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一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一
贸易量:是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它是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比贸易额更准确反映贸易的规模。
贸易差额: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有贸易平衡、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是其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一个国家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对外贸易:简称外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由进口和出口两部分组成,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
贸易额:是以货币金额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专门贸易: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只有从外国或保税仓库进入关境的商品才列为专门进口。从国内运出或进口后经加工运出关境的商口列为专门出口。专门进口额加专门出口额称为专门贸易额。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口总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国际贸易结构:称国际贸易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出口贸易额的总和。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亦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它是反映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的指标,指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的进出口额占世界进出口额的比重来表示。
总贸易: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
国际分工:指世界上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基础。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工超越国界的结果,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国际贸易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e Trade) 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与依赖的关系。

2.净出口(净进口)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一年度计算),在同种商品上既有进口也有出口,当出口数大于(或小于)进口数时称之。

3.复出口(复进口)是指国外(本国)商品进口(出口)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进口)。

4.贸易条件: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进出口交换比价”或“交换比价”。

由于所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种类繁多的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固常用贸易条件指数。

5.对外贸易量:指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

它可以剔除价格波动的影响,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大多数国家采用来衡量贸易规模的指标。

6.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期国民(国内)生产总值(GNP、GDP)的对比关系。

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可细分为进口与出口对外依存度7.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贸易货物在运输途中经过一国国境,这些货物既不在该国销售,该国也不参与到贸易之中,只是提供交通的便利,并收取少量费用。

8.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 )转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9.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也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

它还是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它是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国际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的原理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国际要素流动理论和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不如另一国效率高,它也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比较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这样,各国就能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的。

他认为,如果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绝对优势,即使其他商品的生产上不如另一国效率高,它也应该专门生产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这样,各国就能通过专业化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国际要素流动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是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等)流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整体经济效益。

国际产品周期理论则是指国际贸易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往往会经历一个周期。

一开始,产品由开发国生产并销售到其他国家;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生产厂商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最后,产品可能会再回到开发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

总的来说,国际贸易原理是指在不同国家之间,通过比较优势、绝对优势、要素流动和产品周期等原理的作用下,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这些原理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原理,各国可以更好地参与国际贸易,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国际贸易学 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学 名词解释

国贸名词解释1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

2生产可能性曲线(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的使用其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集合。

3最优关税率:能使本国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的适当税率,被称为最优关税(Optimum Tariff)率。

4雷布津斯基定理(Rybczyski Theorem):只适用于小国。

分析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出的影响。

在商品和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不平衡的增长将导致商品的产量更大的不对称变化。

一种要素的增加将导致密集使用这种要素生产的商品的产量增加,同时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的生产减少。

5行(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既进口又出口同一类产品的贸易模式,又称部门内贸易。

(指同类的可替代产品之间的贸易)相同类型的产品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统计时,至少前三位数都相同,即至少同类、同章、同组。

如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都既是机动车辆的出口国,同时也是机动车辆的进口国。

6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7关税配额(tariff quotas) :关税配额是对进口商品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征收附加税或罚款。

8国民待遇原则:一国给予所有成员国的公民和企业在经济上的待遇不低于给予本国公民和企业的待遇,这种待遇主要包括税收、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的开放,以保证成员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以同样的条件竞争。

9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世界各国和/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10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规定一个最高的进口数量或金额。

一旦达到这个最高数额就不准进口。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第一章1、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2、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3、出口贸易是指将本国生产和加工的商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4、进口贸易是指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又称输入贸易。

5、过境贸易是指外国商品途经本国,最终销售地为第三国的贸易,又称通过贸易。

6、总贸易是以国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即总出口,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总贸易额在数量上等于总出口与总进口之和。

7、专门贸易是以关境为标准对进出口进行的贸易统计,运出关境的本国商品以及进口后未经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列为出口即专门出口,进入关境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列为进口即专门进口。

8、有形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即通常意义上的商品购销活动。

9、无形贸易也称无形商品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以无形商品为交易对象的贸易活动。

10、直接贸易是指贸易商品从生产国直接运销到消费国,没有第三方参与的贸易活动。

11、间接贸易是指通过第三国或其他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12、转口贸易,又称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语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通过第三国转卖而成。

