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解析汇编三十八章 动手操作型问题
安徽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方案设计与动手操作型问题课件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以及轴 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熟练利用扇形面积 公式是解题关键.
3.认真观察下图的4个图中阴影部分构成的图案回答 下列问题:
1请写出这四个图案都具有的两个共同特征.
特征1: 都是轴对称图形
;
特征2: 都是中心对称图形
.
2请在下图中设计出你心中最美丽的图案使它也具备你 所写出的上述特征.
3操作型问题:大体可分为三类即图案设计类、图形拼 接类、图形分割类等.对于图案设计类一般运用中心 对称、轴对称或旋转等几何知识去解决;对于图形拼 接类关键是抓住需要拼接的图形与所给图形之间的内 在关系然后逐一组合;对于图形分割类一般遵循由特 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的动手操作过程.
1.2014·绍兴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步骤①②沿
专题三 方案设计与动手操作型问题
要点梳理
方案设计型问题是设置一个实际问题的情景给出若 干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要求寻求恰当的解决方案有 时还给出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要求判断其中哪个方 案最优.方案设计型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和实践能力.方案设计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类型:
要点梳理
1讨论材料合理猜想——设置一段讨论材料让考生进 行科学的判断、推理、证明; 2画图设计动手操作——给出图形和若干信息让考生 按要求对图形进行分割或设计美观的图案;
污/台
m
m-3
月处理污水量吨/台
220
180
1求m的值;
解:(1)由 90 万元购买 A 型号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台数与用 75 万元购买 B 型号的污水处理设备的台数相同,即可得: 9m0=m7-5 3,解得 m=18,经检验 m=18 是原方程的解, 即 m=18
2由于受资金限制指挥部用于购买污水处理设备的资金不超过165万元问 有多少种购买方案并求出每月最多处理污水量的吨数. 设买A型污水处理设备x台则B型10-x台根据题意得: 18x+1510-x≤165解得x≤5由于x是整数则有6种方案当 x=0时y=10月处理污水量为1800吨当x=1时y=9月处理污水量为220+
中考数学总复习第38课 网格型问题
点评:(1)本题给出一段资料,提供网格作为探索问题的工具,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
线、高的性质以及特
较大.
(2)理解λA 的意义,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图象是解题的关键.
解析:(1)如解图 10,作 BC 边上的中线 AD.∵AC⊥DC,∴λA=CBDD=1.
边上的高和中线,点
D
是垂足,点
E
是
BC
的中点,规定:λA
=DE.特别地, BE
当点 D,E 重合时,规定:λA=0.另外,对λB,λC 作类似的规定.
(1)如图 38-10②,在△ABC 中,∠C=90°,∠A=30°,求λA,λC;
(2)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 1 的 4×4 的方格纸上,画一个△ABC,使其顶点
4aa++kk==30,,解得
a=-1, k=4,
∴y=-(x-2)2+4=-x2+4x.
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可得到另一条符合题
意的抛物线,
可平移 6 次,
∴一共有 7 条抛物线.
同理: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也有 7 条.
∴满足上述条件且对称轴平行于 y 轴的抛物线条数是 7+7=14.故选 C.
名师点拨
与图形变换有关的网格型问题,常常会考查网格中的 画图、图形描述或图形操作、运动轨迹的路径(面积)、以 及利于网格进行图案或方案设计等方面,一般而言,这类 问题常常会以我们学过的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知识为基 础,难度不大,掌握图形变换的本质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预测演练 3-1】 如图 38-8,8×8 方格纸上的两条对称轴 EF ,MN 交于中心点 O,对△ABC 分别作下列变换:①先以点 A 为中心顺时针 方向旋转 90°,再向右平移 4 格,向上平移 4 格; ②先以点 O 为中心 作中心对称图形,再以点 A 的对应点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 90°;③ 先以直线 MN 为轴作轴对称图形,再向上平移 4 格,再以点 A 的对应 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 90°.其中能将△ABC 变换成△PQR 的是
2020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动手操作题(附答案)
同步测试4
(2020最新模拟·南宁)已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16所示.画出 绕点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
【答案】旋转后的图形如图17.
动手操作题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加强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出现了一类新题型--动手操作题.这类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直觉思维能力.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实践活动和思维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和发现结论,从而解决问题.
5.将任意三角形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方法如下(如图23—1):
请你类似上面图示的方பைடு நூலகம்,解答下列的问题:
(1)对任意三角形(如图23—2),设计一种与上例不同的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2)对任意四边形(如图23—3),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四边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答案】1.
类型二:图形拼接型动手操作题
图形拼接问题,就是将已知的若干个图形重新拼合成符合条件的新图形.
例2(2020最新模拟·安徽)如图5,将正方形沿图中虚线(其中x<y)剪成①②③④四块图形,用这四块图形恰能拼成一个矩形(非正方形).请画出拼成的矩形的简图.
【分析与解答】我们观察图5中的4块图形各边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能拼接在一起的边,如图6就是一种拼接方法.
中考数学试题中动手操作题可分为图形折叠型动手操作题、图形拼接型动手操作题、图形分割型动手操作题和作图型动手操作题等四种类型.
(中考数学专题)实验操作型专题.doc
实验操作型专题刘书妹实验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剪拼、折叠、变换、测量、作图、计算、证明等过程,猜想获得数学结论的探究性问题.此类问题注重探究过程,有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中考热点试题.但在屮考中,由于受考场背景的影响,基木无法亲自动手实验,需要通过思维和空间想彖力去理解,猜想其中的结论或规律,或者结合动手画图的方法,将操作过程展开在图上,结合操作过程中的规律去解决.类型一:折叠类例1 (2014 -泉州)如图1,在锐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OBC,点D, E, F分别在边AB, BC, CA上.(1)已知:DE//AC, DF〃BC.①判断四边形DECF—定是什么形状;②裁剪当AC二24 cm, BC=20 cm, ZACB二45°吋,请你探索:如何剪四边形DECF,能使它的面积最大,并证明你的结论;(2)折叠请你只用两次折叠,确定四边形的顶点D, E, C, F,使它恰好为菱形,并说明你的折法和理由.分析:(1)①利用两组对边分別平行可判定四边形DECF是平行四边形:②作6ECF的高,设ODECF的一边为自变最,利用三角函数及相似的知识用白变最表示出高,可列岀ODECF 的面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面积授大时自变量的值,据此口J确定裁剪方案.(2)利用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性质,可先沿ZACB的平分线折證,使CB落在CA上,折线与AB的交点为D;再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对折DC,即可得到四边重合在一起的四边形,即菱形.解:(1)①平行四边形.②设FC=x cm(0<x<24),贝!J AF= (24-x) cm.如图2,过点F作FH丄BC于点H,则FH=x・ sin45°=—x.2・.・DF〃BC,AAADF^AABC..DF AF IIn DF 24-x• •—9 L屮= •BC AC 20 24...DF二20(247)= )(24一%).24 6・•・S GEC尸DF ・ FH二-(24-x)- —x = -[-(x-12)2+122].6 2 12・••当x=12时,四边形DECF的面积授大,为60血cm2.故沿三角形屮位线DF, DE剪四边形DECK,能使它的面积最大.E 图3(2)如图3,先沿ZACB 的平分线折叠,使CB 落在CA ±,压平,折线与AB 的交点为D ;再对折DC, 使C 与D 重合,压平,折线与BC, CA 的交点分别为E, I ;.展开后四边形DECF 就是菱形.理由:TCD 与EF 是四边形DECK 的对角线,而CD 与EF 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DECF 为菱形.点评:此题以三角形为背景,通过剪裁、折叠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探究,考杳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综 合考查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相似、二次函数等知识.跟踪训练:1・(2014 •绍兴)将一正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步骤①②沿虚线对折两次,然后沿③中的 虚线剪去一个角,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 )2. (2014 •舟山)如图,在一张矩形纸片ABCD 中,AD 二4 cm ,点E, F 分别是CD 和AB 的中点,现将这张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EF 上的点G 处,折痕为AH,若HG 延长线恰好 经过点0,则CD 的长为()A. 2 cmB. 2>/3 cmC. 4 cmD.类型二:剪拼类例2 (2014 •淄博)如图4,在正方形网格中有一边长为 4的平行四边形ABCD,请将其剪拼成一个有一边长为6的矩 形.(要求:在答题卡的图中価出裁剪线即可).AB0 ① ② ③第2题图ABCD 第1题图4^3 cm分析:平行四边形的一边ABM,对应的高为6,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24. 剪拼成的矩形的一边长是6,因此另-•边的长是4,据此可设计剪拼方法.解:剪拼方法不唯-,只要符合题意即可.下面给出儿种,如图5.点评:这是一道方法开放的题目,考查动手操作、方案设计的能力•此类拼剪问题,通常利用剪拼前 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跟踪训练:3. (2013 -深圳)如图,有一张一个角为30° ,最小边长为2的直角三角形纸片, 沿图中所示的中位线剪开后,将两部分拼成一个四边形,所得四边形的周长是()A. 8或2弟B. 10或4+2拆C. 10或2能D. 8或4+2、行4. (2014 •宁波)一个大正方形和四个全等的小正方形按图①、②两种方式摆放,贝惘② 的大正方形中未被小止方形覆盖部分的面积是 ______________ (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① ②笫4题图类型三:操作探究类例3 (2014 •南京)【问题提出】第3题图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 SAS”,“ASA”,“AAS”,“SSS”)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后,我们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 【初步思考】我们不妨将问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DEF小,AC二DF, BC二EF, ZB=ZE,然后对ZB进行分类,可分为“ZB 是直介、钝饬、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深入探究】第一种情况:当ZB是直角时,△ABC9ADEF.(1 )如图6,在Z\ABC 和ZWEF 屮,AC二DF, BC二EF, ZB二ZE二90。
数学中考冲刺:动手操作与运动变换型问题--知识讲解(提高)
