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第一章

合集下载

第一章-游戏导论

第一章-游戏导论

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想的 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
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 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 界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在假 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
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 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 围世界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游戏是儿童借助对现实的认知、理解, 在假想的情境中模仿与再造成人的实践活动, 是儿童内部动机驱使的感知与操作活动。(郑 健成主编2008)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自愿的、主动的一种 活动,是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生命活动意 义的活动。(阎水金)
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通过模仿和 想象,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 活的活动,是人的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
1、社会性 2、虚构性
3、兴趣性
4、愉悦性
5、具体性
6、自主性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特征
1)游戏的外部行为特征
①表情特征
②动作特征
③角色扮演特征
④语言特征 ⑤材料特征
表情特征
非游戏的表情特征
游戏的表情特征
愤 怒

厌 烦 无 聊
茫 然 发 呆
专 注 认 真
平 和 轻 松
微 笑
嬉 笑
夸 张 变 形
大 笑
2.游戏的本质学说
(1)早期传统游戏理论 (古典游戏理论) —— 一战之前
(2)现代游戏理论
◆经典的游戏理论
1、剩余精力说 2、松弛说 3、预演说 4、复演说
◆ 当代的游戏理论 1、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论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游戏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概念(本质与特征)一、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一)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历程(一般演变趋势):儿童游戏本质观在态度上由不自觉到自觉,在内涵上由生物性到社会性。

1.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游戏一词在其意义的渊源上是从古汉语中的“遨”“嬉”等词义发展而来,而在现代词语系列中与“玩”“玩耍”等十分相似。

其含义与动作或运动有关,其活动特点是轻松自在。

英文中的游戏“play”作为名词所指向的行为特征是:不要求沉重的工作;使人愉快和满足。

2.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在大约19 世纪中期及其后,游戏开始真正成为理论研究的对象,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游戏理论。

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上升到自觉的本质化阶段。

表现为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直接影响,人们对游戏本质的理解建立在本能论的基础上,即初步建立起了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德国的福禄培尔是教育史上系统研究游戏的价值并为儿童尝试创立游戏实践体系的第一个教育家。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通过游戏可以表现和发展神的本源。

席勒、斯宾塞把游戏看做是剩余精力的无目的的消耗发泄。

霍尔指出游戏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将儿童对游戏的爱好和参与理解为生物进化复演规律的被动适应。

拜敦代克提出游戏游戏成熟说,指出游戏不是本能,是个体适应环境,寻求自由和和主动的欲望的表现。

【生物性本质观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人们对游戏概念的理解和游戏理论的研究。

例如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儿童潜意识中的本能和欲望在活动中的宣泄或补偿】贡献:游戏的本能论及生物性的游戏本质观,第一次以抽象的思辨方式,充分肯定了儿童的生理性机制及功能在游戏中的作用,关注了游戏对于个体的生物学意义和价值以及游戏活动的生理性特点。

局限性:它尽管强调了游戏是人在童年的重要活动,却仍然不能改变人们对儿童游戏不屑一顾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和态度。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

(1)儿童对游戏的喜欢也有潜意识的成分,游 戏是补尝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 伤的强制和约束,尝试不能在 现实生活中实现的危险冲动,缓和内心的紧张, 发展自我的力量以适应现实的环境。

