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副词与介词

合集下载

词性---虚词--副、连、介

词性---虚词--副、连、介
1、连接分句的连词,常成对使用,或跟某些词配合使用。
如,尚且…何况…只有…才…
2、连词只有关联作用,没有修饰作用,不作句子成分。
三、课堂小结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词性是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句子中去辨别词性。
四、课堂检测
课后自评:
教学重点:初步辨别副词、连词、介词
教学难点:初步辨别副词、连词、介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虚词----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
虚词的分类:
•1副词2介词
•3连词4助词
•5叹词6拟声词
二、深入探究
(一)副词
定义-----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分类:
1、表程度很更太极顶十分非常至少起码略
2、表范围都总共净只仅仅光单单一概统统
6、表目的、原因:为为了为着因由
语法功能:介词不单用,只能与名、代词组成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主要作状语。
(三)连词
定义----用来连接词语、分句或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分类:
1、连接词或短语:和跟同与及以及
2、连接分句:不但不论因为由于宁可不过否则可见于是
3、连接词、句子:并并且而以及或者或是
语法特点:
3、表时间已曾刚才早已正将便常一向从来
4、表频率又再再三还屡次重新
5、表状态大力大肆亲自特意连忙悄悄匆匆公然
6、表语气难道究竟简直可却幸而也许其实索性
7、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准的确不没未勿别
语法功能:
1、修饰动、形,不修饰名词。
2、都能作状语。
(二)介词
定义。
词性(三)副词、连词、介词主备人:

词性——副词和介词

词性——副词和介词

我 对 它 非 常 满 意。
介词常和它后面的词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介 词 概 念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 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的词。
判断介词的方法:
1.找到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一般在名词、代词 前、名词性短语前面 2.理解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关注词的语言环境
找到词在句子中的位置, 一般在名词、代词前、 名词性短语前面 理解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关注词的语言环境
再试牛刀
请挑出下列句中的介词
1.请 为 我 织 出 世 上 最 美 丽 的 布! 2.他 慢 慢 地 向 石 架 边 缘 移 动。 3.生 活 对 于 任 何 人 都 非 易 事。 4.他 比 别 的 孩 子 自 尊 心 更 强。
虚词——副词、介词

实词
虚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
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六类实词
他一个人待在教室里,感觉很孤单。 他一个人待在教室里,感觉很孤单。
认识虚词
请用以下词语组成句子。
我 奶奶 和 花园 的 浇花 在
我和奶奶在花园浇花。 我的奶奶在花园浇花。 我在奶奶的花园浇花。
认识虚词
我和奶奶在花园浇花。 我的奶奶在花园浇花。 我在奶奶的花园浇花。
没有实际意义、不 能独立充当句子成 分的词。
虚词
虚词分类: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拟声词 叹词
认识副词
他也许忘了。 我将要呈报皇上。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所有人都忙,他却不忙。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
大家观察下,标 红词语一般处在 什么位置上?
名词、代词 前
·为了这个目标,我愿付出一切。

正确使用虚词之副词、介词、助词

正确使用虚词之副词、介词、助词

例6 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 ________江南绿油油的稻田多么迷人,我________不能忘掉西藏的青 稞。(不管……也/尽管……还)
理由:“不管……也”是非条件复句,意指排除一切条件,也要实现某 种结果或达到某种目的;“尽管……还”表示转折,意思是前一分句陈 述的事实作为条件所形成的结果,与后一分句所形成的结果是相反关系。
正确使用虚词之
副词、介词、助词
一、认识副词、介词、助词
二、虚词误用例说
三、近义虚词辨析六招
(1)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
能做到准确使用虚词。
例1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
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偶尔/偶然)
辨不清就会误用。 例4 去图书馆,________去电影院?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或者/还是) 理由:句中表示疑问语气,应选“还是”。
(4)看表达关系
虚词有用来表明或强化词语之间、短语之间和句子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所以可以通过辨析词语、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虚词使用是否恰当。
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 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 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①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 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
②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 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理由:“因而”“所以”一般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选 “因此”,但“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如: 所以呀,我才这样说。

英语实词和虚词的分类

英语实词和虚词的分类

英语实词和虚词的分类英语词汇根据其意义和作用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其中实词包括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等六类,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冠词、感叹词等四类。

一、实词.名词noun / n.: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如boy, desk, tree等。

