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专题训练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1湖北十堰4月模拟)在生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下,冰川退缩之后形成的地表上植被原生群落不断发生演变。

粗木质残体是指所有地上和地下小头直径大于2.5厘米的枯死木质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要素。

右图示意横断山区某冰川退缩区8个样地粗木质残体的碳贮量变化,下表示意这8个样地的冰川退缩年份和优势物种组成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不同阶段粗木质残体碳贮量的变化直接取决于( )A.土壤肥力B.植被密度C.水热条件D.种间竞争2.随着演替过程的持续,碳贮量最大的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D.凋落物(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

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2021江苏七市二模)阿勒泰地区不同季节牧场位置不同。

下图为阿勒泰地区主要牧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从冬季到夏季,牧民转场途经的主要植被类型依次为( )A.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C.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荒漠草原D.山地草原、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荒漠草原7.冬季牧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因其( )A.水源充足B.积雪深厚C.产草量大D.相对温暖(2021河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

2023版二轮总复习地理-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3版二轮总复习地理-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D.岩性
(2)图 b 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审答流程] 第一步,获取解读信息 ①图 a 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中甲、乙、丙、丁四处的 植被类型、海拔及地表的各类景观的分布状况。 ②图 b 示意该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 后绘制的四个采样点 0~60 cm 土壤剖面。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3)德干高原的热带黑土:是在火山熔岩上形成的,矿物养分含 量丰富,故肥力较高。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2.典型土壤肥力 (1)东北黑土:是在森林、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冷湿的气 候条件使得有机质分解速度慢,积累多,故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 沃。 (2)四川盆地紫色土:是在紫色页岩成土母质上形成的,矿物养 分含量丰富。
的“水没地”景观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命题趋向
1.常选择自然环境组成要素的变化研究,从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入手, 综合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特征。
2.结合某区域植被、土壤的发育与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考查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01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2022年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五)

2022年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练(五)

C.土壤水分含量较大
D.位于北坡蒸发较弱
5.该山脉最可能位于( )
A.辽宁北部
B.山西西部
C.甘肃西部
D.山东南部
【解析】3选C,4选B,5选C。第3题,表层土壤温度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就是太阳辐射,云杉林对太阳辐射有巨大的阻挡作用,这是导致土壤温度低于草 地的主要原因。第4题,比热容差别不大。河谷南坡为阴坡,气温低,冻结期相对较 长。云杉林蒸腾作用强,土壤水分含量少。冻结日期长短与气温有关,与蒸发大 小关系不大。第5题,从图可知,图中土壤最高气温出现在北京时间16时,最高温度 应为当地时间14时,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个小时,经度差30度,约为东经90度,故可 能位于我国西北的甘肃省。
(2021·邯郸二模)在塔里木河下游某河段的河漫滩及两岸的低阶地,生长着胡 杨(乔木)、柽柳(灌木)、芦苇(草本)和骆驼刺(草本)等12种植物群落,这些植物的 物种及生长量与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该地区总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 距离的变化情况,地上生物量是指植物的枝、叶、花等在土壤以上的生物量。据 此完成7~9题。
<1 800
带层内土地类型(地表植被)
侵蚀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草原)
侵蚀中山中性灰褐土(云衫、苔藓林)
侵蚀中山中性灰褐土(云衫、油松及 阔叶林)
剥蚀中山灰褐土(落叶阔叶林)
低山灰钙土(荒漠草原)冲积砂砾戈壁、 洪积砾石戈壁、砾石河谷
4.该山最可能是( )
A.武当山
B.武夷山
C.天山
D.贺兰山
5.推测该科研团队沿途考察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最高地区的海拔在( )
A.气温
B.降水
C.土壤墒情
D.光照
3.依据调查数据可知,该样地林下草本植物( ) A.生物多样性程度低 B.季节变化不明显 C.季节变化深受木本植物的影响 D.季节变化受地形影响显著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课件+微专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课件+微专题+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答案:(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 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 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北京雨燕越冬地主要集中在南非、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核心区域为 三国交界处的喀拉哈里跨境国家公园及周边。这里主要的生境为稀树草原,专 家发现雨燕迁徙路线选择避免海洋,绕过天山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高海拔地 区,迁徙路线的单程距离超过1.6万千米,全年迁徙距离约为3.8万千米,其一 生往返的旅程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问题答题术语:
项目
水生动物(鱼类)
陆生动物
生 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
①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
存 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 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差别
空 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 大,适宜生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陆分离,
址,因此又被称为“楼燕”。北京雨燕于春夏季在北京繁殖,每年7月中下旬开 始迁徙,次年4月归来。通过为北京雨燕安装光敏定位仪,专家们掌握了北京雨 燕的行踪。这种光敏定位仪重量仅0.65克,续航时间长达两年,通过记录周围 环境光照强度的周期性变化,来估测鸟类的地理位置,经度值由日出和日落时 间的中间点确定,纬度则由当天的日照长度计算得出。
天敌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天敌少
人类活动 地形较封闭(远离大陆),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少
(2014课标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2~3题。

