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力学 第六章 柱体的扭转与弯曲

合集下载

弹性力学(徐芝纶)考试简答题汇总

弹性力学(徐芝纶)考试简答题汇总

弹性力学简答题汇总1. (8分)弹性力学中引用了哪五个基本假定?五个基本假定在建立弹性力学基本方程时有什么用途?答:弹性力学中主要引用的五个基本假定及各假定用途为:(答出标注的内容即可给满分)1)连续性假定:引用这一假定后,物体中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物理量就可看成是连续的,因此,建立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时就可以用坐标的连续函数来表示他们的变化规律。

2)完全弹性假定:这一假定包含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含义,亦即二者呈线性关系,复合胡克定律,从而使物理方程成为线性的方程。

3)均匀性假定:在该假定下,所研究的物体内部各点的物理性质显然都是相同的。

因此,反应这些物理性质的弹性常数(如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等)就不随位置坐标而变化。

4)各向同性假定:各向同性是指物体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物体的弹性常数也不随方向变化。

5)小变形假定:研究物体受力后的平衡问题时,不用考虑物体尺寸的改变,而仍然按照原来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计算。

同时,在研究物体的变形和位移时,可以将它们的二次幂或乘积略去不计,使得弹性力学的微分方程都简化为线性微分方程。

2. (8分)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包括哪两类问题?分别对应哪类弹性体?两类平面问题各有哪些特征? 答: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包括平面应力问题和平面应变问题两类,两类问题分别对应的弹性体和特征分别为:平面应力问题:所对应的弹性体主要为等厚薄板,其特征是:面力、体力的作用面平行于xy 平面,外力沿板厚均匀分布,只有平面应力分量x σ,y σ,xy τ 存在,且仅为x,y 的函数。

平面应变问题:所对应的弹性体主要为长截面柱体,其特征为:面力、体力的作用面平行于xy 平面,外力沿z 轴无变化,只有平面应变分量x ε,y ε,xy γ存在,且仅为x,y 的函数.3. (8分)常体力情况下,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可进一步简化为按应力函数 求解,应力函数 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答:(1)相容方程:ϕ4∇=0(2)应力边界条件 (3)若为多连体,还须满足位移单值条件。

弹性力学 柱体的扭转

弹性力学 柱体的扭转

扭转问题的位移解法学习思路:本节讨论自由扭转问题的位移解法。

首先建立自由扭转的位移假设:一是刚截面假设;二是扭转的翘曲位移与轴线方向坐标无关。

通过上述假设,将柱体的扭转位移用横截面的翘曲表示,因此使得问题的基本未知量简化成为翘曲函数(x,y)。

基本未知量翘曲函数(x,y)。

确定后,通过基本方程,将应力分量、应变分量用翘曲函数表示。

位移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要求翘曲函数满足调和方程。

因此只要选取的翘曲函数是调和函数,自然满足自由扭转问题的基本方程。

自由扭转问题的边界条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侧面边界条件和端面边界条件。

对于自由扭转,侧面边界不受力。

根据这一条件,可以转化为翘曲函数与横截面边界的关系。

端面采用合力边界条件,就是端面应力的合力为扭矩T。

这一边界条件,采用翘曲函数表达相当复杂。

学习要点:1. 扭转位移假设;2. 扭转翘曲函数满足的基本方程;3. 扭转边界条件;4. 扭转端面边界条件;当柱体受外力矩作用发生扭转时,对于非圆截面杆件,其横截面将产生翘曲。

如果横截面翘曲变形不受限制,称为自由扭转;如果横截面翘曲变形受到限制,就是约束扭转。

本章讨论的柱体扭转问题为自由扭转。

对于柱体的自由扭转,假设柱体的位移约束为固定左端面任意一点和相应的两个微分线素,使得柱体不产生刚体位移。

柱体右端面作用一力偶T,侧面不受力。

设柱体左端面形心为坐标原点,柱体轴线为z 轴建立坐标系。

柱体扭转时发生变形,设坐标为 z 的横截面的扭转角为,则柱体单位长的相对扭转角为。

而横截面的扭转角z。

对于柱体的自由扭转,首先考察柱体的表面变形。

观察可以发现,柱体表面横向线虽然翘曲,但是各个横向线的翘曲是基本相同的,而且横向线的轮廓线形状基本不变。

根据上述观察结论,对柱体内部位移作以下的假设:1.刚截面假设。

柱体扭转当横截面翘曲时,它在Oxy平面上的投影形状保持不变,横截面作为整体绕z 轴转动,如图所示。

当扭转角很小时,设OP=,则P点的位移为2.横截面的翘曲位移与单位长度的相对扭转角成正比,而且各个截面的翘曲相同,即w=(x,y)。

工程弹塑性力学---平面应力应变问题的直角坐标解

工程弹塑性力学---平面应力应变问题的直角坐标解

第六章平面问题的直角坐标解知识点平面应变问题应力表示的变形协调方程应力函数应力函数与双调和方程平面问题应力解法逆解法简支梁问题矩形梁的级数解法平面应力问题平面应力问题的近似性应力分量与应力函数应力函数与面力边界条件应力函数性质悬臂梁问题楔形体问题一、内容介绍对于实际工程结构的某些特殊形式,经过适当的简化和力学模型的抽象处理,就可以归结为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例如水坝,受拉薄板等。