1.代词 pronoun / pron.:代替人或事物,如 I, you, he, they等。

2.数词numeral / num.:表示数量或顺序,如one, two, first 等。

3.形容词adjective / adj.:对人或事物的描述,如good, interesting 等。

4.副词adverb /ad.: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特征,如very, carefully 等。

5.动词verb / v.:表示动作或状态,如see, walk, write等。

二、虚词6.连词conjunction / conj.: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and, but, or 等。

7.介词preposition/ prep.:表示词汇之间的关系,如in, on, at, for 等。

8.冠词 article / art.:限制名词,即 a (an), the。

9.感叹词interjection / int.:表示强烈的感情,如ah, oh, alas等。

英语里有不少词可以属于几个不同词类,如sleep既可属于动词,也可属于名词;early既可属于形容词,也可属于副词;after既可属于介词,也可属于连词;since则既可以是介词和连词,也可以是副词。

如:If you want to catch the early bus, you must get up early. 你若想赶上早班车,你就得早起。

(句中的第一个early为形容词,第二个early 为副词)。

虚词有哪些

虚词有哪些

虚词有哪些?语文中的虚词是指不能单独成句,意义上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

汉语的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1、副词: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范围、程度等,而不能修饰或限制名词的词。

如:都、只、再三、屡次、很、更、越、也、还、不、竟然、居然等。

2、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如:从、自、往、朝、在、当(方向、处所或时间)、把、对、为(对象或目的)、以、按照(方式)比、跟、同(比较)、被、叫、让(被动)等。

3、连词:连接词、词组或句子动词。

如:和、与、而且、但是、因为、如果、只要等。

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5、叹词、象声词从略。

虚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二)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

例如: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表排除的:除了、除非1、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精心整理文言文18个虚词

精心整理文言文18个虚词

中考18虚词整理1、之(1)代词:①代人、事、物。

例句:长跪而谢之、亲戚畔之、呼尓而与之、肉食者谋之、学而时习之、委而去之②指示代词,这: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2)助词:①结构助词,的。

例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咨臣以当世之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行道之人弗受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宋何罪之有、何陋之有莲之爱③调节音节,不译。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怅恨久之、公将鼓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例句: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吾妻之美我者⑤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例句:马之千里者(3)动词:到,往,去。

例:辍耕之垄上、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以(1)介词:①用、把、拿。

例句:因以为号焉、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大易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君为长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必以分人②按照、依照。

例句:策之不以其道、虽不能察,必以情③凭借、依靠。

例句: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这所顺可以一战何以战(2)连词:①表目的,来,用来。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则责……等之慢,以彰其咎、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以光先帝遗德以乐其志②表结果,以致于。

例句: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③因为。

例句:不以千里称也、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扶苏以数谏故、徒以有先生也(3)动词,认为。

例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皆以美于徐公(4)通“已”,已经。

例句:固以怪之矣3、于(1)介词:①到。

例句: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还于旧都、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簊畚运于渤海之尾②在。

例句:骈死于槽枥之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躬耕于南阳、不求闻达于诸候③从。

例句: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舜发于畎亩之中④对,向。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欲有求于我也、万钟于我何加焉告之于帝⑤比。

虚词知识点

虚词知识点

语法虚词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一)副词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2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4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5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3、副词的语法特征: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连词1、含义:用来连接词语或成分,帮助表达某种关系的词。

连词只有连接作用,完全没有修饰作用。

(一)用来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并列、递进、选择等关系。

1.表并列关系:与跟同而等如:蚊子和狮子批评与自我批评2.表递进关系:并并且而且等如:讨论并通过继承并且发展3.表选择关系:或或者还是等如:刮风或下雨学习或者劳动去还是不去(二)用来连接分句,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如:不但……而且……或者……或者……要么……要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与其……不如……有些是同副词配合使用的。

如:如果……就……只有……才……只要……就……即使……也……(三)介词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介宾短语)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1.表示时间:从自从到在当于等如: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语法。

这件事到现在已经五年了。

2.表示处所、方向:从自往向到等如:他往教室外看了看。

我从北京到广州走了三天。

表示对象:对对于关于跟和等如:他高兴地对我说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汉语词性--副词、介词

