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论文-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例谈音乐主题与音乐欣赏心理的关系
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例谈音乐主题与音乐欣赏心理的关系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主题发展方式和豪华的编曲展现了宏大的音乐画面,给人们带来深远的音乐享受。
音乐主题是作曲家对情感、思想和形式的组织与表达,它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元素来传递信息。
音乐欣赏心理是指听众在聆听音乐时所产生的情感、思考和联想等心理反应。
本文将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例,探讨音乐主题与音乐欣赏心理的关系。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是一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作品,它采用了合唱团的形式,并引用了弗里德里希·席勒的《欢乐颂》。
作曲家通过这个主题与音乐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由、平等和人类团结的追求。
在这个作品中,音乐主题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着变化和发展。
最初的主题以铜管乐器的号角声开场,其嘹亮的声音激励着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
随后的发展中,主题和声部之间相互回应,展示出复杂而和谐的音乐结构。
在合唱团的出场部分,这个主题达到了高潮,歌唱将观众带入了无比庄严而又热烈的氛围中。
整个作品通过主题的变化和表现力的展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唤起了各种复杂的音乐欣赏心理。
音乐主题的变化和表现力的展示激发了人们的音乐欣赏心理。
首先,这个主题通过旋律和和声的转变产生了强烈的情感效果。
例如在开头的号角声中,铜管乐器传递出一种豪放和奋进的力量感,激起了听众的冲动和热情。
其次,音乐的结构和编排引发了听众的思考和联想。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主题和声部之间的对话和发展展示了音乐形式与情感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听众对音乐形式的思考和欣赏。
此外,合唱团的出场更是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宏大而庄严的氛围,激发了听众对人类命运和共同价值观的思考。
此外,音乐主题在不同的人群中也会诱发不同的音乐欣赏心理。
对于音乐专业人士和音乐爱好者来说,他们更多地关注于音乐的形式和结构,通过分析和比较来领略主题的发展和演变。
而对于一些非专业的听众来说,他们更多的是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来感受主题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共鸣。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音乐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赏析
介绍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广受赞誉的作品,被许多音乐评论家称为音乐史上
的经典之作。
这部交响曲不仅展示了贝多芬卓越的作曲才华,更突破了传统音
乐形式,引入了合唱和独唱声部。
第一乐章:序奏
第一乐章以雄壮而震撼人心的序奏开场,通过庄严宏伟的旋律激发人们内心深
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起初静谧温和,随后递增至高潮,为后续各个乐章铺垫。
第二乐章:田园诗
第二乐章名为田园诗,带给听众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氛围。
该段描绘了大自然万
物生机勃勃的景象,并通过柔和动听的旋律传达出关于生命、宁静和喜悦等主题。
第三乐章:舞曲
第三乐章是一支富有活力和活泼的舞曲,充满了韵律感和动感。
这一乐章快速
流畅的旋律将听众带入一个欢快喧闹的氛围,使人们陶醉于音乐中。
第四乐章:合唱
第四乐章被称为合唱乐章,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最为著名的部分。
这一乐章引
入了声乐独唱和合唱团体,并演绎出了强大并具有振奋人心意义的主题。
其着
名的“欢乐颂”,宣扬了人类团结、友爱与自由的理念,成为音乐历史上具有强烈社会意义的作品之一。
结尾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华丽绝伦,以其杰出的音乐构思和深远的主题内涵赢得了世人赞誉。
通过对序奏、田园诗、舞曲和合唱这几个不同音乐风格组成的部分进行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部伟大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字数:约263 个字)。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英雄的颂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法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在其著作《贝多芬传》中对《第九交响曲》有这样一段激动人心的精彩描述:“黄昏将至,雷雨也随着酝酿。
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初次聆听音乐巨人的巅峰之作便深深地被这种庄严肃穆、厚重深邃的音乐氛围感染,像是一条长河有奔流入海的激荡也有涓涓细流的幽静,又像是一部英雄的史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有辉煌也有落魄,心潮跟着音符激昂澎湃,曲终时恍如经历了一场很久之前的战争。
“贝多芬一生中从未间断过阅读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席勒的作品,其中尤以《欢乐颂》给他印象最深,影响最大。
”①德国著名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具有很强烈的反专制思想,渴望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在其著名诗作《欢乐颂》中深刻表现了这一主题,同时对青年时期的贝多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考证说早在波恩时期,贝多芬就有意将席勒的《欢乐颂》谱写成一部宏大的乐曲。
