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检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6a8882dd3383c4bb4cd230.png)
高一物理必修一检测试题注:考试9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卷 一.选题题:(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9---12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核很小,所以可以当作质点B .给体操运动员打分,可把运动员当作质点C .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当作质点D . 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当作质点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同一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车,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 . 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C . 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的缘故D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3.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 A .米、牛顿、千克 B . 千克、焦耳、秒 C .米、千克、秒 D . 米/秒2、千克、牛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个物体只要接触就会产生弹力B . 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C .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 . 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5.在100m 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 末瞬时速度为10.4m/s ,10s 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 .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 10m/s B .10.2m/s C . 10.3m/s D . 10.4m/s6.如图所示是P 、Q 两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A .P 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B .零时刻P 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 .在t 1时刻之前,P 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 质点的加速度D .在0-t 1时间内,P 质点的位移大于Q 质点的位移7.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如果握力加倍,则手对瓶子的摩擦力( ) A . 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B . 只要瓶子不动,摩擦力大小不变C . 方向由向下变成向上D . 手越干越粗糙,摩擦力越大8.一物体m 受到一个撞击力后沿不光滑斜面向上滑动,如图所示,在滑动过程中,物体m 受到的力是 A .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斜面的支持力B .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C .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D . 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斜面的支持力9.已知质量为10kg 的物体,只受两个力F 1与F 2,其大小分别为10N 和30N , 则它们的合力和加速度大小不可能等于:( )A .15NB .25NC .5 m/s 2D . 3.5 m/s 210.如图所示,用水平外力F 将木块压在竖直墙面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B .木块重力与墙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木块对墙的压力与F 是一对平衡力D .木块对墙的压力与墙对木块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1.如图所示,悬挂在小车顶棚上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小车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向右加速运动 B .向右减速运动 C .向左加速运动 D. 向左减速运动12.在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减速下降的电梯中,有一个质量为m 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小为m (g -a )B .此人受到的重力为m (g + a )C .此人超重D .此人对电梯的压力大小为m (g + a )二.实验题:(共15分) 13.(6分)用接在50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取若干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打印点未标出),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x 1=30mm ,x 2=36mm ,x ,3=42mm ,3与4两点间的距离x 4=48mm .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m/s ,小车的加速度为 m/s 2.114.(9分)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精品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期末复习有答案
![精品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期末复习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5c12f964bcf84b9d57bda.png)
高一物理期末复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某人站在一静止的台秤上,当他猛地下蹲的过程中,若不考虑台秤的惯性,则台秤的示数()A.先变大后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B.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C.先变小,后变大,最后等于他的重力D.变小,最后等于他的重力2.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和木板之间,不计摩擦,墙对球的弹力为F1,木板对球的弹力为F2,在将木板由图示位置缓慢转至水平的过程中,两弹力的大小变化情况为()A.F1减小、F2增大B.F1、F2都增大C.F1增大、F2减小D.F1、F2都减小3.(多选题)关于弹力和摩擦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若有弹力,就一定有摩擦力B.两物体间若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C.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必互相垂直D.当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时,摩擦力仍可存在一段时间4.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作用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物体只有在向下运动时才受到重力作用5.下列情景中,物体M所受摩擦力f的示意图正确的是()6.质量m=1kg的物体置于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上,t=0时对物体施以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拉力F,t=1s时撤去拉力,物体运动的部分v-t图如图所示。
已知斜面足够长,g取10m/s 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拉力的大小为20NB. t=1s时物体的机械能最大C. 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D. t=4s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0m/s7.如图,一个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的长木板上用力F向右推箱子,木板、人、箱子均处于静止状态,三者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A.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木板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3mgD.若人用斜向下的力推箱子,则木板对地面的压力会大于3mg8.运动物体的速度、加速度及所受合外力三者的方向关系是()A.三者的方向是相同B.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可成任意夹角,但加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外力方向相同C.速度方向总是与合外力方向相同,而加速度方向可能与合外力方向相同,也可能不同D.三者的方向可以成任意夹角9.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A.小球在2s末的速度是20m/sB.小球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是3.6m/sC.小球在第2s内的位移是20mD.小球在5s内的位移是50m10.从某建筑物顶部自由下落的物体,在落地前的1s内下落的高度为建筑物高的3/4,则建筑物的高度为(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A.20 m B.24 m C.30 m D.60 m11.决定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是物体的()A.位移B.质量C.密度D.加速度1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均为4kg的两木块A、B用一轻弹簧相连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动木块A,使木块A向上做加速度为5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力F刚作用在木块A的瞬间到B刚离开地面的瞬间这个过程,下列说正确的是(g=10m/s2)()A.力F的最小值为60NB.力F的最大值为60NC.当弹簧形变程度最小时,力F的值一定为60ND.当弹簧形变程度最大时,力F的值一定为100N13.(多选题)在反恐演习中,中国特种兵进行了飞行跳伞表演.某伞兵从静止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在t0时刻打开降落伞,在3t0时刻以速度v2着地.伞兵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在0~t 0时间内加速度不变,在t 0~3t 0时间内加速度减小B .降落伞打开后,降落伞和伞兵所受的阻力越来越小C .在t 0~3t 0的时间内,平均速度v >221v v D .若第一个伞兵在空中打开降落伞时第二个伞兵立即跳下,则他们在空中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1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m 的两物块与竖直轻弹簧相连,在水平面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将m 竖直向下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当m 到达最高点时,M 恰好对地面无压力.