汉语词性--副词、介词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实词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右、后、中、东、西、前面、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听笑研究停止禁止2.表心理活动:想高兴希望害怕担心打算相信3.表发展变化:发展扩大提高增加减小缩小4.表存现消失:有在存在发生丢失死亡消失5.表使令性的:让使请叫派要求命令禁止派遣鼓励推选号召6.表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愿肯敢应当应该值得可能意愿须7.表趋向情态(趋向动词):来去过起出入上来进去回去过去8.表判断(判断词):是就是正是注意:1、动词常作谓语,并且大多数能够带宾语,也有一些动词不带宾语。

2、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待“过.着.了.”等,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过程。

3、能愿动词后面一边跟动词,构成能源短语。

三.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1、形容词前能加......“.很.”.2、形容词一般能作谓语和定语,也可以做状语补语。

四.数词(略):数目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数目增加,即可用分数也可以用倍数表示;五.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寸、尺、斤、吨、升、斗、加仑、欧姆、立方米”。

正确使用虚词之副词、介词、助词

正确使用虚词之副词、介词、助词
例7 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________哪所学校放在第 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由于/至于) 理由:“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一分句开头,应该放在“哪所” 前。“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
(6)看标点符号 有些关联词语与标点符号的运用紧密相关。如“因此”“其 实”“确实”“相反”等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因 为”“所以”“由于”等一般不能与分句隔开。把握虚词的这 一特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 例8 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________,学习是无止境 的。(因而/因此)
(5)看虚词位置
虚词的位置必须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和虚词自身的表意特点来确定。 ①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 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
②复句中出现成对关联词,如果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 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
理由:“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
但“偶尔”常作副词,修饰动词;“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
名词。语境中用于修饰“飘落”,所以应选“偶尔”。
(2)看搭配情况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
析虚词时,要结合句中出现的词语,看如有多种搭配关系,就要结
正确使用虚词之
副词、介词、助词
一、认识副词、介词、助词
二、虚词误用例说
三、近义虚词辨析六招
(1)看词性异同
词性不同,虚词的语法功能就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
能做到准确使用虚词。
例1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________几片雪
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偶尔/偶然)

初中语文常见虚词

初中语文常见虚词

常见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

文言虚词很多,但常见的毕竟有限。

《考纲》中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指的是考纲规定的18个:而、何、乎、乃、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中高考涉及文言虚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18个虚词的范围。

“以”的用法(一)作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把”“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如:徒以有先生也。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

如:余以乾隆三年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4.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

如: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练习:A.屠惧,投以骨(以:把)B.“能以径寸之木”,“醒能述以文者”(以:用)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天下之所顺”(以:凭借)D.虽不能察,必以情策之不以其道(以:根据)E.以弱为强(以:由、从)F、不以物喜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G、咨臣以当世之事悉以咨之(拿)(二)作连词。

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1.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

可译为“而”或省去。

例如: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

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

例如: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

现代汉语词类之虚词

现代汉语词类之虚词

表排除的:除了 排除的
(九)连词 连词: 连词:起连接作用的词
所以; 但是; 如:因为……所以;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但是 不但……而且;无论……都; 而且;无论 不但 而且 都 不是……就是;不是……而是; 不是 就是;不是 而是; 就是 而是
(十)助

1.结构助词,表示词语间的结构关 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 系:“的”、“地”、“得”。
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 )动词能作谓语,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动词能够前加副词“ 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表示动态。 )动词多数可以后带“
(三)形容词
1 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性质、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叹词、 叹词、拟声词
(一)名词: 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 表示人的: 表示人的:老师 学生 表示事物的: 表示事物的:山 水 政治 文化 表示时间的: 表示时间的:秋天 明年 早晨 星期天 现在 过去 表示处所的: 表示处所的:中国 上海 远处 里屋 表示方位的: 表示方位的:上 以上 之上 上面 上头 上下 底下
充满 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着可贵的工作热情。 老一辈科学家身上充沛着可贵的工作热情。 是形容词, 是形容词,后面不能带宾语
是形容词,不是动词,不能带宾语 是形容词,不是动词, 这本书, 这本书,精装本与平装本定价悬殊十元多 相差 注:形容词误用为动词
(四)数词
1 数词地意义和种类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2 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和定语,多数能够 )形容词能作谓语和定语, 直接修饰名词。 直接修饰名词。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很 )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聪明】 聪明】 (3)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甜-甜甜 )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漂亮-漂漂亮亮】 的 漂亮-漂漂亮亮】 (4)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 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 他词缀, 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绿油油】 他词缀, 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绿油油】

