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专题框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①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952年:政权巩固,经济恢复 (历史条件) ●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初级) ②1956--1966年: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 ③1966--1976年: “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 坏 ④1978—今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92年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
想一想:
改革是不是什么都要改变?
改革到底要改什么?
含义: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内容: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56年
6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十年探索时期: 是探索就会 有成功, 有挫折。
年代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1966)
1、取得哪些成功的探索?
(1)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课外自主阅读)
(依据、内容、意义)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坐吃山空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2、 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1957 年 ,苏联提出15年赶上和超过美国,毛 泽东也提出中国用 15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 (1) 表现: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产量赶上英国,但1958年先改为7年,后改为3年 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指导思想) (2) 特点: 赶上英国。 ②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标志)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
改造前:
农业、手工业: 个体私有制
工商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集体所有制) 改造后: 主要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性质: 社会主义公 有制(全民所有制) 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的国家 资本主义
“ 大 跃 进 ” 时 的 宣 传 画
•错误: 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违背经济规律 •危害: 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产,影响了人民生活
4、十年探索中的主要成就:(自主阅读)
(1)基础工业建设: (2)交通建设: (3)能源建设: 1965年石油全部自给
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
启示一: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正确: 1956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失误:
“大跃进” 1958
53年
5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
年代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一五计划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根据中国共 产党中央一九五二年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亦即 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而制定的。 ……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 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 业。…… 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工业基础,发挥 它们的作用,而特别是对于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 东北工业基地进行必要的改建,以便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 供应国民经济的需要,支援新工业地区的建设 ……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的历史转折
1、召开:
1978年12月,北京
2、基本内容:(阅读P52第一段)
(1)思想路线: (前提)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路线: (关键)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3)组织路线:(保证) 拨乱反正,健全民主法制,形成以邓 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5
•依据: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心环节: 优先发展重工业 •重点地区: 东北地区
借鉴苏联经验,工业基础薄弱
工业基础优越,靠近苏联易受援助
“一五计划”
(1)依据: 过渡时期总路线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 国家工业化的初 (2)任务: 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标志是: A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B四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十五大召开
3.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上来,从根本上这是由( ) A中共的政党地位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要矛盾三度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认识 D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
1、条件的成熟:
(1)政治上: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2)经济上:土地改革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1953年)
(1)内容:①规定“过渡时期”的含义„„ ②规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教材) (过渡时期总任务:“一化三改造”) (2)特点:改造与建设并举 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建 设同步进行 (生产关系变革与生产力发展同步进行) (3)两者关系: 工业化是主体(核心),三大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服务
改 造 前 个体农民 个体手工 性 私有制 业私有制 质 改 造 后 性 质
社会主义集 社会主义集 体公有制 体公有制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主义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实质: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
想一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 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文革”中社会主义建设严重受挫(1966--1976)
52
57 60
66
71
73
75
年代
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经济 呈现怎样的趋势?
(3)实质:“左”倾冒进错误 (4)影响: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极大破坏 ②导致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5)原因:①缺乏实践经验 ②理论认识不成熟 ③对国情认识不足

3、纠正错误:
★调整什么?
①开始: 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 ②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③成效: 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也已经消灭了。 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 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 转变过程中。 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 义的集体劳动者。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 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 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③全面推广:1983年
3、意义: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 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式和社会面貌;有力地 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抉择 ——18个红手
印的生死文书: …… 如果村干部坐 牢杀头,其他农户 保证把他们的小孩 养到18岁。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社 员签订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 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业生产 合作社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上海郊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后,农民在年终分配时露出了笑脸
难点释疑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切含义是( ) A.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农具,自主经营 B.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分散自主经营 C.农民个体经营和乡村联合经营相结合 D.在乡镇企业中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改革前的农村状况怎样?
中国农业集体化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 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广大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受到压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 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徘徊不前。
2、过程:
①尝试:1978年12月,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 产到户.安徽四川的一些地方积极推广
②中央支持:1980年中央肯定了“包产到户
3、历史意义:
两大转折 体制
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 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 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 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三个标志
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
②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
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 展新时期
小站练兵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上的伟大转折,主要因为: A肯定了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 B转移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D抛弃了一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想一想:
中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为什么首先 在农村兴起?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 国当时有80%的人口在农村 ,中国稳定与否首 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 其次,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 风险,而城市则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 生产,所担风险较大; 再次,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 有些地方的农民已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干 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中央就是在综合他们 的成功做法基础上并加以肯定和推广的。
(3)中心环节:优先发展重工业
1957年,一五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 (4)成就: 完成。重工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主要集中于 东北地区, 代表企业有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 一汽车制造车、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5)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互助组
农业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小组
三 大 改 造 过 程
手工业Fra Baidu bibliotek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加工订货 经销代销 公私合营
和 平 赎 买
3、三大改造的完成:(1953--1956年)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形式、政策) 表幻灯片 17 (1)内容: 对农业、手工业和改造(形式) 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 (2) 实质: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 作社 ,入社农户达 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但 是……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 (3)结果: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 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 ,卖 (4) 意义: ①标志„„②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出现破坏农具的现象。 (5)存在的问题: 改造后期,急躁和粗糙(急于求成)
(2)中共“八大” 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国内形势发生根本变化 内容:①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 ②规定主要任务:„„ ③制定经济建设方针: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意义: ①„„初步成果;②为„„指明方向
感 悟 历 史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少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 设必须实事求是,尊 重客观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66---1976年)自主学习
简述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共在经济建设 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又有哪些重大失误,从中 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成就: ①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 “一五”计划的执行,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 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 的主要任务,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失误: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的“文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