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几何证明选讲 理 新人教B版

合集下载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节全等与相似课件 北师大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节全等与相似课件 北师大版
第一章 几何证明选讲
.
1
.
2
考纲点击
考情关注
着重考查利用
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 平面几何中三角形 定义与性质,了解 相似,直角三角形
平行截割定理. 的射影定理等知识
2.会证明和应用直 解决平面几何中的 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 线段之间的关系问 3
.
4
• 1. 平 行 线 等 分平线行线段 一定条理 : 如 果 一 组
• 相似 比;
•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 相似 比;
• (3) 相 似 三 角 形 面 积 的 比 等 于 相 似 比 的 相似 ;
• (4)相似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比、周长比等
于 平方 比,外接圆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
的 平方 .
.
8
• 6.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 上射影的比例 中项 ;两直角边分别是它们在斜边 上 射影 与 斜边 的比例中项.
• 例2 △ABC是一块锐角三角形余料,边BC =12 cm,高AD=8 c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 形零件,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 个项点分别在AB,AC上,求这个正方形的 边长.
.
24
• [思路分析]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找 到所求正方形边长与已知条件的关系即可 解得.
.
25
[听课记录] 设正方形 PQMN 为加工成的正方形零 件,边 QM 在 BC 上,顶点 P、N 分别在 AB、AC 上,△ ABC 的高 AD 与边 PN 相交于点 E,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x cm,
.
14
2.答案:12 解析:过点 E 作 BC 的平行线交 AC 于点 M,可知 M 为 DC 的中点,故EBMC=12,EFMC=34,∴FBCC=23,FBCF=12.

高中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高中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fx0.
求 f(x)的导函数 f ′(x)的方法类似.
精选ppt
5.导数的运算 (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公式 1 C′=0(C 为常数); 公式 2 (xn)′=nxn-1(n∈Q); 公式 3 (sinx)′=cosx; 公式 4 (cosx)′=-sinx.
精选ppt
(2)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导数 ①(lnx)′=1x; ②(logax)′=1xlogae; ③(ex)′=ex; ④(ax)′=axlna. (3)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 ①(u±v)′=u′±v′; ②(uv)′=u′v+uv′; ③(uv)′=u′v-v2 uv′(v≠0).
3.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物理意义 ①设函数 y=f(x)在点 x0 处可导,那么它在该点的导数等于函数 所表示曲线在相应点 M(x0,y0)处的切线斜率.过点 M 的切线方程 为:y-y0=f ′(x0)(x-x0). ②设 s=s(t)是位移函数,则 s′(t0)表示物体在 t=t0 时刻的瞬时 速度. ③设 v=v(t)是速度函数,则 v′(t0)表示物体在 t=t0 时刻的加 速度.
精选ppt
教材面面观 1.导数的概念 (1)如果当 Δx 时,________,我们就说函数 y=f(x)在点 x0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 f(x)在点 x0 处的导数,记作 f ′(x0),即 f ′(x0)=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函数 f(x)在开区间(a,b)内________,就说 f(x)在开区间 (a,b)内可导.这时对于开区间(a,b)内每一个确定的值 x0,都对应 着________,这样就在开区间(a,b)内构成一个新的函数,这一新函 数叫做 f(x)在开区间(a,b)内的导函数,记作 f ′(x),即 f ′(x)= ________,导函数也简称导数.