已知弹簧劲度系数为k ,弹簧形变始终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当m 到达最高点时,m 的加速度为(1+m M )g B .当m 到达最高点时,M 的加速度为gC .当m 速度最大时,弹簧的形变最为kMg D .当m 速度最大时,M 对地面的压力为Mg15.把自由落体运动总路程从上到下分成相等的两段,则上、下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 .1:4B .(2﹣1):1C .1:2D .1:(2﹣l )16.(多选题)如图所示,四中情境中物体A 均处于静止状态,它与外界的接触面(点)均光滑,其中物体A 所受弹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 .两球完全相同且接触,O 为A 球的球心B .O 为A 球的球心,C 为A 球重心C .O 为A 球的球心,墙壁竖直D .O 为半球形的球心,A 为一根均匀直棒17.物体自楼顶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落到地面的速度为v .在此过程中,物体从楼顶落到楼高一半处所经历的时间为( )A .2v B .g v 2 C .g v 22 D .gv 2)22( 18.(多选题)如图所示,工件随倾斜传送带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关于工件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A .工件受到四个力,分别是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牵引力B .工件受到三个力,分别是重力、支持力、摩擦力C .工件受到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D .工件受到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19.如图所示,一木块静止在粗糙斜面上,斜面静止于粗糙水平面,现用水平推力F 作用于木块.当F 的大小由零逐渐增加到一定值,木块和斜面始终保持静止,则( )A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B.木块受到的合力逐渐增大C.斜面受到地面的支持力逐渐增大D.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20.F1、F2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共点力,其中F1=4N,F2=3N.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为()A.2 N B.3 N C.5 N D.15 N21.如图所示,某人用一水平F=120N的拉力拖着一质量为m=10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a=10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0.1 B.0.02 C.0.2 D.0.222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m放在粗糙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现用水平外力F推物体,m仍保持静止时,当F由零逐渐增加但物体m仍保持静止状态的情况下,则物体m()A.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增加B.所受合力增加C.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加D.受到的静摩擦力减小第II卷(非选择题)三、实验题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盘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D、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木块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2)为使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盘及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大于”,“远小于”,或“近似等于”)(3)某次实验,保持木块所受的合外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木块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a﹣m图象如图甲所示,由于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确定,因此不能确定a与m成反比,紧接着该同学作了a﹣图象如图乙所示①根据a﹣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因此可判断出a与成比,即a与m成反比;②根据图象可以得到物体受到的外力为N.24.“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四、计算题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倾角θ=37°的斜面与水平地面在P点平滑连接,通过轻绳连接的A、B 两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分别为m1=2kg,m2=4kg,此时轻绳处于水平且无拉力,物体A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物体B与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0.75,对物体B施加水平恒力F=76N,使两物体一起向右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2s物体B到达斜面底端P点,此时撤去恒力F,若两物体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1)两物体加速时轻绳上的张力T;(2)物体A进入斜面后,两物体恰好不相撞,求轻绳的长度L.26.如图所示,倾角θ=30°的光滑斜面的下端与水平地面平滑连接(可认为物体在连接处速率不变).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从距地面h=3.2m高处由静止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a 的大小;(2)物体下滑到达斜面底端A 时速度v A 的大小;(3)物体在水平地面上滑行的时间t .27.一个质量m=2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6s 的位移x=54m .求:(1)物体的加速度a 的大小;(2)水平拉力F 的大小.28.有一根长L=5m 的铁链悬挂在某楼顶处,楼中有一窗口,窗口上沿离铁链的悬点H=25m ,当铁链从静止开始下落后始终保持竖直,不计空气阻力,219/g m s 。
人教版高一英语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英语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e037d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77.png)
人教版高一英语上册期末试卷时量:120分钟分值:150分第一部分听力 (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 (共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did the woman plan to do?A. Visit her grandmother.B. Do some sports.C. Do some shopping.2.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A painting.B. A book.C. An artist.3. When will the man go climbing?A. On Sunday.B. On Saturday.C. On Friday.4. What will the woman do next?A. Clean the room.B. Do the laundry.C. Send someone to collect the laundry.5. Why was the woman late this time?A. She overslept.B. She missed the bus.C. She returned home to tum off the tap(水龙头).第二节 (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 7题。
6.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happen?A. In a store.B. In a factory.C. At 8 party.7. For whom is the face cream?A. Herself.B. Her sister.C. Her mother.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2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5471f3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1.png)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英语试题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id the woman have for lunch?A. French fries.B. Some soup.C. A cheese sandwich.2. When is the man’s flight leaving?A. At 9:15.B. At 10:15.C. At 10:50.3. Where did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A. At a department store.B. At a dry-cleaning shop.C. At a dress-making shop.4. Why can’t the man give the woman a hand?A. He is too heavy to help her.B. He doesn’t know how to help her.C. He is too busy to help her.5.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his job?A. He enjoys it.B. He doesn’t like it at all.C. He wants to find a new job.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个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How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man and her parents?A. Good.B. Bad.C. Hard to say.7. How much pocket money does the woman get a week?A. Three pounds.B. Two pounds.C. Four pounds.8. How old might the woman be?A. 16.B.17.C.18.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人教版高一上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上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f637ed10a6f524cdbf8514.png)
则落地时,运动距离为 ,则
故AC正确,BD错误。
故选AC。
10.原长为2L的轻质弹簧,将其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时,弹簧的长度变为3L。现将两个这样的弹簧和两小球按如图所示方式连接,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2m,当整个系统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考虑小球的大小,且弹簧都在弹性限度内)( )
