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

合集下载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n cnm ee t f o c . h Lw o n i n e t m at s s n” nC iah s e s h nstf t y a deoo yb nfso ret T e”a nE v om na I pc A ss e t i hn a enls ta as c r i p j s r l em b e ia o i terl fsb c,ojc, ag n oe frp bi prc a o.B r wn d a f m Wetr onr sad n h ue o uj t bet rn ea d m d o ul at i tn or ig ies r s n cute s e c ip i o o e i n
1日起施 行 可 以说 . 法 的颁 布和施 行是 我 国环境 该 影 响评价 制度 发展 历史 上 的一 个新 的单 程碑
12 公众 参 与在 环 境影 响评 价 中的作 用 . 公众 参与 在环 境影 响 评价 中主要有 两个 方 面 的 作用 。 首先保 证 决策 的 民主与科 学 环境 为公众 所共 同享 有 . 境 的存在 和 提高 普 惠众 人 . 环 环境 的恶 化也
A s at E v omet m atA ssm n (I )Ss m i a m ot tev omet ea ss m,ad p b c b t c :・ ni n n lI p c ses et EA yt s n i pr n ni n na l l yt r r a e a r l g e n u l i
环 境 影 响评 价 , 指 在环 境 的开 发 、 用之 前 , 是 利
对该 开发 或建 设项 目的选址 、 设计 、 工 和建成 后 将 施 对周 围环 境 可能产 生 的影 响 、拟 采取 的防范措 施 和 最终 不可 避免 的影 响所 进行 的调查 、 预测 和评 价 , 并 制 定防止 和减 少环 境损 害 的最佳方 案 环境 影 响评 价 制度 则 是有 关 环 境 影 响评 价 的 范 围 、 内容 、 程序 、 法 律后果 等事 项 的法律 规则 系统… 环境 影 响评价 .最 早是 由美 国 的柯德 威尔 教 授 提 出 的圜 9 9年 , 国的《 。16 美 国家环 境政 策法 》 在世 界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一、背景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各类建设项目在环境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预防的一种制度性管理措施。

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权利参与、表达意见和建议的一种民主参与方式。

公众参与的目的是提高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公众的利益得到充分保护和体现。

二、公众参与的原则1. 透明公开: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结果应向公众公开,社会各界有权查阅相关文件、数据和资料。

2. 公正公平:公众参与应平等、公正、公平,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每个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对待。

3. 信息对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信息应准确、全面地向公众提供,确保公众可以充分了解项目的背景、目标和可能的环境影响。

4. 及时回应:公众参与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及时进行回应,并及时公布反馈结果。

5. 独立专业:公众参与的专家评审团队应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不受任何影响,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科学。

三、公众参与的程序1. 建立信息公示制度: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项目申请单位应及时向社会公众公示相关信息,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可能的环境影响等。

2. 征集公众意见:项目申请单位应通过多种形式征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包括听取公众意见、开展听证会等。

征集的意见应及时记录、整理和归纳,确保每个意见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回应。

3. 公开并回应意见和建议:项目申请单位应将征集到的公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公开,并对每条意见和建议进行回应,表明接受与否以及后续处理措施。

4. 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项目申请单位应向公众公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提供相应的解读说明。

公众有权对报告提出异议,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重新评估和处理。

5. 可行性研究前期公示:对于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项目申请单位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前向社会公众公示,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公众参与的机制1. 建立公众参与专门委员会:由各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公众参与专门委员会应定期组织会议,讨论和研究公众参与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三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依法、有序、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鼓励建设单位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六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对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和结果负责。

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依法不得公开。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在确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后7个工作日内,通过其网站、建设项目所在地公共媒体网站或者建设项目所在地相关政府网站(以下统称网络平台),公开下列信息:(一)建设项目名称、选址选线、建设内容等基本情况,改建、扩建、迁建项目应当说明现有工程及其环境保护情况;(二)建设单位名称和联系方式;(三)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名称;(四)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五)提交公众意见表的方式和途径。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方法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方法探讨

