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知识点: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第大全8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8课三国鼎立(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8课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初一历史第15周第18课三国鼎立
初一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能力目标:能够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
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自我评价;师生互动探究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剖析知识(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上勾划出来,完不成的作好标志)两段小字,小组成员一块讨论)◆知识点三、三国鼎立的形成(课本P105-P106)1.经过,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
年,曹操的儿子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定都,东汉结束。
年,刘备在称帝,国号汉,史称。
年,称王,国号,后定都。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
魏国修建了许多,蜀国的业兴旺,吴国的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3.请绘制一个三国鼎立的示意图:(二)、迁移应用训练技能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挂,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请回答:(1)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2)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三)、分层讨论合作释疑(对于前面所学的知识,在小组之间进行探讨,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小组长收集并交给老师,然后巩固记忆。
)1、小组的疑难问题:2、老师的问题: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天意,因为那晚恰好刮东风。
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四)、展示点评归纳提升①一种局面:②两大战役:③三分天下:④四个人物:⑤五个时间:(五)、复习巩固检测反馈1. 易中天《品三国》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曾风靡全国的节目。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知识点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自220年到280年间,中国分裂成了蜀汉、东吴和魏三个政权,三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和政治斗争。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时期之一,被广泛地研究和讨论。
在七年级历史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三国时期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深入了解中国历史。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知识点。
一、三国形成的原因三国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方面,王莽新政的失败导致了汉朝政权的衰落,而曹操等人的出现加速了汉朝的分裂。
在经济方面,地主和豪门阶层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削弱了汉朝政府的财政和军事实力。
在文化方面,佛教的传播和士族意识的强化,加速了政治体系分裂的发展。
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是很复杂的。
魏国采取了中央集权和推行的废除世族制度,南方的东吴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政策,而蜀汉则重视封建礼仪。
三国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和政治斗争。
曹魏先后击败了蜀汉和东吴,统一了北方。
而东吴一直与曹魏进行抗争,直到蜀汉被灭后成为了继承者。
三、三国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三国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也十分丰富多彩。
传统景德镇瓷器成为了当时文化领域的重要代表,同时京剧、曲艺和民歌等各种文艺形式在三国时期开始繁荣起来。
还有很多知名文学作品也出现在这个时期,如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四、三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三国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三国时期的分裂加速了中国历史的演化和变革。
其次,三国时期积累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经验,对后续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最后,三国时期以及相关文化艺术作品成为了中国文化的宝库,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知识点需要学生透彻理解,并掌握三国形成的原因、政治和军事动态、文化和艺术成就,以及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也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
请结合教材及《三国鼎
立形势图》,动手绘制一幅
三国鼎立简要示意图,要求
能体现方位,并标明政权
名称。
共同探究
220年
曹丕 魏 洛阳
蜀
刘备 221年 成都
吴
孙权 222年 建业
曹魏重视农耕
蜀锦行销三国
吴船远航夷洲
国家是分裂好,还是统一 更好呢?
让我们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早 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报!
说起曹操,“很 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 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 臣,但这不是观察曹 操的真正方法。其实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 的人,至少是一个英 雄。”你认为呢?
作为军事家,曹操兼并群雄、统一北方; 作为政治家,曹操励精图治、改革弊政; 作为文学家,曹操开宗立派、慷慨悲壮。
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之一
8
①一个局面:
为曹操 统一北 方奠定 基础
曹操 失败
为三国 鼎立奠 定基础
为什么我官渡之战 中能以少胜多,而在 赤壁之战却以多败少 呢?