高中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定积分与微分基本定理课件 理 新人教B

高中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定积分与微分基本定理课件 理 新人教B

(4)ʃ 21|3 -2x|dx=ʃ 32 1|3- 2x|dx+ʃ232 |3 - 2x|dx =ʃ32 1(3- 2x)dx+ʃ232 (2x-3)dx=(3x-x2)|321+(x2-3x)|232=12.
变式迁移 1 定积分 ʃ1-1|x|(x+1)dx=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由定积分的性质得 ʃ1-1|x|(x+ 1)dx=ʃ0-1(- x)(x+1)dx+ʃ10x(x+1)dx=ʃ0-1(- x2-x)dx +ʃ10(x2+x)dx=(-13x3-12x2)|0-1+(13x3+12x2)|10=(-13+12)+(13+12)=1.
(2)由曲线 y=f(x),y=g(x)(f(x)>g(x))与直线 x=a,x=b(a<b)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S=ʃba[f(x)-g(x)]dx.
(3)利用定积分求曲线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步骤 ①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②根据范围,定出积分上、下限; ③确定被积函数; ④写出相应的定积分表达式; ⑤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计算定积分,求出结果.
②由功的物理意义知,物体在压力 F(x)的作用下,沿力 F(x)的方 向做直线运动,使物体从 x=a 移到 x=b(a<b).因此,求功之前还应 求出位移起始位置与终止位置.
③根据变力做功公式 W=ʃbaF(x)dx 即可求出变力 F(x)所做的功. 注意 求变力做功时,要注意单位,F(x)单位:N,x 单位:m.
(2)ʃ32( x+ 1x)2dx=ʃ32(x+1x+2)dx =(12x2+lnx+2x)|32=(92+ln3+6)-(2+ln2+4)=ln32+92. (3)函数 y=sinx-sin2x 的一个原函数为 y=-cosx+12cos2x, 所以 ʃπ30(sinx-sin2x)dx=(-cosx+12cos2x)|π30=(-12-14)-(-1 +12)=-14.

【学海导航】高三数学(人教版理B)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第13单元《几何证明选讲》

