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航》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远航》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派遣、仪器、撕裂”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3、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意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郑和远洋”表演的图片。你们猜一猜这个图片讲述了哪一历史大事件?
2、小结:美国学者路易斯·丽瓦塞斯曾评论道:“郑和船队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是一支举世无双的舰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是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学完课文,相信你也会发出同样的赞叹。
3、板书课题:郑和远航。
4、师生交流郑和的生平:
郑和(1371—1433),中国明初航海家,回族,原姓马,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市晋宁县)。12岁时,郑和入宫做太监,后被提拔为内官监,赐姓郑。郑和体貌丰伟,聪明好学,机敏善辩。
5、引导学生结合文题进行质疑和交流,梳理质疑产生的问题:
(1)本篇课文写郑和什么时候远航?从哪儿出发?经过哪些地方?到哪里去?
(2)郑和带了哪些人、哪些物去远航?
(3)远航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4)郑和远航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默读全文,读准字音。
(1)出示“自学指导(一)”。
(2)组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出示生词,指名认读,检查自学情况。
派遣码头仪器赠送撕裂范围抱拳瓷器炫耀化险为夷
波峰浪谷扶老携幼镇定自若
教师适时提醒学生:“瓷”“撕”是平舌音;“炫”“鬓”“遣”“拳”“范”是前鼻音;“赠”是后鼻音,也是平舌音。
(4)交流词语的理解情况,针对学生不懂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重点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四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以及词语的意思。
2、试读全文,读通语句。
(1)出示“自学指导(二)”。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合作交流,理清课文层次
1、引言:“郑和航海”在世界航海史上是了不起的壮举,你愿意做一个义务宣讲员,把这一象征中华文明的历史故事复述出来,讲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为中华悠久的文明历史而骄傲吗?
2、出示“复述指南”。
3、组织交流分段、各部分的段意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分段以及段意:
第一部分(1~5段):郑和第一次远航。
第一层(1~3段):扬帆起航。
第二层(4段):友好交往。
第三层(5段):战胜凶险。
第二部分(6、7段):郑和七次远航的意义。
主要内容:课文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4、讨论交流:郑和七次航海,为什么只详写了第一次航海的经历?
5、汇报交流,教师总结(出示课件):郑和远航前后七次,历时28年,途经三十多个国家,如果要巨细无遗地罗列开来,显然是这篇短文不能容纳的。巧在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即以第一次远航为“点”,详细描写,有时间,有地点,有船队的情况,有人员组成,有设备仪器等等,还有出发、访问、交往等情况,给人完整而深刻的具体印象,而以其他六次远航为“面”,概括介绍。“点”见具体,“面”见周到,让读者由点推到面,既不限于一点,又不没有边际,可谓具体周到,详略合宜了。
6、小结:我们在复述这一历史故事的时候就要注意作者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把郑和第一次航海的经过作为重点来复述。
7、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复述,然后选出代表集体交流。
四、布置作业,拓展文本体验
郑和在航海的过程中,会是怎样的壮观场景?又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请大家利用网络等平台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抓住主要人物,激发内心情感
1、引读文题:600多年前,一位伟大的航海家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船队即将远航,这位航海家的名字叫——“郑和”(引说),一项令世人瞩目的壮举即将诞生,它被称为——“郑和远航”(齐读)。
2、过渡:我们继续走近郑和,重温这伟大的航海壮举。
二、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
1、引言: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哪句话给郑和远航以高度评价?
(1)学生交流之后,课件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2)理解“顶峰”,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二)
(3)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
2、小组合作探究:
3、汇报交流:
★体会“远航”的规模之大
(1)自由地读第一至三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远航。圈画出关键的词句,读一读。
(2)学生结合具体词语句子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我从第一自然段“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两万七千八百多人”看出场面大、随行的人多。
生2:我从第二自然段“两百多艘船只”“62艘大船”看出船多,而且船的配备设施先进、齐全。
教师相机出示:“其中62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文中数字用红色标注)仔细读一读这段文字,透过句子中这些数字,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读好句中的数字,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
生3:第三自然段“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船队比作一条巨龙,不仅说明船队规模大,还代表着古代中华名族的声威和气势。“浩浩荡荡”一词更体现了船队声势浩大的特点。
(3)过渡:郑和第一次远航的时间、地点、人员,船只数量、大小、配备和出发时的壮观场面等,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郑和远航规模的宏大,也看到了一个威武雄壮、信心十足的郑和。
(4)欣赏插图,观察郑和站在指挥船上的神情、动作,想象此时的语言和心情,将所见、所感批注在插图空白处。
(5)引导学生一边交流“观察插图时的所见、所想”,一边朗读第三自然段。从朗读中体会郑和的威武、自信、决心和庄严。
(6)引读:62艘宝船,多庞大的航海队伍啊!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船只随行!他们分工明确:(出示其他船只图片)有负责装载粮食的粮船,有运输淡水的水船,有拴马匹的坐船……总共两百多艘,“像一条巨龙”。上面载有两万七千八百多人,(引读)他们有的是医生,有的是……
★体会“远航”的时间之长
(1)课文哪一个自然段介绍了“郑和远航”的时间长?指名朗读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1405年至1433年,28年间,出洋七次。
(3)引读:历时28年,多达七次,这么长时间,这么多次远航,在整个世界航海史上是前无古人的!让我们由衷地赞叹!(出示第六自然段,生齐读。)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在返回途中以身殉职,病逝于古里。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体会“远航”的范围之广
(1)郑和下西洋到了哪些地方?范围有多广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