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琵琶行读后感800字3篇-word范文模板 (3页)
琵琶行读后感范文五篇
琵琶行读后感范文五篇《琵琶行》是白居易写的,我们来看看琵琶女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吧。
读者们反应可大了,不信,请看几篇《琵琶行》读后感。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琵琶行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琵琶行读后感1本题为《琵琶引并序》,“序”里却写作“行”。
“行”和“引”,都是乐府歌辞的一体。
“序”文如下:“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一十二”当是传刻之误。
宋人戴复古在《琵琶行诗》里已经指出:“一写六百十六字。
”《琵琶行》和《长恨歌》是各有独创性的名作。
早在作者生前,已经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此后,一直传诵国内外,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如“序”中所说,诗里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
宋人洪迈认为夜遇琵琶女事未必可信,作者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他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容斋随笔》卷七),这是抓住了要害的。
但那虚构的情节既然真实地反映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那么就诗的客观意义说,它也抒发了“长安故倡”的“天涯沦落之恨”。
看不到这一点,同样有片面性。
诗人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琵琶女的出场。
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
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
“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
《琵琶行》阅读感想
《琵琶行》阅读感想《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琵琶行》阅读感想”,以供大家参考!《琵琶行》阅读感想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人在浔阳江上孑然一身,忽然一阵琵琶声过,秋花残叶瑟瑟作响。
诗人虽字乐天,此时却遭贬浔阳,苦于仕途。
此时忽听琵琶声,便谱写了一段不朽的《琵琶行》。
琵琶声时而急切,时而舒缓。
“低眉信手续续弹”似在回味京城繁华烟云的生活;而“冰泉冷涩凝绝”则诉出了人生低谷的凄凉。
诗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心中早已是波涛汹涌。
弦声起落之间唤起了他无限的心事:我,乐天,也曾年少得意,风生水起;而今却沦落到如此地步,可悲!可叹!突然,琵琶声断,琵琶女出现在了眼前。
未等诗人开口,她便描述起了自己的悲惨经历:才华遭妒,家庭破碎!不禁引出诗人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此语,不仅是对人生的感慨:感慨世事不公,同病相怜;更是对社会的质问——有才之人,真情之人都沦落到这等地步,而欺上瞒下、阴险狡诈之人倒能逍遥自在,为何?为何?琵琶行本是一场寂寞之行,是道出诗人愤懑之行,却更影射了当时社会——“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所语的是奸佞当道,正义无处伸张的黑暗现实。
诗人就如在这黑暗中前进,身处黑暗却心向光明。
可他终归一人,无法战胜黑暗,却遇到了他的同道之人。
“江州司马青衫湿”,所哭的是自己的悲惨境遇,是琵琶女的人生不幸,更是为朝政的黑暗。
虽是如此,琵琶行更是一场告别之行:诗人被驱逐出了长安——那个万千士人明争暗斗的中心,却开启了自己一段全新的生活;与琵琶女的相遇虽是感慨同病相怜,不更是觅得知音相伴,更是一种慰藉吗?是的,诗人也是这样做的。
他没有就此消沉,而是继续发挥自己的才智,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努力着——六年之后,白居易身任杭州刺史,写下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
鉴赏琵琶行作文800字精选3篇
鉴赏琵琶行作文800字精选3篇鉴赏琵琶行作文800字读琵琶行有感1000字一红颜琵琶,当年在教坊曾属首部;诗人才情,也曾赢得一时盛名。
而今相逢在天涯沦落的客船上,孤傲清高的心灵怎能不生出丝丝缕缕的怅惘和感伤。
开头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为第一段,描写与琵琶女的偶然相遇,及其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
诗人送客江头,秋风萧瑟,一片凄凉。
宾主话别,醉不成欢,实是借酒浇愁愁更愁。
此时此刻,忽闻有琵琶弹奏声隐约传来,宾主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去。
作品由描写朋友话别到引出琵琶声及弹奏琵琶的倡女,转接之间极其自然巧妙。
同时也从侧面渲染出弹琵琶者演技非同小可。
接下来描写艺人的出场,先是“琵琶声停欲语迟”,“迟”字显示出琵琶艺人犹疑不决,似有隐衷,复又“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后一句描写女子羞答答的样子极传神巧妙,艺人的性别也不言自明。