B. 若图象为两物体的位移一时间 图象,则在 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C. 若图象为两物体的速度一时间 图象,则甲、乙两物体在 末相遇
D. 若图象为两物体的速度一时间 图象,则甲、乙两物体相遇前在 末相距最远
【答案】BD
【解析】
【详解】A.若图象为两物体的位移时间(x-t)图象,根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知0-2s内,甲、乙两物体同向运动。2-4s内,甲、BC
【解析】
【详解】AB.绳子不可能处于压缩状态,所以b下面的绳子可能有拉力,也可能无拉力,则a球上端轻绳拉力大小一定不小于a和b的总重,即不小于3mg,故A错误、B正确;
C.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为(M+3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3m)g,故C正确;
A. “3小时2分”指的是时刻
B. “220公里”指的是位移
C. 无论是否按照推荐的最佳路线走,位移都是相等的
D. 按照推荐的最佳路线的里程和时间推算,该车的平均速度为73.3m/s
【答案】C
【解析】
【详解】A.“3小时2分”指的是时间间隔,选项A错误;
B.“220公里”指的是路程,选项B错误;
C.因初末位置一定,则无论是否按照推荐的最佳路线走,位移都是相等的,选项C正确;
故A小球与悬点O的距离为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期末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高一上期末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ca2de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36.png)
期末测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作品的结构形式和内容形式,一般说来,均与社会有关。
但社会对作品结构形式的影响关系,至今仍不太明了。
我们不很清楚为什么唐代没有像宋代那样的词,社会究竟能不能对作品的结构形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社会态度能否成为作品构成的要素。
由于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只跟作者或作者族群的思考方式有关,除非实际的社会组织与生活有特殊明确的证据,否则,以上这些问题恐怕都是难以回答的。
但就作品的内容形式来说,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就明晰得多了。
作品中的事件,往往取材于社会及生活,它所表现的思想,亦需与社会相呼应。
因此,有些研究者便很兴奋地主张文学的本质即在于表现社会,甚至可以作为反映时代的社会史文献。
以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为例,他自认为是在撰写一部19世纪的法国风俗史,但他也深知,凡是艺术家都应该研究社会现象形成的原因,寻找人物与事件的意义,思考自然的法则,并观察社会与永恒法则间的关系,而不可以只是摹写或记录现实。
这种讲法,刚好说明了文学作品固然可以选择以社会事件为题材,但社会事件并不能决定作品的价值与主题。
倘能发掘人生的意义,探寻永恒的法则,则脱离社会与生活,直以冥想幻思为之,亦无不可。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作品模仿现实世界,是作家古老的梦。
但是,文字本身只是个符号,符号诚然可以代表事物,但它总不等于事物。
换句话说,文字这个象征系统与社会实践结构系统之间,只是一种象征的指涉关系,它永运不能等于社会现实。
其次,象征系统是由作者主观地安排组织而创造出来的。
它表面上仿佛复现了一个客观世界,但实际上这一组有组织的象征经验却来自作者特殊的臆造。
所以,莫泊桑才会说:“有才能的现实主义者,倒应该叫作臆想制造者才是。
作家除了用他所掌握和能运用的全部艺术技巧,来忠实再现这个臆想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使命了。
”这种臆造,正显示了作者面对社会事件时,必有他独到的意义追求。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数学试题
![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人教版高一全册数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d6cf59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0.png)
某某省某某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一、选择题:共10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幂函数的图象都经过点(1,1)和点(0,0)B.当a=0时,函数y=xα的图象是一条直线C.若幂函数y=xα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y=xα在定义域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D.幂函数y=xα,当a<0时,在第一象限内函数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由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可知,A错误;当x=0时,y=0,故B错误;令a=-1,则y=x-1,显然C错误;故D正确.2.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等于A.4B.6C.8D.12【答案】A【解析】由三视图可知所求几何体为四棱锥,如图所示,其中SA⊥平面ABCD,SA=2,AB=2,AD=2,CD=4,且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DAB=90°,∴V=SA×(AB+CD)×AD=×2××(2+4)×2=4,故选A.3.下列关于函数y=f(x),x∈[a,b]的叙述中,正确的个数为①若x0∈[a,b]且满足f(x0)=0,则(x0,0)是f(x)的一个零点;②若x0是f(x)在[a,b]上的零点,则可用二分法求x0的近似值;③函数f(x)的零点是方程f(x)=0的根,f(x)=0的根也一定是函数f(x)的零点;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根时,得到的都是根的近似值.A.0B.1C.3D.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方程与根、二分法.由零点的定义知,零点是曲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故①错误;当f(a)=0时,无法用二分法求解,故②错误;显然,③正确;若f(x)=2x-x-1,在区间(-1,1)上的零点,用二分法,可得f(0)=0,显然,④错误.4.如图,在三棱锥S-ABC中,E为棱SC的中点,若AC=,SA=SB=SC=AB=BC=2,则异面直线AC与BE所成的角为A.30°B.45°C.60°D.90°【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取SA的中点D,连接BD、DE,则,是异面直线AC与BE所成的角或补角,由题意可得BD=BE=,DE=,即三角形B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5.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线段B1D1上有两个动点E,F,且EF=,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A.AC⊥BEB.EF∥平面ABCDC.直线AB与平面BEF所成的角为定值D.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定值【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线面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易证AC⊥平面BDD1B1,则AC⊥BE,A正确,不选;易知平面A1B1C1D1∥平面ABCD,则EF∥平面ABCD,B正确,不选;因为平面BEF即是平面BDD1B1,所以直线AB 与平面BEF所成的角为定值,故C正确,不选;故选D.6.若函数且)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X围是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性质与零点.当时,函数是减函数,最多只有1个零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D;令,易判断函数在区间上分别有一个零点,故排除C,所以B正确.7.已知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直线l满足l⊥m,l⊥n,l⊄α,l⊄β,则A.α∥β且l∥α B.α⊥β且l⊥βC.α与β相交,且交线垂直于lD.α与β相交,且交线平行于l【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直线与平面的基本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难度中等偏下.由于m,n为异面直线,m⊥平面α,n⊥平面β,则平面α与平面β必相交,但未必垂直,且交线垂直于直线m,n,又直线l满足l⊥m,l⊥n,则交线平行于l ,故选D.8.已知直线(1+k)x+y-k-2=0过定点P,则点P关于直线x-y-2=0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3,﹣2)B.(2,﹣3)C.(3,﹣1)D.(1,﹣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将(1+k)x+y-k-2=0整理为:k(x-1)+x+y-2=0,则x-1=0且x+y-2=0,可得P(1,1),设点P的对称点坐标为(a,b),则,则x=3,y=-1,故答案:C.9.如图,平面⊥平面与两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和.过分别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垂足为,则=A. B. C. D.【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与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根据题意,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得,,则,则AB=2,则10.经过点P(1,4)的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是正值,若截距之和最小,则直线的方程为A.x+2y-6=0 B.2x+y-6=0 C.x-2y+7=0 D.x-2y-7=0【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基本不等式.由直线的斜率为k(k<0),则y-4=k(x-1),分别令x=0、y=0求出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为:4-k,1-,则4-k+1-,当且仅当-k=-,即k=-2时,等号成立,则直线的方程为2x+y-6=0二、填空题:共5题11.已知直线: x+(1+m)y+m-2=0与直线:mx+2y+8=0平行,则经过点A(3,2)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答案】2x-y-4=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为直线: x+(1+m)y+m-2=0与直线:mx+2y+8=0平行,所以(m+1)m-2=0,且8-(m-2),则m=1,直线: x+2y-1=0,根据题意,设所求直线方程为2x-y+t=0,将点A(3,2)代入可得t=-4,即:2x-y-4=012.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下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其下底长为5,一腰长为,则原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观图.根据题意,直观图中,梯形的下底长为5,一腰长为,则易求上底为3,高为1,面积为,所以原四边形的面积是13.