这些问题的特点是某些基本未知量被限制在平面内发生的,使得数学上成为二维问题,从而简化了这些问题的求解困难。

本章的任务就是讨论弹性力学平面问题:平面应力和平面应变问题。

弹性力学平面问题主要使用应力函数解法,因此本章的工作从推导平面问题的基本方程入手,引入应力函数并且通过例题求解,熟悉和掌握求解平面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本章学习的困难是应力函数的确定。

虽然课程讨论了应力函数的相关性质,但是应力函数的确定仍然没有普遍的意义。

这就是说,应力函数的确定过程往往是根据问题的边界条件和受力等特定条件得到的。

二、重点1、平面应变问题;2、平面应力问题;3、应力函数表达的平面问题基本方程;4、应力函数的性质;5、典型平面问题的求解。

§6.1 平面应变问题学习思路:对于弹性力学问题,如果能够通过简化力学模型,使三维问题转化为二维问题,则可以大幅度降低求解难度。

平面应变问题是指具有很长的纵向轴的柱形物体,横截面大小和形状沿轴线长度不变;作用外力与纵向轴垂直,并且沿长度不变;柱体的两端受固定约束的弹性体。

这种弹性体的位移将发生在横截面内,可以简化为二维问题。

根据平面应变问题定义,可以确定问题的基本未知量和基本方程。

对于应力解法,基本方程简化为平衡微分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

学习要点:1、平面应变问题;2、基本物理量;3、基本方程;4、应力表示的变形协调方程1、平面应变问题部分工程构件,例如压力管道、水坝等,其结构及其承载形式力学模型可以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典型实例就是水坝,如图所示这类弹性体是具有很长的纵向轴的柱形物体,横截面大小和形状沿轴线长度不变;作用外力与纵向轴垂直,并且沿长度不变;柱体的两端受固定约束。

弹塑性力学总复习

弹塑性力学总复习

弹塑性⼒学总复习《弹塑性⼒学》课程第⼀篇基础理论部分第⼀章应⼒状态理论1.1 基本概念1.应⼒的概念应⼒:微分⾯上内⼒的分布集度。

从数学上看,应⼒sPF s ??=→?0lim ν由于微分⾯上的应⼒是⼀个⽮量,因此,它可以分解成微分⾯法线⽅向的正应⼒νσ和微分⾯上的剪应⼒ντ。

注意弹塑性⼒学中正应⼒和剪应⼒的正负号规定。

2.⼀点的应⼒状态(1)⼀点的应⼒状态概念凡提到应⼒,必须同时指明它是对物体内哪⼀点并过该点的哪⼀个微分⾯。

物体内同⼀点各微分⾯上的应⼒情况,称为该点的应⼒状态。

(2)应⼒张量物体内任⼀点不同微分⾯上的应⼒情况⼀般是不同的,这就产⽣了⼀个如何描绘⼀点的应⼒状态的问题。

应⼒张量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直⾓坐标系⾥,⼀点的应⼒张量可表⽰为=z zy zx yz yyx xz xy x ij στττστττσσ若已知⼀点的应⼒张量,则过该点任意微分⾯ν上的应⼒⽮量p就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出:n m l p xz xy x x ττσν++= (1-1’a ) n m l p yz y yx y τστν++=(1-1’b )n m l p z zy zx z σττν++=(1-1’c )由式(1-1),还可进⼀步求出该微分⾯上的总应⼒p 、正应⼒νσ和剪应⼒v τ: 222z y x p p p p ++=(1-2a )nl mn lm n m l zx yz xy z y x τττσσσσν222222+++++=22ννστ-=p(1-2c )(3)主平⾯、主⽅向与主应⼒由⼀点的应⼒状态概念可知,通过物体内任⼀点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微分⾯:在该微分⾯上,只有正应⼒,⽽剪应⼒为零。

这样的微分⾯即称为主平⾯,该⾯的法线⽅向即称为主⽅向,相应的正应⼒称为主应⼒。

主应⼒、主⽅向的求解在数学上归结为求解以下的特征问题:}{}]{[i n i ij n n σσ=(1-3)式中,][ij σ为该点应⼒张量分量构成的矩阵,n σ为主应⼒,}{i n 为主⽅向⽮量。

材料力学第6章 弯曲内力

材料力学第6章 弯曲内力

精品文档
6.1 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例题 6-2
(2)计算(jìsuàn)指定截面上的剪力和 弯矩
C截截面面C左(以侧梁的左力半:边为研究对象):
FAy 2 kN () (+)
FSC Fy FAy 2kN
C截面左侧的力矩:
FAy * 2m (+)
M e 8kN m (-)
M C
M F 2m - M -4kN m O
19
精品文档
6.2 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题 6-3
(2) 作剪力图(lìtú)和弯矩图
由剪力、弯矩方程画剪力、弯矩图。
注意: 画图时应将剪力图、弯矩图与计算简图 对齐,并注明图名(FS图、M图)、 峰值点的值及正负号。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6章 弯曲(wānqū)内
20

