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3_2_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d84249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f.png)
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合作学习1.呼吸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
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鼻腔的结构对吸入的空气能够起到哪些作用?
鼻腔前端有鼻毛,鼻腔内的粘膜能够分泌粘液,粘膜内有丰富的毛
细血管,其作用有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使空气得到清洁,另
外能够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
讨论: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
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北欧人的鼻子大一些。
鼻子大一些,鼻腔也就相应长一些,这有利
于预热寒冷的空气。
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为什么?
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
体()、()、(),但呼吸道对空气
的处理能力是()。
3.咽的作用是怎样的?
咽既是气体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
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交叉
部位。
4.喉的作用是怎样的?
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器官。
5.气管和支气管的管壁有何特点?作用是什么?
1.先独立完成;
2.小组进行交流
3.组间展示
4.师生归纳总结。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46c115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2.png)
4.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4.让学生收集有关呼吸系统疾病和气体交换异常的资料,了解这些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意识。
5.鼓励学生在家中观察和记录家庭成员在运动前后的呼吸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小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呈现观察结果。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课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思考。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查找资料、请教同学和老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气体交换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生理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热爱,认识到生物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主动关注环境保护。
3.增进学生对人体生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索人体奥秘的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4.通过学习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使学生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他们对呼吸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气体交换的原理已有一定了解。然而,对于具体的生理过程和机制,学生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呼吸现象有一定的直观感受,但缺乏科学、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2.引入气体交换的原理,通过动画演示气体扩散过程,让学生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交换机制。
3.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气体交换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传递路径,如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等。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教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1-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fbb6b66529647d26285229.png)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②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重点)③了解人体内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重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②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辨证思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 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助学的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3、注意咽、喉、气管与食道的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设问1:患重感冒时,往往要用嘴呼吸。
在这种情况下,早上醒来时会觉得嗓子非常干,为什么平时用鼻呼吸时,没有这种现象?师生交流:用鼻呼吸时,可以从鼻毛、鼻腔模型演示:肋骨的运动(1)引导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1)请一位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2)说出下拉橡皮膜、松开橡皮膜时,小气组织学生描述呼吸运动过程,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师生交流: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体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附:课堂达标检测题(6分钟) A 类:1、在呼气时,膈肌和胸腔容积的变化是( )A.膈肌收缩胸肌容积缩小B.胸肌舒张,胸腔容积增大C.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增大D.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 2、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 、鼻腔和肺B 、气管和肺C 、呼吸道和肺D 、呼吸道和气管 3、右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1)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
(2)呼吸道是由 组成。
(填序号)(3)图中为气体和食物具有的共同通道是 ,因此,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 ,引起猛烈咳嗽。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济南版(2021学年)
![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济南版(2021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18c8c69aa26925c52dc5bf5b.png)
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2.1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春季七年级生物下册3.2.1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说出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重点)(3)通过模拟呼吸运动的实验,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
(重点,难点)2。
能力目标(1)通过观看呼吸系统的图形与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利用图形视频等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小组制作模型,各尽其能,充分享受合作中的愉快.(3)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系统学习了食物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以及合理膳食、食品安全等知识之后,所要学习的与人体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另一部分内容。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外界有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三部分内容.这部分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
教法及学法指导1.关于呼吸现象,学生比较熟悉,却很难具体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可让学生通过观察呼吸系统示意图、观看视频等方式来学习。
七年级生物下册3_2_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互换(第1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3_2_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互换(第1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d02384783e0912a3162adc.png)
(4)、人体内发声的结构位于( )_____。
(5)、肺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互换?
二、阅读讲义25-27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呼吸运动?
(2)是哪些结构引发了胸廓的扩大或缩小?
(3)是胸廓的转变引发了吸气和呼气,仍是吸气和呼气引发了胸廓的转变?
课内探讨
【合作交流】:
(1)、在日常生活中,咱们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什么缘故?
(2)什么缘故用饭时不要高声谈笑?
(3)痰是如何形成的?什么缘故不能随地吐痰?
【合作探讨】:
一、教师进行肋间肌舒缩引发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演示,学生试探回答:
(1)说出模型各部份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2)测量肋间肌舒张和收缩时“脊柱” 到“胸骨”的距离。
六、肺的通气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7、安静吸气终止的一刹时,肺内气压:( )
A高于外界大气压 B低于外界大气压
C等于外界大气压 D无法确信
八、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合起来叫。
九、人在安静状态,吸气动作的发生是:____、 ___收缩时,______上提,______向上向外移动,使_______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_______收缩时,_____顶手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______扩大,_____随着扩张,______的容积增大,______的气压下降,外界空气肺。
(3)描述肋间肌舒缩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将引发胸廓容积如何的转变?