【学海导航】高三数学(人教版理B)第一轮总复习同步训练:第13单元《几何证明选讲》

第十三单元 几何证明选讲第71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如图,△ADE ∽△ACB ,∠ADE =∠C ,那么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 )A.AD AC =AE AB =DE BCB. AB AB =AE AC =DE BCC.AD AE =AC AB =DE BCD.AD AB =AE EC =DE BC 2.在△ABC 中,DE ∥BC ,DE 将△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那么DE ∶BC =( ) A .1∶2 B .1∶3 C .1∶ 2 D .1∶13.在矩形ABCD 中,AB =a ,BC =b ,过C 作CE ⊥BD 于E ,则BE =( ) A.b a B.a bC.b 2a 2+b2 D.a 2+b 2b(第3题图) (第4题图)4.如图,在△ABC 中,AE =ED =DC ,FE ∥MD ∥BC ,FD 的延长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N ,且EF =2,则BN =( )A .7B .6C .8D .125.如图,在△ABC 中,DE ∥BC ,EF ∥CD ,若BC =3,DE =2,DF =1,则AB 的长为 .(第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BD ,AC 相交于O ,过O 的直线分别交AB ,CD 于E ,F ,且EF ∥BC ,若AD =12,BC =20,则EF =______.7.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上底AD =3,下底BC =33,与两底垂直的腰AB =6,在AB 上任取一点P ,使△P AD 和△PBC 两个三角形能构成一对相似三角形,这样的点P 有 个. 8.把一个面积为4的三角形ABC 用以下方式生成一个新的三角形DEF :点D 与点A 关于点B 对称,点E 与点B 关于点C 对称,点F 与点C 关于点A 对称,求三角形DEF 的面积.9.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于D,DF⊥AC于F,DE⊥AB于E,求证:AD3=BC·BE·CF.第72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如图,已知⊙O的直径AB与弦AC的夹角为35°,过点C的切线PC与AB的延长线交于点P,那么∠P等于()A.15°B.20°C.25°D.30° 2.已知AB与CD相交于圆内一点P,且∠APD=30°,则弧AD与弧BC所成的圆心角的度数和为()A.30°B.45°C.60°D.180°3.点P为⊙O的弦AB上一点,且AP=9,PB=4,连接PO,作PC⊥OP交圆于C,则PC的长为()A.4 B.6C.8 D.94.如图,P A是圆O的切线,切点为A,PO交圆O于B,C两点,P A=3,PB=1,则∠ABC=()A.70°B.60°C.45°D.30°5.如图,P A是圆O的切线,A为切点,PBC是圆O的割线.若P A BC=32,则PBBC=________.6.如图,已知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C=4,AC=3,以AC为直径作圆O交AB于D,则CD=.7.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C在半圆上,CD⊥AB,垂足为D,且AD=5DB,设∠COD=θ,则tan θ的值为________.8.如图,P 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OAB=30°.(1)求∠APB的大小;(2)当OA=3时,求AP的长.9.如图,在△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ACD的外接圆交BC于点E,AB=2AC.(1)求证:BE=2AD;(2)当AC=1,EC=2时,求AD的长.第十三单元 几何证明选讲第71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A 由△ADE ∽△ACB ,∠ADE =∠C ,可确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由此可知AD AC =AE AB =DEBC,故选A. 2.C3.C 由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可知BC 2=BE ·BD ,所以BE =BC 2BD =b2a 2+b2.4.C 因为FE ∥MD ∥BC ,AE =ED =DC ,所以EF BC =AE AC =13,EF CN =ED DC =11=1,所以EF =CN ,所以EF BN =EF BC +CN =14,所以BN =4EF =8.5.92 AD AB =DE BC =23,DF AD =CE AC =13. 因为BC =3,DE =2,DF =1,解得AB =92.6.15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EO BC =AO AC ,解得EO =152.由对称性知OF =OE ,所以EF =15. 7.2 设AP =x .(1)若△ADP ∽△BPC ,则AD BP =AP BC ,即36-x =x33,所以x 2-6x +9=0,得x =3.(2)若△ADP ∽△BCP ,则AD BC =AP BP ,即333=x 6-x,所以得x =32.所以符合条件的点P 有2个.8.解析:连接AF ,BD ,CE ,则S △DEF =S △ECF +S △F AD +S △DBE +S △ABC =2S △ABC +2S △ABC+2S △ABC +S △ABC =28.9.证明:在Rt △ABC 中,因为AD ⊥BC , 所以AD 2=BD ·DC ,且AD ·BC =AB ·AC .在Rt △ABD 和Rt △ADC 中,因为DE ⊥AB ,DF ⊥AC , 由射影定理,BD 2=BE ·BA ,DC 2=CF ·AC ,所以BD 2·DC 2=BE ·BA ·CF ·AC =BE ·CF ·AD ·BC =AD 4,所以AD 3=BC ·BE ·CF . 第72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B 由已知,CO ⊥CP ,即∠OCP =90°. 又∠COB =2∠CAB =70°, 所以∠P =90°-∠COB =20°. 故选B.2.C 特殊位置法:点P 是圆心即可得正确答案为C.3.B 如右图. 因为OP ⊥PC ,所以P 为弦CD 的中点,故PC 2=P A ·PB =9×4,即PC =6(负值舍去). 4.B 由切割线定理得P A 2=PB ·PC . 因为P A =3,PB =1,所以解得PC =3, 即BC =2,OA =1,OP =2, 因为OA ⊥P A ,所以∠P =30°,∠AOB =60°, 因为OA =OB ,所以∠ABC =60°,故选B. 5.12根据切割线定理有 P A 2=PB ·PC =PB (PB +BC ),P A BC =32,PB 2+PB ·BC -34BC 2=0,(2PB +3BC )(2PB -BC )=0,所以PB BC =-32(舍去),PB BC =12.6.125∠ADC 为直径AC 所对的圆周角,则∠ADC =90°. 在Rt △ACB 中,CD ⊥AB .由等面积法有AB ·CD =CA ·CB ,故得CD =125.7.52设BD =k (k >0). 因为AD =5DB ,所以AD =5k ,AO =OB =5k +k2=3k ,所以OC =OB =3k ,OD =2k . 由勾股定理得,CD =OC 2-OD 2=(3k )2-(2k )2=5k ,所以tan θ=CD OD =5k 2k =52.8.解析:(1)因为在△ABO 中,OA =OB ,∠OAB =30°, 所以∠AOB =180°-2×30°=120°.因为P A ,PB 是⊙O 的切线,所以OA ⊥P A ,OB ⊥PB , 即∠OAP =∠OBP =90°,所以∠APB =60°. (2)如图,过点O 作OD ⊥AB 交AB 于点D .因为在△OAB 中,OA =OB ,所以AD =12AB .因为在Rt △AOD 中,OA =3,∠OAD =30°,所以AD =OA ·cos 30°=332,AP =AB =3 3.9.解析:(1)证明:连接DE ,因为ACED 是圆的内接四边形, 所以∠BDE =∠BCA , 又∠DBE =∠CBA , 所以△BDE ∽△BCA ,即有BE BA =DECA,而AB =2AC ,所以BE =2DE ,又CD 是∠ACB 的平分线,所以AD =DE ,从而BE =2AD . (2)由条件得AB =2AC =2,设AD =t , 根据割线定理得BD ·BA =BE ·BC , 即(AB -AD )·BA =2AD ·(2AD +CE ),所以(2-t )×2=2t (2t +2),即2t 2+3t -2=0,解得t =12或t =-2(舍去),即AD =12.。