语文词性概念分析

语文词性概念分析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 林就不该错过。
和、如果
(四)助词
•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 语气的虚词。
• 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 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 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
请找出句子里面的代词
• 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 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那、他们、这么、
词语的感情色彩
• 定义:指附加在某些词语上的褒扬、 喜爱、肯定、尊敬或者贬斥、厌恶、 否定、鄙视等感情。
请找出句子里面的数词
• 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 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 生。
十多、一、两三、第一、第二、
(五)量词
•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 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如: •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
语文词性概念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词性
实词
名次、动词、形容词、 数词、量词、代词
• 虚词的定义: 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
或功能意义的词 。
实词定义: 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
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一)副词:限制、修饰动词、 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 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 用法。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正确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

3、 几 组 常 用 介 词 的 用 法
对——对于 ——对于
对于——关于 对于——关于
“在…上”“在…下”“在…中 ”“在 ”“在
对——对于 对于
两介词都表示对象,但“对”的使用范围较广,“对于” 两介词都表示对象, 的使用范围较广, 对于” 的使用范围较窄。 对于”的地方都可以换成“ 的使用范围较窄。用“对于”的地方都可以换成“对”, 而用“ 的地方有时不能换成“对于” 而用“对”的地方有时不能换成“对于”。 例如“ (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例如“小黄 )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 对我笑了笑”“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对我笑了笑”“我们对你完全信任”。 (2)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的意 )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 味的,只能用“ 他对工作很负责”“ ”“老师对我 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老师对我 们好极了” 们好极了”。 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 (3)“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 ) 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 ),意思相同 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 排的”“我们对这件事回作出安排的”“ ”“我们对这件事回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 排的”“我们对这件事回作出安排的”“对这件事我们会 作出安排的。 作出安排的。”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这三种格式使用最多,一般表示动作、 这三种格式使用最多,一般表示动作、行 为的时间、处所、条件或方面、范围。 为的时间、处所、条件或方面、范围。例 如: (1)一年来,他在学习上的进步是很明 )一年来, 显的。 显的。 (2)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 )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 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发展的快慢、大小。 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发展的快慢、大小。 (3)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 )在党的领导下, 四个现代化。 四个现代化。

古代汉语-第二讲 虚词之介词、连词、副词

古代汉语-第二讲 虚词之介词、连词、副词
• 实词明训诂,虚词审辞气。
• 古汉语虚词绝对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作用大。
• 绝对量:《古汉语虚词通释》收549个;其中副364个,介 77个,连85个,代58个,助70个,叹23个,助动23个,不 定数3个
• 相对量:《韩非子》10.8万字,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虚词。 之——5248次,占1/80; 而——3096次,占1/35; 也——2940次,占1/37; 以——1897次,占1/57; 则——1349次,占1/80; 于——1290次,占1/84;
•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 (项梁就率领八千将士渡江向西行进。) 《史 记·项羽本纪》
• 余船以次俱进。(黄盖率领十只船在前,其余的 船依照次序一起前进。)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 (4)表原因:译“因为”、“由于”。
• 夫韩魏灭亡,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 生也。(韩魏均灭亡了,可是安陵凭着区区五十
介词
介词
• 介词的作用是把它的宾语介绍给谓语。其宾语主要由名词,也可以由 形容词、动词、代词、主谓结构、“主·之·谓”结构等充当。
• 古代汉语中的介词大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它在句中的作用仍带有动 词性质的痕迹。
• 它能带宾语,但不能单独进入句子结构,更不能充当谓语。 • 介词的语法特点(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語不同之处): • 一、在语法功能上,介宾短语除作状语外,还可作补语;古代汉语由
个标准,副词为虚词。
• 2)从语法功能看,能充当某个句子成分的为实词, 否则是虚词。按照这个标准,副词为实词。
• 3)按照传统的标准来分,看该词是不是封闭性的, 是否可一一列举的。 (历代文字学家的习惯分 法)是封闭性的为虚词,否则就是实词。
• 副词、代词 •