但此时的贝多芬还未经过漫长的生活旅途,艺术与思想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几经尝试都未能成功:“一七九八年, 贝多芬又曾记下一首配唱“慈爱之父必定存在”《欢乐颂》中的诗句的旋律。
一八一一年, 在第七和第八交响曲的草稿之间, 又有一个主题, 配唱‘欢乐, 神明美丽的光芒’。
一八一二年又有过草稿设计, 曲名是《席勒序曲》, 拟以《欢乐颂》作为高潮结束。
”②直到晚年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时候才得尝夙愿。
《欢乐颂》作为作品的最后一部分,正体现了他“通过苦难得到欢乐”或者“通过斗争得到胜利”的人生信念。
不少的研究者认为贝多芬的音乐在思想内涵上超过了诗歌。
“俄国音乐评论家里亚历山大·谢觉夫( 1820—1871) 曾着重指出, 贝多芬作的曲在思想上超过了席勒的诗……席勒把欢乐当做亲密团结的前提, 贝多芬却认为, 两者的关系应该倒置,只有取得了亲密团结, 欢乐才能降临人间。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资料合集目录一、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图景——探究末乐章“音乐”与“诗”对于作品结构的深层意义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乐欣赏分析四、感悟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真谛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过程及风格特征六、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图景——探究末乐章“音乐”与“诗”对于作品结构的深层意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图景——探究末乐章“音乐”与“诗”对于作品结构的深层意义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其中末乐章的“欢乐颂”更是全曲的高潮和核心。
这一乐章在形式上采用了合唱和交响乐的结合,表现了人类对自由、平等、和平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贝多芬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理解。
“欢乐颂”作为末乐章的主题,是一种象征,它体现了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和平的向往,通过八段歌词的演唱,表达了人类从苦难到欢乐的历程。
这一乐章中,合唱和交响乐的结合形式,不仅使音乐达到高潮,还把听者带入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氛围之中,让人感受到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
“欢乐颂”的歌词也充分体现了“诗”的元素,通过八段歌词的演唱,把人类从苦难到欢乐的历程表达得淋漓尽致。
歌词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也使人们更能够从中感受到贝多芬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理解。
“欢乐颂”作为《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在形式上采用了合唱和交响乐的结合,把音乐带入一个神圣而又庄严的氛围之中,让人感受到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欢乐颂”的歌词也充分体现了“诗”的元素,使音乐更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也使人们更能够从中感受到贝多芬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理解。
因此,《第九交响曲》不愧为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首充满激情和音乐之美的作品,它代表了贝多芬的才华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
这部作品的音乐结构严谨,富有变化,情感表达深刻,乐器运用丰富多彩,展现出贝多芬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和精湛技艺。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欣赏感悟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交响乐和合唱乐的形式,表达了对人类团结、和平和幸福的美好向往。
这部作品不仅在音乐界享有盛誉,也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被誉为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
在本文中,我将深入探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我个人的欣赏感悟。
1. 起源和背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唯一一部加入合唱部分的作品。
这部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最后一乐章采用了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谢勒的诗歌《欢乐颂》作为歌词。
贝多芬在谱写这部交响曲时已经失聪,但他的音乐创作依然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这部作品首演时引起了轰动,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2. 音乐结构和主题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豪华的管弦乐队声响和宏伟的合唱部分而闻名于世。
整部作品气势恢宏,音乐结构紧凑,旋律优美动人。
在第四乐章中,贝多芬引入了合唱部分,以《欢乐颂》的歌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团结的热爱。
这一主题贯穿始终,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和力量。
3. 欣赏感悟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奥义于无声”是我对这部作品的最直接的感受。
音乐无需言语,却能深深触动人心。