同时又预示着这是个饱经风霜,深受磨难的不幸艺人。
果然,在调弦定音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弦声低沉,似乎弹者有意掩藏、压抑内心的情感。
每根弦都发出低沉忧郁的声音,每一声都寄寓着无限的哀思。
这就为后面描述琵琶女的不幸身世做好了铺垫。
作品从写琵琶女的试弹动作开始,一步步将读者引入乐曲传达的情境中去。
她的演技是精湛神妙的,诗人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两句描绘其娴熟精到。
因为训练有素,虽是信手弹来,却无不合乎节拍,弹技可谓达到炉火纯青之境。
作品接下来运用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节奏快慢转换的变化。
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这一连串精妙绝伦的比喻仿佛使读者亲耳听到了琵琶的声音。
这是多么出色的描写!至于乐声低缓停歇如冰泉冷涩,进入高潮若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及曲终收拨时的声如裂帛,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进而还会产生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
最后作品用。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17篇)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17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读后感篇1诗歌与音乐,自古以来就已结下不解之缘。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是一部关于古代音乐的汇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启蒙,其中的诗歌是脱胎于音乐而来的;汉代的乐府诗是专门为了配合音乐进行演唱的歌词,如《孔雀东南飞》这样的作品,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峰;唐代,真正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诗歌的“花季”,我们看到了诗歌生命整个的精神完全像花一样盛放开来……除了能用于吟诵和演唱之外,还有很多的作品直接与音乐相关,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描写妙声绝响的千古名篇;宋词又叫曲子词,其词牌名本来就是乐曲的名称,其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相关,是一种典型的音乐文学,而且是最为流行的音乐,所以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样的说法;元曲不管是散曲还是剧曲,都是曲牌体,可以说是元代的歌剧;之后的明清传奇,也是如此,都是一种便于歌唱的文学体裁。
所以广义上的诗歌,都是在和音乐的交流吸收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本身是一种混合的艺术,这在世界文学史和音乐史上都是一个奇观。
今天,这门混合艺术的文字得以流传下来,而记录音乐的曲谱却大抵遗失。
我们只能凭借文字去想象诗歌有可能的音乐形象,或者依靠当代音乐家重新谱曲、演奏和演唱来领略文字和音乐之间的彼此碰撞和交融了,以及混合之后升华而来的全新审美感受。
近些年来,笔者一直在接触此类“新曲”,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上海昆剧团的作曲家周雪华创作的《华章雪韵·古诗词昆曲演唱》专辑和上海音乐学院连波教授创作的《未成曲调先有情·诗词歌曲选》专辑。
特别是后一张专辑中的《琵琶行》,可谓作曲家的倾情大作。
拨开历史的尘烟,往事已远,旋律依然。
今天,何英乐海拾遗,选择了这首《琵琶行》作为个人专辑的主打曲,并由作曲家陈国良先生重新进行配器。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17篇)
《琵琶行》读后感《琵琶行》读后感(精选1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读后感篇1《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双璧。
即使没有其他作品,只凭这两首诗,白居易就足以不朽。
与早年的《长恨歌》写历史题材有所不同,《琵琶行》转到了现实题材。
诗人通过亲身见闻,叙写了琵琶女的沦落命运,并由此关合到自己的被贬遭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沉感慨。
因为有切身体验,所以感情特别真诚深挚;因为是在贬所深秋月夜的江面巧遇琵琶女,所以诗情特别哀婉苍凉。
《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风靡宫廷里巷,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颂不衰,显示了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唐宣宗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代张维屏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亭》)之叹。
