)及处理、产后出血量等相关因素。

结果:行产钳术产妇的成功率较高、操作时间短、新生儿5min阿氏评分高,软产道裂伤及新生儿并发症相对稍高,产后出血量则无明显差别;行胎吸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不易损伤软组织,很少导致感染机会,但对胎儿伤害较大。

结论:低位产钳术于胎吸术临床应用中成功率高,是持续性枕横位分娩中迅速娩出胎儿的安全助产方式。

【关键词】产钳术;胎吸术;孕妇;妊娠;分娩;持续性枕横位本次调查研究记录了低位产钳术及胎头吸引术在各大医院的临床工作中实际应用情况,并以此来探讨这两种助产术的效果,以下是对这次结果的统计。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及另外一个三甲医院妇产科分娩过程中呈持续性枕横位的临产产妇100例,经阴道检查诊断均已明确且全都处于低位状态。

两术式适应症和条件:a.第2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母体疾病如妊娠合并心脏疾病、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动脉硬化、既往有剖宫产史及子宫肌瘤剔除史等需要尽快结束分娩者。

b.随机分成低位产术组(简称产术组)50例,其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年龄大概在20—33岁;胎头吸引术组(简称胎术组)50例,初产妇30例,经产妇20例,年龄约21—35岁。

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基本相同,无明显不适表现。

手术时机:a.第二产程,宫口已开全。

b.胎心正常胎儿存活。

c.子宫收缩好,短期内可结束分娩。

1.2方法(1)a.术前向家属交待病情,判断预后。

准备好新生儿急救器材和药物。

术前外阴常规消毒,导尿排空膀胱,做阴道检查。

产钳和胎头吸引助产

产钳和胎头吸引助产

灵活把握第 二产程时限, 不机械以2h 为准
2021/8/3
5
推荐意见1
• 以下非手术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手术产率(ⅠA) 一对一分娩支持 使用产程图 使用催产素 硬外膜镇痛患者无屏气感时延缓屏气
2021/8/3
6
协助助产的方法
1
手转胎头
2
会阴切开
3
器械阴道助产
2021/8/3
7
手转胎头
•将胎头转至枕前位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产钳助产步骤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产钳助产步骤
No Image
左手放置左叶产钳
No Image
右手放置右叶产钳
No Image
No Image
合拢钳柄锁扣
No Image
产钳助产步骤
No Image
检查宫颈
No Image
吸引器CS,产钳-->CS, X 吸引器产钳 CS • 胎头吸引器 只用于大于34周的胎儿
No Image
水平向外及垂直向下
助产术分类
如果第二产程需要手术干预,必须考虑胎吸、产钳及剖宫产术的优劣和风险,慎重选择。
经阴道助产不需要常规行会阴切开(Ⅱ-1E)
手掌向上,整个手置于阴道内
非主力手向下施力,
A
请求帮助 Ask
与产妇 谈话 Address
麻醉 Anesthesia
B
排空膀胱 Blandder
C
宫口开全 Cervix
D
确定
Ditermine
胎位(囟门、耳背)及塑性
肩难产?
E

胎头吸引助产术与产钳助产术的评估

胎头吸引助产术与产钳助产术的评估

胎头吸引助产术与产钳助产术的评估1胎头吸引助产术胎头吸引助产术是用一种特制的喇叭样空心装置置于胎头,形成负压后吸在胎头上面而助引出胎头的手术。

在19 世纪已开始广泛应用。

其优点是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不占有有限的阴道空间,可以在不接触母体软组织的情况下施转胎头并牵引,胎头吸引术适应症和必备条件与产钳助产术基本相同。

1.1适应症①宫缩无力,第二产程延长者。

②母体患有某些疾病如心脏病、咼血压、妊咼症等。

③以前有过剖宫产,不宜在分娩时用力者。

④轻度头盆不称,胎头内旋转受阻者。

⑤胎儿方面为胎儿宫内窘迫,除外重度者需要结束分娩者。

必备条件:①无明显的头盆不称。

②宫口已开全或者近开全。

③只用于顶失露。

④胎头双顶经已达坐骨棘平面。

⑤胎膜已破。

1.2并发症胎头吸引术掌握容易,使用方便,但使用不当,尤其是反复牵引,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损伤。

产妇方面:可能造成宫颈裂伤外阴阴道裂伤阴道血肿。

胎婴儿方面:①头皮血肿。

②颅内出血。

③头皮坏死。

④颅骨损伤。

1.3使用胎头吸引助产术的注意事项为提咼胎头吸引助产术的成功率,降低胎儿并发症,我们需注意以下几点:1.3.1胎头位置在S=+3以下;1.3.2负压以39.9 —66.5kpa为宜,不能超过66.5kpa ;1.3.3持续负压吸引不应过长,若牵引困难或者牵引时滑脱两次应立即改用产钳助产术或剖宫产术。