每次倾听这部作品,都能让我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力量和情感,仿佛置身于一场内心深处的宇宙之旅。
4. 总结与回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是一部集大成的音乐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大师的创作天赋,同时也传达了对于人类团结、和平和幸福的美好向往。
这部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的音乐结构和主题内涵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人类情感的表达。
它超越了语言的界限,触动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灵。
这种音乐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将会永远留存在人类的记忆中,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美好和幸福。
《第九交响曲》艺术赏析范文
《第九交响曲》文艺赏析范文《第九交响曲》是作曲家贝多芬的杰作,也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和具有影响力的交响曲之一。
该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探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交响曲的结构非常严谨。
它由四个乐章组成,包括了交响曲常见的快板、慢板、舞曲和终曲。
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和发展。
贝多芬在交响曲的结构上做出了创新和突破,使得整个作品更具有连贯性和完整性。
其次,这部交响曲的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其第四乐章,即“合唱交响曲”。
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引入了合唱团和独唱演唱部分,表达了人类团结、和平与爱的理念。
这一乐章以强烈的音乐张力和宏大的声响呈现,通过激昂的合唱和动人的旋律,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壮观的氛围,同时也传递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此外,贝多芬的作曲风格在这部交响曲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手法,包括对位法、变奏曲、对比和重复等,使得音乐具有层次感和丰富性。
他的音乐充满了力量、激情和内在的矛盾,既有动感和冲击力,又有柔和和抒情的部分,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总之,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作品。
它不仅在音乐结构和创新方面具有突破,还通过音乐的表达深刻地传递了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它的音乐语言丰富多样,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作曲家的独特风格和才华。
这部交响曲的艺术赏析需要通过深入聆听和思考,去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深远意义。
它鼓舞人心,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呼唤着人类的团结与和平。
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倾注了自己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类精神追求的渴望,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深层次意义的音乐杰作。
在艺术赏析中,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第九交响曲》。
首先,它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一位伟大作曲家的创造力和才华。
他以巧妙的音乐结构和丰富的旋律编织,创造出了独特而动人的音乐语言,使人陶醉其中。
其次,这部交响曲通过对位法和变奏曲等技巧,展示了贝多芬对音乐形式的探索和突破,为后来的音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音乐鉴赏论文-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整的旋律在4个乐章中间不断上升,终于在最后的《欢乐颂》中爆发出来,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和典范先例,当然也算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
节拍也不断变化。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艺术赏析
1 8 2 3 年, 贝多芬完成 了《 第 九交响 曲》 的创作 , 1 8 2 4年 在维
量用交响乐传达给 了人们 , 鼓励人们用 自己智慧来克服战争 , 随
也纳剧 院进行 了首演 , 获得 了巨大 的成 功。《 第 九交响 曲》 又名
《 合唱交 响曲》 , 组 曲由四个乐章构成 , 被看作是贝多芬在交响乐
现, 富有很强的哲 理性 。 , 将他对命运 的指责发挥的淋漓尽致 , 并
升华 到一定 的境界 , 呼吁全世界人 民团结一心 , 共 同反抗专制强
权, 为争取 “ 民主 、 自由 、 平等 ” 做斗争 。因此 可以说 , 《 第九 交响 曲》 是贝多芬创作 成熟 的代表 , 也是 贝多芬艺术创作中 曲》是贝多芬承受巨大的心理痛
苦和身体痛苦的状况下完成的 。 在这首交响乐首场演出成功 时,
贝多芬就已经聋 了 , 虽然他不能亲耳听到听众 的欢呼声 , 但 他能 够从全场听众狂热的表现上看到他们内心的激动 。对于这种情 况, 罗曼罗兰这样 说道 : 他没有独 自享 受音乐带来 的欢乐 , 而是
二、 《 第九交响曲》 的艺术性
( 一) 结 构 的 紧 密 性
大的影响。 与此 同时 , 《 第九交 响乐》 还 为人们 向专权挑战提供了 巨大的精 神力量 , 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追捧 , 并对后 世的音乐创造 带来 了很 大的影响 , 具 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 。
参考 文献 :
[ 1 ] 田自 平, 王诗伦. 用 苦难 谱写欢乐谈 贝多芬 第九交响 曲[ J 】 . 北方 音
世
界
文
艺
文 艺 生 活 L I T ER AT URE L I F E