13、陆路贸易是指采用汽车、火车和管道等陆路运输方式的贸易。

14、海路贸易是指利用各种船舶通过海洋运输商品的贸易。

15、空运贸易是指利用飞机运送商品的贸易。

16、邮购贸易是指采用邮政包裹的方式寄送货物的贸易。

17、现汇贸易又称自由结汇贸易,是指在国际商品买卖中,以货币作为偿付工具的贸易方式。

18、易货贸易又称换货贸易,是指货物经过计价,作为偿付工具的贸易方式。

19、对外贸易额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或地区的出口贸易额与进口贸易额之和。

20、国际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某种货币统计的世界贸易总额,也称国际贸易值。

电大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电大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名次解释AB1.保护贸易政策: 国家广泛利用各种措施对进口和经营领域与范围进行限制,保护本国的产品和服务在本国市场上免受外国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给予优待与补贴。

国家对于贸易活动进行干预,限制外国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参与本国市场竞争。

2.不等价交换,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以高于或低于商品的国际价值的价格进行商品交换,实现价值转移以从中进行国际剥削的现象.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交换所得的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计算的物化劳动量是不相等的.不等价交换的基础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资本主义国际生产关系.3.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商品出口C4.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的价格时,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关税,就叫差价税.5.成本性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度,利用外汇买卖的差异,间接的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出口.6.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

7.出口向导也称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促进面向出口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以非传统的出口产品,如加工的初级产品、半制成品和工业制成品来代替传统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扩大对外贸易,使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推动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8.出口信贷是一国为了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由本国银行提供的一种优惠贷款。

9.出口补贴又称出口津贴,是一国政府为了降低出口商品的价格,加强其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出口某种商品时给予出口厂商的现金补贴或财政上的优惠待遇.10.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是指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信贷,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机构即按照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11.出口信贷是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加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本国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贷款.它是一国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特别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如成套设备,船舶等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12.从价税是按照进出口商品的价格为标准计征的关税,计算公式为:税额=商品总值×从价税率D13.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的对外商品交换,它包括进口和出口两部分,所以也称为进出口贸易或输出入贸易。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及简答

名词解释有效保护率:也叫有效关税率,又称实际保护率。

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重增值的影响。

一种产品在国内外加工增值差额与其国外加工增值的百分率。

也就是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名义保护率:也叫名义关税率,是指一类商品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作用下,其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它是衡量一国对某类商品的保护程度的一种方法。

简答题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般说来,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世界性的非关税壁垒加强的程度与国际贸易增长的速度成反比关系。

当非关税壁垒趋向加强,国际贸易的增长将趋向下降;反之,当非关税壁垒趋向缓和或逐渐拆除时,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将趋于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关税大幅度下降的同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大幅度地放宽和取消了进口数量限制等非关税措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从1950年到1973年间,世界贸易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2%。

但从70年代中期以后,非关税壁垒进一步加强,形形色色的非关税壁垒措施层出不穷,形成了一个以直接进口数量限制为主干的非关税壁垒网,严重地阻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1973-1989年,世界贸易量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5%,1980-1985年降为3%左右。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对于进口国的影响一般说来,进口国加强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实行直接的进口数量限制,固定了进口数量,将使出口国的商品出口数量和价格受到严重的影响,造成出口商品增长率下降或出口数量的减少和出口价格下跌。

由于各输出国的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不同,其出口商品受到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影响也可能不同。

同时,各种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的不同,其价格所受的影响也将不同。

一般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这些商品的价格受到进口国的非关税壁垒所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小;反之,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某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其所引起的价格下跌将较大。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原理指的是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行为。

这些原理包括比较优势、专业化、贸易壁垒和贸易自由化等。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原理之一。

它指的是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或更高的生产效率。

通过比较优势,各国可以专注于生产自己擅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专业化是国际贸易中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它表明各国可以根据其比较优势进行相关产业的专门化。

通过专业化,不同国家可以在特定产业中形成竞争优势,提高整体效率,并实现更大程度的经济增长。

然而,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逆向原理。

贸易壁垒是指用来限制或阻碍商品和服务跨国交易的政策、规定或措施。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

贸易壁垒的存在会提高贸易的成本,限制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为了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繁荣,国际社会提倡贸易自由化的原则。

贸易自由化的核心是降低或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各国间的自由贸易。

通过贸易自由化,各国可以实现资源和优势的最优配置,促进国际分工和经济合作,提高整体经济福利。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原理包括比较优势、专业化、贸易壁垒和
贸易自由化等。

这些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1.国际物流: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流动,他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扩展,使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