(3)埃里克森(E.H.Erikson) 是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 人物, 他则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 的一种健康 的发泄方式,在 戏中儿童既可以重复快乐, 也可以抚平创伤。
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游戏的本质特 征是什么?
二、游 戏 的 特 征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三、游戏的基本结构
在理论上,游戏是一种系统,作为 系统就存在着结构。这里所谈结构, 是指游戏的构成要素,即游戏所共 有的一些因素或成份。
维果茨基,埃里康宁(前苏联心理学 家)认为游戏是社会性活动 . 反映 人们的生活,其内容是社会性的, 主题也来自儿童的生活。儿童在游 戏中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人与人的社 会关系。
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游 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认为人的欲 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 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 脱和消除它。
(2)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 重演,人类祖先在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追赶动 物、制造工具、采集果实等,与儿童的一些游戏形式 有相似之处。
(3)认为人类的文化经验可以遗传,游戏中的所有态度 和动作都是遗传下来的,如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 在树上的活动;儿童玩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盖房 子的活动等。
第一章 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一、游戏的概念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 “嬉戏”、“玩 耍”极为相似 (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 文献中 ).在英文中,游戏一词有 “play”和 “game”主要切近play,因为game主要指有规 则的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一章)
(五)游戏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控能力
首先,游戏有助于幼儿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 其次,游戏是克服情绪紧张与进行情感宣泄的一种手段。 再次,在游戏中还可丰富和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审美感、理智感和道德感等高级情感。 最后,通过游戏可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自信心。
(六)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一)自主自愿性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点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没有强制的目标,这减轻了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感和局促情绪,让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地去游戏,自发的行为往往是愉悦的;游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让幼儿感到满足与快乐;游戏中的幼儿自娱自乐,以不断重复的方式将有趣的情节保持下去,他们能控制所处的环境,甚至能根据需要去改造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
二、学前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
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成人排解来自生活、工作中的紧张、不安、郁闷等消极情绪。虽然游戏在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但它仍然只是成人生活中一个相对次要的部分。而学前儿童阶段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就是学前儿童的生活。
(一)游戏在各自生活中的地位不同
在成人的意识里,对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有着明显的界限和区分,他们既不会把“正经事儿”当“儿戏”,也不会把“游戏”当成真正的生活。而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与非游戏活动之间的界限是模糊而游移的。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交往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来跟其他小朋友交流,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
(二)游戏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五、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
• 觉醒理论 • 元交际理论
题外话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分析
一、外在客观条件的影响
(一)游戏机会 (二)游戏时间 (三)游戏场地 (四)游戏材料
二、家庭的影响
(一)父母
(二)媒介的影响
三、游戏者自身条件的影响
(一)同伴
(二)儿童自身的年龄、性别 (三)健康状态
(四)认知风格
复演说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 霍尔 提出“复演说”,他认为儿 童的发展复演了从动物到野 蛮人再到部落成员的人类发 展,儿童游戏是远古时代人 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 上的重演。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游戏, 如爬行和蹒跚行走期的游戏, 追逐类游戏,娃娃家和沙滩 游戏,小组竞赛的游戏,在 复演论看来就是动物阶段、 野蛮阶段、农业家长式阶段, 以及部落阶段生存方式的重 演。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 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 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 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一)什么是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 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 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自 主性游戏并不是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从游戏的 性质这个角度提出来的;是强调所有的游戏应该有自主性, 自主性游戏包括所有的游戏。
剩余精力说
这种剩余精力思想最早体现 在席勒《美育教育书简》一 书中:“当狮子不受饥饿所迫, 无须和其它野兽搏斗时,它 的剩余精力就为本身开辟了 一个对象,它使雄壮的吼声 响彻荒野,它的旺盛的精力 就在这无目的的使用中得到 了享受……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第01章