(精)2020-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地球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精)2020-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 自然地理原理与规律地球运动规律 Word版含答案

[专题限时训练]一、选择题(2020·高考天津卷)我国A市某中学(图Ⅰ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2.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A.惊蛰到立夏B.立夏到小暑C.白露到立冬D.立冬到小寒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北京时间14:08时,该地地方时为12:00,计算出该地经度为88°E,位于天津西方;该地冬至前后北京时间10:00日出即地方时7:52日出,计算知该地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44分,天津冬至前后夜长为15时左右(与北京相似),故该地位于天津的北方;则C项正确。

第2题,考查地图三要素及地球运动。

读图Ⅰ可知,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代表日落时杆影指向由东北转为东南,则日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太阳直射点应该由南半球移动到北半球,结合二十四节气图可知,A项正确。

答案:1.C 2.A(2020·四川天府大联考)2020年8月5日~21日,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日本东京举行。

读两个国家略图,回答3~4题。

3.在第31届奥运会召开期间,两个举办城市的特点是( )A.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东京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C.里约热内卢日出方向是东南方D.东京日出和日落方向偏向北方4.某日本游客从东京成田机场飞往里约热内卢,出发时间是2020年8月6日17点,飞行时间约是28小时,那么该游客到达里约热内卢机场的时间是( )A.8月6日9时B.8月7日9时C.8月8日3时D.8月7日3时解析:第3题,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运动,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东京在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北半球夏季,两城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植被与环境考点4+地方性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植被与环境考点4+地方性分异规律

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安徽省芜湖市期末)土壤温度日较差是反映土壤水热关系的主要指标之一。

由于水的热容量远大于土壤土体本身,土壤水分含量和状态成为影响土壤温度日较差的主要因素。

下图示意山西省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10 cm深度)温度及其土壤温度日较差的季节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芦芽山林线土壤温度日较差最小出现在土壤()A.完全冻结季B.完全解冻季C.冻融转换季D.温度最低季2.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的水热关系()①土壤温度年较差南坡大于北坡②夏季土壤含水量南坡大于北坡③南北坡均水热同季④春季土壤含水量最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的水热差异体现了自然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福建泉州质量检测)青海云杉林主要分布在祁连山海拔2 900~3 300 m之间,是该区域最高的森林带。

随着海拔的升高,云杉林群落内的幼苗高度结构、分布格局发生转变。

在海拔3 000 m以下,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海拔3 100 m以上,幼苗呈现集群分布。

下图示意不同海拔青海云杉幼苗的高度结构。

据此完成4~6题。

4.各海拔幼苗分布的特点是()A.海拔3 300 m各高度幼苗差异较小B.海拔越高,幼苗的植株数量越少C.高于105 cm的幼苗分布较为均匀D.海拔越高,低于25 cm的幼苗越多5.林带低海拔处幼苗表现为随机分布,说明与高海拔处相比,低海拔处()A.降水总量更多B.热量条件更优C.种内竞争更弱D.灾害威胁更小6.推测海拔3 100 m以上幼苗呈现集群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云杉种间竞争较强B.植被覆盖度较低、光照强C.适宜生存区斑块化D.人类活动干扰较小(2022·四川乐山市模拟)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山垂直带谱示意图”。

完成7~8题。

7.自然带①和②分别是()A.山地荒漠带亚高山草甸带B.山地荒漠带山地针叶林带C.山地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D.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8.甲山2 000米南北坡植被差异体现出()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022·山东地理)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