2 O 1 5 一 O 4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赏析d小调第九交响曲,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
因为乐曲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后人称之为“合唱交响曲”。
这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该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雷鸣般的掌声竟达五次之多。
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这部作品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以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而谱曲的,也是该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主题。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第二乐章,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子,庞大的诙谐曲式。
贝多芬打破了古典交响乐中第二乐章为慢板的传统。
这一乐章的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具有精力充沛的奥地利民间舞曲的特征,但其中还带有不安的情绪。
第三乐章,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
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急板,D大调,4/4拍。
在主题“欢乐颂”开始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整个乐章的核心是合唱的“欢乐颂”主题,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解析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为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它不仅是一部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还体现了贝多芬对人类团结、和平与美好未来的思考。
本文将就该交响曲进行详细分析,为读者带来更深入的音乐欣赏体验。
第一乐章:让音符奏鸣首先是交响曲的开篇,由强烈的主题以及激情四溢的音符构成。
这个乐章凭借其高度变化的节奏和动态,打破了传统交响曲先缓后急的模式,直接引领听众进入贝多芬独特且富有张力的音世界。
第二乐章:忧郁与温暖这个乐章是一个悲劇性而充满浪漫色彩的悲怆行板(Adagio)部分。
它表达了生命中不可避免而又无法预测性质——悲剧事件的悲痛,同时也散发着一丝希望,温暖和鼓励。
第三乐章:轻盈的舞曲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以它通过音调、节奏和情感的温柔变化来形容和表达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既欢快又颇具舞曲风格,令人难以抗拒地跟着旋律摆动。
第四乐章:合唱交响曲篇这是整个交响曲最出名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乐章。
它以庄严肃穆而庄重的方式结合了管弦乐器与声乐团队,展现了对人类团结和友爱的美好愿景。
其中包括著名的歌词“欢迎至光之门”(Ode to Joy),向听众传递了正能量和希望。
符号与主题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了许多符号和主题,这些符号代表着具体意义或寓意深远。
比如,通过使用特定音调、节奏或重复元素,贝多芬使我们与他共同感受到他所传达的情感。
结尾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表达方式以及象征性的符号和主题,向我们传递了对于团结、和平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这部交响曲以其深刻而感人的音乐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
以上是关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解析的简要内容。
通过详细分析每个乐章,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傑作。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音乐鉴赏: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 引言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第九交响曲(Symphony No.9)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被视为经典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交响乐之一。
本文将以音乐鉴赏为主题,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并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2. 贝多芬简介在开始探索第九交响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位作曲家。
贝多芬是出生于18世纪末的德国作曲家,他对音乐发展和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音乐风格充满激情和情感,与时代其他作曲家形成鲜明对比。
3. 第九交响曲概述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所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唯一一部加入合唱团和声独唱部分的作品。
该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3.1 第一乐章:开场宏伟第一乐章以宏伟的开场奏鸣曲形式展开,通过悠扬的旋律和庄严的气氛引领听众进入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3.2 第二乐章:优美舒缓第二乐章是一个柔和而优美的间奏曲。
它通过轻盈的音符和温暖的旋律,为听众提供了舒适而愉悦的体验。
3.3 第三乐章:激情四溢第三乐章是全曲最具活力和激情的部分。
贝多芬采用了快速而有力的节奏,使整个乐章充满紧张感和动力。