2产钳助产术产钳术是解决困难分娩的主要产科手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牵引或旋转胎头以娩出胎儿,其阴道产钳术比剖宫产术更能缩短胎儿的娩出时间。

随着产科技术的发展,为了母婴安全,中、高位的产钳术已基本被剖宫产术所取代,但低位及出口产钳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并且产钳术较剖宫产快捷,损伤小,现今仍为良好的阴道助产方法。

2.1产钳助产术的适应症①第二产程延长。

②缩短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产妇情况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③胎头吸引术失败者,可行低位产钳者。

④情况紧急而又熟悉产钳术,包括臀位后出头困难者,剖宫产娩出头困难者。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阴道助产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胎头真空吸引器助产术与低位产钳助产术阴道助产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阴道分娩过程中如果出现产程异常或需紧急分娩,需要严格把握阴道助产术的手术指征,掌握手术技巧,了解母儿并发症,进而选择适合的阴道助产术,可以帮助产妇及胎儿尽快脱离危险,保证分娩安全,减少母婴的损伤[1]。

在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窘迫或孕妇合并严重并发症时,及时阴道助产能明显缩短第二产程,有效避免剖宫产,减少并发症。

阴道助产术包括产钳助产术及胎头吸引术,是在第二产程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直接牵引胎头,以加快或实现胎儿阴道分娩的重要手段,是处理难产的重要产科手术。

临床研究显示,选用有效的助产方式对自然阴道分娩产妇的分娩质量、母婴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2]。

产钳助产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能快速、有效地结束阴道分娩,但操作不当,易对产妇及婴儿产生损伤。

胎头吸引术的操作较为简便,对旋转胎头、对产妇产道的损伤较小[3]。

因此,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助产方式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降低剖宫产率,推广阴道助产术,避免不必要的中转剖宫产及其并发症,改善母婴结局,笔者对第二产程中经评估后可以阴道助产的孕妇展开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0例第二产程中经评估后可以阴道助产的孕妇纳入研究。

纳入标准:(1)孕妇临床资料完整;(2)足月、单胎、头位;(3)宫口已开全,胎膜已破;(4)无相对或绝对头盆不称;(5)胎头骨质已达坐骨棘水平+2以下;(6)已明确胎方位。

排除标准:(1)经检查头盆不称者;(2)不能耐受疼痛者;(3)临床资料不全者。

孕妇出现以下任何一项情况可行阴道助产:①第二产程延长;②明确或可疑的胎儿窘迫;③母亲因素需要缩短第二产程者。

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孕妇及其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表1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x-±s,例(%)]Table1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n(%)]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35年龄(岁)27.53±6.3928.36±6.430.5420.590孕周(周)39.74±2.7339.45±2.640.4520.653产次(次)1.53±0.271.56±0.320.4240.673胎儿体质量(kg)3.05±0.243.03±0.270.3280.744第二产程延长8(22.86)6(17.14)胎儿窘迫27(77.14)29(82.86)0.3570.550初产妇28(80.00)29(82.86)经产妇7(20.00)6(17.14)0.0950.759助产原因分娩次数1.2方法两组孕妇施行手术前取膀胱截石位,需消毒外阴、铺巾、导尿,阴道检查进一步确定宫口已开全、胎方位及胎头的高低,且胎膜已破。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区别与选择护理课件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区别与选择护理课件

产钳助产术需要在严格的医学指征下 进行,是产科医生常用的手术之一。
产钳是一种金属器械,形状类似于平 行四边形,一端有柄,另一端呈弧形。
产钳助产术的适用情况
胎儿窘迫
当胎儿出现缺氧、胎心音异常等 紧急情况时,医生可能会使用产 钳助产术来迅速帮助胎儿娩出。
第二产程延长
当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如果胎 儿头部长时间卡在产道中无法娩 出,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产钳来 协助胎儿娩出。
02
胎头吸引术介绍
胎头吸引术的定义
• 胎头吸引术是一种助产技术,通过在胎儿头部的 真空吸引器或吸引球产生负压,将胎儿头部吸住 并协助分娩。
胎头吸引术的适用情况
01当胎儿头部位置较低,源自法正常 分娩时,可以考虑使用胎头吸引术。
02
当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缺氧等紧 急情况时,为迅速娩出胎儿,也 可以考虑使用胎头吸引术。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区别与选 择护理课件
目 录
• 产钳助产术介绍 • 胎头吸引术介绍 •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的区别 • 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护理注意事项
contents
01
产钳助产术介绍
产钳助产术的定义
产钳助产术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当 胎儿出现异常情况,如胎儿窘迫或第 二产程延长时,医生会使用产钳来帮 助胎儿顺利出生的手术。
心理支持
在手术过程中给予产妇心 理支持,缓解其紧张情绪。
术后护理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产妇及胎儿的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并发症。
疼痛护理
评估产妇疼痛情况,给予适当的镇 痛措施。
饮食护理
指导产妇合理饮食,促进术后恢复。
THANKS
感谢观看
产钳助产术
适用于胎儿胎位异常、胎儿缺氧等紧急情况,需要迅速结束 分娩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头吸引术及产钳术
胎头吸引器及产钳都是用牵引的方法协助胎儿娩出的器械。