中考冲刺:动手操作与运动变换型问题—知识讲解(提高)【中考展望】1.对于实践操作型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情趣与价值,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近年来实践操作性试题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多次出现.2.估计在今年的中考题中,实践操作类题目依旧是出题热点,仍符合常规题型,与三角形的全等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考查.需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图形的设计与操作问题,主要分为如下一些类型:1.已知设计好的图案,求设计方案(如:在什么基本图案的基础上,进行何种图形变换等).2.利用基本图案设计符合要求的图案(如:设计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面积或形状符合特定要求的图形等).3.图形分割与重组(如:通过对原图形进行分割、重组,使形状满足特定要求).4.动手操作(通过折叠、裁剪等手段制作特定图案).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需要运用各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位似)外,还需要综合运用代数、几何知识对图形进行分析、计算、证明,以获得重要的数据,辅助图案设计.另外,由于折叠操作相当于构造轴对称变换,因此折叠问题中,要充分利用轴对称变换的特性,以获得更多的图形信息.必要时,实际动手配合上理论分析比单纯的理论分析更为快捷有效.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题,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交叉求解.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进行考查.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机会拼高分.【方法点拨】实践操作问题:解答实践操作题的关键是要学会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所给的实际问题,揭示其数学本质,并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数学问题.解答实践操作题的基本步骤为:从实例或实物出发,通过具体操作实验,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规律,提出问题,检验猜想.在解答过程中一般需要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想象、推理、探索、发现、总结、归纳等实践活动过程,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去感知发生的现象,从而发现所得到的结论,进而解决问题.动态几何问题:1、动态几何常见类型(1)点动问题(一个动点)(2)线动问题(二个动点)(3)面动问题(三个动点)2、运动形式平移、旋转、翻折、滚动3、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4、解题思路(1)化动为静,动中求静(2)建立联系,计算说明(3)特殊探路,一般推证【典型例题】类型一、图形的剪拼问题1.直角三角形通过剪切可以拼成一个与该直角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方法如下(如图所示):请你用上面图示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1)对下图中的三角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2)对下图中的四边形,设计一种方案,将它分成若干块,再拼成一个与原四边形面积相等的矩形.【思路点拨】对于三角形的分割重组,要想拼成一个矩形,则分割时必须构造出直角来,示例中通过作中位线的垂线段而分割出①③两个直角三角形.对于四边形的分割重组,可以先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再利用三角形的分割重组方法进行.【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总结升华】按照三角形的剪拼方法,探索规律,将任意四边形先分割成三角形,再进行剪拼,使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索过程.举一反三:【变式】(2016•绥化)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①、图②对折两次后,再按如图③挖去一个三角形小孔,则展开后图形是()A. B. C. D.【答案】A .当正方形纸片两次沿对角线对折成为一直角三角形时,在直角三角形中间的位置上剪三角形,则直角顶点处完好,即原正方形中间无损,且三角形关于对角线对称,三角形的AB边平行于正方形的边.再结合C点位置可得答案为C.故选C .类型二、实践操作2.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 ,点P 为正方形AD 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 、点D 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P 处,点C 落在G 处,PG 交DC 于H ,折痕为EF ,连接BP 、BH .(1)求证:∠APB =∠BPH ;(2)当点P 在边AD 上移动时,△PDH 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3)设AP 为x ,四边形EFGP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 (1)要证∠APB=∠BPH ,由内错角∠APB=∠PBC ,即证∠PBC=∠BPH ,折叠后∠EBP=∠EPB=90°,再由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证.(2)△PHD 的周长为PD+DH+PH .过B 作BQ ⊥PH 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全等:△ABP ≌△QBP 和△BCH ≌△BQH .证明AP=QP , CH=QH ,可得其周长为定值.(3)1()2S BE CF BC =+,关键是用x 来表示BE 、CF .过F 作FM ⊥AB ,垂足为M ,先由边角关系得△EFM ≌△BPA ,得EM AP ==x .在Rt △APE 中可由勾股定理表示出BE ,再由228x CF BE EM x =-=+-,很容易用x 表示出S ,再配方求最值.【答案与解析】解:(1)∵PE=BE ,∴∠EBP=∠EPB .又∵∠EPH=∠EBC=90°,∴∠EPH-∠EPB=∠EBC-∠EBP .即∠PBC=∠BPH .又∵AD ∥BC ,∴∠APB=∠PBC .∴∠APB=∠BPH .(2)△PHD 的周长不变,为定值 8.证明:过B 作BQ ⊥PH ,垂足为Q .由(1)知∠APB=∠BPH ,又∵∠A=∠BQP=90°,BP=BP ,∴△ABP ≌△QBP .∴AP=QP , AB=BQ .又∵ AB=BC ,∴BC = BQ .又∵∠C=∠BQH=90°,BH=BH ,∴△BCH ≌△BQH .∴CH=QH .∴△PHD 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AD+CD=8.(3)过F 作FM ⊥AB ,垂足为M ,则FM BC AB ==.又EF 为折痕,∴EF ⊥BP .∴90EFM MEF ABP BEF ∠+∠=∠+∠=︒,∴EFM ABP ∠=∠.又∵∠A=∠EMF=90°,∴△EFM ≌△BPA .∴EM AP ==x .∴在Rt △APE 中,222(4)BE x BE -+=. 解得,228x BE =+. ∴228x CF BE EM x =-=+-. 又四边形PEFG 与四边形BEFC 全等, ∴211()(4)4224x S BE CF BC x =+=+-⨯. 即:21282S x x =-+. 配方得,21(2)62S x =-+, ∴当x =2时,S 有最小值6.【总结升华】本题将函数和几何知识较好的综合起来,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梯形的面积公式、折叠的性质、二次函数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是一道很好的压轴题,通过此题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解答本题要学会将题目中的已知量与待求量联系起来.此题的关键是证明几组三角形的全等,以及用x 来表示S .3.刘卫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B =90°,∠C =60°,∠A =30°,BC =6 cm ;图②中,∠D =90°,∠E =45°,DE =4 cm .图③是刘卫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DEF 的直角边DE 与△ABC 的斜边AC 重合在一起,并将△DEF 沿AC 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D 、E 两点始终在AC 边上(移动开始时点D 与点A 重合).(1)在△DEF 沿AC 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刘卫同学发现:F 、C 两点间的距离逐渐________.(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刘卫同学经过进一步地研究,编制了如下问题:问题①:当△DEF 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 的长为多少时,F 、C 的连线与AB 平行?问题②:当△DEF 移动至什么位置,即AD 的长为多少时,以线段AD 、FC 、B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问题③:在△DEF 的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位置,使得∠FCD =15°?如果存在,求出AD 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请你分别完成上述三个问题的解答过程.【思路点拨】本题以动三角形为背景,考查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答案与解析】解:(1)变小.(2)问题①:∵∠B =90°,∠A =30°,BC =6,∴AC =12.∵∠FDE =90°,∠DEF =45°,DE =4,∴DF =4.连结FC ,设FC ∥AB ,∴∠FCD =∠A =30° ∴在Rt △FDC 中,DC =43.∴AD =AC -DC =1243-即AD =(1243)-cm 时,FC ∥AB .问题②:设AD =x ,在Rt △FDC 中,FC 2=DC 2+FD 2=(12-x)2+16.(i)当FC 为斜边时,由AD 2+BC 2=FC 2得2226(12)16x x +=-+,316x =.(ii)当AD 为斜边时,由222FC BC AD +=得22(12)16x x -+=,4986x =>(不符合题意,舍去). (iii)当BC 为斜边时,由222AD FC BC +=得222(12)166x x +-+=,212620x x -+=, △=144-248<0,∴方程无解.另解:BC 不能为斜边.∵FC >CD .∴FC+AD >12.∴FC 、AD 中至少有一条线段的长度大于6.∴BC 不能为斜边.∴由(i)、(ii)、(iii)得,当316x =cm 时,以线段AD 、FC 、BC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问题③:解法一: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 =15°.理由如下:假设∠FCD =15°.由∠FED =45°,得∠EFC =30°.作∠EFC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P ,则∠EFP =∠CFP =∠FCP =15°,∴PF =PC .∠DFP =∠DFE+∠EFP =60°.∴PD =43,PC =PF =2FD =8.∴PC+PD =8+4312>.∴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 =15°.解法二: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 =15°.假设∠FCD =15°,设AD =x .由∠FED =45°,得∠EFC =30°.作EH ⊥FC ,垂足为H .∴HE =12EF =22,CE =AC -AD -DE =8-x , 且22(12)16FC x =-+.∵∠FDC =∠EHC =90°,∠DCF 为公共角,∴△CHE ∽△CDF .∴EC HE FC DF =. 又2222142HE DF ⎛⎫⎛⎫== ⎪ ⎪ ⎪⎝⎭⎝⎭,∴212EC FC ⎛⎫= ⎪⎝⎭. 整理后,得到方程22(8)1(12)162x x -=-+. ∴14430x =-<(不符合题意,舍去),24438x =+>(不符合题意,舍去).∴不存在这样的位置,使得∠FCD =15°.【总结升华】本题的突破点是将图形静止于所要求的特殊位置,根据题中条件得出相应的结论.本题涉及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有一定的难度.举一反三:【高清课堂:图形的设计与操作及运动变换型问题 例3 】【变式】如图,直角梯形OBCD 是某市将要筹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用地示意图,其中DC ∥OB ,OB=6,CD=BC=4,BC ⊥OB 于B,以O 为坐标原点,OB 所在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开发区综合服务管理委员会(其占地面积不计)设在点P (4,2)处.为了方便驻区单位准备过点P 修一条笔直的道路(路宽不计),并且是这条路所在的直线将直角梯形O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你认为直线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直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解:如图③,存在符合条件的直线,过点D作DA⊥OB于点A,则点P(4,2)为矩形ABCD的对称中心∴过点P的直线只要平分的面积即可.易知,在OD边上必存在点H,使得直线PH将面积平分,从而,直线PH平分梯形OBCD的面积.即直线PH为所求直线设直线PH的表达式为且过点∵直线OD的表达式为解之,得∴点H的坐标为∴PH与线段AD的交点F的坐标为∴ 解之,得∴直线l 的表达式为类型三、平移旋转型操作题4.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EF 重叠在一起,其中∠A =60°,AC =1.固定△ABC 不动,将△DEF 进行如下操作:(1)如图所示,△DEF 沿线段AB 向右平移(即D 点在线段AB 内移动),连结DC 、CF 、FB ,四边形CDBF 的形状在不断地变化,但它的面积不变化,请求出其面积.(2)如图所示,当D 点移动到.AB 的中点时,请你猜想四边形CDB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如图所示,△DEF 的D 点固定在AB 的中点,然后绕D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DEF ,使DF 落在AB 边上,此时,点恰好与B 点重合,连结AE ,请你求出sin α的值.【思路点拨】平移时,CF AD ,AD =BE ,根据等底等高的特征,将求梯形面积转化为求ABC S △,旋转时需知道∠ABE =90°,BE =CB ,运用相似等知识解答.