2、 教师进行膈肌运动引发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演示,学生试探回答: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3ec5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3.png)
-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低碳出行、植树造林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邀请学生分享在运动、登山等活动中,呼吸急促、气喘吁吁的经历,引发学生对呼吸现象的关注。
2.实践探究和拓展阅读类作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讨论类作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教师将针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找到知识盲点,提高学习效果。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P34-35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重点考察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气体交换过程。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呼吸系统的结构图,标注各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2.实践探究: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模拟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观察气体在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扩散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解释以下现象:为什么在高海拔地区,人们容易感到呼吸困难?如何缓解这种现象?
3.拓展阅读: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哮喘、肺气肿等)的成因、症状和预防措施,整理成一份科普小报。
-阅读一篇关于生物医学研究的文章,了解科学家们在呼吸系统领域取得的新进展。
4.思考与讨论: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保护呼吸系统健康,从生活习惯、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
-小组内讨论:为什么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注重呼吸技巧的运用?如何通过呼吸训练提高运动表现?
5.视频观看:
-观看一段关于呼吸系统知识的科普视频,进一步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拓展知识视野。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第1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优质教案(5)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第1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优质教案(5)](https://img.taocdn.com/s3/m/b191d24d5a8102d277a22f70.png)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从“憋气”游戏开始导入新课,说明人的生活不仅需要营养,人的生活也离不开空气,自然地引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需要呼吸系统来完成。
人体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借助于模型从鼻腔到肺,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同样借助于模型重点讲解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初步形成“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部分的教学从呼吸现象入手,指导学生体验深呼吸时自己胸廓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进而借助模型边演示边解释呼吸运动的过程,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呼吸运动时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秒表,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肺泡的模型,皮尺,去掉针头的注射器(12只),制作课件;学生课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肋骨和胸骨运动模型(硬纸条、皮筋、图钉),膈肌和肺泡容积变化模型(圆形饮料瓶,Y形玻璃管,橡皮塞,小的红色气球,橡皮膜)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游戏:上一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在饥饿状态下的生命极限最多7天。
学生共同做小游戏,体会并说出憋气的感受。
通过小游戏让学生体验:我们2分钟3天不进食或者7天不喝水,就会面临死亡的威胁。
而人憋气能憋多久?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看谁憋得时间长?我说一二,大家深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体会憋气的感受,看谁憋得时间长。
我用秒表计时。
(注意不让学生憋得太久,注意安全)导入语:通过游戏我们体会到呼吸对人体是多么的重要,但为什么屏住呼吸会感到胸闷,头晕?呼吸时我们的胸口为什么会起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
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呼吸对人体有多么的重要,自然地引出课题。
展示目标1分钟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读标识标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向回忆体验启动思维12分钟1.认识呼吸系统大家应该都有感冒的经历:鼻塞,呼吸不通畅,那么气体由鼻腔经过哪些器官到达肺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23页3.2—1呼吸系统的示意图描述出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345612然后请同学上台,拿着人体呼吸系统模型指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案设计
![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9c582c5acfa1c7ab00cc20.png)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愿望。
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课件和图片,把很多抽象的知识通过视频和图片来直接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更容易,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及对生物世界的探索欲望。
展示几个问题
1呼出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吗?
2氧气进入肺泡后去了哪里?
3肺泡里的二氧化碳从哪里来的?
(二)师生解决问题
教师播放实验“验证人体呼出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学生总结:
1人体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气体的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说明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教师:1提问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又是怎么实现的?