《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与指导》第01章
7
拓展 阅读
三、文化视野中的游戏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游戏优于文化、超越文化,游戏数量的多少 标志着文化繁荣的程度。一般来说,可以把人类文化分为两种,即多游戏文化和缺游戏文化。 游戏先于文化,文化又会反过来制约游戏的行为,并且在不同的文化中,游戏扮演的角色也是 不一样的。
四、人类学视野中的游戏
8
拓展 阅读
五、心理学视野中的游戏
心理学研究对游戏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20 世纪著名的三大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 戏理论、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都是各心理学派研究的成 果,它们促进了儿童游戏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家主要围绕游戏行为的解释、儿童游戏的发展阶 段、游戏与儿童发展关系等方面对游戏加以论述。他们认为,游戏是由内部动机引发戏过程中需要游戏者积极主动地参与。
2
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
游戏是充满幻想的,具有虚构性
在游戏过程中,儿童需要对人物角色、行为动作、场景、材料 等进行假想。在游戏中,儿童会模仿妈妈细心地照顾宝宝、模 仿医生给病人看病、模仿司机认真地转动方向盘开车;儿童会 用椅子当马骑、用细棍当针给病人打针;儿童会想象这是在家 里、这是医院、这是电影院等。儿童通过这种“假装的”“假 想的”行为动作或场景来表达自己对真实世界的认识。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导论
学习目标
1. 掌握儿童游戏的概念与特征 2. 熟悉儿童游戏的常见类别 3. 了解儿童游戏的本质
3
01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我们 该如何界定游戏?儿童游戏具有哪 些特点?我们常见的儿童游戏类型 又有哪些呢?
1
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它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我国, “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献中。但是,究竟什 么是游戏,我们应该如何界定它,迄今为止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结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第一章游戏的概念与理论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第一章游戏的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多视角的游戏定义
(二)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当儿童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后,随着心理的发展变化,会不断萌发出模仿周围成人的愿望, 学着大人那样生活、做事 儿童并不为获取某种结果而“工作”,而只是为了寻求一种满足、得到一种快乐而已。 儿童从事的活动既有游戏的属性,又有工作的属性。工作和游戏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二者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第一节 多视角的游戏定义
(六) 心理学视野中的游戏 心理学对游戏的研究具有重大的贡献,20世纪有著名的三大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这些都是各心理学派研究的结果,它们促进了儿童游戏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 多视角的游戏定义
二、 对学前儿童Biblioteka 戏的理解(四) 预演说第二节 多视角的游戏定义
二、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一) 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 •游戏则是一种保护性的心理机制:游戏能使儿童得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紧张、拘束,为儿童 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发泄情感、减少忧虑,发展自我力量,以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 冲动和欲望,使心理得到补偿。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游戏的动机是“唯乐原则”。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发泄不可接受的、常 常是放肆的、冲动的、情景的“安全岛”。
第二节 多视角的游戏定义
(二) 埃里克森的掌握论 埃里克森着重研究了游戏的心理社会发展的顺序,他把游戏当作一系列未被展开的心理社会关 系加以探讨。他提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自我宇宙阶段,婴儿以自己的身体为宇宙 •第二阶段是微观阶段,儿童学会用小型玩具和物体来表现主题,学会在微观水平上操纵和驾 驭世界 •第三阶段是宏观阶段,儿童与他人共享这个世界,这一阶段的儿童起初把其他儿童当成客体 来联系,以后逐渐发展为合作性的角色游戏

学前游戏论简答

学前游戏论简答

学前游戏论简答游戏论简答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论一、学前儿童游戏论研究的内容:1.描述儿童游戏发展的普遍模式和共同特征2.揭示儿童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探究不同因素对游戏发展的影响4.提出和帮助指导儿童游戏的策略或具体方法。

前三项是基础理论研究,后一个是应用性研究。

二、研究意义:(一)改善教育实践1.为学前教育机构开展游戏活动提供科学指导2.为玩具的设计与生产,为家长购置玩具、指导幼儿游戏提供帮助3.为其他有关儿童游戏的领域提供理论依据(二)推进理论建设三、评述经典游戏理论: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带有浓厚生物学色彩,主要是主观思辨产物,缺乏可靠实验依据,由于它或多或少的解释并说明了游戏的现象,推动着儿童游戏研究的进展,对后人的研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四、儿童游戏研究的发展趋势:1.从游戏理论发展来看,由纯思辨的性质向实证性质转变2.从游戏价值观变化看,对游戏的发展价值的认识由思辨的、不全面的或有所侧重的,发展到确切的、全面的认识3.研究的范围逐渐拓宽,不仅注意纯理论的问题,且逐渐注意应用问题。

五、儿童游戏研究四阶段:1.从本世纪20年代左右到解放初期2.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3.文革时期4.文革至今六、陈鹤琴认为儿童游戏的原因:1.与儿童游戏的力量和能力有关2.与儿童好动的天性和游戏能够给孩子快感有关七、陈鹤琴提出的优质玩具的标准:引发幼儿游戏兴趣、质地坚固不易损坏、可激发幼儿想象力、发展儿童创造力、能适应儿童的能力、发展儿童智力八、我国儿童游戏研究需解决的问题:1.儿童游戏研究的中国化问题2.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九、研究儿童游戏时需注意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十、儿童游戏研究的课题来源:1.关于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理论的的研究2.幼儿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十一、学前儿童游戏研究的程序:1.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5.研究程序和选择研究环境6.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十二、儿童游戏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实验法十三、运用问卷法时需注意的问题:1.试题数量不宜过多,紧紧围绕研究主题2.试题内容应是儿童熟悉、能理解的3.大规模的问卷研究,必须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