高中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推理与证明课件 理 新人教B

高中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推理与证明课件 理 新人教B

(3)用于证明整除问题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整除问题时,关键也在于第 二步由 p(k)⇒p(k+1)的过渡中,由于 p(k+1)中根本没有 p(k)中的因 子,因而要“凑”出归纳假设中的 p(k),即要“添”项、“减”项.同 时还应注意掌握数或式的整除性知识.另外第二步中变出 p(k)后, 还应辅助文字说明理由,即逻辑推理不可忽视. (4)用于证明三角恒等式(或三角不等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三角恒等式或不等式时,除 了要采用前面所介绍的方法外,还常常要应用三角公式进行化简. (5)用于证明几何问题 用数学归纳法也可以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几何问题.这里除了 要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格式和步骤进行证明外,还经常用到一些几 何图形的性质.如一些几何计数问题应抓住所划分的线段、平面、 空间的个数与交点、交线间的关系等.
实验、观察 ―→ 归纳、类比 ―→ 猜测一般性结论
(3)类比推理 ①类比推理的特点 (ⅰ)类比是从人们已经掌握了的事物的属性推测正在研究中的 事物的属性,它以旧有认识作基础,类比出新的结果. (ⅱ)类比是从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推测另一种事物的特殊属性. (ⅲ)类比的结果是猜测性的,不一定可靠,但它却具有发现的功 能. ②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ⅰ)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 (ⅱ)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 的命题. ③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大致如下
设,然后再去凑出当 n=k+1 时的结论.
8.数学归纳法对不同题型的应用 (1)用于证明代数恒等式 证明代数恒等式时,应先分析清楚等式两边的构成情况,解这类 题的关键在于第二步将式子转化成与归纳假设的等式结构相同的形 式.第二步的恒等变形过程不能省略. (2)用于证明不等式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不等式时,关键仍在第二步, 它与证明恒等式比较,证明不等式的难度较大,甚至有时第一步也不 容易.因而第二步用了归纳假设以后往往还要结合证明不等式的其他 方法,如比较法、放缩法、分析法、反证法等才能达到证题目的.

高中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第三讲 函数的定义域与解析式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高中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第三讲 函数的定义域与解析式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答案 两个非空的 唯一确定的元素 y
4.表示函数的常用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法 列表法 图象法
5.分段函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函数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 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 着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
答案 (1)满足不等式 a≤x≤b 的实数 x 的集合 (2)满足不等式 a<x<b 的实数 x 的集合 (3)满足不等式 a≤x<b,或 a<x≤b 的实数 x 的集合 (4)[a,+∞) (a,+∞) (-∞,a] (-∞,a)
3.映射的概念 设 A,B 是________集合,如果按照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 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 x,在集合 B 中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 f:A B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映射.
②由函数定义可知任一垂直于 x 轴的直线与函数的图象至多一 个交点.
③优点与不足 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优点是:函数关系清楚,容易从自变 量的值求出其对应的函数值,便于用解析式来研究函数的性质.而 不足是抽象、不直观,不能像列表法与图象法那样对函数的动态变 化那样很具体,很直观地被感知.
(2)列表法 ①定义:把两个变量的函数关系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 表示法就叫做列表法.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表,就表示了我国生产总值与年份的函数 关系,还有车站内里程与票价表,就表示了票价与里程的函数关系. ②优点与不足 用列表法表示函数关系的优点是具体、直观,不必通过计算就 知道当自变量取某些值时函数的对应值;而不足是对函数规律,即 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表达不清楚.对应法则究竟是什么, 从表格上有时很难看出来.