这首长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可分为四部分。
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为第一部分,通过秋夜浔阳江头景色与送客场面的描写,烘托出凄凉冷落的氛围。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正面描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感人至深的音乐效果,并为她自叙身世作了有力的铺垫。
这一部分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序奏,饱含深情,低缓哀婉;第二层是弹奏的第一个高潮;第三层是转折,琴音由疾速强劲转入舒缓。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介绍琵琶女由少年欢乐到老年伤悲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束,把琵琶女和诗人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抑郁之情。
全诗语言平易简洁,却又极有表现力,不求其工而自工;而且画意鲜明,诗情浓郁,清词妙喻,络绎不绝。
尤其是对琵琶女弹奏乐曲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正如《傅雷家书》所说:“白居易对音节与情绪的关系悟得很深。
凡是转到伤感的地方,必定改用仄声韵。
《琵琶行》读后感范文
《琵琶行》读后感范文《琵琶行》读后感范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读后感1江州深秋,浸没在浓浓的暮色中,浔阳江哗哗地弹奏着哀愁。
江边孤独地飘着一叶遍舟,苍凉的琵琶音从舟中徐徐扩散开去,玲珑的琵琶声如泣如诉,悠悠地将心事道来。
渐渐地,琵琶断续艰涩不成曲调,终于消失在舟中喑哑的哭泣声里了。
江水推舟去,岁月催人老。
倾国倾城的云鬓花颜早已遗忘在纸醉金迷的往事里。
风景依旧人不再,浔阳水清云鬓白。
当夜夜笙歌,灯红酒绿尽成往事,只剩曲琵琶喃喃地诉说忧愁,人啊,难免落下泪来。
琵琶声如刀剑光影切割着大弦小弦,她恨啊,当年一曲红绡不知数,如今绕船月明守空渡。
可又能怪得了谁呢,秋月春风在她拨弦的指间玩过,玉容花颜都溶在年复一年的欢笑之中,她早该想到,光阴并不因珍惜你的美貌而放下匆匆,也不因你的弃世厌俗而改跑为走。
她早该想到的,可依然老大嫁作商人妇!唐玄宗早该想到的,去依旧不见玉颜空死处,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在快乐的时候,在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时候,在芙蓉帐难度春宵的时候想不想后果呢?琵琶女若是早知道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结局,恐怕早就找个好人嫁了吧;玄宗若是早知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结局,恐怕早就分清了事业与爱情了吧!可是,为什么,要等青丝成雪才肯明白,却已是后悔莫及。
《琵琶行》读后感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人在浔阳江上孑然一身,忽然一阵琵琶声过,秋花残叶瑟瑟作响。
诗人虽字乐天,此时却遭贬浔阳,苦于仕途。
此时忽听琵琶声,便谱写了一段不朽的《琵琶行》。
琵琶声时而急切,时而舒缓。
“低眉信手续续弹”似在回味京城繁华烟云的生活;而“冰泉冷涩凝绝”则诉出了人生低谷的凄凉。
诗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心中早已是波涛汹涌。
弦声起落之间唤起了他无限的心事:我,乐天,也曾年少得意,风生水起;而今却沦落到如此地步,可悲!可叹!突然,琵琶声断,琵琶女出现在了眼前。
琵琶行的读后感6篇
琵琶行的读后感琵琶行的读后感6篇《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的读后感篇1我在读中学时,读过《琵琶行》,当时感觉得很感人和凄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梳,今日重读,感受良多。
一、体例认识。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二、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三、《琵琶行》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的读后感篇2曾记紫薇郎,默对紫薇芳。
紫薇郎不再,紫薇仍馨香。
旧时红尘女,门前紫陌忙。
岁月卷红尘,只余情凄伤。
偶识寒江头,月映水苍茫。
酒愁相杂糅,余音悲绕梁。
花开花落,光阴荏苒。
《琵琶行》的读后感
《琵琶行》的读后感《琵琶行》的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的读后感1琵琶行,江水清,茫茫江月浸江心。
一弦一声皆似血,一言难道无世情。
莫问妾断肠,请君试看泪衣裳。
莫道当年话,当年欢乐成追忆。
弦声细细如水长,似如深闺花台上。
少女心事一了然,西厢门外有萧郎,续续弹,续续弹,流年似水光似川。
纵然红绡不知数,菊花已凋谢,一切皆枉然。
双指踌躇不能弹,两臂欲战战。
太守停杯客惘然。
琵琶弦声由心生,心弦既断无声响。
曲未罢,人生苦路何漫长。
风雨如磐压弱女,银篦碎,罗裙污,阿姨死,弟边戍。
昔日琶琶女,今朝商人妇。
春镜里,添秋霜,多情女子薄情郎。
一生又此过一生复何求。
皆言我为琵琶生,一曲琵琶叙平生。
《琵琶行》的读后感2《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地去接受监督看管的。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3篇