胜利原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才
经济上: 实行屯田 奖励农耕
失败的原因:
战术上失误 心理上骄傲轻敌
地理上将士水土不服, 染传病盛行
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不同的 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执教人:巩雪勤
学赤习壁之目战标
1、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认识曹操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 程的影响。
归纳比较
两次战役比较表
分析比较
名 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官渡 200年
之战
曹操 袁绍
曹操
赤壁 208年
之战
孙刘联军
以少 胜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概要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
2、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 其共同原因是()
A 都主张认真修炼,来生可获得幸福 B都迎合了人们想长生不老的愿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 D 都兴起于动乱的战国时期
第18课 三国鼎立
书名:《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简介:《三国演义》 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 典之作,描写的是东 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 间近一百年的历史, 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 事斗争以及人类社会 矛盾的斗争与转化。
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 • A.官渡之战 • B.赤壁之战 • C.巨鹿之战 • D.淝水之战
P103页动脑筋
思考: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
袁绍的原因?即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曹操:(1)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用人
才 (2)经济: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3)军事:战术得当(火烧乌巢)
第 17 课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佛教
产生 不 同 教义 点
西汉末从古印 度传入
追求来世幸 福
道教
东汉产生的 本土宗教
修炼以求长 生不死
统治者 都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并用以
相 态度 统治人民
同 影响 点
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深 远影响
内容: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孙 权 孙权
填表并比较:
战役 时间 双方 兵力 结果 作 用
官渡
袁绍 10余万 曹操 为统一北方
之战 200年 曹操 3-4万 以少胜多 奠定了基础
208
赤壁 之战
2年0年8
曹曹操 操
孙权 刘备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
军东 阀汉 混末
孙权
赤壁之战 ( 208年)
联合抗曹
吴
战年
蜀
刘备
从统一的东汉到分裂的三国,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练习: 基础题
拓展题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 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2、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 到达 夷洲
识图:
A的建立者是
——杜甫
1、诗中的“老臣”指谁?
诸葛亮
2、这位“老臣”辅佐了哪 两位皇帝?
刘备和刘禅
动动手
请你设计一个三国鼎立图。
曹丕
魏
220年洛阳
刘备 蜀
221年成都
吴 孙权
222年建业
学史今用
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 洲(今台湾)有什么意义?
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图示小结
官渡之战(200年)
曹操 (统一北方) 魏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曹操和孙刘联军
曹操失败
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 键
议一议
官渡大战中,曹操以少 胜多,事隔八年,为什么在 赤壁大战中,兵强马壮的曹 操却失败了呢?
主要原因:第一、曹军来自北方,
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 绪;第三、孙刘联军采用正确的战术。
最根本原因: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
曹丕
B的都城在
成都
C的国号是
吴
A
B C
评一评
曹操
诸葛亮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十八课“三国鼎立”的主要内容:
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意在消灭刘备和孙权。
孙权与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以黄盖诈降火攻的方式大破曹军。
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3. 三国鼎立的形成:赤壁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而孙权则控制江东地区。
这一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三国鼎立时期。
此外,本课还介绍了三国时期的文化、科技和经济方面的成就,如诸葛亮和曹操的政治智慧、医学家华佗的成就、数学家刘徽的贡献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具体表述上可能存在差异。
如需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建议阅读教材或请教专业教师。
初一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
魏国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中央政权。 他推行法治,重视人才,加强集权,使 得魏国在政治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蜀国
吴国
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中央 集权制度。他推行屯田制,发展经济,加强 海军建设,使得吴国在军事上具有较强实力 。
刘备以仁政治国,重视人才,建立了一套 以荆州、益州为核心的地方行政体系。然 而,蜀国内部派系林立,政治斗争激烈。
三国鼎立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国际关系
三国鼎立的局面可以作为研究国际关系的参考,各国之间的竞争 和合作、外交策略等都有借鉴意义。
企业管理
三国鼎立时期的国家治理和企业治理有相似之处,如人才管理、 市场竞争、战略规划等,可以相互借鉴。
个人发展
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作为个人发展的借鉴,如如何处 理人际关系、如何提升个人能力等。
西晋的崛起
司马炎的改革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推行了一系列的 改革,包括整顿官制、减轻赋税、提 高军队战斗力等,使得国家实力迅速 增强。
灭掉蜀汉和东吴
西晋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先后 灭掉了蜀汉和东吴,实现了全国的统 一。
三国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
三国鼎立时期,各国之间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西晋 的统一结束了这种分裂状态,为全国的安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才是关键
三国时期,各国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多寡和优劣。得人才 者得天下。
统一是趋势
尽管三国鼎立,但历史的大势是走向统一。分裂终究是要结束的,只 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生存和发展。
外交策略的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性
三国鼎立时期,各国在外交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如联合抗敌、纵横 捭阖等,这些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国的发展和命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一、官渡之战
1、时间: 200年
2、交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3、结果:
4、战争特点: 5、意义:
曹操胜利
袁
绍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乌巢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 操
3-4
万 军 队
一、官渡之战