2020年北京版地理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 Word版含答案

2020年北京版地理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五 地球上的水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五地球上的水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水循环与水资源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Ⅱ2018课标Ⅲ,8,4分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陆地水体相互关系与河流特征Ⅱ2017北京文综,36(3),10分河流水文特征★★★海水运动运用图表,说明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Ⅲ2016江苏单科,19,3分洋流及影响★★☆2014四川文综,14(1),4分洋流分布及其特征2014江苏单科,13,2分季风洋流分析解读近几年,北京文综重点考查了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和河流特征;对获取、解读信息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考查了运用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备考中要注重结合区域图、示意图来训练利用水循环、河流特征、洋流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水循环与水资源下图为某大陆沿西海岸降水量空间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 )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B.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C。

纬度40°—60°地区植被硬叶、根深、皮厚D.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答案 B读图,回答下题。

2。

图示区域(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B。

水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C.环境质量优,养老产业发展条件好D。

地质灾害多,交通运输建设成本高答案 D我国南方部分城市为改变“雨季一来,城里看海”的状况,在城市低洼区域修建“生态草洼”和铺设渗渠提升雨水处理能力。

据此,回答下题。

3。

上述措施( )A。

减缓了雨水渗漏速度B。

增加了地下水储存量C.缩短了雨洪汇流时间D.增加了地面的蒸发量答案 B读图,回答下题。

4。

如果该图表示水循环模式,则()A。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五 地壳运动规律 推荐

2020高考地理二轮课件:专题五 地壳运动规律 推荐
1.(2017·天津文综,3)读图,回答下题。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
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解析:A、C 错:读图可知,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 沉积岩。B 对,D 错:图中岩层没有发生断裂并形成明显的相对位 移,而是岩层受挤压作用弯曲变形形成了褶皱构造。
(3)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①正常状态的岩层→下老上新。 ②背斜→两翼新、中间老;向斜→两翼老、中间新。 ③侵入岩层的岩体→侵入的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形成时 间晚。
[押题 1] “地狱之门”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一个叫作达尔瓦兹 的小镇附近。1974 年,地质学家意外发现一个地下洞穴,里面充满 了可燃气体,将气体点燃后,大火竟燃烧了 40 年仍未熄灭。下图 为“地狱之门”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解题指导: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沉积岩岩层越向下,岩 层的年龄一般越老;若有岩浆侵入活动,则岩浆的形成晚于其侵入 的岩层。
解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 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接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 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 甲。(2)由乙处的断层可判断形成了一次褶皱;甲层的上覆岩层分布 与下侧岩层分布顺序一致,说明又形成了一次褶皱,故共形成了 2 次褶皱。
解析:(1)若①岩层形成早于②岩层,则②岩层就不可能形成变 质岩,则①岩层形成晚于②岩层,A 错;背斜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向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C、D 错。(2)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可能发生透水事故。
高频考点二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5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5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2)分析聚落多位于河流沿岸高地上的原因。(6分) 【答案】香溪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水位变化大;(2分)山区河流, 落差大,易发洪水;(2分)河流干流较短,支流多,易出现暴涨暴落现象,因此聚落多建在高地上。(2分) 【解题思路】聚落多位于河流沿岸高地上的原因主要从洪水威胁的角度作答。香溪河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河 流山区流程长,支流多,干流短,易出现暴涨暴落现象。 (3)分析香溪河下游难以形成城市的原因。(4分) 【答案】香溪河位于湖北省西部,位置偏僻;(2分)地势起伏大,流域面积小,地势不够开阔。(2分) 【解题思路】香溪河下游难以形成城市的原因主要从河流下游的地势开阔程度、位置特点等角度作答。 易错提醒
陡坡、断层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⑤ 在适宜
续表
项 交通运输方式 目
交通运输线路的
原 成本高、难度 大;② 建造公
因 路的成本较
① 节约建设成本的需要;② 降低技术难度的需要;③ 保障工 程施工安全的需要;④ 降低运营成本和保障运行安全的需要
低、技术难度
往 往迂回前进;②“之翻”越山岭时,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等的高线线路设
公路 计,

线路一般呈[2]______字状或“8”字耕状地(尽量与[3]________平
般 首选[1]_____ 原 ,其次是铁路 则
行);③ 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