【答案与解析】【解析】(1)过C 点作CG ⊥AB 于G ,如图.在Rt △AGC 中,∵sin 60CG AC=°, ∴32CG =. ∵AB =2, ∴1332222ABC CDBF S S ==⨯⨯=△梯形. (2)菱形.∵CD ∥BF ,FC ∥BD ,∴四边形CDBF 是平行四边形∵DF ∥AC ,∠ACB =90°,∴CB ⊥DF ,∴四边形CDBF 是菱形.(3)解法一:过D 点作DH ⊥AE 于H ,如图,则11313222ADE S AD EB ==⨯⨯=△, 又1322ADE S AE DH ==△, 332177DH AE ⎛⎫== ⎪ ⎪⎝⎭或.∴在Rt△DHE中,321 sin1427DHDEα⎛⎫== ⎪⎪⎝⎭或.解法二:∵△ADH∽△AEB,∴DH ADBE DE=,即137DH=,∴37 DH=,∴321 sin1427DHDEα⎛⎫== ⎪⎪⎝⎭或.【总结升华】本题是平移和旋转类型的操作题,需知道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这两种变换都是全等变换.类型四、动态数学问题5.(2015•石峰区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4),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M是线段AC的中点.将线段AM以点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B,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BE于点D,运动时间为t秒.(1)当点B与点D重合时,求t的值;(2)当t为何值时,S△BCD=?【思路点拨】(1)由于∠CAB=90°,易证得Rt△CAO∽Rt△ABE;当B、D重合时,BE的长已知(即OC长),根据AC、AB的比例关系,即可得到AO、BE的比例关系,由此求得t的值.(2)求△BCD的面积时,可以CD为底、BD为高来解,那么表示出BD的长是关键;Rt△CAO∽Rt△ABE,且知道AC、AB的比例关系,即可通过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出BE的长,进一步得到BD的长,在表达BD长时,应分两种情况考虑:①B在线段DE上,②B在ED的延长线上.【答案与解析】解:(1)∵∠CAO+∠BAE=90°,∠ABE+∠BAE=90°,∴∠CAO=∠ABE.∴Rt △CAO ∽Rt △ABE . ∴. ∴.∴t=8.(2)由Rt △CAO ∽Rt △ABE 可知:BE=t ,AE=2.当0<t <8时,S △BCD =CD •BD=(2+t )(4﹣)=. ∴t 1=t 2=3.当t >8时,S △BCD =CD •BD=(2+t )(﹣4)=. ∴,(为负数,舍去). 当t=3或3+5时,. 【总结升华】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该题是图形的动点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找出相似三角形,得到关键线段的表达式,注意点在运动过程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问题.举一反三:【高清课堂:图形的设计与操作及运动变换型问题 例4 】【变式】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10,AD=6,∠A=60°,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B-BC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C 运动,当P 与C 重合时停止运动,过点P 作AB 的垂线PQ 交AD 或DC 于Q .设P 运动时间为t 秒,直线PQ 扫过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答案】解:(1)213S=3(03)22t t t t ∙∙=≤≤; (2)193S=-33333-(310)22t t t t +∙=()<≤;(3)116-t 3(16)S=1033-222t -⨯∙∙ 3=1033-16-8t ⨯2() 23-4323(1016)8t t t =+-<≤. 综上,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为:223(03)29333-(310)23-4323(1016)8t t S t t t t t ⎧⎪⎪⎪⎪=⎨⎪⎪+-⎪⎪⎩≤≤<≤<≤。
中考数学操作型问题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操作型问题专题复习初三第二轮复习专题二:操作型问题【知识梳理】操作型问题主要借助三角板、纸片等工具进行图形的折与展、割与补、平移与旋转等变换,通过动手操作和理性的思考,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推理和创新能力。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实践活动和思维过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和发现结论,从而解决问题.关键是抓住图形变化中的不变性。
【课前预习】1、如图,在一张△ABC纸片中,∠C=90°,∠B=60°,DE是中位线,现把纸片沿中位线DE剪开,计划拼出以下四个图形:①邻边不等的矩形;②等腰梯形;③有一个角为锐角的菱形;④正方形,以上图形一定能被拼成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如图,如果将矩形纸沿虚线①对折后,沿虚线②剪开,剪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展开后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展开后三角形的周长是 ( )A.2+ B.2+2 C.12 D..将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置在一张矩形纸片上,按如图所示画线得到四边形ABCD,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是_______.【例题精讲】例1、动手操作:在矩形纸片ABCD中,AB=3,AD=5.如图①所示,折叠纸片,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处,折痕为PQ,当点A′在BC边上移动时,折痕的端点P、Q 也随之移动.若限定点P、Q分别在AB、AD边上移动,则点A′在BC边上可移动的最大距离为______.例2、如图,在一块正方形ABCD木板上需贴三种不同的墙纸,正方形EFCG部分贴A型墙纸,△ABE部分贴B型墙纸,其余部分贴C型墙纸.A型、B型、C型三种墙纸的单价分别为每平方米60元、80元、40元.【探究1】如果木板边长为2米,FC=1米,则一块木板用墙纸的费用需________元;【探究2】如果木板边长为1米,求一块木板需用墙纸的最省费用;【探究3】设木板的边长为a(a为整数),当正方形EFCG的边长为多少时,墙纸费用最省?如果用这样的多块木板贴一堵墙(7×3平方米)进行装饰,要求每块木板A型的墙纸不超过1平方米,且尽量不浪费材料,则需要这样的木板多少块?例3、如下图,小明将一张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张三角形纸片如图②,量得它们的斜边长为10 cm,较小锐角为30°,再将这两张三角形纸片摆成如图③的形状,使点B、C、F、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与点F重合(在图③至图⑥中统一用F表示).小明在对这两张三角形纸片进行如下操作时遇到了三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1)将图③中的△ABF沿BD向右平移到图④的位置,使点B与点F重合,请你求出平移的距离.(2)将图③中的△ABF绕点F顺时针方向旋转30°到图⑤的位置,A1F交DE于点G,请你求出线段FG的长度. (3)将图③中的△ABF沿直线AF翻折到图⑥的位置,AB1交DE于点H,请证明:AH=DH.例4.如图所示,有一张长为5,宽为3的矩形纸片ABCD,要通过适当的剪拼,得到一个与之面积相等的正方形.(1)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结果保留根号);(2)现要求只能用两条裁剪线,请你设计一种裁剪的方法,在图中画出裁剪线,并简要说明剪拼的过程.【巩固练习】1、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用它可以拼出多种图形.请你用七巧板中标号为①②③的三块板(如图①)经过平移、旋转拼成图形.(1)拼成矩形,在图②中画出示意图;(2)拼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图③中画出示意图.注意:相邻两块板之间无空隙,无重叠;示意图的顶点画在小方格的顶点上.2、如图,△ABC是直角三角形,∠ACB=90°.(1)实践与操作: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并在图中标明相应的字母(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①作△ABC的外接圆,圆心为O;②以线段AC为一边,在AC的右侧作等边△ACD;③连接BD,交⊙O于点E,连接AE.(2)综合与运用:在你所作的图中,若AB=4,BC=2,则:①AD与⊙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②线段AE的长为_______.【课后作业】班级姓名一、必做题:1、如图,沿着虚线将长方形剪成两部分,那么由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的是( )2、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 011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 )A.669 B.670 C.671 D.6723、如图,从边长为(a+4) cm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a+1) cm的正方形(a0),剩余部分沿虚线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则矩形的面积为( ) A.(2a2+5a)cm2 B.(3a+15) cm2 C.(6a+9)cm2 D.(6a+15)cm24、请将含60°顶角的菱形分割成至少含一个等腰梯形且面积相等的六部分,用实线画出分割后的图形.5.如图,已知△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6,0)、C(-1,0).(1)请直接写出点A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2)将△ABC绕坐标原点O逆时针旋转90°.画出图形,直接写出点B的对应点的坐标;(3)请直接写出:以A,B、C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6、如图,等腰梯形MNPQ的上底长为2,腰长为3,一个底角为60°,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它的一边AD在MN上,且顶点A与M重合.现将正方形ABCD在梯形的外面沿边MN、NP、PQ进行翻滚,翻滚到有一个顶点与Q重合即停止滚动.(1)请在所给的图中,用尺规画出点A在正方形整个翻滚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图;(2)求正方形在整个翻滚过程中点A所经过的路线与梯形MNPQ的三边MN、NP、PQ所围成图形的面积S.二、选做题:7、在二行三列的方格棋盘上沿骰子的某条棱翻动骰子(相对面上分别标有1点和6点,2点和5点,3点和4点),在每一种翻动方式中,骰子不能后退.开始时骰子如图①那样摆放,朝上的点数是2;最后翻动到如图②所示的位置,此时骰子朝上的点数不可能是下列数中的( )A.5 B.4 C.3 D.18、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等腰直角三角形FAE的斜边AE=b(b2a),且边AD和AE在同一直线上.小明发现:当b=a时,如图①,在BA上选取中点G,连接FG和CG,移动△FAG和△CBG的位置可构成正方形FGCH. (1)类比小明的剪拼方法,请你就图②和图③两种情形分别画出剪拼成一个新正方形的示意图.⑵要使(1)中所剪拼的新图形是正方形须满足BG:AE= .9、阅读下面的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①,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梯形ABCD的面积为1,试求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小伟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发现通过平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方法是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②).请你回答:图②中△BDE的面积等于_______.参考小伟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如图③,△ABC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1)在图③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2)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
中考数学“动手操作”专题训练试题[1]