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3篇《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
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来看看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吧!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篇一:我在读中学时,读过《琵琶行》,当时感觉得很感人和凄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梳,今日重读,感受良多。
一、体例认识。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二、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三、《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
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读后感篇二《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意旨。
琵琶行读后感
琵琶行读后感《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千百年来传颂至今。
那么,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琵琶行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琵琶行读后感篇一琵琶行》原题为《琵琶引》,引:是琴、瑟、琵琶、箜篌等弦乐的曲名;今与序文相一致,作《琵琶行》,行:则是古诗的一种体《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千百年来传颂至今,被无数琵琶诗词所引用。
《琵琶行》原题为《琵琶引》,引:是琴、瑟、琵琶、箜篌等弦乐的曲名;今与序文相一致,作《琵琶行》,行:则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元和十年,白居易当时为太子左赞善大夫,立即上书请急捕贼,当政者不满于他的越职言事,将他贬为江州司马(官名,古为州刺史的副职,掌军事,唐代实际成了闲职)。
次年秋天,即元和十一年,白居易送客到湓口(今江西省九江市西湓水入江处),急闻水上有夜弹琵琶者,而曲调恰是京城所流行的,于是“寻声暗问弹者谁”。
弹奏者本是长安歌妓,曾学琵琶于穆、曹二人,后因年长色衰而为贾人妇,琵琶女的演奏,曲调略带忧伤,似乎说不尽心中无限事。
见于此情此景,白居易把琵琶女的不幸和自己遭贬的愤懑并提,以作《琵琶行》来抒发对现实不满的思想感情。
贞元、元和之际,与开元相比,是处于中衰时期。
但与肃宗及代宗初年相比,这又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这首诗写的虽然是“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场面和友人惜别的情谊,却表现了较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反映了被侮辱者的哀怨和被压抑者的不平。
这篇长诗通过写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中唐时期都市生活的一个侧面,对被压迫、被侮辱、被遗弃的歌妓寄予了同情;同时又联系自己的谪贬生涯,抒发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作者敢于突破封建社会尊卑观念的进步思想。
全诗叙事、写景与抒情并善,结构严谨,剪裁得当,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明丽,韵律和谐流动,在唐代诗坛上乃至历代诗史上,都属上乘。
特别是作品中人物间感情的渗透,以及用一连串比喻将无形的音乐刻划成可感可触的物体,并能让读者从中体味出弹奏者的情态和心事的艺术手法,是十分高明的,增添了作品感人的力量,使这首长诗誉满古今。
琵琶行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
琵琶行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琵琶行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范文(通用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读后感1湓浦口闻琵琶,后江中听琵琶女诉世之苦,同是天涯沦落人,江州司马作此篇,以歌赠之。
看,转轴拨弦已有情;听,大弦小弦错杂弹;知,琵琶女身世之苦。
她以高超演技弹奏琵琶,琴声是那样的低沉抑郁,是那样的轻细急促,是那样的清脆圆滑。
诗人为她再次演奏而流泪,从琴声中呈现出她凄苦哀怨的形象,使人为之哀,为之伤。
回想少时欢乐,常于梦中落泪;晚年沉沦,商人重利轻离别;如今她漂泊沦落。
她年少是那么的快乐,轻松随意打发时光,是一位娇美的琵琶女,使人诚服与嫉妒。
晚年,弟弟当兵,家人逝去,都弃她而去,随后那个负心郎又弃她而去。
无依靠,守空船,心中凄凉悲伤之情时常涌现心头,夜中难寐,使人为之哀鸣。
恰如《窦娥冤》中,“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不知琵琶女的情由,她多次于梦中哭醒,心中满腹闲愁,难以挥去。
吾读之,欲落泪,双眼浸湿,好似身临其境,亲耳闻之诉说。
吾同情于她,却束手无策。
江州司马也有同样的遭遇,他借琵琶女塑造自身横遭贬谪。