情感目标
1、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在分组实验及讨论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方法
“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设置对照实验。通过甲乙装置模拟吸气和吹气,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教师板书肺泡血液(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组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气体交换
发生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由于组织细胞不停地消耗氧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组织处氧的含量低于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氧就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这样,组织细胞所需要的氧气就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产生的二氧化碳则被及时运走。
讲述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时采用多媒体手段,课件、绘图与教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气体可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的知识的感性认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生物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新版)济南版初中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1b2f870680203d8cf2f244b.png)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呼吸系统的组成”、“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三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营养物质、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物质在体内的运输等一系列知识作好了铺垫;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与人体的新陈代谢直接相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人体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加深学生对人与生物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设计理念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人与生物圈”这一主题。
《标准》明确规定,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和社会实际问题。
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生物学教学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结合《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模型、图片、视频、PPT课件等资源,引导学生主动体验、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技能性目标: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情感性目标: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四、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过程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六、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资料,展示新生儿啼哭、登山运动员登山、潜水员潜水携带氧气瓶画面,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2、登山运动员登山、或潜水员潜水时为什么都要带氧气瓶?进行总结: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并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登山运动员和潜水员携带氧气瓶,也是为了呼吸。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https://img.taocdn.com/s3/m/2ec9a7f826fff705cd170a11.png)
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概述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概述呼吸运动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呼吸运动的过程【教学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课前准备1.肺泡的结构模型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的模型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5.PPT课件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注意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组织各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展示,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适时点拨,并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
PPT 课件展示:分析与讨论比较图片分析:北欧人的鼻子形状与赤道附近人的鼻子形状有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差异?观察图片,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交流体验的感受: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
演示呼吸运动电动模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肋骨位置变化、胸廓的大小变化,同时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呼吸运动?2.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肌分别有哪些?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然后通过PPT课件展示呼吸运动与胸廓的关系,归纳总结什么是呼吸运动,围成胸廓的骨和骨骼肌。
并提出问题:1.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和缩小呢?2.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呼吸,还是呼吸引起了胸廓的变化呢?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学生的结论可先不做评价,充分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争论,然后通过模型进行探究。
模型演示1、肋骨的运动(1)请一位学生说出模型的各结构分别代表什么?(2)演示模型。
(3)指导学生演示模型并测量“脊柱”到“胸骨”的距离。
分析与讨论:描述肋间肌舒张和收缩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将引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各小组的测量数据,对讨论问题的见解。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700ab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c4.png)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学目的:1:通过标注、识记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培养识图能力。
2:在分析讨论呼吸道、肺泡的结构与功能中,树立结构与功能观。
3:在学习呼吸运动的过程中,提升建模能力。
4:在探究人体内两次气体交换的过程中,提升科学探究、信息处理能力。
5:通过分析归纳,用专业术语阐述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四个过程及原理。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当中的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的第一节。
本章内容承接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人类不但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食物,还要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通过气体交换及血液运输,细胞得以进行呼吸作用,摄入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而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理解、构建核心概念的关键,本节最终目标是要学生理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功能是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
为学习第二节能量的获取与利用奠定基础、埋下伏笔,两节内容联系紧密、前后贯通。
本节中气体在人体中的运输、肺泡处及组织处血液成分的变化涉及第三章内容,二氧化碳涉及人体代谢废物,因此与第三四章也有所联系,需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前导性、拓展性学习,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对自己的身体结构充满好奇,学习兴趣较高。
虽然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学生知道人体与外界能够发生气体交换,但对具体过程却是一知半解,甚至可能存在与科学事实相反的理论观点。
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需要一定的空间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这一部分比较困难。
