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PDCA 循环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 引起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PDCA 循环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11-19T16:18:01.233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月第4期供稿作者:苏喜[导读]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扬州探讨运用PDCA 循环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的效果。

苏喜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扬州 225001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PDCA 循环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皮下出血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 年1 月-5 月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150 例为观察组,2014 年8 月-12 月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150 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CA 循环管理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观察两组皮下出血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运用PDCA 循环能有效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

【关键词】PDCA 循环;低分子肝素;皮下出血【中图分类号】R718.5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233-01 PDCA 循环管理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 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也是护理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1]。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血栓剂,对体内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因注射方法的不同和药物本身的特性,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不仅影响后续注射部位的选择,还给患者在承受疾病痛苦的同时增加格外的心理负担。我科将PDCA 循环应用到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皮下出血率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5 年1 月-5 月在我科住院并接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患者150 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2 例,女68 例,平均年龄(62±16.5)岁。选取运用PDCA 循环前 2014 年8 月-12 月住院患者15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76 例,女74 例,平均年龄(66±1

2.8)岁。两组患者疾病,性别,年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运用PDCA 循环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腹部皮下注射,具体内容如下: 1.2.1 计划分析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主要原因有:注射部位选择不当;注射角度及深度不正确;按压时间及力度不当;推注药物速度过快;针头留置时间过短;患者不配合。

1.2.2 实施(1)规范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流程:注射前将预装式注射器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层,注射前左手拇指、食指以5-6cm 距离捏起皮肤形成皱褶,右手以握笔式持针,于皱褶最高点90? 垂直进针,使针头完全进入皮下,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固定注射器,拇指和食指回抽针栓,无回血后用拇指推动针栓缓慢注入药液(约10 秒钟),注射完毕停留10 秒钟,整个过程保持左手捏住皮肤皱褶。快速拔针后按压5-10min,按压深度为10cm。按照“十”字象限法选择最佳注射部位(腹部脐周5-10cm 范围内皮肤),两次注射点距离2cm 以上,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左上→左下→右下→右上),避开硬结、瘢痕或痣的部位。(2)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1.2.3 检查检查计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效果,做到三段质量控制,确保每个环节质量控制到位,制定注射部位记录卡,每班按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法进行低分子肝素的注射,同时对上一班注射部位有无皮下出血进行检查。 1.2.4 处理针对检查的结果,如出现皮下出血,及时分析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1.3 评价方法轻度出血:淤血直径0.5-

2.0cm;中度出血:淤血直径2.0-4.0cm;重度出血:淤血直径>4.0cm 或出现硬结。轻、中、重度出血均统计为皮下出血数。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1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注射150 人次,出现皮下出血23 例,皮下出血发生率为15.33%。对照组注射150 人次,出现皮下出血52 例,皮下出血发生率为34.67%。两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一。

3.讨论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长效抗凝制剂,其抗凝机制是通过与抗凝血酶Ⅲ及其复合物结合,加强抗凝血酶Ⅲ对Xa 因子的灭活,加速激活循环血液中的抗凝酶而显示抗凝作用[2]。注射后注射部位皮下出血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注射部位的出血不仅能导致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还会使其产生紧张害怕心理,不利于治疗及病情的恢复[3]。本研究将PDCA 循环模式应用于降低注射低分子肝素引起的皮下出血的护理工作中,通过分析低分子肝素引起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规范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流程,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降低了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85-187. [2] 陆伟丽,苏伟平.改良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减少皮下出血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11):75-77. [3] 张菊霞,马玉霞,温玉洁,韩琳.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不同推注时间对皮下出血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4,49 (2):233-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