1 )公告 :这 种方式 主要用 于对外公示 拟建项 目的基础
信息 以及参 与项 目讨论 的方式 。 目前 ,我 国规定 在环境 影
响报告 书编制前 和编制 过程 中 ,缺少 审查通 过后 有关项 目 消息 的意见反馈 时间和方式 。 2 听证会 :主要 包括项 目方向公众 介绍项 目情况 ,政 )
息提出意见 。建设 单位 或者 其 委托 的环 境 影 响评 价机 构 ,
应当认 真考虑公众 意见 ,并 在环境 影响 报告 书中 附具 对公 众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 明。 综上所述 ,我国的公 众参 与主要 在环境 影 响评价 的开 始和编制过程中。
2 2 公众 参与 的方 式 .
根 据相 关公 众的知识 水平 和所要 传递 信息 的性质 以及
项 目的重大性 ,经 费等情况 ,一 般来 说公众 参 与通常 有 以
下 几种 方式 :
2 1 公众 参与 的 时间 .
对于环评项 目而言 ,公众参 与工 作应 该适 时 开展 ,这 样可 以充 分发挥 公众参 与 的作用 ,而且有 足够 的时 间进行 修 改、补充 和完善 。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4期




环 境 影 响评 价 中公 众 参 与 方法 探 讨
李晓红 ,田风 云
(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 沈 阳设计研究院 ,沈 阳 10 1 ) 0 5 1

要 :环境 影 响评价 中的公 众参 与 ,其 目的是使 项 目能被公 众 充分认 可 ,提 高项 目的环境
定 确定 了承担 环
境影 响评 价工作 的环 境影 响评价 机构后 7 日内 ,向公众 公 告环境影 响评 价的工作 程序 和 主要 工作 内容 、征 求公众 意 见 的主要 事项 、建设项 目的名称及 概要 、建 设项 目的建 设

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近年来,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不断完善,为促进公众与管理部门、环评机构之间的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在分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相关完善措施。

文章对于更好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标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现状;问题1 前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是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各类环境影响,并征求公众认可和理解的一项调查性工作。

随着居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环节。

1989年,我国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环评法》指出:“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2006年,在《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规范了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2012 年8 月15 日,环保部发布公告,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政务信息公开力度”。

相关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模式的建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公众参与的现状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已经建立,为更好地规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主观意识等限制,实际中公众参与制度发挥的作用仍然比较有限,并存在下述问题:2.1 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不够全面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污染物排放分析等内容是环境影响分析的重要依据,然而有些部门在公众参与调查时,对拟建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未能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公开,在项目对环境的危害、污染情况及潜在的影响等方面避重就轻,未就项目潜在的环境风险向公众进行如实的介绍。

使得公众参与调查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2 公众参与意见得不到重视实际中,公众参与的介入时间往往在环评报告编制的后期,一些有效的意见没有真正的纳入报告当中。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与方法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与方法探讨

种双向交流的方式, 使 环 境 影 响评 价 的有 效 性 得 以提 高。 公
众从广义上来说 ,一般被分为三个部分 :① 直接 受影响的组
织 。项 目的 预 期 受 益 人 和 利 益 相 关 组 织 以及 承 担 相 关风 险 的
组 织等 是 这 部 分 的 主 体 内容 ,在 这 里 的 生 活 的 公 众 大 多在 受 和 预 测 。我 国环 境 相 关类 保 护 法 规 定 了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主要 项 目区域 的 影 响 。 ( 受到 一 定 影 响 的 组 织相 关代 表 。 有许 多 个 人 或 组 织能 够 提 供 信 息 。 做 受 影 响 团 体 的倡 导 者 和 发 言 人 , 这 些 个人 和 组 织就 组 成 了受 影 响 团体 代 表 的重 要 部 分 。在 受 影 管理 部 门 . 同 时 明确 规 定 了各 个 部 门的 权 利 和 义务 。 这 些部 门
理解, 合理解决遇到的 困难事情。② 在环境资 源的价值 方面,
可 以确 定环 境 资 源的 价 值 。 大 家都 一 致 认 识 到 , 环 境 资 源 是 有 价的, 但 是 不 能 用 货 币形 式表 现 。 文 化遗 产及 自然 景 观 资源 价
值 作 用 巨大 . 进 行 估 价 就 更 加 困难 . 如何 在 环 评 中对 其 进 行 适
境 影 响 评 价 中公 众参 与 的机 制 和 方 法 进行 了探 讨 。
及环境产生的不利和有利影响 , 通过发布信 息, 公 众 会 自觉 维 护 自己的切 身 利 益 , 更 加 关 注环 境 问题 . 从 而 大大 提 高人 们 的
1 公众参与的定义和作用
可 接 受 性 出发 .通 过 项 目方 或 环 境 评 价 工 作 组 与 公 众 之 间 的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浅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简称环评制度)是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规划和建设项目,在其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环评报告,并按照法定程序经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审批的法律制度,它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截至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

1公众参与概念公众具有环境权,即公民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权利,它包括优良环境享有权(即公民有要求享受优良环境的权利)和恶化环境拒绝权(即公民有拒绝恶化环境的权利)。