精品文档
6.2 剪力图和弯矩图
(plane bending)。当所有外力均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时,梁只发生平面弯曲。
秦飞 编著《材料力学》 第6章 弯曲(wānqū)内力
6
精品文档
6.1 梁的内力(nèilì)—剪力和弯 矩
梁在外力作用下,其任一横截面上的内力可用截面法确定。
(1)截:在横截面m-m处假想地将梁分为两段
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梁,被截出的任意段也处于平衡状态。
秦飞A编y 著《材料力学(cái lieào lìxué)》 第6章 弯
16
曲内力
精品文档
6.1 梁的内力(nèilì)—剪力和弯矩 例题 6-2
截面B(以梁右半边为研究对象):
B左截面
F 2kN (+)
FBy 4kN (-)
FSB左 F FBy -2kN

刘鸿文版材力第六章 弯曲变形 (2)

刘鸿文版材力第六章 弯曲变形 (2)
RA
q
RB
ql RA = RB = 2
A
B
x
y
l
例题 6 -2 图
此梁的弯矩方程及挠曲线微分方程分别为
ql 1 2 q M(x) = x − qx = (lx − x2 ) 2 2 2 q EIw' ' = M(x) = (lx − x2 ) 2 (a) (b)
RA
A
x
q
RB
B x
y
l
q EIw ' = M(x) = (lx − x2 ) ' 2
w"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o y
M M
x
ν"> 0
o 图 6 -2 x
M>0
w '' (1 + w ' )
2
2
3
2
M (x) = EI
(6 -1) )
w' 与 1 相比十分微小而可以忽略不计 故上式可近似为: 相比十分微小而可以忽略不计, 故上式可近似为:
M(x) w "= EI
(6 -2 a) )
此式称为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近似原因 : (1) 略去了剪力的影响 ; (2) 略去了w′2 项。 略去了 ′
若为等截面直梁, 其抗弯刚度EI为一常量上式可改写成 若为等截面直梁 其抗弯刚度 为一常量上式可改写成
EIw = M(x)
''
(6 -2 b) )
上式积分一次得转角方程
EIw' = EIθ = ∫ M(x)dx + C 1
再积分一次, 再积分一次 得挠曲线方程
(6 -3 a) )

等截面柱体的弹塑性扭转

等截面柱体的弹塑性扭转

τ zx
=
∂ϕ ∂y
=

2MT y , πab3
τ zy
=
− ∂ϕ ∂x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MT x πa 3b
(7.2-2)
由(7.1-12)得合剪应力为
τ=
τ2 zx
+
τ
2 zy
= 2MT πab
x2 + y2 a4 b4
(7.2-3)
由式(7.2-2)和式(7.2-3)可知,剪应力分布有如下特点:
(1)在每一点,应力比值τ zx /τ zy = −(a 2 / b2 )( y / x) ,即沿任意半径方向各点具 有相同的比值。这意味着沿同一半径方向各点剪应力相互平行,如图 7.2 所示。
A
(e)
同理,第一个积分也可写为
∫∫A
x
∂ϕ ∂x
dxdy
=
−∫∫Aϕdxdy
(f)
将式(e)、(f)代入式(d),最后得
M T = 2∫∫Aϕdxdy
(7.1-13)
上式表示,如在截面上每一点有一个ϕ(x, y) 值,则扭矩 M T 为ϕ 曲面下所包体积的 二倍。
由以上讨论得出,如能找到一个函数ϕ(x, y) ,其在边界上的值为零,在截面 内满足方程(7.1-10),则截面的剪应力分布及扭矩 M T 就都可求得。
168
ε x = ε y = ε z = 0,
γ zx
= θ (∂ψ ∂x

y),
γ xy = 0
⎫ ⎪
γ zy
= θ (∂ψ ∂y
+ x)⎪⎭⎬
(7.1-5)
3.广义虎克定律 对于柱体的弹性扭转,根据(7.1-5)式可得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化为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 课后习题答案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 课后习题答案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习题提示和参考答案第二章习题的提示与答案2-1 是2-2 是2-3 按习题2-1分析。

2-4 按习题2-2分析。

2-5 在的条件中,将出现2、3阶微量。

当略去3阶微量后,得出的切应力互等定理完全相同。

2-6 同上题。

在平面问题中,考虑到3阶微量的精度时,所得出的平衡微分方程都相同。

其区别只是在3阶微量〔即更高阶微量〕上,可以略去不计。

2-7 应用的基本假定是:平衡微分方程和几何方程─连续性和小变形,物理方程─理想弹性体。

2-8 在大边界上,应分别列出两个精确的边界条件;在小边界〔即次要边界〕上,按照圣维南原理可列出3个积分的近似边界条件来代替。

2-9 在小边界OA边上,对于图2-15〔a〕、〔b〕问题的三个积分边界条件相同,因此,这两个问题为静力等效。

2-10 参见本章小结。

2-11 参见本章小结。

2-12 参见本章小结。

2-13 注意按应力求解时,在单连体中应力分量必须满足〔1〕平衡微分方程,〔2〕相容方程,〔3〕应力边界条件〔假设>。

2-14 见教科书。

2-15 见教科书。

2-16 见教科书。

2-17 取它们均满足平衡微分方程,相容方程与x=0和的应力边界条件,因此,它们是该问题的正确解答。

2-18 见教科书。

2-19 提示:求出任一点的位移分量和,与转动量,再令,便可得出。

第三章习题的提示与答案3-1 本题属于逆解法,已经给出了应力函数,可按逆解法步骤求解:〔1〕校核相容条件是否满足,〔2〕求应力,〔3〕推求出每一边上的面力从而得出这个应力函数所能解决的问题。

