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赏析

合集下载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

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

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这首诗大概是他经过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人在夜边望着江水与夜色,想起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不得不辞官,心中深感不平。

全诗借景抒情,立意深刻含蓄,曲折感人。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性作品之一,结合他游历一生的经历,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思乡怀念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与往事回忆的感慨。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更展现了诗人清新潇洒的豪放气质和儒雅闲逸的气息。

以下是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的第一句“细草微风岸”描绘了夜深时,岸边微风轻拂,草丛摇曳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第二句“危樯独夜舟”则表现了诗人在江中独自漂泊的孤寂和徬徨。

第三句“星垂平野阔”描绘了夜空中星辰皎洁,星光洒在广阔无垠的平野上,同时也寓意诗人宏大的胸襟和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第四句“月涌大江流”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现了诗人对江水浩渺流淌的景象的感叹。

第五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则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士人墨客所面临的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生归处的思考。

最后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则寓意诗人在社会风浪中的悠然自得,尽管可能颓废落后,仍然能够自处自在。

诗歌的构思简练,用词生动凝练,极具表现力。

刘禹锡通过对旅途中的感受与内心的独白,让人们感受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寞,也透露出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同时也从中看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

这使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被后人称为“唐诗三百首”之一。

总之,刘禹锡的“旅夜书怀”以其含蓄的情感、自然的意境、深刻的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准。

它不仅成为了唐代文学中一张闪耀的明珠,更是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诗意结晶。

在旅途中想家、思乡,对人生深入地探索内涵,不失为人生中的一种境界,也底蕴了中国文化的深邃与博大。

杜甫《旅夜书怀》的意思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的意思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的意思及赏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一江一流。

名岂文章著2,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危樯:高高的桅杆。

2著:著名。

微风吹拂着一江一岸的小草,有一根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用繁星镶嵌的原野显得宽阔无比,月光粼粼的大一江一滚滚东流。

我难道要因为写文章而著称于世了吗?年老病多就应该休官回家了。

这样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零零的沙鸥吧。

【旅夜之美】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官回到成都草堂闲居。

后来他的朋友严武死去,杜甫失去依靠,只得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这首诗就是在旅途中创造的。

夜里,在阔大无垠的天地间,深沉滞重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诗人生命的激一情一如他笔下奔涌的一江一流,澎湃难平。

这一次没有依托的旅程,成就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一江一流”这样的名句。

【赏析】
想象一场大的考试结束后的第一个晚上,你卸下了复一习一时的种种紧张,对成绩也毫无把握的时候,窗外一片星光,蟋蟀在鸣叫……你能写下一首《星夜书怀》吗?杜甫的这首诗从景色联想到人生,由此感叹自己像天地间的沙鸥。

那你感觉自己像什么呢?
【启示】
杜甫的一生都不太走运,他一心想要为国效力,却只能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感情,抒发无奈的情怀。

多舛的命运让他的文章格外沉郁。

其实,在起起伏伏的人生中,能经历多少痛苦和挫折,就能体会多少
勇气和意志。

不要将自己的潜力埋葬,让它们在挫折中爆发。

《旅夜书怀》原文和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和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和赏析《旅夜书怀》原文和赏析【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名声岂能是因文章而显著?做官老了,理应退休。

【赏析】岂:难道。

著:显著。

我的声名,难道是想借文章而显著吗?我的官职,是该随我的老病而退休了。

作者表示自己胸怀坦荡,并不把世俗名利放在心上。

【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肃宗乾元元年关内大旱,杜甫举家迁移到成都,后由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任官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便乘舟东下,途经渝州(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此诗约作于永泰元年(765)。

前半首写旅夜情景。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两岸细草,月夜中一只桅杆高高的孤舟停泊着。

这里的“细草”、“孤舟”已不仅仅是实景,而是寄托着杜甫当时凄凉的心境。

接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野上空星星闪烁,如直垂大地,使平野更呈开阔;波涛汹涌中托出一轮明月,大江在激流中浩荡东去,好一派雄浑开阔的气象。

象一首乐曲,开头是轻盈中微呈幽怨,接着奏出了阔远、悠扬的旋律,使读者进入到一个辽阔的境界。

抑和扬,近景和远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色。

然而诗人写阔大的景色,只是用来衬托他当时孤寂的心态。

和他在《江汉》中所写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一样,也是用开阔的景象来反衬他孤单无告的心境。

诗的下半首是抒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一个人的名声卓著,难道是由于他文章写得好?年老多病,做官应是退休了。