他抑郁寡欢,在政治上的坎坷失意,是因遭受政治迫害而感伤、愤懑。
他感伤有多少人知?官场的黑暗令多数失意者气愤,就因为有多数的“小人”存在,那是无法想象的压迫,曾伤过多少人,害过多少人,数也数不清。
幸逢知己——琵琶女,她感伤诉忠,诗人感伤于己,同情于她,悲愤于官场,在那一夜回想那么多不幸的经历,怎不叫人皆掩泣呢?哎,一位衷心于国,却未被重用,反而被贬,真叫人心痛。
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睛,想想多悲哀啊!追溯上千年历史,别说当日有,今日无。
如今,失意人也有不少。
农村青年,苦苦奋斗十几年,本来看到前方的道路那么的明亮宽敞,憋了十几年是该松口气了。
可步入社会,那么有才的一位年轻人,被眼前一幕惊呆,有才还不行,有条件有背景能“优先”,真让人心痛。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17篇)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17篇)琵琶行读后感篇1诗歌与音乐,自古以来就已结下不解之缘。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是一部关于古代音乐的汇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启蒙,其中的诗歌是脱胎于音乐而来的;汉代的乐府诗是专门为了配合音乐进行演唱的歌词,如《孔雀东南飞》这样的作品,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峰;唐代,真正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诗歌的“花季”,我们看到了诗歌生命整个的精神完全像花一样盛放开来……除了能用于吟诵和演唱之外,还有很多的作品直接与音乐相关,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描写妙声绝响的千古名篇;宋词又叫曲子词,其词牌名本来就是乐曲的名称,其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相关,是一种典型的音乐文学,而且是最为流行的音乐,所以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样的说法;元曲不管是散曲还是剧曲,都是曲牌体,可以说是元代的歌剧;之后的明清传奇,也是如此,都是一种便于歌唱的文学体裁。
所以广义上的诗歌,都是在和音乐的交流吸收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本身是一种混合的艺术,这在世界文学史和音乐史上都是一个奇观。
今天,这门混合艺术的文字得以流传下来,而记录音乐的曲谱却大抵遗失。
我们只能凭借文字去想象诗歌有可能的音乐形象,或者依靠当代音乐家重新谱曲、演奏和演唱来领略文字和音乐之间的彼此碰撞和交融了,以及混合之后升华而来的全新审美感受。
近些年来,笔者一直在接触此类“新曲”,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上海昆剧团的作曲家周雪华创作的《华章雪韵·古诗词昆曲演唱》专辑和上海音乐学院连波教授创作的《未成曲调先有情·诗词歌曲选》专辑。
特别是后一张专辑中的《琵琶行》,可谓作曲家的倾情大作。
拨开历史的尘烟,往事已远,旋律依然。
今天,何英乐海拾遗,选择了这首《琵琶行》作为个人专辑的主打曲,并由作曲家陈国良先生重新进行配器。
她的此番演绎,就自身而言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创作,她又是如何基于白居易诗作和作曲家曲作重新定位音乐形象的呢?琵琶行读后感篇2“琵琶行”写的是唐代诗人,美元和多年的诗。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5篇
琵琶行读后感精选5篇《琵琶行》和《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中的双璧。
而琵琶行是现实题材的诗歌。
读者读了,都写了哪些读后感?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琵琶行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琵琶行读后感1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意旨。
叙事层层铺染,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描写生动细致,语言明白清理,婉转通畅。
全诗共分五段。
第一段由江边送客写起,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作了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气氛渲染,为下面人物的出现和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艺术安排。
第二段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所创作的艺术境界。
诗人热情的赞扬了琵琶女的精湛艺术才能和动人的艺术效果,为铺垫人物的身世做了准备。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把乐曲的激愤和人物的不幸统一起来,表达出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诗人对她的同情。
第四段抒写对琵琶女的不幸的同情和自己不幸遭贬的抑郁和愤慨,揭示岀诗歌的主题。
第五段写作者重温琵琶,伤感不已,泣下沾衣。
诗的开篇,以江头送客、凄怆告别和萩花秋瑟瑟”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勾画了一幅充满悲剧气氛的典型环境。