3-2 用逆解法求解。

由于本题中l>>h,x=0,l属于次要边界〔小边界〕,可将小边界上的面力化为主矢量和主矩表示。

3-3 见3-1例题。

3-4 本题也属于逆解法的问题。

首先校核是否满足相容方程。

再由求出应力后,并求对应的面力。

本题的应力解答如习题3-10所示。

应力对应的面力是:主要边界:所以在边界上无剪切面力作用。

弹性力学第六章-扭转

弹性力学第六章-扭转
力不可能是个作用在横截面上的力偶。
4
§8-1 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应力与应变
Me
g
AD BC
Me
f
平均半径为 R0、厚度为δ,且δ«R0 。
受扭后,圆周线与纵向直线之间原来的直角 改变了一数量。物体受力变形时,直角的这种改 变量(以弧度计)称之为切应变。
6
上述内容主要说明: (1) 薄壁圆筒圆周上各点处的切应变相同; (2) 薄壁圆筒圆周上各点处的切应力相等; (3) 薄壁圆筒圆周上各点处切应力的方向沿外周线的 切线。
7
对于薄壁圆筒(d 很小),横截面上其它各点
处的切应力可以认为与外圆周处相同,即不沿径向 变化。于是可以认为薄壁圆筒受扭时,横截面上的 切应力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则垂直于相应的半径。 即如图中所示。
15
1. 几何方面 如下图,实验表明:
(1) 等直圆杆受扭时,画在表面上的圆周线只是绕杆 的轴线转动,其大小和形状都不改变;且在变形较小 的情况时,圆周线间的相对纵向距离也不变。
16
(2) 平截面假设 等直圆杆受扭时,它的横截面如同刚性的圆盘
那样绕杆的轴线转动。同样,等直圆杆受扭时,其 横截面上任一根半径其直线形状仍然保持为直线, 只是绕圆心旋转了一个角度。
式中的积分是整个横截面面积A范围内每个微面积
dA乘以它到圆心的距离平方之总和,因此它是横截
面的几何性质,称之为横截面的极惯性矩,常用Ip来
表示,即:
Ip
r 2 d A (单位:mm4或m4)
A
df T

d x GIp
tr
Tr
Ip
20
等直圆杆受扭时横截面上任 一点处切应力的计算公式:
tr
Tr

弹性力学第六章__平面问题直角坐标解答

弹性力学第六章__平面问题直角坐标解答
界条件即可。平面问题的静力边界条件为:
(6-13) 显然,式(6-6)、式(6-12)、式(6-13)都不含弹性常数。 因此,对于单连域物体,当边界上没有给定的位移约束 条件,且体力为常量或可忽略时,其应力状态与材料的性质 无关。这就是平面光弹性实验应力分析的理论依据。
§6-2 平面问题的应力解法 · 应力函数 (续4)
u,v


x , y , xy yz z x 0
x , y , xy


x , y , xy
yz zx 0
z 0
x , y , xy
w0 yz z x 0 z 0 yz z x 0
x、 y、 xy ,故两类问题
(4) 两类问题中的物理方程形式相同。关于平面应变问 的 E、 换成 E1、1 即可。
题的物理方程,只须将平面应力问题的物理方程中
两类平面问题及其特征
平面应力问题 名 位 称 移 平面应变问题
未知量
已知量
未知量
已知量
u, ,v u v
w0
z ( x y ) z E ( x y ) E
应力函数求解问题基本思路、基本方程和基本解
题技巧。 三:按应力求解平面问题的应用举例。
主要内容
§6-1 平面应变问题 · 平面应力问题
§6-2
§6-3 §6-4 §6-5 §6-6
平面问题的应力解法· 应力函数
用多项式解平面问题 悬臂梁一端受集中力作用 简支梁受均匀分布荷载作用 应力函数确定的“材料力学方法”
变形协调方程 为:
( x y ) 0
2
(6-12)

弹性力学ppt课件

弹性力学ppt课件
一维问题分析与实例讲解
一维拉伸或压缩问题建模与求解
建立一维拉伸或压缩问题的数学模型
通过受力分析,确定物体在拉伸或压缩过程中的内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求解一维拉伸或压缩问题的基本方法
运用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如胡克定律、应力-应变关系等,对一维拉伸或压缩问 题进行求解。
一维拉伸或压缩问题的有限元分析
02
弹性力学分析方法与技巧
解析法求解思路及步骤
01
02
03
04
05
建立弹性力学基 本方程
选择适当的坐标 系和坐标…
求解基本方程
确定边界条件和 验证解析解的正
初始条件
确性
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和假 设,建立平衡方程、几何 方程和物理方程。
针对问题的特点,选择合 适的坐标系,如直角坐标 系、极坐标系或柱坐标系 ,并进行必要的坐标系转 换。
地基基础
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弹性力学可用于分析地基的承载力和 变形特性。通过弹性力学方法,可以对地基进行稳定性评估和加固设计。
机械工程:零部件设计、优化等方面应用
零部件设计
在机械工程中,弹性力学可用于零部件的设计和强度校核。 例如,通过弹性力学分析,可以确定机械零件在受力时的应 力分布和变形情况,进而优化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要较高的数学水平。
02
数值法优点
适用于复杂形状和边界条件的问题求解,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缺点:需要专业的有限元软件支持,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
03
实验法优点
能够直接观测和验证物理现象和规律,为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供重要
依据;缺点:受实验条件和成本限制,难以实现大规模和复杂条件下的
实验研究。