中考数学“动手操作”专题训练试题江苏 文页一、选择题1,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将△BCD 沿CD 折叠,B 点恰好落在AB 的中点E 处,则∠A 等于( )A.25°B.30°C.45°D.60°2,如图,小亮拿一张矩形纸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得图(2),下将对角两顶点重合折叠得图(3).按图(4)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得到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分别是( )A .都是等腰梯形B .都是等边三角形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3,Rt △ABC 中,斜边AB =4,∠B=60º,将△ABC 绕点B 旋转60º,顶点C 运动的路线长是( )A.3π B .3π2 C .π D .3π4 4,用一把带有刻度尺的直角尺, ①可以画出两条平行的直线a 和b, 如图(1); ②可以画出∠AOB 的平分线OP, 如图(2); ③可以检验工件的凹面是否为半圆, 如图(3); ④可以量出一个圆的半径, 如图(4). 这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图(1) 图(2) 图(3) 图(4)A. 4个B. 3个C. 2个D. 1个5,如图1所示,将长为20cm ,宽为2cm 的长方形白纸条,折成图2所示的图形并在其一面着色,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 )A .234cmB .236cmC .238cmD .240cm6,当身边没有量角器时,怎样得到一些特定度数的角呢?动手操作有时可以解“燃眉之急”.如图,已知矩形ABCD ,我们按如下步骤操作可以得到一个特定的角:(1)以点A 所(4)(3)沿虚线剪开对角顶点重合折叠(2)(1)图1 图2A B CD在直线为折痕,折叠纸片,使点B 落在AD 上,折痕与BC 交于E ;(2)将纸片展平后,再一次折叠纸片,以E 所在直线为折痕,使点A 落在BC 上,折痕EF 交AD 于F .则∠AFE =( )A .60︒B .67.5︒C .72︒D .75︒7,如图,把矩形纸条ABCD 沿EF ,GH 同时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的P 点处,若∠FPH =90°,PF =8,PH =6,则矩形ABCD 的边BC 长为( )A.20B.22C.248,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的局部进行图①~图④的变换,拼成图⑤,则图⑤的面积是( )A.18B.16C.12D.89,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对折两次后,再挖去一个小圆孔,那么展开后的图形应为10,如图,将n 个边长都为1cm的正方形按如图所示摆放,点A 1、 A 2、…、A n分别是正方形的中心,则n 个这样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和为( )A .41cm 2 B .4n cm 2 C .41-n cm 2D .n )41( cm 2 二、填空题11,在同一平面内,用两个边长为a 的等边三角形纸片(纸片不能裁剪)可以拼成的四边形是___.① ② ③ ④ ⑤A .B .C .D .12,如图,是用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等腰提梯形密铺成的图案,则这个图案中的等腰梯形的底角(指锐角)是 度.13,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AOB =45°,并将三角板沿OB 方向平移到如图所示的虚线处后绕点M 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 的夹角α为___°.1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MN BC ∥分别交AB CD ,于点M N ,,在MN 上任取两点P Q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5,如图,一宽为2cm 的刻度尺在圆上移动,当刻度尺的一边与圆相切时,另一边与圆两个交点处的读数恰好为“2”和“8”(单位:cm ),则该圆的半径为 cm.16,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 ,其中∠BAC = 度.17,如图所示为农村一古老的捣碎器,已知支撑柱AB 的高为 0.3米,踏板DE 长为1.6米,支撑点A 到踏脚D 的距离为0.6米,现在踏脚着地,则捣头点E 上升了 __米.A图 (2)图(1)DM N18,小华将一条直角边长为1的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1),沿它的对称轴折叠1次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2),再将图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沿它的对称轴折叠后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3),则图3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腰长为_____________;同上操作,若小华连续将图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折叠n 次后所得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n+1)的一条腰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19,如图是一个食品包装盒的侧面展开图。
2011年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之第三十八章尺规作图(含答案)
(第8题图)第38章 尺规作图一、选择题1. (2011浙江绍兴,8,4分)如图,在ABC ∆中,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BC 于点D ,连接AD .若ADC ∆的周长为10,7AB =,则ABC ∆的周长为( )A.7B.14C.17D.20DMN CA B【答案】C二、解答题1. (2011江苏扬州,26,10分)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º,∠BAC 的角平分线AD 交BC 边于D 。
(1)以AB 边上一点O 为圆心,过A ,D 两点作⊙O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再判断直线BC 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1)中的⊙O 与AB 边的另一个交点为E ,AB=6,BD=32, 求线段BD 、BE 与劣弧DE所围成的图形面积。
(结果保留根号和π)【答案】(1)如图,作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O ,O 为圆心,OA 为半径作圆。
判断结果:BC 是⊙O 的切线。
连结OD 。
∵AD 平分∠BAC ∴∠DAC=∠DAB ∵OA=OD ∴∠ODA=∠DAB∴∠DAC=∠ODA ∴OD ∥AC ∴∠ODB=∠C ∵∠C=90º ∴∠ODB=90º 即:OD ⊥BC ∵OD 是⊙O 的半径 ∴ BC 是⊙O 的切线。
(2) 如图,连结DE 。
设⊙O 的半径为r ,则OB=6-r , 在Rt △ODB 中,∠ODB=90º,∴ 0B 2=OD 2+BD 2 即:(6-r)2= r 2+(32)2 ∴r=2 ∴OB=4 ∴∠OBD=30º,∠DOB=60º∵△ODB 的面积为3223221=⨯⨯,扇形ODE 的面积为ππ322360602=⨯⨯ ∴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2—π32。
2. (2011山东滨州,23,9分)根据给出的下列两种情况,请用直尺和圆规找到一条直线,把△ABC 恰好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不写做法,但需保留作图痕迹);并根据每种情况分别猜想:∠A 与∠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时才能完成以上作图?并举例验证猜想所得结论。
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第38课动态专题(平移、动点)(含答案)
考点3 面动 6. 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 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板的直角 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 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 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PPT课程: 第38课 动态专题(平移、动点) 主讲老师:
1. 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运用运动与变化 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 过程,抓住变化中的不变,化动为静. 具体做法是: (1)全面阅读题目,了解运动的方式与形式,全方位考 察运动中的变与不变的量及其位置关系;
(2)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将在运动过程中导致图形本 质发生变化的各种时刻的图形分类画出,化动为静; (3)在各类“静态图形”中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如 方程、相似等)进行探索,寻找各个相关几何量之间 的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x, ,
又∵0≤x≤2,
∴当x=1时,y有最大值为
1 4
;
综上所述,当x=2时,y有最大值
为2.
5.(2020·聊城)如图,二次函数y=ax2+bx+4的图象与x轴交于 点A(-1,0),B(4,0),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的顶点为D, 其对称轴与线段BC交于点E,垂直于x轴的动直线l分别交抛物 线和线段BC交于点P和点F,动直线l在抛物线的对称轴的右 侧(不含对称轴)沿x轴正方向移动到B点. (1)求出二次函数y=ax2+bx+4和BC所在直线的表达式; (2)在动直线l移动的过程中,试求使四边形DEFP为平行四边 形的点P的坐标; (3)连接CP,CD,在动直线l移动 的过程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C,F为顶点的三角形 与△DCE相似?如果存在,求出点 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解析汇编30 动手操作型问题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解析汇编30 动手操作型问题10.(2018湖北荆州,10,3分)已知:顺次连结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如图①;再顺次连结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矩形,如图②;然后顺次连结新的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菱形,如图③;如此反复操作下去,则第2018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A .8048个 B .4024个 C .2018个 D .1066个【解析】本题是规律探索题。
观察图①有4个直角三角形, 图②有四个直角三角形,图③有8个直角三角形,图④有8个直角三角形,图⑤图⑥有12个直角三角形…… 可以发现规律图②→图④→图⑥→图⑧→…… 4 → 8 → 12 → 16 →……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4个,并且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图形序号的2倍, 所以第2018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4024个 【答案】B【点评】对于规律探索题,关键是寻找变化图形中的不变的规律。
(2018·哈尔滨,题号22分值 6)22. 图l 、图2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和点B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1中画出△ABC(点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C 为直角三角形(画一个 即可);(2)在图2中画出△ABD(点D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D 为等腰三角形(画一个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格中的作图能力、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性质. (1)可以分三种情况来考虑:以A (B)为直角顶点,过A (B)作AB垂线(点C不能落在格点上)图① 图② 图③以C 为直角顶点:斜边AB=5,因此两直角边可以是3、4或5、20; (2)也分可分三情况考虑:以A (B )为等腰三角形顶点:以A (B )为圆心,以5为半径画弧来确定顶点C ; 以C为等腰三角形顶点:作AB 垂直平分线连确定点C (点C不能落在格点上).【答案】【点评】本题属于实际动手操作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格点这一新概念的理解能力、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掌握情况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有一定的难度,容易错解和漏解.25. ( 2019年四川省巴中市,25,9)①如图5,在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有△OAB,请将△O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画出旋转后的△OA′B′②折纸:有一张矩形纸片如图6,要将点D 沿某直线翻折1800,恰好落在BC 边上的D′处,请在图中作出该直线.【解析】①如图△OA′B′即是旋转900后的图形,②折痕为直线DD′的垂直平分线EF.【答案】画图见解析图5图6【点评】本题是对图形变换中的旋转及轴对称变换的考查.24.(2018广安中考试题第24题,8分)(8分)现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纸板,量得周长为32cm,底比一腰多2cm。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 38 操作探究(含解析)2 精编