3.4 第四乐章:命运交响第四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中融入了合唱团和声独唱。
最著名的部分是“欢乐颂”(Ode to Joy),表达出对人类团结、友爱和希望的向往。
4. 音乐鉴赏指南在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体验这部作品:4.1 注意乐曲结构贝多芬的音乐结构通常非常复杂,通过对交响曲的结构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整个作品的逻辑和发展。
4.2 留意动态变化贝多芬经常运用动态变化来表达情感,包括音量的增减、速度的改变和强烈的对比等。
留意这些细节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想要传达的情感。
4.3 聆听合唱团与声独唱部分第四乐章是这部交响曲的高潮所在,合唱团与声独唱将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体验。
聆听他们表达出欣喜和希望的歌声,将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贝多芬对人类友爱精神的表达。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摘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对于后民的深远影响已经超出了音乐本身,它已成为人类崇高理想的标志,它的每一次演奏,几乎都成为一种神圣的仪式,在许多重大的历史时刻,人们都会通过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来进行纪念,在“人们团结成兄弟”史诗般的颂歌中,所有的对立面都消解了,所有相异的理念都融合了,所有的个体在一种无上崇高的理想伟大的光芒之下结成为一个整体。
【关键词】超凡恢宏前所未有创新人声《欢乐颂》深远影响《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d小调。
这部交响曲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在交响乐领域伟大成就的总结,它最集中地体现了贝多芬创作中的生命意志和艺术理想。
失聪的痛苦、健康状况的烦忧、家庭问题的纷扰、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烦恼,使贝多芬的创作渐渐进入了一个沉思、内省、抽象、凝练的第三创作阶段—一个比他的“英雄”、“命运”更高层次、更理想化的阶段。
这时的贝多芬把音乐结构放在了第二位,他找到了更为符合自己音乐理想的形式。
使贝多芬的晚期音乐超越了从前所有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触及的最高领域翱翔。
《第九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早在1793年,贝多芬就试图给德国著名诗人席勒的《欢乐颂》配乐,基本主题的最早草稿于1890年写出,后来在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内曾以各种形貌出现在贝多芬的许多作品中,但是直到1822年底开始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中,作曲家数十年的愿望才得以真正实现。
在这部超凡、恢宏、前所未有的巨作中,贝多芬对交响曲的写作规则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他加长了作品的篇幅,整部交响曲的演奏时间在七十分钟左右;他扩大了乐队的编制,在传统乐队编制中加入了许多新乐器;他还有史以来第一次把慢板乐章放在了诙谐曲乐章之后,以适应主题和形象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他首次在器乐作品中加入了人声,并成为整部作品的高潮,也是整部作品的中心,而宏大的前三个乐章,仿佛就是为“欢乐颂”的大合唱所做的序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之管见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之管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成功首演,到现在近200年的历程中一直被人们称颂着、被不同国家的著名乐团诠释着。
它之所以是“一个没有前例,至今仍无人超越的成就。
”①关键在于作品具有非凡的艺术性和深邃的思想性。
一、艺术性1,作曲技法更高明贝多芬成功解决了交响乐与合唱的巧妙联姻。
“将合唱引入交响乐,技术上有很大的困难,这一点从贝多芬的草稿本上可以看出来。
他做过许多试验,想将歌声用别的方式引入作品的其他段落”“当欢乐的主题即将首次出现时,整个乐队戛然而止,全场一片寂静给引入的歌声带来一种神秘、天上人间的气氛。
”②作品扩大了交响乐的原有规模,集交响乐队、合唱、独唱、重唱于一体,壮美浩大、气势恢宏,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以精湛娴熟的技法创造性地把人声融入交响乐,给全人类奉献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揉板乐章中创造性的配器,深受许多指挥家的赞赏,尽管有些配器存在不足,但“贝多芬处理乐队的手法是那么独特、与众不同,所以倘若要以任何方式更动它一下,都必须持以万分谨慎的工作态度。
”③贝多芬之后,对西方音乐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曲家瓦格纳非常至爱和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是瓦格纳的典范、试金石、镜子和象征。
”④他满腔热情和充满智慧地称赞道:“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存在,我们就没法再写交响乐啦!”⑤2.结构更合理紧密《第九交响曲》构思精巧,布局匠心。
“在贝多芬的其他交响曲中,没有任何一部把各个乐章间内在联系表现得如此紧密。
”⑥和前几部交响乐一样《第九交响曲》仍采用四个乐章形式。
不同的是前三个乐章中的每个主题都被具有迫切要求的质疑的低音宣叙调所打断。
三个乐章中的任何一个乐章都没有提出答案。
在第四乐章中,低音提琴才以贝多芬所曾谱写过的最简练、最内在和最淳朴的旋律来检验这一切,用善良人的旋律,人民的歌曲,把主题导向深度和高度。
贝多芬把克服战争和灾难的任务交给了人类,用人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于是人声开始说话,歌词冲破了束缚,人类欢乐的伟大歌唱开始了。
杨松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乐评
杨松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乐评《第九交响曲》是由三部分构成的,大型器乐前奏、人声合唱的主体和最后的大型综合尾声。