贬谪的抑郁,离别的悲伤,环境的荒寂,景物的凄凉,这种种环境的渲染,构成了诗歌的基调,也为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发展做了准备。
接下来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笔法,在人物的迟缓犹豫的动作中,形象的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一个庄重、矜持、内心充满痛苦的琵琶艺人鲜明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首诗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巧,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诗中所表达的愤慨而伤感的情绪不是只个人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具有普遍意义,是这首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琵琶行读后感2我在读中学时,读过《琵琶行》,当时感觉得很感人和凄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梳,今日重读,感受良多。
一、体例认识。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选自《白氏长庆集》。
琵琶行读后感通用4篇整理
琵琶行读后感通用4篇整理琵琶行读后感通用4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肯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欢迎阅读与保藏。
琵琶行读后感1江州深秋,浸没在浓浓的暮色中,浔阳江哗哗地弹奏着哀愁。
江边孤独地飘着一叶遍舟,苍凉的琵琶音从舟中缓缓集中开去,玲珑的琵琶声如泣如诉,悠悠地将心事道来。
慢慢地,琵琶断续艰涩不成曲调,最终消逝在舟中喑哑的哭泣声里了。
江水推舟去,岁月催人老。
倾国倾城的云鬓花颜早已遗忘在纸醉金迷的往事里。
风景照旧人不再,浔阳水清云鬓白。
当夜夜笙歌,灯红酒绿尽成往事,只剩曲琵琶喃喃地诉说忧愁,人啊,难免落下泪来。
琵琶声如刀剑光影切割着大弦小弦,她恨啊,当年一曲红绡不知数,如今绕船月明守空渡。
可又能怪得了谁呢,秋月春风在她拨弦的指间玩过,玉容花颜都溶在年复一年的欢乐之中,她早该想到,光阴并不因珍惜你的美貌而放下匆忙,也不因你的弃世厌俗而改跑为走。
她早该想到的,可依旧老大嫁作商人妇!唐玄宗早该想到的,去照旧不见玉颜空死处,为什么没有人情愿在欢乐的时候,在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时候,在芙蓉帐难度春宵的时候想不想后果呢?琵琶女若是早知道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结局,唯恐早就找个好人嫁了吧;玄宗若是早知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结局,唯恐早就分清了事业与爱情了吧!可是,为什么,要等青丝成雪才肯明白,却已是懊悔莫及。
琵琶行读后感2生活总是在连续,为了生存,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女从生活的顶点掉到了底部,曾经的一曲红绡不知数沦为无管弦之声,这大大转变了她的音乐风格,使白居易也听之忘归。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
”从而造就了千古名句: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啊,普天之下,茫茫大众,谁能事事顺心如意?这个社会可怜的人许多,俗话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表面上不说而已,其实谁又知道他们内心的苦痛呢。
《琵琶行》读后感800字范文
《琵琶行》读后感800字范文《琵琶行》读后感800字范文琵琶行写的是唐代诗人,美元和多年的诗。
白居易字母词的东西,违反强大,被贬为江州司马,今年秋天上著名的旬阳河,感伤不已,所以诗的琵琶演奏的人。
这里本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一《琵琶行》读后感800字范文,欢迎阅读!高一《琵琶行》读后感1曾记紫薇郎,默对紫薇芳。
紫薇郎不再,紫薇仍馨香。
旧时红尘女,门前紫陌忙。
岁月卷红尘,只余情凄伤。
偶识寒江头,月映水苍茫。
酒愁相杂糅,余音悲绕梁。
花开花落,光阴荏苒。
不朽的被永远传唱,随势的经不起时间涤荡。
又读《琵琶行》,又有所思所想。
乐天是幸运的,是勇敢的,敢于说不,也只落了个远谪的下场。
他何故悲?在高堂坐久,难以适应江湖的苦难吧?他是个无能为力的人,见农夫苦辛,也只有念此私自愧了,做不了什么,也不知是不是不愿做,现在来到这江湖之中,是否感到了高堂的自愧呢?他辛苦为了他的理想,结果是悲凉,又有谁同情他?忽然,远处的琵琶诉说着一段不忍提起的往事,乐天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倾听,落泪,赋诗,千古。
这段往事现今谁知晓?那琵琶?那江水?那月?只有诗,这诗,经千年咀嚼,早已成为固式,成为了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浮华褪尽,只留下苍白的无奈与无用的悲伤,远去的华舆卷起红尘滚滚,又有谁来听我倾尽悲肠?月影凉,心彷徨,物寒人伤,只有手中的琵琶还残存自己的体温,于是怆然一曲,引来千古传唱。
千年之后,香魂重游,物是人非,讶然许久。
重回故地,寻我的琵琶,却发现这是已枉然。
但那诗句,却仍在,万古流芳,我嗔怒,为何曲我之意却可传?为何我之真情却不见?官官宦宦之迁升浊事,怎与我生而残凄之事相提并论!香魂不平,乐天仍在感受所谓同病。