38 操作探究(含解析)一、选择题1.(3分)(2016•台湾)如图(一),OP为一条拉直的细线,A、B两点在OP上,且OA:AP=1:3,OB:BP=3:5.若先固定B点,将OB折向BP,使得OB重迭在BP上,如图(二),再从图(二)的A点及与A点重迭处一起剪开,使得细线分成三段,则此三段细线由小到大的长度比为何?()A.1:1:1 B.1:1:2 C.1:2:2 D.1:2:5【分析】根据题意可以设出线段OP的长度,从而根据比值可以得到图一中各线段的长,根据题意可以求出折叠后,再剪开各线段的长度,从而可以求得三段细线由小到大的长度比,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设OP的长度为8a,∵OA:AP=1:3,OB:BP=3:5,∴OA=2a,AP=6a,OB=3a,BP=5a,又∵先固定B点,将OB折向BP,使得OB重迭在BP上,如图(二),再从图(二)的A点及与A点重迭处一起剪开,使得细线分成三段,∴这三段从小到大的长度分别是:2a、2a、4a,∴此三段细线由小到大的长度比为:2a:2a:4a=1:1: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比较线段的长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求出各线段的长度.2.1.1.(3分)(2016•黑龙江)若点O是等腰△ABC的外心,且∠BOC=60°,底边BC=2,则△ABC 的面积为()A.2+3B.332C.2+3或2﹣3D.4+23或2﹣3【考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根据题意可以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根据不同情况,求出相应的边的长度,从而可以求出不同情况下△ABC 的面积,本题得以解决.【解答】解:由题意可得,如右图所示,存在两种情况,当△ABC 为△A 1BC 时,连接OB 、OC ,∵点O 是等腰△ABC 的外心,且∠BOC=60°,底边BC=2,OB=OC ,∴△OBC 为等边三角形,OB=OC=BC=2,OA 1⊥BC 于点D ,∴CD=1,OD=31222=-, ∴2)32(221-⨯=⨯='∆D A BC S C B A =2﹣3,当△ABC 为△A 2BC 时,连接OB 、OC ,∵点O 是等腰△ABC 的外心,且∠BOC=60°,底边BC=2,OB=OC ,∴△OBC 为等边三角形,OB=OC=BC=2,OA 1⊥BC 于点D ,∴CD=1,OD=31222=-,∴S △A2BC =2)32(222+⨯=⨯DA BC =2+3,由上可得,△ABC 的面积为32-或2+3,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外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问题.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填空题1.1.1.(4分)(2016•重庆)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DE 平分∠ADO 交AC于点E ,把△ADE 沿AD 翻折,得到△ADE ′,点F 是DE 的中点,连接AF ,BF ,E ′F .若AE .则四边形ABFE ′的面积是 62.【考点】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如图,连接EB 、EE ′,作EM ⊥AB 于M ,EE ′交AD 于N .易知△AEB ≌△AED ≌△ADE ′,先求出正方形AMEN 的边长,再求出AB ,根据S 四边形ABFE ′=S 四边形AEFE ′+S △AEB +S △EFB 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EB 、EE ′,作EM ⊥AB 于M ,EE ′交AD 于N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CD =DA ,AC ⊥BD ,AO =OB =OD =OC ,∠DAC =∠CAB =∠DAE ′=45°,根据对称性,△ADE ≌△ADE ′≌△ABE ,∴DE =DE ′,AE =AE ′,∴AD 垂直平分EE ′,∴EN =NE ′,∵∠NAE =∠NEA =∠MAE =∠MEA =45°,AE ,∴AM =EM =EN =AN =1,∵ED 平分∠ADO ,EN ⊥DA ,EO ⊥DB ,∴EN =EO =1,AO +1,∴AB∴S △AEB =S △AED =S △ADE ′=12×1×(),S △BDE =S △ADB ﹣2S △AEB , ∵DF =EF ,∴S △EFB =12S △BDE =12,∴S △DEE ′=2S △ADE ﹣S △AEE ′+1,S △DFE ′=12S △DEE ′=12,∴S 四边形AEFE ′=2S △ADE ﹣S △DFE ′,∴S 四边形ABFE ′=S 四边形AEFE ′+S △AEB +S △EFB =62+.故答案为62+. 【点评】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学会利用分割法求四边形面积,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解答题1.(12分)(2016•攀枝花)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B点坐标为(3,0),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在抛物线位于第四象限的部分上运动,当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3)直线l经过A、C两点,点Q在抛物线位于y轴左侧的部分上运动,直线m经过点B和点Q,是否存在直线m,使得直线l、m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B、C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抛物线的解析式;(2)连接BC,则△ABC的面积是不变的,过P作PM∥y轴,交BC于点M,设出P点坐标,可表示出PM的长,可知当PM取最大值时△PBC的面积最大,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P点的坐标及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3)设直线m与y轴交于点N,交直线l于点G,由于∠AGP=∠GNC+∠GCN,所以当△AGB和△NGC相似时,必有∠AGB=∠CGB=90°,则可证得△AOC≌△NOB,可求得ON的长,可求出N点坐标,利用B、N两的点坐标可求得直线m的解析式.【解答】解:(1)把B、C两点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9303b cc++=⎧⎨=-⎩,解得23bc=-⎧⎨=-⎩,∴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2)如图1,连接BC,过Py轴的平行线,交BC于点M,交x轴于点H,在y=x2﹣2x﹣3中,令y=0可得0=x2﹣2x﹣3,解得x=﹣1或x=3,∴A点坐标为(﹣1,0),∴AB=3﹣(﹣1)=4,且OC=3,∴S△ABC=12AB•OC=12×4×3=6,∵B(3,0),C(0,﹣3),∴直线BC解析式为y=x﹣3,设P点坐标为(x,x2﹣2x﹣3),则M点坐标为(x,x﹣3),∵P点在第四限,∴PM=x﹣3﹣(x2﹣2x﹣3)=﹣x2+3x,∴S△PBC=12PM•OH+12PM•HB=12PM•(OH+HB)=12PM•OB=32PM,∴当PM有最大值时,△PBC的面积最大,则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PM=﹣x2+3x=23924x⎛⎫--+⎪⎝⎭,∴当x=32时,PM max=94,则S△PBC=32×94=278,此时P点坐标为(32,154-),S四边形ABPC=S△ABC+S△PBC=6+278=758,即当P点坐标为(32,154-)时,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758;(3)如图2,设直线m交y轴于点N,交直线l于点G,则∠AGP=∠GNC+∠GCN ,当△AGB 和△NGC 相似时,必有∠AGB=∠CGB ,又∠AGB+∠CGB=180°,∴∠AGB=∠CGB=90°,∴∠ACO=∠OBN ,在Rt △AON 和Rt △NOB 中AOC NOB OC OBACO NBO ∠=∠⎧⎪=⎨⎪∠=∠⎩∴Rt △AON ≌Rt △NOB (ASA ),∴ON=OA=1,∴N 点坐标为(0,﹣1),设直线m 解析式为y=kx+d ,把B 、N 两点坐标代入可得301k d d +=⎧⎨=-⎩,解得131k d ⎧=⎪⎨⎪=-⎩,∴直线m 解析式为113y x =-, 即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m ,其解析式为113y x =-. 【点评】本题为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知识点有待定系数法、二次函数的最值、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在(2)中确定出PM 的值最大时四边形ABPC 的面积最大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确定出满足条件的直线m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特别是第(2)问和第(3)问难度较大.2.(2016•台湾)图1为长方形纸片ABCD ,AD=26,AB=22,直线L 、M 皆为长方形的对称轴.今将长方形纸片沿着L 对折后,再沿着M 对折,并将对折后的纸片左上角剪下直角三角形,形成一个五边形EFGHI ,如图2.最后将图2的五边形展开后形成一个八边形,如图2,且八边形的每一边长恰好均相等.(1)若图2中HI 长度为x ,请以x 分别表示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的勾长和股长.(2)请求出图3中八边形的一边长的数值,并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延长HI与FE相交于点N,根据折叠的性质找出HN、NF的长,再根据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NI、NE的长度,由此即可得出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的勾长与股长;(2)结合(1)的结论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线段EI的长,再根据正八边形的性质即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延长HI与FE相交于点N,如图所示.∵HN=12AD=13,NF=12AB=11,HI=EF=x,∴NI=HN﹣HI=13﹣x,NE=NF﹣EF=11﹣x,∴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的勾长为11﹣x,股长为13﹣x.(2)在Rt△ENI中,NI=13﹣x,NE=11﹣x,∴.∵八边形的每一边长恰好均相等,∴,解得:x=5,或x=﹣29(舍去).∴EI=2×5=10.故八边形的边长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中的折叠问题、勾股定理以及解无理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边与边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线段NI、NE的长;(2)列出关于x的无理方程.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解决该题型题目时,巧妙的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关键.2.(2016•台湾)如图,正方形ABCD是一张边长为12公分的皮革.皮雕师傅想在此皮革两相邻的角落分别切下△PDQ与△PCR后得到一个五边形PQABR,其中PD=2DQ,PC=RC,且P、Q、R三点分别在CD、AD、BC上,如图所示.(1)当皮雕师傅切下△PDQ时,若DQ长度为x公分,请你以x表示此时△PDQ的面积.(2)承(1),当x的值为多少时,五边形PQABR的面积最大?请完整说明你的理由并求出答案.【分析】(1)根据条件表示出PD,从而得到△PDQ的面积;(2)分别求出正方形ABCD的面积,△PDQ,△PCR的面积,再作差求出五边形的面积,最后确定出取极值时的x值.【解答】解:(1)设DQ=x公分,∴PD=2DQ=2x公分,∴S△PDQ=12x×2x=x2(平方公分),(2)∵PD=2x公分,CD=12公分,∴PC=CR=12﹣2x(公分),∴S五边形PQABR=S正方形ABCD﹣S△PDQ﹣S△PCR=122﹣x2﹣12(12﹣2x)2=144﹣x2﹣12(144﹣48x+4x2)=144﹣x2﹣72+24x﹣2x2=﹣3x2+24x+72=﹣3(x2﹣8x+42)+72+3×16=﹣3(x﹣4)2+120,故当x=4时,五边形PQABR有最大面积为120平方公分.【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五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本题的关键是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3.1.1.(7分)(2016•陕西)某超市为了答谢顾客,凡在本超市购物的顾客,均可凭购物小票参与抽奖活动,奖品是三种瓶装饮料,它们分别是:绿茶(500ml)、红茶(500ml)和可乐(600ml),抽奖规则如下:①如图,是一个材质均匀可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被等分成五个扇形区域,每个区域上分别写有“可”、“绿”、“乐”、“茶”、“红”字样;②参与一次抽奖活动的顾客可进行两次“有效随机转动”(当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可获得指针所指区域的字样,我们称这次转动为一次“有效随机转动”);③假设顾客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指向两区域的边界,顾客可以再转动转盘,直到转动为一次“有效随机转动”;④当顾客完成一次抽奖活动后,记下两次指针所指区域的两个字,只要这两个字和奖品名称的两个字相同(与字的顺序无关),便可获得相应奖品一瓶;不相同时,不能获得任何奖品.根据以上规则,回答下列问题:(1)求一次“有效随机转动”可获得“乐”字的概率;(2)有一名顾客凭本超市的购物小票,参与了一次抽奖活动,请你用列表或树状图等方法,求该顾客经过两次“有效随机转动”后,获得一瓶可乐的概率.【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概率公式.【分析】(1)由转盘被等分成五个扇形区域,每个区域上分别写有“可”、“绿”、“乐”、“茶”、“红”字样;直接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2)首先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然后由树状图求得所有等可能的结果与该顾客经过两次“有效随机转动”后,获得一瓶可乐的情况,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1)∵转盘被等分成五个扇形区域,每个区域上分别写有“可”、“绿”、“乐”、“茶”、“红”字样;∴一次“有效随机转动”可获得“乐”字的概率为:15;(2)画树状图得:∵共有25种等可能的结果,该顾客经过两次“有效随机转动”后,获得一瓶可乐的有2种情况,∴该顾客经过两次“有效随机转动”后,获得一瓶可乐的概率为:2 25.【点评】此题考查了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此题是放回实验;用到的知识点为: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2.1.(12分)(2016•龙岩)图1是某公交公司1路车从起点站A站途经B站和C站,最终到达终点站D站的格点站路线图.