高三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几何概型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高三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几何概型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2 答案 3 解析 设事件 M 为 “劣弧 AB 的长度小于 1”, 则满足事件 M 的点 B 可以在定点 A 的两侧与定点 A 构成的弧长小于 1 的弧上随 2 机取一点,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 P(M)= . 3
题型二 与角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例 2 在圆心角为直角的扇形 AOB 中,在 AB 上任取一点 P,则 使 ∠ AOP> 30° 且∠ BOP> 30° 的概率是 ( ) 1 2 A. B. 3 3 1 C. D.无法计算 4
解析 记事件 A= “弦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 如图,不妨在过等边三角形 BCD 的顶点 B 的直径 BE 上任取 一点 F 作垂直于直径的弦, 当弦为 CD 时, 就是等边三角形的边长, 弦长大于 CD 的充要条件是圆心 O 到弦的距离小于 OF,由几何概 1 ×2 2 1 型公式得: P(A)= = . 2 2
(4)与体积有关的几何概率的求法: ①如果试验的结果所构成的区域的几何度量可用体积表示,则 其概率的计算公式为 构成事件 A的区域体积 P(A)= .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体积 ②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几何概型的条件 .
典 例 对 对 碰 题型一 与长度有关的几何概型 例 1 在半径为 1 的圆内一条直径上任取一点,过这个点作垂直 于直径的弦,则弦长超过圆内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概率是多少?
题型三 与面积有关的几何概型 例 3ABCD 为长方形,AB= 2,BC= 1,O 为 AB 的中点.在长 方形 ABCD 内随机取一点,取到的点到 O 的距离大于 1 的概率为 ( ) π π A. B . 1- 4 4 π π C. D. 1- 8 8
如图所示,长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2,以 O 为圆心, 1 π 为半径作圆,在矩形内部的部分 (半圆 )的面积为 , 2

高三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不等式选讲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高三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不等式选讲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就是从已知出发,借助不等式的性质以及有关定 理和重要不等式等,经过逐步地逻辑推理,最后推得待证的不等式. ②特点:由因导果,即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 知”. 综合法属逻辑方法的范畴, 它的严谨体现在步步注明推理依据.
注意 在证明时,还常要用到以下证题依据: 若 a, b∈ R,则 |a|≥ 0, a2≥ 0, (a- b)2≥ 0; b a 若 a, b 同号,则 + ≥ 2; a b 柯西不等式:若 a,b,x,y∈ R,则 (a2+ b2)· (x2+ y2)≥(ax+ by)2; 1 平方和不等式:若 a, b∈ R,则 a2+ b2≥ (a+ b)2; 2 a+ b 重要不等式: a, b 均为正数,则 ≥ ab, a, b∈ R,则 a2 2 + b2≥ 2ab; 1 1 倒数和不等式,若 a, b 均为正数,则 (a+ b)( + )≥ 4. a b
3.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1)比较法. ①作差法:欲证 A> B,只需证 A- B> 0.用作差法证明不等式 的步骤为:作差 变形 判断符号. 注意 作差后,其关键在于变形,变形时,应将差式: a.变形 为常数,b.变形为用非负实数 (如完全平方、绝对值等)表示出来,c. 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 (商 )的形式,总之,变形的目的要有利于符号 的判定. A ②作商法:欲证 A> B,若 B> 0,只需证 > 1;若 B< 0,只 B A 需证明 < 1. B 步骤:作商 变形 判断商与“ 1”的大小. 注意 在比较商式与 “1”的大小关系时,应注意函数 (特别是 指数函数 )的性质 (特别是单调性 )的运用.
(4)反证法. 从否定结论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导出矛盾,证实结论的否定 是错误的,从而肯定原结论是正确的证明方法. 注意 用反证法证明不等式要把握三点: ①必须先否定结论,即肯定结论的反面,当结论的反面呈现多 样性时,必须罗列出各种可能的结论,缺少任何一种可能,反证都 是不完全的. ②反证法必须从否定结论进行推理,即应把结论的反面作为条 件,且必须根据这一条件进行推证,否则,否定结论,不从结论的 反面出发进行推理,就不是反证法. ③推导出的矛盾可能多种多样,有的与已知矛盾、有的与假设 矛盾、有的与已知事实相违背等,推导出的矛盾必须是明显的.