1、时间: 200年
2、交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3、结果:
看图说话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 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 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 如渴,若跨有荆、益,外结 好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是, 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隆中对》
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 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 吴的建立者。父亲孙坚和 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 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 孙权十九岁时,兄长孙策 遭刺杀身亡,孙权继而掌 事,成为一方诸侯。
周 瑜
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
鲁 肃
曹操
20多万大 军
曹操进军路线 刘备败退路线 孙权进军路线
赤 赤 壁 之 壁 战 之 前 的 战 形 势
刘 备
刘备
孙刘联军进军路线
刘备
曹
刘备 孙刘联军 5万军队 公元208年
操
赤壁之战
孙 权
孙权
二、赤壁之战
1、时间: 208年
2、交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3、结果: 曹操失败
蜀国的治理与开发
蜀国的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孙吴开发江南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 通发展。 230年,吴国大将卫温率万人船 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岛),这是大陆 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同时也说明 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第18课 三国鼎立
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
二、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分 析 讨 论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 曹操为何会失败?
孙刘联军: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军: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 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 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东 汉 末 年 形 势
1、经光武年间,全国人口达5300万 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 ··
2、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一、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为何能在官渡之战 中以少胜多?
曹操: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 ④重用人才。 袁绍: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魏
洛阳,220
曹丕
蜀
221,成都
刘备
孙权
吴
222,建业
①一种局面: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吴
②两大战役: 官渡之战
③三分天下:
魏
蜀
④四个人物: 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 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曹魏重视
兴修水利
蜀 锦 行 销 三 国
评 价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 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 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 奸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立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峙》知识梳理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三国鼎峙》知识梳理新部编版三国鼎峙一、知识梳理1.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据有河南一带的曹操为获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国都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命令天下,并招揽各种人材。
在经济上,曹操采纳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逃亡的公众从事农业生产,权益逐渐壮大起来。
据有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兴盛,曹操和袁绍都想兼并对手,称雄北方。
(2) 经过: 200 年,两方在官渡进行决斗。
曹操采纳围魏救赵、各个击破的战术,侵袭袁军的屯粮,烧掉所有军粮,迅速围歼袁军主力,为此后一致北方打下基础。
2.赤壁之战(1)经过:208 年,曹军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对峙。
针对曹军不习水战、船舰连接在一起的弊端,周瑜采纳手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最后曹军大败。
(2)影响:赤壁之战为三国鼎峙场面的形式确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盘据权益,完成了北方的一致。
刘备据有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此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一边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一边又强抢了刘备在湖北、湖南的权益范围。
3.三国鼎峙(1)建立: 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2 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
三国鼎峙的场面形成。
(2)经济: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外国贸易。
230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带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增强了台湾与内陆的联系。
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进民族关系,加快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二、重难讲解三国鼎峙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国家时间建立者国都魏国220年曹丕洛阳蜀国221年刘备成都吴国222年孙权建业三、学法指导对于本课要点内容,可以采纳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官渡赤壁曹输赢,三国鼎峙魏蜀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
骄傲自满
三国鼎立
政权名称 时间 创建者 定都
魏 蜀 吴
220年 221年 222年
曹丕 刘备 孙权
洛阳 成都 建业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称 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 都成都。
吴
2重视农耕
屯田
翻车
魏国修建许多 水利工程,北 方的生产明显 恢复和发展起 来, “家家丰 足,仓库盈 溢” 。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公元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大败曹操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火烧赤壁
zxxk
举一反三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2、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 3 、孙刘联军及正确战术;
曹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 、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 观条件尚未成熟。
官渡之战中的袁绍 和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失 败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官渡之战后的第6年,即建 安207年,53岁的曹操曾作诗《 龟虽寿》,其中有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你认为曹操在统一了黄河 流域后,他又有怎样的千里之 志、不已壮心呢?