完全不同的境遇,却被曲解为同是天涯沦落人。
对乐天,是斗争之败,会有重来之时;对琵琶女,是命运之悲,但远离繁靡之地岂不是解脱?虽是无奈,但谁又能说那商贾就一定重利轻别离呢?或许在远方的他也在思念妻子,可是谁又知道呢?说他的不是,可能是那女子的牢骚,或许是乐天的揣度吧。
琵琶行读后感(通用5篇)
琵琶行读后感(通用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琵琶行读后感1前不久读了关于唐代一位非常伟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
《琵琶行》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篇乐府诗,也是很多人非常喜爱的一首诗。
甚至有许多人都将这首诗改成了一首歌曲。
初读《琵琶行》,能够感受到虽然在被贬时期偶遇琵琶女的故事和感受。
通过琵琶女的故事,让作者自己感同身受。
其中琵琶女的遭遇和作者是大同小异的,基本上都是比较困难的遭遇。
在刚刚学习的时候,我的老师就问我们琵琶的声音该如何去描写?也许是自身文化素养比较低的原因,并不知道该用如何优美的词句去形容这种声音。
所以他看到《琵琶行》中关于对音乐声音的描写,感受非常深。
用文字来形容音乐来形容声音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很考验作者本身的功底。
诗人用简洁明了的词句对琵琶声音的描写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但是又能够通俗易懂,非常具有画面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开始的学习只是为了学习任务而已,但是深入了解之后,也逐渐变成了欣赏和学习。
在这首诗里面能够给我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侧面衬托的描写。
诗人的侧面描写是贯穿全文的,而且还是有层次,有结构的去侧面描写。
整首诗写完之后,给人的构思是一清二楚的。
比如说在吃了开始的阶段,就先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交代完故事背景之后,虽然就开始进行记录以及抒发自己的感慨。
在作者的创作之中在这首诗里面,我们仿佛看到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和琵琶女这两个没有丝毫关系的人,再相逢的时候,彼此遭遇又是那么的相似。
一个是因为怀才不遇遭到贬,壮志没有得到抒发,另外一个是技艺高超,却没有舞台。
虽然说他们之前没有相遇过,也彼此不熟悉,但是因为这种相似的境遇,竟然产生了共鸣。
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音乐声音的精妙描写,不仅能够让我们感同身受,更让我们森林前进,也让我们充分的感受到了来自作者的真实情感。
《琵琶行》读后感(通用9篇)
《琵琶行》读后感《琵琶行》读后感(通用9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通用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琵琶行》读后感1江州深秋,浸没在浓浓的暮色中,浔阳江哗哗地弹奏着哀愁。
江边孤独地飘着一叶遍舟,苍凉的琵琶音从舟中徐徐扩散开去,玲珑的琵琶声如泣如诉,悠悠地将心事道来。
渐渐地,琵琶断续艰涩不成曲调,终于消失在舟中喑哑的哭泣声里了。
江水推舟去,岁月催人老。
倾国倾城的云鬓花颜早已遗忘在纸醉金迷的往事里。
风景依旧人不再,浔阳水清云鬓白。
当夜夜笙歌,灯红酒绿尽成往事,只剩曲琵琶喃喃地诉说忧愁,人啊,难免落下泪来。
琵琶声如刀剑光影切割着大弦小弦,她恨啊,当年一曲红绡不知数,如今绕船月明守空渡。
可又能怪得了谁呢,秋月春风在她拨弦的指间玩过,玉容花颜都溶在年复一年的欢笑之中,她早该想到,光阴并不因珍惜你的美貌而放下匆匆,也不因你的弃世厌俗而改跑为走。
她早该想到的,可依然老大嫁作商人妇!唐玄宗早该想到的,去依旧不见玉颜空死处,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在快乐的时候,在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时候,在芙蓉帐难度春宵的时候想不想后果呢?琵琶女若是早知道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结局,恐怕早就找个好人嫁了吧;玄宗若是早知道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的结局,恐怕早就分清了事业与爱情了吧!可是,为什么,要等青丝成雪才肯明白,却已是后悔莫及。
《琵琶行》读后感2与音乐,自古以来就已结下不解之缘。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是一部关于古代音乐的汇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启蒙,其中的诗歌是脱胎于音乐而来的;汉代的乐府诗是专门为了配合音乐进行演唱的歌词,如《孔雀东南飞》这样的作品,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峰;唐代,真正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诗歌的“花季”,我们看到了诗歌生命整个的精神完全像花一样盛放开来……除了能用于吟诵和演唱之外,还有很多的作品直接与音乐相关,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描写妙声绝响的千古名篇;宋词又叫曲子词,其词牌名本来就是乐曲的名称,其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相关,是一种典型的音乐文学,而且是最为流行的音乐,所以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样的说法;元曲不管是散曲还是剧曲,都是曲牌体,可以说是元代的歌剧;之后的明清传奇,也是如此,都是一种便于歌唱的文学体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琵琶行读后感800字3篇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