已知三棱锥A-BCD的所有棱长都为,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3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将正方体截去四个角可得到一个正四面体,由题意,可将该三棱锥补成一个棱长为1的正方体,所以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直径即为正方体的对角线,所以2r=,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S=14.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根,其中一根在区间内,另一根在区间内,则m的取值X围是________.【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与二元一次方程的根.设,由题意可知:,求解可得15.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同时以某一点出发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其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分别为,,,,有以下结论:①当时,甲走在最前面;②当时,乙走在最前面;③当时,丁走在最前面,当时,丁走在最后面;④丙不可能走在最前面,也不可能走在最后面;⑤如果它们一直运动下去,最终走在最前面的是甲.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_(把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多填或少填均不得分).【答案】③④⑤【解析】①错误.因为,,所以,所以时,乙在甲的前面.②错误.因为,,所以,所以时,甲在乙的前面.③正确.当时,,的图象在图象的上方.④正确.当时,丙在甲乙前面,在丁后面,时,丙在丁前面,在甲、乙后面,时,甲、乙、丙、丁四人并驾齐驱.⑤正确.指数函数增长速度越来越快,x充分大时,的图象必定在,,上方,所以最终走在最前面的是甲.三、解答题:共5题16.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中,BC AP,AB BC,CD AP,又分别为线段的中点,现将△折起,使平面平面(图(2)).(1)求证:平面平面;(2)求三棱锥的体积.【答案】证明:(1)分别是的中点,∵平面,AB平面.∴平面.同理,平面,∵,EF平面平面∴平面平面.(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面面与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与等价转化.(1)根据题意,证明、,再利用线面与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由题意易知,则结果易得.17.已知两点,直线,求一点使,且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2.【答案】设点的坐标为.∵.∴的中点的坐标为.又的斜率.∴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即.而在直线上.∴.①又已知点到的距离为2.∴点必在于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上,设直线方程为,由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得:∴或.∴点在直线或上.∴或②∴①②得:或.∴点或为所求的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与斜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中点坐标公式.设点的坐标为,求出统一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即可求出a、b的一个关系式;由题意知,点必在于平行且距离为2的直线上, 设直线方程为,由两条平行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得:,求出m的值,又得到a、b的一个关系式,两个关系式联立求解即可.18.(1)已知圆C经过两点,且被直线y=1截得的线段长为.求圆C的方程;(2)已知点P(1,1)和圆过点P的动直线与圆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答案】(1)设圆方程为.因为点O,Q在圆上,代入:又由已知,联立:解得:由韦达定理知:.所以:.即即:.即:.则.所以所求圆方程为:.(2)设点M (x ,y ), 圆的圆心坐标为C (0,2). 由题意:,又.所以: 化简:所以M 点的轨迹方程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性质、直线的斜率公式、方程思想.(1)设圆方程为,将y =1代入圆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求出D 、E 、F 的一个关系式,再由点O 、Q 在圆上,联立求出D 、E 、F 的值,即可得到圆的方程;(2) 设点M (x ,y ), 圆的圆心坐标为C (0,2),由题意:,又,化简求解即可得到结论.19.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 AB ⊥AD , AC ⊥C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C A PB D E(1)求PB 和平面PAD 所成的角的大小;(2)证明:AE ⊥平面PCD ;(3)求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答案】(1)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平面ABCD,∴PA⊥A B.又AB⊥AD,PA∩AD=A,从而AB⊥平面PAD,∴PB在平面PAD内的射影为PA,从而∠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在Rt△PAB中,AB=PA,故∠APB=45°.所以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的大小为45°.(2)证明: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CD⊂平面ABCD,∴CD⊥PA.由条件CD⊥AC,PA∩AC=A∵CD⊥平面PA C.又AE⊂平面PAC,∴AE⊥C D.由PA=AB=BC,∠ABC=60°,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 C.又PC∩CD=C,综上得AE⊥平面PCD.(3)过点E作EM⊥PD,垂足为M,连接AM,如图所示.由(2)知,AE⊥平面PCD,AM在平面PCD内的射影是EM,则可证得AM⊥PD.因此∠AME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由已知,可得∠CAD=30°.设AC=a,可得PA=a,AD=a,PD=a,AE=在Rt△ADP中,∵AM⊥PD,∴AM·PD=PA·AD,则AM==.在Rt△AEM中,sin∠AME==.所以二面角A—PD—C的正弦值为.【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线面角与二面角,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1)根据题意,证明AB⊥平面PAD,即可得证∠APB为PB和平面PAD所成的角,则易求结果;(2)由题意,易证CD⊥平面PA C,可得AE⊥C D,由题意易知AC=PA,又因为E是PC 的中点,所以AE⊥P C,则结论易证;(3) 过点E作EM⊥PD,垂足为M,连接AM,如图所示,由(2)知,AE⊥平面PCD,AM在平面PCD内的射影是EM,则可证得AM⊥PD,因此∠AME是二面角A—PD—C的平面角,则结论易求.20.诺贝尔奖的奖金发放方式为:每年一发,把奖金总额平均分成6份,分别奖励给在6项(物理、化学、文学、经济学、生理学和医学、和平)为人类作出最有益贡献的人,每年发放奖金的总金额是基金在该年度所获利息的一半;另一半利息计入基金总额,以便保证奖金数逐年增加.假设基金平均年利率为r=6.24%.资料显示:1999年诺贝尔发放后基金总额约为19 800万美元.设f(x)表示第x(x∈N*)年诺贝尔奖发放后的基金总额(1999年记为f(1),2000年记为f(2),…,依次类推)(1)用f(1)表示f(2)与f(3),并根据所求结果归纳出函数f(x)的表达式;(2)试根据f(x)的表达式判断网上一则新闻“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高达150万美元”是否为真,并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031 29≈1.32)【答案】(1)由题意知:f(2)=f(1)(1+6.24%)-f(1)·6.24%=f(1)×(1+3.12%),f(3)=f(2)×(1+6.24%)-f(2)×6.24%=f(2)×(1+3.12%)=f(1)×(1+3.12%)2,∴f(x)=19800(1+3.12%)x-1(x∈N*).(2)2008年诺贝尔奖发放后基金总额为f(10)=19800(1+3.12%)9=26136,故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为·f(10)·6.24%≈136(万美元),与150万美元相比少了约14万美元,是假新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函数的解析式与求值,考查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1)由题意知: f(2)=f(1)(1+6.24%)-f(1)·6.24%,f(3)=f(2)×(1+6.24%)-f(2)×6.24%,化简,即可归纳出函数f(x)的解析式;(2)根据题意,求出2008年诺贝尔奖发放后基金总额为f(10),再求出2009年度诺贝尔奖各项奖金为·f(10)·6.24%,即可判断出结论.。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3fd8b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3.png)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形成的主要动力是地转偏向力B.由南向北流的洋流为暖流C.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暖流 D.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为暖流2.目前,人类比较简单利用的淡水资源除河流水外,还有()A.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B.冰川水和淡水湖泊水C.生物水和沼泽水D.湖泊水和土壤水3.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是() A.河水补给地下水B.地下水补给河水C.河水与地下水无相互补给关系D.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4.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数码①、②、③代表的岩石类型依次是()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B.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C.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D.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5.下列地形中,其成因与图中数码相符的是()①A.①阿尔卑斯山 B.②渭河平原C.①喜马拉雅山D.②成都平原6.关于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以向河流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型B.“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以向下的侵蚀作用为主,渐渐形成“U”型谷C.洪积-冲积平原一般形成于山麓地带D.河漫滩平原一般发育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7.在地理要素中,易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而发生改变的是()A .大气和水B .岩石和土壤C .生物和水D .大气和生物8.我国内蒙古高原自西向东呈现出从荒漠-草原-森林草原的改变,这反映了自然带(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读下图,完成第10-11题。