统一全国
----------------
名 成 八 阵 图 。 杜 甫
功 盖 三 分 国 ,
二、赤壁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在三国演义中许子将这样评 价曹操: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 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 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 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 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 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 ,超世 之杰矣。”(《三国志· 武帝纪 》
七年级历史第18课
赤壁之战力量比较
交战 双方
时间
地点
兵力
计策
交战 结果
大败退 守北方 不敢再 南下
意义
曹操
孙权 刘备 联军
长江 公元 赤壁 208年 (今 湖北 境内)
二十 多万
锁链 战船
五万
火攻 战船
以少胜 多打败 曹军
是三国 鼎立局 面形成 的关键 之战
曹操失败的原因 • 天不时: 赤壁战场东南风紧,为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 良好机会。(孙刘联军正确采用战术) • 地不利: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远道行军,疲惫不堪, 又不服水土,易染疾病。 • 人不和: 曹军南下,扰乱了南方人民安定的生活,人心向 背,不利于曹操。加之曹操的骄傲自满。
魏
曹丕
魏
洛阳
蜀
刘备 孙权
汉 吴
成都
吴
建业
三国的生产发展 实力比较 三国 发展生产
户数
魏 蜀 103万
人口
443万
兵员
60万 兴修水利 丝织业兴旺 造船业发达 230年卫温到夷洲即台湾 《临海水土志》介绍台 湾地理风俗民情
28万
94万
10万
吴
52万
230万
23万
课时小结
事件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曹操取胜 统一北方 孙刘取胜 鼎立形成 曹丕 刘备 魏 汉 洛阳 成都 建国者 国号 都城 袁绍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曹操 曹操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 公元220年 公元221年
亚明课件
YAMINGKEJIAN
中 国 历 史
yccym@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裂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课标要求: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局面。
2、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把学生带入情景,然后提问这是那部影视作品的主题歌?引导学生回答出《三国演义》。
接着再问:你知道三国中的哪些人物、故事?(学生回答:诸葛亮、吕布、张飞、曹操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煮酒论英雄;蒋干盗书;临终托孤,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等)。
三国故事有真有假,哪些是真的?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真实的“三国”!(出示课题)导入二:温故检查导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历史,谁能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学生进行回答:统一国家的建立)教师进行强调;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一统时期。
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时期,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官渡之战: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学生读图并结合课本第一段文字回答。
教师总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割据势力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过安定的生活。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18课《三国鼎立》课件1
赤壁之战 曹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刘 刘 刘
刘刘
赤壁
之孙战、刘联军 孙
火烧赤壁
二、赤壁之战
1.时间:208年 2.作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3.经过及结果: 4.影响:初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 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 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 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 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
第18课 三国鼎立
•
一、官渡之战 军1、阀背混景战:.东汉末年,黄巾起义,
2、时间:200年 3、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3、经过及结果:
10万人 官渡 3 、4 万人
曹 之操战
讨论:
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 绍统一北方?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 诸侯. ②经济上:开荒屯田.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 众;重用人才.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
1、下列人物中哪一位不是三国时期的?