弹塑性力学总复习

弹塑性力学总复习

《弹塑性力学》课程第一篇 基础理论部分第一章 应力状态理论1.1 基本概念1. 应力的概念应力:微分面上内力的分布集度。

从数学上看,应力sPF s ∆∆=→∆0lim ν由于微分面上的应力是一个矢量,因此,它可以分解成微分面法线方向的正应力νσ和微分面上的剪应力ντ。

注意弹塑性力学中正应力和剪应力的正负号规定。

2. 一点的应力状态(1)一点的应力状态概念凡提到应力,必须同时指明它是对物体内哪一点并过该点的哪一个微分面。

物体内同一点各微分面上的应力情况,称为该点的应力状态。

(2)应力张量物体内任一点不同微分面上的应力情况一般是不同的,这就产生了一个如何描绘一点的应力状态的问题。

应力张量概念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直角坐标系里,一点的应力张量可表示为⎪⎪⎪⎪⎭⎫⎝⎛=z zy zx yz yyx xz xy x ij στττστττσσ若已知一点的应力张量,则过该点任意微分面ν上的应力矢量p就可以由以下公式求出:n m l p xz xy x x ττσν++= (1-1’a ) n m l p yz y yx y τστν++=(1-1’b )n m l p z zy zx z σττν++=(1-1’c )由式(1-1),还可进一步求出该微分面上的总应力p 、正应力νσ和剪应力v τ: 222z y x p p p p ++=(1-2a )nl mn lm n m l zx yz xy z y x τττσσσσν222222+++++=(1-2b )22ννστ-=p(1-2c )(3)主平面、主方向与主应力由一点的应力状态概念可知,通过物体内任一点都可能存在这样的微分面:在该微分面上,只有正应力,而剪应力为零。

这样的微分面即称为主平面,该面的法线方向即称为主方向,相应的正应力称为主应力。

主应力、主方向的求解在数学上归结为求解以下的特征问题:}{}]{[i n i ij n n σσ=(1-3)式中,][ij σ为该点应力张量分量构成的矩阵,n σ为主应力,}{i n 为主方向矢量。

2024版弹性力学

2024版弹性力学

•弹性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弹性力学分析方法与技巧•一维问题求解方法与实例分析•二维问题求解方法与实例分析•三维问题求解方法与实例分析•弹性力学在工程中应用与拓展弹性力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弹性力学定义及研究对象弹性力学定义弹性力学是研究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和内部应力分布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弹性力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弹性体,即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发生变形,当外力去除后又能恢复原状的物体。

弹性体基本假设与约束条件基本假设弹性体在变形过程中,其内部各点之间保持连续性,且变形是微小的,即小变形假设。

约束条件弹性体的变形受到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的限制。

外部约束指物体边界上的限制条件,如固定端、铰链等;内部约束指物体内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引起的限制条件,如材料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等。

0102 03应力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表示物体内部的力学状态。

在弹性力学中,应力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

应变应变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程度,表示物体形状的改变。

在弹性力学中,应变分为线应变和角应变。

位移关系位移是物体上某一点位置的改变。

在弹性力学中,位移与应变之间存在微分关系,即位移的一阶导数为应变。

应力、应变及位移关系虎克定律及其适用范围虎克定律虎克定律是弹性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述了应力与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

对于各向同性材料,虎克定律可表示为σ=Eε,其中σ为应力,E为弹性模量,ε为应变。

适用范围虎克定律适用于小变形条件下的线弹性问题。

对于大变形或非线性问题,需要考虑更复杂的本构关系。

此外,虎克定律还受到温度、加载速率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

弹性力学分析方法与技巧ABDC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弹性体的形状、尺寸、边界条件、外力作用等,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选择合适的坐标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求解的方便性,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如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柱坐标系等。

列出平衡方程根据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列出平衡方程,包括应力平衡方程、应变协调方程等。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有图)

弹塑性力学习题集(有图)

弹塑性⼒学习题集(有图)·弹塑性⼒学习题集$殷绥域李同林编!…中国地质⼤学·⼒学教研室⼆○○三年九⽉⽬录—弹塑性⼒学习题 (1)第⼆章应⼒理论.应变理论 (1)第三章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本构⽅程 (6)第四章弹塑性⼒学基础理论的建⽴及基本解法 (8)第五章平⾯问题的直⾓坐标解答 (9)第六章平⾯问题的极坐标解答 (11)第七章柱体的扭转 (13)(第⼋章弹性⼒学问题⼀般解.空间轴对称问题 (14)第九章* 加载曲⾯.材料稳定性假设.塑性势能理论 (15)第⼗章弹性⼒学变分法及近似解法 (16)第⼗⼀章* 塑性⼒学极限分析定理与塑性分析 (18)第⼗⼆章* 平⾯应变问题的滑移线场理论解 (19)附录⼀张量概念及其基本运算.下标记号法.求和约定 (21)习题参考答案及解题提⽰ (22){前⾔弹塑性⼒学是⼀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它与许多⼯程技术问题都有着⼗分密切地联系。