减少对山地景观居的民破点坏和对[4]______、林地的占用;④ 避开
形,A正确;公路形态与减轻洪水威胁关系不大,B错误;从图中看不出断裂带,与避开断裂带关系不大,C错误;
在山坡修建S形公路无法避开泥石流,D错误。
变式2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和流域综合开发(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区域生态建设与流域综合开发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流域乃至河西走廊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湿地的恢复和保护问题,相关部门调查了该地区恢复利用(利用与管理)、恢复保护(隔离保护管理)和自然恢复三种典型恢复方式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

下图为自然湿地(作为参考湿地)和三种湿地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调查结果。

据此回答1~3题。

1.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 )A.能够满足水源需求B.生态环境较好C.群落抗干扰能力强D.物种丰富2.恢复保护方式物种丰富度最低,原因是( )A.土壤水分差B.缺乏优势物种C.受干扰程度低D.植被稀疏3.根据三种不同恢复方式对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综合分析,以下做法对湿地恢复能够达到较好效果的是( )A.建立栅栏隔离保护B.建设旅游景点,并进行浇灌、栽种等管理方式C.人为不参与管理的自然恢复D.禁止大型动物踩踏、干扰答案 1.A 2.C 3.B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黑河中游湿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限制性因素。

与自然恢复相比,人工恢复方式有利于提高植被盖度,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方式能够满足水源需求。

故选A。

第2题,物种丰富度是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之一,它主要是测量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物种数目以表示生物的丰富程度。

据材料“研究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可知,恢复保护即隔离保护管理,因隔离所以受外界干扰较少,因此物种丰富度最低。

故选C。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恢复利用即利用与管理方式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都较高,因此应利用和管理湿地。

故选B。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下图为“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A.地势第三级阶梯B.东部季风区C.内流区D.东部经济地带5.有关精准扶贫措施合理的是(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答案 4.B 5.D解析第4题,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读图,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只有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两个主战场位于第三级阶梯,A错;我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州、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三个主战场位于非季风区,B对;我国季风气候区主要是外流区,非季风气候区多为内流区,C错;我国东部经济带包括了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图中扶贫攻坚主战场仅燕山-太行山区战场的部分地区属于河北,其他战场均为中部经济带或西部经济带,D错。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第5题,上游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促进三角洲的 发育,①错。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泥沙,不利于三角洲的发育,②对。沿海 修建大堤会导致河道泥沙不再进入周边湿地,而是向更远的海洋输送,不利 于三角洲的发育,③对。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三角洲,④错。C符 合题意。
点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合理的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如三角洲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 三角洲;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河流上游开垦荒 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泥沙沉积加重,洪涝灾害多发。这体现了综合 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归纳提升•学技法]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 该类型试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 分析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的三大思路
分析思路
突破方法
判断自然地理环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由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 湾的泥沙沉积而成,其位置经过多次变迁。下图为密西西比河古三角洲叶 瓣分布(①~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及目前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5题。
3.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叶瓣的原因是( )
A.河口地势低洼
B.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频繁改道
境的主要特征 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
“一果多因”的推 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

推断“因”。例如,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沙漠
的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作用

2020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05(解析版)

2020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05(解析版)

2020 高考全真模拟卷 05地理本卷共 15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50 分钟)、选择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普洱茶是以云南省当地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由茶农采用特定工艺、经发酵后加工制成。

在以马驮为 主要运输方式的时代,普洱茶要借助路上运输时间进行二次发酵。

如今“渥堆发酵”技术可将普洱茶漫长 的自然发酵时间缩短为 45 天左右。

“渥堆发酵”是指将晒青毛茶堆放成一定高度后洒水,上覆麻布,使之 在较高的温度、 偏低的降水量的环境中发酵 24 小时左右。

勐海县号称“普洱茶圣地”, 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

据材料回答 答案】 1. C 2. A 3. D【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过去由于交通运输不便,运输时间较长,普洱茶有充足的发酵时间,而 现代交通快捷,不能很快的发酵普洱茶,故交通运输时间变化催生了普洱茶“渥堆发酵”技术。

故选 C 。

2.“渥堆发酵”的环境要求是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而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春季3—5月份,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非常适合发酵。