(A)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2.造成三国鼎立关键的战役是
(C)
A.官渡之战 B.牧野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二. 填空题
1、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在 官渡 2、赤壁之战爆发于 208 年。
大败袁绍。
建业
孙权
◆曹操和他的 后继者一直重 视屯田,发展 农业生产,大 力兴修水利。
吴国造 船业发 达,促 进了海 上交通 的发展。
◆230年,吴国的万人船队到达 夷洲(今台湾岛),加强了台湾
一、官渡之战
.200年
• 曹操--袁绍 •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三国经济的发展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一、知识梳理二、重难点分析1.重点(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
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
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
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
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
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
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
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
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讲述三国统治者注意发展社会生产时,应突出强调魏国的水利、蜀国的丝织业和吴国的造船业,尤其是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等。
2.难点(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可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18课 三国鼎立
历史剧《官渡之战》
• (旁白):(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 渡大战,双方互有胜负,许攸向袁绍提出 很多建议,袁绍都没有采纳,于是,许攸 偷偷地投奔了曹操大营。)
历史剧《官渡之战》
• • • • •
•
• • •
(曹军大营) 举旗士兵:报告主公,门外有一个叫许攸的人要见主公。 曹操:(大喜)太好了,快请他进来。 许攸:许攸拜见主公。 曹操:先生,快快请起,先生一来,我的大事就一定可 以成功了。先生有什么高见吗? 许攸:高见不敢当,在下有一个建议,希望能助主公一 臂之力。 曹操:什么建议,说来听听。 许攸:主公可派兵偷袭袁绍的屯粮处——乌巢,扰乱袁 绍军心。 曹操:好主意!
是我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一、官渡之战
【探究历史1】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 袁绍,统一北方? •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 人才; •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 (3)军事上,战术得当; • (4)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你知道吗】京剧脸谱:哪个是曹操?
都古一惯白几青是浪滚 付今壶看发度山非花滚 笑多浊秋渔夕依成淘长 谈少酒月樵阳旧败尽江 中事喜春江红在转英东 相风渚 头雄逝 逢 上 空 水
【你知道吗】词中讲述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提 到的“英雄”主要有谁呢?有何“是非成败”?
第18课
【看图说历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
【看图说历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
曹操失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曹军不习水战; 孙刘联合; 孙刘采取正确战术; 根本原因:当时统一 的条件尚未成熟。
经验教训 骄兵必败
应扬长避短
重视团结与协作 讲究方法和策略
找准时机
二、赤壁之战
2015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知识点:三国鼎立(第四单元)
2015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知识点:三国鼎立(第四单元)
1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 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 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 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 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8 对曹操的评价: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当然,作为地主阶级政治家,也有其阶级局限性。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为您提供的2015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知识点:三国鼎立(第四单元),祝您学习愉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三国鼎立
请你设计一个三国鼎立图。
魏
蜀
吴
3.孙吴开发江南
垦荒田 制青瓷 通夷州
1.曹魏重视农耕
广屯田 修水利 造翻车
2.诸葛亮治蜀
重农耕 织蜀锦
三国经济的发展
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丝织业兴旺
造船业发达 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
评价曹操
曹操招贤纳士,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积极作用。为实现统一,进行赤壁之战。他的行为顺应历史潮流。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一、 选择题(第一关)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昆阳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时间是 ( ) A、220年 B、208年 C、221年 D、222年
C
A
D
二、快速抢答(第二关)
5、三国时期的夷洲是指今天的什么地方?
1、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谁?
2、说出东汉末年的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3、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战。这句话有没有错误?为什么?
三国鼎立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的形成
官渡之战
匈 奴
袁绍
刘璋
张鲁
刘表
袁术
孙权
曹操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
经济上:
(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
曹 操
袁 绍
乌巢
10万人
3 、4 万人
官渡 之战
作用
官 渡 之 战
图中的人物都是谁? 这幅图反映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5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 课知识点:三国鼎立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历史网为大家整理了2015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 课知识点:三国鼎立,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1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
2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住在茅庐的人是诸葛亮。
3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军阀割据混战的表现。
不同点:官渡之战赢的曹操;赤壁之战是曹操败。
4 三国时期的夷洲就是今天台湾。
5 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的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当时的志向是率军南下,统一天下,表现了他的抱负远大、勇于进取的精神。
6 与曹操相关的两大战役:1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7 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8 对曹操的评价: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实行屯田,发展经济。
当然,作为地主阶级政治家,也有其阶级局限性。
只要这样踏踏实实完成每天的计划和小目标,就可以自如地应对新学习,达到长远目标。
由历史网为您提供的2015 最新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 课知识点:三国鼎立,祝您学习愉快!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