应⽤这门课程的知识,能较真实地反映出物体受载时其内部的应⼒和应变的分布规律,能为⼯程结构和构件的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因⽽受到⼯程类各专业的重视。

《弹塑性⼒学习题集》是专为《弹塑性⼒学》(中国地质⼤学李同林、殷绥域编,研究⽣教学⽤书。

)教材的教学使⽤⽽编写的配套教材。

本习题集紧扣教材内容,选编了170余道习题。

作者期望通过不同类型习题的训练能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弹塑性⼒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和提⾼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鉴于弹塑性⼒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解题困难等特点,本书对所编习题均给出了参考答案,并对难度较⼤的习题给出了解题提⽰或解答。

…编者2003年9⽉%弹塑性⼒学习题第⼆章应⼒理论·应变理论~2—1 试⽤材料⼒学公式计算:直径为1cm 的圆杆,在轴向拉⼒P = 10KN 的作⽤下杆横截⾯上的正应⼒σ及与横截⾯夹⾓?=30α的斜截⾯上的总应⼒αP 、正应⼒ασ和剪应⼒ατ,并按弹塑性⼒学应⼒符号规则说明其不同点。

理论力学 第六章 弯曲应力解析

理论力学 第六章 弯曲应力解析

F
l 3
2 9
Fl
对于C右截面:
FSC右
FA
F
F 3
M C右
FA
l 3
2 9
Fl
FSC左 FSC右, MC左=MC右
负号表示假设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求下图所示简支梁1-1与2-2截面的剪力和弯矩。
F=8kN
q=12kN/m
A 2m
FA 1.5m
1 1 1.5m
2
B
2
1.5m
FB
3m
解: 1、求支反力
MB
0
FA
6
F
4.5
q 3
3 2
0
FA
15kN
Fy 0 FA FB F q 3 0 FB 29kN
(也可由 M A 0求FB或校核FB的正误)
2、计算1-1截面的内力
FS1 FA F 7kN M1 FA 2 F (2 1.5) 26kN m FA
F=8kN
如图所示的简支梁,试求1-1及C左右截面上的内力。
解:1.求支座反力
Fy M
0, FA
A (F ) 0,
FB FB
l
F
0 Fl
3
0

FA
2 3
F, FB
1 3
F
2.求截面1-1上的内力
FS D
FA
2 3
F
MD
FA
a
2 3
Fa
同理,对于C左截面:
FSC左
FA
2 3
F
M
C左=
2 3
• §6-3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剪力图和弯矩图
q
反映梁的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

弹性力学-扭转问题

弹性力学-扭转问题

15
薄膜比拟
由上节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椭圆形这种简单等截面 直杆,我们给出了横截面上剪应力的计算表达式,但却没 有指出截面最大剪应力的位置及其方向;而对于矩形、薄 壁杆件这些截面并不复杂的柱体,要求出其精确解都是相 当困难的,更不用说较复杂截面的杆件了。为了解决较复 杂截面杆件的扭转问题,特提出薄膜比拟法。该方法是建 立在柱体扭转问题与受均匀侧压力而四周张紧的弹性薄膜 之间数学关系相似的基础上。 设有一块均匀薄膜,张在与扭转杆件截面相同或成比 例的边界上。当在侧面上受着微小的均匀压力时,在薄膜 内部将产生均匀的张力,薄膜的各点将发生图示 z 方向微 小的垂度。
上两式可用来求出位移分量w。
f
10
上两式分别对y和x求导,再相减,得
2Gk
2
可见前面公式b中
2 C
的C=-2GK. 显然,为了求得扭转问题的解,只须寻出应力函数 ,使它满足方程b、 c和d,然后由a式求出应力 分量,由式e 和f给出位移分量的值。
分方程和边界条件,因而必然具有相同的解答。于是有
Tz 2Gk q

2Gk z q /T
c
19
设薄膜及其边界平面之间的体积为V,并注意到
2 d x d y M
则有 从而有
q qM V zdxdy dxdy 2GTk 4GTk
M 2Gk 2V q /T
23
开口薄壁杆件的扭转
实际工程上经常遇到开口薄壁杆件,例如角钢、槽钢、 工字钢等,这些薄壁件其横截面大都是由等宽的狭矩形组 成。无论是直的还是曲的,根据薄膜比拟,只要狭矩形具 有相同的长度和宽度,则两个扭杆的扭矩及其横截面剪应 力没有多大差别。
b1 a1 a1

第6章_柱体的扭转.薄板弯曲

第6章_柱体的扭转.薄板弯曲

第6章 变分原理在结构力学中应用--柱体的扭转、薄板的弯曲本章继续介绍变分原理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前三节是讲柱体扭转问题,后八节讲薄板弯曲问题。

6.1 柱体扭转的基本方程图6.1柱体扭转6.1.1变形假设柱体扭转时,其横截面在原平面上的投影只有刚体转动、但允许有轴向的自由翘曲。

如果取轴向为z 轴,横截面为xy 平面,α为单位长度的转角,z α为某个横截面的转角。

在xOy 平面内某一点在变形前后的位置分别为图6.2横截面变形cos ,sin x r y r θθ=='cos(),sin()x r y r θδθδ=+=+δδθθδθy r r r x x u -≈-≈-+=-=sin sin cos )cos(' δδθθδθx r r r y y v ≈≈-+=-=sin cos sin )sin('其中θ为该点变形前的角度,z αδ=为该点转过的角度。