(8×8的格点图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1)求1路车从A站到D站所走的路程(精确到0.1);(2)在图2、图3和图4的格中各画出一种从A站到D站的路线图.(要求:①与图1路线不同、路程相同;②途中必须经过两个格点站;③所画路线图不重复)【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析】(1)先根据格求得AB、BC、CD三条线段的长,再相加求得所走的路程的近似值;(2)根据轴对称、平移或中心对称等图形的变换进行作图即可.【解答】解:(1)根据图1可得: AB == BC ==CD=3∴A 站到B 站的路程=33AB BC CD ++==+≈9.7;(2)从A 站到D 站的路线图如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作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以及图形的基本变换.在作图时要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对所作图形的要求,结合对应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的方法作图.1.(13分)(2016•泉州)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C ,点P 在边AB 上.(1)判断四边形ABCD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2)若AB =AD ,以过点P 的直线为轴,将四边形ABCD 折叠,使点B 、C 分别落在点B ′、C ′上,且B ′C ′经过点D ,折痕与四边形的另一交点为Q .①在图2中作出四边形PB ′C ′Q (保留作图痕迹,不必说明作法和理由);②如果∠C =60°,那么AP PB为何值时,B ′P ⊥AB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进行判断;(2)①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即可;②先根据折叠得出一些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并推导出B ′D =B ′E ,再设AP =a ,BP =b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将DQ 和CQ 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最后根据CD =DQ +CQ 列出关于a 、b 的关系式,求得a 、b 的比值即可.【解答】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A +∠B =180°,∵∠A =∠C ,∴∠C +∠B =180°,∴AB ∥CD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2)①作图如下:②当AB =AD 时,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由折叠可得,BP =B ′P ,CQ =C ′Q ,BC =B ′C ′,∠C =∠C ′=60°=∠A ,∠B =∠B ′=180°-60°=120°. 当B ′P ⊥AB 时,由B ′P ∥C ′Q ,可得C ′Q ⊥CD ,∴∠PEA =30°=∠DEB ′,∠QDC ′=30°,∠B ′DE =180°-∠B ′-∠DEB ′=30°,即∠B ′DE =∠DEB ′,∴B ′D =B ′E ,设AP =a ,BP =b ,则直角三角形APE 中,PE ,且B ′P =b ,BC =B ′C ′=CD =a +b ,∴B ′E =b =B ′D ,∴C ′D =a +b ﹣(b a )=a ,∴直角三角形C ′QD 中,C ′Q =CQ ,DQ ′Q , ∵CD =DQ +CQ =a +b ,∴32a +12a +=a +b ,)a =b ,∴12a b ==,即AP PB =.当12AP PB =时,B ′P ⊥AB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以及菱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以及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在解题时注意,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此外在折叠问题中,需要抓住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这些等量关系,折叠问题的实质是轴对称的性质.2.2.3.3.4.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5.(12分)(2016•十堰)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1经过点A(4,﹣3),顶点为点B,点P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l是过点(0,2)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过P作PH⊥l,垂足为H,连接PO.(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写出其顶点B的坐标;(2)①当P点运动到A点处时,计算:PO=5,PH=5,由此发现,PO=PH(填“>”、“<”或“=”);②当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时,猜想PO与PH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2,设点C(1,﹣2),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O,H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①求出PO 、PH 即可解决问题.②结论:PO =PH .设点P 坐标(m , 2114m -+),利用两点之间距离公式求出PH 、PO 即可解决问题.(3)首先判断PH 与BC ,PO 与AC 是对应边,设点P (m ,2114m -+),由PH BC HO BA =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答】(1)解:∵抛物线y =ax 2+1经过点A (4,﹣3),∴﹣3=16a +1,∴a =14-, ∴抛物线解析式为2114y x =-+,顶点B (0,1). (2)①当P 点运动到A 点处时,∵PO =5,PH =5,∴PO =PH ,故答案分别为5,5,=.②结论:PO =PH .理由:设点P 坐标(m ,2114m -+), ∵221121144PH m m =+=+-(-)2114PO m ==+, ∴PO =PH .(3)∵BCAC=AB=∴BC =AC ,∵PO =PH ,又∵以P ,O ,H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PH 与BC ,PO 与AC 是对应边, ∴PH BC HO BA=,设点P (m ,2114m -+),211m +=,解得m=±1,∴点P坐标(1,34)或(﹣1,34).【点评】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记住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学会转化的思想,用方程去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解析汇编 第三十八章 动手操作型问题
三十八章动手操作型问题10.(2012湖北荆州,10,3分)已知:顺次连结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如图①;再顺次连结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矩形,如图②;然后顺次连结新的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菱形,如图③;如此反复操作下去,则第2012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A.8048个 B.4024个 C.2012个 D.1066个图①图②图③【解析】本题是规律探索题。
观察图①有4个直角三角形,图②有四个直角三角形,图③有8个直角三角形,图④有8个直角三角形,图⑤图⑥有12个直角三角形……可以发现规律图②→图④→图⑥→图⑧→……4 → 8 → 12 → 16 →……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4个,并且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图形序号的2倍,所以第2012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4024个【答案】B【点评】对于规律探索题,关键是寻找变化图形中的不变的规律。
(2012·哈尔滨,题号22分值 6)22.图l、图2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和点B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1中画出△ABC(点C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C为直角三角形(画一个即可);(2)在图2中画出△ABD(点D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D为等腰三角形(画一个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网格中的作图能力、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性质.(1)可以分三种情况来考虑:以A (B)为直角顶点,过A (B)作AB垂线(点C不能落在格点上) 以C 为直角顶点:斜边AB=5,因此两直角边可以是3、4或5、20; (2)也分可分三情况考虑:以A (B )为等腰三角形顶点:以A (B )为圆心,以5为半径画弧来确定顶点C ; 以C为等腰三角形顶点:作AB 垂直平分线连确定点C (点C不能落在格点上).【答案】【点评】本题属于实际动手操作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格点这一新概念的理解能力、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掌握情况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有一定的难度,容易错解和漏解.25. ( 2012年四川省巴中市,25,9)①如图5,在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有△OAB,请将△O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画出旋转后的△OA′B′②折纸:有一张矩形纸片如图6,要将点D 沿某直线翻折1800,恰好落在BC 边上的D′处,请在图中作出该直线.【解析】①如图△OA′B′即是旋转900后的图形,②折痕为直线DD′的垂直平分线EF.ADBC ABOADBFD ′ABOA ′B ′E图5图6【答案】画图见解析【点评】本题是对图形变换中的旋转及轴对称变换的考查. 24.(2012广安中考试题第24题,8分)(8分)现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纸板,量得周长为32cm ,底比一腰多2cm 。
最新中考数学真题汇编38规律探索(含答案解析)
规律探索一、选择题1.(5分)(•毕节地区,第18题5分)观察下列一组数:,,,,,…,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地,那么这一组数地第n个数是.考点:规律型:数字地变化类[来源:]专题:规律型.分析:观察已知一组数发现:分子为从1开始地连线奇数,分母为从2开始地连线正整数地平方,写出第n个数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这一组数地第n个数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规律型:数字地变化类,弄清题中地规律是解本题地关键.2.(•武汉,第9题3分)观察下列一组图形中点地个数,其中第1个图中共有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9个点,…按此规律第5个图中共有点地个数是()A.31 B.46 C.51 D.66考点:规律型:图形地变化类分析:由图可知:其中第1个图中共有1+1×3=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1×3+2×3=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1×3+2×3+3×3=19个点,…由此规律得出第n个图有1+1×3+2×3+3×3+…+3n个点.解答:解:第1个图中共有1+1×3=4个点,第2个图中共有1+1×3+2×3=10个点,第3个图中共有1+1×3+2×3+3×3=19个点,…第n个图有1+1×3+2×3+3×3+…+3n个点.所以第5个图中共有点地个数是1+1×3+2×3+3×3+4×3+5×3=46.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图形地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地数字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3. (•株洲,第8题,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孔明做走棋地游戏,其走法是:棋子从原点出发,第1步向右走1个单位,第2步向右走2个单位,第3步向上走1个单位,第4步向右走1个单位…依此类推,第n步地走法是:当n能被3整除时,则向上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1时,则向右走1个单位;当n被3除,余数为2时,则向右走2个单位,当走完第100步时,棋子所处位置地坐标是()A.[来(66,34)B.(67,33)C.(100,33)D.(99,34)源:Z#xx#]考点:坐标确定位置;规律型:点地坐标.分析:根据走法,每3步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且一个循环组内向右3个单位,向上1个单位,用100除以3,然后根据商和余数地情况确定出所处位置地横坐标与纵坐标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每3步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且一个循环组内向右3个单位,向上1个单位,∵100÷3=33余1,[来源:]∴走完第100步,为第34个循环组地第1步,[来源:学科网]所处位置地横坐标为33×3+1=100,纵坐标为33×1=33,∴棋子所处位置地坐标是(100,3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点地坐标地规律变化,读懂题目信息并理解每3步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地关键.