公众参与是指以社会群众、社会组织、个人行为或单位为主体,在其权利、义务范围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社会行动[1]。

让公众参与到项目开发、项目建设、项目环评过程中来是公众环境权的真正体现。

通过公众参与来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社会、对居民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从而减少居民投诉,保证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使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按照一定的程序,参与其环境效益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使制定规划或建设项目的决策活动符合最广大公众的利益。

实质上是项目方通过环评工作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信息交流,使项目被公众充分认可,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它特别强调的是项目方同公众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它是一种从源头上解决利益双方矛盾纠纷的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于2006年2月14日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这一制度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公众环境权益的尊重,赋予了公众参与环评的形式与途径。

现阶段,环评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方式主要是,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或受委托的环评机构采用公开相关的环评信息、征求公众意见、举办环评报告专家评审会等方式使地方政府、专家学者、相关单位、当地居民等参与到规划项目、建设项目的环评过程中,以此来提高环评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2]。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与方法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与方法探讨
1环境影 响评价 中公 众参 与的内涵 引起重大的社会影响 ( 如设计 非 自愿的迁 居 ) , 那 么关 于社会问题 、环境问题 的协商就应 联系 1 . 1公众参 与的发展 公众参 与的思想形成 于 7 年代 。17 年 起来 。因为行 业和区域环境评价 的用途不 断增 0 90 美 国在 《 国家环境政 策法 》 中明确捉 m公众参 与 大 ,因而在这些评 价中综合进行协商过程 是很 的要求 。9 8 1 7 年联合同环境规划署( N P 在其 重要 的。在确定 环境 影响评价范围和 内容 阶段 U E)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程序 中明确提出 了公众参 与 的协商 这个 阶段 的协 商是 为了确定 出关键 问 这个概念 。我 国环境影 响评 价中的公众参 与 起 题并编写 出环境影响评价丁作大纲。 在 编写环 境影 响评 价 报告 书 阶段 的协 商 步稍晚。9 1 , 国在亚行提供赠款 的环境影 19 年 我 响评价培训项 目中首次提 出公 众参 与问题 。之 许多项 日在编写环境影 响报 告书过程 中需与受 后 , 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问题深受关注 。 影响的人进行协商 。与直接受影 响人 们的联系 环 在涉及 到迁 居影 19 年 , 93 由国家计委 、 国家环保局 、 财政部 、 人民 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调查进行 , 银 行联 合发布的 《 关于加强 国家金融组织 贷款 响时 , 经常用调查法 , 有助于提高项 目的被 社会 图 1中国 E A中公众参与流程 图 l 建设项 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 的通 》中明 接受 的可 能性 。 确 提出了公众参与的要求 。9 6 5 1 19 年 月 5日修 2 . 2公众介入 行并 获得 预期成果的关 键所在 , 引起 足够 的 应 改的《 中华人 民共 和国水 污染防治法 》 3 第 章第 参与是一种人f ( H 直接受影 响的个体 、 体 莆 视 。 群 1 条 中规定“ 3 环境影 响报告 书中 , 当有该建 设 或非政府组 织等 ) 项 口当局一起分享 、 和 应 与 协调 () 2投资建设者是信息交 流的主体 项目 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我国环评公众 控 制项 目设计 和管 理 中 的决策 过程 的 自愿 行 。 4 . 2公众 参与的具体方法 为 。这一过程需要 受影 响的人群 比协商过程要 参与正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 4. .1信息发布 。信息必 须以一种及 时的 , 2 有更深 的介入 ,但 与协商 过程 相同的是参与过 能被参 与者接收 到的有意义 的方式 进行传播 。 1 . 2公众参与 的概念 从社会角度讲 , 所谓 众参与 ” 是指社 会群体 、 程也是以双向信 息 交流为基础 的。 良好 的信息 发布 方式 可 以使公 众 收到最 佳效 3公众参与在环境 影响评价程序 中的位置 果 。