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顺简介
1 自然状况
泰顺县自然状况
1、地质地貌
泰顺是浙江南部的山区县,隶属浙江省地级市温州市,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位于华夏构造体系断裂和复式褶的向斜部,中生代火山岩系厚度大,出露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五分之三。在零星山间小盆地、大溪流的两侧及交叉口地带,主要是近代坡积、冲积、河积和河漫滩或小沼泽的积水洼地堆积。境内矿藏种类多,分布广,以非金属矿为优。泰顺地处洞宫山脉东南翼,山峦连绵,涧谷深切,属低中山区高丘山地地貌。
2、气候条件
泰顺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季风交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春夏水热同步,秋冬光热互补,高山云雾弥漫,低山丘陵湿润,但常有旱、风、涝、寒等自然灾害。
泰顺地区气候温和,春季平均气温18.6℃,夏季平均气温25.1℃,秋季平均气温16.7℃,冬季平均气温7.7℃,年平均气温16.1℃,大于10.0℃的年活动积温4999.1℃,无霜期242天。
泰顺多山近海,雷雨频繁,泰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2008.8毫米,为全省多雨中心之一,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雨量基本集中在春、夏季的春雨、梅雨及台风雨,约占全年的70~75%,其中,6至8月雨量偏多较为明显。从降水低地域来看,泰顺东南部、西北部是境内多雨量中心。高山云雾弥漫,低山丘陵湿润,气候适合于南北动植物生长,开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具有很大的潜力。日照少、云雾多也有利于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的栽培。
3、水文条件
泰顺是典型的山水城市,境内大小溪流百余条,纵横密布,汊坑密布,分属飞云江、交溪、沙埕港、鳌江四大水系,流域面积为1761.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86.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9%。因受地质构造运动影响,溪谷狭窄,河床峻陡,河道比降大,源短流急,溪水暴涨暴落。县内降水丰沛,溪流纵横,水资源丰富。
在地域上,县境西北部、东南部溪流纵横,降水多,径流量大;东北部、南部降水较少,径流量也较小。
4、生态环境条件
泰顺县境内林木繁茂、水质清澈、旅游环境质量较高。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全县三大水系的地面水质量符合规定的地面水功能区要求,除个别溪流外,均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泰顺县1997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第二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2000年底通过省级验收,2002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授予“国家生态示范区”称号。
2 规划区自然状况
1、地形地貌
规划区境内属丘陵山区,山系以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地势高峻,沟壑纵横,谷地形态多表现为峡谷,海拔169~1097米之间,境内山清水秀,植被茂密,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人文景观,生态环境优良。
2、气候条件
规划区属中亚热带海洋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春夏水热同步,秋冬光热互补,高山云雾弥漫。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50天,冬季平均气温7.7℃,夏季平均气温25.1℃。年积温≥6200℃,昼夜温差大,积温有效性高,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的积累,适宜喜温作物生长。年平均降雨量1968.5mm,年平均蒸发量1145.7mm,雨量以初夏梅雨季节比较集中。每年6~7月,多南风,其余月份以东北风、东北东风为主。
3、河流水系
规划区属飞云江水系三插溪支流,飞云江源出泰顺、景宁两县交界的白云尖西北坡,主河道198.7公里,流经景宁、泰顺、横贯文成、瑞安。中上游泰顺县境内河段主源自黄桥乡杨山后村入县境。竹里畲族乡内主要有竹里溪、石角坑溪、何宅洋溪等小溪三支,一支为竹里溪源于景宁县交界处,流经六革、漈头源、竹里、大发洋后,至司前溪口汇入司前溪;一支何宅洋溪源于长蛇岗,经乌石头、何宅洋汇入竹里溪;一支为石角坑溪源于竹里畲族乡的岭脚,出境后至黄桥乡汇入三插溪,最后均汇入珊溪水库。
4、土壤情况
规划区土壤类型较多,主要有红壤、黄壤、乌沙土等种类,质地疏松,易排水透气,pH值在4.5~7之间。
5、土地资源
竹里乡土地总面积为47.2平方公里,包括农用地、林用地和建设用地等。竹里畲族乡各类土地资源占地及分布情况如下。
耕地:全乡共有耕地面积2309亩,主要分布在竹里、何宅垟等村,其中旱地1135亩、水田1174亩。
园地:全乡共有园地面积283亩,分布在竹里、茶石、何宅洋等村,其中茶园248亩、果园35亩。
林地:全乡共有林地面积为64000亩,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其中竹林12300亩。
2.2 社会经济状况