二.填空题1. (•湘潭,16题,3分)如图,按此规律,第6行最后一个数字是16 ,第672 行最后一个数是.考点:规律型:数字地变化类.分析:每一行地最后一个数字构成等差数列1,4,7,10…,易得第n行地最后一个数字为1+3(n﹣1)=3n﹣2,由此求得第6行最后一个数字,建立方程求得最后一个数是在哪一行.解答:解:每一行地最后一个数字构成等差数列1,4,7,10…,第n行地最后一个数字为1+3(n﹣1)=3n﹣2,∴第6行最后一个数字是3×6﹣2=16;3n﹣2=解得n=672.因此第6行最后一个数字是16,第672行最后一个数是.故答案为:16,672.点评:此题考查数字地排列规律,找出数字之间地联系,得出运算规律解决问题.2. (•扬州,第18题,3分)设a1,a2,…,a是从1,0,﹣1这三个数中取值地一列数,若a1+a2+…+a=69,(a1+1)2+(a2+1)2+…+(a+1)2=4001,则a1,a2,…,a中为0地个数是165 .考点:规律型:数字地变化类.分析:首先根据(a1+1)2+(a2+1)2+…+(a+1)2得到a12+a22+…+a2+2152,然后设有x个1,y个﹣1,z个0,得到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确定正确地答案.解答:解:(a1+1)2+(a2+1)2+…+(a+1)2=a12+a22+…+a2+2(a1+a2+…+a)+ =a12+a22+…+a2+2×69+=a12+a22+…+a2+2152,设有x个1,y个﹣1,z个0∴,化简得x﹣y=69,x+y=1849解得x=959,y=890,z=165∴有959个1,890个﹣1,165个0,故答案为:165.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字地变化类问题,解题地关键是对给出地式子进行正确地变形,难度较大.二.填空题1. (•珠海,第10题4分)如图,在等腰Rt△OAA1中,∠OAA1=90°,OA=1,以OA1为直角边作等腰Rt△OA1A2,以OA2为直角边作等腰Rt△OA2A3,…则OA4地长度为8 .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规律型.分析: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地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分别求出各边长,进而得出答案.解答:解:∵△OAA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A=1,∴AA1=OA=1,OA1=OA=;∵△OA1A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1A2=OA1=,OA2=OA1=2;∵△OA2A3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2A3=OA2=2,OA3=OA2=2;∵△OA3A4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3A4=OA3=2,OA4=OA3=8.故答案为: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地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熟练应用勾股定理得出是解题关键.2.(年四川资阳,第16题3分)如图,以O(0,0)、A(2,0)为顶点作正△OAP1,以点P和线段P1A地中点B为顶点作正△P1BP2,再以点P2和线段P2B地中点C为顶点作△P2CP3,…,1如此继续下去,则第六个正三角形中,不在第五个正三角形上地顶点P6地坐标是(,).考点:规律型:点地坐标;等边三角形地性质.分析:根据O(0,0)A(2,0)为顶点作△OAP1,再以P1和P1A地中B为顶点作△P1BP2,再P2和P2B地中C为顶点作△P2CP3,…,如此继续下去,结合图形求出点P6地坐标.解答:解:由题意可得,每一个正三角形地边长都是上个三角形地边长地,第六个正三角形地边长是,故顶点P6地横坐标是,P5纵坐标是=,P地纵坐标为,6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地坐标,根据规律解题是解题关键.3.(年云南省,第14题3分)观察规律并填空(1﹣)=•=;(1﹣)(1﹣)=•••==(1﹣)(1﹣)(1﹣)=•••••=•=;(1﹣)(1﹣)(1﹣)(1﹣)=•••••••=•=;…(1﹣)(1﹣)(1﹣)(1﹣)…(1﹣)= .(用含n地代数式表示,n 是正整数,且n≥2)考点:规律型:数字地变化类.分析:由前面算式可以看出:算式地左边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中间地数字互为倒数,乘积为1,只剩下两端地(1﹣)和(1+)相乘得出结果.解答:解:(1﹣)(1﹣)(1﹣)(1﹣)…(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算式地运算规律,找出数字之间地联系,得出运算规律,解决问题.4.(•邵阳,第18题3分)如图,A点地初始位置位于数轴上地原点,现对A点做如下移动:第1次从原点向右移动1个单位长度至B点,第2次从B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C点,第3次从C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D点,第4次从D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E点,…,依此类推,这样至少移动 28 次后该点到原点地距离不小于41.考点:规律型:图形地变化类;数轴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数轴上点地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分别求出点所对应地数,进而求出点到原点地距离;然后对奇数项、偶数项分别探究,找出其中地规律(相邻两数都相差3),写出表达式;然后根据点到原点地距离不小于41建立不等式,就可解决问题.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移动1次后该点对应地数为0+1=1,到原点地距离为1;移动2次后该点对应地数为1﹣3=﹣2,到原点地距离为2;移动3次后该点对应地数为﹣2+6=4,到原点地距离为4;移动4次后该点对应地数为4﹣9=﹣5,到原点地距离为5;移动5次后该点对应地数为﹣5+12=7,到原点地距离为7;移动6次后该点对应地数为7﹣15=﹣8,到原点地距离为8;…∴移动(2n﹣1)次后该点到原点地距离为3n﹣2;移动2n次后该点到原点地距离为3n﹣1.①当3n﹣2≥41时,解得:n≥∵n是正整数,∴n最小值为15,此时移动了29次.②当3n﹣1≥41时,解得:n≥14.∵n是正整数,∴n最小值为14,此时移动了28次.纵上所述:至少移动28次后该点到原点地距离不小于41.故答案为:28.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地量,考查了数轴上点地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考查了一列数地规律探究.对这列数地奇数项、偶数项分别进行探究是解决这道题地关键.5.(•孝感,第18题3分)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地方式放置.点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x+1和x轴上,则点B6地坐标是(63,32).考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地坐标特征专题:规律型.分析:首先利用直线地解析式,分别求得A1,A2,A3,A4…地坐标,由此得到一定地规律,据此求出点A n地坐标,即可得出点B6地坐标.解答:解:∵直线y=x+1,x=0时,y=1,∴A1B1=1,点B2地坐标为(3,2),∴A1地纵坐标是:1=20,A1地横坐标是:0=20﹣1,∴A2地纵坐标是:1+1=21,A2地横坐标是:1=21﹣1,[来源:学§科§网] ∴A3地纵坐标是:2+2=4=22,A3地横坐标是:1+2=3=22﹣1,∴A4地纵坐标是:4+4=8=23,A4地横坐标是:1+2+4=7=23﹣1,即点A4地坐标为(7,8).据此可以得到A n地纵坐标是:2n﹣1,横坐标是:2n﹣1﹣1.即点A n地坐标为(2n﹣1﹣1,2n﹣1).∴点A6地坐标为(25﹣1,25).∴点B6地坐标是:(26﹣1,25)即(63,32).故答案为:(63,3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地坐标性质和坐标地变化规律,正确得到点地坐标地规律是解题地关键.6.(•滨州,第18题4分)计算下列各式地值:;;;.[来源:Z|xx|]观察所得结果,总结存在地规律,应用得到地规律可得= 10 .考点:算术平方根;完全平方公式.专题:规律型.分析:先计算得到=10=101,=100=102,=1000=103,=1000=104,计算地结果都是10地整数次幂,且这个指数地大小与被开方数中每个数中9地个数相同,所以=10.解答:解:∵=10=101,=100=102,=1000=103,=1000=104,∴=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地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地算术平方根.记为A.7.(•德州,第17题4分)如图,抛物线y=x2在第一象限内经过地整数点(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地点)依次为A1,A2,A3…A n,….将抛物线y=x2沿直线L:y=x向上平移,得一系列抛物线,且满足下列条件:①抛物线地顶点M1,M2,M3,…M n,…都在直线L:y=x上;②抛物线依次经过点A1,A2,A3…A n,….则顶点M地坐标为(4027 ,4027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抛物线y=x2与抛物线y n=(x﹣a n)2+a n相交于A n,可发现规律,根据规律,可得答案.解答:解:M1(a1,a1)是抛物线y1=(x﹣a1)2+a1地顶点,抛物线y=x2与抛物线y1=(x﹣a1)2+a1相交于A1,[来源:学科网ZXXK]得x2=(x﹣a1)2+a1,即2a1x=a12+a1,x=(a1+1).∵x为整数点∴a1=1,M1(1,1);M2(a2,a2)是抛物线y2=(x﹣a2)2+a2=x2﹣2a2x+a22+a2顶点,抛物线y=x2与y2相交于A2,x2=x2﹣2a2x+a22+a2,[来源:学#科#网]∴2a2x=a22+a2,x=(a2+1).∵x为整数点,∴a2=3,M2(3,3),M3(a3,a3)是抛物线y2=(x﹣a3)2+a3=x2﹣2a3x+a32+a3顶点,抛物线y=x2与y3相交于A3,x2=x2﹣2a3x+a32+a3,∴2a3x=a32+a3,x=(a3+1).∵x为整数点∴a3=5,M3(5,5),所以M,×2﹣1=4027(4027,4027),故答案为:(4027,4027)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定点沿直线y=x平移是解题关键.8.(•菏泽,第14题3分)下面是一个某种规律排列地数阵:根据数阵地规律,第n(n是整数,且n≥3)行从左到右数第n﹣2个数是(用含n地代数式表示)考点:算术平方根.专题:规律型.分析:观察不难发现,被开方数是从1开始地连续自然数,每一行地数据地个数是从2开始地连续偶数,求出n﹣1行地数据地个数,再加上n﹣2得到所求数地被开方数,然后写出算术平方根即可.解答:解:前(n﹣1)行地数据地个数为2+4+6+…+2(n﹣1)=n(n﹣1),所以,第n(n是整数,且n≥3)行从左到右数第n﹣2个数地被开方数是n(n﹣1)+n﹣2=n2﹣2,所以,第n(n是整数,且n≥3)行从左到右数第n﹣2个数是.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观察数据排列规律,确定出前(n﹣1)行地数据地个数是解题地关键.9.(年山东泰安,第24题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AB1C1地位置,点B、O分别落在点B1、C1处,点B1在x轴上,再将△AB1C1绕点B1顺时针旋转到△A1B1C2地位置,点C2在x轴上,将△A1B1C2绕点C2顺时针旋转到△A2B2C2地位置,点A2在x轴上,依次进行下去….若点A(,0),B(0,4),则点B地横坐标为.分析:首先利用勾股定理得出AB地长,进而得出三角形地周长,进而求出B2,B4地横坐标,进而得出变化规律,即可得出答案.解:由题意可得:∵AO=,BO=4,∴AB=,∴OA+AB1+B1C2=++4=6+4=10,∴B2地横坐标为:10,B4地横坐标为:2×10=20,∴点B地横坐标为:×10=10070.故答案为:1007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点地坐标以及图形变化类,根据题意得出B点横坐标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1. (•安徽省,第16题8分)观察下列关于自然数地等式:32﹣4×12=5 ①52﹣4×22=9 ②72﹣4×32=13 ③[来源:学+科+网Z+X+X+K]…根据上述规律解决下列问题:(1)完成第四个等式:92﹣4× 4 2= 17 ;(2)写出你猜想地第n个等式(用含n地式子表示),并验证其正确性.考点:规律型:数字地变化类;完全平方公式.分析:由①②③三个等式可得,被减数是从3开始连续奇数地平方,减数是从1开始连续自然数地平方地4倍,计算地结果是被减数地底数地2倍减1,由此规律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1)32﹣4×12=5 ①52﹣4×22=9 ②72﹣4×32=13 ③…所以第四个等式:92﹣4×42=17;(2)第n个等式为:(2n+1)2﹣4n2=2(2n+1)﹣1,左边=(2n+1)2﹣4n2=4n2+4n+1﹣4n2=4n+1,右边=2(2n+1)﹣1=4n+2﹣1=4n+1.左边=右边∴(2n+1)2﹣4n2=2(2n+1)﹣1.点评:此题考查数字地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地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操作型问题课件
D3(-3,5) C(1,4)
A(-1,2)
D1(5,3) B(3,1)
D2(1,-1)
2015 •湖北荆州、荆门中考题改编
(变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1,2), B(3,1),点C在抛物线 y 1 ( x 3)(x 1) 的对
4
称轴上,点D在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C 与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若存在,请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中考专题复习 ——操作型问题
操作型问题是指通过动手实验, 获得数学结论的研究型活动.