这种信 息通常包括项 目概况描述和建设 目 社会组织 、 位或个 人作为主体在权利 、 单 义务范 公众参与在环评程序 中的位置 , 国都 有 的 , 各 以及拟建项 目可能潜 在不 良影响 的说 明 , 方 围内所从 事的有 目的的社会行动 。具体 到不同 意义、 同范同 内, 不 又有其具体 的含义 。 自己的托 电。 国的新建 、 扩 ) 我 改( 建及技术改造 法 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发布信息。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呵以理解 为项 项 目一般 可划分 为 3 , 类 对环境 可能造成 重大 4. . 2 2信息反馈 。为了获知反馈信 息 , 可通 目方或 环评工 作组 同公 众 之间 的一 种 _ 向交 影 响的建设 项 日, 舣 需要 进行完整的环境评价 和 过设置热线 电话 、 公众信箱等方 式 , 回答公 众提 流, 提高项 目的环境合理 j和社会可接受性 , 生 从 详细 的公众参 与 ; 对环境 可能产生轻度影响 的 出的问题 , 接受 、 录公众 提出 的建 议 , 记 这种方 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 建设项 目,只需要作专项 的环境 影响评价和进 式是项 目方与公众直接有效 的沟通也是在 环评 而对环境 基本不产生不利 过程的 前两个 阶段 ( 我国有 自己的具体 国情 ,关于公众参 与者 行部分 的公众参 与 ; 问题筛选和确定评 价范围 ) 的定义与世行不尽相 同。19 年国家四部委存 影响或影响极小 的建设项 目,只需要 填报环境 巾所采用的方 法。 93 《 关于加 强国际金融 组织贷 款建设项 目环 境影 影响登记表 , 也不需要公众参与 。 扶得反馈信息还有一种最 主要 的方法 即社 响评价管理 工作 的通知 》 规定公众参 与是环 中, 我罔的环境影 响评 价程序 和项 目周期管理 会调查方法 , 过访谈 、 通 通信 、 问卷 、 电话等社会 境影 响评 价的重要 部分 时 , 提到 了“ 公众参 与 ” 有 一己的规定 ,公众参与 的位置与别 国有所 不 渊查方式 收集信息 , 可分为 三类 , 即定 式调查 , 本 情况见表 1 。 的主体 , 没有 明确说明 , 给 出了公众 参与 同。具{ . 但 只是 半定式调查和无定式调查。 工作 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 。①建设单位 和环保 表 1我 国公众参与的位 置和 内容 4 3反馈信息汇总。意见的综 合整理应要 - 2 环评 公众参 与 部 门直接 听取贷款项 目所在 地( 、 ) 民代 项 目阶般 过 区 县 人 依赖于计算机 统计 分析 的方法。这是在环境影 确 定发 布 信 鼠的 方 式 表、 政协委员 、 群众 团体 、 术团体或居委 会 、 学 村 立 项 选 址 响评价 及最终项 目认可之前所 必须做 的工作 。 可研 环 评 委会代表 的意见和建议。②项 日 所 地 ( 、 ) 区 县 4 4信 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方法主要为会 2 涉 & 人大 、 政协或群众 团体征 询受 影响地区公众 的 施 工 王 时 实施环境评价 建 设措施方面有遗 明度, 议讨论 , 会议可 议题 的复杂程度 , 公众参 与的 并且有必要让当地非政府组织和受影响团体爹 与 意见 。由此我们可 以对公 众参 与 中“ 公众 ” 宵一 试 行 深度 , 地居 民结 构 、 本 素质 不同而 有许多种 , 如 蝣 工 定 的了解 。 非正式小组会议 , 总体公众信息会议 , 信息讨论 运 营 后 评 估 后 评 估 中 反 映 出 受 影 响 团 体 对 项 目各 种 影 响 的 观 1 _ 3公众参与 的作用 会、 专家讨论会等 。 公众参 与是环境影 响评价 中的重要 内容 , 4建立符合目情的公众 参与机 制 5结语 它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它能有效地 出 公众 r 解 41 . 公众参与的实施程序 公 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 中非 常重要 的内 项 目; 确认所 有项 目引起 的重大环境 问题 町在 根据公众参与 的基本理论 和其 它同家的具 容 , 实践 已经证 明 , 在环境影 响评价 过程中实施 环境 影响评价中得到辨析 ;确定不能川货 币形 体实践 以及我国 日前环境影响评价状况 , 提 公众参与 , 以提高评价 的有效性 , 在公众参 特 可 并 式表 达的环 境资源的价值 ;确认环保措施 的 出中 EA巾实施公众参 与的]作思路 和具体 与 的活动 中提 高全民族 的环境保护意识 ,进一 I 二 行性 ; 充分考虑公 众的看 法和意 见; 公众 }督 的 方法 , 用流程 来说明 , 图 1 如 所示。 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 作 的完善 。 [ 作用 () 1公众参与的五大步骤。 流程 图表 明了在 参 考 文 献 2公众参与的类型 环境影 响评价 中公众参 与 的 5 必要 的步骤 , 『L d ig李新 民. 个 1 uwn , ] 亚洲银行技 术援助 项 目环境 / 目前 ,罔际上通 用的公众参与的两种类 型 其 中“ 息发布 ” 至关重 要的一 环 , 信 是 任何 项 目 影响评价培训教材( 草案 ) 系列之 十二一环境 影 是 : 商 和参 与。 的公众参与活动一定要在项 目 建设 的准备阶段 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9 . 1 2 9 21公众协 商 . 丌始 , 即在准备环境 评价大纲时 , 向可能受影 f1 应 2国家环 保局 开发监 督 司w e noea o c ha eT h li nPd t i c ogs d rus