2.货物贸易:指有形商品的国际贸易,也称为有形贸易。

3.过境贸易:是指从甲国经过丙国国境向乙国运送的货物,而货物所有权不属于丙国居民,对丙国来说,是过境贸易。

4.间接贸易: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经由第三国商人进行贸易的行为。

5.贸易平衡:若出口贸易总额与进口贸易总额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

6.对外服务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服务贸易额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1.对外贸易传递:国际经济中对外“传递”是指在国际经济领域中,一国经济盛衰通过对外贸易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对另一国经济产生影响。

2.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际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i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生产要素等,实现世界各国市场相互融合的过程。

1.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2.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纵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制造业与农业.矿业的分工。

3.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国际发展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发达国家之间在工业部门上的分工。

4.绝对优势说:该理论认为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别国更高的生产率,或者更底的生产成本,该国在这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交换,就能够使各国的福利水平都得到提高。

1.国际物流:是指物流活动超过国家疆界的限制,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其目的是降低运输费用,加快商品周转和提高竞争力,获得销售效益。

2.发展中国家:通常是指那些过去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国家殖民统治和剥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取得政治独立,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经济发展问题的国家。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的分类及有关概念:按交易标的物的特征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有形贸易(物品贸易)的标的物是物质产品,具有可触摸、可看见的、外在的物理特性;无形贸易(服务贸易),是指服务这类产品的交易,这种贸易标的是服务,不具有可看见和可触摸的外在物理特性。

按货物移动方向可分为出口、进口、复出口、复进口贸易及过境贸易:出口贸易指把本国或本地区生产的商品销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贸易指购入外国或其他地区生产的商品;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或本地区的商品未经加工就出口的情况;复进口是指输出国外或其他地区的本国产品未经加工又进口的情况;过境贸易是指贸易国之间的商品交易需通过第三国国境的情况。

按结算方式可分为现汇贸易与易货贸易:现汇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采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来结算;易货贸易是指双方交换的商品经过计价之后,用等值的不同商品互相交换。

双边贸易和进口贸易:两国(或地区)之间的直接贸易称为双边贸易;商品的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之间的交易若要通过第三国(或地区)的交易折来完成,叫做转口贸易。

按统计边界不同可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以国境为界,凡进入国境的商品算作进口,离开国境的商品算作出口,则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便为该国的总贸易;以边境为界,凡运入关境的商品算作进口,运出关境的商品算作出口,则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便为该国的专门贸易。

按贸易方式可分为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商品交易所交易、加工贸易、对等贸易、租赁贸易等。

国际贸易值和贸易量:当我们用某种货币,通常是美元来表示贸易规模时,称贸易值或贸易额。

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该国出口贸易值和进口贸易值之和,通常用本国货币或国际货币美元来计量。

国际收支与贸易收支: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系统记录。

若收入大于支出,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又称黑字);若收入小于支出,就是国际收支逆差(又称赤字);收支相等则称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商品进口总值与出口总值相比较的差额。

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为就是国家对对外贸易不加干预者的含义是:缔约国一方过去、现在和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即最惠国)的一切优待,应当立即自动地、无条件地同样给予缔约国的另一方。

后者的含义是:如果缔约国一方给予第三国的优待是无条件的,缔约3个标准具体解释“实质性改变”。

(1)税号改变标此加工制造地即为该产品的原产地。

(2)增值百分比标准。

指根据构成产品的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占产品3)加工工序标准。

指依据产品的制造或加工工序来确定产品的原,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另一国的厂矿企业进行投资,也称国际贸易值,或世界贸易额(值)。

它是世界各国(地区)情况下也可以世界各国(地区)家间的分布,通常以各洲、各种类型国家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用以反映它们在规定的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品所代替,原来由本国生产的产品,现在从成员国进口,新的贸易得以“创立”种种措施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进口,而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取代原先的进口工业温,从而促进本国民族工加价值之比。

其计算公式为:E = T / V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并最终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历结合,双方都有进有出,互换货物,可以是一种对一种、一种对多种或多种对多种,力求换货的总金额相等,不输入是指货物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货物供给国是买卖双方在一定的约束关系下形成的价格,商品在国际间的供求关系,一般对它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又称转移价格,是跨国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税赋、逃避东道国的外汇管制等目的,在母公不按国际社会生产某一资本直接到另一个国家的厂矿企业进行投资,并由投资者直接对该厂矿企业进行经营和管理,即投资者对是指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在两个只有当贸易为出超和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收入。

国际贸易原理整理

国际贸易原理整理

国际贸易原理一、名词解释1、对外贸易(12):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别国或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考察。