因此,本节课以直观性教学为主,通过模型、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合作探究中提升科学探究、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播放图片。
让学生深吸一口气,屏住呼吸十几秒钟,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师点拨:会感到胸闷、头晕。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a2b44ec77da26924c5b052.png)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模型、示意图,能够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说出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构造特点;3.通过模拟呼吸运动的实验,能够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
①借助肋间肌舒缩的模型,分析胸腔容积变化。
②借助膈肌舒缩的模型,分析肺容积变化的原因。
③借助注射器的演示,理解肺内气压的变化。
【教学重点】肺泡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构造特点;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呼吸模拟,解释呼吸运动发生的原理【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本节课从“憋气〞游戏开场导入新课,说明人的生活不仅需要营养,人的生活也离不开空气,自然地引出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需要呼吸系统来完成。
本节课分为两局部进展教学:第一:人体的呼吸系统的构造和组成,教学过程中借助于模型从鼻腔到肺,这样学生比拟容易承受;同样借助于模型重点讲解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构造特点,初步形成“器官的形态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第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一局部的教学从呼吸现象入手,指导学生体验深呼吸时自己胸廓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进而借助模型边演示边解释呼吸运动的过程,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呼吸运动时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化。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秒表,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肺泡的模型,皮尺,去掉针头的注射器〔12只〕,制作课件;学生课前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肋骨和胸骨运动模型〔硬纸条、皮筋、图钉〕,膈肌和肺泡容积变化模型〔圆形饮料瓶,Y形玻璃管,橡皮塞,小的红色气球,橡皮膜〕【教学过程】然后请同学上台,拿着人体呼吸系统模型指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器官。
思考:感冒时鼻塞,我们常常会用口呼吸,感觉口特别干,“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教师引导:〔1〕温暖空气:鼻腔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
〔2〕清洁空气:鼻毛、鼻腔内的黏液阻挡并粘住、杀灭吸入的灰尘和细菌。
〔3〕湿润空气:鼻腔内的黏液湿润吸入的空气。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2章 第1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呼吸运动)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2章 第1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呼吸运动)教案 (新版)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026c6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4.png)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模拟呼吸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呼吸运动的过程与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和尝试解决难点的探索精神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夯实基础(3分钟)1、呼吸系统的构成?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2、肺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1)多:肺泡的数目很多;(2)外: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3)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通过。
3、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鼻里有鼻毛可以过滤气体,起到清洁气体的作用;鼻内还有黏膜可以分泌黏液,对气体有湿润的作用;鼻内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气体。
因此,用学生对照着《助学》上的自我感知部分,复习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学生记忆并互相检查。
复习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不仅是为了记忆与掌握,更为了这节课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5分钟)通常情况下,当我们紧张、焦虑、或恐惧时最先想到的怎样调整自己的情绪?(深呼吸)请同学们跟着我做,将手摁在自己的胸骨或肋骨处,进行深呼吸,仔细体会呼吸时胸廓的变化?(吸气时,胸廓扩大。
呼气时,胸廓缩小)为什么我们深呼吸时胸廓会这样变化呢?胸廓的这种变化跟呼吸有什么关系呢?还有,呼吸到底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认真比较水手得病前后的情况后,思考原因由小故事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生活与生物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呼吸运动的概念和胸廓的结构呼吸运动就是胸廓引起的:总结呼吸运动概念: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这就是呼吸运动。
那么胸廓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让学生联系生活,并积极投入课堂,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3分钟)教师出示图片讲解胸廓结构图。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3.2.1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e26c7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2.png)
3.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呼吸系统的奥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生物学素养。同时,教师以生活实例为依托,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例如,让学生描述一次运动的感受,引发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关注。
2.情景模拟:设置一个模拟的情景,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呼吸装置,让学生亲身体验呼吸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气体交换的思考。
3.情境展示: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呼吸系统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肺的功能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明确呼吸系统的功能和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
2.教师强调呼吸健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
3.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下一节课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呼吸健康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能够描述呼吸道的特点以及肺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能够解释吸气和呼气的原因和机制。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呼吸健康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模型、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 (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 (新版)济南版](https://img.taocdn.com/s3/m/1298548caa00b52acfc7caa6.png)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2、概括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呼吸运动的过程。
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空气进入人体在人体里按照一定的路线“旅游”并在每一个“景点”发生着不同的变化,空气是按照一定的路线在人体中转一圈,并发生着变化。
这节,我们和空气一起到人体中进行探险旅游。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板书)学生结合课本p23呼吸系统示意图,自学课本p24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为什么说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为什么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小组讨论展示: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1、呼吸系统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1)呼吸道不仅是气体出入肺的通道,而且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肺适合气体交换的特点:A、肺泡数目多。