因此位移场为zy u α-= zx v α=),(y x w αϕ=这里),(y x ϕ为自由翘曲函数,由此对应的应变为 0,0x y z xy εεεγ====)(y xxz -∂∂=ϕαγ)(x yyz +∂∂=ϕαγ 对应的变形协调条件为αγγ2-=∂∂-∂∂xy yzxz (6.1.1)6.1.2 平衡方程根据广义Hook 定律,由于 0,0x y z xy εεεγ====从而有0===z y x σσσ,因此应力平衡方程只剩一个0=∂∂+∂∂yx yzxz ττ (6.1.2)6.1.3 边界条件柱体两端边界上应用圣维南原理,有()d yz xz T x y S ττ=-⎰⎰ (6.1.3)其中T 为作用在柱体上的扭矩。

柱体两个侧面自由, 没有任何载荷, 那么应力边界条件为0=+y yz x xz n n ττ (6.1.4)其中(,)x y n n 为侧面的外法线方向。

6.2 柱体扭转的应力函数解法根据应力平衡方程0=∂∂+∂∂yx yzxz ττ 可以引进应力函数(,)x y Φ,也就是说假设 xz G yΦτα∂=∂ (6.2.1)yz G xΦτα∂=-∂ (6.2.2) 这样的xz τ和yz τ自动满足平衡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2)
∂φ dy ∂φ dx dφ + = =0 ∂y ds ∂x ds ds
故在侧面边界上应有
φc =k
端面 x 向合力与 y 向合力分别为
(7.2.3)
R x = ∫∫ σ zx dA = ∫∫
A A
∂φ dA = ∫ φν y ds = −k ∫ dx = 0 ∂y ∂φ dA = − ∫ φν x ds = − k ∫ dy = 0 ∂x
利用其求端面合力分量得
ν ∂ψ R x = ∫∫ Tx dA = Gθ ∫∫ − y dA ∂x A A ν ∂ψ R y = ∫∫ T y dA = Gθ ∫∫ ∂y + x dA A A
68
第七章 柱体的扭转与弯曲
式中 R x 为端面的 x 向合力,因 R y 为 y 向合力,A 为截面定义域。由于在截面内 (7.1.4) 式 成立,可有如下变换:
图 7.2
u = −θ zy . v = θ zx w = θ ψ ( x , y )
(7.1.1)
式中 α = θ z , θ 是单位长度的扭转角, z 为截面所在位置,ψ ( x, y ) 是截面翘曲函数。 由(7.1.1)式和(5.1.2)式得
e x = e y = e z = e xy = 0
∂ 2ψ ∇ τ = 2G θ 2 + ∂x 2
2
∂ 2ψ + 2 ∂y
71
第七章 柱体的扭转与弯曲
由于有此式的结果, τ 2 被称为上调和函数,如在域内有极大值, 根据复合函数求极值的法 则,应有某点 ( x0 , y 0 ) ∈ A
R y = ∫∫ σ yz dA = − ∫∫
A A
由端面扭矩公式
M t = ∫∫ (xσ yz − yσ zx )dA
A
将(7.2.1)式代入得
M t = 2 ∫∫ φ dA − ∫ φ (xν x + yν y )ds
A
如是单连域, 当取 k = 0 , 此式后项积分为零, 故有
M t = 2∫∫ φ dA
代入 M t 表达式,得
∂ψ 2 ∂ψ 2 dA = − ∫∫ ∂x + ∂y dA A.
∂ψ M t = Gθ ∫∫ x + ∂y A
通常工程上将此式写成
2 2 ∂ψ + − y dA ∂x
利用 Green 公式将面积分变成沿截面边界的回路积分,可得
dy dx dψ − y − x ds = 0 R x = Gθ ∫ x dν ds ds c dy dx dψ R y = Gθ ∫ y − y − x ds = 0 dν ds ds c
这表明端面的合力为零。再求端面的合力矩, 参见图 7.4 有扭矩
等 Φ 线,即剪应力线。显然边界是条等 Φ 线,并且是条闭合曲线。 Φ 应是单值的,故等 Φ 线不同参数的线不会相交。 最大剪应力应在边界上,可用数学方法证明如下:因为
τ = σ +σ
2 2 zx 2 2 2
2 yz
∂ψ = G θ x + ∂y
2 2 2
2 2 ∂ψ + − y ∂x 2 ∂ 2ψ + 2 ∂x∂y > 0
∂ 2τ 2 ≤0 ∂x 2
∂ 2τ 2 ≤0 ∂y 2
才会有极大值,这对上调和函数是不可能的,所以 τ 在边界上有最大值。
§7.2 应力解法
历史上有许多人讨论了应力解法, 为简单起见, 我们假设 σ xx = σ yy = σ zz = σ xy = 0 则 平衡方程在不计体力时,由前两个平衡方程得出 σ zx , σ yz 只是 x , y 的函数,第三个方程为
dx 1 d 2 dy dψ x + y2 =y +x = ds 2 ds ds dν
(
)
(7.1.6)
此式利用了公式
dψ = ν • ∇ψ dν
2) 端面,例如右端ν y = 0
νz =1
这时,右端面作用的应力向量分量为
ν ∂ψ T x = σ yz = Gθ − y ∂x ν ∂ψ T y = σ zx = Gθ ∂y + x
M t = Dθ
式中
∂ψ D = G ∫∫ x + ∂y A
2 2 ∂ψ + y − ∂x dA
(7.1.9)
D 称为扭转刚度,物理上 D 总是大于零的,下面从数学上给于证明:
由于(7.1.9)式中的被积函数为平方和,只要排除 D = 0 的情况即可证明。如 D = 0, 只有
∂σ zx ∂σ yz =0 + ∂y ∂x
根据 Green 公式有
∂σ zx ∂σ yz ∫∫ ∂x + ∂y A
dA = ∫ (σ zxν x + σ yzν y )ds = ∫ σ zx dy − σ yz dx = 0
此式确定全微分函数 φ ( x, y ) ,并与
如以 ϕ 代替ψ ,扭转问题的方程变成
∂ϕ − y σ zx = Gθ ∂y ∂ ϕ σ = −Gθ − x yz ∂x