高三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高三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 理 新人教B版

5. 求有关的角 在立体几何中,涉及的角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 成的角、二面角等.关于角的计算,均可归结为求两个向量的夹角. a· b 对于空间向量 a, b,有 cos〈 a, b〉= .利用这一结论,我 |a||b| 们可以较方便地处理立体几何中的角的问题. 结论一:设 A∈a, B∈a, C∈b, D∈ b 且直线 a 与 b 是异面直 → → 线,则〈AB,CD 〉就是异面直线 a 与 b 所成的角或它的补角.
(2)直线 l 的向量方程 → = ta 由 (1)可知,直线 l 上任一点 P,一定存在实数 t,使AP 解此式可以看作是直线 l 的参数方程. 直线 l 的参数方程还可以作如下表示: 对空间任一确定的点 O(如图所示 ) ①
→ 点 P 在直线 l 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的实数 t 满足等式: OP= → OA+ ta ② → → → → → → 如果在 l 上取AB= a, 则上式可化为: OP= OA+ tAB= OA+ t(OB → → → -OA)= (1- t)OA+ tOB. ③ ①或②或③都叫做空间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 1 → 1 → → → t= 时,M 为线段 AB 的中点, OM= (OA+ OB)为线段AB的中 2 2 点的向量形式.
4.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关系与垂直关系 (1)证明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 ①证明线面平行:第一种思路是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这 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依据是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直线与平 面无公共点;第二种思路是证明这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这个平面内 某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依据是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第三种思路 是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这个平面共面,依据是共面向量定理. ②证明面面平行:一种思路是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平行,依 据是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另一种思路是证明其中一个 平面的两条相交直线对应的向量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对 应的向量分别平行,依据是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高三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数列的综合运用课件理新人教B版