2、国际贸易(12):从国际范围来看货物和服务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活动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活动构成的。

3、对外贸易依存度(28):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以一国对外贸易同该国GNP或GDP比率来表示,用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以来程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 = 对外贸易额 / GDP、GNP出口依存度 = 出口总额 / GDP、GNP进口依存度 = 进口总额 / GDP、GNP4、里昂惕夫之谜(62):美国是资本密集型国家,但其实际上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与要素禀赋理论恰恰相反,这一现象就是里昂惕夫之谜。

5、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含义(89):是指在国际间不受垄断或国家力量干预的条件下,由独立经营的买者和卖着之间进行交易的价格。

6、贸易条件的含义(96):又称贸易比价或交换比价,表示一个国家出口单位商品与其从贸易伙伴换取的进口商品的比率,一般采用所有出口商品价格与所有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表示。

贸易条件可以用来衡量一国通过贸易获取利益的状况。

7、关税含义及其主要特点(147):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主要特点:关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税收一样具有强制性、无偿性、预定性。

1)关税属于间接税2)关税的税收主体和客体是进出口商和进出口货物3)关税可以调节一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4)关税是一国执行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8、名义保护率(182):世界银行的定义:“对一商品的名义保护率是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

公式:名义保护率=(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100%一国关税的名义保护率等于该国对该商品征收进口关税的从价税率。

国际贸易概论的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概论的名词解释

1比较优势2机会成本3要素价格均等化4特定要素5偏向型增长6动态收益递增7外部规模经8要素流动9跨时贸易10有效保护1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2 机会成本:指因一种选择而放弃最优替代物或失去最好机会的价值,即是指在经济决策中方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收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

3 要素价格均等化: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

4 特定要素:国际经济学家把锁定在产业中的要素称为特定要素,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

5 偏向型增长: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就会产生偏向型增长。

6动态收益递增:指由于行业的累积产量增加通过“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作用导致行业中每个单独企业的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形。

7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8 要素流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9 跨时贸易:指用现在的商品换取未来的商品的交易方式。

10有效保护:指整个灌水制度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增值的影响。

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

1、假定世界经济的版图由AB两国,A国1200劳动B国800劳动,(1)画出世界相对供给曲线(2)假定世界相对需求表示如下,a,在相对供给曲线同一张图上画出世界相对需求曲线b,计算苹果的均衡相对价格是多少?并描述本题的贸易模式。

(3)假定A国现有2400的劳动,求新的苹果的均衡(1) (2)a,相对需求曲线包括(1/5,5),(1/2,2),(1,1),(2,1/2)几个点,如图ABCD四点。

b,苹果相对价格的均衡点是相对需求曲线和相对供给曲线的相交点,也就是点(1/2,2),即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垂直部分的相交点。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原理

1.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结构:广义是指货物。

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站的比重;狭义是指货物贸易或服务贸易在一国总进出口或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可分为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与对外服务贸易结构2.国际贸易4中提供方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费,以“商业存在”方式提供服务,以“自然人流的”方式提供服务3、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4、复出口:输入本国的外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出5、复进口:输出国外的本国货物未经加工再输入6、里昂惕夫饭论解释:1.劳动熟练说2.人力资本说3.技术差距说4.产品周期说5.需求偏好相似说6.产业内贸易说7、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区别:前者是指不同产业间的贸易,后者是指产业内部同类物品之间的贸易。

产业内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它是产业内同类产品的相互交换,而不是产业间非同类产品的交换2.产业内贸易的产品流向具有双向性3.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具有多样化4.产业内贸易的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相互代替;二是在生产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8、补偿贸易:交易的一方在对方提供信贷的基础上,进口设备或技术,而用进口设备或技术所生产的直接产品或相关产品或其他产品或劳务所得的价款分区偿还进口价款。

9、补偿贸易作用:(1)设备进口方的作用:1.补偿贸易是一种较好的利用外资的形式 2.通过补偿贸易,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展和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使产品不断更新及多样化,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对设备供应方的作用:对于设备供应方来说,进行补偿贸易,有利于突破进口方支付能力不足,扩大出口;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通过承诺回购义务加强自己的竞争地位,争取贸易伙伴,或者在回购中取得较稳定的原材料来源,或从转售产品中获得利润等方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10、加工贸易:一国的企业利用自己的设备和生产能力,对来自国外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元器件进行加工.制造或装配,然后再将产品销往国外的贸易方式。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