第一部分是由大型器乐演奏的,大提琴的低沉奏出了战争的极度残酷,压抑和悲壮,在这种氛围下让人更感觉到了对自由的渴望,战争的动力。
听着这种悲怆的低沉,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一种画面:一个黄沙弥漫、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战场,身边有着已经倒下的同伴,但是还有一批人手持武器,即使遍身伤痕、即使前方依然渺茫,斗争的激情和决心依然不减;而之后稍活泼的快板使得阴郁的场景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原本还是阴云密布的战场,原本还是无法战胜的敌人,一下子充满了和煦的阳光和胜利的希望,这给予了所有浴血奋战的勇士们前进的动力,战争似乎已经开始向胜利方向发展;接下来的音乐是歌唱似的柔歌,充满了安详、宁静,这仿佛是战争中的间歇时期,勇士们是在休息么,在休息中想到的是即将到来的胜利,还是家中和谐美满的幸福?音乐和谐中透出了哲理的韵味,也仿佛透露出最后严酷的战争之前的思索;宁静之后带来的狂风暴雨般的胜利,恢弘的器乐合奏俨然显示了最后的胜利。
紧接下来的部分是人声合唱,所演唱的正是席勒的《欢乐颂》,人声和器乐有着完美的和谐,仿佛阴霾许久的大地终于被光明突破,阳光开始普照大地,这正是贝多芬最理想的王国充满了爱、阳光、自由和真理。
“竭力为善,爱与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忘了王位,也不要忘记真理”,这是贝多芬一生最执着的追求,在这里得到的最完美的诠释。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最后在人声合唱激昂的对胜利的赞美中,乐曲到达了高超的顶峰,在一片对爱和自由的赞颂中,乐曲在无比光明和无比辉煌中结束了,这是真的欢乐,黑暗一去不复返了。
这是自由的颂歌,表达出了所有人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渴望和赞美,人们有了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
听完《第九交响乐》,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无可否认,这部惊世之作是音乐殿堂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但是它却已经超越了艺术而存在,它是贝多芬给世界所有人的一首颂歌,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公爵、贵族还是平民,无论你是否懂得艺术,这都是一份异常珍贵的礼物:这是一杯能让你发现生活的美好醇香美酒,这也是一个帮助你与苦难挫折斗争到底的武器,这更是一份鼓励,一份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只要你能想起这段音乐,就能听到贝多芬在狂风暴雨中的怒喊:扼住命运的咽喉的鼓励。
(完整word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英豪的颂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感想法国有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议论家罗曼·罗兰在其著作《贝多芬传》中对《第九交响曲》有这样一段激感人心的出色描绘:“傍晚将至,雷雨也跟着酝酿。
而后是深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漆黑,夹带着狂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忽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因为意志之力,白天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首次倾听音乐巨人的巅峰之作便深深地被这类威严庄严、厚重深沉的音乐气氛感染,像是一条长河有奔腾入海的激荡也有涓涓细流的清静,又像是一部英豪的史诗,在与命运的抗争中有绚烂也有潦倒,心潮跟着音符激动汹涌,曲终时仿佛经历了一场好久以前的战争。
“贝多芬一世中从未中断过阅读德国文学史上有名的‘狂飙突进运动’ 的代表人物席勒的作品,此中尤以《欢喜颂》给他印象最深,影响最大。
” ①德国有名诗人弗里德里希· 席勒拥有很激烈的反专制思想,盼望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在其有名诗作《欢喜颂》中深刻表现了这一主题,同时对青年期间的贝多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考据说早在波恩期间,贝多芬就存心将席勒的《欢喜颂》谱写成一部弘大的乐曲。
但此时的贝多芬还未经过漫长的生活旅途,艺术与思想没有进入成熟阶段,几经试试都未能成功:“一七九八年 , 贝多芬又曾记下一首配唱“ 慈祥之父必然存在” 《欢喜颂》中的诗句的旋律。
一八一一年 , 在第七和第八交响曲的底稿之间 , 又有一个主题 , 配唱‘ 欢喜 , 神明漂亮的光辉’。
一八一二年又有过底稿设计 , 曲名是《席勒序曲》 , 拟以《欢喜颂》作为热潮结束。
”②直到暮年创作《第九交响曲》的时候才得尝心愿。
《欢喜颂》作为作品的最后一部分,正表现了他“经过磨难获取欢喜”或许“经过斗争获取成功”的人生信念。
许多的研究者以为贝多芬的音乐在思想内涵上超出了诗歌。
“俄国音乐议论家里亚历山大·谢觉夫( 1820—1871) 曾侧重指出, 贝多芬作的曲在思想上超出了席勒的诗 ,, 席勒把欢喜当成亲近团结的前提 , 贝多芬却以为 , 二者的关系应当倒置,只有获得了亲近团结 , 欢喜才能降临人间。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论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论文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在线试听/music/1985.html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赏析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历时近七年的时间,完成于1824年春,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
最初贝多芬计划在柏林首演,后经维也纳众多的朋友坚决请求,才改在维也纳。
首演当晚音乐厅里座无虚席,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盛会,贝多芬的往年好友兹梅斯卡尔,正卧病在床,他要求别人用担架将他抬到剧场以恭奉盛会……。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
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
听众沸腾了,欢呼、兴奋、不能自己,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