环评公众参与建议意见

环评公众参与建议意见

环评公众参与建议意见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旨在评估某个项目对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保护。

公众参与是环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增加环评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环评公众参与建议意见,希望能对相关部门的决策有所帮助。

1. 加强信息公开和公示制度,及时向公众公布环评报告和评估结果。

公众有权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和风险,并对相关决策提出合理建议。

2. 建立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机制,如举办听证会、座谈会等,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环评过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提供专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评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增加公众的环保知识,使其更好地参与环评过程,发挥自己的作用。

4. 加强环评专家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避免利益冲突和不当干预,保证环评过程的公正性。

5. 鼓励公众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参与环评工作,发挥其在环保领域的专业经验和影响力。

通过多方合作,共同推动环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强化对环评报告的审查和监督,确保评估结果的真实可信。

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环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7. 提高公众对环评决策的参与度和决策权。

通过开展民意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公众对环评决策的态度和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8. 加强对公众意见的反馈和回应,及时回复公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公众参与环评过程是一种权利和责任,相关部门应积极回应公众的关切和要求。

9. 加大对环评公众参与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环评工作的知晓度和参与意愿。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教育等方式,普及环评知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事业。

10.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公众参与环评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法律的保障,确保公众在环评过程中的参与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浅论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方法和意义

浅论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方法和意义

霆塑。

堡凰。

浅论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方法和意义吴德芳陈春飞(河南源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开封475000)脯翔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有了公众得参与,比较容易被公众充分的认可和接受,进而可以取得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本文就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方法和意义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崩;键词1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一、公众参与的概念在环境影晴评价中,公众参与指项目方或者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组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制作、审查和事后监督,它的目的就是能够使项目被公众充分认可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尽量减:》对公众的危害,最终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提高项目的合理性,总之它是一种有目的的社会行为。

在建设项目实施前,进行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环境污染预防措施,也是进行环境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再就是在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质量急剧下降,各种环境污染造成生命财产安全背景下,是人们对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切身体会。

环境的最终受害和受益主体,对环境因素了解较彻底的都是公众,他们是最具有发言权的,所以在项目实施中必须有公众的参与,关注他们的感受。

二、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要方法直到现在,我国有关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方法并没有作统一的规定,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公众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

(一)公众问卷调查公众问卷调查主要是在环境影响评价期间,采取随机走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项目所在地公众对拟建项目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以此来增加公众对拟建项目的了解,支持和配合,使此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环保措施更加完善和合理。

然后对公众所反映的问题和问卷调查中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当然要十分注意随机走访和调查问卷发放期间走i方^群的代表性和普通性,尤其要注意性别比例,另外对他们的职业特点和受教育程度也应特别注意,还有就是调查问卷问题的设置也应注意问题的代表性,设计应全面,内容细致,提出的书面问题应便于回答,便于分析统计,便于回收确保较高的问卷回收率,最终确保问卷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问卷的格式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有所区别。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一、背景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评估计划、项目或政策可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如何确保环境影响评价时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考虑公众的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因此,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应运而生。

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重要性1. 保护公众利益: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公众的权益,通过公众参与,可以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2. 促进透明度:公众参与可以使整个评价过程更加透明,让公众了解评价的目的、方法和结果,有助于建立公信力。

3. 拓宽参与渠道: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扩大参与者的范围,吸纳不同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4. 增加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公众参与有助于收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1. 公开透明:评价机构应向公众提供评价计划、报告等相关信息,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性。

2. 广泛征求意见:评价机构应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各方意见。

3. 组织公众听证会:评价机构应定期组织公众听证会,让公众直接参与评价的过程,发表意见和提出质疑。

4. 及时反馈意见:评价机构应向公众及时反馈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

5. 增加公众参与权力:评价机构应充分考虑并采纳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公众参与的实质性和决策的影响力。

四、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实施步骤1. 预公示:评价机构在评价开始前,应在指定网站上进行预公示,公布评价计划和参与方式,供公众参与。

2. 征求意见:评价机构应通过网上调查、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和建议,多角度、多渠道收集信息。