(7.1.10)
∇ 2ϕ = 0
(7.1.11)
ϕ−
1 2 x + y2 = k 2
(
)
(7.1.12)
第七章 柱体的扭转与弯曲
(Saint-Venant)问题
柱体的扭转问题,在工程技术中有许多应用,根据使用边界情况,扭转问题可分成自由 扭转和限制扭转两类。 柱体扭转时其横截面发生翘曲不受限制称为自由扭转, 反之称为限制 扭转或约束扭转。本章重点放在弹性柱体的自由扭转问题上。Saint-Venant 问题还讨论了 悬臂且周边自由的梁的弯曲问题, 并引进剪力中心或弯曲中心的概念, 这对判断柱体是否联 合发生弯扭有重要意义。
D = 2G ∫∫ ΦdA
A
(7.1.17)
当是复连域时,例如二连域,环路积分成为
k 0 ∫ xdy − ydx − k1 ∫ xdy − ydx = 2k 0 A0 − 2k1 A1
C0 c1
代替 2kA 并且用 A0 − A1 代替 A ,其中可以取 k 0 = 0 ,则有
D = 2G ∫∫ Φ dA + 2k1 A1
ν ν
A A

∂Φ ∂Φ D = −G ∫∫ x ∂x + y ∂y dA A
70
第七章 柱体的扭转与弯曲
∂( xΦ ) ∂( yΦ ) dA + = 2G ∫∫ ΦdA − G ∫∫ ∂y ∂x A A
利用 Green 公式和(7.1.5)式,方程右边后项成为

67
第七章 柱体的扭转与弯曲
1 ∂ψ e zx = 2 θ ∂x − y ∂ψ e yz = 1 θ + x 2 ∂y
再由 Hooke 定律求应力得
(7.1.2)
σ x = σ y = σ z = σ xy = 0
∂ψ σ zx = Gθ ∂x − y ψ ∂ σ yz = Gθ ∂y + x
§7.1 位移法
现在我们来讨如图 7.1 所示的柱体的自由扭转,根据观察,柱体扭转时从纵向看过去 截面形状不变,截面作刚体运动;截面产生翘曲且沿轴不变。如选定某一截面其转角为α的 话,参见图 7.2, 那末所选定截面中的任一点的位移分量
0
z
y
α x
y
x
图 7.1
x
可写成: u = −αy, v = αx 和w ,即
A
如是多连域, 例如对 n 连域
M t = 2 ∫∫ φ dA + 2∑ k i Ai
用(7.1.9)式有
(7.1.15)
∂Φ 2 ∂Φ 2 D = G ∫∫ + dA ∂x ∂y A
或由 (7.1.15) 式及
(7.1.16)
M t = ∫∫ (T y x − T x y )dA = ∫∫ (xσ yz − yσ zx )dA
∂ψ = y, ∂x
∂ψ = −x ∂y
69
第七章 柱体的扭转与弯曲
这时会使ψ 成为不是单值函数,物理上是不可能的,因此 D 不会等于零,只能大于零。 根据解析函数论,ψ 的共轭函数 ϕ 亦满足调和方程,它与ψ 的关系由 Cauchy-Riemann 条件确定,即
∂ψ ∂ϕ = ∂x ∂y
∂ψ ∂ϕ =− ∂y ∂x
2 ∇ σ zx = 0 2 ∇ σ yz = 0
将 (7.2.1) 式代入后,得
72
第七章 柱体的扭转与弯曲
∂ 2 ∂x ∇ φ = 0 ∂ 2 ∇ φ =0 ∂y
积分后得扭转应力函数表示的谐调方程
∇ 2φ = C
将(7.2.1)式代入柱体侧面边界条件,有
0
Ty
x
ν
y
Tx
ν
M t = ∫∫ (T y x − Tx y )dA = ∫∫ (xσ yz − yσ zx )dA
ν ν
A A
图 7.4
2 ∂ψ ∂ψ 2 = Gθ ∫∫ x + y + x ∂y − y ∂x A
利用周边边界条件和 Green 公式可以证明
dA
∂ψ ∂ψ x ∂y − y ∂x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