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对此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从深层来理解它。

杜甫满怀经邦致世的抱负,但无法施展。

所以,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杜甫内心深处的慨叹。

也是在《江汉》中诗人写道:“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明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满怀抱负的诗人,最后只落得象飘零在天地间的沙鸥一样,孤单无依。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1、《旅夜书怀》原文内容2、详细准确的翻译内容3、全面深入的赏析要点,包括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11 《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11 翻译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平野上,月光随着江水涌动奔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112 赏析1121 意境营造诗的前两联通过“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星垂”“月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辽阔而又深沉的意境。

江岸的细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孤舟在夜色中独自停泊,展现出诗人旅途的孤独和寂寞。

而星空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江流,又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苍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渺小与无助。

1122 修辞手法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手法,“星垂”写出了星空仿佛低垂到地面,极言原野之广阔;“月涌”描绘了月光如水般涌动,凸显了江水的汹涌澎湃。

对偶则使诗句在形式上整齐优美,节奏和谐。

1123 情感表达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飘零的感慨,又抒发了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对自己因文章而得名感到无奈,对因年老多病而被罢官感到愤懑。

最后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结,将自己比作天地间孤独的沙鸥,形象地表达了他漂泊无依、孤独凄凉的心境。

1124 结构布局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写景为抒情作铺垫,通过描绘孤独的旅途景象,自然地引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忧愁。

这种由景入情的写法,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含蓄,富有韵味。

《旅夜书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旅夜书怀唐·杜甫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可是一首相当经典的古诗呀!咱们先来看看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嘿,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想象一下,在那微风轻轻吹拂的岸边,细细的小草在那晃悠着。

而江面上呢,孤零零地停着一艘高高的船,那船上的桅杆啊,高高耸立着,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突出。

这画面是不是一下就出现在您眼前啦?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江边散步,也是这样一个有点微风的晚上。

岸边的小草就跟诗里写的一样,轻轻摆动。

不远处的一艘小船,安静地停在那里,桅杆笔直地立着。

那一刻,我突然就特别能感受到杜甫写这诗时的那种孤独和寂寞。

再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哇,这景象多壮观!星星好像低垂在广阔的平野之上,月亮倒映在奔腾的江水中,随着江水涌动。

那场面,简直让人惊叹!我曾经在一个郊外的夜晚,躺在草坪上看星星。

周围特别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

看着那满天的繁星,真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就像这天地间的一粒尘埃。

当时我就想到了这句诗,那种辽阔和苍茫的感觉,真的是难以言表。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在这儿感慨自己的名声居然是因为写文章得来的,而当官呢,却因为年老多病而罢休。

这得多无奈啊!咱们想想,要是咱们辛辛苦苦工作,结果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心里得多难受。

最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把自己比作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飘来飘去,没有依靠。

这让我想起有一回我在海边,看到一只海鸥独自在海面上飞翔,周围没有同伴。

它飞呀飞,不知道要飞向哪里,那种孤独和迷茫的感觉,就跟杜甫诗里写的一模一样。

整首诗啊,杜甫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还有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把那种孤独、漂泊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里既有壮阔的景象,又有深沉的情感。

咱们读的时候,仿佛能看到杜甫站在那江边,望着远方,满心的忧愁。

这就是《旅夜书怀》,一首让人回味无穷的古诗。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一、诗歌主题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主要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漂泊之感,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艺术手法
1.情景交融:杜甫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自然景物的描写成为情感的载体,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2.象征手法: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句,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三、意象解读
1.“旅夜”: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夜晚进行描绘,展现了漂泊中的孤独和无助。

2.“平野”、“大江”:这些意象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渺小和无助。

3.“星垂”、“月涌”:这些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昂与不屈。

四、创作背景
《旅夜书怀》创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携家人从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自身也面临生活困境,这种背景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无法排遣,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旅夜书怀》一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巧妙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意象和特定的创作背景,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导读:《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旅夜书怀原文欣赏: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ng通“墙”):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旅夜书怀原文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音版赏析

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音版赏析

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音版赏析【导语】《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音版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古诗《旅夜书怀》杜甫拼音版赏析lǚ yè shū huái旅夜书怀dù fǔ杜甫xì cǎo wēi fēng àn ,wēi qiáng dú yè zhōu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xīng chuí píng yě kuò ,yuè yǒng dà jiāng liú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míng qǐ wén zhāng zhù ,guān yīn lǎo bìng xiū 。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piāo piāo hé suǒ sì ,tiān dì yī shā ōu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鉴赏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