3. 公众参与:评价机构通过组织公众听证会、开展现场考察等方式,让公众第一时间了解评价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4. 反馈与解答:评价机构应及时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反馈和解答,确保公众的权益得到保障。

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

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18.07.16•【文号】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已于2018年4月16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2018年7月16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三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依法、有序、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鼓励建设单位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六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对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和结果负责。

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其意义和作用日益凸显。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简单来说,它是指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让广大公众有机会了解相关项目的情况,并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可不是一个形式上的流程,而是切实保障公众环境权益、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手段。

那么,为什么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如此重要呢?从公众的角度来看,这是他们行使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途径。

每个人都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通过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可以了解到那些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的项目,比如新建的工厂、道路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等。

这使得公众能够提前知晓潜在的环境风险,并对可能影响自身利益的项目提出意见和诉求。

如果没有公众参与,一些项目可能在实施后才暴露出严重的环境问题,给周边居民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于项目建设方和决策者来说,公众参与也是大有裨益的。

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考虑项目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从而优化项目方案,减少环境风险。

而且,积极的公众参与能够增强项目的社会认可度和合法性。

当公众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对项目的抵触情绪也会相应降低,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

在实际操作中,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信息公开是第一步。

项目建设方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如报纸、网站、公告栏等,向公众公布项目的基本情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这让公众在第一时间获取到相关信息,为后续的参与打下基础。

接下来是征求意见。

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进行。

问卷调查能够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和意见,座谈会和听证会则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让公众与建设方、专家等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讨论。

然后,对收集到的公众意见进行梳理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二章公众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第十二章公众参与
制定公众参与计划
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必须制定详细的公众参 与计划,明确公众参与的方式、途径和程序等。
04
公众参与的效果评估Leabharlann 公众参与效果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公众参与效果评估是对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公众意见的收集 、分析和评价,旨在判断公众意见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合理 性的评估方法。
目的
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公众对项目的了解和参 与,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增强项目实施的合法 性和合理性。
05
公众参与的问题与对策
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01
02
03
缺乏参与意识
部分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 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 主动参与意识。
信息不对称
由于专业知识壁垒,公众 与环评机构之间存在信息 不对称现象。
参与成本高
参与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投 入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 资源,对一些人来说成本 较高。
提高公众参与质量的对策
• 方法: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公众参与效果评估,其中问卷调查是最 常用的方法之一。
• 程序:公众参与效果评估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设计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的目的、对象、指标和方法等。 • 发布评估通知:将评估方案通知相关单位和个人,邀请他们参加评估活动。 • 收集公众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收集公众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 分析公众意见:对收集到的公众意见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结论和建议。 • 公布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为项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公众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 权利 • 知情权:了解建设项目、规划、政策和立法等环境影响评价的情况。 • 参与权:参与建设项目、规划、政策和立法等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 监督权:对建设项目、规划、政策和立法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监督,提出意见和建议。 • 请求救济权: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请求法律救济。 • 义务 •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进行违法活动。 • 积极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 • 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行使参与权,不干涉其他人的权利。 •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给他人造成损失。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环境部令第4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环境部令第4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环境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已于2018年4月16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2018年7月16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三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依法、有序、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鼓励建设单位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六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对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和结果负责。

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依法不得公开。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如何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如何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如何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一种评估项目或政策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程序。

公众参与是EIA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确保环境决策的透明、公正与合理。

然而,在实践中,公众参与存在一些问题,如参与难度大、信息不对称、决策结果不能充分反映公众意见等。

因此,为了有效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以下从改善参与机制、提高参与效果和加强参与意识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一、改善参与机制1. 明确参与对象和范围。

在EIA过程中,明确哪些群体或个人属于参与对象,并将参与范围界定清楚,以避免范围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

2. 提供参与机会。

通过建立公众参与平台、组织公众听证会或座谈会等方式,为公众提供有效参与的机会,并确保公众可以充分了解项目或政策内容。

3. 加强参与信息的公开透明。

将EIA报告、环评公告等重要文件公开,确保公众能够获取准确、全面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二、提高参与效果1. 提供参与的技术支持。

为公众提供相关培训和资讯,使其能够了解相关知识、方法和工具,有能力就项目或政策的环境影响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

2. 强化参与意见的反馈机制。

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及时向公众反馈其参与意见的处理结果,使公众对参与的意义和价值有所认知,并增强其参与的主动性。

3. 鼓励多元化的参与形式和渠道。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参与形式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进行在线意见征集,吸引更多不同群体的参与。