【学前儿童游戏】第一章 游戏的概述

【学前儿童游戏】第一章 游戏的概述
无价值分组玩游戏老鹰抓小鸡二游戏的基本特征愉快与严肃手段与目的自由与约束假想与现实练习与探索三游戏的本质特征愉悦判断是否是游戏行为婴儿不停的摇晃这拨浪鼓小猫追逐自己的尾巴一群男孩专注于打弹子比赛小女孩正在为她的娃娃家准备宴席一个学步幼儿欢乐地跑向她的母亲女孩有节奏地唱着儿歌跳绳孩子用手指画画一个男孩用鞭子击打着嘴里吆喝着他的小板凳
情景案例2
某幼儿园中班建构区,一个男孩(甲)在用软塑料块搭“大高 楼”,另一个男孩(乙)在旁边玩飞机。每当甲搭好了“大高楼”, 乙的“飞机”就开过来将它撞倒。细心的王老师发现,乙的行为并没 有引起甲的不悦,每当“大高楼”被撞倒后,甲就迅速地又搭起一座 “大高楼”,似乎在等待着乙的“飞机”又一次的到来。由此,王老 师判断两个男孩正在非常默契地玩一种合作游戏,所以没有去干预, 而是坐到甲的身旁,也拿软塑料块搭“大高楼”,一边搭一边说: “我来搭一座不容易被撞倒的大高楼。”在老师的示范启发下,“大 高楼”越搭越结实,大家玩得津津有味。
①愉快与严肃 ②手段与目的 ③自由与约束 ④假想与现实 ⑤练习与探索
三、游戏的本质特征
• 自愿 • 想象 • 愉悦
判断是否是游戏行为
婴儿不停的摇晃这拨浪鼓 小猫追逐自己的尾巴 一群男孩专注于打弹子比赛 小女孩正在为她的娃娃家准备宴席 一个学步幼儿欢乐地跑向她的母亲 女孩有节奏地唱着儿歌跳绳 孩子用手指画画 一个男孩用鞭子击打着、嘴里吆喝着他的小板凳 ... ...
一、游戏的词义
• 中文:“游” “遊” “戏” “嬉”
1.轻松自在 2.不是正经事
英文:“play” “game”
1.运动 2.轻松自在 3.无价值
分组玩游戏
• • • • • • • • 五子棋、跳棋 扑克牌(拍二十四) 七巧板 跳房子 翻花绳 九九乘法表 杀人游戏(11人) 老鹰抓小鸡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教学辅导一(第一、二章)教材:《学前儿童游戏》,柳阳辉张兰英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一章游戏概述一、游戏的本质(一)游戏的定义1.经典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席勒(德):游戏更多的是享乐,使多余生命力摆脱了外部需要的自由表现,愉快是从游戏中得来的。

格鲁斯(德):游戏是对未来生活的准备,是本能的练习。

斯宾塞(英):游戏是健康儿童在正常生活后,有剩余精力需要发泄。

福禄贝尔(德):游戏是儿童潜在本能的表现,是儿童内在需要与冲突引起的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拉察鲁斯和裴茄克(德):游戏是工作疲劳后,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霍尔(美):游戏是种族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

加维(美):游戏应当是有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的活动。

以上解释说法不一,但都认为游戏是一种本能表现,自发、愉快、自由式游戏的基本特征。

2.现代游戏理论对游戏的解释精神分析学派:游戏是表现原始的、受压抑的冲动和和欲望的最好方式。

认知发展学派:游戏不是独立的活动,它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是个体把信息纳入原有认知图式的方式,是同化超过顺应得活动。

活动教育学派: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对周围现实态度的一种表现,是真实之外借助想象,利用象征性材料,再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活动。