9.图中虚线为某地气温柔降水状况,据图推断气候类型( )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温带海洋气候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气候类型的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B .此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限制形成的C .此气候类型分布于400~600的大陆东岸D .此气候是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11.下列海洋表层等温线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暖流的是( C )A B C D12.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均有大面积分布的自然带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 .热带雨林带C .温带荒漠带D .温带、亚寒带森林带读右图,完成14—15题。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80d168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7.png)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6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在研究物体下落的运动中,某位科学家通过逻辑推理,首先指出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认识的问题,然后得出“质量大的物体与质量小的物体应该下落得同样快”的结论。
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居里夫人2.在物理学中,只要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作基本量,它们相应的单位叫作基本单位。
下列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A.NB.N/mC.m/sD.kg3.如图所示,在学校趣味运动会中,两同学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E方向行走,在E点相遇。
从出发到相遇的过程中,描述两同学运动情况的物理量不同的是()A.时间B.位移C.平均速度D.路程4.某地铁站配置了智能化电动扶梯,当扶梯上没人时,扶梯是静止的,当乘客站上扶梯时,扶梯先加速,再匀速上升。
当扶梯加速上升时,站在扶梯上的乘客()A.受到的重力变大B.受到的重力变小C.处于超重状态D.处于失重状态5.物体A的质量为2kg,物体B的质量为1kg,它们分别以10m/s和20m/s的速度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惯性比物体B的惯性大B.物体B的惯性比物体A的惯性大C.物体A、B的惯性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物体A、B的惯性大小6.毽球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有助于活动筋骨。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9676ef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4.png)
上学期期末考试卷年级:高一科目:英语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听力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称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5.C. £9.18.答案是B。
1. What would the man like?A. A cold drink.B. Sleeping pills.C. A cup of coffee.2. Where is the bus station?A. Opposite a stadium.B. Next to a car park.C. On the left of a bridge.3. What does the man dislike about the sweater?A. The price.B. The material.C. The color.4.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course?A. Easy.B. Interesting.C. Difficult.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A. A sports game.B. An animal.C. An actor.第二节 (共15小题; 每小题1.5分, 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2775c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4.png)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家池的修禊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中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凿齿居焉,因名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cf6ec169dc5022aaea00a3.png)
人教版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函数f(x)=log(2x﹣1)的定义域是()A.(,+∞)B.(,1)∪(1,+∞)C.(,+∞)D.(,1)∪(1,+∞)2.(5分)直线x+2ay﹣1=0与(a﹣1)x﹣ay+1=0平行,则a的值为()A.B.或0 C.0 D.﹣2或03.(5分)设f(x)是定义在R上单调递减的奇函数,若x1+x2>0,x2+x3>0,x3+x1>0,则()A.f(x1)+f(x2)+f(x3)>0 B.f(x1)+f(x2)+f(x3)<0C.f(x1)+f(x2)+f(x3)=0 D.f(x1)+f(x2)>f(x3)4.(5分)如图,一个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A.a2B.a2C.2a2D.2a25.(5分)设α、β、γ为三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在命题“α∩β=m,n⊂γ,且________,则m∥n”中的横线处填入下列三组条件中的一组,使该命题为真命题.①α∥γ,n⊂β;②m∥γ,n∥β;③n∥β,m⊂γ.可以填入的条件有()A.①或③B.①或②C.②或③D.①或②或③6.(5分)已知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题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与左视图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17 B.C.D.187.(5分)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A1D1的中点,Q为A1B1上任意一点,E、F为CD上两点,且EF的长为定值,则下面四个值中不是定值的是()A.点P到平面QEF的距离B.直线PQ与平面PEF所成的角C.三棱锥P﹣QEF的体积D.△QEF的面积8.(5分)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PB=∠BPC=∠APC=90°,O在△ABC内,∠OPC=45°,∠OPA=60°,则∠OPB的余弦值为()A.B.C.D.9.(5分)已知函数+2,则关于x的不等式f(3x+1)+f(x)>4的解集为()A.(﹣,+∞)B.(﹣,+∞)C.(﹣,+∞)D.(﹣,+∞)10.(5分)当0<x≤时,4x<log a x,则a的取值范围是()A.(0,)B.(,1)C.(1,)D.(,2)11.(5分)已知函数f(x)=x2+e x﹣(x<0)与g(x)=x2+ln(x+a)图象上存在关于y轴对称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B.(﹣,)C.(﹣∞,)D.(﹣∞,)12.(5分)若x1满足2x+2x=5,x2满足2x+2log2(x﹣1)=5,x1+x2=()A.B.3 C.D.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5分)已知函数f(x)=(a>0),若x1+x2=1,则f(x1)+f(x2)=,并求出=.14.(5分)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5.(5分)点M(x1,y1)在函数y=﹣2x+8的图象上,当x1∈[2,5]时,则的取值范围.16.(5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D⊥PD,BC=1,PC=2,PD=CD=2,则二面角A﹣PB﹣C的正切值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过点(3,2)的直线l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当△AOB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及△AOB面积.18.(12分)已知一四棱锥P﹣ABCD的三视图如图所示,E是侧棱PC上的动点.(Ⅰ)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Ⅱ)若点E为PC的中点,AC∩BD=O,求证:EO∥平面PAD;(Ⅲ)是否不论点E在何位置,都有BD⊥AE?证明你的结论.19.(10分)设直线l的方程为(a+1)x+y+2﹣a=0(a∈R).(1)若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l的方程;(2)若l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0.(12分)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P是侧棱CC1上的一点,CP=m(1)试确定m,使直线AP与平面BDD1B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在线段A1C1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使得对任意的m,D1Q在平面APD1上的射影垂直于AP,并证明你的结论.21.(12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如图1),AB=4,AD=2,∠DAB=60°,E为AB的中点,把三角形ADE沿DE折起至A1DE位置,使得A1C=4,F是线段A1C的中点(如图2).(1)求证:BF∥面A1DE;(2)求证:面A1DE⊥面DEBC;(3)求二面角A1﹣DC﹣E的正切值.22.(12分)已知函数g(x)=ax2﹣2ax+1+b(a≠0,b<1),在区间[2,3]上有最大值4,最小值1,设f(x)=.(1)求a,b的值;(2)不等式f(2x)﹣k•2x≥0在x∈[﹣1,1]上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3)方程f(|2x﹣1|)+k(﹣3)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5分)函数f(x)=log(2x﹣1)的定义域是()A.(,+∞)B.(,1)∪(1,+∞)C.(,+∞)D.(,1)∪(1,+∞)【解答】解:由,解得x>且x≠1.的定义域是(,1)∪(1,+∞).∴函数f(x)=log(2x﹣1)故选:B.2.(5分)直线x+2ay﹣1=0与(a﹣1)x﹣ay+1=0平行,则a的值为()A.B.或0 C.0 D.﹣2或0【解答】解:当a=0时,两直线重合;当a≠0时,由,解得a=,综合可得,a=,故选:A.3.(5分)设f(x)是定义在R上单调递减的奇函数,若x1+x2>0,x2+x3>0,x3+x1>0,则()A.f(x1)+f(x2)+f(x3)>0 B.f(x1)+f(x2)+f(x3)<0C.f(x1)+f(x2)+f(x3)=0 D.f(x1)+f(x2)>f(x3)【解答】解:∵x1+x2>0,x2+x3>0,x3+x1>0,∴x1>﹣x2,x2>﹣x3,x3>﹣x1,又f(x)是定义在R上单调递减的奇函数,∴f(x1)<f(﹣x2)=﹣f(x2),f(x2)<f(﹣x3)=﹣f(x3),f(x3)<f(﹣x1)=﹣f(x1),∴f(x1)+f(x2)<0,f(x2)+f(x3)<0,f(x3)+f(x1)<0,∴三式相加整理得f(x1)+f(x2)+f(x3)<0故选B4.