三、加强参与意识1.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注度,使其意识到参与EIA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增强公众的参与能力。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培训和活动,提高其参与EIA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 加强公众间的交流合作。

组织一些环境保护交流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公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共识,共同参与环境决策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案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公众能够参与决策,发表意见,并最终促进项目的透明性和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方案,以提高公众参与的效率和质量。

一、公众参与的意义和价值公众参与是现代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民主决策:公众参与使社会各界人士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 提高项目透明度:公众参与可使项目的信息更加透明,让公众了解项目的背景、影响和风险等重要因素,并对其进行评估和监督。

3. 增加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公众参与,公众能够深入了解项目的环境影响,从而引起更多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要求为了确保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要求应遵循以下原则:1. 信息公开:评价单位应及时公开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项目背景、评价目的、主要影响因素等,以便公众了解和参与。

2. 参与形式多样:公众参与不应仅限于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还应提供多种参与形式,如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以保障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公众的参与权利。

3. 意见反馈:评价单位应根据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作出回应,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4. 结果公示:公众应及时了解评价结果,评价单位应公开评价报告,并向公众说明项目决策的依据和原因。

三、加强公众参与的手段和方式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的质量和效率,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公众参与的手段和方式: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认识和理解,鼓励更多的公众积极参与。

2. 制定明确规定:制定明确的公众参与规定和操作细则,供评价单位和公众参考,以确保公众参与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 专业指导和培训:为评价单位和公众提供相关的专业指导和培训,以提高公众参与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个体和社区的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公众如何参与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促进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的方式公众参与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类:1.志愿者活动许多环保组织和非政府组织(NGO)都会开展志愿者活动,招募公众参与清理活动、植树造林、环保宣传等项目。

这类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还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2.公众咨询与意见征集在制定政策或规划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往往会进行公众咨询,邀请民众就环境问题发表意见。

如通过召开听证会、发布问卷等方式,收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3.环保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学校、社会组织及媒体等都可以发挥作用,宣传环保知识,让公众意识到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

4.参与决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公众可以通过参与地方政府或社区的决策过程,直接影响环境政策的制定。

例如,公众可以参与环境影响评价(EIA)过程,提出关键的意见和建议。

公众参与的意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意义:1.增强民主参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增强社会民主的重要手段,公众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影响政策制定,形成良性互动,从而增强社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2.提高环境治理效果公众的参与能够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

当大家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时,更多的资源和智慧可以汇聚到一起,推动更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

3.促进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能够提高环境保护的公平性和透明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

只有大家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4.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参与环境保护,公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把环保意识转化为日常行为,从而在家庭与社区中蔓延开来。

如何有效促进公众参与要有效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营造开放的沟通环境政府和组织应当创造一个开放和透明的沟通环境,让公众能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第4号令)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第4号令)

生态环境部令部令第4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已于2018年4月16日由生态环境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2018年7月16日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保障公众环境保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和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三条国家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遵循依法、有序、公开、便利的原则。

第四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依法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鼓励建设单位听取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之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六条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对公众参与的真实性和结果负责。

专项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可以委托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或者其他单位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具体工作。

第七条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应当依法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依法不得公开。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相关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和方法探讨【摘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的目的是使项目能被公众充分认可,提高项目的执行力和效益。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最早开始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吸取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方法,包括参与的时间、方式及参与的一般过程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机制与方法
前言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大量的实践证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实施公众参与,可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并在参与的活动中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完善。

环境影响中公众参与的定义及其发展
1、内涵
从社会角度讲,所谓“公众参与”是指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单位或个人作为主体在权利、义务范围内所从事的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可以理解为项目方或环评工作组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提高项目的环境合理性和社会可接受性,从而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

2、公众参与的发展
⑴、国际:①公众参与的思想形成于70年代。

1970年美国在《国
家环境政策法》中明确提出公众参与的要求。

②197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其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程序中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这个概念。

⑵、国内:① 1991年,我国在亚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中首次提出公众参与问题。

②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家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要求。

③1996年5月5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3章第13条中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

公众参与的方法与机制
1、公众参与的基本流程
为了直观显示其基本步骤,下面就以流程图来展现其基本过程
2、公众参与的具体方式和途径
根据当前公众的知识水平、信息性质、经费等情况,一般来说公众参与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⑴、书信、电话等是比较传统的公众参与方式,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但这种方式透明性较差,只能做为辅助的公众参与调查方式。

⑵、网络发布:这是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的公众参与方式之一。

目前,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迅速发展,这种方式也是我国环境影响
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关单位可以将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放在网上供公众查阅,方便建设单位与公众的双向交流。