故选 A 。

3.根据材料可知,“很多普洱茶企业都争相在勐海县设厂,即使不设厂,也要把发酵车间设在勐海县”, 说明勐海县独特的发酵环境是吸引企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故选 D 。

“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建立的港口服务功能的物流中心,内陆的进出口商品可以在当地完成订舱、 报关、报检等手续,将货物交给货代或船运公司。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 天津港不断优化海陆双向物流网络布局。

近年来, 天津港陆续在内陆腹地辟建了 25 个“无水港 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实现内陆地区与国际航运的贯通。

据此完成 4—5 题。

4. “无水港”业务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1— 3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恐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爬行类动物族群,在距今大约2亿3 500万年至6 500万年曾经繁盛一时,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1.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于恐龙的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所致,这些学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是( )
A.气温变化
B.植物变化
C.降水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D 2.D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4.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

故选D项。

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
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

故选A项。

(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6.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草原。

第6题,据图可知,甲—乙—丙的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

完成第7~8题。

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由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为南北更替,故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C项。

第8题,考查自然带的成因。

由图可知,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下方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说明甲地相对其下方水分条件较好,故选C项。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9~11题。

9.P表示的典型植被是( )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草原
D.热带季雨林
10.与近现代相比,该地质时期( )
A.热带范围明显扩大
B.森林分布范围更广
C.降水丰富,气候更湿润
D.处于冰期,气候更寒冷
11.图中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9.A 10.D 11.A
解析第9题,根据图表可知此区域位于北半球,由赤道往北逐步形成雨林、草原、荒漠带,因此P所在区域为非洲大陆。

P处位于荒漠带以北,28°N以北附近,因此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10题,据地质时期与近现代植被分布情况可知,与近现代相比,地质时期热带范围北界为28°N,范围缩小,A项错误;森林分布范围变小,因此降水减少,B、C两项错误;针阔落叶林纬度低,大陆冰川分布纬度低,面积广,因此处于冰期,气候更寒冷,D项正确。

第11题,据图可知地质时期植被的变化是热量递变导致,属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读天山博格达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14题。

12.甲自然带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13.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14.山地北坡出现森林带而南坡缺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答案12.D 13.C 14.C
解析第12题,山麓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天山博格达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形成荒漠景观,所以甲处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

第1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麓到山顶自然带分布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第14题,天山的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于南坡,导致山地北坡出现森林带而南坡缺失。

(2018浙江嘉兴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某座山峰的“阴阳脸”景观,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坡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两坡降水差距不大。

据此完成第15~16题。

15.关于“阴阳脸”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阳脸”降水多,热量条件差
B.“阴脸”光照少,水分条件好
C.“阳脸”坡度陡,土层薄宜长草
D.“阳脸”气温低,适宜树木生长
16.“阴阳脸”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15.B 16.B
解析第15题,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西北地区,受西风带或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影响,西北坡是
迎风坡,降水多。

“阴阳脸”景观中,“阳脸”位于南坡,降水少,热量条件好,A项错。

“阴脸”光
照少,水分条件好,B项对。

“阳脸”蒸发量大,水分条件差,宜长草,C项错。

“阴脸”水分条件好,适宜树木生长,D项错。

第16题,“阴阳脸”景观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即非地带性分异规律,B项对。

17.读南部非洲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向北凸出明显,分析原因。

(2)图中甲、乙沿海地区都处于回归线附近,自然带有何不同?说明成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赞比西河与世界主要河流相比航运价值相对较小的原因。

答案(1)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

(2)甲沿海地区为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沿岸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乙沿
海地区为热带雨林带,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富。

(3)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水流急;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下游地形平坦,泥沙淤积,河水浅,多沙洲,不利于航运。

解析第(1)题,结合纬度可知,非洲大陆西岸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温度降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第(2)题,甲沿海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沿岸本格拉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形成热带荒漠带,乙沿海地区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终年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带。

第(3)题,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需要联系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要素
进行综合分析,赞比西河水文条件复杂,河水浅,多沙洲,还有湍流瀑布,有很大一段河段是在南非高原峡谷中穿行,对航运威胁很大;而且水量受到旱、雨季影响,变化很大。

18.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C地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

B地位于迎风坡,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位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3)C地位于热带稀树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不同导致的热量不同。

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地位于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地位于背风坡,而D地位于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不同。

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