高三数学《师说》系列一轮复习数列的综合运用课件理新人教B版

变式迁移 2 某地区原有木材存量为 a,且每年增长率为 25%,因生产建设 的需要每年年底要砍伐的木材量为 b,设 an 为 n 年后该地区森林木 材存量.
20×2+ …+ 20×(13- x)
=10(x-1)+ 20× x- 12 x-2+ 20×13- x2 14- x =10[(x- 1)+(x- 2)(x- 1)+(13- x)(14- x)]
=10(2x2- 29x+ 183)
=20(x-249)2+
3115 4
∵x∈N*,∴x=7 时,S 有最小值 S=780(m).
典例对对碰 题型一等差数列模型 例 1 如图,在一直线上共插有 13 面小旗,相邻两面间距离为 10m,在第一面小旗处某人把小旗全部集中到一面小旗的位置上, 每次只能拿一面小旗,要使他走的路最短,应集中到哪一面小旗的 位置上?最短路程是多少?
分析 本题求走的总路程最短,是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而如何 求和是关键,应先画一草图,研究他从第一面旗到另一面旗处走的 路程,然后求和.
考点串串讲 1.用数学模型解题的基本模式
(1)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利息、产量、繁殖等与增长率有关的实 际问题,以及经济活动中的分期付款、期货贸易等问题均可转化为 相应的数列问题,利用数列的有关知识去解决.
(2)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①认真审题,准确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属于哪类应用问题,弄 清题目的已知事项,明确题目所求的结论; ②抓住数量关系,联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将文字语言翻译 成数学语言,将数量关系用数学式子表达出来; ③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将已知与所求联系起来,列出 满足题意的数学表达式.
所有利润总和的23. (1)若以 2001 年为第一年,试写出这家企业第 n 年的利润 an 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经过切点且垂直 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圆的切线 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当直线与圆有 2 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交; 当直线与圆只有 1 个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切,公共点称为切点; 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直线与圆相离. ②切点与圆心的连线与圆的切线垂直,同时经过切点且与圆的切 线垂直的直线过圆心.
(2)对于相似三角形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 相 似 三 角 形 的 传 递 性 : 如 果 △ABC∽△A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C1 , △A1B1C1∽△A2B2C2,那么△ABC∽△A2B2C2. ②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③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考点串串讲
1.平行截割定理常用结论 (1)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2)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且与底边平行的直线平分另一腰. (3)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4)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特例,在 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要注意平行线的不同位置,以及在 三角形与四边形中的灵活应用.
典例对对碰 题型一 平行截割定理 例 1 如图所示,在△ABC 中,D 是 AC 的中点,E 是 BD 的中 点,AE 交 BC 于 F,则BFFC的值为________.
解析 过点 D 作 DM∥AF 交 BC 于点 M.
∵点 E 是 BD 的中点,∴在△BDM 中,BF=FM,∵点 D 是
AC 的中点,
(ⅰ)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 形相似.
(ⅱ)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 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3.圆的有关性质结论 (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2)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 内角的对角. (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互补,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 圆. (4)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 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5)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 的积相等. (6)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 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7)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 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8)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 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9)圆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 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0)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直径.
(13)弦切角定理 ①弦切角的度数等于所夹弧的度数的一半. ②推论:同弧(或等弧)上的弦切角相等,同弧(或等弧)上的弦切 角与圆周角相等.
4.几何证明中的思想方法 (1)分类思想方法 所谓分类思想方法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既不重复也不遗 漏的原则,将所要研究的对象划分为若干类别,然后通过对每一类 别的研究达到对事物整体研究的目的.例如,按角的关系分类,可 以将三角形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每种类型 的三角形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如果不作分类讨论,那么就很难找出 这些特性.另一方面,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必须通过分类才能举全 各个方面,使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要结合圆周角定理、四点共 圆判定定理和弦切角定理的证明,认真对分类思想方法加以体会.
(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ⅲ)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
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三边对 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ⅱ)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ⅲ)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 都等于相似比; (ⅳ)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外接圆的直径比、外接圆的周长比都 等于相似比; (ⅴ)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外接圆的面积比都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运动变化思想 运动变化思想具体体现为图形的运动变化.几何中的许多问题 源于相同的模型,尽管图形中某些要素的位置关系有差异,但其本 质是相同的.要结合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切线长 定理之间的关系领悟运动变化思想在数学探究中的作用. (3)猜想与证明 数学中的许多定理都是先对一定的典型事例进行观察、实验、 类比和归纳后,发现一定的规律性,并提出一个猜想,然后再对猜 想进行严格的证明得来的.猜想和证明既是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同时又是训练思维的重要工具.
AHA-HMH,
∴x4=
3-
3 2x
3
=2-2
x,解得
x=43.
题型二 射影定理
例 2 如图所示,已知 BD、CE 是△ABC 的两条高,过点 D 的直 线交 BC 和 BA 的延长线于 G、H,交 CE 于 F,且∠H=∠BCF.求 证:GD2=GF·GH.
证明 ∵CE⊥AB,
∴∠H+∠HFE=90°.
2.相似三角形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ⅰ)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 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述为:两角对应 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ⅱ)对于任意两个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 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又∵∠BCF=∠H,∠HFE=∠CFG,
∴在△CAF 中,CM=MF,∴BFFC=FMB+FMC=12.
答案
1 2
变式迁移 1 如 图 所 示 , 等 边 △DEF 内 接 于 △ABC, 且 DE∥BC, 已 知 AH⊥BC 于点 H,BC=4,AH= 3,则△DEF 的边长为________.
答案
4 3
解析 如题图所示,设 DE=x,AH 交 DE 于 M,则DBCE=AA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