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

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

颔联二句分承首联: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

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

唐诗《旅夜书怀》赏析

唐诗《旅夜书怀》赏析

唐诗《旅夜书怀》赏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危樯(qiáng):高高的桅杆。

独:孤独,指夜泊的孤舟。

②涌:腾跃,指光波闪动。

《杜诗说》评论说:“太白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与此略同。

然彼止说得江山;此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自是四事也。

”③著:显露,被推重。

“官应”句:说年老多病应该休官。

因疏救房而罢拾遗之职;流落多年,得严武表奏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也只是虚衔,并未入朝就职。

此为愤懑语。

④飘飘:飘泊奔波。

天地句:即景自比,像一只小小的沙鸥。

天地言其大,沙鸥言其小,孤独悲伤中寓愤激。

“一”呼应“独”,行文极为严谨。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野草,一只桅杆高高的木船孤零零地停靠在夜色苍茫的水边。

仰望天空群星如悬挂的明灯,使人觉得平原更加辽阔,月光在水面上闪动冲涌,长江滚滚奔流。

名声难道因为诗文写得好就被推重?官职应该由年老多病而罢休,飘泊奔波一生像个什么?不过像广阔天地中一只四处流浪的沙鸥。

[简析]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旅夜”的情景。

一、二两句写近景:微风吹拂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泊着。

当时杜甫离开成都是迫于无奈,失去存身之地,凄孤无依只得离蜀飘泊。

因此这不是空泛的写景,而是寓情于景,以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弱小孤寂。

三、四两句写远景,景物阔大雄浑,与前两句迥然有异,表面上看与诗人心境极不协调,实则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用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凄怆心情的。

诗的后半是“书怀”,五、六句说的是反话,立意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想以此建立功名,却不料长期被压抑,竟因文章而著声名,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的确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最后二句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人似沙鸥飘零,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

古诗文《旅夜书怀》赏析旅夜书怀唐朝: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及注释【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1)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通“墙”):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旅夜书怀赏析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xx”。第五、六句说:
“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
首联用对起格,写自己夜晚独自行舟的孤苦之状.在细草绵延、微风吹拂的岸边,诗人独系高帆夜行之舟.在静夜停舟的寂寥江天里,羁旅之怀油然而生,不可遏止,不言愁而愁自见.颔联二句分承首联:
岸上平野茫茫,群星遥挂如垂;舟前江涛滚滚.月影流动如涌.这两句气魄雄大,境界宏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略同而工力悉敌.李诗只形容山与江,此二句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共写四事,画面景物交织的多层次之感似更突出一些.这里不但对于人对景物的感觉的描写十分真切,而且通过这种描写突出了自然景观的鲜明特征.具体说来,因为"平野阔",才显得星斗遥挂如垂,而用此"垂"字,又反衬出乎野之广阔;因"大江流",所以江中月色似也滚滚如涌,而用"涌"字,又烘托出大江澎湃向前浪起千叠的气派.颈联二句,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第五句自谦,实乃自负.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文解释: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耸着桅杆的小舟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明亮的星星低垂着,原野辽阔,水中的月亮随着波浪涌动,大江奔流不息。

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的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有病而罢休。

漂流不定像什么呢?就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二: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词语解释:独夜:孤独之夜。

着:见着。

何所以:所像的是什么。

岸:指江岸边。

(2)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名句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两句写景的诗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是那样的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难怪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浦起龙《读杜心解》),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其实只要联系本诗写作背景和全诗的意境不难看出,这两句诗是在以乐景写哀情,作者正是以自然的辽阔无边反衬一叶可怜小舟的孤单与渺小,面对茫茫的宇宙,想想坎坷的过去,望望无光的未来,何处才是自己的归程,怎不悲从中来?赏析:公元七六五年正月,杜甫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在这无所依靠的处境之下,杜甫决意携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原文译文赏析导读:本文杜甫诗词《旅夜书怀》原文译文赏析,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765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诗人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的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靠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十分动人。

诗的后半是“舒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自己会“文章”(诗歌),可那时候,人不会因为文章好而著名。

当个小官,却又不得不退休。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并不很妥当。

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

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

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漂泊无依的孤寂,却正是对社会的评价,那个时候,那皇城,如此之大,却无他容身之处,辗转来到成都,却因为严武的离世,被迫离开,因为无重用他的人,无他的伯乐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无奈。

如此,全诗也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及,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