虚词

虚词

3.表示时间:刚、正、将、老(是)、总(是)、 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 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等。 例如:他立刻跑到了办公室。 4.表示频率:又、再、还、也、屡次、常常、往往、 经常、不断、反复等 例如:张青同学经常迟到。 5.表示语气:不、没、没有、别、未必、准、一定、 必定、必然、却、倒、可、就、幸亏、难道、也许、 大约、好在等。 例如: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一下钻进草丛里了。
哇: 叹词 和: 连词
在: 介词
很: 副词 的、了: 助词 嗖: 拟声词
2.动态助词:着、了、过。 它们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
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或 持续中,“了”表示已经完成或实现, “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例如: (1)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 上路才转身回去。 (2)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 (3)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
3.方式、方法、手段 :按、按照、照、依、依照、 本着、经、经过、据、根据、通过、以、将、把、 被、凭、鉴于等。 例如:按照多劳多得原则,张猛分得的奖金最多。 4.原因、目的 :因、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例如:因为李明品行突出,被评为优秀三好学生! 5.对象、范围、关联 :对、对于、关于、替、同、 与、把、将、被、顺。 例如:作家对人民应该歌颂。 6.表示排除 :除、除了、除开、除去。 例如:除了李福,同学们都交作业了。
3.语气助词:呢、 啊、吗、吧、嘛、罢、 么、了、哇、啦、哪、呀、哩等。
语气助词,放在句子的末尾,表示陈述、 疑问、祈使和感叹等语气。 例如: (1)他说,住那儿多年了。(表示陈述语气) (2)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
钱吗?”(表示疑问语气) (3)山,好大的山啊!(表示感叹语气)

虚词(一)副词和介词(录音转文字版)

虚词(一)副词和介词(录音转文字版)

虚词(一)副词和介词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词的第二家。

我们先讲一下连词。

大家先一起看下面的三个句子。

在这三个句子中,老师标红的三个词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和儿,因为他们共同的作用就是连接了前边和后边的内容。

所以在句子当中的词就叫连词。

但是呢这How和连接的上边和下边并列关系?Are在句子当中。

表现了一个语义的转折。

因为它后面的内容解释了它前面的内容。

所以连词的判断方法其实很简单。

首先它在句子当中能起到一个连接作用。

它可以连接词语,可以连接短语,也可以连接句子。

再有呢?这些连词表并列。

转折选择,递进条件,因果等关系。

常用的连词有这些项和跟同。

而或或者而且。

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等等。

我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请同学们用横线标出下列句子中的连词,我们试试看大家对于连词掌握了大家跟我一起看。

第一句当中连词是蛋。

表示语义的转折。

一个递进的关系。

第三句中连词是因为表示后面是前面的原因。

第四句有三个连词。

或表示选择。

而表示一种顺承的关系。

和表示并列的关系。

同学们都找对了吗?上一讲中我们就说到学习词性语境非常重要。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呈现出来的词性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下面我们就看一下这两组词的区别。

首先看副词和连词的区别。

像定这个词。

他并不知道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这句里并是凶是不知道的。

所以他是副词。

而第二句,请认真倾听并记录今天会议的内容。

倾听。

记录他是一个顺承的关系。

所以并在这儿那是一个连词。

再看下一组介词和连词的区别。

和我和他说了几句苏州话。

我和谁说呢,和他说,所以和他表示我说话的对象。

那和在这儿就是个介词。

而底下我和他都是苏州人。

我怕是并列关系和把他们连接到一起。

所以和在这儿是个连词。

同学们能区分清楚吗?下面一下区分方法。

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

而戒指呢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

连词起连接作用。

廉洁的词一般词性相同,短语成分也基本一致。

连接句子一般距间有联系。

接下来受此是起辅助作用的,不能单用,没有实在意义。

词的分类

词的分类

词的分类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王维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物质事物(无法分出个体的物质)的名称的叫做“物质名词”,如“火、水、大米”。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叫做“动作动词”,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和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叫做“心理动词”,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ě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6.另外,动词还有“存现动词”、“使令动词”等。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注意:形容词前能加…很‟。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虚词-副词与介词.ppt

