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导教师:

陆建松

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

论地方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建设

蒋晟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上海,200433)

摘要:

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作为博物馆管理和使用藏品的依据,在博物馆的知识生产和转化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政治、历史、体制等宏观因素的制约,以及收藏观念与知识结构的影响,各地在兴建地方博物馆的过程中普遍暴露出藏品单一同质,没有地方特色、藏品研究不足,缺乏学术支撑、藏品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展览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必然降低展览质量、埋没地方特色、影响博物馆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以差异化竞争为原则、以展示和传承地方特色为目的、以观众喜爱为导向的地方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明确博物馆功能定位、收藏范围和收藏对象,做观众欢迎的博物馆,开创博物馆经营绩效的新局面。

关键词:

地方博物馆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地方特色藏品

正文:

藏品是博物馆展示、教育、科研活动的基础。现代博物馆要顺应公共性、传播性、知识化和娱乐化的新趋势,必须积极发现和解读藏品,科学管理和使用藏品,并通过博物馆特有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将藏品转化为具有科学和人文价值的信息,供大众分享。博物馆藏品科学体系作为博物馆管理和使用藏品的依据,在博物馆的知识生产和转化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建设的特点和趋势之一,就是地方博物馆的兴建。从县城到省会,大部分地区都在打造自己的博物馆名片。这些以地方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科教和风土人情为展示内容、以传承地方历史脉络与人文特色为传播目的的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社会发展的象征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对展示地方城市精神、发展地方文化产业、传承文化多样性、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等均

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其他类型博物馆不同,地方博物馆更注重对藏品的个性化演绎和多角度诠释,体现差异性、地域性,文化多样性。如何发现、诠释具有地方特色的藏品,是这些博物馆成功的关键。因此,较其他类型博物馆而言,地方博物馆更要重视藏品科学体系的建设,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性基础工作来抓。

令人失望的是,目前国内地方博物馆的藏品体系普遍存在问题,主要有:1. 藏品单一同质,没有地方特色

与文物艺术博物馆不同,地方博物馆的藏品特色并不在于质地、形制、纹饰、设计的精美程度,而是取决于藏品能否表达特定地域、特定群体的文化特性。然而,大多数地方博物馆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误以为地方博物馆就是文物艺术博物馆,文物越精美、级别越高,就越能体现城市地位与特色,导致藏品单一同质。具体表现为:第一,藏品类同度高,清一色的青铜、陶瓷、玉器、钱币、字画,不具有地方典型性、主题揭示性和外在表现力;第二,藏品类型单一,只重视收集区域考古发掘物或传世文物,具有地域特色、能反映当地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物产风貌的文物资料却严重不足;第三,考古发掘与藏品实际需求脱节,很少或不注意收集发掘物的背景信息、环境信息和传承信息;第四,收藏与展示本末倒置。不是先有展品、再建博物馆,而是先造建筑、后筹集展品。

2. 藏品研究不足,缺乏学术支撑

地方博物馆要靠内容说话,但是,光有内容还远远不够。博物馆的使命之一,就是要用感性的、通俗的表现形式传播理性的、深奥的学术知识。对地方博物馆而言,就是要通俗而生动地诠释地方社会、经济、自然、历史、人文特点与成就。为此,整理、排比藏品,弄清每件文物的时代、名称、背景、意义,是地方博物馆重构、还原、诠释地方个性的依据,也是让普通百姓看懂博物馆的前提。目前大多数地方博物馆都存在藏品学术研究不足的通病。围绕单件藏品作器物学、考证学研究的多,围绕几件藏品作组合研究、地方特色关联研究的少。博物馆是集学术、文化、思想与技术于一体的知识型文化设施,缺乏对藏品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历史文献、档案、调查资料、故事情节资料的研究,必然严重影响展览概念、主题以及结构的把握提炼,最终影响展览的质量。

导致地方博物馆藏品体系与社会经济发展、展览实际需求脱节的原因,固然有政治、历史、体制等宏观因素的制约,但主要还是与地方博物馆的收藏观念与知识结构有关。不少地方博物馆仍保守地认为,博物馆的首要功能是收藏和研究,展示和教育只是辅助性衍生品。观念上的落后导致了藏品价值判断标准的背离,有重要艺术和经济价值的文物备受重视,而艺术和经济价值不大但历史信息含量丰富的文物则往往忽视。

藏品单一同质、缺乏地方特色与学术支撑,在各地博物馆新馆筹建的过程中尤其普遍。大多数地方博物馆要么藏品储备严重不足,拿不出几件真正可用于展览的实物展品;要么收藏的展品过于单一或同质;要么所提供的实物展品的背景和意义不清楚。

藏品储备不足与单一,导致地方博物馆没有地方特色,千馆一面,观众看了这个馆就不想再看其他馆。即便设计师发现当地有一些非常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展览选题,也会受文物资料严重不足的限制而无法进行表现,不得不“无中生有”,起用大量辅助展品撑场面,导致展览实物展品与形象资料展品比例失调,展览信息量减少,展览传播效果降低。以江苏淮安市(淮阴)为例,明清时期是其历史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漕运经济和盐业经济非常发达,但此地这方面的文物资料积累少得可怜,不得已只能用蜡像、沙盘、泥塑等辅助表现手段代替,展览显得单薄、单调,缺乏厚重的历史内涵。安徽黄山市也存在类似问题,盲目效仿国家级和省级博物馆的藏品体系,以陶瓷、玉器、青铜等古器物为主。我们知道,安徽素以徽文化著称,黄山市作为徽文化的核心区域,以徽州山水、徽州商人、徽派建筑为主要特点的徽文化理应成为展览的重点和亮点。然而,由于缺乏对徽州特色文物标本资料的前期积累和准备,我们在展现徽派民居儒雅的厅堂装饰时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许多建筑装饰和室内陈设没有实物,有待征集。不仅影响了策划施工进度,更致使展览结构与单元份量被迫作出调整,展览质量必然下滑。

藏品背景信息和环境信息的缺失或模糊,必然导致展览内容失去学术依据。设计师为了保证展览学术观点的准确性,只能忍痛割爱,放弃对藏品的诠释。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藏品蕴含的地方历史文化特点无法显现,整个展览的结构也极有可能被迫调整,从而影响对展览主题的揭示和地方个性的演绎。浙江省杭州市素以西湖著称,西湖之所以能发展壮大到今天,离不开历代能臣的疏浚之功,但苦于几乎没有这方面的文物资料,博物馆只能用雕塑、再创作图画、灯箱等多媒体手段补缺。由于几乎没有实物资料支撑,原本应该成为展览重点和亮点的这一部分被大幅缩减,观众无法从展览中感知到治理西湖的重大意义。杭州以水为生、因水而美的特点也很难得到揭示。

具有丰富历史信息的文物资料及其背景信息、环境信息、演变信息,也是一个地区传承历史文脉、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经济、文化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如果地方博物馆认识不到收集、储备、整理和研究文物及其形象资料的重要性,地方历史文化信息只会逐渐没落与流失。如果没有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信息作支撑,地域特色将失去传承、发展的基础,甚至与其他地区同质化。可见,根据地方社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科教和风土人情特征,长期、经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