觉醒理论学派:游戏是对环境起作用的方式,可以探寻和调节外部与内部刺激的数量,以产生一个最佳的平衡,从而获得更多的个人满足,游戏是激励探索的手段。

元交际理论学派:元交际依赖于双方对于隐喻的信息的辨识和理解。

儿童的游戏就隐喻着“假装的”、“不是真的”,这种言外之意正是元交际的对象。

因此,他们认为,只有参与者能够携带着“这是玩”的信息的信号,达成协议或进行元交际,游戏才能发生。

所以,游戏是信息的交际和操作的过程,元交际是其特征。

3.游戏定义中的困难游戏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人的主体精神的活动,它具有丰富、复杂的内涵。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下定义,每一种解释和定义都预示着一种角度、一种眼光和一种理解。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
6
游戏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中 都 不乏游戏的存在。
学前儿童游戏一直是游戏研究的主要内容,吸引了包 括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
游戏的概念概括了游戏的本质,反映了人们对游戏的 特点、结构和价值的认识,是儿童游戏理论研究的开端。
7
一、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
在我国,“游戏”一词与“嬉戏”“玩耍”极为相似。我国关于 “游戏”一词有以下解释:
(二)从游戏社会性的角度分类
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帕登(Parten,1932)根据学前儿 童(2—6岁)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水平,将游戏 分为六类行为:
建构游戏案例分析 象征游戏知识链接
1、偶然的行为 2、游戏的旁观者 3、单独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合游戏 6、合作游戏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初步掌握影响学前儿童游戏发展的因素。
4
技能目标
用科学的游戏理论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 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能正确运用幼儿园 教育活动中的游戏。
5
学习重难点
重点: 握学前儿童游戏的概念、特征与种类。 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
难点: 能正确分析学前儿童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运用幼儿园教育 活动中的游戏。
自主性游戏 自主性游戏不是一种游戏的分类名称,而是伴随着幼儿园课 程改革出现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学前儿童游戏越 来越受到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纷纷开展研究,探讨游戏的有 关问题。针对幼儿园游戏严重存在“导演式”(学前儿童在游 戏中只是被动的适应者)的教师“游戏学前儿童”的现象,北 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在研究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自选 游戏”、“本体性游戏”、“自主性游戏”等概念,并逐步在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学前儿童游戏与指导

(一)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二)社会性发展的任务
2-3
第三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
二、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亲子游戏 (二)伙伴游戏
2-4
第四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一)重要性 (二)情感发展功能 (三)情绪恢复功能
2-4
28%
This text can be replaced with your own text. All phrases can be replaced with your own text
教师武断干预
游戏评价以教师评价和结果评价为主
4-2
第二课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二、不同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其组织与指导
3-2 第二课 学前儿童游戏中硬件环境的创设
一、室内游戏硬件环 境的创设
二、室外游戏硬件环 境的创设
3-3 第三课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儿童游戏中心理环境的创设
一、学前儿童游戏心 理环境的内涵与意义
二、学前儿童游戏心理 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
三、学前儿童游戏心 理环境创设的原则
第四章 角色游戏
4-1 第一课 角色游戏概述
2-1
第一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一)基本动作 (二)运动能力 (三)协调能力 (四)自发运动
2-1
第一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二、通过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
(一)发展分期 (二)阶段一致性
2-2
第二课 游戏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一、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28%

学前儿童游戏(或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案

学前儿童游戏(或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 教案

《学前儿童游戏》教案主讲教师: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及类型;2.理解影响幼儿游戏的诸多因素,能运用知识分析幼儿的游戏;3.喜欢上学前儿童游戏这门课程。

教学重难点:1.理解影响幼儿游戏的诸多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直观法上课前,先介绍几本参考书籍给大家:1.《儿童游戏通论》,刘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探讨:儿童游戏的意义、特点、价值和功能,揭示儿童游戏和社会文化、儿童发展、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