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

过境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越第三国的国境。

复出口贸易:也称再出口贸易,指一国商人把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买进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国外的商品贸易活动。

二、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人力资本:指投入在劳动力智力开发、技术培训及素质提高等方面的资本,可将其看作是资本和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规模经济: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而产生的报酬递增。

外部经济:指厂商、个人、社会从某种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有利影响,而受益者原则上不必为此付费。

租: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收益。

战略性产业:承担巨大风险,须大规模生产获得规模经济,并能产生外部经济的高技术产业,以及对本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产业。

三、国际贸易措施关税:一国海关在进出口商品经过关境时,向本国进出口商强制征收的一种税收。

普惠制: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一种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它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是其征收关税的依据,包括两部分,一是海关征收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二是关税税率表。

保税区:亦称保税仓库区,指一国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

倾销:指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的行为完税价格:指经海关审定的作为征收关税依据的货物价格,货物按此价格照章完税。

名义保护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进口货物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之比。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原理

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的经济活动。

这种交流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市场规模等方面的好处。

了解国际贸易原理对于制定正确的贸易政策、促进贸易平衡以及规避贸易冲突非常重要。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介绍国际贸易原理。

一、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原理的基石之一,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里卡多提出。

该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在生产中的相对优势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存在。

每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与其他国家交换所需的产品。

这样可以提高整体效率,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18世纪提出的国际贸易理论。

它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生产上拥有明显的绝对优势,那么该国家可以出口这种产品,同时进口其他国家无法或效率低下生产的产品。

绝对优势理论突出了国家之间的差异,并强调了特定产品的生产效率。

三、相对成本优势理论相对成本优势理论是由埃勒特·欧宾提出的,它是对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理论的改进和发展。

相对成本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所有产品上都拥有绝对劣势,也可以通过选择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来获得贸易优势。

这种理论更加注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四、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限制或阻碍贸易流动的各种政策和措施。

它包括关税、配额限制、非关税壁垒等形式。

贸易壁垒的存在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贸易伙伴关系的形成。

贸易壁垒往往是为了保护本国产业或者调整贸易关系而采取的,但它也可能导致贸易冲突和争端。

五、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政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自由贸易主张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和公平。

保护主义则强调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侵害,采取各种贸易限制措施。

自由贸易理念认为,通过开放市场和加强国际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六、国际贸易规则与组织为了促进和规范国际贸易,各国之间建立了一系列国际贸易规则和组织。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理论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交易活动。

国际贸易理论是研究国际贸易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名词,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各个国家应该专注于具有自身相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国家的需要。

2.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比其他国家或地区更具有绝对的生产效率。

国家拥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或服务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竞争,从而在贸易中获得优势。

3. 贸易逆差(Trade Deficit)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时期内进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超过出口的价值。

贸易逆差意味着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可能导致国家经济面临压力。

4. 贸易顺差(Trade Surplus)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个时期内出口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的价值。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国家的外汇储备,提升国家经济的竞争力。

5. 关税(Tariff)关税是指政府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税费。

关税可以用来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也可以作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

6.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之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其他贸易限制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质量标准要求等。

7.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自由贸易区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通过协议或协定,取消彼此之间的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可以促进参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互利共赢。

8. 关贸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成立的一个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多边主义。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原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换。

转口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

过境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越第三国的国境。

复出口贸易:也称再出口贸易,指一国商人把外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买进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国外的商品贸易活动。

二、战后国际贸易新理论人力资本:指投入在劳动力智力开发、技术培训及素质提高等方面的资本,可将其看作是资本和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生产要素。

规模经济: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而产生的报酬递增。

外部经济:指厂商、个人、社会从某种社会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有利影响,而受益者原则上不必为此付费。

租: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收益。

战略性产业:承担巨大风险,须大规模生产获得规模经济,并能产生外部经济的高技术产业,以及对本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产业。

三、国际贸易措施关税:一国海关在进出口商品经过关境时,向本国进出口商强制征收的一种税收。

普惠制: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一种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制度。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它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和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是其征收关税的依据,包括两部分,一是海关征收关税的规章条例及说明,二是关税税率表。

保税区:亦称保税仓库区,指一国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受海关监督和管理的可以较长时间存储商品的区域。

倾销:指进口商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向另一国销售的行为完税价格:指经海关审定的作为征收关税依据的货物价格,货物按此价格照章完税。