(5分)如图,一个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则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A.a2B.a2C.2a2D.2a2【解答】解:由斜二测画法的规则知与x′轴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不变以及与横轴平行的性质不变,正方形对角线在y′轴上,可求得其长度为a,故在平面图中其在y轴上,且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长度为2a,∴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故选:C.5.(5分)设α、β、γ为三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在命题“α∩β=m,n⊂γ,且________,则m∥n”中的横线处填入下列三组条件中的一组,使该命题为真命题.①α∥γ,n⊂β;②m∥γ,n∥β;③n∥β,m⊂γ.可以填入的条件有()A.①或③B.①或②C.②或③D.①或②或③【解答】解: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①正确;当n∥β,m⊂γ时,n和m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所以平行,③正确.故选A.6.(5分)已知一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题图所示,其中正视图与左视图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A.17 B.C.D.18【解答】解: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四棱台切去一个三棱锥所得的几何体,棱台的上下底面的棱长为2和4,故棱台的上下底面的面积为4和16,侧高为,故棱台的高h==2,故棱台的体积为:=,棱锥的底面是棱台上底面的一半,故底面面积为2,高为2,故棱锥的体积为:×2×2=,故组合体的体积V=﹣=,故选:B7.(5分)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A1D1的中点,Q为A1B1上任意一点,E、F为CD上两点,且EF的长为定值,则下面四个值中不是定值的是()A.点P到平面QEF的距离B.直线PQ与平面PEF所成的角C.三棱锥P﹣QEF的体积D.△QEF的面积【解答】解:A.∵平面QEF即为对角面A1B1CD,点P为A1D1的中点,∴点P到平面QEF即到对角面A1B1CD的距离=为定值;D.∵点Q到直线CD的距离是定值a,|EF|为定值,∴△QEF的面积=为定值;C.由A.D可知:三棱锥P﹣QEF的体积为定值;B.直线PQ与平面PEF所成的角与点Q的位置有关系,因此不是定值,或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综上可得:只有B中的值不是定值.故选:B.8.(5分)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PB=∠BPC=∠APC=90°,O在△ABC内,∠OPC=45°,∠OPA=60°,则∠OPB的余弦值为()A.B.C.D.【解答】解:已知如图所示:过O做平面PBA的垂线,交平面PBC于Q,连接PQ则∠OPQ=90°﹣45°=45°.∵cos∠OPA=cos∠QPA×cos∠OPQ,∴cos∠QPA=,∴∠QPA=45°,∴∠QPB=45°∴cos∠OPB=cos∠OPQ×cos∠QPB=.故选C.9.(5分)已知函数+2,则关于x的不等式f(3x+1)+f(x)>4的解集为()A.(﹣,+∞)B.(﹣,+∞)C.(﹣,+∞)D.(﹣,+∞)【解答】解:设g(x)=2016x+log2016(+x)﹣2016﹣x,g(﹣x)=2016﹣x+log2016(+x)﹣2016x+=﹣g(x);g′(x)=2016x ln2016++2016﹣x ln2016>0;∴g(x)在R上单调递增;∴由f(3x+1)+f(x)>4得,g(3x+1)+2+g(x)+2>4;∴g(3x+1)>g(﹣x);∴3x+1>﹣x;解得x>﹣;∴原不等式的解集为(﹣,+∞).故选:D.10.(5分)当0<x≤时,4x<log a x,则a的取值范围是()A.(0,)B.(,1)C.(1,)D.(,2)【解答】解:∵0<x≤时,1<4x≤2要使4x<log a x,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得0<a<1,数形结合可知只需2<log a x,∴即对0<x≤时恒成立∴解得<a<1故选B11.(5分)已知函数f(x)=x2+e x﹣(x<0)与g(x)=x2+ln(x+a)图象上存在关于y轴对称的点,则a的取值范围是()A.(﹣,)B.(﹣,)C.(﹣∞,)D.(﹣∞,)【解答】解:由题意,存在x<0,使f(x)﹣g(﹣x)=0,即e x﹣﹣ln(﹣x+a)=0在(﹣∞,0)上有解,令m(x)=e x﹣﹣ln(﹣x+a),则m(x)=e x﹣﹣ln(﹣x+a)在其定义域上是增函数,且x→﹣∞时,m(x)<0,若a≤0时,x→a时,m(x)>0,故e x﹣﹣ln(﹣x+a)=0在(﹣∞,0)上有解,若a>0时,则e x﹣﹣ln(﹣x+a)=0在(﹣∞,0)上有解可化为e0﹣﹣ln(a)>0,即lna<,故0<a<.综上所述,a∈(﹣∞,).故选:C12.(5分)若x1满足2x+2x=5,x2满足2x+2log2(x﹣1)=5,x1+x2=()A.B.3 C.D.4【解答】解:由题意①2x2+2log2(x2﹣1)=5 ②所以,x1=log2(5﹣2x1)即2x1=2log2(5﹣2x1)令2x1=7﹣2t,代入上式得7﹣2t=2log2(2t﹣2)=2+2log2(t﹣1)∴5﹣2t=2log2(t﹣1)与②式比较得t=x2于是2x1=7﹣2x2即x1+x2=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5分)已知函数f(x)=(a>0),若x1+x2=1,则f(x1)+f(x2)=1,并求出=.【解答】解:∵函数f(x)=(a>0),x1+x2=1,∴f(x1)+f(x2)=f(x1)+f(1﹣x1)=+=+==1,∴=1007+f()=1007+=.故答案为:1,.14.(5分)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16+2.【解答】解: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以俯视图为底面的四棱锥,其直观图如下图所示:E和F分别是AB和CD中点,作EM⊥AD,连接PM,且PD=PC,由三视图得,PE⊥底面ABCD,AB=4,CD=2,PE═EF=2在直角三角形△PEF中,PF==2,在直角三角形△DEF中,DE==,同理在直角梯形ADEF中,AD=,根据△AED的面积相等得,×AD×ME=×AE×EF,解得ME=,∵PE⊥底面ABCD,EM⊥AD,∴PM⊥AD,PE⊥ME,在直角三角形△PME中,PM==,∴该四棱锥的表面积S=×(4+2)×2+×4×2+×2×2+2×××=16+2.故答案为:16+2.15.(5分)点M(x1,y1)在函数y=﹣2x+8的图象上,当x1∈[2,5]时,则的取值范围.【解答】解:当x1∈[2,5]时,可得A(2,4),B(5,﹣2).设P(﹣1,﹣1),则k PA==,k PB==,∴的取值范围是.16.(5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AD⊥PD,BC=1,PC=2,PD=CD=2,则二面角A﹣PB﹣C的正切值为.【解答】解:以D为原点,DA为x轴,DC为y轴,过D作平面ABCD的垂直线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PDC中,由于PD=CD=2,PC=2,可得∠PCD=30°,∴P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PCsin30°=.∴A(1,0,0),P(0,﹣1,),B(1,2,0),C(0,2,0),=(1,1,﹣),=(1,3,﹣),=(0,3,﹣),设平面PAB的法向量=(x,y,z),则,取z=1,得=(),设平面PBC的法向量=(a,b,c),则,取c=,得=(2,1,),设二面角A﹣PB﹣C的平面角为θ,则cosθ===,sinθ==,tanθ==.∴二面角A﹣PB﹣C的正切值为.故答案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12分)过点(3,2)的直线l与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当△AOB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l的方程及△AOB面积.【解答】解:设A(a,0),B(0,b),则直线l的方程为:+=1.把点P(3,2)代入可得:+=1.(a,b>0).∴1≥2,化为ab≥24,当且仅当a=6,b=4时取等号.=ab≥12,l的方程为:+=1,即4x+6y﹣24=0∴S△AOB18.(12分)已知一四棱锥P﹣ABCD的三视图如图所示,E是侧棱PC上的动点.(Ⅰ)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Ⅱ)若点E为PC的中点,AC∩BD=O,求证:EO∥平面PAD;(Ⅲ)是否不论点E在何位置,都有BD⊥AE?证明你的结论.【解答】(Ⅰ)解:由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可知,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侧棱PC⊥底面ABCD,且PC=2.…(1分)∴V P=S▱ABCD•PC=.…(3分)﹣ABCD(Ⅱ)证明:∵E、O分别为PC、BD中点∴EO∥PA,…(4分)又EO⊄平面PAD,PA⊂平面PAD.…(6分)∴EO∥平面PAD.…(7分)(Ⅲ)不论点E在何位置,都有BD⊥AE,…(8分)证明如下:∵ABCD是正方形,∴BD⊥AC,…(9分)∵PC⊥底面ABCD且BD⊂平面ABCD,∴BD⊥PC,…(10分)又∵AC∩PC=C,∴BD⊥平面PAC,…(11分)∵不论点E在何位置,都有AE⊂平面PAC,∴不论点E在何位置,都有BD⊥AE.…(12分)19.(10分)设直线l的方程为(a+1)x+y+2﹣a=0(a∈R).(1)若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l的方程;(2)若l不经过第二象限,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答】解:(1)令x=0,得y=a﹣2.令y=0,得(a≠﹣1).∵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解之,得a=2或a=0.∴所求的直线l方程为3x+y=0或x+y+2=0.(2)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y=﹣(a+1)x+a﹣2.∵l不过第二象限,∴,∴a≤﹣1.∴a的取值范围为(﹣∞,﹣1].20.(12分)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中,P是侧棱CC1上的一点,CP=m(1)试确定m,使直线AP与平面BDD1B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2)在线段A1C1上是否存在一个定点Q,使得对任意的m,D1Q在平面APD1上的射影垂直于AP,并证明你的结论.【解答】解:(1)连AC,设AC与BD相交于点O,AP与平面BDD1B1相交于点G,连接OG,因为PC∥平面BDD1B1,平面BDD1B1∩平面APC=OG,故OG∥PC,所以,OG=PC=.又AO⊥BD,AO⊥BB1,所以AO⊥平面BDD1B1,故∠AGO是AP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在Rt△AOG中,tan∠AGO=,即m=.所以,当m=时,直线AP与平面BDD1B1所成的角的正切值为4.(2)可以推测,点Q应当是A I C I的中点,当是中点时因为D1O1⊥A1C1,且D1O1⊥A1A,A1C1∩A1A=A1,所以D1O1⊥平面ACC1A1,又AP⊂平面ACC1A1,故D1O1⊥AP.那么根据三垂线定理知,D1O1在平面APD1的射影与AP垂直.21.(12分)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如图1),AB=4,AD=2,∠DAB=60°,E为AB的中点,把三角形ADE沿DE折起至A1DE位置,使得A1C=4,F是线段A1C的中点(如图2).(1)求证:BF∥面A1DE;(2)求证:面A1DE⊥面DEBC;(3)求二面角A1﹣DC﹣E的正切值.【解答】解:(1)证明:如图,取DA1的中点G,连FG,GE;F为A1C中点;∴GF∥DC,且;∴四边形BFGE是平行四边形;∴BF∥EG,EG⊂平面A1DE,BF⊄平面A1DE;∴BF∥平面A1DE;(2)证明:如图,取DE的中点H,连接A1H,CH;AB=4,AD=2,∠DAB=60°,E为AB的中点;∴△DAE为等边三角形,即折叠后△DA1E也为等边三角形;∴A1H⊥DE,且;在△DHC中,DH=1,DC=4,∠HDC=60°;根据余弦定理,可得:HC2=1+16﹣4=13,在△A1HC中,,,A1C=4;∴,即A1H⊥HC,DE∩HC=H;∴A1H⊥面DEBC;又A1H⊂面A1DE;∴面A1DE⊥面DEBC;(3)如上图,过H作HO⊥DC于O,连接A1O;A1H⊥面DEBC;∴A1H⊥DC,A1H∩HO=H;∴DC⊥面A1HO;∴DC⊥A1O,DC⊥HO;∴∠A1OH是二面角A1﹣DC﹣E的平面角;在Rt△A1HO中,,;故tan;所以二面角A1﹣DC﹣E的正切值为2.22.(12分)已知函数g(x)=ax2﹣2ax+1+b(a≠0,b<1),在区间[2,3]上有最大值4,最小值1,设f(x)=.(1)求a,b的值;(2)不等式f(2x)﹣k•2x≥0在x∈[﹣1,1]上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3)方程f(|2x﹣1|)+k(﹣3)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解答】附加题:(本题共10分)解:(1)g(x)=a(x﹣1)2+1+b﹣a,当a>0时,g(x)在[2,3]上为增函数,故,可得,⇔.当a<0时,g(x)在[2,3]上为减函数.故可得可得,∵b<1∴a=1,b=0即g(x)=x2﹣2x+1.f(x)=x+﹣2.…(3分)(2)方程f(2x)﹣k•2x≥0化为2x+﹣2≥k•2x,k≤1+﹣令=t,k≤t2﹣2t+1,∵x∈[﹣1,1],∴t,记φ(t)=t2﹣2t+1,∴φ(t)min=0,∴k≤0.…(6分)(3)由f(|2x﹣1|)+k(﹣3)=0得|2x﹣1|+﹣(2+3k)=0,|2x﹣1|2﹣(2+3k)|2x﹣1|+(1+2k)=0,|2x﹣1|≠0,令|2x﹣1|=t,则方程化为t2﹣(2+3k)t+(1+2k)=0(t≠0),∵方程|2x﹣1|+﹣(2+3k)=0有三个不同的实数解,∴由t=|2x﹣1|的图象(如右图)知,t2﹣(2+3k)t+(1+2k)=0有两个根t1、t2,且0<t1<1<t2或0<t1<1,t2=1,记φ(t)=t2﹣(2+3k)t+(1+2k),则或∴k>0.…(10分)。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5dd0bf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8.png)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混合默写1.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_____,_____。