B、外面缠绕着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鼻腔能使外界寒冷、干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拓展练习:2、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二)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板书)学生体验:请每位同学把双手放在胸部的两侧,先深深吸气,再深深呼气,仔细体验自己的胸廓的变化。
思考:1、外界气体到底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肺内的呢?动力是什么?2、什么是呼吸运动?小组讨论展示:1、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体积增大,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肺内气体呼出体外。
所以说,通过呼吸运动完成了肺通气。
2、胸廓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就是呼吸运动。
拓展练习:吸气与呼气结束的瞬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是什么关系?(相等)。
(三)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板书)复习提问: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的交换是怎样实现的?导课:但是在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是怎样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又是怎样排出体外的呢?这就涉及体内气体的交换和运输的问题。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第1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优质教案(6)
![最新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下册2第1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优质教案(6)](https://img.taocdn.com/s3/m/302e536ff8c75fbfc77db2b6.png)
人体与外界地气体交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呼吸系统地组成;②概述呼吸道和肺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地特点;(重点)③了解人体内肺泡与外界地气体交换过程。
(重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②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提高学生地观察、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地生活习惯;②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是一个统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地生物学辨证思想。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地模型;3、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地模型4、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学生准备:完成课前助学地自主学习等预习工作。
教学过程:怎样排出去地?为什么呼吸时,我们地胸廓会扩张和收缩?人体细胞是怎么获得氧气地?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地内容。
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10分钟学生自学教材第23-24页,观察教材中地呼吸系统示意图,观察人体模型,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忆,提醒三点:1、看书和看模型要观察教材图3.2-1呼吸系统示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地身体实际来学联系自己地身体,联系外界气体进入自己肺部地通路;2、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观察;3、注意咽、喉、气管与食道地位置关系。
合起书看投影图,依次回答各器官名称。
设问1:患重感冒观察人体模型,分析呼吸系统地组成及功能。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各小组汇报结果。
思考:欧美习,使学生感到能为自己地健康服务,从而产生亲切感,增强学习地兴趣。
下面我们再来做个尝试。
首先呼吸,接着吞咽,然后再试一试两个动作能否同时进行?(尝试吞咽和呼吸。
结论是两个动作不能同时进行)设问2:有地同学在吃饭时喜欢大声说笑,爸爸妈妈对此是什么态度?易发生什么状况?你有过这方面地经历吗?师生交流:咽是食过类似地经历,结果呛着了,引起剧烈地咳嗽。
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观察肺地层层能相统一地生物学辨证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道和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概述呼吸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和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断及科学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自身健康,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呼吸运动的过程
难点:呼吸运动的过程
课前准备:人体呼吸系统模型;肋间肌、膈肌运动引起胸廓体积变化的模型。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延伸:
自主学习:
1、 阅读教材24-25页,据23页图完成以下问题
(1)、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组成 。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 )____,它是________的场所。
(3)、呼吸道由( )____,( )___,( )___,( )____和( )_______共同组成。
(4)、人体内发声的结构位于( )_____。
(5)、肺有哪些结构特点适于气体交换?
2、阅读课本25-27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呼吸运动?
(2)是哪些结构引起了胸廓的扩大或缩小?
(3)是胸廓的变化引起了吸气和呼气,还是吸气和呼气引起了胸廓的变化?
课内探究
【合作交流】: ④ ⑤
②
⑥ ③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为什么?
(2)为什么吃饭时不要高声谈笑?
(3)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合作探究】:
1、教师进行肋间肌舒缩引起肋骨和胸骨运动的模型演示,学生思考回答:
(1)说出模型各部分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2)测量肋间肌舒张和收缩时“脊柱”到“胸骨”的距离。
(3)描述肋间肌舒缩时肋骨和胸骨的运动方向,分析这种运动将引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
2、教师进行膈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改变的模型演示,学生思考回答:
(1)观察上推橡皮膜、松开橡皮膜时,小气球的变化。
(2)描述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引起胸廓容积怎样的变化?
【精讲点拨】:气体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当胸腔体积增大时,肺随之扩张,这时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空气由外界进入肺。
当胸腔体积缩小时,肺随之收缩,这时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空气由肺排出体外。
【归纳总结】:
呼吸运动肋间肌、
膈肌
胸廓肺肺容积
肺内气
压
气流方
向
吸气
呼气
【巩固训练】:
1、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有的结构是()
A.口腔
B.咽
C.喉
D.气管
2、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肺泡壁
B.毛细血管
C.肺泡
D.肺气管
3、关于肺适于呼吸功能的结构特点,不正确的叙述是()
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
C.毛细血管的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D.肺位于心脏的两旁
4、与胸廓节律性变化有关的肌肉是()
A、胸肌
B、肋间外肌
C、膈肌
D、肋间外肌和膈肌
5、人在平静状态时,完成吸气动作需要:()
A肋间外肌收缩,膈肌收缩
B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
C肋间外肌收缩,膈肌舒张
D肋间外肌舒张,膈肌收缩
6、肺的通气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A气体扩散 B呼吸运动 C膈肌收缩 D肺的扩张
7、平静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
A高于外界大气压 B低于外界大气压
C等于外界大气压 D无法确定
8、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合起来叫。
9、人在平静状态,吸气动作的发生是:____、 ___收缩时,______上提,______向上向外移动,使_______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_______收缩时,_____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候______扩大,_____随着扩张,______的容积增大,______的气压下降,外界空气肺。
10、游泳时的体会: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吃力,原因是:。
师生总结: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课后提升: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但人在出生之前,是不用肺呼吸的,所以,肺中就没有气体,
是“实心”的,有一对夫妇被指控犯有溺杀女婴的罪名,但他们却矢口否认,说女婴生下来就已经死了。
你有办法证实吗?
课后反思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回顾以前科学探究的六大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