虚词-副词与介词.ppt
同时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现象。
判断方法
语言环境是依据。 定位置,明作用。
大各展显身神手通!
虚词
我 的 奶奶 在 花园 浇花。
课后作业
找2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 子,要求句中含有副词、介词, 并体会其在句中的作用。
作用:
常和后面的词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
作用:
常和后面的词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
作用:
常和后面的词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 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的 词。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 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的 词。
判 断 1位置:动、形前 1位置:名、代前
方 法 2作用
2作用
综副词合和介小词练的区习分!
虚词
副词
介词
位 置 动形前
不同
名代前
作 用 修语饰、言限制环后 境和是后面依的成据分
不 同 面的动、形词。 一起表示作用。
请注意
他在早上跑步。 介词
他在跑步。
副词
从不迟到。
副词
从北京出发。
介词
词类的兼类现象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 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的 词。
判断方法
找到词在句中的位置
语言环境
体会词在句中的作用
再试牛刀!
阶段小结
虚词
副词
介词
概念
用来修饰、限制动 词或形容词,表示 时间、频率、范围、 语气、程度等的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 名词性短语前,同 这些词或短语一起 表示时间、处所、 方向、对象等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呢? 时间

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处所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方向


从东边来了一个老干部。 对象 我对它非常满意。 目的
为了这个目标,我愿付出一切。


介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呢?

从东边来了一个老干部。 我对它非常满意。

作用:

常和后面的词一起表示:
作用:

常和后面的词一起表示:
请用以下词语组成句子
我 奶奶 的 浇花

和 在
花园




我 奶奶 花园 浇花




我 奶奶 花园 浇花




我 奶奶 花园 浇花

我 和 奶奶 在 花园 浇花。 我 的 奶奶 在 花园 浇花。 我 在 奶奶 的 花园 浇花。



我 和 奶奶 在 花园 浇花。 我 的 奶奶 在 花园 浇花。 我 在 奶奶 的 花园 浇花。
2作用
副词和介词的区分 综合小练习!
虚 词 位 置 不 同 副 词 介 词
动形前
名代前
修饰、限制后 和后面的成分 作 用 面的动、形词。 一起表示作用。
不 同
语言环境是依据
请注意
他在早上跑步。 他在跑步。
从不迟到。 从北京出发。
介词 副词
副词 介词
词类的兼类现象
同时具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现象。



我 和 奶奶 在 花园 浇花。 我 的 奶奶 在 花园 浇花。 我 在 奶奶 的 花园 浇花。




虚词
概念:没有实际意义 、不能独立充当
句子成分的词。
主要分类: 副词 助词 介 词 连词 叹词
拟声词
第1组:
他也许忘了。
我将要呈报皇上。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所有人都忙,他却不忙。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
第2组:

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从东边来了一个老干部。 我对它非常满意。
为了这个目标,我愿付出一切。


介词在句中一般处在什么位置上?

他是一个永远生活在黑夜里的孩子。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名、代前

从东边来了一个老干部。 我对它非常满意。

名词性短语前

为了这个目标,我愿付出一切。
判断方法
语言环境是依据。
定位置,明作用。
大展身手! 各显神通!

我 的 奶奶 在 花园 浇花。


课后作业
找2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 子,要求句中含有副词、介词,
并体会其在句中的作用。
时间、

作用:

常和后面的词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

作用:

常和后面的词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

作用:

常和后面的词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
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的 词。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
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
这些词语在句中一般处在什么位置上?
他也许忘了。
我将要呈报皇上。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所有人都忙,他却不忙。
动、形前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
这些词在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语气
他也许忘了。 时间
我将要呈报皇上。 频率 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否定 范围 所有人都忙,他却不忙。 程度 肯定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
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的 词。
介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
前,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表示
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的 词。
找到词在句中的位置
判断方法
语言环境
体会词在句中的作用
再试牛刀!
阶段小结
虚 词 副 词 介 词
用在名词、代词或 用来修饰、限制动 名词性短语前,同 词或形容词,表示 这些词或短语一起 概 念 时间、频率、范围、 表示时间、处所、 语气、程度等的词。 方向、对象等的词。 判 断 1位置:动、形前 1位置:名、代前 方 法 2作用

路灯(
)熄灭了,周围一片漆黑。
1.
表示在意料中,则填__。 表示熄灭的是所有的路灯,则填__。

2.
找到词在句中的位置
判断方法
语言环境
理解词在句中的作用
小试牛刀!
阶段小结
虚 词 副 词 介 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 词或形容词,表示 概 念 时间、频率、范围、 语气、程度等的词。
判 断 方 法 1位置:动、形前 2作用
这些词在句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他也许忘了。
更美丽的故乡
修饰、限制
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 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
程度等的词,叫做副词。
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 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
程度等的词,叫做副词。
下面一句话的括号里可以填写不 同的副词,试按不同要求写出应 该选用的副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