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
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
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
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
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的赏析
我对《第九交响曲》的赏析写下这篇东西是在听《第九交响曲》的两个星期后,所描绘的情感和体会自然已经无法像当时那么清晰和深刻了,要说的话也算是激情的痕迹和回味。
我非是专业的音乐欣赏家,而音乐或者说经典音乐是超越于音乐范畴而指向心灵的认知和激奋。
我对于音乐的欣赏是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我倾向于形象思维故欣赏时是根据音乐构图即心灵图景。
音乐是诗,这毫无疑问,音乐是时代的哲学这亦非虚言。
一柏林墙的倒下象征着时代冷战的结束,亦是一个国家的欢会和相聚。
那段视频确实让我震撼。
一群群含着热泪的人在墙两端分别凿开,那是自由的热烈的欢乐,那是无法阻挡的激情。
伯恩斯坦这位满头白发的人在柏林音乐大厅指挥合唱团演奏《第九交响曲》,他的姿势,他的神态,你会发现,那完全是一种来自内心的欢快,他似乎成了一条苍老的河延向深刻的未来。
当时我很认真的听,被旋律所吸引,说实话,你要让我分清哪是什么乐器奏出的,我可能很多说不上来,但是我听得比较清楚的是那段欢乐颂的旋律是在低沉与激昂,欢乐与内敛,激情与斗争中慢慢转换最终向上如同走到了但丁里所描绘的金色的天国。
那段如野兽的旋律如同微鸣的海浪在命运的手掌之下潜息,它不断地试探,不断地积蓄力量,刚开始是低沉的,后来这种低沉转为一种轻微的乐观,即使不断地被压着,而那海的内心却在不断地翻腾,逐渐向上,渐渐地成了一种持续的明显的抗争,很明显,当一种压抑到了极致,最后爆发的是极致的欢乐的疏泄。
于是那一刻,伴随着伯恩斯坦的指挥,那狂涌的激情完全成了狰狞的野兽,暴风般的欢乐如同激情之河向每一具反抗命运的灵魂涌来,那其中,是无比真实无比深刻无比强烈的乐观和向上。
一种来自生命力的爆发,一种反抗的力度,一种超越理性的深沉的时代之歌。
我当时听到最后,全身紧绷像一张弓,不是紧张反而是平静,我知道,这已经算是神的音乐了。
当那最后的欢乐由音乐显现: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的精神完全柔和下来,我明白,是我们,是人在与命运的战争中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音乐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分析
音乐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分析引言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语言,可以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传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作为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贝多芬以他的音乐天赋和创新精神成为了经典音乐界的偶像。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常被称为"合唱"交响曲,被认为是西方音乐史上最重要和充满情感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其音乐结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
I. 贝多芬的生平和音乐风格A. 贝多芬的成就和影响力贝多芬(1770-1827)是一位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在音乐史上被尊称为巴洛克、古典和浪漫时期的过渡人物。
他的音乐作品涵盖了多种风格,从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到室内乐和歌曲,以及合唱作品。
他对音乐的独特见解和创新手法,为后世音乐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B.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背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创作于1822-1824年,是他最后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引入了合唱部分,是第一次在交响曲中加入声乐表演。
贝多芬的倾诉,需要更多的表达来传递深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II. 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结构第九交响曲有四个乐章,分别为第一乐章:慢板-快板(抒情交响曲);第二乐章:假声匆匆忙忙;第三乐章:快板;第四乐章:催命号角。
接下来,我们将对每个乐章进行详细分析。
A. 第一乐章:慢板-快板(抒情交响曲)此乐章由四部分组成:主题申明、运动的主题、转调部分和重申主题。
这个乐章展示了贝多芬独特的抒情风格和灵活的音乐构思。
B. 第二乐章:假声匆匆忙忙第二乐章是一个温馨而忧伤的乐章,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悲伤的情绪而闻名。
它开始于一个安静的假声合唱引子,然后交响乐队逐渐引入其他乐器,创造出一种充满希望和渴望的氛围。
C. 第三乐章:快板第三乐章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节奏感的乐章。
它采用了三段形式,具有强烈的对比和突出的主题。
贝多芬通过即兴性的音乐发展和变奏,创造了一种充满生命力和刺激的节奏感。
D. 第四乐章:催命号角第四乐章是整个交响曲的高潮,也是最著名的部分。
用苦难谱写欢乐——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用苦难谱写欢乐——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邹昌峻
【期刊名称】《音乐时空》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名为《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
的情况下创作的伟大作品,体现了贝多芬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以及他的艺术理想,是贝多芬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
贝多芬的创作过程是痛苦的,然而乐曲带给人们的欢乐是无法估计的。