泰顺县下辖10个乡镇,总人口35.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25万人。全县2009年生产总值34亿元,增长10%;实现财政总收入3.64亿元,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3亿元,增长15.5%。第一产业产值4.1亿元,第二产业产值12.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17.6亿元,一、二、三产所占比重为12︰36︰52。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95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90元,增长1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2元,增长9.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2亿元。
竹里乡全乡总面积47.2平方公里,辖竹里、茶石、何宅洋3个行政村,共3337人,畲族人口1100人,占总人口的33%,全乡现有常住人口约1700人。全乡畲族人口相对集中,其中竹里民族村,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70%
以上。近年来,竹里畲族乡通过下山移民、兴林富民和输出劳动力的方式,努力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全乡经济社会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1919.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89元。笋竹两用林、优质茶园、稻田养鱼及山羊、肉牛、肉兔、鸡鸭养殖等生态效益农业发展迅速。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农民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全乡劳务输出达50%。通过挖掘竹里畲族乡拥有丰富的畲族文化资源,举办“三月三”旅游风情节,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点。
全乡已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电话和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公路,路面硬化率达100%。
随着竹里畲族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逐步代替原来柴草、秸秆,清洁能源的使用率在逐步提高。近年来随着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2006年竹里村创建为市级生态村,2006年茶石村创建首批“兴林富民示范村”,2007年创建为市级整治村;2009年何宅垟村创建为市级整治村;2006年竹里畲族乡创建为市级生态乡,2007年创建为省级生态乡;在2009年12月的公众环境调查中,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96.2%。
2.3 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泰顺属农业县,工业相对薄弱,主要以电力、矿业、竹木制品、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陶瓷、木制玩具以及编织、酿造、铁器小器具为主。蔬菜、茶叶、笋竹两用林及山羊、肉兔养殖等效益农业发展加快,以绿色、安全型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进展。
泰顺县2009年农业总产值6.18亿元,同比增长4.96%,农民人均纯收入5180元。农业系统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体,林、牧、渔多种经济作物并举的综合性农业区域。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17.96万亩、总产量6.36万吨。2009年新增和改造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业基地2.2万亩,建成各类规模养殖基地50多个,其中茶叶总面积达6.34万亩,产量2309吨,产值1.5亿元;蔬菜全年复种面积3.16万亩,产值1.1亿元;水果面积3.09万亩,产量5691吨,产值0.26亿元;中药材播种面积1.07万亩,产值0.15亿元;生猪年末存栏3.65万头,出栏4.91万头,畜牧业总产值1.3亿元;上述5大主导产业总产值达4.3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9.74%。
竹里乡通过对专业大户的扶持和指导,以专业大户为龙头,扶持养鸡、养鸭、养鱼、养石蛙、养猪、养兔大户9户。上半年,全乡养殖出栏家禽4千多只,养猪大户出栏生猪110多头。2010年上半年毛竹低改686亩,抚育幼林588亩,发展食用仙人掌和优质茶园、板栗、杨梅等150多亩,加强了260亩绿化苗木的管理,初步探索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
2.4 旅游业发展状况
泰顺县拥有号称“生物种源基库”、“绿色生态博物馆”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享有“神水宝地”、“天下第一氡”盛誉的承天氡泉省级自然保护区;境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清代的木拱廊桥达30余座,其数量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