⑶、问卷调查:这是最常用的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作为一种必须的公众参与方式不能孤立的进行,而应该在发放通告以及相关资料后进行。

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直接相关者和间接相关者之间要有确定的比例,应以直接相关者为主。

问卷可以设计一定的模板,问卷内容必须包括拟建项目的名称,性质和内容,拟建项目的地点,工程持续时间,可能的环境影响及采取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等,然后征询被调查者对它们的意见,将问卷调查与其它方式相结合。

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能用最小的价格直接征询大范围人群的意见;但缺点也较明显,如有时问卷设计不科学,被调查的各类人员比例不合理,易避重就轻等。

⑷、社会发布: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对外公示拟建项目的基础信息以及参与项目讨论的方式。

但是,当前我国规定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前和编制过程中,缺少审查通过后有关项目消息的意见反馈时间和方式,因此,其有效性、真实性往往不能有保证。

⑸、举行听证会:听证会有利于及时交流和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因为听证会的执行程序有相关法律形式作出规定:包括项目单位以及环评单位对项目的概要介绍,公众、项目方及政府机构之间的交流,有关的会议记录应保存以备审查。

事实证明,缺点是参加的人数有限并且费用较大,不适用于目前一般建设项目。

3、公众参与的类型
⑴、公众协商
如果项目会引起重大的社会影响,就应进行公众协商。

协商包括就拟议行动和进行对话寻求人群的意见,因为它包括从项目方到人群,反之亦然的两种信息流动方式,所以它在信息传递以外进行。

协商至少在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和内容阶段进行,是为了确定出关键问题并编写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

通过调查与直接受影响人们的联系是最好的办法,经常用调查法,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被社会接受的可能性。

⑵、参与是一种人们当局一起分享、协调和控制项目设计和管理中的决策过程的自愿行为。

这—过程是需要受决策影响的人群对协商过程有更深的介入,但参与过程也是以双向信息交流为基础的。

4、公众参与的时间
公众参与工作应该适时开展,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而且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目前,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已对公众参与的时间进行了规定,分两次进行。

根据规定[[4]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法案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案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53—255.][1]:“首次公众参与为建设单位在确定了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后7日内,向公众公告环境影响评价的工
作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征求公众意见的主要事项、建设项目的名称及概要、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承担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

第二次为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过程中,在报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者重新审核前,向公众公告信息,让公众充分了解项目建设的相关内容并认识到其与自身的关系。

说明公众提出意见的主要方式,公众查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的方式和期限。

信息公告可利用所在地的公共媒体、免费发放包含有关公告信息的印刷品,或采用其他便利公众知情的信息公告方式。

公告的期限不得少于10日,并确保其公开的有关信息在整个审批期限之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在刊登广告后的10日内,公众可通过上网,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对公告信息提出意见。

建设单位或者其委托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应当认真考虑公众意见,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附具对公众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综上所述,我国的公众参与主要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始和编制过程中。

公众参与的保障
在当前情况下大多数受项目影响的公众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意见很难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不具备决策的能力,只有建议的权力,因此大多数公民不愿意积极参与这项活动,导致公众参与还未发挥它的真正作用。

1、建立可靠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完善立法
专家咨询主要是为政府、相关企业提供支持,目前,为公众提供专业支持的专家咨询组织几乎还是一个空白,应当尽快完善公众参与的专家支持制度。

立法的完善主要是细化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有关条款,增加政府的监督职责;同时着手建立相应的信息公开和司法保障机制,建立公民诉讼制度,当公民环境权益因为政府机构的不合法或不合理审查受到损害时能及时诉诸于法律。

2、公开信息
信息披露可以使公众明确自己利益所在,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没有充分的信息公开,就谈不上有效的公众参与。

公众的有效参与,以环保信息充分、及时的披露为前提。

监督者的责任便是制定科学的公众参与制度,按制度条款和标准指导审查公众参与的程序
3、加强公众参与意识
政府应努力加强宣传,力争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有利于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

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与他们的文化素养紧密相关。

⑴公众参与环评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公众享有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

⑵在一个环评项目中,利益相关的公众是有限的,因此,法律应当设定适当的利益代表,应当包括环境权益直接受影响的群体代
表、专家、实际工作者等。

结语: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已成为各国环评的基本内容。

因此,建立并完善公众参与的机制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宣传,提高自觉意识以确保其顺利实施,只有公众真正有效地参与其中,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监督管理司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422~439.
[2] 李珲,黄德林.行政信息公开中公众参与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4).
[3]国家环保局开发监督司.国家环保局、世界银行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交流材料.北京:国家环保总局.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