本文将从《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简要作品分析与《第九交响曲》对人们的影响三方面来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总页数】1页(P100-100)
【作者】邹昌峻
【作者单位】四川警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5
【相关文献】
1.由苦难铸成的欢乐--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 [J], 高欣
2.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之《欢乐颂》分析 [J], 徐卓
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欢乐颂”图景——探究末乐章“音乐”与“诗”对于作品结构的深层意义 [J], 邓军
4.苦难与欢乐并存——浅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J], 钊传鑫
5.用苦难谱写欢乐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J], 田自平;王诗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欣赏音乐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学年、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音乐鉴赏
指导教师:
系别:
班级:学号:
姓名:联系电话:
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歌剧的赏析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整的旋律在4个乐章中间不断上升,终于在最后的《欢乐颂》中爆发出来,被视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和典范先例,当然也算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此乐曲的韵律走向呈不断高扬的旋律。
节拍也不断变化。
贝多芬第九号交响曲“合唱”,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作品于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演,即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部交响乐构思广阔,思想深刻,形象丰富多样,它扩大了交响乐的规模和范围,超出了当时的体裁和规范,变成由交响乐队、合唱队和独唱、重唱所表演的一部宏伟而充满哲理性和英雄性的壮丽颂歌。
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人类寻求自由的斗争意志,并坚信这个斗争最后一定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人类必将获得欢乐和团结友爱。
从作品的酝酿到完成,第九交响曲倾尽了贝多芬数十年的心血,是其音乐生涯的登峰造极之作。
全曲从头至尾的演奏时间至少需要一个小时以上,但并无任何冗长拖沓之感。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
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
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
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
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
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
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
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
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
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
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
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
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
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
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前面就说到过,这首诗作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
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
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
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
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总结,在速度和力度上,都让人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欢乐——比心中的忧伤更为深沉。
”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欢乐颂》的乐队几乎没有一个人会笑出声来,连听众都一个个神情严肃,沉浸在一种精神享受之中,其情绪与在听悲
歌时是一样的。
这时听众和演者都陶醉于一种美感之中。
体裁:交响曲。
形式: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为了向全人类说话,大胆地打破了交响曲的传统形式,加入了人声的合唱,故此作品又称之为“合唱交响曲”。
也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
风格: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
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
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
流派: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