名义保护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进口货物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之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的分类及有关概念:
按交易标的物的特征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有形贸易(物品贸易)的标的物是物质产品,具有可触摸、可看见的、外在的物理特性;无形贸易(服务贸易),是指服务这类产品的交易,这种贸易标的是服务,不具有可看见和可触摸的外在物理特性。

按货物移动方向可分为出口、进口、复出口、复进口贸易及过境贸易:出口贸易指把本国或本地区生产的商品销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贸易指购入外国或其他地区生产的商品;复出口是指输入本国或本地区的商品未经加工就出口的情况;复进口是指输出国外或其他地区的本国产品未经加工又进口的情况;过境贸易是指贸易国之间的商品交易需通过第三国国境的情况。

按结算方式可分为现汇贸易与易货贸易:现汇贸易是指国际贸易中采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来结算;易货贸易是指双方交换的商品经过计价之后,用等值的不同商品互相交换。

双边贸易和进口贸易:两国(或地区)之间的直接贸易称为双边贸易;商品的生产国和商品消费国之间的交易若要通过第三国(或地区)的交易折来完成,叫做转口贸易。

按统计边界不同可分为总贸易和专门贸易:以国境为界,凡进入国境的商品算作进口,离开国境的商品算作出口,则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便为该国的总贸易;以边境为界,凡运入关境的商品算作进口,运出关境的商品算作出口,则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便为该国的专门贸易。

按贸易方式可分为包销、代理、寄售、招标、拍卖、商品交易所交易、加工贸易、对等贸易、租赁贸易等。

国际贸易值和贸易量:当我们用某种货币,通常是美元来表示贸易规模时,称贸易值或贸易额。

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该国出口贸易值和进口贸易值之和,通常用本国货币或国际货币美元来计量。

国际收支与贸易收支: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收入和支出的系统记录。

若收入大于支出,就是国际收支顺差(又称黑字);若收入小于支出,就是国际收支逆差(又称赤字);收支相等则称国际收支平衡。

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通常用某一时期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来表示。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进出口总值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用公式表示为:Z=(X+M)/GDP*100%,式中Z为对外贸易依存度,X为出口总值,M为进口总值。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和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在国际贸易中,根据商品的加工程度,可以分为初级产品(加工程度较浅的农、林、牧、渔、矿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经过较深加工的产品)两大类。

各类商品在各国进出口贸易或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外贸商品结构或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表示各国在世界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贸易条件:两国自由贸易实现的充分条件。

国家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

区域现实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某个经济区域的相对优势,它等于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总值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一个区域出口总值占该区域所有产品的出口总值的份额之比率。

要素密度逆转:要素密度是会发生逆转的,如果在某些要素相对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另一些要素相对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贫困化增长:对于一个出口导向的国家而言,在其出口产品国际需求的价格弹性不高,并且进口需求并没有出现显著增加的条件下,其充裕要素的大幅增加所导致的出口供给大幅增加,将会带来本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并最终导致国民福利水平的下降。

普惠制是工业发达国家承诺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商品,特别是制成品或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的制度。

普遍性、非歧视性和非互惠性是普惠制的三项主要的原则。

海关税则是国家根据其关税政策和总体经济政策,以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实施的应税商品和免税商品的种类划分及按商品类别排列的关税税率表,是海关凭以征收关税的依据,并具体表现一国的关税政策。

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于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阻止欺诈、保护环境、保证质量为目的,或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性措施。

关税有效保护率指的是名义税率对某最终产品组装业所起到的实际保护程度。

关税等值指这样一种量化方法,把五花八门的非关税措施对国内市场上某种进口商品的影响,即各该措施导致的该商品进口数量的减少和国内销售价格的提高,统一用相应程度的名义关税税率来量化。

自愿出口限制指某一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下主动对自己的出口商品加以限制的承诺,包括数量限制承诺和价格限制承诺两种。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外汇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的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价,也就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相对价格。

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

最惠国待遇是一成员现在和将来给予另一成员的优惠、特权和豁免,都不应低于该成员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优惠、特权和豁免,否则就构成差别待遇或者歧视。

也就是说,成员方可以不直接就每个商品项目同其他成员方谈判就可以享受任何成员方通过谈判达成的所有优惠待遇。

国民待遇要求在国内税费和规章等政府管理措施方面,进口商品与本国商品享受同等待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额认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自由贸易区是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但是,成员国仍保持各自对来自非成员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

关税同盟是指成员国之间彻底取消了在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另外,成员国之间还规定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取统一的限制政策,关税同盟外的商品不论进入哪个同盟内的成员国都将被
征收相同的关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