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项目投资计划书

陶瓷项目投资计划书

一、陶瓷项目基本情况

(一)陶瓷项目建设背景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评议机制、预警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转移交易体系,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升工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标准,健全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等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可靠性、环保和能效标准,完善食品、化妆品、玩具等日用消费品的安全标准。支持基于自有知识产权的标准研发、评估和试验验证,促进更多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吹风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介绍,《中国制造2025》发布实施两

年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为稳定工业增长,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陶瓷生产建设项目。

承办单位名称:桂林某某有限公司。

规划咨询:泓域咨询机构Macro

(三)项目选址方案

本期工程项目计划在桂林某某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属于工业项目建设占地规划区,建设区总用地面积44168.74平方米(折合约66.22亩),净用地面积44168.74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66.22亩),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陶瓷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陶瓷制造和经营的规划建设要求。

桂林,简称桂,别称八桂、文化城,国家批准唯一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组织向全球首推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面向欧亚,连接东盟的区域性文化旅游重要国际化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节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的永久举办地,和桂林联勤保障中心驻地。桂林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桂柳文化、桂系军阀发祥地和兴盛地,距今一万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南郊的甑皮岩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代表,距今已有7000年

历史;近代孙中山在桂林设总统行辕和北伐大本营。抗战时期,桂林成为中国最早光复的省会城市,并且是唯一一座在日本投降前由中国军队主动收复的省会城市和全国抗战文化中心,因此桂林又称“文化城”。桂林自古便是中国山水旅游名城,也是全中国唯一一个获批两项(入、过)境(免签)签证便利政策的城市; 其中桂林山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1201年王正功赋诗“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从此桂林山水名扬海外,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截至2016年,桂林共接待160多位外国元首政客,接待境外游客数量排地级市之首,居全国第一。2012年1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到2020年,桂林将成为世界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胜地。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8.88%,建筑容积率1.1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2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59.49万元/亩,建设场区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根据测算,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净用地面积44168.74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0423.4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0794.05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7600.4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153.68平方米,土地综合利用面积44168.74平方米。

《桂林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日前出炉,我市将通过壮大四大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4500亿元。“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两个建成”目标的决胜期,也是我市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期。为了加快新型工业体系建设,重振桂林工业雄风,日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桂林市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达到4500亿元和13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7%和12.6%以上。‘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对于正在重振工业雄风的桂林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壮大提升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型、服务型和生态化转变,推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规划指出,我市将进一步壮大提升优势产业,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快产业聚集与技术突破,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先进装备制造、生态食品四大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优势产业的比重和影响力。到2020年,四大优势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24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于正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重振工业雄风的桂林而言,既要保护好蓝天碧水,又要推进经济发展,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条极佳道路。

(五)陶瓷项目节能分析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能源资源消耗的主要领域,面对国家战略任务和约束性指标要求、工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以及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任务更重、压力更大、要求更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工业节能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工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陶瓷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对生产工艺、电气设备、建筑等方面采取有效节能措施,年用电量1039287.92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6099.81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29.11吨标准煤/年。根据测算,与其他备选生产工艺技术相比,达纲年综合节能量43.04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3.06%,因此,该项目属于能源利用效果较好的项目。

(六)绿色生产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绿色发展,要求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力争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

精密成形主要是指采用近净成形、快速成形等精密成形技术,免除或

减少后续加工,有效降低后续加工余量。精密成形过程中材料流动经过合理控制,材料纤维连续并按照要求分布,且由于免除或减少成形后续加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成形的纤维形态,从而提升零件的机械强度,提高产品使用寿命,实现高质量绿色节能、节材。

(七)陶瓷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按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要求,本期工程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14251.2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11%;流动资金3689.7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89%。

(八)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达纲年预期营业收入(SP):24961.00万元(含税)。

2、年总成本费用(TC):19943.18万元。

3、税金及附加:87.49万元。

4、达纲年利税总额:5834.39万元。

5、项目达纲年利润总额(PFO):5017.82万元。

6、项目达纲年净利润(NP):3763.36万元。

7、项目达纲年纳税总额:2071.02万元。

8、达纲年投资利润率:35.21%。

9、达纲年投资利税率:40.94%。

10、达纲年投资回报率:26.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