(《诗经·邶风·静女》)(2)《荀子·劝学》里的“_____,_____”这两句中,作者将“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3)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2.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
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
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
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
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560915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a.png)
2024年人教版地理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B、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但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C、我国最东端和最西端的经度差约为60°D、我国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2、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我国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面积较小C、我国最大的平原是华北平原,面积约为130万平方公里D、我国地形分布呈现“三山夹两盆”的特点3、下列选项中,哪个是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A. 海浪侵蚀B. 河流冲积C. 地壳运动D. 风化作用4、下列哪个湖泊是由冰川作用形成?A. 长白山天池B. 泸沽湖C. 青海湖D. 青海察尔汗盐湖5、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完全位于北半球B. 我国完全位于东半球C. 我国完全位于亚洲大陆D. 我国位于太平洋西部6、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候B. 我国南部少数地区属于热带气候C. 我国西北地区属于寒带气候D.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7、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A. 地形B. 海陆分布C. 经济发展水平D. 大气环流8、关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球表面由多个大板块组成B. 板块在软流圈上漂移C. 板块内部地壳活动频繁D. 板块边界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多发区9、下列哪个国家的地势特点为南高北低?A、俄罗斯B、巴西C、澳大利亚D、美国 10、在以下城市中,哪一个属于地中海气候类型?A、广州B、伦敦C、墨尔本D、罗马11、某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A. 温带季风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C. 寒带气候D. 潮汐气候12、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范畴?()A.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C. 普及化石能源使用D.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13、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西高东低,南北差异大B.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丘陵为主C. 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北部以平原、丘陵为主D. 西部以盆地、丘陵为主,东部以高原、山地为主1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全年高温多雨,四季分明B. 全年高温,雨热同期C. 全年低温,雨热同期D. 全年低温,雨量分布均匀15、下列哪个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最为显著?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位置16、被誉为“世界奇观,自然界的杰作”的喀斯特地貌多分布在下列哪个地区?A、江南丘陵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D、辽东半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期末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期末综合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e5860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2.png)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期末综合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期末综合练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已知实数a,b,c满足lga=10=b,则下列关系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A。
a>b>cB。
a>c>bC。
c>a>bD。
c>b>a2.已知函数f(x)=x(e^x+a),若函数f(x)是偶函数,记a=m,若函数f(x)为奇函数,记a=n,则m+2n的值为()A。
0B。
1C。
2D。
-13.命题:“对于任意实数x,x^2+x>0” 的否定是( )A。
存在实数x,使得x^2+x≤0B。
对于任意实数x,x^2+x≤0C。
存在实数x,使得x^2+x<0D。
对于任意实数x,x^2+x≥04.已知sin2α=-1/2,则cos(α+π/3)=()A。
-1/3B。
-2/3C。
1/3D。
2/35.已知ω>0,函数f(x)=cos(ωx+π/2),则ω的取值范围是()A。
(0,π/12]B。
(0,π/6]C。
(0,π/4]D。
(0,π/2]6.为了得到函数y=cos2x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sin(2x-π/2)的图象上所有点A。
向右平移π个单位B。
向左平移π个单位C。
向右平移π/2个单位D。
向左平移π/2个单位7.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x相同的是()A。
y=1/xB。
y=x^2C。
y=√xD。
y=|x|8.若2sinx-cos(π/2+x)=1,则cos2x=()A。
-8/9B。
-7/9C。
7/9D。
8/99.设A={x|x^2-4x+3≥0},B={x|x^2-6x+5≤0},则“A包含于B”是“B包含于A”的()A。
充分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不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0.已知集合A={x|y=ln(x+1)},集合B={x|x≤2},则A∩B等于()A。
(-1,2]B。
[0,2]C。
(0,∞)D。
(5,6]11.已知集合P={x|x-3≤2,x∈R},Q={3,5,6},则P∩Q=()A。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e66726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9.png)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人教版(2019版)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2019版)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试卷【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d201e9dd88d0d233d46ab3.png)
人教版(2019版)高一上学期地理必修第一册期末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一、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
十八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1.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读“我国某市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
2.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较干燥 B.较温暖 C.较洁净 D.上升为主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三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以下三题。
4.“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读“甲、乙两海域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以下两题。
5.从洋流的性质看,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A.都是寒流 B.都是暖流C.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 D.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读“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回答以下两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过程:根据函数单调性判断求解,ax﹣2=0.x= ,得出答案.
解:∵函数y=ax﹣2,
∴a≠0时,函数y=ax﹣2,单调函数
∴ax﹣2=0.x= ,
故选B.
10. 答案:D
解析过程:连结 ,作 ,垂足为 ,∵ 且 ,∴ 是定值.∵ 面 且 平面 ,∴ ,∴ 面 ,∵ ,∴ ,∴ 与 无关,与 有关,故选D.