曲之一。
下面为你们献上琵琶行读后感 800字,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
采纳。
琵琶行读后感800字一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意旨。
叙事层层铺染,两条线索
相互交织,描写生动细致,语言明白清理,婉转通畅。
全诗共分五段。
第一段由江边送客写起,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作了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气氛渲染,为下面人物的出现和情节的展开
做了必要的艺术安排。
第二段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所创作的艺术境界。
诗人热情的赞扬了琵琶女的精湛艺术才能和动人的艺术效果,为铺垫人物的身
世做了准备。
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把乐曲的激愤和人物的不幸统一起来,表达出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诗人对她的同情。
第四段抒写对琵琶女的不幸的同
情和自己不幸遭贬的抑郁和愤慨,揭示岀诗歌的主题。
第五段写作者重温琵琶,伤感不已,泣下沾衣。
诗的开篇,以江头送客、凄怆告别和萩花秋瑟瑟”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勾画了一幅充满悲剧气氛的典型环境。
贬谪的抑郁,离别的悲伤,环境的
荒寂,景物的凄凉,这种种环境的渲染,构成了诗歌的基调,也为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发展做了准备。
接下来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笔法,在人物的迟缓犹豫的动作中,形象的描写
了琵琶女的出场,一个庄重、矜持、内心充满痛苦的琵琶艺人鲜明的出现在人
们面前。
这首诗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巧,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
情和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诗中所表达的愤慨而伤感的情绪不是只个人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具有普遍意义,是这首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琵琶行读后感800字二
其实在众多诗人之中,我并不喜乐天,无关才情,只因他薄情冷酷,不善
体贴人心。
将文人的架子摆了个十足,虽有鸿鹄之志,仲永之才,却终难摆脱
世俗的枷锁,穷有一身酸臭的腐儒气息。
全然不似易安、李白等人。
其诗词名
篇之间,是难得的真性情。
我却独爱这首他这一首《琵琶行》,犹爱那一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隽永直白,点破人心。
落寞洒脱之意不
加渲染便透纸而出,令人心悸。
但其实乐天一生大都富贵安乐,并无战乱流离之苦,老年更是坐享美酒佳肴,比起柳永、杜牧的半世漂泊,重光、杜甫的国仇家恨,他简直太幸运了。
一生当中的苦难屈指可数,其中最为严重的大抵就是那次贬官浔阳,但也正是
因为这次贬官,他才写下这首《琵琶行》,让千年后的我轻吟浅诵,心中大恸。
这样悲凉真切的诗句出自他之手,实在让我啼笑皆非,让人顿感意料之外。
但静下心来,细读《琵琶行》,却又觉得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茫茫月色,
清清江水,悠扬飘渺的琵琶声涉水而来,宛如一名幽怨的闺阁女子凄婉一笑,
动人心弦,惊动了这一江瑟瑟的荻花,乱了诗人一片漂泊的心。
然后,一切都
变得顺理成章,歌女身世凄凉,诗人遭遇可悲,可怜人见可怜人,惺惺相惜之
感自然应运而生。
低沉的弦音掩映着歌女悲伤的情思,好似在哭诉平生的不幸,敛眉低头,琴音倾斜而下,又似说尽心中无限的惆怅。
区区二十八字,使我似
乎又重回那个清冷的秋夜,淡淡的月光,如烟如雾,就像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丝丝缕缕,伴着琴音,扣人心弦。
也就难怪诗人一个七尺男儿,也潸然泪下,泪湿青衫了。
同是天涯失意之人,且让我纵笔挥洒,写下一曲《琵琶行》
略表同情,也不枉这一番“良辰美景”。
也算是对自己这样天涯沦落之人的一
种告慰和抒发,只是不知乐天这一贬,是幸,亦或不幸?
我无法评说,只觉得通篇诵读下来,从开始的送友离别到后来的对酒听曲,我最爱的亦还是那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啊,诗人从贬谪此地之时,一切便有了开始的理由,不必相识,更不必
相知。
相逢,便是缘分,相惜,便是幸运。
但愿那轮江上的明月,能永照大地,照尽天下失意之人,沦落之人,让我也能有幸在某一天,某一地,相逢一位与
我同样失意的天涯游子,把酒言欢,畅诉衷情,共同感受那苍凉月色之下的丝
丝暖意。
琵琶行读后感800字三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