2.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刘焱,中国社会出版社。

主要探讨:游戏概念、幼儿园游戏特点、幼儿园游戏的教学实践模式及可行性与需要的条件。

3.《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黄进,江苏教育出版社。

主要探讨:梳理游戏与幼儿教育的关系,从“儿童中心”到“对话精神”,从幼儿到教师作为游戏者,从传统玩具到现代玩具,本书做出了富有特色的论述。

4.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美)约翰逊等编,华爱华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要探讨:将有关游戏和发展的研究告诉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如何通过游戏进行启蒙教育,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

关于游戏的专著:儿童游戏译丛(共5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从保育记录出发进行解读(河边贵子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逝去的儿童游戏(李长安著,中国文史出版社)民国乡土儿童游戏(商参等著,福建教育出版社)游戏,让学习成瘾((美)卡普著,机械工业出版社)中国传统儿童游戏(卢有泉等编,山西教育出版社)游戏力((美)科恩著。

中国人口出版社)一、请大家看看下面几张图片,谈谈你的感受。

2主讲教师:思考:谁偷走了孩子的笑容?(华东师大周念丽教授)--2013.《幼儿教育》10期***幼儿园调查:“最开心的事”结论:最开心的事大多是与幼儿体验了某种新奇的交通工具,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吃自己喜欢的零食、去了游乐场玩,外出旅游等事件有关,“和家人一起玩感到很开心”的占5%,而在“幼儿园感到开心”的一个也没有!为什么?幼儿园不再是幼儿心中的乐园!资料链接:你知道“幼儿园”的来历吗?1、1837年,“幼儿教育之父”、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在德国勃兰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的社会性幼儿教育机构。

学前儿童游戏,章节测试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章节测试 第一章

第一章游戏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象征性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形式,其开始大量出现是在儿童()。

A.2岁以后B.4岁以后C.3岁以前D.3岁以后【解析】A 本题考查象征性游戏相关知识。

象征性游成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形式,2岁以后开始大量出现。

在3岁前象征性游戏中只有动作的象征,3岁以后逐渐出现角色扮演活动,4岁以后儿童进入较成熟的主题角色游戏阶段。

2.皮亚杰认为游戏的认知本质是()。

A.游戏是一种同化大于顺应的活动B.游戏是一种同化小于顺应的活动C.游戏是一种同化等于顺应的活动D.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解析】A 本题考查皮亚杰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理论的奠基人,提出游戏的认识本质:游戏是一种同化超过顺应活动。

当顺应大于同化时,所产生的活动具有模仿活动的特征;当同化大于顺应时,所产生的活动具有游戏活动的特征。

游戏并非独立的活动。

3.游戏可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和规则游戏,这是()。

A.以游戏的社会性分类B.以游戏的认知分类C.以游戏的教育分类D.以游戏的动机分类【解析】B 本题考查游戏的认知分类。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随认知发展而变化的,他根据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四类。

4.游戏四因素说的代表人物()。

A.纽曼B.佩培拉C.加维D.克罗伊斯【解析】B 本题考查游戏四因素说。

克拉思诺和佩培拉在1980年将游戏行为划分为灵活性、肯定的情感、虚构性和内部动机四种因素。

游戏四因素说理论认为,一个活动如果同时具备四种因素,可将其看作“游戏”。

5.在游戏理论中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是()。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C.皮亚杰D.维果茨基【解析】 D 本题考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创造了儿童的成“最近发展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达到的另一种水平。