胎头吸引术较易掌握,并较安全,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助产方法。

一、手术适应症
(一)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长;
(二)患有心脏病、肺结核、妊高征或有前次剖宫产史等,不宜产时过分用力者;
(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胎儿宫内窒息等;
(四)持续性枕后位,分娩进展过于缓慢者;
(五)剖宫产胎头娩出有困难时,可用产钳协助。

二、手术条件
(一)宫颈口必须开全,否则易造成产道撕裂;经产妇组织松软,必要时在宫口近开全时即可进行手术;
(二)儿头必须“衔接”,头的位置越低,手术越安全;
(三)胎膜未破者,应在手术前刺破;
(四)必须为活胎儿,死胎可等待自产或穿颅。

∙2006-2-19 18:41
∙回复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2楼
胎头吸引术
一、术前准备
患者取膀胱截石卧位,消毒外阴、导尿,不作会阴切
开者一般不需麻醉。

初产大都需切开会阴。

手指聚拢如圆
锥状,涂消毒浸润剂慢慢伸入阴道,进一步检查宫颈口开
大情况及儿头位置的高低及方位。

胎头方位多由检查前囱
门的部位或耳廓的方向来确定。

阴道较紧者,可用手指在
阴道内轻轻来回旋转扩张,便于胎头通过。

二、手术步骤
在一手引起下,将吸引器徐徐送入阴道(图201),紧贴儿头颅顶部。

注意勿夹住阴道软组织、宫颈或脐带等。

用50~100ml注射器,分数次从橡皮管抽出空气共约150ml,将橡皮管夹紧,使吸筒内产生负压牢附于儿头上。

听胎心,如无异常,可在阵缩时缓缓牵引。

开始稍向下牵引(图202)随儿头的下降、会阴部有些膨隆时转为平牵(图203),当儿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会阴部明显膨隆时,渐渐向上提牵(图204)。

吸筒应随儿头的旋转而转动。

在儿头双顶间径平面娩出时,可松开止血钳,消除负压,取下吸筒,用手助儿头娩出。

图201 放入吸引器图202开始稍向下牵引
图203 平牵
图204向上提牵
牵引时若听到“嘶嘶”声,说明漏气,可能与放置或牵引方向不妥有关,可稍螺旋移动吸筒,或重新抽出一些空气后再牵。

牵引方向也可稍予改变。

必要时取下重新放置。

胎头吸引可造成胎儿头皮水肿,但多在产后24小时内消失。

但负压过大,或吸引时间过长、吸筒吸附位置不当,可产生头皮水泡、脱皮或头皮血肿,须较长时间才能消退、愈合。

严重时,胎吸可造成胎儿颅内出血,应加以预防。

∙2006-2-19 18:41 ∙回复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3楼产钳术
产钳曾是唯一用来牵出活胎儿的器械,较胎头吸引器难于掌握,若使用不当,可造成母婴创伤。

目前,多在胎头吸引术未成功时,才考虑应用。

一、产钳术分类
根据儿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产钳术。

高位系指儿头未衔接时上产钳,危险性大,已不采用。

胎头衔接后上产钳,称中位产钳术。

目前也很少采用。

儿头颅顶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锋头的最低部分)降达会阴部时上钳,称低位产钳术。

儿头显著于阴道口时上产钳,为出口产钳术。

尤其是出口产钳术,困难多较小,较安全。

二、术前准备
同吸引术。

均需会阴侧切,且切口宜大。

三、手术步骤
产钳分左右两叶,操作时左手握左叶,置入产妇盆腔的左侧,右叶反之。

手术分为产钳的置入、合拢、牵引与下钳几个步骤。

术前必须导尿。

现以枕前位的产钳术为例介绍。

(一)置入
置入前先检查器械。

先放钳的左叶,后放右叶,才能扣合。

用左手握右叶,涂上润滑剂,右手作引导,缓缓送
入阴道。

儿头位置低者,用食、中二指作引导即可;位置
较高者,须将手的大部分伸入阴道作引导。

开始置入时,钳与地面垂直(图205),钳的凹面向
着会阴部,经阴道后壁轻轻插入,在右手的引起下,顺骨
盆的弯度慢慢前进,边进边移向骨盆左侧,放到胎头的左
侧面(图206)。