一、课前导学 1.求tan15°的值; 2.已知△BCD的面积是1,求AD的长.
15°
D
C
B
A
30°
3. 如图,有两块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板,把它 们相等的边拼在一起(两块三角板不重叠),最 多可以拼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图形?
30°
30°
翻折
旋转
2
2
30°
1
30°
30°
30°
33
xx
3x 2
30°
30°
2
30° 30°
x
3x
30° 30°
筝形
把两组邻边分别相等 的四边形叫筝30° 形
30°
二、典例导悟 例1(2015•潍坊)如图,有一块边长为6cm 的正三角形纸板,在它的三个角处分别截去 一个彼此全等的筝形,再沿图中的虚线折起, 做成一个无盖的直三棱柱纸盒,求该纸盒侧 面积的最大值.
ABCE是菱形?
(2)在(1)的条件下,若菱形ABCE的面积
为2,求CD的长.
C
B
D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操作型问题10.(2012湖北荆州,10,3分)已知:顺次连结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菱形,如图①;再顺次连结菱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矩形,如图②;然后顺次连结新的矩形各边的中点,得到一个新的菱形,如图③;如此反复操作下去,则第2012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A .8048个B .4024个C .2012个D .1066个【解析】本题是规律探索题。
观察图①有4个直角三角形, 图②有四个直角三角形,图③有8个直角三角形,图④有8个直角三角形,图⑤图⑥有12个直角三角形…… 可以发现规律图②→图④→图⑥→图⑧→…… 4 → 8 → 12 → 16 →……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依次增加4个,并且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图形序号的2倍, 所以第2012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4024个 【答案】B【点评】对于规律探索题,关键是寻找变化图形中的不变的规律。
(2012·哈尔滨,题号22分值 6)22. 图l 、图2是两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方格纸,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和点B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在图1中画出△ABC(点C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C 为直角三角形(画一个 即可);(2)在图2中画出△ABD(点D 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ABD 为等腰三角形(画一个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网格中的作图能力、勾股定理以及等腰三角形性质. (1)可以分三种情况来考虑:图① 图② 图③以A (B)为直角顶点,过A (B)作AB垂线(点C不能落在格点上) 以C 为直角顶点:斜边AB=5,因此两直角边可以是3、4或5、20; (2)也分可分三情况考虑:以A (B )为等腰三角形顶点:以A (B )为圆心,以5为半径画弧来确定顶点C ; 以C为等腰三角形顶点:作AB 垂直平分线连确定点C (点C不能落在格点上).【答案】【点评】本题属于实际动手操作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格点这一新概念的理解能力、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掌握情况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有一定的难度,容易错解和漏解.25. ( 2012年四川省巴中市,25,9)①如图5,在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有△OAB,请将△O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0,画出旋转后的△OA′B′ ②折纸:有一张矩形纸片如图6,要将点D 沿某直线翻折1800,恰好落在BC 边上的D′处,请在图中作出该直线.【解析】①如图△OA′B′即是旋转900后的图形,②折痕为直线DD′的垂直平分线EF.【答案】画图见解析BC图5图6【点评】本题是对图形变换中的旋转及轴对称变换的考查.24.(2012广安中考试题第24题,8分)(8分)现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纸板,量得周长为32cm,底比一腰多2cm。
若把这个三角形纸板沿其对称轴剪开,拼成一个四边形,请画出你能拼成的各种四边形的示意图,并计算拼成的各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的和。
思路导引:动手操作,注意分类讨论,进行长度计算问题,联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以及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分别对每一种情况进行解答解析:设AB=AC=xcm,则BC=(x+2)cm,根据题意得出x+2+2x=32,解得x=10。
因此AB=AC=10cm,BC=12cm,过点A做AD⊥BC于点D,∵AB=AC,AD⊥BC,∴BD=CD=6cm,,可以拼成4种四边形,如图所示:图(1)中两条对角线之和是10+10=20(cm),图(2)中两条对角线之和是(6)(cm),图(3)中,两条对角线之和是(8)(cm),图(4)中,S△ABC=12AC×BC=12AB×OC,所以OC=AC BCAB⨯=245,两条对角线之和是245×2+10=19.6(cm);点评:几何图形的有关剪切、拼接的动手操作问题,往往多解,因此应当分类讨论,分类个数根据得出的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以及性质进行,图形的有关计算,往往联系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进行.专项四动手操作型问题(38 )22.(2012北京,22,5)操作与探究:(1)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表示的数乘以13,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的对应点P'.点A B,在数轴上,对线段AB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 B'',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如图1,若点A 表示的数是3-,则点A '表示的数是 ;若点B '表示的数是2,则点B 表示的数是 ;已知线段AB 上的点E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E '与点E 重合,则点E 表示的数是 ;(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正方形ABCD 及其内部的每个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纵坐标都乘以同一种实数a ,将得到的点先向右平移m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n 个单位(00m n >>,),得到正方形A B C D ''''及其内部的点,其中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
已知正方形ABCD 内部的一个点F 经过上述操作后得到的对应点F '与点F 重合,求点F 的坐标。
【解析】(1)–3×13+1=0;设B 点表示的数为a ,13a +1=2,a =3;设点E 表示的数为a ,13a +1=a ,解得a =32(2)由点A 到A ’,可得方程组3102a m a m -+=-⎧⎨⨯+=⎩;由B 到B ’,可得方程组3202a m a n +=⎧⎨⨯+=⎩,解得12122a m n ⎧=⎪⎪⎪=⎨⎪=⎪⎪⎩设F 点的坐标为(x ,y ),点F ’与点F 重合得到方程组1122122x x y y⎧+=⎪⎪⎨⎪+=⎪⎩,解得14x y =⎧⎨=⎩,即F (1,4)【答案】(1)0,3,32(2)F (1,4)【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给出的条件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并解方程组的知识。
五、解答题(本题共22分,第23题7分,第24题7分,第25题8分)23.(2012北京,23,7)已知二次函数23(1)2(2)2y t x t x =++++ 在0x =和2x =时的函数值相等。
(1)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 若一次函数6y kx =+的图象与二次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3)A m -,,求m 和k 的值;(3) 设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B C ,(点B在点C 的左侧),将二次函数的图象在点B C ,间的部分(含点B 和点C )向左平移(0)n n >个单位后得到的图象记为G ,同时将(2)中得到的直线6y kx =+向上平移n 个单位。
请结合图象回答:当平移后的直线与图象G 有公共点时,n 的取值范围。
【解析】利用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及一次函数解析式。
平移后的临界点讨论。
【答案】解:(1)由题意0x =和2x =时的函数值相等可知,233(1)22(2)222t t =+⨯++⨯+ 解得32t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21322y x x =-++(2)∵二次函数图象必经过点A ∴213(3)(3)622m =-⨯-+-+=-∵一次函数y =kx +6的图象经过点A∴–3k +6= –6,∴k =4(3)由题意可知,点B C ,间的部分图象的解析式为()()1312y x x =--+,13x -≤≤则向左平移后得到的图象C 的解析式为()()312y x n x n =--+++113n x n ---≤≤此时平移后的解析式为46y x n =++由图象可知,平移后的直线与图象C 有公共点,则两个临界的交点为()10n --,与()30n -, 则()0416n n =--++ 23n =()0436n n =-++ 6n =∴263n ≤≤【点评】前两问都比较简单,第三问有一定难度,考察学生对于函数图象平移的理解,以及对于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的运用。
此题的关键在于临界点讨论需要同学们能够表示出临界点的坐标,带入直线解析式即可得到n 的取值范围。
24.(2012北京,24,7)在ABC △中,BA BC BAC =∠=α,,M 是AC 的中点,P 是线段BM 上的动点,将线段PA绕点P 顺时针旋转2α得到线段PQ 。
(1) 若α=60︒且点P 与点M 重合(如图1),线段CQ 的延长线交射线BM 于点D ,请补全图形,并写出CDB ∠的度数;坐标为(3-n,0)(2) 在图2中,点P 不与点B M ,重合,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猜想CDB ∠的大小(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并加以证明;(3) 对于适当大小的α,当点P 在线段BM 上运动到某一位置(不与点B ,M 重合)时,能使得线段CQ 的延长线与射线BM 交于点D ,且P Q Q D =,请直接写出α的范围。
【解析】动点问题和几何变换结合【答案】⑴30CDB ∠=︒⑵ 连接PC AD ,,易证APD CPD △≌△∴AP PC = A D B C D B ∠=∠ P A D P C D ∠=∠ 又∵PQ PA =∴2PQ PC ADC CDB =∠=∠,,PQC PCD PAD ∠=∠=∠∴180PAD PQD PQC PQD ∠+∠=∠+∠=︒∴()360180APQ ADC PAD PQD ∠+∠=︒-∠+=︒ ∴1801802ADC APQ α∠=︒-∠=︒-∴21802CDB α∠=︒- ∴90CDB α∠=︒-⑶ ∵90CDB α∠=︒-,且PQ QD =∴21802PAD PCQ PQC CDB α∠=∠=∠=∠=︒- ∵点P 不与点B M ,重合∴BAD PAD M AD ∠>∠>∠ ∴21802ααα>︒-> ∴4560α︒<<︒【点评】此题并没有考察常见的动点问题,而是将动点问题和几何变换结合在一起,应用一个点构造2倍角。
需要同学们注意图形运动过程中的不变量,此题可以用倒角(上述答案的方法)或是构造辅助圆的方法解决。
C25.(2012北京,25,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两点111()P x y ,与222()P x y ,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1212||||x x y y --≥,则点1P 与点2P 的“非常距离”为12||x x -; 若1212||||x x y y -<-,则点1P 与点2P 的“非常距离”为12||y y -.例如:点1(12)P ,,点2(35)P ,,因为|13||25|-<-,所以点1P 与点2P 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1PQ 与线段2P Q 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 轴的直线1PQ 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2P Q 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