现有水平与帮助后能够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差异,差异的消除就是“最近发展区”。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愤怒 夸张
哭 厌烦无聊 茫然 放声大笑
专注
轻松
微笑 嬉笑
兴奋性程度增加
精品课件
2、动作
非常规性、重复性和个人随意性 (1)探索 对物体性质的探索 对物体关系的探索 动作效应的探索
精品课件
(2)象征:是在表象作用支配下的想象性虚 构性动作,包括以物代物和语言动作代替另 一事物或动作。
(3)嬉戏:故意作“坏事”取乐,带有幽默、 逗乐、玩笑的性质
毛曙阳
——
精品课件
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 活动现实直观地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 立性和创造性的活动。
——刘焱 内部动机 游戏者决定游戏活动的过程、内容 游戏者想象和创造游戏材料的使用和游
戏情节的开展
精品课件
四、学前儿童游戏的结构要素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 1、表情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 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 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 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①趣味性 ②具体性 ③虚幻性 ④自由自愿性 ⑤社会性 ——《教育大辞典》
精品课件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 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 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其中自主 控制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
第一章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 你小时候玩的游戏有哪些? ❖ 为什么你认为它是游戏?
❖ 如何判断一个活动是游戏?
精品课件
第一节 游戏的本质
一、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认识
1、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3、游戏是一种假想的活动 4、游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
精品课件
二、国外对学前儿童游戏特征的认 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游戏
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
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的行为因素 (一)表情 (二)动作 (三)角色扮演 (四)言语 (五)材料
学前儿童游戏
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
学前儿童游戏
一、游戏的内部主观心理因素:动机与体验 (一)游戏的动机 (二)游戏性体验
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
学前儿童游戏
三、游戏的外部条件因素 (一)儿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与可能 (二)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 (三)活动的难度(任务)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 (四)儿童不寻求或不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一、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 (一)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 (二)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三)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
学前儿童游戏
二、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 (一)儿童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的局限 (二)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新探索
学前儿童游戏
求是学院 李帆(讲师)
课程简介
学前儿童游戏
课程简介:《学前儿童游戏》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
之一,这门课程主要是从教育的观点出发, 探讨学期儿童游戏的一般概念和对儿童发展 的价值,揭示儿童游戏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 点,以及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如何为幼儿的游戏创设更好的环境,提 供更好的材料,以更好地推动幼儿园游戏的 发展。
游戏是儿童的主体性活动
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
学前儿童游戏
一、我国对学前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 (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
二、国外对学前游戏特征的分析 (一)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 (二)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 (三)加维提出了游戏行为的五个特征 (四)克罗伊斯提出游戏活动六种特点 (五)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谢 谢!
3 学前游戏的结构要素
导言
自由活动时间,明明奔向沙池,沙池里已有了一群 大大小小的孩子在玩沙,他独自拿了一把铲子,在 池子里铲了又倒,倒了又铲,一会他朝一个拿桶的 男孩大声喊道:“快来运沙,我们来修房子!”两 人很快你一铲,我一桶地将沙堆了一个“小山丘” (约30厘米高),拿桶的小男孩开心地说:“我们 造了一个尖房子。”铲沙的男孩说:“不像,要有 门、有窗子。”两人接着开始用手挖门、挖窗,可 一会“小山丘”散成一团,两个孩子说:“地震了 ,地震了!”一阵狂喜,跑掉了。
3
学前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3
教学内容、要点及课时安排 学前儿童游戏
教学内容 游戏环境规划 学前游戏的分类指导 学前家庭教养中的亲自游戏
游戏观察 游戏评价 游戏治疗 实践考核
课时 3 12 3 3 3 3 6
备注
成绩考核方法
学前儿童游戏
项目一
游戏指导 技能考核 (类型:
小组作 业,形 式:汇报 演出)分 数:10%
项 目二
游戏方案设 计(不限类 型)(类 型:小组作 业,形式: 作品展示与 小组演讲)
分数: 20%
项 目三
综合知识 考核(类 型:期末 考试,形 式:闭 卷)分 数:70%
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
求是学院 李帆(讲师)
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
学前儿童游戏
1 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
2 学前游戏的基本特征
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
学前儿童游戏
问题:游戏是什么?为什么儿童需要游戏?
一、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 (一)游戏概念的非自觉化理解 (二)游戏的生物性本质观 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活动 (三)游戏的社会性本质观 游戏是儿童的社会性活动
建立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
学前儿童游戏
问题:游戏是什么?为什么儿童需要游戏?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安排:54个课时
教学方式:讲授、实操、讨论等
适合人群: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在校本科生
教学内容、要点及课时安排 学前儿童游戏
(一)课程安排
教学内容 学前游戏的基本概念
课时 3
备注
学前游戏的分类与发展
3
学期游戏的发展价值
3
影响学前游戏的因素
3
国外学前游戏理论的流派
6
学前游戏研究的历史沿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