放妥后取出右手,此时叶柄与地面平行,
可用左手的无名指及小指托住(图207)或由助手托住。

然后以同样方法,用右手握产钳的右叶,在左手的引导下
慢慢送入阴道,置于儿头的右侧面(图208)。

∙2006-2-19 18:41
∙回复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4楼产钳术
产钳曾是唯一用来牵出活胎儿的器械,较胎头吸引器难于掌握,若使用不当,可造成母婴创伤。

目前,多在胎头吸引术未成功时,才考虑应用。

一、产钳术分类
根据儿头在盆腔内位置的高低,分为高位、中位及低位产钳术。

高位系指儿头未衔接时上产钳,危险性大,已不采用。

胎头衔接后上产钳,称中位产钳术。

目前也很少采用。

儿头颅顶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锋头的最低部分)降达会阴部时上钳,称低位产钳术。

儿头显著于阴道口时上产钳,为出口产钳术。

尤其是出口产钳术,困难多较小,较安全。

二、术前准备
同吸引术。

均需会阴侧切,且切口宜大。

三、手术步骤
产钳分左右两叶,操作时左手握左叶,置入产妇盆腔
的左侧,右叶反之。

手术分为产钳的置入、合拢、牵引与
下钳几个步骤。

术前必须导尿。

现以枕前位的产钳术为例
介绍。

(一)置入
置入前先检查器械。

先放钳的左叶,后放右叶,才能
扣合。

用左手握右叶,涂上润滑剂,右手作引导,缓缓送
入阴道。

儿头位置低者,用食、中二指作引导即可;位置
较高者,须将手的大部分伸入阴道作引导。

开始置入时,钳与地面垂直(图205),钳的凹面向
着会阴部,经阴道后壁轻轻插入,在右手的引起下
∙2006-2-19 18:41
∙回复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5楼
,顺骨盆的弯度慢慢前进,边进边移向骨盆左侧,放到胎头的左侧面(图206)。

放妥后取出右手,此时叶柄与地面平行,可用左手的无名指及小指托住(图207)或由助手托住。

然后以同样方法,用右手握产钳的右叶,在左手的引导下慢慢送入阴道,置于儿头的右侧面(图208)。

∙2006-2-19 18:41 ∙回复

∙天使也美丽
∙62位粉丝
6楼(二)合拢
如两叶放置适当,即可顺利合拢,否则可略向前后上下移动使其合拢,并使两柄间始终保持约一指尖宽的距离(图209),不要紧靠,以免过度压迫胎头。

若合拢不易,
表示放置不妥,应取出重放。

合拢后注意听胎心音,倘有突变,说明可能扣合过紧或因夹住脐带所致,应松开详细
检查。

图205 置入产钳左叶
图206置入左叶矢状剖面示意图
图207 托住左叶导入右叶图208置入右叶
图209 合拢
(三)牵引及下钳
合拢后如胎心音正常,可开始牵引。

牵引应在阵缩时进行,用力应随宫缩而逐渐加强,再渐渐减弱。

阵缩间歇
期间应松开产钳,以减少儿头受压,并注意听胎心音,牵
引方向随儿头的下降而改变。

开始钳柄与地面平行(头位
置较高者,应稍向下牵引),两手如(图210)所示方向
用力。

当枕部出现于耻骨弓下方,会阴部明显膨隆时,可
改用单手缓缓向上提,助儿头仰伸娩出(图211)。

儿头“着冠”后,可取下产钳(图212)。

取钳顺序与
置入时相反,先下右叶,再下左叶(图213),然后用手
助儿头娩出。

要注意保护会阴。

图210 双手用力方向示意图图211向上提牵
图212头着冠时下产钳图213先下右叶,再下左叶
四、注意事项
(一)为了防止牵引时因用力过度而造成创伤,术者应坐着牵引,双臂稍弯曲,双肘挨胸,慢慢用力。

切不可伸直双臂、用足蹬踩产床猛力进行牵引,以防失去控制,重创母婴。

臂力不足者,可站立牵引,但对用力及牵引方向应很好掌握。

(二)情况较急者,应尽速娩出胎儿,但决不可粗暴操作。

一般情况下,应随阵缩作牵引,大都需时15~20分钟。

出口产钳术多数可在数分钟内结束分娩。

(三)牵引时勿紧扣产钳两柄,可在两柄间夹入小块纱布,以减少对胎头的压迫。

(四)遇有困难,应详细检查,酌情重新考虑分娩方式,切忌强行牵引。

必要时可改行剖宫产术。

(五)术后注意观察宫缩及流血情况,检查宫颈及阴道,如有撕裂,应即缝合。

(六)产程长,导尿有血尿者,可留置导尿管,并酌用抗感染药物。

(七)仔细检查新生儿,给止血药并预防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