(2) =( )(a+a﹣1+1)=4
19. 答案:
解析过程:解:如下图所示,分别以AB,AD,AA1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意可知C(3,3,0),D(0,3,0),
∵|DD1|=|CC1|=|AA1|=2,∴C1(3,3,2),D1(0,3,2),
∵N为CD1的中点,∴N( ,3,1).
(1)设月用电x度时,应交电费y元.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小明家第一季度交纳电费情况如下:
则小明家第一季度共用电多少度?(12分)
22.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1)证明:对任意的实数 ,不等式 恒成立;
(2)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证: .
(12分)
一 单选题 (共12题 ,总分值60分 )
M是A1C1的三分之一分点且靠近A1点,∴M(1,1,2).
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 .
20. 答案:(1)3x+4y-9=0.(2)y= x+ 或y= x- .(3)3x+4y+12=0.
解析过程:解:(1)直线l:3x+4y-12=0,kl=- .
又∵l’∥l,∴kl’=kl=- .∴直线l’:y=- (x+1)+3,即3x+4y-9=0.
14.
已知3x+4x=5x的解为x=2,类比可知3x+4x+5x=(________________)x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
(5分)15.已知不等式(a2+a+2)2x>(a2+a+2)x+8,其中x∈N+,使此不等式成立的x的最小整数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使此不等式成立的x的最小整数值为9.
16. 答案:3︰1︰2
解析过程:
三 解答题(简答题) (共6题 ,总分值70分 )
17. 答案:见解析
解析过程:(1)由已知中f(x)= ,可得f(x)+f( )=1,
(2)结合(1)中结论,利用分组求和法,可得答案.
解:(1)∵f(x)= .
∴f(x)+f( )= + = + =1,
则x=-x0,y=-y0,则-3x-4y-12=0.
∴直线l’:3x+4y+12=0.
21. 答案:(1)函数式为y= ;(2)小明家第一季度共用电330度.
解析过程:本题考查函数的实际应用.解答本题时要注意(1)根据用电量的情况,分段写出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用分段函数进行表示;(2)根据确定的分段函数,分别计算每个月份的用电量,然后求得第一季度的用电量.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10. 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2,动点E,F在棱A1B1上,动点P,Q分别在棱AD,CD上,若EF=1,A1E=x,DQ=y,DP=z(x,y,z大于零),则四面体PEFQ的体积( )
(5分)
A.与x,y,z都有关
B.与x有关,与y,z无关
C.与y有关,与x,z无关
1. 答案:A
解析过程:略
2. 答案:B
解析过程:
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集合子集个数。
由题意集合 ,故 ,其子集个数为 个,选B.
3. 答案:B
解析过程:
试题分析:把圆的方程化为标准形式 ,它表示以 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从而得到结论.
解:圆的方程化为 ,则其圆心和半径分别为 。故选B。
考点:圆的标准方程.
(1)l’与l平行且过点(-1,3);
(2)l’与l垂直且l’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4;
(3)l’是l绕原点旋转180º而得到的直线.(12分)
21. 为减少空气污染,某市鼓励居民用电(减少燃气或燃煤),采用分段计费的方法计算电费.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度时,按每度0.57元计算,每月用电量超过100度时,其中的100度仍按原标准收费,超过的部分按每度0.5元计算.
13. 答案:27,12
解析过程: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用平行于各个面的平面分割正方体,都分割成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这样的小正方体共得27个,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只有在每一条棱的中间有一个,所以共有12个.
14. 答案:6,x=3 .
解析过程:
已知的式子左边有2个数,x=2,类比的式子左边3个数,x=3;
D.与z有关,与x,y无关
11. 如图, 的边 平面 ,且 , ,则 ( )
(5分)
A.
B.
C.
D.
12. 函数 ,在 上单调递减,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5 分)
A.
B.
C.
D.
二 填空题 (共4题 ,总分值20分 )
13. 一个红色的棱长是3cm的正方体,将其适当分割成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这样的小正方体共得________________个,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________________个. (5 分)
A. 2
B. 6
C. 4
D. 2
7. 直线 与圆 的位置关系是( ) (5 分)
A.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B.相切
C.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相离
8. 在 、 、 这三个函数中,当 时,使 恒成立的函数个数是:( ) (5 分)
A. 0
B. 1
C. 2
D. 3
9. 函数y=ax﹣2的零点有( ) (5 分)
11. 答案:D
解析过程:
12. 答案:C
解析过程: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含义,分段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要使函数 ,在 上单调递减,需使每一段在给定的区间上是减函数,同时还需 时的最大值不大于 函数的最小值.所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减需满足的条件是 ,解得 故选C.
二 填空题 (共4题 ,总分值20分 )
(2)∵l’⊥l,∴kl’= .设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b,则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 b,
由题意可知,S= ,∴b=± .
∴直线l’:y= x+ 或y= x- .
(3)∵l’是l围绕原点旋转180°而得到的直线,
∴l’与l关于原点对称.在l上任取点(x0,y0),设其在l’上的对称点为(x,y),
(2)由(1)得:f(1)+f(2)+…+f(7)+f(1)+f( )+…+f( )=7.
18. 答案:见解析
解析过程:(1)注意到a= , ,故只需将原式平方即可求解.
(2)注意到幂指数与已知的幂指数成3倍关系,故可由立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求解即可.
解:(1) =a+a﹣1﹣2=1,所以a+a﹣1=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和特征,属于基础题.
4. 答案:C
解析过程:略
5. 答案:D
解析过程:本题主要考查偶函数的性质及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由题意知f(x)在(0,+ 上为增函数,又根据偶函数的性质f(x)=f(︱x︱)得不等式f(-1)<f(lgx)等价于f(1)<f(|lgx|),故有1<|lgx|,即lgx>1或lgx<-1,解得x>10或0<x< .
D.
4. 下列四个函数之中,在(0,+∞)上为增函数的是( ) (5 分)
A.
B.
C.
D.
5. 若偶函数f(x)在(-∞,0)内单调递减,则不等式f(-1)<f(lgx)的解集是( ) (5 分)
A线x+ay﹣1=0是圆C:x2+y2﹣4x﹣2y+1=0的对称轴,过点A(﹣4,a)作圆C的一条切线,切点为B,则|AB|=( ) (5 分)
所以第一季度共用电:138+112+80=330(度).
故小明家第一季度共用电330度.
22. 答案:
略
解析过程:
解:(I)设
为增,
当 .
..................4分
(II)解法一:由(I)可知,对任意的实数 ,不等式 恒成立,
所以 , ,即 ,.......8分
,
......10分.
......12分
解:(1)当0≤x≤100时,y=0.57x;
当x>100时,y=0.5×(x-100)+0.57×100=0.5x-50+57=0.5x+7.
所以所求函数式为y=
(2)据题意,
一月份:0.5x+7=76,得x=138(度),
二月份:0.5x+7=63,得x=112(度),
三月份:0.57x=45.6,得x=80(度).
解法二:数学归纳法(略)
而且数3,4,5连续,故类比的式子3,4,5,6连续
15. 答案:9
解析过程:可求得指数函数的底数a2+a+2>1,利用指数函数单调性可求得x>8,而x∈N+,从而可得使此不等式成立的x的最小整数值.
解:∵a2+a+2=(a+ )2+ >1,且x∈N+,
∴由正整数指数函数在底数大于1时单调递增的性质,得2x>x+8,即x>8,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普通用卷
总分:150分
一 单选题 (共12题 ,总分值60分 )
1.
方程组 的解构成的集合是 ( ) (5 分)
A.
B.